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嘎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章节!
嘎子在溪沟边磨着他那把时刻不离身的镰刀,锋口磨得亮堂堂的,用手试一试刀锋后,又向水里随意砍了几下。
溪水清澈透亮,许多小虾子攀着一根水草,在活水中游荡,不时又弓着个身子一弹,远远的滑了出去。
天气很好,遍山土坎上各色野花正盛开着,在微风里轻轻的摇动,嘎子准备割五担草,能够换来小半个猪头,管事的大嫂每次都把一对猪耳朵留给他,揉一两盐巴,可以下酒吃两三次。
当然真正的用武之地是在秋天,到时家家户户都会请他去打谷子,各家田里陆续放水,不同于南方用鸡笼在田地罩肥鲤鱼,这里是捉泥鳅,倒是泥螺官府屡次说最好不要吃,有什么寄生虫。
嘎子最爱吃鲤鱼,田地里没有就去前年修的水坝下钩子,运气好的话,半夜能钓上来十几条大鲤鱼,先用大铁锅炖煮满满一锅的酱闷鲤鱼,味道别提有多鲜美了。其余鲤鱼青鱼等全用盐腌了,挂在灶房用柴烟熏得干干的,此乃他在中原老家的传统作法。
嘎子父母亲人都因船难死了,一个人无牵无挂,在辽东从来没有挨过饿,这里的民风淳朴且大方,不会坐视孤儿饿死。
如今的嘎子年富力强,遇事肯出力气,又不胡来乱为,过日子喂饱自己非常容易。
他住的地方距离城市十五里地,距离朱五老爷家两里。五老爷是本地财主,是郡主府的外管事,尽边山坡田地一部分归五老爷管着,所以种地的人家都和五老爷有点关系。
朱五是看着嘎子长大的,屡次要求他来做长工,嘎子认为做长工不是住围子就得守山,行动受管束,不大愿意。
他自己用镰刀砍竹子。剥树皮,搬石头,选了一个小土坡下,距离溪水不远,借五老爷的土地和砖瓦砌了一栋小房子,帮五老爷看守两个果树园作为借地定居的交换,仍然以砍柴割草兼职打猎为生。
村里子的人都很喜欢勤劳肯干的嘎子,春秋二季农事最忙时,家家户户他无处不去帮忙,食量抵得上两个人。气力能抵得上三个人。逢年过年村子里捐钱扎龙进城去比赛,他必在龙头前斗宝,把个红布绣球舞得一团火似的,受人喝彩。
五老爷时常送他几件衣服裤子,或半斤盐什么的,他心中不安,一定要送些回礼作为补偿。
自从徐家三爷住进来之后,没事就带他进城玩,每晚还会送来一大碗牛肉面请他吃。今天嘎子准备了一袋核桃。一袋板栗和一只山上装套捕住的黄鼠狼和一只野鸡,要送给徐三爷。
徐家别院,朱巧巧坐在徐灏对面,说道:“朝廷到底要疏通会通河了。如果竣工通了南北漕运,户部就会请罢海运,说是公私两便,你说对辽东有无影响?”
徐灏不在意的道:“走漕运输送粮食抵达北平。再从北平到山海关沈阳,以时下的条件永远比海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不受季节的影响。当然。如果辽东粮食做不到自给自足的话,等随着海运的萧条,将来就会被朝廷捏着咽喉了,群臣并非没有这方面的长远考虑。”
朱巧巧冷笑道:“我就知道没安好心,见这里越来越兴旺,就要想着制约,可惜他们低估了辽东的黑土地,竟比得上两广两湖了。”
徐灏点点头,说起来早在洪武年间原武(今河南原阳)黄河决口以来,造成会通河大面积淤积,黄河水自此南迁,令河南独自承受着水患。开封动辄遇到水灾,漕运的不通也令开封不见繁华,这是朱元璋放弃迁都开封的一个原因,同样长安和洛阳也各有各的弊端。
去年八月黄河发水,开封受灾,毁坏城墙二百余丈,淹没农田七千五百余顷,百姓受灾者达一万四千余户,朝廷派遣工部侍郎张信前往,徐灏就在那时和他一起离的京,在受灾最严重的村镇停留一段时间,而此张信非彼张信。
洪熙初年就有官员纷纷奏言,议开河运济,让黄河古道畅通,当时朝廷正在修复山东德州这一条南北运河,朱高炽不愿劳累百姓,在说当时大战刚停,民怨沸腾,所以不予批准。
洪熙九年二月,济宁府同知潘叔正奏陈:“会通河全长四百五十里,而淤塞处不过三分之一,浚而通漕,不仅可免百姓转运之劳,实国家无穷之利。”
朱高炽也认为是时候了,遂命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前往查勘,又命工部侍郎张信视察开封水灾的原因,准备疏浚黄河故道。
这一下两处工程需要动用民丁四十余万,堪称大工程,对此徐灏坚决赞成,任何有益民生的事都得做。
