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软弱是无法维新的!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司礼监最新章节!
“年轻人,总是充满干劲,他们总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就能改变帝国目前的现状,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京师绕道天津乘海船又经觉华岛方到宁远的杨嗣昌作为维新会的代表,和魏公公作了平生第一次深谈。
原本杨嗣昌准备了好多问题,但是在觉华岛的所见所闻让他见到魏公公后,立即问起了海军所说的军部参谋问题。
因为,他认为军部参谋在皇军体系中非常的重要,比之边镇大帅的幕僚更加重要。
但这些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参谋们却给杨嗣昌一种极其奇怪的感观,明明这些人年轻富有活力,但却不知为何这些人又似乎充满戾气——一种极其仇视朝廷,一种极其仇视官员,一种极其仇视士绅的戾气。
而更奇怪的在于,这些参谋们明明官衔并不高,但不知为何大多数军官似乎都很重视他们的意见,甚至一些官职比参谋们高得多的军官竟然对这些参谋的意见言听计从,好像他们是下属一般。
这在大明任何一支军队中都是无法想象的存在。
海军负责接待并护送杨嗣昌的就是一个年轻参谋,这个参谋对北京城的动静十分的感兴趣,途中多次向杨嗣昌打听京师官员和百姓对皇军的观感,并提及他作为海军的参谋曾经上岸对天津附近的官军驻防情况进行过考察,得出一个非常失望的结论,那就是天津的水营于其存在浪费国库的钱粮,不如就地解散让士兵回去种田或打鱼去。
口气十分高傲。
透露出的消息则让杨嗣昌感到心惊,如果联合舰队已经对天津水营和驻防官兵进行了所谓“考察”,那是不是意味着皇帝亲军真如广宁参贞王化贞所言那般正在谋划造反呢?
作为正统的进士,杨嗣昌对大明还是很有感情的,他愿意接受魏公公关于维新,关于殖产兴业强国的思想和举措,却不代表他这个“父子两进士”的户部江西司员外郎会甘愿成为叛军的同伙。
在进一步了解到皇军现在有强硬扩大派和软弱不扩大派之争后,杨嗣昌深感必须就此事详细征询魏公公,否则他内心不会安宁。
这一次他代表维新会出关寻找魏公公,一方面是详细了解平奴战事及皇军正在进行的关东大演习,另一方面则是代表维新会从魏公公这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他是不是真的要造反。
清夫人阿巴亥正在给公公更衣,卧室之中原本不应该会客,尤其是会见如杨嗣昌这种人物的场所,但是公公却依然在此接见了杨嗣昌。
地点的不同,代表公公本人对杨嗣昌的观感不同。
“咱家爱酒,爱女人,爱烟,”
公公丝毫不对杨嗣昌隐讳,戴上帽子后? 他道:“在咱家终日为国事操劳而头痛之时,有一个女人在咱家身边用她的玉手给咱家倒上一杯酒,点上一根烟? 可以很有效的解咱心宽呀。”
杨嗣昌微微点头? 女人和酒同样也是他的爱好。他也没有因公公是阉人而对公公好女色有什么暗地诽薄? 反而认为这很正常,也是美谈。
这就是他杨嗣昌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他的眼里只有能办事? 会办事的人? 而没有什么门户之见,更没有什么贵贱之分。
显然,魏公公于他杨嗣昌就属于前者。
阿巴亥轻轻的推开了窗户? 外面朝升的阳光给人一种暖意? 也使人的心灵瞬间也如开了窗一般通亮。
“不管是在朝鲜还是在日本? 亦或是在琉球? 那里的朝阳总不及帝国的朝阳让我更加的舒畅啊。”
公公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后? 示意杨嗣昌可以站在他身边? 与他一起感受帝国朝阳的温暖。
“这一路上,文弱想必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这些恐怕你在京里是感受不到的,也是书里不曾有过的。所以你才这么着急的问咱? 嗯? 要咱说? 你真正想问的是咱家是不是要造反? 不然怎么皇军之中有人鼓吹要扩大,是吧?”公公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亲切但又不虚伪。
“是的? 魏公!”
