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风流文采磨不尽(1)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离凰最新章节!
我顺着人潮走着,心里也在为一旦没有找到大哥做盘算。
身上的银子之前吃饭都给了那小二。若是今夜回不去皇宫,我身无分文,可就无法安身了。
芙蓉街上被花灯照得如同白昼。花灯的样式繁复美丽,花鸟鱼虫、人物风景,一个个画工精美。上面也少不了一些诗词佳句,当然,最主要的是——谜语。
归来居门前人山人海,人群围着一个高台,高台上面有一张大桌,大桌后面是几把太师椅,太师椅上坐着几个穿着富贵华丽的男子,这些人周围是一只只做工精巧别致的花灯。我向上看去,归来居二楼的几个雅间的窗户都开着,里面想必也已经坐着来赏灯看赛的显贵,兴许大哥就在其中,如果他看见我,一定也是可以认出来的吧?
想到这儿,心里有了打算——参加这比赛,只要我能上去高台,大哥就一定可以看到我。即使大哥不在,我也可以拿到些奖赏,多少可以对付今晚最坏的情况。
人群中传来阵阵叫好声,我知道比赛已经开始了。
快步上前,开始是先看高台下近百盏花灯,猜上面的灯谜。这些花灯在高台下围成一圈,人们围绕而行,自取一旁徐家家丁手中的纸笔,记下自己猜到的花灯号和谜底,在一定时间内交给收答案的家丁,由高台上的人选出猜中最多的十人,再猜那高台上的花灯灯谜。最后选出的两人由徐家家长出题,确定优胜。不过,这最后的两人倒是都可以拿到奖赏的。
我取过纸笔围着那些花灯看着,以前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以自己的身份自然不能参加,更何况大哥也不许我去,因为毕竟带我出来也都是背着父亲。不过,大哥常常会得意地指着人群中的某些人告诉我那是哪家的公子或者官吏,而那些人都穿着平民的衣服在开心地参与着。我一直都很好奇,可是却不敢逾越那些从小学习的礼节。这次,也许是我今生唯一的机会来体验老百姓的快乐了。
灯谜都不难,几乎都可以猜出,绕了一圈把自己的结果交给徐家家丁,正想走到一旁等待,那家丁拉住我说:“小兄弟,你没有署名。”
我歉意地一笑,拿回那张纸,却不知署什么好,突然想到了三哥的名字,一旦可以参加第二轮,叫名字时只要大哥在这里,也可以引起他的注意。
不过,若是用凌姓,恐会引起旁人的注意,还是改一个林姓吧——“凌”、“林”彼此有些谐音。想定,我快速写下“林望舒”三个字交给那家丁,走到一旁等候。
人们都还在兴奋之中,翘首等待自己是否可以进入下一轮,并唧唧喳喳地议论这次的谜题,好不热闹。
虽然百姓中识字的人很多,参与猜谜的也不少,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因此竞争还是十分激烈。
很快就开始宣布那十人的名字,同时宣布这十人此次每人可得到十两纹银,人群中顿时发出了欢呼声。
“王重和,李岁暮,张榫……”前面都没有我的名字,但心里却还是有信心的。直到念了八个都没有,自己也有点担心了。终于,我听到第九个名字是“林望舒”,自己微微笑了。
“最后一个,”那管家大声宣布道:“答对了所有的灯谜。”人群顿时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我也好奇这个猜对了所有答案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郭云麾。”管家念完又继续说道:“请这十人来猜这台上的花灯。”话音刚落,一群家丁上去将那些挂着花灯的支架小心地抬了下来。
我抬头看了看归来居二楼的窗口,有人影的晃动,可是并没有一个像大哥的。回神发现别人都已开始猜了,自己也赶紧过去。
这次的灯谜大多都是猜字的——“关河不可共相叙,分定三秦入汉中,打一字”,我想了想,应该是“溆”字;“山径一弯带雨痕,打一字”,应该是“函”字;“偏安一隅召归师,打一字”,该是“嫔”字;“沐李荣桃处处春,打一字”,是个“愣”字……
还有“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是“姓”字。
就这样一个个猜着,只有一个“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醉,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依旧是打一字,自己却想不出了。
他站在我们十人中间,悠然地欣赏着那些花灯,带着一抹笑,很是玩味。那身月白色的袍子此时在灯火映照下散着柔和的光。我低下头,心中直懊悔自己怎么只顾猜谜竟没有看见他,若是看到,就不会参加这比赛了。
可是,不参加,找到大哥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啊,但我还是决定现在就离开。可是此时那管家再次走到高台前,扫视了一下我们,有家丁走到他身旁,手上拿着一个小小的布袋。看来是没有办法走了,我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那管家从布袋中取出一张小纸条,朗声念道:“进入最后的两个人是——郭云麾,和林望舒。”
我看见他露出开心的笑容,整了整衣服就登上那高台。我犹豫着自己是否要上去,旁边的一人拉了拉我的衣袖,“是你啊,叫你呢,快上去啊。”
说着,就推了我一把将我推到台前,一个家丁走来引我上去,我只好硬着头皮走到了那大桌的前面,低着头却用余光看着他。
他随意地站着,目光淡淡扫过下面的人群。我对自己说:既然已经上来了,就不要再想躲了。抬起头,下面的人发出惊叹的声音。他转头看我,眼中的惊讶一闪而过,取而代之是满含深意的笑。
主座太师椅上坐着的一个老者站起来,走到我和他中间两边看了看,捋捋胡须,笑着说:“两位都是高人,下面就开始最后的比试了。谁先猜到就说出答案,还要说出理由。”
我点点头,他不置可否地笑笑。
“第一题,离别四十见君面,打一物。”
他一笑就答道:“芙蓉。”
那老者惊讶于他回答之快,随即问道:“为何是芙蓉?”
