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飞入青霄更不回 八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日落长安远最新章节!
窗外,喜气洋洋的长安,欢庆的锣鼓敲破了天;窗内,忧心忡忡的韩愈,紧皱的眉头拧成了锁。此时此刻,刑部侍郎韩愈忽然体味到一种悲哀,一种浓郁的悲哀,一种屈原曾经有过的浓郁的悲哀,一种叫做“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悲哀!
作为武力削藩的坚定支持者,韩愈曾经对这位少年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对大唐帝国的复兴抱有很大期待,对帝国的未来有过美丽的憧憬;一度,李纯确实表现的很出色,非常出色,西蜀刘辟,东吴李琦,淮西吴元济,淄青李师道,一颗颗桀骜不驯的头颅在红尘中纷纷滚落;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卢龙节度使刘总,义武节度使韩弘,横海节度使程知权,一个个纵横天下的盖世枭雄,在威严的长安面前,纷纷低下了曾经高昂的头。天宝裂变后,一度脱离长安控制的各地藩镇,在李纯的打理下,一个个重新纳入了大唐帝国的版图,晚唐的残山剩水也因此依稀具有了某些恢弘的盛唐气象。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甜蜜的梦总是容易醒,第一个从梦中醒来的人,应该就是韩愈。十几年来,无论政局怎样动荡,无论形势多么微妙,韩愈都坚定的站在了武力削藩这一边,成为李纯最忠实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之一,如今,十几年的苦苦守候,终于等来了阴霾散去的的那一天。然而,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韩愈却悲哀的发现,月光虽然皎洁,却怎么也照不到自己。
本来,淮西平定是一件好事,一件天大的好事,大家都很高兴:韩愈很高兴,李愬很高兴,裴度很高兴,李纯也很高兴,总之,大家都很高兴。然而,很快,就有人高兴不起来了,这个高兴不起来的人,正是韩愈。
说起来,都是文章惹的祸:淮西平定,那是天大的功劳,依照惯例,是要刻石纪功的,撰写碑文的任务,裴度想都没想就交给了韩愈,谁让韩愈的文章写得那么好,名气那么大呢。要说韩愈的文采,那可没得说,一篇《淮西功德碑铭》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很快,韩愈的大作就被刻成了碑文。很快,韩愈就惹上了麻烦,大麻烦。
带头闹事的人叫石烈士,石烈士的真名当然不叫烈士,至于叫什么,对不起,我不知道,因为史书上没写。我只知道,他是李愬麾下的一员猛将,有些时候,猛将似乎也可以理解为愣头青,恰巧,石烈士就是一个愣头青,一个彻头彻尾的愣头青。韩愈的大作刚刚登上石碑,石烈士就干了一件事,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他推倒了石碑!
凡事都有因果,石烈士虽然是个愣头青,却不是十足的傻子,绝不会无缘无故的给自己找麻烦,毕竟,推倒这样一块刻石纪功的石碑,可不是小事,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其实,石烈士的冲动可以理解,因为这是一块歌功颂德的石碑,是人都想在上面留下个名字,那样,就可以流芳百世,想想就爽。但碑文肯定不会太长,难免挂一漏万,不巧,韩愈漏掉了一个人,不,确切的说,是一类人,名将,淮西战场上摧城拔寨的名将,比如说李光颜,再比如说李愬。漏掉李光颜也就罢了,毕竟他没背景,没后台,顶多回家生个闷气,摔个碟子打个碗什么的,也就过去了。李愬就不同了,人家家族有势力、有背景,兄弟又多,且个个身居要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他还娶了一个更有背景的老婆,因为他的老婆是公主,大唐帝国的公主。
石碑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李愬当然很不高兴。不过,李愬号称儒将,颇有儒雅之风,因此并没有说什么,他的部下可没有他这样的涵养,一生气,一激动,就在石烈士的倡导下,推倒了刚刚立起的石碑。按说,这件事情应该不难处理,把闹事的抓起来就结了,偏偏这个人还不能抓,因为石烈士的背后是李愬,李愬的背后是公主,公主的背后是皇帝,怎么抓?地方官不好解决,只好逐级上报,报来报去,就报到了李纯面前。这时候,李愬的老婆跳了出来,跑到皇帝面前,使出女人惯用的杀手锏:一哭二闹三上吊。
要说皇帝就是皇帝,水平就是高,做事那叫一个嘎嘣利落脆,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什么?没李愬的名字,那还了得,砸了,砸了!重写,重写,找个人重写!找谁?那就段文昌吧,他的文章水平还可以,比韩愈也差不了多少。
就这样,李纯的板子结结实实的打在了韩愈的身上,连个甜枣也不给。对此,韩愈感到很委屈,碑文内容是上边的意思,对此,李纯是心知肚明,黑锅却要自己来扛,连句安慰的话也没有,这不公平!
