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拉一家打一家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明海寇最新章节!
对于鸟铳这种东西,放在明末时期倒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许多大明的匠户曾经学过如何打造鸟铳,而且实际威力也不能算太小。
一杆高质量的鸟铳,其实射程精度和威力三个方面,都不算差,在一个好射手的手中,也可以发挥出相当不错的威力。
但是以前大明的官员贪鄙不堪,主管打造兵器的太监还有官吏总是克扣铁料,中饱私囊,使得工匠们不得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打造一些不合格的鸟铳交付给明军滥竽充数。
这么一来导致了明军之中所用的很多鸟铳质量很差,经常出现炸膛的事故,也导致了鸟铳始终没有正式成为明军的主战装备,并且留下了恶名,很少有人愿意使用鸟铳作为武器。
但是这些工匠被建奴俘获之后,被甄选了出来,全部集中到了盛京城外的工坊之中,本身沈阳一带就盛产煤铁,这里就建起了很多工坊,集中了大批铁匠为建奴军打造各种武器铠甲,形成了很大的生产规模。
建奴常年征战,对于器甲的需求量也很大,并且管理严格,所造器甲质量,远超过大明官军以前所用的器甲质量,他们制定了极为严苛的管榔度,监督工匠们打造各种器甲,一旦有工匠偷工减料,打造出不合格的器甲,便会招致严酷的惩罚。
所以当皇太极下旨不惜代价尽可能多的打造鸟铳的时候,他们是不存在像大明以前那样,偷工减料滥竽充数的情况的。
所以建奴在试制成功鸟铳之后,他们所产的鸟铳质量要远超过明军以前使用的鸟铳质量,射程威力也都有所提高,最远可及七十步之外还有一定杀伤力,但是也仅限于此了,毕竟他们不会弄出米涅步枪的膛线,更不懂得米涅弹的原理,所以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是逆天之举了。
皇太极一边关注着关内大明的局势,查知于孝天暂时没有对辽东他们后金用兵的计划,只是保留了关宁军暂时留驻关锦一带监视他们,正在集中全力在大明清洗官场,更换官员,掌控大明各地的局势,同时在集中力量镇抚关内中原流民军,短时间之内没有对关外用兵的迹象。
皇太极知道这是留给他最后的机会了,于是他倾尽国力,日夜不停的令工匠打造各种火炮火-枪,试图在未来于孝天对辽东后金用兵之际,可以用这些新式的火器与之抗衡。
什么满清以骑射立国,到了这个时候都早就被皇太极抛至了九霄云外,通过连连在于家军火器面前吃瘪的教训,使他们认识到了火器在战场上的威力,也知道了以后离开火器,再勇猛的武士也只有被屠宰的份。
他们放下了以前对于骑射的那种依赖和骄傲,拼了老命勒紧裤腰带开始拼命的准备,这两年下来,着实打造出了不少红夷大炮和鸟铳等物。
但是关外的后金日子却一天比一天难过,因为随着于孝天当政之后,于孝天对于关内朝关外输出物资,实行了极为严苛的管控,抓杀了大批以前勾结建奴,将关内粮食等物资偷运出关,出售给建奴的奸商以及和奸商勾结的官吏,使得许多奸商世家遭到了灭顶之灾。
如此一来便从源头上卡住了粮食输出关外的根源,进而逐步控制住了陆上通往关外的道路,另外海军方面也完全封锁了辽东一带沿海,也同样阻断了海路,基本上阻断了建奴从关内获取粮食的所有渠道。
重压之下,也就彻底的压制住了关内奸商冒险朝关外输送物资的势头,等于一下掐住了建奴的脖子。
辽东一带因为小冰川时期的气候影响,导致关外酷寒,一年到头无霜期极短,也严重影响到了关外粮食的生产以及农耕经济的发展。
这么一来也导致了建奴常年所产粮食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也是建奴这么多年来始终坚持冒险入关大掠的原因,他们一是可以通过掳掠获取粮食或者资财,然后把这些资财转而用于从关内奸商手中购取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甚至于他们对于输入商品的品种也做了相应很严格的规定,属于享受的奢侈品一概不要,只购取他们日常必需的生活物资。
现如今于孝天实行严苛的管控制度,就断绝了他们继续从关内获取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途径,本身他们产粮不足,也导致了这两三年来关外迅速的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
