第810章 大师的回应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文坛救世主最新章节!
当春节的脚步逐渐远去,当各个上班族都不得不动身前往公司的时候,假期就这样悄然结束。
但是对于学生党而言,他们的寒假余额还有挺多!
张楚是要等到元宵节过了之后才开学,但他现在不得不提前去燕京那边。
四合院的装修需要他过目,尤其是虚拟设计图纸更是要他拍板决定之后才能进行施工。
另外徐纪导演工作室那边也在抓紧时间,邀请了张楚参加首轮秘密看片会。
《霸王别姬》去年就已经拍摄完成了。
现在经过好几个月的精心剪辑、配乐、调色,徐纪打算邀请业内人士来看看粗剪版到底如何!
小说的特殊题材让它稍微有些敏感,讲诉国粹京剧,同样也在讲诉从民国末以来的社会动荡,而视线聚焦点却放在两个男人的爱恨情仇上面。
以小见大,以个人的微小来折射整个社会的变迁!
如果能拍好的话,那绝对能称得上是经典。
张楚将这部小说从地球上面带到了这里,并且交给徐纪进行导演,所以非常想要知道这故事究竟被改编成了什么样子。
是以他并没有在江城家里逗留太久,就在大年初九的晚上抵达了燕京。
年味尚存,整座城市伴随着上班族们的回归重新热闹起来。
“终于又回来了,不知道家里成了什么样!”
张楚并没有把抹茶带回来,那小家伙将跟着张博文、楚岚两人在元宵节的时候来燕京。
因为这俩人竟然一直都不知道他花了一亿多人民币买下四合院的事情,直到某一天周康上门拜年的时候跟张博文聊天说漏嘴了才知道。
花那么多钱买四合院究竟是什么感觉?
反正张博文觉得肉疼,但同时也觉得很爽快!
因为现在的四合院是越来越少,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如果不自己住的话,那买来当投资也挺好的。
所以他们夫妻俩才准备在元宵节的时候来看看张楚的四合院,看看花了那么大价钱的房子究竟有什么特殊。
好不容易回来,刘维在机场拍了一点张楚回京的素材之后也兴冲冲的回家去。
偌大的小区里面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房间亮着灯,远处的灯光依旧辉煌。
张楚简单将房间收拾了一下,剩下的东西只有明天让家政公司来清理,现在能睡一晚就行!
上辈子什么罪没受过,这辈子就算赚了很多钱,也不至于说瞬间养成富贵病。
旅途让他格外劳累,现在别说是码字了,就连玩游戏都不想移动鼠标。
窝在沙发里,眼睛无神的看着电视机上面《探索与发现》频道的节目,根本不知道在看什么。
……
地球另外一端的美国正迎来了黎明。
纽约冬天的雪在阳光照耀下开始融化,但街道上的行人一个个都穿得很厚,围巾大衣帽子,御寒装备一个也不少。
亚当将身上并不存在的雪花抖了抖,大厦里面的空调温度很高,让他差点就开始流汗。
“威尔逊先生,请跟我来。”
前台穿着女士西装的混血美女将亚当引到了电梯门口,叮嘱着说道:“贝先生已经在上面等你了。”
“谢谢。”亚当很有礼貌的露出微笑。
他对于这个传奇的建筑事务所非常好奇,但目前看起来似乎跟普通的美国公司没有太大的区别。
作为《今日美国》的记者,亚当这一次来就是为了采访贝津铭先生的两个儿子。
原本他的目标是采访贝津铭老先生的人,但人家已经一百来岁,目前已经谢绝了任何社会活动,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贝氏建筑事务所就是由贝津铭的两个儿子在1992年创立的,目前负责设计了许多大项目。
贝津铭虽然取得了美国国籍,但实际上却是很传统的人,给三个儿子取名都很中国,分别叫定中、建中、礼中。
这三个儿子都子承父业,已经去世的长子贝定中是城市规划师,今天要采访的就是贝建中跟贝礼中。
亚当在心里面认真回顾了一下这两人复杂的全名,“Chien Chung(建中)、Li Chung(礼中),听起来挺有趣的。”
大概是由于这两人的名字太过于拗口,在熟悉他们的建筑圈内,这两个人的大名反而被提及得不多。
反倒是小时候父母对他们的昵称成为了广为人知的标签!
在美国乃至全球建筑设计圈内,你可以不知道Chien Chung是谁,但肯定会知道Didi(弟弟)和Sandi(三弟)是谁。
把昵称混成了大名,大概中国人听了外国人如何称呼这两位六七十岁老人的名字之后都会忍不住笑起来,完全是占这两位老人的便宜嘛!
