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河西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ps:加上少梁,河西是九座城,上一章算错了,已改,今天比较忙,只有这一章……
子蒲年过五旬,是秦国的大庶长,作为一个远支公族,这个位置不是他靠父辈荫职得到的,而是靠自己一剑一矛打拼取得的。<? 十年前吴师入郢,楚国将亡,申包胥入秦国乞师,在大郑宫内哭得稀里哗啦,七天之后,秦哀公实在不忍心,便赋诗《无衣》允之,表明秦楚两国同敌同仇。
他派子蒲子虎这对远房堂兄弟为主将和副将,帅五百乘之兵入楚。这位子蒲不但会领兵,却很机智,在与吴军交手前,他对楚国王子子期说:“我不知道吴军的战术,不能贸然为前锋。”
于是便让楚人先和吴军作战,秦军紧随其后,小仗坐享其成,大仗则突然切入打敌人一个猝不及防。双方合力大败吴国猛将夫概,还灭亡了唐国,最后在雍澨取得决战胜利,驱逐了吴人。
整个过程中,因为子蒲的机智,秦军损失甚小,却在事后得到了楚国表达谢意的”商於之地“这处秦楚险要之地,足足有数百里之广,秦国疆域突然多出了不少,同时获得的还有上面生活的十万民众。
子蒲由此成为庶长,经过十年政治斗争,登上了大庶长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今日的争执和分歧,也是他掌权后从未遇到过的,在秦伯问后,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子蒲。
“少梁、屠原、彭衙、北征、辅氏、新城、邧、汪、鄜……”
大殿之中,子蒲当着秦伯和三位庶长的面,掰着自己的手指,不慌不忙从一数到了九。
“河西的九座城池,不用拿地图查看,我一一都记得,因为河西,是秦国的百年之耻!”
在子蒲的絮絮道来下,秦国的河西心结,再度明明白白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
秦国的历史是一个西陲小族不断东进扩张的历史,他们立国虽晚,但展较快,经过历代向东扩张蚕食,武公、德公时期已控制了雍州西部中部地区,其影响已达大河以西,洛水以东的“河西”地区。
秦穆公十年,流亡的晋国公子夷吾欲却秦的力量回国即位,并承诺:‘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与秦。’于是秦派兵护送晋公子回国登上君位,是为晋惠公。但晋惠公这个无耻的家伙食言而肥,背约不与秦河西地,由是两国结怨。
终于在秦穆公十五年即公元前645年,两国大战于韩原,晋军大败,国君被俘,时年十一月秦释放了晋惠公;作为回报,晋也献出了河西之地,数年后(前64o年)秦穆公相继灭了梁、芮二小国,至此,秦控制了河西绝大部分土地,但晋国却不甘心,常有反扑,双方在河西拉锯,也拉开了秦晋长达两百年的河西争夺战序幕。
秦穆公去世后秦东进势头减弱,到了秦康公四年(前617年),少梁(陕西省韩城市南)被晋军攻占,秦国开始失去河西,随着秦的衰弱,九座城池6续丢失,最后退回到秦穆公初年的疆界处。
这之后历代秦伯虽然见识有限,唯独一个念头是清晰的。
“属于秦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失,河西是穆公称霸的梦想,必须夺回来!”子蒲今日便将历代国君和庶长的心声明明白白说了出来。
“如此说来,大庶长也支持接受知氏投靠,接收河西?”秦伯大喜,他又何尝不想如此?
子蒲颔:“然也!”