虽然皇太极倾尽全力下旨勒令各部想尽办法开荒种粮,但是无霜期太短限制了他们粮食产量,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的问题。
这也是当年努尔哈赤大举在关外屠杀汉人的原因,正是因为关外粮食不足,为了生存,野猪皮才想出了这等缺德的办法,通过屠杀关外汉民来减丁减口,节省粮食,就连最早投靠建奴的大汉奸也险一些被宰掉,可见关外粮食的紧张程度。
连续三年下来,关外出现了严重的粮荒,甚至于出现了大批奴隶饿死的情况,就算是建奴自己的兵将,也常年处于半饥饿的状态,再也不复当年的那种骁勇。
另外于孝天还使出了一招狠得,那就是想尽办法挑拨蒙古诸部和建奴的关系,在关内于家军大败建奴大军之后,蒙古诸部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另外蒙古诸部也意识到了建奴恐怕要麻烦,继续跟着建奴跑恐怕会落得一个很悲惨的下场,所以崇祯十二年下半年之后,蒙古八旗就已经不怎么再听建奴的使唤了。
而皇太极也察觉到了蒙古八旗的不安分,决定先下手为强,派兵去经常性的袭击屠杀蒙古诸部,用这种办法来消除蒙古诸部对于他们的威胁。
这也招致了蒙古诸部最终各个都跟建奴彻底反目,将建奴重新视作了寇仇,为了他们自己部落的生存开始和建奴不断的发生冲突和抵抗。
于孝天又下旨让宣大一带的官府,刻意的给蒙古诸部抛出了一些诱饵。
众所周知蒙古诸部在元朝覆灭之后,被重新赶回草原之中以后,经济和技术都严重倒退,特别是许多生活必须品,都严重依赖关内提供。
大明历代都通过互市来限制蒙古诸部的发展,通过互市盘剥蒙古诸部,后来因为建奴的原因,还下旨关停了互市,导致了蒙古诸部最终大部分倒向了建奴,跟着建奴混,通过从大明抢掠的手段,来获取各种生活必需品。
别的东西不说,其中两样东西蒙古人始终离不开大明的供给,那就是茶盐两样物资,蒙古不产盐,而且不临海,所有食盐全部都靠关内供给,没有盐吃,人就没力气,连他们的牛马也需要盐分的补充,所以他们对于食盐的需求,也造成了他们对关内的依赖性极高。
另外就是茶叶,因为食物结构的原因,蒙古诸部的人多以肉食为主,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本身不进行耕种,自然也没有蔬菜和粮食吃,只能吃放牧的牛羊等肉食品,这就产生了他们对茶叶的严重依赖,离开茶叶他们同样也没法活。
在大明关停互市之后,蒙古诸部就对建奴产生了严重的依赖,通过建奴获取茶盐等物,另外他们也不会炼铁,铁器都需要从关内或者建奴那里获得。
虽然建奴本身也不产盐和茶叶,但是他们却一直可以通过关内的奸商获取到这些商品,而且他们本身产铁,蒙古诸部获取这些物资的时候,就少不了被建奴盘剥一道,建奴充当二道贩子,从蒙古诸部手中获取战马,大大的赚上一笔。
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于孝天掐断了对关外物资的走私活动,也断掉了建奴获取茶盐的渠道,建奴自己都不够用的,当然不可能再给蒙古诸部充当二道贩子了。
另外建奴方面意识到蒙古诸部将会不听他们的使唤,将其当贼防范着,自然也不会给他们提供铁器,这么一来蒙古诸部可就惨大发了。
一年下来,茶盐尽断,铁器也得不到补充,没有铁就没有法打造武器,以至于仅仅一年下来,蒙古诸部就回到了原始人状态,武器得不到补充,就连弓箭的箭簇,都没有铁料打造,只能重新使用一些动物的骨头来充当箭簇,至于刀枪等武器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得不到任何补充。
蒙古诸部还想着用老办法入关大掠,但是随着于孝天控制了朝局之后,不断用于家军替换边军,镇守各地边关,蒙古人再难像以前那样入关抢掠,每每冒险干一票,结果都是被打的头破血流,死伤惨重,赚的没有赔得多,使得他们开始严重失血。
这时候大明抛出了一个诱饵,那就是散布消息,告诉那些蒙古诸部,想要获取茶盐也可以,但是必须要让他们脱离建奴的控制,今后不得再给建奴充当狗腿子。
如果他们放弃和建奴合作,继续给建奴助纣为虐,那么就可以在宣大一带,重开互市,跟他们交易茶盐等物,使得他们可以生存下去。
蒙古诸部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被逼到了死角,继续跟建奴混,建奴也不信任他们,经常袭击他们屠杀他们,他们得不到一点好处,和大明作对已经成了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唯有选择屈服。
