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宋是羔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北宋闲王最新章节!
赵顼竟然去了西部的边疆,赵颜也不禁关心的问道:“怎么回事,西夏与辽国又发生了什么事,竟然可以影响到我们对西夏的计划?”
黄五德听到赵颜问起西夏与辽国的变局,当下也不禁叹了口气,然后用一种低沉的语气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结果赵颜听完之后也不禁怒发冲冠。
上次耶律重元败于耶律浚之手,军队损失惨重,后来耶律浚指挥着大军步步进逼,眼看着就要把耶律重元逼到绝境上,不过也就在这时,早就与耶律重元有所勾结的西夏国主李谅祚终于出兵,一举击败了辽国在边境上的冠军,横穿整个西京府,气势汹汹的向辽国腹心的中京扑去。
本来一直隔岸观火的大宋希望可以看到一出鹬蚌相争的好戏,但却没想到李谅祚远比他们想像的要狡猾,他带领着大军到达辽国中京边境后,竟然按兵不动,耶律浚看到这种情况,也只能撤回攻打耶律重元的大军,回头与李谅祚对峙,大战迟迟没有爆发,这让大宋也十分的失望。
不过就在赵颜被绑架之前,西夏与辽国的大军对峙终于结束,率先动手的并不是做为进攻方的西夏,反而是做为防守方的辽国大军,这主要是因为耶律浚发现自己与西夏对峙时,本来已经被自己打的奄奄一息的耶律重元竟然在慢慢的恢复实力,甚至耶律重元竟然还准备与李谅祚前后夹击他,这让耶律浚再也等不下去了,于是先发制人发动了攻击。
耶律浚打的是速战速决的念头,所以在战争刚一开始,他就几乎倾尽全力,派出耶律仁先等心腹将领带领着数支大军冲击李谅祚的军营。对此李谅祚却早有准备,竟然一直坚守不出,借助坚固的营盘与耶律浚死嗑。反正做为守方,他每天的伤亡远比辽军要小的多。
李谅祚从西夏远征而来。国为补给的问题,自然不可能带领太多的军队,事实上他仅仅带领了五万西夏精锐,不过千万不要小看这五万人,他们绝对是西夏军中精锐的精锐,几乎可以抵得上十五万的普通军队。
不过李谅祚这五万精锐虽然战斗力极强,但耶律浚却看出对方人数太少的缺点,所以他倾尽手中所有的兵力。不分昼夜的进攻西夏军营,为的就是以伤亡换伤亡,等到李谅祚手中的伤亡超过他的承受能力时,到时西夏军队自然会退去。
不过耶律浚的计划虽好,但西夏军队的顽强却远超他的预料,在接连进攻了半个月后,辽**队的伤亡早就已经超过了万人,西夏方面的伤亡虽然比辽军少,但至少也有几千人,而且这些可都是西夏的精锐力量。每损失一人都会让李谅祚感到心疼,可就算是这样,李谅祚依然没有任何撤退的迹象。这也让耶律浚焦急无比,因为他已经快要支撑不住如此大的伤亡了。
耶律浚的计划本来就有很大的冒险性,在消耗西夏军队数量的同时,也在消耗着他手中的力量,只是他认为自己是本土作战,承受能力远比西夏人要强,可惜这次他却算错了,在这种消耗战中,率先支持不住的竟然是他。
当然耶律浚也想过停下进攻。但若是如此的话,他之前付出那么大的伤亡就算是白费了。这让他十分的不甘心。另外若是他停止进攻,就会让李谅祚知道他坚持不下去了。恐怕接下来就会是西夏人的拼死进攻,而且是他也坚信西夏人不可能一直这么坚持下去,所以最后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命令军队继续进攻。
有时候真的不能不相信天命这种说法,比如像耶律浚现在这种情况,眼看着他就要支撑不下去了,但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却让耶律浚摆脱了不利的局势,同时也拯救了辽国的国运。
耶律浚与李谅祚对峙的地点刚才位于滦河上流的一条支流附近,而且李谅祚的西夏军刚巧驻扎在河边不远,营地的地势也比较低,本来平时还看不出什么,但是随着一场倾盆大雨,却让滦河支流的水势暴涨,西夏军营中积了不少的水。
耶律浚看到西夏军营中全是水,立刻想到一条破敌之策,当天晚上他亲自带领着一支两千的军队,冒着大雨赶到滦河支流的上游,然后掘开了一条通向西夏人军营的沟渠,结果暴涨的河水冲进西夏军营,整个军营变成了一片泽国。
李谅祚也是个十分果断的人,当看到大水冲进军营时,立刻意识到这场战争他输在天时和地利上,于是立刻命令大军撤退,可惜耶律浚却不会让他这么轻易的离开,当下命令大军冒着大雨围杀西夏人,结果双方在雨中展开血战。