开玩笑,但凡头脑清晰的秦国政客都知道,河西是秦人心里的一根刺,如果一个庶长不号召收复河西,他就会被国人舆情所鄙夷;若是一位大庶长拒绝了唾手可得的河西,他就会被万夫所指,失去国人支持,也意味着失去政治生命。
可以这么说,复河西,就是在秦国做庶长的政治正确……
子蒲此言一出,秦伯宁松了口气,右庶长子虎喜出望外,左庶长却连连摇头。
“大庶长,我祖上虽非秦人,但我也能理解,在秦人心中河西的地位,为了河西地开罪赵魏韩,引战祸,实在是划不来啊,也许到时候秦国失去的,不止是河西……”
子蒲摇了摇头:“左庶长,你看到了其一,却没有看到其二。”
他侃侃而谈道:“河西之地乃雍州最开阔的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扼秦晋水6通道,山河表里险阻可恃,常为孔道,为有国有家者必争的战略要地。秦有河西,则可进取东方,秦穆公时秦军一度到了郑国和滑国,还打过激荡人心的王官之役,让晋国不敢开绛都之门……”
“但若秦无河西,则晋人随时可以威胁秦国,秦桓公时的辅氏之战,秦国大败,复河西无望!麻遂之役,秦国大败,丧师一万!景公时的棫林之战,秦国大败!晋人甚至已经进击到了泾水以西,威胁到了雍城的安全!”
殿中所有人都沉默了,庶长们默默听着子蒲叙述。
“故在赵魏韩逼近之际,若无河西,则三家之患近矣,秦或许将和卫国一般,成为被三家随意宰割的牲畜。故于情于理,吾等都必须帮助知氏守住大河,将河西收归己有,如此才能将咄咄逼人的晋人再度挡在大河以西,好让耻辱不再重演……”
“至于赵魏韩三家会不会因此迁怒于秦,兵进攻?”子蒲冷哼一声:“赵魏韩此刻大概在瓜分知氏和晋公室的领地,三家矛盾重重,必不同心,吾等占领河西后面对的敌人,很可能只是魏氏一家。左庶长担心秦国举国之力都敌不过赵氏,难道还敌不过魏氏么?”
左庶长无言以对,回到了座位上,右庶长子虎则想到了什么,兴奋地说道:“秦人口口相传,帝颛顼之女名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便是秦赵两族的祖先,直到殷周之际才分离开来,秦人先祖在犬丘时为了寻求庇护,还曾投效过赵志父,自称为赵氏,直到为诸侯后比赵氏地位高了,方正式为秦。既然秦赵同为大业之后,高举玄鸟旗帜,赵氏在晋国势大,莫不如派人去联络,若能达成盟约,永不交兵,秦国大可放心地接手河西……”
子蒲对堂弟的这个建议却嗤之以鼻,他想的也太简单了,若同姓同族就可以信任,这时间哪么多争斗:“秦赵虽为同族,却已经隔了二十几代人,血缘早已比水还淡。当年赵盾为晋卿时,是如何在令狐之战里欺瞒秦人的?当时他可曾念半分同姓之谊?还不是说欺骗就欺骗。国君,右庶长,还有左庶长、驷庶长,以及所有秦人,汝等必须牢牢记住一个教训,晋国人都不可信!哪怕对方是我嬴姓同宗也一样!”
在秦人眼里,以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晋襄公、先轸、赵盾、魏寿余这些晋国人的代表,实在是太过狡猾阴险了!在被坑了无数次后,春秋之世,老实巴交的秦人终于从晋人处学会了欺骗和毫无下限,并在战国时期如数还给山东诸侯……
不过子蒲话音一转,又道:”当然,虽然要提防赵氏不可信赖,但接洽还是要的,说不一定赵无恤自己也想削弱魏氏,秦赵甚至不用敌对,而是合作!”
随着大庶长子蒲的拍板,秦国接纳知氏之降,收复河西的决定便做出了,朝会结束之际,子蒲还拉住了子虎,对他说了几句话……
……
“什么?兄长不让我去河西?”子虎满心都是收复故土的壮怀激烈,有些不太高兴。
子蒲抚着长须道:“知氏无路可去,河西派驷车庶长去接收即可,汝另有要事要做。”
“何事?”
“先君刚死就生太子暴死之事,我扶持君上继位,却有许多近支公族不服,内斗政争66续续持续数年,乃至于秦国无暇顾及晋国六卿之乱,平白错过了大好时机。一年前我在朝堂上扫清政敌,也只来得及派兵去占据了桃林之塞。”
“桃林之塞?那荒芜的破地方,山川纵横,除了栗树桃树外都种不了别的,要来有何用?”