一些蒙古部落开始对大明表示臣服,表态只要大明给他们提供茶盐互市,那么他们就愿意臣服大明,不再为建奴效命。
于是于孝天便网开一面,同意一些蒙古部落用他们的牛羊、战马到宣大指定的关隘,和大明进行互市,用茶盐换取他们的战马和牛羊以及皮张等物,蒙古人一尝到甜头,便发现大明是讲信誉的。
而且于孝天还下旨释放了一批以前在关内战场上俘获并且收降的蒙古人,把他们送出关外,回到他们的部落之中,为大明充当奸细,监视各部的活动,省的这帮蒙古人又用通过互市所得的茶盐,跑去和建奴交易。
这些被俘的蒙古兵将,在关内见识了于家军的厉害,算是被彻底的打服了,被释放之后,不敢再有二心,变成了大明忠实的仆人,开始为大明在各部充当眼线和奸细,不断的散播于家军的厉害,威吓那些部落的族人,使之不敢产生继续和大明对抗的念头。I1292
对于鸟铳这种东西,放在明末时期倒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许多大明的匠户曾经学过如何打造鸟铳,而且实际威力也不能算太小。
一杆高质量的鸟铳,其实射程精度和威力三个方面,都不算差,在一个好射手的手中,也可以发挥出相当不错的威力。
但是以前大明的官员贪鄙不堪,主管打造兵器的太监还有官吏总是克扣铁料,中饱私囊,使得工匠们不得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打造一些不合格的鸟铳交付给明军滥竽充数。
这么一来导致了明军之中所用的很多鸟铳质量很差,经常出现炸膛的事故,也导致了鸟铳始终没有正式成为明军的主战装备,并且留下了恶名,很少有人愿意使用鸟铳作为武器。
但是这些工匠被建奴俘获之后,被甄选了出来,全部集中到了盛京城外的工坊之中,本身沈阳一带就盛产煤铁,这里就建起了很多工坊,集中了大批铁匠为建奴军打造各种武器铠甲,形成了很大的生产规模。
建奴常年征战,对于器甲的需求量也很大,并且管理严格,所造器甲质量,远超过大明官军以前所用的器甲质量,他们制定了极为严苛的管榔度,监督工匠们打造各种器甲,一旦有工匠偷工减料,打造出不合格的器甲,便会招致严酷的惩罚。
所以当皇太极下旨不惜代价尽可能多的打造鸟铳的时候,他们是不存在像大明以前那样,偷工减料滥竽充数的情况的。
所以建奴在试制成功鸟铳之后,他们所产的鸟铳质量要远超过明军以前使用的鸟铳质量,射程威力也都有所提高,最远可及七十步之外还有一定杀伤力,但是也仅限于此了,毕竟他们不会弄出米涅步枪的膛线,更不懂得米涅弹的原理,所以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是逆天之举了。
皇太极一边关注着关内大明的局势,查知于孝天暂时没有对辽东他们后金用兵的计划,只是保留了关宁军暂时留驻关锦一带监视他们,正在集中全力在大明清洗官场,更换官员,掌控大明各地的局势,同时在集中力量镇抚关内中原流民军,短时间之内没有对关外用兵的迹象。
皇太极知道这是留给他最后的机会了,于是他倾尽国力,日夜不停的令工匠打造各种火炮火-枪,试图在未来于孝天对辽东后金用兵之际,可以用这些新式的火器与之抗衡。
什么满清以骑射立国,到了这个时候都早就被皇太极抛至了九霄云外,通过连连在于家军火器面前吃瘪的教训,使他们认识到了火器在战场上的威力,也知道了以后离开火器,再勇猛的武士也只有被屠宰的份。
他们放下了以前对于骑射的那种依赖和骄傲,拼了老命勒紧裤腰带开始拼命的准备,这两年下来,着实打造出了不少红夷大炮和鸟铳等物。
但是关外的后金日子却一天比一天难过,因为随着于孝天当政之后,于孝天对于关内朝关外输出物资,实行了极为严苛的管控,抓杀了大批以前勾结建奴,将关内粮食等物资偷运出关,出售给建奴的奸商以及和奸商勾结的官吏,使得许多奸商世家遭到了灭顶之灾。
如此一来便从源头上卡住了粮食输出关外的根源,进而逐步控制住了陆上通往关外的道路,另外海军方面也完全封锁了辽东一带沿海,也同样阻断了海路,基本上阻断了建奴从关内获取粮食的所有渠道。
重压之下,也就彻底的压制住了关内奸商冒险朝关外输送物资的势头,等于一下掐住了建奴的脖子。
辽东一带因为小冰川时期的气候影响,导致关外酷寒,一年到头无霜期极短,也严重影响到了关外粮食的生产以及农耕经济的发展。
这么一来也导致了建奴常年所产粮食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也是建奴这么多年来始终坚持冒险入关大掠的原因,他们一是可以通过掳掠获取粮食或者资财,然后把这些资财转而用于从关内奸商手中购取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甚至于他们对于输入商品的品种也做了相应很严格的规定,属于享受的奢侈品一概不要,只购取他们日常必需的生活物资。