“‘君’字别解为“夫君”,“君面”则为“夫容”;四十拆成两个“廿”,也就是草字头,加在一起不就是芙蓉了?”
那老者赞许地点点头,又出了下一个谜题。他依旧是迅速答出。我一直在担惊中度过,脑子更是一片空白。
一连几题之后,那老者见我毫无反应,走到我面前,“这位小兄弟,为何不答题呢?”
我支吾着不知如何解释,转头看他,他是一脸的不解与疑惑,还有一丝嘲弄。我定了定心,淡淡一笑对那老者说:“先前走了神,后面一定尽力。”那老者点头走开,出着后面的谜题。
我和他比起来。先前他好像是在有意让我,直到我答出的数目和他差不多,才开始真正答题。
“最后一题,‘两句三年地,一吟双泪流’,打一成语。”
我略一思索脱口而出,却是和他同时:“妙语连珠。”
他看了我一眼说道:“诗云:‘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言及写诗得句之甘苦——‘两句三年地,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说完看着我。
我接着说道:“三年得两句,亦或不妄‘妙语’。‘妙语’乃是流泪苦吟所得,因此将谜底的‘珠’字解指‘泪珠’。‘连珠’者,适可见其“双泪流”之情景也。”说罢看向他,两人会心一笑。
那老者连连点头,却又为难地皱起眉头,“你们二位实力相当,这可如何分出高下?”
他一笑,“加试。”
老者点头,“就做诗吧,取送别。”
他走到桌边拿起笔,停了一下便龙飞凤舞地写起来。
我也走到桌边,想到今早与裕王送别的场景,写下了——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写罢走到一旁。有家丁上前拿起我和他的诗作。我远远瞥了一眼他的诗,先不说诗如何,单那一手的好字,就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再看那诗——
“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边犯此时节。
草木变衰行剑外,
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
司徒急为破幽燕。”
看罢,我不由暗生钦佩。
那老者为难地点着头,“不错,不错,各有千秋。再出一题,以史为题作诗叙史事。”
我心中其实已经知道自己是无法与他相比的,因为我只有女子的情怀,不若他,心怀天下,自是比我高远。不过事已至此,还是走回桌前,想着题,写下——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写的是春秋时息国国君的妻子息夫人。楚国灭了息国,楚王将息夫人占为己有,虽为楚王生下两子,却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
“七 雄雌雄犹未分,
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
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赢停驷马,
执窖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
赢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
意气兼将生命酬。
向风剜颈送公子,
七十老翁何所求。”
我心中极其佩服他这令人叹绝的才能,走到他面前,深深一揖,“公子好才华,小弟甘拜下风。”
他微微躬身算是回礼,“过奖了。”然后深深地盯着我。
我心一慌,快步走下了那高台。身后,那老者宣布他是今次的胜者。我笑着回头,突然一旁有人拉住我,扭头一看,原来是徐征远。
他恭敬地说道:“这位公子,你的奖赏还没有拿呢。”说着,暗暗逼着我再次走上那高台。
我挂着略有惊慌的笑容从那老者手上接过奖赏,是三十两纹银。道谢后,快步从另一边走下高台,趁着徐征远还未赶到,便钻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心突突跳个不停。这次出宫真是惊奇连连、后怕不断,也违了自己身份,做了不该做的事,一点都不像平时的自己了。
没走几步,前面出现几个男子挡住去路,为首一个上前面无表情地说道:“请这位公子和我们走一趟吧。”脸上的神色是不容违抗的。
我看着他们几个男子的架势,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了,紧张地朝他们笑笑,“可否容我知道为何么?”