子蒲有些失望:“十年过去了,你还是一只知道冲锋的莽夫,这桃林之塞前据华岳,后临泾、渭,一直以来都是秦国喉舌、用兵制胜者必出之地也。崤函之战后,秦国一百五十年不能东出,就是因为晋人扼住了这里。”
“原来此地如此重要……”
“所幸去年我乘着知赵决战之际,占领了崤函的几处隘口,你这就帅一军之众,再带上擅长筑关隘的大夫尹喜,在开春后去桃林之塞修筑关卡。”
“关卡?是为了防范晋人?”
“主要是韩氏,在击败知氏后,韩氏正兵河外,只怕韩氏的家主是看上这一片了,要强行插一手了。”
子蒲又语重心长地对子虎说道:“你与左庶长间虽然有分歧,但还是需要忍让,他说的也不算错,赵氏崛起太强势了,的确隐约可能成为我秦国的大敌!虽然僻在雍州,我依然能感受到赵无恤带来的威胁。”
“所幸有了桃林之塞的关隘,以及十年前你我助楚复国后得到的商於之地,加上河西,秦国在东北、东、东南三面便有了山河之固!”
子蒲信心满满,他不知道的是,因为历史已经面目全非,晋国内战那些细节的偏差,如知氏的提前败亡,赵魏韩微妙的关系,竟让秦国有了一个小小的复兴机遇……
“我为大庶长期间,纵然不能实现穆公梦寐以求东进争霸,也能自保有余!”
……
踱步走出大郑宫,外面的人已久候多时。
知果见子蒲如众星捧月般与一众秦国公族、大夫迈着毫不收敛的步伐走出来后,便立刻上前去拜谢。
“晋国亡人知果见过大庶长,敢问秦君可愿接纳知氏?”
子蒲淡淡地说道:“开春朝会时,你我便是同朝之臣了。”
这是成了的意思!知果闻言大喜,再拜道:“多谢大庶长,知氏会把自己当成秦人,为秦国尽忠,之前答应大庶长的事,也会尽快去做,屠原是大庶长的了!”
子蒲笑眯眯地接受了知果的逢迎,接收河西,能让秦国得到一处战略要地,讨好解开这个心结的公族和国人,让自己大庶长之位更加稳固,还能得到一个食邑,简直是一石三鸟,于公于私都有好处,他何乐而不为呢?
“屠原是我这支公族得名之地,失而复得,心中甚喜,日后知氏与本庶长同朝为臣,当齐心协力,一同抵御晋国赵魏韩三家兵锋。”
子蒲一顿,继续问道:“不知知伯身体如何,我与他通信时,听他自言垂病,命不久矣?”这也是他极为关心的问题。
“父亲在少梁城病倒了……”
知果脸色凄苦,屋漏偏遭连夜雨,知氏也是走了背运,连续的败亡,昆父兄弟一个个死去,连家族的顶梁柱知伯,眼看也快不行了……
“他说在死前,只想见一个人。”知果再度抬头,知氏的金帛钱财多半入了子蒲的腰间,这是他最后一个请求。
“知伯想见谁?”
“大庶长能否派人在秦国查查老子下落,听说他在太华山隐居?老父死前,只想见老子一面,以解其惑……”
老子?