全世界都称呼他们叫弟弟跟三弟。
既然要采访他们,亚当自然也是准备充分,所以才会专门去查这两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亚当原本以为这两位建筑设计师都会是那种典型的中国人,可接触之后才发现哪怕他们谦逊、温和、有礼,但说话与思考的方式却是纯正的美国人,那口音比他这个祖辈五代都是美国人的美国人还要正宗!
“贝津铭先生已经过了一百岁生日,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如何?”
《今日美国》本来就是冲着贝津铭而来,就算贝建中跟贝礼中在建筑圈有不小名气,但距离他们老爸还差得很远。
面对亚当的这个问题,贝建中一点也不惊讶,这显然是个必问的问题。
“他的身体还好,不过毕竟是百岁老人了,即便还可以走路,但也走不了太多。我们每周都会去看望父亲,他的状态还好。”
话题放在贝津铭身上之后就很难再转移开来了,从儿子的角度看待父亲,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的父亲。
亚当结合当下的热点,追问道:“当初贝老先生在设计卢浮宫前那座玻璃金字塔的时候,你们也在设计团队里面吗?”
“没错,那时候我是设计施工协理合作人。亲眼看着那座金字塔从无到有,看着巴黎人们从厌恶到喜欢。”
贝建中很幽默的回应着,当初接下这个项目的确是压力很大。
当那时的总统拍板决定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之后,法国各个社会阶层都在进行抵制。
甚至在施工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自发在卢浮宫周边进行游行抗议,拒绝接受这个全新的建筑!
亚当眼睛微微发亮,果然没有找错人!
眼前这俩兄弟不仅仅是设计团队的一员,甚至还在现场参与了施工团队,想必会对接下来的问题更有回答权。
“最近有一部关于卢浮宫的小说很火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阅读过,里面关于玻璃金字塔的内容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
贝礼中明明已经是快七十的人了,但依旧有顽皮的一面,他回答道:“你说的应该是《达芬奇密码》吧?我很高兴看到这样一部小说,给它赋予了很多深层次的内容。”
“其实我孙子在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推荐给我们。但由于工作比较忙,一直到今年一月才正式看完。里面写的内容非常优秀,我就跟所有读者一样惊叹,原来还能用这种方式进行解读!”
“的确,那几座玻璃金字塔在小说里面被赋予了非常多的内涵,那你们在设计的时候考虑过这些吗?”亚当有预感,自己这篇报道或许会有不错的关注量。
贝建中看了自己弟弟一眼,然后摇摇头:“我们考虑过美学、光线、文化这些,但跟《达芬奇密码》小说里面的内容并不一样。金字塔朝上朝下并非是为了暗示圣杯或者剑刃,金字塔下面也没有隐藏传说中的圣杯。”
真相就是这样,小说将里面进行了夸张的虚构。
用信誓旦旦的话语将谎言说得好像是真事一般,让读者们难以分辨真假!
即便很多人知道那小小的金字塔下面不可能有一具尸体,但当他们去卢浮宫参观的时候,也不由自主的带着一股朝圣的心态。
“那你们觉得那部小说如何?”
“很不错的消遣读物。”
亚当这时候接着询问道:“最近网络上面有一个非常火红的请愿活动,那就是网友们很好奇玻璃金字塔的设计者,也就是您们的父亲贝津铭先生如何看待这部小说。贝老先生看过这部小说吗?”
贝礼中很笃定的回答道:“看过。”
“尽管我的父亲视力退化了不少,但他依然在坚持每天阅读。我记得有一次当我们周末回家聚餐吃饭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在坐在轮椅上面翻阅那本书。”
这个回答稍微出乎了亚当的预料,他还以为贝老先生估计都没听说过《达芬奇密码》,没想到竟然还看过!
“我父亲具体没有进行评价,而是把这本书给看完了。”
到底好还是不好?
这答案无从得知。
但玻璃金字塔的秘密一直到小说的最后才被揭晓,有耐心读到一本书的最后,多半都是被其吸引了!
亚当非常开心,接下来的问题虽然也在认真询问,但其实已经不算什么重要内容。
……
《今日美国》:【独家】贝津铭老先生看完《达芬奇密码》,其子大加夸赞。
在亚当回到纽约编辑部不久,他就将自己采访的内容撰写出来,然后发到了官网上面。
虽然里面有很多内容是在谈论中西方的教育,谈论贝建中两兄弟是如何收到父亲的影响而走上建筑设计师的道路,可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却是他们关于张楚那本小说的讨论!
除了建筑设计行业的人而言,没人关心这俩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
而关于贝津铭如何评价《达芬奇密码》却一直都是网络热点。
这从此前的请愿活动支持量就能看出端倪来!
