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三章:计划经济VS商业经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唐朝最佳闲王最新章节!
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
不论什么时代,不论什么变化。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变化,从农业化向商业化变化,再往后的变化,只能算是自身的一种突破性质的变化。
工业化和信息化虽然天下第别,也被人看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但其内在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商字。
所以,现在大唐面临的也是这个问题。
工业化,李元吉已经提出来有几年的时间了,这一点也在一点点的推进着,尽管速度并不快,但是从零开始的,也不能算是慢。
社会想要进步,就必须要打破现有的设定,正所谓不破不立。
想要保持农业,那在其他方面固然可以发展,但是能发展的空间终究是有限度的。
但是农业也不能完全舍弃,毕竟这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一个帝国即便在强大,一但自身的粮食需要外面提供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等于是将自己的命脉交给了别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说一千,到一万,总结下来还是一句话的问题,如何才能达到一个平衡?
其实很简单,控制一个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就可以了。
人口多,必然会导致公共资源均摊率下降,人口少,公共资源也不能不修建。
同理,人口多的地方,还要面临一个问题,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来维持这些人的生计,而这又会占据耕地,影响粮食的产出。
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中原地区,这一点几乎是自从华夏进入工业化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的,而且到李元吉穿越的时候都没有解决的。
人口密度过大,又要承担粮仓的任务,根本没有太多的空间去发展其他的方面。
现在还算好一些,放在后世那会,比两个大唐还多的人口挤在一个中原地区,想想压力该有多大?
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说回当下。
马周的疑虑的确是当下所遇见的问题,想要解决,其实也没那么容易,但真要认真起来的话,其实也不难。
只是,李元吉一时还没拿好主意。
无非就是两个模板,一个是计划经济时代,一个是自由开放的时代。
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劣势,但怎么操作,还要看各自的抉择。
“传太子!”李元吉突然吩咐道。
办法,今天是肯定要定下来的,没时间再去耽误了,但这件事情也可以让太子参与进来,算是积累一些经验,如果能够得到一些收获,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而在这期间,李元吉也一直在考虑着两者的优劣问题。
不过,李元吉的脑洞从来都是不受限制的。
计划经济最大的好处在于稳定,而最大的劣势在于不够开放,短时间内还好,会带来突飞猛进,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绝对会是最合适的办法。
但是从长远来看,计划经济又显的死气沉沉,早晚有一天要本着改革开放走的,虽然这只是内部的变化。
而直接走改革开放那一步,也不是不可以,但现在的问题在于,百姓还没有完全接受,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去做这些事情。
毕竟一个工厂不是开玩笑的,仅仅依靠一个人的身家,是不可能撑起来的,前期必然要到处借钱,甚至是贷款,成功了还好说,可若是失败了呢?
这还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经验。
他们没有任何的经商经验,特别是在关乎到身家问题的时候,这就会是一个大问题,敢将自己赌进去的,怕是没几个人。
但若想不出现什么隔阂,不出现真空期,最好的办法就是两者同时进行,让两者不会出现某些真空期,可以完美的衔接在一起。
起初的时候必然是计划经济占据上风,当自由经济占据上风的时候,计划经济就可以逐步的撤出,有序的撤出,前提是有足够的民间资本涌入,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什么动乱。
至于国家操控,这个办法不是不可以,但是从长久来看,官商一体,并不是什么好的决定,这会极大的滋生贪腐的环境。
“父皇……”不大会儿的功夫,李承光从东宫赶了过来。
李元吉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
不过这一次,李元吉却没打算去问李承光的看法,这个事情太深奥了,李承光怕是答不出什么来,与其浪费时间,不如让他多听一些。
“开放一些技术可以,但是形式必须要改变一下,民间从未如此操作过,朕担心他们信心不足,所以最好的办法,应当是朝廷主办,由各地来负责挑选项目,然后派专人管理,如此,可以保证效率,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但仅是如此远远不够,同时也要鼓励民间个人投资,两者相辅相成,在资源上,尽可能保证公平对待。”李元吉直接说道。
“朝廷直接参与?”马周愣了下,他原本想的是让商业集团扩大投资范围的,但没想到李元吉更绝,直接让官府参与。
但这样一来,在资源上又怎么可能会公平对待?