至于漕运改内河而罢海运,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海运的运费和消耗大,距离长风险大,受天气影响也太大,永远无法和内河相比。
当然朝廷也无不用漕运钳制辽东的打算,可是朝中大臣不知道,辽东的耕地可以利用到接近四分之一,在后世拥有全国百分之十七的耕地,就算没有轰轰烈烈的开发北大荒运动,仅仅以现有的田地养活现有的人口,其实早已绰绰有余了,无非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罢了,年年哭穷年年需要粮食。
这时代没有人研究耕地,徐灏是唯一清楚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山前台地以及山间盆谷地,绝大多数属于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和草甸土,有着深厚的暗色表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丰富,肥沃的耕地集中且连成片的分布,几乎全都是最好的良田,乃是中国最好的一熟制农作物的生长地方。
天气也是关内人的最大误解,并非是常年狂风暴雪,而是四季分明的风水宝地。辽东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部辽南即大连这一带处于暖温带北缘。在后世,东北三省也是名副其实的大粮仓。
徐灏之所以执意选择辽东而非南方南洋自然有他的理解,纵观历史。永远都是北推南,即使有民国蒋先生的北伐,可也被太祖反推了回去,当然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大多数将星都是南方人,各地兵员素质也一样。
身为南方人的徐灏没有歧视南方的偏见,但不能否认北方确实占有先天性的优势。
如果选择海南或台湾,貌似历史也已经证明了不是个好选择,甚至根本对大势丝毫没有助益,往往偏隅一角等待着被收复的命运。
辽东的地理位置特殊。与河北山东是连接的,自然资源丰富,又是能遏制倭国的必争之地,重中之重是彻底压制心腹大患的女真人,所以徐灏绝对不可能放弃这里。而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相对于殖民大海另一头的美洲澳洲,控制住大陆才是最可靠的战略,也是最可能留给后代子孙的领土,只要能击退老毛子。
已经到来的小冰川气候让徐灏一筹莫展。金陵乃至松江府竟年年下大雪,各种灾害年复一年。谁能想象正统九年,上-海大雪下了七昼夜,积雪厚达丈余。房屋被压垮,百姓多冻死。
灾害是压垮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相反辽东女真人却能够强势崛起,很可能受到的影响很小。甚至可能反而是数百年来气候最好的一段时期,不管对不对,反正凭此推断的徐灏经营辽东的打算不言而喻。
从一开始。徐灏压根就没把目光放在南方过,东南亚就更别提了,指望印度人和南亚人会有什么作为,那根本就是一种奢望。就算是经济贸易,优先经营江苏广东才是最正确的。
纵观处于同一纬度的欧洲,美国和中国,俄罗斯和韩国日本,对一个强国的影响会多大!
徐灏对朱巧巧说道:“是时候筹备东七省了,远到郑和海峡和北方极地,都要并入大明版图,立上界碑移民派兵驻守,绘制民用军用地图。这是一件非常困难艰辛的事业,如果能够做成此事,你将来在史书上,一定会成为空前绝后的女民族英雄。”
画了个大饼扔给了朱巧巧,徐灏出来对着嘎子说道:“礼尚往来,不错。不过嘎子啊,咱得对未来得有个规划才是,总不能年年靠着砍柴为生吧?”
嘎子挠了挠头,很明显从来没有对未来谋划过,徐灏干脆带着他走出来,指着不远处桥头的一个小生意人开的杂货铺。
老板是打山西来的,起初是每天挑着货物去各个村里叫卖,后来看中了那个桥头,官道上往来人多又守着徐家别院所在的村镇,与其从城里辛辛苦苦往乡下奔波,不如在桥头安个家。
徐灏说道:“你瞧瞧老阮,想当初他刚来时和你一样一无所有,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店铺,还聪明的在路边搭个亭子供过路人歇脚,就近做过路人的生意,短短几年,就把老婆和闺女接来了,这就是老阮给自己制定了打算,一心一意的奔着目标去工作。哦!”