杨嗣昌的称呼很特别,他没有称呼魏公公为“公公”,而是使用了“魏公”一声,这代表这位三边总督之子内心里是将魏公公视为思想导师,视为真正的维新富强领路人的。
当然,前提是这个魏公不能辜负了维新会。
“你要咱家怎么回答你呢?咱想想,是咧,就说三个吧。第一个,军部的确是皇帝亲军的核心所在,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只能接受军部的调动,其他任何人都无权调动指挥皇帝亲军。”
“第二个,关于扩大还是不扩大,取决不在于咱家及皇军,而在于北京。”
“第三个,不管世人如何看咱,咱家都始终坚持为国为民,也就是说咱家是大明的忠臣,而非奸臣。咱家想,可能外人不清楚,但陛下和贵妃娘娘却是非常清楚的。”
说完,魏公公低头看了眼挂在窗阁下八咫镜,忽的微微一笑:“不瞒你杨文弱,其实咱家也害怕,所以特地从扶桑国请了这铜镜挂在卧室之中避邪。”
杨嗣昌问道:“魏公怕什么?”
“怕有人害咱啊。”公公笑了笑。
杨嗣昌摇了摇头:“魏公如此睿智之人,也会为谣言所欺骗?”
公公同样摇了摇头:“不是谣言,是事实。”
杨嗣昌一惊:“怎么会?谁敢!”
公公没有正面回答杨嗣昌,而是看着窗外,淡淡道:“人的生死存亡大事,变幻是如此迅速无常。咱此身如云般离开大内,却终化为出云湾得海草屑末。”
杨嗣昌听的迷糊,公公的话听起来既玄又奥,真是晦涩难懂。
看出杨嗣昌的不解,公公拂袖一笑,道:“这么说吧,梦亦是梦,空犹是不空中,不去不来,惟在中央,明白吧?”
“惟在中央?”
杨嗣昌有些懂了,但却更加不解,急问道:“既惟在中央,魏公虽出身内廷,现却手握重兵,又为关东镇守,红袍早已加身,他日入禀中央,秉笔加衔如囊中之物,何以皇军上下如此急急?”
“一日不为秉笔,饥甚。”
公公扭过头来,将他的佩剑天丛云剑扣在了腰间,正视杨嗣昌,沉声道:“文弱,咱家希望你和维新会的同志必须明白一点,那就是维新的敌人就在朝堂之中,软弱是无法维新的!”
“年轻人,总是充满干劲,他们总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就能改变帝国目前的现状,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京师绕道天津乘海船又经觉华岛方到宁远的杨嗣昌作为维新会的代表,和魏公公作了平生第一次深谈。
原本杨嗣昌准备了好多问题,但是在觉华岛的所见所闻让他见到魏公公后,立即问起了海军所说的军部参谋问题。
因为,他认为军部参谋在皇军体系中非常的重要,比之边镇大帅的幕僚更加重要。
但这些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参谋们却给杨嗣昌一种极其奇怪的感观,明明这些人年轻富有活力,但却不知为何这些人又似乎充满戾气——一种极其仇视朝廷,一种极其仇视官员,一种极其仇视士绅的戾气。
而更奇怪的在于,这些参谋们明明官衔并不高,但不知为何大多数军官似乎都很重视他们的意见,甚至一些官职比参谋们高得多的军官竟然对这些参谋的意见言听计从,好像他们是下属一般。
这在大明任何一支军队中都是无法想象的存在。
海军负责接待并护送杨嗣昌的就是一个年轻参谋,这个参谋对北京城的动静十分的感兴趣,途中多次向杨嗣昌打听京师官员和百姓对皇军的观感,并提及他作为海军的参谋曾经上岸对天津附近的官军驻防情况进行过考察,得出一个非常失望的结论,那就是天津的水营于其存在浪费国库的钱粮,不如就地解散让士兵回去种田或打鱼去。
口气十分高傲。
透露出的消息则让杨嗣昌感到心惊,如果联合舰队已经对天津水营和驻防官兵进行了所谓“考察”,那是不是意味着皇帝亲军真如广宁参贞王化贞所言那般正在谋划造反呢?