不过李元吉既然这么说了,必定有其中的道理,马周只是表示了下疑惑,却也没问更多的。
“朝廷与地方官府直接合作,其中朝廷以技术以及一成的资金投资,占据四成的股份,并负责后期的技术更新,地方官府投资余下的资金,占据六成的股份,负责运营维护等。除此之外,各县也可以自主引入一些项目,让其成为县里的资产,但是这些,各州府要做好规划,避免项目重叠率过高,从而导致生产出来无人问津。”李元吉大致的解释着,但有些问题他还没考虑清楚,所以也就没说的太明白。
不过马周却是听出了点意思,说白了,这些工厂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盈利,或者说,在官方面前,他们不是盈利的,更多的只是为了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在对外的时候,他们可以是盈利的。
“比如说水泥作坊,朝廷与州府合作建立,这样使用的时候依旧只支付工钱即可,而个人若是也想开办,那他的水泥就只能卖给普通百姓?”马周说着。
“是这个理,如果有多余的产能,也可以卖到民间来赚钱,但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跟民间作坊来比拼价格和质量了。”李元吉点了点头。
“但问题在于,朝廷的作坊只有工钱,材料什么都是不出钱的,但是民间作坊一切都需要出钱来买,两者成本根本不一样,价格方面,就算朝廷卖一半,也是有的赚,而民间作坊只能赔钱。”马周立即摇了摇头,这不是个好办法。
一个有成本,一个没成本,那还不是怎么卖怎么赚钱?
百姓也不傻,有价格低的,质量好的,为什么不选价格低的?就算质量都一样,又凭什么去买贵的?钱多的没地方花了?
就算对朝廷作坊进行限价,可他们就算卖个最低价格,依旧是大赚,但民间作坊就不一定了,这两个的出发点根本就不一样,这还让人怎么玩?根本没得玩。
计划经济的重点就在这里,它的核心内容在于下任务,接到任务就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都可以拿着任务去要,免费的,而他们维持正常的开销,靠的都是国家拨款,基本没有创收任务。
后期国家拨款跟不上了,才想起来自主去创收,但即便这样,初期的时候优势也很明显。
不过到了后期,因为技术什么的跟不上,销量不行,又需要庞大的资金来维持开支,入不敷出,自然而然的也就慢慢被淘汰了。
“父皇,儿臣认为可以分为计划任务与自由任务,计划任务则是朝廷下发的任务,这类任务他们可以零成本的拿到原材料去生产,同样零成本的提供出来。但是自由任务的话,他们就需要按照正常的价格来采买原料,如此一来,不就可以保证两者的差距不被拉大吗?同时,也算是给相关单位增加了一些收入项目。”李承光也听明白了点,这一年多的见识不是白学的,这点见解还是有的。
别看他只是个小娃娃,说起道理来照样不比大人差多少,当然,比起那些老油条还是有差距的。
“恩,此计可行,适当的释放一部分产能用于营收,这些资金可以用来维持作坊的正常运转,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工坊建成之后,朝廷便不必再去投入了,而等到计划任务基本完成之后,也可以全面投入商业任务用于营收。”房玄龄附和道,这个办法虽然看似有些问题,但问题其实并不大。
相反,他更担心的是贪腐问题。
虽说现在的风气很好,但在大量的流动资金面前,有没有人管不住自己的手,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他不敢保证,任何人都不敢去保证。
当然,管不住又怎样?