委屈归委屈,韩愈并没有因此而心存怨恨,作为一代大儒,这点度量,韩愈还是有的。真正让韩愈痛心疾首的是李纯的改变,不好的改变。曾经。他以为,李纯是太阳,在每一个风和日丽的白天,持续不断的散发着光和热,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光明和温暖。如今,他发现,他错了,李纯不是太阳,而是月亮。尽管月圆时分,也会月明如昼,不过,明亮的月光中总会有一丝丝阴凉和肃杀之气。更何况,月亮总有圆缺,从缺月变成圆月,李纯用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但由圆月变回缺月,李纯仿佛只用了十五天。
大功之后,逸欲易生,淮西早已经雨过天晴,淄青的阴霾也逐渐散去,志得意满的李纯未免有些得意忘形,潜伏的缺点和矛盾逐渐浮出了水面,逐渐的扩大和激化:他一意孤行的坚持不立皇后,他处心积虑的要废立太子,他满怀狐疑的压制大臣,他近乎溺爱的宠信宦官,他穷奢极欲的大兴土木,这些,都让韩愈不爽,很不爽,但这还不是最不爽的。对于这位曾经的偶像天子,韩愈最不满的,其实是李纯对长生术的狂热和痴迷,虽然他自己也服药。
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不老仙草,李纯任命江湖术士柳泌出任台州刺史,同时,还郑重其事的赐予他象征着无上荣誉的金鱼紫衣。对此,大臣们自然有意见,谏官们立刻行动起来,纷纷上表表示反对,李纯将这些上书一份份都扔进了垃圾箱,然后极不耐烦的对大臣们说:“烦一郡之力而至神仙长年,臣子于君父何爱焉!”我是君,是父;你们是臣,是子。君父要长生,你们这些臣子却连一个郡的民力都不舍得,你们对君父的爱表现在哪里!李纯的话很有力度,也很有杀伤力,大臣们顿时哑口无言,再也找不出任何反对的理由,只能将不满和叹息埋藏在心底。
韩愈不是谏官,没有权力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所以,这一次,他选择了沉默。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李纯,他们的君父,一转身,就对迎奉佛骨表现出同样的热情。望着窗外群魔乱舞的末世颓相,韩愈拍案而起,他已经忍无可忍,所以,无需再忍,大不了,豁上自己的一条老命,也要阻止这场荒唐的闹剧。
几天后,李纯的案头多了一份奏章,一份墨迹未干的奏章。在这篇名为《谏迎佛骨表》的奏章中,韩愈满怀向往的谈到,没有佛光照耀的岁月,生活是如此美好,从上古时代的黄帝,到尧舜禹汤,再到文王、武王,这些不知佛为何物的古代帝王,却一个个福寿绵长。
可是,自从那匹东来的白马驮来了佛经,我们就再也找不回昔日的美好时光。那个三次舍身佛寺的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却没有得到佛祖的任何庇佑,反而被叛将侯景围困在了台城,一代帝王,就这样在饥肠辘辘中死去,不知当时,佛在哪里?最后,我们的大文豪骄傲的宣布:如果因为我的狂言妄语,佛祖要给人间带来灾难,那就让所有的灾难都降临在我的身上吧。
冷峻的古文中,其实掩藏着一颗火热的心,韩愈希望能够用响鼓重锤,唤醒迷失了自我的皇帝。可惜,李纯读到的不是韩愈的良苦用心,而是诅咒,最最恶毒的诅咒!梁武帝的故事,李纯自然非常熟悉,再熟悉不过。透过奏章的字里行间,李纯仿佛看见白发苍苍的梁武帝僵卧在台城冰冷的地面上,艰难的咽下最后一口气。李纯打了个寒战,难道,难道自己也要像那位可怜而又可悲的梁武帝那样悲惨的死去?难道十四年春意盎然的长安,却只能迎来“六朝如梦鸟空啼”的凄美结局?
