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官新景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春秋小领主最新章节!
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官新景象
想通之后,赵武脸色平和,他抬眼望过去,晏婴也脸色平和,见到赵武望过来,晏婴露出了一个微笑。
那是相互理解的微笑。
两人都没有寻找话语解释,这时候,中行吴的军旗已经行进到凯旋门旁。军旗穿越凯旋门的时候,依据穿越棘门的惯例,中行吴的士兵将军旗水平放置,表示己方开始偃旗。
紧接着,中行吴的战车轰隆隆驶到赵武车前,后者解下随身佩戴的宝剑,双手递给赵武:“上军佐,领上军全部战胜回国,遵令解剑,请元帅校验。”
赵武微笑着接过中行吴的剑,后者马上又扯着嗓子问:“元帅,我听说国内又在集结军队,我还听说代国犯我边境,中山国余孽企图复国,我上军佐请求元帅同意,命令我上军再战东北。”
赵武叹了口气:“上军佐,你若是早来片刻就好了。”
现在,晋国国内最适合做打手的是谁,就是眼前的中行吴。当日,中行吴的父亲中行偃联手与范匄逼压齐国,今日这种情况下,如果中行吴知道楚国使臣胆敢拒绝参加入城式,恐怕不等赵武指示,他已经咆哮着、挥舞着剑冲楚国使臣冲过去。
没有了中行吴,赵武很寂寞,旁边的张趯、祈午、叔向,都是一群文化人,对人彬彬有礼的,老喜欢充当个贵族,那贵族礼仪当作不可冒犯的天条,连做个打手都不适合。
面对中行吴的粗嗓门,叔向赶紧插入:“上军佐,我们正在变革军制,出战的事情还是等一等吧,等到秋季秋收之后,元帅自有安排。请上军佐先去太庙祭告先祖、先君,然后整编军队,才能谈到重新出战的顺序。”
晋国新调整后的官职已完全脱离了正常历史,连称呼都增加了许多新词,职责也进行了调整——它们分别是:
中军将、第一执政、元帅、执政府首相赵武;
中军佐、第二执政、副帅、执政府次相韩起;
上军将、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兼西部防区总督魏舒;
上军佐、司马(相当于国防部长)中行吴;
下军将、司寇(相当于警察总监)范鞅;
下军佐、寇佐(因智盈不能到任,特设立这一‘司寇’佐官,属于荣誉职务),兼南方防区总督智盈;
左行将、御史(管理文书及记事的官员,相当于秘书长)张趯;
左行佐、中尉(以选任贤能,拔举官吏为职责,相当于组织部长)祈午;
右行将、田部史(征收租税的官吏,相当于税务总局局长)梁丙;
右行佐、司过(监察官员,相当于纪检委或监察部长),兼北方防区总督赵获。
除此之外,还有些亚卿的位置,比如内史(职掌国家租税、钱谷与财政收支,相当于财政部部长)、执政府首席常务官叔向;司市(主管商业发展,相当于商务部部长)、执政府常务次官戚林父(孙林父);宦者令(宫内侍者的长官,管理内廷事务及宫廷保卫,相当于首都警备司令)乐王鲋……
中行吴扫了一眼赵武身边的卿大夫,新增加的卿都在场——除了祈午。将目光从张趯、赵获脸上扫过,中行吴挺了挺胸膛,不屑一顾的说:“小辈们哪里知道统领大军进行国战的奥妙,如果元帅提拔的都是这些人,不如让我中行吴替元帅再战东北。”
赵武招手:“上军佐还是回家看看吧……”
中行吴急切的插嘴:“虽然说我中行氏出战一年,家事确实顾不上,但我中行氏是中途参战的,元帅已经整整出战了两年,昔日大禹治水,数十年不回家也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若我中行氏不出战,难道轮到魏家小子?”