所以当今日美国主管推特账号运营的工作人员简单用这个话题来概括专访内容之后,跟随推特链接跳转到官网看完整新闻的人非常多。
“贝先生竟然看完了?”
“我就知道金字塔下面没有抹大拉的尸体,一切都是张楚在杜撰。他太可恶了!”
“看完了这篇新闻之后,我发现更加喜欢《达芬奇密码》。”
“哪里有评价?这是假新闻!”
“很酷,一家人都是建筑设计师。”
“我还以为是真的,昨天跟很多人一起在卢浮宫内部的金字塔前进行了跪拜。”
网友们各抒己见,慢慢让这条新闻的点击阅读量增加。
虽然贝津铭没有直接接受采访,虽然他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但行动肯定要比语言更加有力度。
能去买一本来,并且将它看完,这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
有了《今日美国》的采访之后,其余很多媒体也都援引了这篇报道,将它转发到了自己的账号上面,从而也扩大了新闻的覆盖面,让更多人看到专访。
美国的主流媒体几乎都进行了相应的报道,包括了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顶级媒体。
这样铺天盖地的宣传,那些还不知情的读者们才惊讶的发现,原来有这样一部小说竟然得到了建筑设计师的认可!
当专访在外网传播开来的时候,国内的媒体也迅速把握到热度趋势,将这条新闻给简单翻译之后搬运回来。
当然,不同的媒体有自己的专门编辑进行翻译,也有媒体比较懒,直接百分百原文进行转发!
当国内网友们看到相关报道的时候,他们给贝津铭老先生以及张楚都送上了三十二个赞。
“我还以为除夕夜那天张楚的声明就算完了。结果外国的媒体居然跑去采访贝老的儿子,曲线救国啊!”
“哈哈哈,当李逵遇到李鬼,人家根本就没有那个意思。”
“等等……我好像知道了点什么。这像不像是在做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题?张楚对玻璃金字塔的内涵加以引申跟扩大,不就是我们做题时候的感受吗?人家可是高考状元,所以阅读理解做得非常棒,能把玻璃金字塔的功效写得设计师都惊叹!”
“贝老:我没有这么想过,我不是这么设计的……哈哈哈哈”
“连百岁老人都还在看张楚的书,这果然牛逼!”
当春节的脚步逐渐远去,当各个上班族都不得不动身前往公司的时候,假期就这样悄然结束。
但是对于学生党而言,他们的寒假余额还有挺多!
张楚是要等到元宵节过了之后才开学,但他现在不得不提前去燕京那边。
四合院的装修需要他过目,尤其是虚拟设计图纸更是要他拍板决定之后才能进行施工。
另外徐纪导演工作室那边也在抓紧时间,邀请了张楚参加首轮秘密看片会。
《霸王别姬》去年就已经拍摄完成了。
现在经过好几个月的精心剪辑、配乐、调色,徐纪打算邀请业内人士来看看粗剪版到底如何!
小说的特殊题材让它稍微有些敏感,讲诉国粹京剧,同样也在讲诉从民国末以来的社会动荡,而视线聚焦点却放在两个男人的爱恨情仇上面。
以小见大,以个人的微小来折射整个社会的变迁!
如果能拍好的话,那绝对能称得上是经典。
张楚将这部小说从地球上面带到了这里,并且交给徐纪进行导演,所以非常想要知道这故事究竟被改编成了什么样子。
是以他并没有在江城家里逗留太久,就在大年初九的晚上抵达了燕京。
年味尚存,整座城市伴随着上班族们的回归重新热闹起来。
“终于又回来了,不知道家里成了什么样!”
张楚并没有把抹茶带回来,那小家伙将跟着张博文、楚岚两人在元宵节的时候来燕京。
因为这俩人竟然一直都不知道他花了一亿多人民币买下四合院的事情,直到某一天周康上门拜年的时候跟张博文聊天说漏嘴了才知道。
花那么多钱买四合院究竟是什么感觉?
反正张博文觉得肉疼,但同时也觉得很爽快!
因为现在的四合院是越来越少,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如果不自己住的话,那买来当投资也挺好的。
所以他们夫妻俩才准备在元宵节的时候来看看张楚的四合院,看看花了那么大价钱的房子究竟有什么特殊。
好不容易回来,刘维在机场拍了一点张楚回京的素材之后也兴冲冲的回家去。
偌大的小区里面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房间亮着灯,远处的灯光依旧辉煌。
张楚简单将房间收拾了一下,剩下的东西只有明天让家政公司来清理,现在能睡一晚就行!