管不住就可以不做了吗?照这样的话,人类社会恐怕现在还是原始社会呢。
“恩,此事玄龄与马周合计下,拿出个最佳方案来,项目优先在铁路,水泥路,卡车三个方向靠近……”
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
不论什么时代,不论什么变化。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变化,从农业化向商业化变化,再往后的变化,只能算是自身的一种突破性质的变化。
工业化和信息化虽然天下第别,也被人看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但其内在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商字。
所以,现在大唐面临的也是这个问题。
工业化,李元吉已经提出来有几年的时间了,这一点也在一点点的推进着,尽管速度并不快,但是从零开始的,也不能算是慢。
社会想要进步,就必须要打破现有的设定,正所谓不破不立。
想要保持农业,那在其他方面固然可以发展,但是能发展的空间终究是有限度的。
但是农业也不能完全舍弃,毕竟这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一个帝国即便在强大,一但自身的粮食需要外面提供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等于是将自己的命脉交给了别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说一千,到一万,总结下来还是一句话的问题,如何才能达到一个平衡?
其实很简单,控制一个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就可以了。
人口多,必然会导致公共资源均摊率下降,人口少,公共资源也不能不修建。
同理,人口多的地方,还要面临一个问题,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来维持这些人的生计,而这又会占据耕地,影响粮食的产出。
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中原地区,这一点几乎是自从华夏进入工业化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的,而且到李元吉穿越的时候都没有解决的。
人口密度过大,又要承担粮仓的任务,根本没有太多的空间去发展其他的方面。
现在还算好一些,放在后世那会,比两个大唐还多的人口挤在一个中原地区,想想压力该有多大?
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说回当下。
马周的疑虑的确是当下所遇见的问题,想要解决,其实也没那么容易,但真要认真起来的话,其实也不难。
只是,李元吉一时还没拿好主意。
无非就是两个模板,一个是计划经济时代,一个是自由开放的时代。
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劣势,但怎么操作,还要看各自的抉择。
“传太子!”李元吉突然吩咐道。
办法,今天是肯定要定下来的,没时间再去耽误了,但这件事情也可以让太子参与进来,算是积累一些经验,如果能够得到一些收获,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而在这期间,李元吉也一直在考虑着两者的优劣问题。
不过,李元吉的脑洞从来都是不受限制的。
计划经济最大的好处在于稳定,而最大的劣势在于不够开放,短时间内还好,会带来突飞猛进,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绝对会是最合适的办法。
但是从长远来看,计划经济又显的死气沉沉,早晚有一天要本着改革开放走的,虽然这只是内部的变化。
而直接走改革开放那一步,也不是不可以,但现在的问题在于,百姓还没有完全接受,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去做这些事情。
毕竟一个工厂不是开玩笑的,仅仅依靠一个人的身家,是不可能撑起来的,前期必然要到处借钱,甚至是贷款,成功了还好说,可若是失败了呢?
这还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经验。
他们没有任何的经商经验,特别是在关乎到身家问题的时候,这就会是一个大问题,敢将自己赌进去的,怕是没几个人。
但若想不出现什么隔阂,不出现真空期,最好的办法就是两者同时进行,让两者不会出现某些真空期,可以完美的衔接在一起。
起初的时候必然是计划经济占据上风,当自由经济占据上风的时候,计划经济就可以逐步的撤出,有序的撤出,前提是有足够的民间资本涌入,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什么动乱。
至于国家操控,这个办法不是不可以,但是从长久来看,官商一体,并不是什么好的决定,这会极大的滋生贪腐的环境。
“父皇……”不大会儿的功夫,李承光从东宫赶了过来。
李元吉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
不过这一次,李元吉却没打算去问李承光的看法,这个事情太深奥了,李承光怕是答不出什么来,与其浪费时间,不如让他多听一些。
“开放一些技术可以,但是形式必须要改变一下,民间从未如此操作过,朕担心他们信心不足,所以最好的办法,应当是朝廷主办,由各地来负责挑选项目,然后派专人管理,如此,可以保证效率,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但仅是如此远远不够,同时也要鼓励民间个人投资,两者相辅相成,在资源上,尽可能保证公平对待。”李元吉直接说道。
“朝廷直接参与?”马周愣了下,他原本想的是让商业集团扩大投资范围的,但没想到李元吉更绝,直接让官府参与。
但这样一来,在资源上又怎么可能会公平对待?