李谅祚的大军虽然精锐,但之前被洪水冲击之后,已经损失了相当一部分兵力,剩下的士卒也都是人心惶惶,根本无心恋战,结果被耶律浚的大军杀的大败,光是战死的就有上万人,再加上死于洪水之中的士卒,最后几乎是损失了一多半的兵力,这才好不容易从耶律浚的追杀中逃回西夏。
李谅祚大败,做为盟友的耶律重元立刻接到消息,这让他也是大惊失色,不过耶律重元也是个老狐狸,一看风头不对,立刻带着刚刚聚集而来的两万军队向西狂奔,一路逃窜到辽国的西北路招讨司与乌古敌烈统军司的交界处,其实也就是后世的蒙古一带,那里虽然也属于辽国的上京道,但辽国对那里的统治十分薄弱,依然还处于部落混战的时代,这点倒是和辽国北方的女真人十分相似,以耶律重元的实力,在那里倒是可以占据一块地盘做个土皇帝,说不定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随着李谅祚的战败以及耶律重元的逃窜,耶律浚总算是暂时平定了国内的战乱,不过辽国经过这两年的叛乱,国内也遭受到极大的破坏,特别是位于腹心的中京一带,更是交战的主战场,这使得那里几乎是战火处处,上百年的积累一朝散尽,可以说辽国因此而元气大伤,估计最少也需要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这也使得耶律浚不但无力报复西夏,甚至连灭掉耶律重元都办不到。
相比辽国的元气大作,西夏虽然损失了数万精锐之师,战败后也丢失了大批的军资与粮草,但至少国内没有被战火涉及,所以这种损失对于西夏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只需要休养两三年,就可以完全的恢复过来,只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谅祚在战败之后却做出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
李谅祚竟然开始向大宋边境增兵,当赵颜听到这个消息时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事实就是如此,而且据黄五德得到的情报,西夏的这次增兵并不是做做样子,而是真的准备对大宋动手。
对于西夏如此反常的举动,刚开始有些不明白的赵颜也很快就想通了,其实西夏对大宋用兵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在辽国那里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为了弥补这个损失,于是他们就想通过战争向大宋劫掠一番,也就是以战养战,这也是西夏人的老习惯了,甚至每次西夏国内发生天灾或**时,都会对大宋发动战争,一方面抢劫所需要的物资,二来也可以转移国内的注意力。
想到上面这些,早已经将自己视为一个宋人的赵颜也是倍感屈辱,西夏败于辽国之手,但却敢用战败的残兵向大宋发起战争,这种做法简直视大宋的军队于无物,同时也说明在西夏人眼中,大宋就是一只肥美的羔羊,他们随时都可以上去割一块肉。
“郡王,西夏人一直在边境增兵,随时都有可能攻入我们大宋,但我们进攻西夏的准备计划却还有一部分没有完成,而且西夏又布置大军在边境,若是我们提前发动进攻,恐怕根本无法一战而定西夏,所以陛下才把颍王派去,一方面稳定军心,二来也可以临时做出决断。”黄五德最后总结道。
“原来如此,难怪大哥走的这么匆忙,不过西夏人也太嚣张了,希望大哥可以给他们一点教训,等到我们准备充足之时,就是西夏灭亡之日!”赵颜这时也咬着牙恨声道,虽然大宋的军队有许多问题,军校的学员也没有正式进入军队,但装备了他发明的各式武器后,大宋的军队也是战力大增,若是西夏人敢来,到时大宋一定会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就在赵颜和黄五德一边讨论着宋辽夏三国之间的形势,一边沿着皇宫向北走,最后他们穿过皇宫最北边的后苑出了宫,并且坐上马车从景龙门出了城,马车向东北方向行驶大约十里左右,出现一座低矮的小山,这时只见黄五德指着那座小山声音低沉的道:“郡王,这里就是徐得祖的安葬之地,同时也是宫里大部分太监的安葬之地,日后若是我死了,恐怕也会被埋到这里!”