不,这不是真的,这怎么可能是真的!韩愈,胆大包天的韩愈,竟然敢用如此恶毒的方式诅咒你的君父,难道,你不怕死吗?
多年来,李纯与他的大臣们并非没有矛盾,正相反,分歧一直都在,有时还很尖锐。不过,无论矛盾有多深,分歧有多大,冲突有多激烈,李纯始终都坚守着一条底线,绝不妄自诛杀大臣。可是,今天,走火入魔的李纯实在不想再坚守什么底线,他的双手紧紧握住了屠刀,韩愈,一代文豪韩愈,已经是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之际,宰相裴度、崔群挺身而出,紧紧按住了李纯的双手,还有他手中的那把屠刀,硬生生将韩愈从死亡的威胁中拉了出来。
几天后,满头白发的韩愈步履蹒跚的踏上了贬谪之路。走过很多人曾经走过的灞桥,回望无数人曾经回望的长安,黯然神伤的失意人仿佛看见了自己的结局,一个伤心的结局。
看不清自己结局的是皇帝,那个贬谪了韩愈的皇帝,那是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结局,那是一个比梁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糟糕的结局,高高在上的皇帝,怎么可能看得清自己这样的结局?
窗外,喜气洋洋的长安,欢庆的锣鼓敲破了天;窗内,忧心忡忡的韩愈,紧皱的眉头拧成了锁。此时此刻,刑部侍郎韩愈忽然体味到一种悲哀,一种浓郁的悲哀,一种屈原曾经有过的浓郁的悲哀,一种叫做“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悲哀!
作为武力削藩的坚定支持者,韩愈曾经对这位少年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对大唐帝国的复兴抱有很大期待,对帝国的未来有过美丽的憧憬;一度,李纯确实表现的很出色,非常出色,西蜀刘辟,东吴李琦,淮西吴元济,淄青李师道,一颗颗桀骜不驯的头颅在红尘中纷纷滚落;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卢龙节度使刘总,义武节度使韩弘,横海节度使程知权,一个个纵横天下的盖世枭雄,在威严的长安面前,纷纷低下了曾经高昂的头。天宝裂变后,一度脱离长安控制的各地藩镇,在李纯的打理下,一个个重新纳入了大唐帝国的版图,晚唐的残山剩水也因此依稀具有了某些恢弘的盛唐气象。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甜蜜的梦总是容易醒,第一个从梦中醒来的人,应该就是韩愈。十几年来,无论政局怎样动荡,无论形势多么微妙,韩愈都坚定的站在了武力削藩这一边,成为李纯最忠实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之一,如今,十几年的苦苦守候,终于等来了阴霾散去的的那一天。然而,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韩愈却悲哀的发现,月光虽然皎洁,却怎么也照不到自己。
本来,淮西平定是一件好事,一件天大的好事,大家都很高兴:韩愈很高兴,李愬很高兴,裴度很高兴,李纯也很高兴,总之,大家都很高兴。然而,很快,就有人高兴不起来了,这个高兴不起来的人,正是韩愈。
说起来,都是文章惹的祸:淮西平定,那是天大的功劳,依照惯例,是要刻石纪功的,撰写碑文的任务,裴度想都没想就交给了韩愈,谁让韩愈的文章写得那么好,名气那么大呢。要说韩愈的文采,那可没得说,一篇《淮西功德碑铭》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很快,韩愈的大作就被刻成了碑文。很快,韩愈就惹上了麻烦,大麻烦。
带头闹事的人叫石烈士,石烈士的真名当然不叫烈士,至于叫什么,对不起,我不知道,因为史书上没写。我只知道,他是李愬麾下的一员猛将,有些时候,猛将似乎也可以理解为愣头青,恰巧,石烈士就是一个愣头青,一个彻头彻尾的愣头青。韩愈的大作刚刚登上石碑,石烈士就干了一件事,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他推倒了石碑!