中行吴说这话是有原因的,晋国的国力如日中天,伴随着军事化的改革,用晋国那些武装到牙齿的近代士兵,群殴处于青铜器时代末期的夷狄士兵,简直是一种虐待他人的快乐。尤其是代国、中山国毗邻晋国,如果晋国取得战争胜利,那么按照赵武的脾气,绝对是要顺便占领对方国土的。占领国土则等于开疆拓土,新占领的领地除了被国君拿走一部分,参战的贵族要获得其中一部分做为自己的新封地。
扩张封地,哪位领主不日思夜想。原本在春秋这生产力下,代国与中山国是难以开发的寒冷之地,但现在有了棉花与毛纺技术,寒冷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门槛,占领北方土地,哪怕是发展畜牧,按如今畜牧产业的收益,已经毛纺织品带来的利润,对各大家族来说,也是一块肥肉。
在如今的军功授爵制下,晋国各家族已经红了眼睛,看不得黑土地、白银子、黄金子。军功授爵制下,最先的受益者魏氏已经获得了大量的俘虏、智氏则获得了南方肥沃的新领地。现如今,韩氏、范氏出战了,中行氏再不努力,就要被新提拔的祈氏与张氏超越,所以中行氏仗着老资格,当面争夺这场战争的指挥权,分明是想把祈氏与张氏踩下去。
在列国使者的眼睛下,赵武不想把晋国卿大夫的争斗表面化,他招手让中行吴上自己的战车:“上军佐,我晋国新近打算扩张成五军,因为你中行氏的名称,新增加的两军或者叫左行、右行;或者叫上行、下行,反正不能称之为中行军,你觉得这两个名称哪个合适?”
扩军的动态也是中行氏关注的焦点,听到这话,中行吴跳上赵武的战车,连声催问:“元帅,新编五军中,诸卿都是怎么安排的?”
赵武摆一摆手,他的御戎、白发苍苍的潘党一挥马鞭,让战车移动起来,在摇晃的战车上,赵武细声细气的解释:“我准备今后将军职与文职分割开来,我做为执政,当然是全国元帅,兼领中军将。不过,因为新编制的军队是常备军,所以我倾向于取消上、中、下的称呼,按数字顺序称呼其为第一军、第二军,……乃至第五军。
不过叔向认为,还是要尊重传统的,上中下三军依旧存在,新增编的两军可以用上行、下行称呼,也可以用左行、右行称呼(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冲犯中行氏的‘中行’称呼)。
我打算,今后各家族宗主平时不再直接统领军队,但各家族占据的军职不能荒废,比如我为中军将,中军平常的训练及装备我无法兼顾,但我可以让赵氏家族继承人平常带领军队训练,等到战时才有我正式掌管军队,出征作战——小儿辈们虽然平时在操练军队,但他们的战争经验毕竟太少,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咱不能把这种大事交到小儿辈手里,还是亲自出马吧。”
赵武刚才说的话,是有私心的,他这是在推赵成上位,但中行氏也有自己的继承人,中行吴听过官员的任命后,立刻响应:“这样好,各家族获得一个卿位不容易,军队是各家族立身的基础。平常家族宗主操劳行政事务,但如今我们的军队成了职业士兵,平常对他们的操练不能中断,无法从政务分身的宗主们,让家族继承人代行军事训练工作,恰好可以锻炼这些继承者,使他们早早熟悉军务。
不过,年轻人总免不了冲动,一旦出战,还是我们这一些老将出马才能稳妥。元帅这项政策既锻炼了各家族继承人,使得各家族后继有人,又不荒废政务与军队的训练,很好,我支持。”
赵武满意的微笑,而后补充:“新增加的两军,使得我晋国的卿位达到了十位,官员多了,我们就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许多部门可以增设专人负责,我准备让原先的六卿依旧担任原来的官职,但六卿今后的精力将主要放置在政务上,把治理国家当作首要工作,只有战时,才离开行政职务,担当军事角色。
至于新增设的四个卿,我准备增设三个战区,一个是西部战区,以第三军为主力,以魏氏的领主武装作为基干,主要防御西部秦国的骚扰……”
中行吴立刻补充:“那么,另两个战区是南方战区以及东方战区了。”
赵武点头承认。中行吴对战区的划分不怎么感兴趣,他马上问:“新编制的常备军如何组建?”
赵武回答:“以武卫军五个师为基干,本军军将要拿出领主武装来,组建一个整编师,或者一个半整编师,军佐也需要拿出来一个整编师的力量。而本军军将与军佐的附庸则组建另外两个补充师。
对于三个主力师,我要求按照武卫军标准进行配置,采用武卫军的训练标准进行统一训练,而另两个补充师则主要是弩兵师、以及远程打击部队。远程打击主要借助器械,弩弓、投石车这些不需要专门的训练,让这两个补充师平常负责军队的后勤补给以及杂务,战时人人配备弩弓、短剑、圆盾,做为本军的防卫力量使用,你以为如何?”