子蒲想了想后,摇了摇头:”此人神龙见不见尾,据说已经不在太华山,又不知去何处云游去了。“
……
三百年前,骊山之难,犬戎入寇,秦襄公因勤王有功而列为诸侯,赐与歧西之地,因他的叔父也参加了这次救周行动,所以周室同时将秦襄公的叔父秦康封到大河西岸的梁地,称之为梁国。
梁国传承了几代人后,迎来了末代国君,这位国君别的不喜欢,就好土木工程,他征全国民众,修了偌大的城池,又挖城壕。作为秦晋间弱小的诸侯国,梁伯此举远远出了国力的允许范围。繁重劳役早已使民众们疲惫不堪,怨声载道,人心向背引了逃跑和反抗,于是秦穆公便乘此机会,灭亡了梁国。
其后秦将梁国名为少梁,因为少梁地处大河以西战略地位异常重要,是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使的少梁流离失所,时而归秦,时而归晋,如今则在知氏手中。
腊月将至,知氏在大河东面的残部已经完全被剿灭,幸而他们也得到了来自雍城的消息,秦国已经接纳知氏,并将派兵来少梁支援,帮助他们击退魏氏的进攻。
少梁城里的知氏家臣们只能指望今年大河不会冰封,以及已经卧病月余的知伯跞能多撑些时间,不要在这个时候抛弃宗族,随他的孙儿而去……
或许是祈祷应验,或许是昊天护佑,十二月时,大河没有完全冰封,未得到赵韩两家相助的魏氏只能望着险要的龙门而叹,对岸已经有秦军进驻了,他们放弃了强攻河西的打算。
而知伯也撑过了最危险的几天,他虽然已经精神恍惚,但每每到垂危之际总能醒过来。
这一日,正是夏历一月初一,严阵以待的少梁城外来了一个奇怪的组合。
一头老青牛毛光亮,被养得膘肥体壮,在路上极为醒目,看得出平日打理费了多少心思。不过也显出一些老态,而且断了一支牛角。它舔了舔路边冰消雪融流下的溪水,睁着湿润的牛眼,看着薄雾中的少梁城晃了晃脑袋,仿佛通人性。
一只苍老的手拍了拍牛角,青牛背上有鞍,鞍上坐着一位鹤童颜,目光深邃,笑容和蔼的老者,他除了一件脱毛的裘衣外身无长物,只带着一根竹笛,一身潇洒,就这样骑着老青牛,慢悠悠的向少梁走去。
老者吹奏的笛声在晨雾中转折回荡,一人一牛仿佛春天的使者,在他的身后,河西正在渐渐苏醒过来……(未完待续。)8
</br>
ps:加上少梁,河西是九座城,上一章算错了,已改,今天比较忙,只有这一章……
子蒲年过五旬,是秦国的大庶长,作为一个远支公族,这个位置不是他靠父辈荫职得到的,而是靠自己一剑一矛打拼取得的。<? 十年前吴师入郢,楚国将亡,申包胥入秦国乞师,在大郑宫内哭得稀里哗啦,七天之后,秦哀公实在不忍心,便赋诗《无衣》允之,表明秦楚两国同敌同仇。
他派子蒲子虎这对远房堂兄弟为主将和副将,帅五百乘之兵入楚。这位子蒲不但会领兵,却很机智,在与吴军交手前,他对楚国王子子期说:“我不知道吴军的战术,不能贸然为前锋。”
于是便让楚人先和吴军作战,秦军紧随其后,小仗坐享其成,大仗则突然切入打敌人一个猝不及防。双方合力大败吴国猛将夫概,还灭亡了唐国,最后在雍澨取得决战胜利,驱逐了吴人。
整个过程中,因为子蒲的机智,秦军损失甚小,却在事后得到了楚国表达谢意的”商於之地“这处秦楚险要之地,足足有数百里之广,秦国疆域突然多出了不少,同时获得的还有上面生活的十万民众。
子蒲由此成为庶长,经过十年政治斗争,登上了大庶长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今日的争执和分歧,也是他掌权后从未遇到过的,在秦伯问后,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子蒲。
“少梁、屠原、彭衙、北征、辅氏、新城、邧、汪、鄜……”
大殿之中,子蒲当着秦伯和三位庶长的面,掰着自己的手指,不慌不忙从一数到了九。
“河西的九座城池,不用拿地图查看,我一一都记得,因为河西,是秦国的百年之耻!”