上辈子什么罪没受过,这辈子就算赚了很多钱,也不至于说瞬间养成富贵病。
旅途让他格外劳累,现在别说是码字了,就连玩游戏都不想移动鼠标。
窝在沙发里,眼睛无神的看着电视机上面《探索与发现》频道的节目,根本不知道在看什么。
……
地球另外一端的美国正迎来了黎明。
纽约冬天的雪在阳光照耀下开始融化,但街道上的行人一个个都穿得很厚,围巾大衣帽子,御寒装备一个也不少。
亚当将身上并不存在的雪花抖了抖,大厦里面的空调温度很高,让他差点就开始流汗。
“威尔逊先生,请跟我来。”
前台穿着女士西装的混血美女将亚当引到了电梯门口,叮嘱着说道:“贝先生已经在上面等你了。”
“谢谢。”亚当很有礼貌的露出微笑。
他对于这个传奇的建筑事务所非常好奇,但目前看起来似乎跟普通的美国公司没有太大的区别。
作为《今日美国》的记者,亚当这一次来就是为了采访贝津铭先生的两个儿子。
原本他的目标是采访贝津铭老先生的人,但人家已经一百来岁,目前已经谢绝了任何社会活动,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贝氏建筑事务所就是由贝津铭的两个儿子在1992年创立的,目前负责设计了许多大项目。
贝津铭虽然取得了美国国籍,但实际上却是很传统的人,给三个儿子取名都很中国,分别叫定中、建中、礼中。
这三个儿子都子承父业,已经去世的长子贝定中是城市规划师,今天要采访的就是贝建中跟贝礼中。
亚当在心里面认真回顾了一下这两人复杂的全名,“Chien Chung(建中)、Li Chung(礼中),听起来挺有趣的。”
大概是由于这两人的名字太过于拗口,在熟悉他们的建筑圈内,这两个人的大名反而被提及得不多。
反倒是小时候父母对他们的昵称成为了广为人知的标签!
在美国乃至全球建筑设计圈内,你可以不知道Chien Chung是谁,但肯定会知道Didi(弟弟)和Sandi(三弟)是谁。
把昵称混成了大名,大概中国人听了外国人如何称呼这两位六七十岁老人的名字之后都会忍不住笑起来,完全是占这两位老人的便宜嘛!
全世界都称呼他们叫弟弟跟三弟。
既然要采访他们,亚当自然也是准备充分,所以才会专门去查这两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亚当原本以为这两位建筑设计师都会是那种典型的中国人,可接触之后才发现哪怕他们谦逊、温和、有礼,但说话与思考的方式却是纯正的美国人,那口音比他这个祖辈五代都是美国人的美国人还要正宗!
“贝津铭先生已经过了一百岁生日,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如何?”
《今日美国》本来就是冲着贝津铭而来,就算贝建中跟贝礼中在建筑圈有不小名气,但距离他们老爸还差得很远。
面对亚当的这个问题,贝建中一点也不惊讶,这显然是个必问的问题。
“他的身体还好,不过毕竟是百岁老人了,即便还可以走路,但也走不了太多。我们每周都会去看望父亲,他的状态还好。”
话题放在贝津铭身上之后就很难再转移开来了,从儿子的角度看待父亲,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的父亲。
亚当结合当下的热点,追问道:“当初贝老先生在设计卢浮宫前那座玻璃金字塔的时候,你们也在设计团队里面吗?”
“没错,那时候我是设计施工协理合作人。亲眼看着那座金字塔从无到有,看着巴黎人们从厌恶到喜欢。”
贝建中很幽默的回应着,当初接下这个项目的确是压力很大。
当那时的总统拍板决定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之后,法国各个社会阶层都在进行抵制。
甚至在施工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自发在卢浮宫周边进行游行抗议,拒绝接受这个全新的建筑!
亚当眼睛微微发亮,果然没有找错人!
眼前这俩兄弟不仅仅是设计团队的一员,甚至还在现场参与了施工团队,想必会对接下来的问题更有回答权。
“最近有一部关于卢浮宫的小说很火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阅读过,里面关于玻璃金字塔的内容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
贝礼中明明已经是快七十的人了,但依旧有顽皮的一面,他回答道:“你说的应该是《达芬奇密码》吧?我很高兴看到这样一部小说,给它赋予了很多深层次的内容。”
“其实我孙子在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推荐给我们。但由于工作比较忙,一直到今年一月才正式看完。里面写的内容非常优秀,我就跟所有读者一样惊叹,原来还能用这种方式进行解读!”