中行吴敏锐的发现问题:“元帅特意提到弩兵师,那么三个主力师当中,还要不要配备弓兵?”
赵武坦然的回答:“我认为弓兵是一项武士的基本技巧。但今后军中不再额外配备大量的弓手,专业的弓箭师除了韩氏的部队之外,我不打算让军队单独配备……这次军制改革,我还打算统一军队的武器,以及新式的军事编组,并探讨新的战争技巧——”
中行吴目光一闪:“恐怕是骑兵战术吧?”
赵武点头:“新编的五个军,在军事方面将各有侧重,除了三大战区的防御部队,各军种搭配均衡之外,留在国都附近的两个整编军,我打算一个让它成为骑兵军,另一个则成为专业的、不配备战车的纯步兵队伍。”
中行吴战争经验丰富,马上反问:“纯步兵的整编军——元帅是打算对代国与中山国开战吧?这两个地方山势纵横,不利于战车驰骋,以前我们曾经运用过纯步兵的军队去讨伐戎狄,取得一些成效,如果是对这两个国家开战,抛弃了战车,单纯的步骑恐吓军队,确实比战车更加有用。”
停了一下,中行吴斩钉截铁的回答:“出战代国,我中行吴当仁不让!元帅不会让张趯与祈午单独领兵吧?……魏氏要防御西部,恐怕也不能动,除了我中行氏,元帅还能用谁?”
赵武稍稍犹豫了一下:“代国河谷纵横,地势平坦,我本想在代国试验骑兵战术……”
中行吴赶紧说:“元帅出战两年,孩子的婚礼都顾不上,国内目前各项制度都要改革,元帅不在家中坐镇,我晋国的改革工作岂不是要耽误了?所以我中行吴才是此战最好的人选。”
赵武松口了:“这样啊,那么好吧,你准备一下,秋收过后出战代国。”
中行吴兴致勃勃:“新军编录完成后,元帅打算让我带第几军?”
赵武回答:“第一军,也就是过去的中军,依旧由我与韩起统领,你将成为第二军军长,魏舒将是你的主官,但他同时要监管西部战区,以及我晋国的司徒(农业部部长),所以上军,也就是第二军的日常工作,主要由你负担。”
中行吴脸上露出狂喜,他坚决要求出战代国,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在南方的时候,赵武曾经许诺让他担任韩起的副手,而中行氏要想突然跳到魏氏之上,当然要有足够的战功,而战功中最主要的功勋是灭国之功。
稍停,中行吴又眼巴巴的问:“执政,你说十位正卿都有自己的行政职务,我的行政职务是什么?”
赵武回答:“军事上你要常负责,所以行政职务我替你安排了一个较轻的职务,司马或者司寇,你任选一个。”
晋国过去虽然有六大正卿,但重要的职位也就那么三四个,魏舒占据了司徒,赵武又拿出来两个官职询问中行吴,中行吴虽然对这两个职务都很满意,但他还是疑惑的问:“那么,副帅今后将担当什么官职?”
赵武微笑的回答:“今后执政与副帅将不再担任具体官职,执政与副帅本身就是他们的官职,和平时期,他们主要做为正副手,管理执政府,同时指挥驻扎在国内的第一军与第二军。战时,正副元帅轮流出征,这样的话,执政平时就不兼任其它管职了。”
中行吴露出微笑:“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就选择司马吧。”
赵武撩开了马车帘,观察了一下马车所属的位置,继续说:“那么范鞅将担任大司寇,少司寇由祈午兼任,祈午与张趯两人将统领第四军。智盈负责南方防区,虽然担任下军佐,但由于他常年不在国内,所以下军的佐军佐将由国君推荐,平常负责管理国都卫戍部队,以及下军其余的军队。”
中行吴透过车窗,瞥了一眼窗外,马车正在往太庙行驶,他顺嘴补充:“这样一来,右行军就剩下了赵获与梁丙,这两个人都是新任的正卿,无论谁为正将,谁为将佐,都显得薄弱——他们从未上过战场,而且也没有担任正卿的经验。”