在子蒲的絮絮道来下,秦国的河西心结,再度明明白白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
秦国的历史是一个西陲小族不断东进扩张的历史,他们立国虽晚,但展较快,经过历代向东扩张蚕食,武公、德公时期已控制了雍州西部中部地区,其影响已达大河以西,洛水以东的“河西”地区。
秦穆公十年,流亡的晋国公子夷吾欲却秦的力量回国即位,并承诺:‘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与秦。’于是秦派兵护送晋公子回国登上君位,是为晋惠公。但晋惠公这个无耻的家伙食言而肥,背约不与秦河西地,由是两国结怨。
终于在秦穆公十五年即公元前645年,两国大战于韩原,晋军大败,国君被俘,时年十一月秦释放了晋惠公;作为回报,晋也献出了河西之地,数年后(前64o年)秦穆公相继灭了梁、芮二小国,至此,秦控制了河西绝大部分土地,但晋国却不甘心,常有反扑,双方在河西拉锯,也拉开了秦晋长达两百年的河西争夺战序幕。
秦穆公去世后秦东进势头减弱,到了秦康公四年(前617年),少梁(陕西省韩城市南)被晋军攻占,秦国开始失去河西,随着秦的衰弱,九座城池6续丢失,最后退回到秦穆公初年的疆界处。
这之后历代秦伯虽然见识有限,唯独一个念头是清晰的。
“属于秦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失,河西是穆公称霸的梦想,必须夺回来!”子蒲今日便将历代国君和庶长的心声明明白白说了出来。
“如此说来,大庶长也支持接受知氏投靠,接收河西?”秦伯大喜,他又何尝不想如此?
子蒲颔:“然也!”
开玩笑,但凡头脑清晰的秦国政客都知道,河西是秦人心里的一根刺,如果一个庶长不号召收复河西,他就会被国人舆情所鄙夷;若是一位大庶长拒绝了唾手可得的河西,他就会被万夫所指,失去国人支持,也意味着失去政治生命。
可以这么说,复河西,就是在秦国做庶长的政治正确……
子蒲此言一出,秦伯宁松了口气,右庶长子虎喜出望外,左庶长却连连摇头。
“大庶长,我祖上虽非秦人,但我也能理解,在秦人心中河西的地位,为了河西地开罪赵魏韩,引战祸,实在是划不来啊,也许到时候秦国失去的,不止是河西……”
子蒲摇了摇头:“左庶长,你看到了其一,却没有看到其二。”
他侃侃而谈道:“河西之地乃雍州最开阔的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扼秦晋水6通道,山河表里险阻可恃,常为孔道,为有国有家者必争的战略要地。秦有河西,则可进取东方,秦穆公时秦军一度到了郑国和滑国,还打过激荡人心的王官之役,让晋国不敢开绛都之门……”
“但若秦无河西,则晋人随时可以威胁秦国,秦桓公时的辅氏之战,秦国大败,复河西无望!麻遂之役,秦国大败,丧师一万!景公时的棫林之战,秦国大败!晋人甚至已经进击到了泾水以西,威胁到了雍城的安全!”
殿中所有人都沉默了,庶长们默默听着子蒲叙述。
“故在赵魏韩逼近之际,若无河西,则三家之患近矣,秦或许将和卫国一般,成为被三家随意宰割的牲畜。故于情于理,吾等都必须帮助知氏守住大河,将河西收归己有,如此才能将咄咄逼人的晋人再度挡在大河以西,好让耻辱不再重演……”
“至于赵魏韩三家会不会因此迁怒于秦,兵进攻?”子蒲冷哼一声:“赵魏韩此刻大概在瓜分知氏和晋公室的领地,三家矛盾重重,必不同心,吾等占领河西后面对的敌人,很可能只是魏氏一家。左庶长担心秦国举国之力都敌不过赵氏,难道还敌不过魏氏么?”