“的确,那几座玻璃金字塔在小说里面被赋予了非常多的内涵,那你们在设计的时候考虑过这些吗?”亚当有预感,自己这篇报道或许会有不错的关注量。
贝建中看了自己弟弟一眼,然后摇摇头:“我们考虑过美学、光线、文化这些,但跟《达芬奇密码》小说里面的内容并不一样。金字塔朝上朝下并非是为了暗示圣杯或者剑刃,金字塔下面也没有隐藏传说中的圣杯。”
真相就是这样,小说将里面进行了夸张的虚构。
用信誓旦旦的话语将谎言说得好像是真事一般,让读者们难以分辨真假!
即便很多人知道那小小的金字塔下面不可能有一具尸体,但当他们去卢浮宫参观的时候,也不由自主的带着一股朝圣的心态。
“那你们觉得那部小说如何?”
“很不错的消遣读物。”
亚当这时候接着询问道:“最近网络上面有一个非常火红的请愿活动,那就是网友们很好奇玻璃金字塔的设计者,也就是您们的父亲贝津铭先生如何看待这部小说。贝老先生看过这部小说吗?”
贝礼中很笃定的回答道:“看过。”
“尽管我的父亲视力退化了不少,但他依然在坚持每天阅读。我记得有一次当我们周末回家聚餐吃饭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在坐在轮椅上面翻阅那本书。”
这个回答稍微出乎了亚当的预料,他还以为贝老先生估计都没听说过《达芬奇密码》,没想到竟然还看过!
“我父亲具体没有进行评价,而是把这本书给看完了。”
到底好还是不好?
这答案无从得知。
但玻璃金字塔的秘密一直到小说的最后才被揭晓,有耐心读到一本书的最后,多半都是被其吸引了!
亚当非常开心,接下来的问题虽然也在认真询问,但其实已经不算什么重要内容。
……
《今日美国》:【独家】贝津铭老先生看完《达芬奇密码》,其子大加夸赞。
在亚当回到纽约编辑部不久,他就将自己采访的内容撰写出来,然后发到了官网上面。
虽然里面有很多内容是在谈论中西方的教育,谈论贝建中两兄弟是如何收到父亲的影响而走上建筑设计师的道路,可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却是他们关于张楚那本小说的讨论!
除了建筑设计行业的人而言,没人关心这俩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
而关于贝津铭如何评价《达芬奇密码》却一直都是网络热点。
这从此前的请愿活动支持量就能看出端倪来!
所以当今日美国主管推特账号运营的工作人员简单用这个话题来概括专访内容之后,跟随推特链接跳转到官网看完整新闻的人非常多。
“贝先生竟然看完了?”
“我就知道金字塔下面没有抹大拉的尸体,一切都是张楚在杜撰。他太可恶了!”
“看完了这篇新闻之后,我发现更加喜欢《达芬奇密码》。”
“哪里有评价?这是假新闻!”
“很酷,一家人都是建筑设计师。”
“我还以为是真的,昨天跟很多人一起在卢浮宫内部的金字塔前进行了跪拜。”
网友们各抒己见,慢慢让这条新闻的点击阅读量增加。
虽然贝津铭没有直接接受采访,虽然他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但行动肯定要比语言更加有力度。
能去买一本来,并且将它看完,这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
有了《今日美国》的采访之后,其余很多媒体也都援引了这篇报道,将它转发到了自己的账号上面,从而也扩大了新闻的覆盖面,让更多人看到专访。
美国的主流媒体几乎都进行了相应的报道,包括了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顶级媒体。
这样铺天盖地的宣传,那些还不知情的读者们才惊讶的发现,原来有这样一部小说竟然得到了建筑设计师的认可!
当专访在外网传播开来的时候,国内的媒体也迅速把握到热度趋势,将这条新闻给简单翻译之后搬运回来。
当然,不同的媒体有自己的专门编辑进行翻译,也有媒体比较懒,直接百分百原文进行转发!
当国内网友们看到相关报道的时候,他们给贝津铭老先生以及张楚都送上了三十二个赞。
“我还以为除夕夜那天张楚的声明就算完了。结果外国的媒体居然跑去采访贝老的儿子,曲线救国啊!”
“哈哈哈,当李逵遇到李鬼,人家根本就没有那个意思。”
“等等……我好像知道了点什么。这像不像是在做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题?张楚对玻璃金字塔的内涵加以引申跟扩大,不就是我们做题时候的感受吗?人家可是高考状元,所以阅读理解做得非常棒,能把玻璃金字塔的功效写得设计师都惊叹!”
“贝老:我没有这么想过,我不是这么设计的……哈哈哈哈”
“连百岁老人都还在看张楚的书,这果然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