赵武不以为然:“没关系,这两人将进入执政府,熟悉执政府的日常事务,以及担任商务官员、交通官员,这两个官职都是新设的,主官工商登记以及交通筑路,新官新职位,新的责任范围,剩下的,让他们两个人开拓去吧。”
中行吴默默不语。
他算是看出来了,赵武新设立的官职虽然复杂,但执政府已经把持了全国的财政大权,各部门需要的行政费用都要通过执政府来体现,而其它的司徒、司寇、司空,或许能够对执政府稍有制衡,但效果怎么样很难说。
也就是说,今后晋国的权力几乎叫执政府包揽了,正副执政才是国内最显赫的官员,其他的正卿只不过是点缀。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几个正卿的位置,对赵武毫不影响,所以他才不会在乎晋国扩充到四军还是五军。
马车停住了,赵武首先跳下战车,此时马车已经到了太庙门口,国君晋平公并不在现场——他现在有大把的理由可以偷懒,秦国的名医“和”说了,国君身体不好,需要多休养,所以祭告太庙的活儿由公族大夫、韩起的兄长韩无忌(公孙无忌)担当,晋平公自己则跑去监督虒祁宫的修建。
中行吴慢慢的爬下战车,果然,赵武还有补充:“让魏舒担任上军将,是因为尊重习惯,排列出元帅的继承序位,但您此去代国,我替你调赵获来做你的佐官,今后赵获就是东部战区防御司令,你领他去,好好熟悉东部的地形。”
果然是这样,赵武弄来弄去,还是企图增加赵氏家族的力量。
赵获所在的家族早早就从赵氏分离出去,这一支其实与赵城的赵氏并不亲密,比如下宫之乱的时候,赵获这一支就躲得远远的,坐看赵氏的覆灭。直到赵武崛起,赵获这一支在范匄的“检地”行动中,几乎丢失了封地,才不得不投奔赵氏……
然而,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赵武现在开始扶植本家旁支的力量了,大约他也想如同荀氏一样,从本家培植出类似中行氏、智氏一样的宗族旁支,以便彼此相互照顾。
在胡思乱想中,中行吴在韩无忌的带领下,完成了祭告太庙的任务,而后他胡思乱想的返回自己的府邸,稍停,家人来报告;“宗主,程氏来访。”
程氏出自于荀氏,中行吴也不见外,在自家的卧室招待了程氏,如今的程氏家主是程郑的儿子程许,程许挥退了左右家人,立刻抱怨:“伯父,我父亲程郑好歹也是一个正卿,怎么这次扩张正卿的数目,我程氏不仅没有份,元帅还把智氏支使出了国,这不是意图削弱我们三荀吗?”
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官新景象
想通之后,赵武脸色平和,他抬眼望过去,晏婴也脸色平和,见到赵武望过来,晏婴露出了一个微笑。
那是相互理解的微笑。
两人都没有寻找话语解释,这时候,中行吴的军旗已经行进到凯旋门旁。军旗穿越凯旋门的时候,依据穿越棘门的惯例,中行吴的士兵将军旗水平放置,表示己方开始偃旗。
紧接着,中行吴的战车轰隆隆驶到赵武车前,后者解下随身佩戴的宝剑,双手递给赵武:“上军佐,领上军全部战胜回国,遵令解剑,请元帅校验。”
赵武微笑着接过中行吴的剑,后者马上又扯着嗓子问:“元帅,我听说国内又在集结军队,我还听说代国犯我边境,中山国余孽企图复国,我上军佐请求元帅同意,命令我上军再战东北。”
赵武叹了口气:“上军佐,你若是早来片刻就好了。”
现在,晋国国内最适合做打手的是谁,就是眼前的中行吴。当日,中行吴的父亲中行偃联手与范匄逼压齐国,今日这种情况下,如果中行吴知道楚国使臣胆敢拒绝参加入城式,恐怕不等赵武指示,他已经咆哮着、挥舞着剑冲楚国使臣冲过去。
没有了中行吴,赵武很寂寞,旁边的张趯、祈午、叔向,都是一群文化人,对人彬彬有礼的,老喜欢充当个贵族,那贵族礼仪当作不可冒犯的天条,连做个打手都不适合。