正打算为人师表一番的徐灏,忽然注意到嘎子的目光有了变化,又看了眼铺子前笑起来甜甜的女孩子,有些明白了。
老阮的老婆人到中年,头上常年裹一块长长的黑色绉绸手帕,把眉毛拔得细细的,特别会说话。就像后世做买卖的人,见了男人必称大哥,女人则称呼嫂子,待人十分殷勤。
因此自从她来了以后,不到半年,桥头杂货铺不仅是村里人买东西的地方,并且也成为大家谈天歇息的地方了。
夏天时桥头有三株参天大槐树,坐在下面异常凉爽;冬天铺子里会烧油枯饼和煤炭,火光熊熊,客人都愿意多坐一会儿。u
嘎子在溪沟边磨着他那把时刻不离身的镰刀,锋口磨得亮堂堂的,用手试一试刀锋后,又向水里随意砍了几下。
溪水清澈透亮,许多小虾子攀着一根水草,在活水中游荡,不时又弓着个身子一弹,远远的滑了出去。
天气很好,遍山土坎上各色野花正盛开着,在微风里轻轻的摇动,嘎子准备割五担草,能够换来小半个猪头,管事的大嫂每次都把一对猪耳朵留给他,揉一两盐巴,可以下酒吃两三次。
当然真正的用武之地是在秋天,到时家家户户都会请他去打谷子,各家田里陆续放水,不同于南方用鸡笼在田地罩肥鲤鱼,这里是捉泥鳅,倒是泥螺官府屡次说最好不要吃,有什么寄生虫。
嘎子最爱吃鲤鱼,田地里没有就去前年修的水坝下钩子,运气好的话,半夜能钓上来十几条大鲤鱼,先用大铁锅炖煮满满一锅的酱闷鲤鱼,味道别提有多鲜美了。其余鲤鱼青鱼等全用盐腌了,挂在灶房用柴烟熏得干干的,此乃他在中原老家的传统作法。
嘎子父母亲人都因船难死了,一个人无牵无挂,在辽东从来没有挨过饿,这里的民风淳朴且大方,不会坐视孤儿饿死。
如今的嘎子年富力强,遇事肯出力气,又不胡来乱为,过日子喂饱自己非常容易。
他住的地方距离城市十五里地,距离朱五老爷家两里。五老爷是本地财主,是郡主府的外管事,尽边山坡田地一部分归五老爷管着,所以种地的人家都和五老爷有点关系。
朱五是看着嘎子长大的,屡次要求他来做长工,嘎子认为做长工不是住围子就得守山,行动受管束,不大愿意。
他自己用镰刀砍竹子。剥树皮,搬石头,选了一个小土坡下,距离溪水不远,借五老爷的土地和砖瓦砌了一栋小房子,帮五老爷看守两个果树园作为借地定居的交换,仍然以砍柴割草兼职打猎为生。
村里子的人都很喜欢勤劳肯干的嘎子,春秋二季农事最忙时,家家户户他无处不去帮忙,食量抵得上两个人。气力能抵得上三个人。逢年过年村子里捐钱扎龙进城去比赛,他必在龙头前斗宝,把个红布绣球舞得一团火似的,受人喝彩。
五老爷时常送他几件衣服裤子,或半斤盐什么的,他心中不安,一定要送些回礼作为补偿。
自从徐家三爷住进来之后,没事就带他进城玩,每晚还会送来一大碗牛肉面请他吃。今天嘎子准备了一袋核桃。一袋板栗和一只山上装套捕住的黄鼠狼和一只野鸡,要送给徐三爷。
徐家别院,朱巧巧坐在徐灏对面,说道:“朝廷到底要疏通会通河了。如果竣工通了南北漕运,户部就会请罢海运,说是公私两便,你说对辽东有无影响?”
徐灏不在意的道:“走漕运输送粮食抵达北平。再从北平到山海关沈阳,以时下的条件永远比海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不受季节的影响。当然。如果辽东粮食做不到自给自足的话,等随着海运的萧条,将来就会被朝廷捏着咽喉了,群臣并非没有这方面的长远考虑。”
朱巧巧冷笑道:“我就知道没安好心,见这里越来越兴旺,就要想着制约,可惜他们低估了辽东的黑土地,竟比得上两广两湖了。”
徐灏点点头,说起来早在洪武年间原武(今河南原阳)黄河决口以来,造成会通河大面积淤积,黄河水自此南迁,令河南独自承受着水患。开封动辄遇到水灾,漕运的不通也令开封不见繁华,这是朱元璋放弃迁都开封的一个原因,同样长安和洛阳也各有各的弊端。
去年八月黄河发水,开封受灾,毁坏城墙二百余丈,淹没农田七千五百余顷,百姓受灾者达一万四千余户,朝廷派遣工部侍郎张信前往,徐灏就在那时和他一起离的京,在受灾最严重的村镇停留一段时间,而此张信非彼张信。
洪熙初年就有官员纷纷奏言,议开河运济,让黄河古道畅通,当时朝廷正在修复山东德州这一条南北运河,朱高炽不愿劳累百姓,在说当时大战刚停,民怨沸腾,所以不予批准。
洪熙九年二月,济宁府同知潘叔正奏陈:“会通河全长四百五十里,而淤塞处不过三分之一,浚而通漕,不仅可免百姓转运之劳,实国家无穷之利。”
朱高炽也认为是时候了,遂命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前往查勘,又命工部侍郎张信视察开封水灾的原因,准备疏浚黄河故道。
这一下两处工程需要动用民丁四十余万,堪称大工程,对此徐灏坚决赞成,任何有益民生的事都得做。
至于漕运改内河而罢海运,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海运的运费和消耗大,距离长风险大,受天气影响也太大,永远无法和内河相比。