凡事都有因果,石烈士虽然是个愣头青,却不是十足的傻子,绝不会无缘无故的给自己找麻烦,毕竟,推倒这样一块刻石纪功的石碑,可不是小事,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其实,石烈士的冲动可以理解,因为这是一块歌功颂德的石碑,是人都想在上面留下个名字,那样,就可以流芳百世,想想就爽。但碑文肯定不会太长,难免挂一漏万,不巧,韩愈漏掉了一个人,不,确切的说,是一类人,名将,淮西战场上摧城拔寨的名将,比如说李光颜,再比如说李愬。漏掉李光颜也就罢了,毕竟他没背景,没后台,顶多回家生个闷气,摔个碟子打个碗什么的,也就过去了。李愬就不同了,人家家族有势力、有背景,兄弟又多,且个个身居要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他还娶了一个更有背景的老婆,因为他的老婆是公主,大唐帝国的公主。
石碑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李愬当然很不高兴。不过,李愬号称儒将,颇有儒雅之风,因此并没有说什么,他的部下可没有他这样的涵养,一生气,一激动,就在石烈士的倡导下,推倒了刚刚立起的石碑。按说,这件事情应该不难处理,把闹事的抓起来就结了,偏偏这个人还不能抓,因为石烈士的背后是李愬,李愬的背后是公主,公主的背后是皇帝,怎么抓?地方官不好解决,只好逐级上报,报来报去,就报到了李纯面前。这时候,李愬的老婆跳了出来,跑到皇帝面前,使出女人惯用的杀手锏:一哭二闹三上吊。
要说皇帝就是皇帝,水平就是高,做事那叫一个嘎嘣利落脆,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什么?没李愬的名字,那还了得,砸了,砸了!重写,重写,找个人重写!找谁?那就段文昌吧,他的文章水平还可以,比韩愈也差不了多少。
就这样,李纯的板子结结实实的打在了韩愈的身上,连个甜枣也不给。对此,韩愈感到很委屈,碑文内容是上边的意思,对此,李纯是心知肚明,黑锅却要自己来扛,连句安慰的话也没有,这不公平!