面对中行吴的粗嗓门,叔向赶紧插入:“上军佐,我们正在变革军制,出战的事情还是等一等吧,等到秋季秋收之后,元帅自有安排。请上军佐先去太庙祭告先祖、先君,然后整编军队,才能谈到重新出战的顺序。”
晋国新调整后的官职已完全脱离了正常历史,连称呼都增加了许多新词,职责也进行了调整——它们分别是:
中军将、第一执政、元帅、执政府首相赵武;
中军佐、第二执政、副帅、执政府次相韩起;
上军将、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兼西部防区总督魏舒;
上军佐、司马(相当于国防部长)中行吴;
下军将、司寇(相当于警察总监)范鞅;
下军佐、寇佐(因智盈不能到任,特设立这一‘司寇’佐官,属于荣誉职务),兼南方防区总督智盈;
左行将、御史(管理文书及记事的官员,相当于秘书长)张趯;
左行佐、中尉(以选任贤能,拔举官吏为职责,相当于组织部长)祈午;
右行将、田部史(征收租税的官吏,相当于税务总局局长)梁丙;
右行佐、司过(监察官员,相当于纪检委或监察部长),兼北方防区总督赵获。
除此之外,还有些亚卿的位置,比如内史(职掌国家租税、钱谷与财政收支,相当于财政部部长)、执政府首席常务官叔向;司市(主管商业发展,相当于商务部部长)、执政府常务次官戚林父(孙林父);宦者令(宫内侍者的长官,管理内廷事务及宫廷保卫,相当于首都警备司令)乐王鲋……
中行吴扫了一眼赵武身边的卿大夫,新增加的卿都在场——除了祈午。将目光从张趯、赵获脸上扫过,中行吴挺了挺胸膛,不屑一顾的说:“小辈们哪里知道统领大军进行国战的奥妙,如果元帅提拔的都是这些人,不如让我中行吴替元帅再战东北。”
赵武招手:“上军佐还是回家看看吧……”
中行吴急切的插嘴:“虽然说我中行氏出战一年,家事确实顾不上,但我中行氏是中途参战的,元帅已经整整出战了两年,昔日大禹治水,数十年不回家也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若我中行氏不出战,难道轮到魏家小子?”
中行吴说这话是有原因的,晋国的国力如日中天,伴随着军事化的改革,用晋国那些武装到牙齿的近代士兵,群殴处于青铜器时代末期的夷狄士兵,简直是一种虐待他人的快乐。尤其是代国、中山国毗邻晋国,如果晋国取得战争胜利,那么按照赵武的脾气,绝对是要顺便占领对方国土的。占领国土则等于开疆拓土,新占领的领地除了被国君拿走一部分,参战的贵族要获得其中一部分做为自己的新封地。
扩张封地,哪位领主不日思夜想。原本在春秋这生产力下,代国与中山国是难以开发的寒冷之地,但现在有了棉花与毛纺技术,寒冷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门槛,占领北方土地,哪怕是发展畜牧,按如今畜牧产业的收益,已经毛纺织品带来的利润,对各大家族来说,也是一块肥肉。
在如今的军功授爵制下,晋国各家族已经红了眼睛,看不得黑土地、白银子、黄金子。军功授爵制下,最先的受益者魏氏已经获得了大量的俘虏、智氏则获得了南方肥沃的新领地。现如今,韩氏、范氏出战了,中行氏再不努力,就要被新提拔的祈氏与张氏超越,所以中行氏仗着老资格,当面争夺这场战争的指挥权,分明是想把祈氏与张氏踩下去。
在列国使者的眼睛下,赵武不想把晋国卿大夫的争斗表面化,他招手让中行吴上自己的战车:“上军佐,我晋国新近打算扩张成五军,因为你中行氏的名称,新增加的两军或者叫左行、右行;或者叫上行、下行,反正不能称之为中行军,你觉得这两个名称哪个合适?”
扩军的动态也是中行氏关注的焦点,听到这话,中行吴跳上赵武的战车,连声催问:“元帅,新编五军中,诸卿都是怎么安排的?”