左庶长无言以对,回到了座位上,右庶长子虎则想到了什么,兴奋地说道:“秦人口口相传,帝颛顼之女名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便是秦赵两族的祖先,直到殷周之际才分离开来,秦人先祖在犬丘时为了寻求庇护,还曾投效过赵志父,自称为赵氏,直到为诸侯后比赵氏地位高了,方正式为秦。既然秦赵同为大业之后,高举玄鸟旗帜,赵氏在晋国势大,莫不如派人去联络,若能达成盟约,永不交兵,秦国大可放心地接手河西……”
子蒲对堂弟的这个建议却嗤之以鼻,他想的也太简单了,若同姓同族就可以信任,这时间哪么多争斗:“秦赵虽为同族,却已经隔了二十几代人,血缘早已比水还淡。当年赵盾为晋卿时,是如何在令狐之战里欺瞒秦人的?当时他可曾念半分同姓之谊?还不是说欺骗就欺骗。国君,右庶长,还有左庶长、驷庶长,以及所有秦人,汝等必须牢牢记住一个教训,晋国人都不可信!哪怕对方是我嬴姓同宗也一样!”
在秦人眼里,以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晋襄公、先轸、赵盾、魏寿余这些晋国人的代表,实在是太过狡猾阴险了!在被坑了无数次后,春秋之世,老实巴交的秦人终于从晋人处学会了欺骗和毫无下限,并在战国时期如数还给山东诸侯……
不过子蒲话音一转,又道:”当然,虽然要提防赵氏不可信赖,但接洽还是要的,说不一定赵无恤自己也想削弱魏氏,秦赵甚至不用敌对,而是合作!”
随着大庶长子蒲的拍板,秦国接纳知氏之降,收复河西的决定便做出了,朝会结束之际,子蒲还拉住了子虎,对他说了几句话……
……
“什么?兄长不让我去河西?”子虎满心都是收复故土的壮怀激烈,有些不太高兴。
子蒲抚着长须道:“知氏无路可去,河西派驷车庶长去接收即可,汝另有要事要做。”
“何事?”
“先君刚死就生太子暴死之事,我扶持君上继位,却有许多近支公族不服,内斗政争66续续持续数年,乃至于秦国无暇顾及晋国六卿之乱,平白错过了大好时机。一年前我在朝堂上扫清政敌,也只来得及派兵去占据了桃林之塞。”
“桃林之塞?那荒芜的破地方,山川纵横,除了栗树桃树外都种不了别的,要来有何用?”
子蒲有些失望:“十年过去了,你还是一只知道冲锋的莽夫,这桃林之塞前据华岳,后临泾、渭,一直以来都是秦国喉舌、用兵制胜者必出之地也。崤函之战后,秦国一百五十年不能东出,就是因为晋人扼住了这里。”
“原来此地如此重要……”
“所幸去年我乘着知赵决战之际,占领了崤函的几处隘口,你这就帅一军之众,再带上擅长筑关隘的大夫尹喜,在开春后去桃林之塞修筑关卡。”
“关卡?是为了防范晋人?”
“主要是韩氏,在击败知氏后,韩氏正兵河外,只怕韩氏的家主是看上这一片了,要强行插一手了。”
子蒲又语重心长地对子虎说道:“你与左庶长间虽然有分歧,但还是需要忍让,他说的也不算错,赵氏崛起太强势了,的确隐约可能成为我秦国的大敌!虽然僻在雍州,我依然能感受到赵无恤带来的威胁。”
“所幸有了桃林之塞的关隘,以及十年前你我助楚复国后得到的商於之地,加上河西,秦国在东北、东、东南三面便有了山河之固!”
子蒲信心满满,他不知道的是,因为历史已经面目全非,晋国内战那些细节的偏差,如知氏的提前败亡,赵魏韩微妙的关系,竟让秦国有了一个小小的复兴机遇……
“我为大庶长期间,纵然不能实现穆公梦寐以求东进争霸,也能自保有余!”
……
踱步走出大郑宫,外面的人已久候多时。
知果见子蒲如众星捧月般与一众秦国公族、大夫迈着毫不收敛的步伐走出来后,便立刻上前去拜谢。
“晋国亡人知果见过大庶长,敢问秦君可愿接纳知氏?”