当然朝廷也无不用漕运钳制辽东的打算,可是朝中大臣不知道,辽东的耕地可以利用到接近四分之一,在后世拥有全国百分之十七的耕地,就算没有轰轰烈烈的开发北大荒运动,仅仅以现有的田地养活现有的人口,其实早已绰绰有余了,无非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罢了,年年哭穷年年需要粮食。
这时代没有人研究耕地,徐灏是唯一清楚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山前台地以及山间盆谷地,绝大多数属于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和草甸土,有着深厚的暗色表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丰富,肥沃的耕地集中且连成片的分布,几乎全都是最好的良田,乃是中国最好的一熟制农作物的生长地方。
天气也是关内人的最大误解,并非是常年狂风暴雪,而是四季分明的风水宝地。辽东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部辽南即大连这一带处于暖温带北缘。在后世,东北三省也是名副其实的大粮仓。
徐灏之所以执意选择辽东而非南方南洋自然有他的理解,纵观历史。永远都是北推南,即使有民国蒋先生的北伐,可也被太祖反推了回去,当然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大多数将星都是南方人,各地兵员素质也一样。
身为南方人的徐灏没有歧视南方的偏见,但不能否认北方确实占有先天性的优势。
如果选择海南或台湾,貌似历史也已经证明了不是个好选择,甚至根本对大势丝毫没有助益,往往偏隅一角等待着被收复的命运。
辽东的地理位置特殊。与河北山东是连接的,自然资源丰富,又是能遏制倭国的必争之地,重中之重是彻底压制心腹大患的女真人,所以徐灏绝对不可能放弃这里。而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相对于殖民大海另一头的美洲澳洲,控制住大陆才是最可靠的战略,也是最可能留给后代子孙的领土,只要能击退老毛子。
已经到来的小冰川气候让徐灏一筹莫展。金陵乃至松江府竟年年下大雪,各种灾害年复一年。谁能想象正统九年,上-海大雪下了七昼夜,积雪厚达丈余。房屋被压垮,百姓多冻死。
灾害是压垮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相反辽东女真人却能够强势崛起,很可能受到的影响很小。甚至可能反而是数百年来气候最好的一段时期,不管对不对,反正凭此推断的徐灏经营辽东的打算不言而喻。
从一开始。徐灏压根就没把目光放在南方过,东南亚就更别提了,指望印度人和南亚人会有什么作为,那根本就是一种奢望。就算是经济贸易,优先经营江苏广东才是最正确的。
纵观处于同一纬度的欧洲,美国和中国,俄罗斯和韩国日本,对一个强国的影响会多大!
徐灏对朱巧巧说道:“是时候筹备东七省了,远到郑和海峡和北方极地,都要并入大明版图,立上界碑移民派兵驻守,绘制民用军用地图。这是一件非常困难艰辛的事业,如果能够做成此事,你将来在史书上,一定会成为空前绝后的女民族英雄。”
画了个大饼扔给了朱巧巧,徐灏出来对着嘎子说道:“礼尚往来,不错。不过嘎子啊,咱得对未来得有个规划才是,总不能年年靠着砍柴为生吧?”
嘎子挠了挠头,很明显从来没有对未来谋划过,徐灏干脆带着他走出来,指着不远处桥头的一个小生意人开的杂货铺。
老板是打山西来的,起初是每天挑着货物去各个村里叫卖,后来看中了那个桥头,官道上往来人多又守着徐家别院所在的村镇,与其从城里辛辛苦苦往乡下奔波,不如在桥头安个家。
徐灏说道:“你瞧瞧老阮,想当初他刚来时和你一样一无所有,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店铺,还聪明的在路边搭个亭子供过路人歇脚,就近做过路人的生意,短短几年,就把老婆和闺女接来了,这就是老阮给自己制定了打算,一心一意的奔着目标去工作。哦!”
正打算为人师表一番的徐灏,忽然注意到嘎子的目光有了变化,又看了眼铺子前笑起来甜甜的女孩子,有些明白了。
老阮的老婆人到中年,头上常年裹一块长长的黑色绉绸手帕,把眉毛拔得细细的,特别会说话。就像后世做买卖的人,见了男人必称大哥,女人则称呼嫂子,待人十分殷勤。
因此自从她来了以后,不到半年,桥头杂货铺不仅是村里人买东西的地方,并且也成为大家谈天歇息的地方了。
夏天时桥头有三株参天大槐树,坐在下面异常凉爽;冬天铺子里会烧油枯饼和煤炭,火光熊熊,客人都愿意多坐一会儿。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