赵武摆一摆手,他的御戎、白发苍苍的潘党一挥马鞭,让战车移动起来,在摇晃的战车上,赵武细声细气的解释:“我准备今后将军职与文职分割开来,我做为执政,当然是全国元帅,兼领中军将。不过,因为新编制的军队是常备军,所以我倾向于取消上、中、下的称呼,按数字顺序称呼其为第一军、第二军,……乃至第五军。
不过叔向认为,还是要尊重传统的,上中下三军依旧存在,新增编的两军可以用上行、下行称呼,也可以用左行、右行称呼(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冲犯中行氏的‘中行’称呼)。
我打算,今后各家族宗主平时不再直接统领军队,但各家族占据的军职不能荒废,比如我为中军将,中军平常的训练及装备我无法兼顾,但我可以让赵氏家族继承人平常带领军队训练,等到战时才有我正式掌管军队,出征作战——小儿辈们虽然平时在操练军队,但他们的战争经验毕竟太少,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咱不能把这种大事交到小儿辈手里,还是亲自出马吧。”
赵武刚才说的话,是有私心的,他这是在推赵成上位,但中行氏也有自己的继承人,中行吴听过官员的任命后,立刻响应:“这样好,各家族获得一个卿位不容易,军队是各家族立身的基础。平常家族宗主操劳行政事务,但如今我们的军队成了职业士兵,平常对他们的操练不能中断,无法从政务分身的宗主们,让家族继承人代行军事训练工作,恰好可以锻炼这些继承者,使他们早早熟悉军务。
不过,年轻人总免不了冲动,一旦出战,还是我们这一些老将出马才能稳妥。元帅这项政策既锻炼了各家族继承人,使得各家族后继有人,又不荒废政务与军队的训练,很好,我支持。”
赵武满意的微笑,而后补充:“新增加的两军,使得我晋国的卿位达到了十位,官员多了,我们就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许多部门可以增设专人负责,我准备让原先的六卿依旧担任原来的官职,但六卿今后的精力将主要放置在政务上,把治理国家当作首要工作,只有战时,才离开行政职务,担当军事角色。
至于新增设的四个卿,我准备增设三个战区,一个是西部战区,以第三军为主力,以魏氏的领主武装作为基干,主要防御西部秦国的骚扰……”
中行吴立刻补充:“那么,另两个战区是南方战区以及东方战区了。”
赵武点头承认。中行吴对战区的划分不怎么感兴趣,他马上问:“新编制的常备军如何组建?”
赵武回答:“以武卫军五个师为基干,本军军将要拿出领主武装来,组建一个整编师,或者一个半整编师,军佐也需要拿出来一个整编师的力量。而本军军将与军佐的附庸则组建另外两个补充师。
对于三个主力师,我要求按照武卫军标准进行配置,采用武卫军的训练标准进行统一训练,而另两个补充师则主要是弩兵师、以及远程打击部队。远程打击主要借助器械,弩弓、投石车这些不需要专门的训练,让这两个补充师平常负责军队的后勤补给以及杂务,战时人人配备弩弓、短剑、圆盾,做为本军的防卫力量使用,你以为如何?”
中行吴敏锐的发现问题:“元帅特意提到弩兵师,那么三个主力师当中,还要不要配备弓兵?”
赵武坦然的回答:“我认为弓兵是一项武士的基本技巧。但今后军中不再额外配备大量的弓手,专业的弓箭师除了韩氏的部队之外,我不打算让军队单独配备……这次军制改革,我还打算统一军队的武器,以及新式的军事编组,并探讨新的战争技巧——”
中行吴目光一闪:“恐怕是骑兵战术吧?”
赵武点头:“新编的五个军,在军事方面将各有侧重,除了三大战区的防御部队,各军种搭配均衡之外,留在国都附近的两个整编军,我打算一个让它成为骑兵军,另一个则成为专业的、不配备战车的纯步兵队伍。”
中行吴战争经验丰富,马上反问:“纯步兵的整编军——元帅是打算对代国与中山国开战吧?这两个地方山势纵横,不利于战车驰骋,以前我们曾经运用过纯步兵的军队去讨伐戎狄,取得一些成效,如果是对这两个国家开战,抛弃了战车,单纯的步骑恐吓军队,确实比战车更加有用。”
停了一下,中行吴斩钉截铁的回答:“出战代国,我中行吴当仁不让!元帅不会让张趯与祈午单独领兵吧?……魏氏要防御西部,恐怕也不能动,除了我中行氏,元帅还能用谁?”
赵武稍稍犹豫了一下:“代国河谷纵横,地势平坦,我本想在代国试验骑兵战术……”
中行吴赶紧说:“元帅出战两年,孩子的婚礼都顾不上,国内目前各项制度都要改革,元帅不在家中坐镇,我晋国的改革工作岂不是要耽误了?所以我中行吴才是此战最好的人选。”
赵武松口了:“这样啊,那么好吧,你准备一下,秋收过后出战代国。”
中行吴兴致勃勃:“新军编录完成后,元帅打算让我带第几军?”
赵武回答:“第一军,也就是过去的中军,依旧由我与韩起统领,你将成为第二军军长,魏舒将是你的主官,但他同时要监管西部战区,以及我晋国的司徒(农业部部长),所以上军,也就是第二军的日常工作,主要由你负担。”
中行吴脸上露出狂喜,他坚决要求出战代国,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在南方的时候,赵武曾经许诺让他担任韩起的副手,而中行氏要想突然跳到魏氏之上,当然要有足够的战功,而战功中最主要的功勋是灭国之功。
稍停,中行吴又眼巴巴的问:“执政,你说十位正卿都有自己的行政职务,我的行政职务是什么?”