子蒲淡淡地说道:“开春朝会时,你我便是同朝之臣了。”
这是成了的意思!知果闻言大喜,再拜道:“多谢大庶长,知氏会把自己当成秦人,为秦国尽忠,之前答应大庶长的事,也会尽快去做,屠原是大庶长的了!”
子蒲笑眯眯地接受了知果的逢迎,接收河西,能让秦国得到一处战略要地,讨好解开这个心结的公族和国人,让自己大庶长之位更加稳固,还能得到一个食邑,简直是一石三鸟,于公于私都有好处,他何乐而不为呢?
“屠原是我这支公族得名之地,失而复得,心中甚喜,日后知氏与本庶长同朝为臣,当齐心协力,一同抵御晋国赵魏韩三家兵锋。”
子蒲一顿,继续问道:“不知知伯身体如何,我与他通信时,听他自言垂病,命不久矣?”这也是他极为关心的问题。
“父亲在少梁城病倒了……”
知果脸色凄苦,屋漏偏遭连夜雨,知氏也是走了背运,连续的败亡,昆父兄弟一个个死去,连家族的顶梁柱知伯,眼看也快不行了……
“他说在死前,只想见一个人。”知果再度抬头,知氏的金帛钱财多半入了子蒲的腰间,这是他最后一个请求。
“知伯想见谁?”
“大庶长能否派人在秦国查查老子下落,听说他在太华山隐居?老父死前,只想见老子一面,以解其惑……”
老子?
子蒲想了想后,摇了摇头:”此人神龙见不见尾,据说已经不在太华山,又不知去何处云游去了。“
……
三百年前,骊山之难,犬戎入寇,秦襄公因勤王有功而列为诸侯,赐与歧西之地,因他的叔父也参加了这次救周行动,所以周室同时将秦襄公的叔父秦康封到大河西岸的梁地,称之为梁国。
梁国传承了几代人后,迎来了末代国君,这位国君别的不喜欢,就好土木工程,他征全国民众,修了偌大的城池,又挖城壕。作为秦晋间弱小的诸侯国,梁伯此举远远出了国力的允许范围。繁重劳役早已使民众们疲惫不堪,怨声载道,人心向背引了逃跑和反抗,于是秦穆公便乘此机会,灭亡了梁国。
其后秦将梁国名为少梁,因为少梁地处大河以西战略地位异常重要,是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使的少梁流离失所,时而归秦,时而归晋,如今则在知氏手中。
腊月将至,知氏在大河东面的残部已经完全被剿灭,幸而他们也得到了来自雍城的消息,秦国已经接纳知氏,并将派兵来少梁支援,帮助他们击退魏氏的进攻。
少梁城里的知氏家臣们只能指望今年大河不会冰封,以及已经卧病月余的知伯跞能多撑些时间,不要在这个时候抛弃宗族,随他的孙儿而去……
或许是祈祷应验,或许是昊天护佑,十二月时,大河没有完全冰封,未得到赵韩两家相助的魏氏只能望着险要的龙门而叹,对岸已经有秦军进驻了,他们放弃了强攻河西的打算。
而知伯也撑过了最危险的几天,他虽然已经精神恍惚,但每每到垂危之际总能醒过来。
这一日,正是夏历一月初一,严阵以待的少梁城外来了一个奇怪的组合。
一头老青牛毛光亮,被养得膘肥体壮,在路上极为醒目,看得出平日打理费了多少心思。不过也显出一些老态,而且断了一支牛角。它舔了舔路边冰消雪融流下的溪水,睁着湿润的牛眼,看着薄雾中的少梁城晃了晃脑袋,仿佛通人性。
一只苍老的手拍了拍牛角,青牛背上有鞍,鞍上坐着一位鹤童颜,目光深邃,笑容和蔼的老者,他除了一件脱毛的裘衣外身无长物,只带着一根竹笛,一身潇洒,就这样骑着老青牛,慢悠悠的向少梁走去。
老者吹奏的笛声在晨雾中转折回荡,一人一牛仿佛春天的使者,在他的身后,河西正在渐渐苏醒过来……(未完待续。)8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