委屈归委屈,韩愈并没有因此而心存怨恨,作为一代大儒,这点度量,韩愈还是有的。真正让韩愈痛心疾首的是李纯的改变,不好的改变。曾经。他以为,李纯是太阳,在每一个风和日丽的白天,持续不断的散发着光和热,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光明和温暖。如今,他发现,他错了,李纯不是太阳,而是月亮。尽管月圆时分,也会月明如昼,不过,明亮的月光中总会有一丝丝阴凉和肃杀之气。更何况,月亮总有圆缺,从缺月变成圆月,李纯用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但由圆月变回缺月,李纯仿佛只用了十五天。
大功之后,逸欲易生,淮西早已经雨过天晴,淄青的阴霾也逐渐散去,志得意满的李纯未免有些得意忘形,潜伏的缺点和矛盾逐渐浮出了水面,逐渐的扩大和激化:他一意孤行的坚持不立皇后,他处心积虑的要废立太子,他满怀狐疑的压制大臣,他近乎溺爱的宠信宦官,他穷奢极欲的大兴土木,这些,都让韩愈不爽,很不爽,但这还不是最不爽的。对于这位曾经的偶像天子,韩愈最不满的,其实是李纯对长生术的狂热和痴迷,虽然他自己也服药。
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不老仙草,李纯任命江湖术士柳泌出任台州刺史,同时,还郑重其事的赐予他象征着无上荣誉的金鱼紫衣。对此,大臣们自然有意见,谏官们立刻行动起来,纷纷上表表示反对,李纯将这些上书一份份都扔进了垃圾箱,然后极不耐烦的对大臣们说:“烦一郡之力而至神仙长年,臣子于君父何爱焉!”我是君,是父;你们是臣,是子。君父要长生,你们这些臣子却连一个郡的民力都不舍得,你们对君父的爱表现在哪里!李纯的话很有力度,也很有杀伤力,大臣们顿时哑口无言,再也找不出任何反对的理由,只能将不满和叹息埋藏在心底。
韩愈不是谏官,没有权力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所以,这一次,他选择了沉默。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李纯,他们的君父,一转身,就对迎奉佛骨表现出同样的热情。望着窗外群魔乱舞的末世颓相,韩愈拍案而起,他已经忍无可忍,所以,无需再忍,大不了,豁上自己的一条老命,也要阻止这场荒唐的闹剧。
几天后,李纯的案头多了一份奏章,一份墨迹未干的奏章。在这篇名为《谏迎佛骨表》的奏章中,韩愈满怀向往的谈到,没有佛光照耀的岁月,生活是如此美好,从上古时代的黄帝,到尧舜禹汤,再到文王、武王,这些不知佛为何物的古代帝王,却一个个福寿绵长。
可是,自从那匹东来的白马驮来了佛经,我们就再也找不回昔日的美好时光。那个三次舍身佛寺的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却没有得到佛祖的任何庇佑,反而被叛将侯景围困在了台城,一代帝王,就这样在饥肠辘辘中死去,不知当时,佛在哪里?最后,我们的大文豪骄傲的宣布:如果因为我的狂言妄语,佛祖要给人间带来灾难,那就让所有的灾难都降临在我的身上吧。
冷峻的古文中,其实掩藏着一颗火热的心,韩愈希望能够用响鼓重锤,唤醒迷失了自我的皇帝。可惜,李纯读到的不是韩愈的良苦用心,而是诅咒,最最恶毒的诅咒!梁武帝的故事,李纯自然非常熟悉,再熟悉不过。透过奏章的字里行间,李纯仿佛看见白发苍苍的梁武帝僵卧在台城冰冷的地面上,艰难的咽下最后一口气。李纯打了个寒战,难道,难道自己也要像那位可怜而又可悲的梁武帝那样悲惨的死去?难道十四年春意盎然的长安,却只能迎来“六朝如梦鸟空啼”的凄美结局?
不,这不是真的,这怎么可能是真的!韩愈,胆大包天的韩愈,竟然敢用如此恶毒的方式诅咒你的君父,难道,你不怕死吗?
多年来,李纯与他的大臣们并非没有矛盾,正相反,分歧一直都在,有时还很尖锐。不过,无论矛盾有多深,分歧有多大,冲突有多激烈,李纯始终都坚守着一条底线,绝不妄自诛杀大臣。可是,今天,走火入魔的李纯实在不想再坚守什么底线,他的双手紧紧握住了屠刀,韩愈,一代文豪韩愈,已经是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之际,宰相裴度、崔群挺身而出,紧紧按住了李纯的双手,还有他手中的那把屠刀,硬生生将韩愈从死亡的威胁中拉了出来。
几天后,满头白发的韩愈步履蹒跚的踏上了贬谪之路。走过很多人曾经走过的灞桥,回望无数人曾经回望的长安,黯然神伤的失意人仿佛看见了自己的结局,一个伤心的结局。
看不清自己结局的是皇帝,那个贬谪了韩愈的皇帝,那是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结局,那是一个比梁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糟糕的结局,高高在上的皇帝,怎么可能看得清自己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