<b></b>
赵顼竟然去了西部的边疆,赵颜也不禁关心的问道:“怎么回事,西夏与辽国又发生了什么事,竟然可以影响到我们对西夏的计划?”
黄五德听到赵颜问起西夏与辽国的变局,当下也不禁叹了口气,然后用一种低沉的语气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结果赵颜听完之后也不禁怒发冲冠。
上次耶律重元败于耶律浚之手,军队损失惨重,后来耶律浚指挥着大军步步进逼,眼看着就要把耶律重元逼到绝境上,不过也就在这时,早就与耶律重元有所勾结的西夏国主李谅祚终于出兵,一举击败了辽国在边境上的冠军,横穿整个西京府,气势汹汹的向辽国腹心的中京扑去。
本来一直隔岸观火的大宋希望可以看到一出鹬蚌相争的好戏,但却没想到李谅祚远比他们想像的要狡猾,他带领着大军到达辽国中京边境后,竟然按兵不动,耶律浚看到这种情况,也只能撤回攻打耶律重元的大军,回头与李谅祚对峙,大战迟迟没有爆发,这让大宋也十分的失望。
不过就在赵颜被绑架之前,西夏与辽国的大军对峙终于结束,率先动手的并不是做为进攻方的西夏,反而是做为防守方的辽国大军,这主要是因为耶律浚发现自己与西夏对峙时,本来已经被自己打的奄奄一息的耶律重元竟然在慢慢的恢复实力,甚至耶律重元竟然还准备与李谅祚前后夹击他,这让耶律浚再也等不下去了,于是先发制人发动了攻击。
耶律浚打的是速战速决的念头,所以在战争刚一开始,他就几乎倾尽全力,派出耶律仁先等心腹将领带领着数支大军冲击李谅祚的军营。对此李谅祚却早有准备,竟然一直坚守不出,借助坚固的营盘与耶律浚死嗑。反正做为守方,他每天的伤亡远比辽军要小的多。
李谅祚从西夏远征而来。国为补给的问题,自然不可能带领太多的军队,事实上他仅仅带领了五万西夏精锐,不过千万不要小看这五万人,他们绝对是西夏军中精锐的精锐,几乎可以抵得上十五万的普通军队。
不过李谅祚这五万精锐虽然战斗力极强,但耶律浚却看出对方人数太少的缺点,所以他倾尽手中所有的兵力。不分昼夜的进攻西夏军营,为的就是以伤亡换伤亡,等到李谅祚手中的伤亡超过他的承受能力时,到时西夏军队自然会退去。
不过耶律浚的计划虽好,但西夏军队的顽强却远超他的预料,在接连进攻了半个月后,辽**队的伤亡早就已经超过了万人,西夏方面的伤亡虽然比辽军少,但至少也有几千人,而且这些可都是西夏的精锐力量。每损失一人都会让李谅祚感到心疼,可就算是这样,李谅祚依然没有任何撤退的迹象。这也让耶律浚焦急无比,因为他已经快要支撑不住如此大的伤亡了。
耶律浚的计划本来就有很大的冒险性,在消耗西夏军队数量的同时,也在消耗着他手中的力量,只是他认为自己是本土作战,承受能力远比西夏人要强,可惜这次他却算错了,在这种消耗战中,率先支持不住的竟然是他。
当然耶律浚也想过停下进攻。但若是如此的话,他之前付出那么大的伤亡就算是白费了。这让他十分的不甘心。另外若是他停止进攻,就会让李谅祚知道他坚持不下去了。恐怕接下来就会是西夏人的拼死进攻,而且是他也坚信西夏人不可能一直这么坚持下去,所以最后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命令军队继续进攻。
有时候真的不能不相信天命这种说法,比如像耶律浚现在这种情况,眼看着他就要支撑不下去了,但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却让耶律浚摆脱了不利的局势,同时也拯救了辽国的国运。
耶律浚与李谅祚对峙的地点刚才位于滦河上流的一条支流附近,而且李谅祚的西夏军刚巧驻扎在河边不远,营地的地势也比较低,本来平时还看不出什么,但是随着一场倾盆大雨,却让滦河支流的水势暴涨,西夏军营中积了不少的水。
耶律浚看到西夏军营中全是水,立刻想到一条破敌之策,当天晚上他亲自带领着一支两千的军队,冒着大雨赶到滦河支流的上游,然后掘开了一条通向西夏人军营的沟渠,结果暴涨的河水冲进西夏军营,整个军营变成了一片泽国。
李谅祚也是个十分果断的人,当看到大水冲进军营时,立刻意识到这场战争他输在天时和地利上,于是立刻命令大军撤退,可惜耶律浚却不会让他这么轻易的离开,当下命令大军冒着大雨围杀西夏人,结果双方在雨中展开血战。