我顺着人潮走着,心里也在为一旦没有找到大哥做盘算。
身上的银子之前吃饭都给了那小二。若是今夜回不去皇宫,我身无分文,可就无法安身了。
芙蓉街上被花灯照得如同白昼。花灯的样式繁复美丽,花鸟鱼虫、人物风景,一个个画工精美。上面也少不了一些诗词佳句,当然,最主要的是——谜语。
归来居门前人山人海,人群围着一个高台,高台上面有一张大桌,大桌后面是几把太师椅,太师椅上坐着几个穿着富贵华丽的男子,这些人周围是一只只做工精巧别致的花灯。我向上看去,归来居二楼的几个雅间的窗户都开着,里面想必也已经坐着来赏灯看赛的显贵,兴许大哥就在其中,如果他看见我,一定也是可以认出来的吧?
想到这儿,心里有了打算——参加这比赛,只要我能上去高台,大哥就一定可以看到我。即使大哥不在,我也可以拿到些奖赏,多少可以对付今晚最坏的情况。
人群中传来阵阵叫好声,我知道比赛已经开始了。
快步上前,开始是先看高台下近百盏花灯,猜上面的灯谜。这些花灯在高台下围成一圈,人们围绕而行,自取一旁徐家家丁手中的纸笔,记下自己猜到的花灯号和谜底,在一定时间内交给收答案的家丁,由高台上的人选出猜中最多的十人,再猜那高台上的花灯灯谜。最后选出的两人由徐家家长出题,确定优胜。不过,这最后的两人倒是都可以拿到奖赏的。
我取过纸笔围着那些花灯看着,以前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以自己的身份自然不能参加,更何况大哥也不许我去,因为毕竟带我出来也都是背着父亲。不过,大哥常常会得意地指着人群中的某些人告诉我那是哪家的公子或者官吏,而那些人都穿着平民的衣服在开心地参与着。我一直都很好奇,可是却不敢逾越那些从小学习的礼节。这次,也许是我今生唯一的机会来体验老百姓的快乐了。
灯谜都不难,几乎都可以猜出,绕了一圈把自己的结果交给徐家家丁,正想走到一旁等待,那家丁拉住我说:“小兄弟,你没有署名。”
我歉意地一笑,拿回那张纸,却不知署什么好,突然想到了三哥的名字,一旦可以参加第二轮,叫名字时只要大哥在这里,也可以引起他的注意。
不过,若是用凌姓,恐会引起旁人的注意,还是改一个林姓吧——“凌”、“林”彼此有些谐音。想定,我快速写下“林望舒”三个字交给那家丁,走到一旁等候。
人们都还在兴奋之中,翘首等待自己是否可以进入下一轮,并唧唧喳喳地议论这次的谜题,好不热闹。
虽然百姓中识字的人很多,参与猜谜的也不少,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因此竞争还是十分激烈。
很快就开始宣布那十人的名字,同时宣布这十人此次每人可得到十两纹银,人群中顿时发出了欢呼声。
“王重和,李岁暮,张榫……”前面都没有我的名字,但心里却还是有信心的。直到念了八个都没有,自己也有点担心了。终于,我听到第九个名字是“林望舒”,自己微微笑了。
“最后一个,”那管家大声宣布道:“答对了所有的灯谜。”人群顿时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我也好奇这个猜对了所有答案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郭云麾。”管家念完又继续说道:“请这十人来猜这台上的花灯。”话音刚落,一群家丁上去将那些挂着花灯的支架小心地抬了下来。
我抬头看了看归来居二楼的窗口,有人影的晃动,可是并没有一个像大哥的。回神发现别人都已开始猜了,自己也赶紧过去。
这次的灯谜大多都是猜字的——“关河不可共相叙,分定三秦入汉中,打一字”,我想了想,应该是“溆”字;“山径一弯带雨痕,打一字”,应该是“函”字;“偏安一隅召归师,打一字”,该是“嫔”字;“沐李荣桃处处春,打一字”,是个“愣”字……
还有“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是“姓”字。
就这样一个个猜着,只有一个“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醉,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依旧是打一字,自己却想不出了。
他站在我们十人中间,悠然地欣赏着那些花灯,带着一抹笑,很是玩味。那身月白色的袍子此时在灯火映照下散着柔和的光。我低下头,心中直懊悔自己怎么只顾猜谜竟没有看见他,若是看到,就不会参加这比赛了。
可是,不参加,找到大哥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啊,但我还是决定现在就离开。可是此时那管家再次走到高台前,扫视了一下我们,有家丁走到他身旁,手上拿着一个小小的布袋。看来是没有办法走了,我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那管家从布袋中取出一张小纸条,朗声念道:“进入最后的两个人是——郭云麾,和林望舒。”
我看见他露出开心的笑容,整了整衣服就登上那高台。我犹豫着自己是否要上去,旁边的一人拉了拉我的衣袖,“是你啊,叫你呢,快上去啊。”
说着,就推了我一把将我推到台前,一个家丁走来引我上去,我只好硬着头皮走到了那大桌的前面,低着头却用余光看着他。
他随意地站着,目光淡淡扫过下面的人群。我对自己说:既然已经上来了,就不要再想躲了。抬起头,下面的人发出惊叹的声音。他转头看我,眼中的惊讶一闪而过,取而代之是满含深意的笑。
主座太师椅上坐着的一个老者站起来,走到我和他中间两边看了看,捋捋胡须,笑着说:“两位都是高人,下面就开始最后的比试了。谁先猜到就说出答案,还要说出理由。”
我点点头,他不置可否地笑笑。
“第一题,离别四十见君面,打一物。”
他一笑就答道:“芙蓉。”
那老者惊讶于他回答之快,随即问道:“为何是芙蓉?”