作为正统的进士,杨嗣昌对大明还是很有感情的,他愿意接受魏公公关于维新,关于殖产兴业强国的思想和举措,却不代表他这个“父子两进士”的户部江西司员外郎会甘愿成为叛军的同伙。
在进一步了解到皇军现在有强硬扩大派和软弱不扩大派之争后,杨嗣昌深感必须就此事详细征询魏公公,否则他内心不会安宁。
这一次他代表维新会出关寻找魏公公,一方面是详细了解平奴战事及皇军正在进行的关东大演习,另一方面则是代表维新会从魏公公这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他是不是真的要造反。
清夫人阿巴亥正在给公公更衣,卧室之中原本不应该会客,尤其是会见如杨嗣昌这种人物的场所,但是公公却依然在此接见了杨嗣昌。
地点的不同,代表公公本人对杨嗣昌的观感不同。
“咱家爱酒,爱女人,爱烟,”
公公丝毫不对杨嗣昌隐讳,戴上帽子后? 他道:“在咱家终日为国事操劳而头痛之时,有一个女人在咱家身边用她的玉手给咱家倒上一杯酒,点上一根烟? 可以很有效的解咱心宽呀。”
杨嗣昌微微点头? 女人和酒同样也是他的爱好。他也没有因公公是阉人而对公公好女色有什么暗地诽薄? 反而认为这很正常,也是美谈。
这就是他杨嗣昌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他的眼里只有能办事? 会办事的人? 而没有什么门户之见,更没有什么贵贱之分。
显然,魏公公于他杨嗣昌就属于前者。
阿巴亥轻轻的推开了窗户? 外面朝升的阳光给人一种暖意? 也使人的心灵瞬间也如开了窗一般通亮。
“不管是在朝鲜还是在日本? 亦或是在琉球? 那里的朝阳总不及帝国的朝阳让我更加的舒畅啊。”
公公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后? 示意杨嗣昌可以站在他身边? 与他一起感受帝国朝阳的温暖。
“这一路上,文弱想必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这些恐怕你在京里是感受不到的,也是书里不曾有过的。所以你才这么着急的问咱? 嗯? 要咱说? 你真正想问的是咱家是不是要造反? 不然怎么皇军之中有人鼓吹要扩大,是吧?”公公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亲切但又不虚伪。
“是的? 魏公!”
杨嗣昌的称呼很特别,他没有称呼魏公公为“公公”,而是使用了“魏公”一声,这代表这位三边总督之子内心里是将魏公公视为思想导师,视为真正的维新富强领路人的。
当然,前提是这个魏公不能辜负了维新会。
“你要咱家怎么回答你呢?咱想想,是咧,就说三个吧。第一个,军部的确是皇帝亲军的核心所在,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只能接受军部的调动,其他任何人都无权调动指挥皇帝亲军。”
“第二个,关于扩大还是不扩大,取决不在于咱家及皇军,而在于北京。”
“第三个,不管世人如何看咱,咱家都始终坚持为国为民,也就是说咱家是大明的忠臣,而非奸臣。咱家想,可能外人不清楚,但陛下和贵妃娘娘却是非常清楚的。”
说完,魏公公低头看了眼挂在窗阁下八咫镜,忽的微微一笑:“不瞒你杨文弱,其实咱家也害怕,所以特地从扶桑国请了这铜镜挂在卧室之中避邪。”
杨嗣昌问道:“魏公怕什么?”
“怕有人害咱啊。”公公笑了笑。
杨嗣昌摇了摇头:“魏公如此睿智之人,也会为谣言所欺骗?”
公公同样摇了摇头:“不是谣言,是事实。”
杨嗣昌一惊:“怎么会?谁敢!”
公公没有正面回答杨嗣昌,而是看着窗外,淡淡道:“人的生死存亡大事,变幻是如此迅速无常。咱此身如云般离开大内,却终化为出云湾得海草屑末。”
杨嗣昌听的迷糊,公公的话听起来既玄又奥,真是晦涩难懂。
看出杨嗣昌的不解,公公拂袖一笑,道:“这么说吧,梦亦是梦,空犹是不空中,不去不来,惟在中央,明白吧?”
“惟在中央?”
杨嗣昌有些懂了,但却更加不解,急问道:“既惟在中央,魏公虽出身内廷,现却手握重兵,又为关东镇守,红袍早已加身,他日入禀中央,秉笔加衔如囊中之物,何以皇军上下如此急急?”
“一日不为秉笔,饥甚。”
公公扭过头来,将他的佩剑天丛云剑扣在了腰间,正视杨嗣昌,沉声道:“文弱,咱家希望你和维新会的同志必须明白一点,那就是维新的敌人就在朝堂之中,软弱是无法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