不过李元吉既然这么说了,必定有其中的道理,马周只是表示了下疑惑,却也没问更多的。
“朝廷与地方官府直接合作,其中朝廷以技术以及一成的资金投资,占据四成的股份,并负责后期的技术更新,地方官府投资余下的资金,占据六成的股份,负责运营维护等。除此之外,各县也可以自主引入一些项目,让其成为县里的资产,但是这些,各州府要做好规划,避免项目重叠率过高,从而导致生产出来无人问津。”李元吉大致的解释着,但有些问题他还没考虑清楚,所以也就没说的太明白。
不过马周却是听出了点意思,说白了,这些工厂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盈利,或者说,在官方面前,他们不是盈利的,更多的只是为了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在对外的时候,他们可以是盈利的。
“比如说水泥作坊,朝廷与州府合作建立,这样使用的时候依旧只支付工钱即可,而个人若是也想开办,那他的水泥就只能卖给普通百姓?”马周说着。
“是这个理,如果有多余的产能,也可以卖到民间来赚钱,但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跟民间作坊来比拼价格和质量了。”李元吉点了点头。
“但问题在于,朝廷的作坊只有工钱,材料什么都是不出钱的,但是民间作坊一切都需要出钱来买,两者成本根本不一样,价格方面,就算朝廷卖一半,也是有的赚,而民间作坊只能赔钱。”马周立即摇了摇头,这不是个好办法。
一个有成本,一个没成本,那还不是怎么卖怎么赚钱?
百姓也不傻,有价格低的,质量好的,为什么不选价格低的?就算质量都一样,又凭什么去买贵的?钱多的没地方花了?
就算对朝廷作坊进行限价,可他们就算卖个最低价格,依旧是大赚,但民间作坊就不一定了,这两个的出发点根本就不一样,这还让人怎么玩?根本没得玩。
计划经济的重点就在这里,它的核心内容在于下任务,接到任务就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都可以拿着任务去要,免费的,而他们维持正常的开销,靠的都是国家拨款,基本没有创收任务。
后期国家拨款跟不上了,才想起来自主去创收,但即便这样,初期的时候优势也很明显。
不过到了后期,因为技术什么的跟不上,销量不行,又需要庞大的资金来维持开支,入不敷出,自然而然的也就慢慢被淘汰了。
“父皇,儿臣认为可以分为计划任务与自由任务,计划任务则是朝廷下发的任务,这类任务他们可以零成本的拿到原材料去生产,同样零成本的提供出来。但是自由任务的话,他们就需要按照正常的价格来采买原料,如此一来,不就可以保证两者的差距不被拉大吗?同时,也算是给相关单位增加了一些收入项目。”李承光也听明白了点,这一年多的见识不是白学的,这点见解还是有的。
别看他只是个小娃娃,说起道理来照样不比大人差多少,当然,比起那些老油条还是有差距的。
“恩,此计可行,适当的释放一部分产能用于营收,这些资金可以用来维持作坊的正常运转,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工坊建成之后,朝廷便不必再去投入了,而等到计划任务基本完成之后,也可以全面投入商业任务用于营收。”房玄龄附和道,这个办法虽然看似有些问题,但问题其实并不大。
相反,他更担心的是贪腐问题。
虽说现在的风气很好,但在大量的流动资金面前,有没有人管不住自己的手,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他不敢保证,任何人都不敢去保证。
当然,管不住又怎样?
管不住就可以不做了吗?照这样的话,人类社会恐怕现在还是原始社会呢。
“恩,此事玄龄与马周合计下,拿出个最佳方案来,项目优先在铁路,水泥路,卡车三个方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