“‘君’字别解为“夫君”,“君面”则为“夫容”;四十拆成两个“廿”,也就是草字头,加在一起不就是芙蓉了?”
那老者赞许地点点头,又出了下一个谜题。他依旧是迅速答出。我一直在担惊中度过,脑子更是一片空白。
一连几题之后,那老者见我毫无反应,走到我面前,“这位小兄弟,为何不答题呢?”
我支吾着不知如何解释,转头看他,他是一脸的不解与疑惑,还有一丝嘲弄。我定了定心,淡淡一笑对那老者说:“先前走了神,后面一定尽力。”那老者点头走开,出着后面的谜题。
我和他比起来。先前他好像是在有意让我,直到我答出的数目和他差不多,才开始真正答题。
“最后一题,‘两句三年地,一吟双泪流’,打一成语。”
我略一思索脱口而出,却是和他同时:“妙语连珠。”
他看了我一眼说道:“诗云:‘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言及写诗得句之甘苦——‘两句三年地,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说完看着我。
我接着说道:“三年得两句,亦或不妄‘妙语’。‘妙语’乃是流泪苦吟所得,因此将谜底的‘珠’字解指‘泪珠’。‘连珠’者,适可见其“双泪流”之情景也。”说罢看向他,两人会心一笑。
那老者连连点头,却又为难地皱起眉头,“你们二位实力相当,这可如何分出高下?”
他一笑,“加试。”
老者点头,“就做诗吧,取送别。”
他走到桌边拿起笔,停了一下便龙飞凤舞地写起来。
我也走到桌边,想到今早与裕王送别的场景,写下了——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写罢走到一旁。有家丁上前拿起我和他的诗作。我远远瞥了一眼他的诗,先不说诗如何,单那一手的好字,就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再看那诗——
“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边犯此时节。
草木变衰行剑外,
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
司徒急为破幽燕。”
看罢,我不由暗生钦佩。
那老者为难地点着头,“不错,不错,各有千秋。再出一题,以史为题作诗叙史事。”
我心中其实已经知道自己是无法与他相比的,因为我只有女子的情怀,不若他,心怀天下,自是比我高远。不过事已至此,还是走回桌前,想着题,写下——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写的是春秋时息国国君的妻子息夫人。楚国灭了息国,楚王将息夫人占为己有,虽为楚王生下两子,却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
“七 雄雌雄犹未分,
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
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赢停驷马,
执窖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
赢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
意气兼将生命酬。
向风剜颈送公子,
七十老翁何所求。”
我心中极其佩服他这令人叹绝的才能,走到他面前,深深一揖,“公子好才华,小弟甘拜下风。”
他微微躬身算是回礼,“过奖了。”然后深深地盯着我。
我心一慌,快步走下了那高台。身后,那老者宣布他是今次的胜者。我笑着回头,突然一旁有人拉住我,扭头一看,原来是徐征远。
他恭敬地说道:“这位公子,你的奖赏还没有拿呢。”说着,暗暗逼着我再次走上那高台。
我挂着略有惊慌的笑容从那老者手上接过奖赏,是三十两纹银。道谢后,快步从另一边走下高台,趁着徐征远还未赶到,便钻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心突突跳个不停。这次出宫真是惊奇连连、后怕不断,也违了自己身份,做了不该做的事,一点都不像平时的自己了。
没走几步,前面出现几个男子挡住去路,为首一个上前面无表情地说道:“请这位公子和我们走一趟吧。”脸上的神色是不容违抗的。
我看着他们几个男子的架势,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了,紧张地朝他们笑笑,“可否容我知道为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