李谅祚的大军虽然精锐,但之前被洪水冲击之后,已经损失了相当一部分兵力,剩下的士卒也都是人心惶惶,根本无心恋战,结果被耶律浚的大军杀的大败,光是战死的就有上万人,再加上死于洪水之中的士卒,最后几乎是损失了一多半的兵力,这才好不容易从耶律浚的追杀中逃回西夏。
李谅祚大败,做为盟友的耶律重元立刻接到消息,这让他也是大惊失色,不过耶律重元也是个老狐狸,一看风头不对,立刻带着刚刚聚集而来的两万军队向西狂奔,一路逃窜到辽国的西北路招讨司与乌古敌烈统军司的交界处,其实也就是后世的蒙古一带,那里虽然也属于辽国的上京道,但辽国对那里的统治十分薄弱,依然还处于部落混战的时代,这点倒是和辽国北方的女真人十分相似,以耶律重元的实力,在那里倒是可以占据一块地盘做个土皇帝,说不定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随着李谅祚的战败以及耶律重元的逃窜,耶律浚总算是暂时平定了国内的战乱,不过辽国经过这两年的叛乱,国内也遭受到极大的破坏,特别是位于腹心的中京一带,更是交战的主战场,这使得那里几乎是战火处处,上百年的积累一朝散尽,可以说辽国因此而元气大伤,估计最少也需要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这也使得耶律浚不但无力报复西夏,甚至连灭掉耶律重元都办不到。
相比辽国的元气大作,西夏虽然损失了数万精锐之师,战败后也丢失了大批的军资与粮草,但至少国内没有被战火涉及,所以这种损失对于西夏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只需要休养两三年,就可以完全的恢复过来,只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谅祚在战败之后却做出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
李谅祚竟然开始向大宋边境增兵,当赵颜听到这个消息时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事实就是如此,而且据黄五德得到的情报,西夏的这次增兵并不是做做样子,而是真的准备对大宋动手。
对于西夏如此反常的举动,刚开始有些不明白的赵颜也很快就想通了,其实西夏对大宋用兵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在辽国那里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为了弥补这个损失,于是他们就想通过战争向大宋劫掠一番,也就是以战养战,这也是西夏人的老习惯了,甚至每次西夏国内发生天灾或**时,都会对大宋发动战争,一方面抢劫所需要的物资,二来也可以转移国内的注意力。
想到上面这些,早已经将自己视为一个宋人的赵颜也是倍感屈辱,西夏败于辽国之手,但却敢用战败的残兵向大宋发起战争,这种做法简直视大宋的军队于无物,同时也说明在西夏人眼中,大宋就是一只肥美的羔羊,他们随时都可以上去割一块肉。
“郡王,西夏人一直在边境增兵,随时都有可能攻入我们大宋,但我们进攻西夏的准备计划却还有一部分没有完成,而且西夏又布置大军在边境,若是我们提前发动进攻,恐怕根本无法一战而定西夏,所以陛下才把颍王派去,一方面稳定军心,二来也可以临时做出决断。”黄五德最后总结道。
“原来如此,难怪大哥走的这么匆忙,不过西夏人也太嚣张了,希望大哥可以给他们一点教训,等到我们准备充足之时,就是西夏灭亡之日!”赵颜这时也咬着牙恨声道,虽然大宋的军队有许多问题,军校的学员也没有正式进入军队,但装备了他发明的各式武器后,大宋的军队也是战力大增,若是西夏人敢来,到时大宋一定会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就在赵颜和黄五德一边讨论着宋辽夏三国之间的形势,一边沿着皇宫向北走,最后他们穿过皇宫最北边的后苑出了宫,并且坐上马车从景龙门出了城,马车向东北方向行驶大约十里左右,出现一座低矮的小山,这时只见黄五德指着那座小山声音低沉的道:“郡王,这里就是徐得祖的安葬之地,同时也是宫里大部分太监的安葬之地,日后若是我死了,恐怕也会被埋到这里!”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