赵武回答:“军事上你要常负责,所以行政职务我替你安排了一个较轻的职务,司马或者司寇,你任选一个。”
晋国过去虽然有六大正卿,但重要的职位也就那么三四个,魏舒占据了司徒,赵武又拿出来两个官职询问中行吴,中行吴虽然对这两个职务都很满意,但他还是疑惑的问:“那么,副帅今后将担当什么官职?”
赵武微笑的回答:“今后执政与副帅将不再担任具体官职,执政与副帅本身就是他们的官职,和平时期,他们主要做为正副手,管理执政府,同时指挥驻扎在国内的第一军与第二军。战时,正副元帅轮流出征,这样的话,执政平时就不兼任其它管职了。”
中行吴露出微笑:“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就选择司马吧。”
赵武撩开了马车帘,观察了一下马车所属的位置,继续说:“那么范鞅将担任大司寇,少司寇由祈午兼任,祈午与张趯两人将统领第四军。智盈负责南方防区,虽然担任下军佐,但由于他常年不在国内,所以下军的佐军佐将由国君推荐,平常负责管理国都卫戍部队,以及下军其余的军队。”
中行吴透过车窗,瞥了一眼窗外,马车正在往太庙行驶,他顺嘴补充:“这样一来,右行军就剩下了赵获与梁丙,这两个人都是新任的正卿,无论谁为正将,谁为将佐,都显得薄弱——他们从未上过战场,而且也没有担任正卿的经验。”
赵武不以为然:“没关系,这两人将进入执政府,熟悉执政府的日常事务,以及担任商务官员、交通官员,这两个官职都是新设的,主官工商登记以及交通筑路,新官新职位,新的责任范围,剩下的,让他们两个人开拓去吧。”
中行吴默默不语。
他算是看出来了,赵武新设立的官职虽然复杂,但执政府已经把持了全国的财政大权,各部门需要的行政费用都要通过执政府来体现,而其它的司徒、司寇、司空,或许能够对执政府稍有制衡,但效果怎么样很难说。
也就是说,今后晋国的权力几乎叫执政府包揽了,正副执政才是国内最显赫的官员,其他的正卿只不过是点缀。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几个正卿的位置,对赵武毫不影响,所以他才不会在乎晋国扩充到四军还是五军。
马车停住了,赵武首先跳下战车,此时马车已经到了太庙门口,国君晋平公并不在现场——他现在有大把的理由可以偷懒,秦国的名医“和”说了,国君身体不好,需要多休养,所以祭告太庙的活儿由公族大夫、韩起的兄长韩无忌(公孙无忌)担当,晋平公自己则跑去监督虒祁宫的修建。
中行吴慢慢的爬下战车,果然,赵武还有补充:“让魏舒担任上军将,是因为尊重习惯,排列出元帅的继承序位,但您此去代国,我替你调赵获来做你的佐官,今后赵获就是东部战区防御司令,你领他去,好好熟悉东部的地形。”
果然是这样,赵武弄来弄去,还是企图增加赵氏家族的力量。
赵获所在的家族早早就从赵氏分离出去,这一支其实与赵城的赵氏并不亲密,比如下宫之乱的时候,赵获这一支就躲得远远的,坐看赵氏的覆灭。直到赵武崛起,赵获这一支在范匄的“检地”行动中,几乎丢失了封地,才不得不投奔赵氏……
然而,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赵武现在开始扶植本家旁支的力量了,大约他也想如同荀氏一样,从本家培植出类似中行氏、智氏一样的宗族旁支,以便彼此相互照顾。
在胡思乱想中,中行吴在韩无忌的带领下,完成了祭告太庙的任务,而后他胡思乱想的返回自己的府邸,稍停,家人来报告;“宗主,程氏来访。”
程氏出自于荀氏,中行吴也不见外,在自家的卧室招待了程氏,如今的程氏家主是程郑的儿子程许,程许挥退了左右家人,立刻抱怨:“伯父,我父亲程郑好歹也是一个正卿,怎么这次扩张正卿的数目,我程氏不仅没有份,元帅还把智氏支使出了国,这不是意图削弱我们三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