现如今于孝天实行严苛的管控制度,就断绝了他们继续从关内获取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途径,本身他们产粮不足,也导致了这两三年来关外迅速的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
虽然皇太极倾尽全力下旨勒令各部想尽办法开荒种粮,但是无霜期太短限制了他们粮食产量,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的问题。
这也是当年努尔哈赤大举在关外屠杀汉人的原因,正是因为关外粮食不足,为了生存,野猪皮才想出了这等缺德的办法,通过屠杀关外汉民来减丁减口,节省粮食,就连最早投靠建奴的大汉奸也险一些被宰掉,可见关外粮食的紧张程度。
连续三年下来,关外出现了严重的粮荒,甚至于出现了大批奴隶饿死的情况,就算是建奴自己的兵将,也常年处于半饥饿的状态,再也不复当年的那种骁勇。
另外于孝天还使出了一招狠得,那就是想尽办法挑拨蒙古诸部和建奴的关系,在关内于家军大败建奴大军之后,蒙古诸部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另外蒙古诸部也意识到了建奴恐怕要麻烦,继续跟着建奴跑恐怕会落得一个很悲惨的下场,所以崇祯十二年下半年之后,蒙古八旗就已经不怎么再听建奴的使唤了。
而皇太极也察觉到了蒙古八旗的不安分,决定先下手为强,派兵去经常性的袭击屠杀蒙古诸部,用这种办法来消除蒙古诸部对于他们的威胁。
这也招致了蒙古诸部最终各个都跟建奴彻底反目,将建奴重新视作了寇仇,为了他们自己部落的生存开始和建奴不断的发生冲突和抵抗。
于孝天又下旨让宣大一带的官府,刻意的给蒙古诸部抛出了一些诱饵。
众所周知蒙古诸部在元朝覆灭之后,被重新赶回草原之中以后,经济和技术都严重倒退,特别是许多生活必须品,都严重依赖关内提供。
大明历代都通过互市来限制蒙古诸部的发展,通过互市盘剥蒙古诸部,后来因为建奴的原因,还下旨关停了互市,导致了蒙古诸部最终大部分倒向了建奴,跟着建奴混,通过从大明抢掠的手段,来获取各种生活必需品。
别的东西不说,其中两样东西蒙古人始终离不开大明的供给,那就是茶盐两样物资,蒙古不产盐,而且不临海,所有食盐全部都靠关内供给,没有盐吃,人就没力气,连他们的牛马也需要盐分的补充,所以他们对于食盐的需求,也造成了他们对关内的依赖性极高。
另外就是茶叶,因为食物结构的原因,蒙古诸部的人多以肉食为主,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本身不进行耕种,自然也没有蔬菜和粮食吃,只能吃放牧的牛羊等肉食品,这就产生了他们对茶叶的严重依赖,离开茶叶他们同样也没法活。
在大明关停互市之后,蒙古诸部就对建奴产生了严重的依赖,通过建奴获取茶盐等物,另外他们也不会炼铁,铁器都需要从关内或者建奴那里获得。
虽然建奴本身也不产盐和茶叶,但是他们却一直可以通过关内的奸商获取到这些商品,而且他们本身产铁,蒙古诸部获取这些物资的时候,就少不了被建奴盘剥一道,建奴充当二道贩子,从蒙古诸部手中获取战马,大大的赚上一笔。
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于孝天掐断了对关外物资的走私活动,也断掉了建奴获取茶盐的渠道,建奴自己都不够用的,当然不可能再给蒙古诸部充当二道贩子了。
另外建奴方面意识到蒙古诸部将会不听他们的使唤,将其当贼防范着,自然也不会给他们提供铁器,这么一来蒙古诸部可就惨大发了。
一年下来,茶盐尽断,铁器也得不到补充,没有铁就没有法打造武器,以至于仅仅一年下来,蒙古诸部就回到了原始人状态,武器得不到补充,就连弓箭的箭簇,都没有铁料打造,只能重新使用一些动物的骨头来充当箭簇,至于刀枪等武器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得不到任何补充。
蒙古诸部还想着用老办法入关大掠,但是随着于孝天控制了朝局之后,不断用于家军替换边军,镇守各地边关,蒙古人再难像以前那样入关抢掠,每每冒险干一票,结果都是被打的头破血流,死伤惨重,赚的没有赔得多,使得他们开始严重失血。
这时候大明抛出了一个诱饵,那就是散布消息,告诉那些蒙古诸部,想要获取茶盐也可以,但是必须要让他们脱离建奴的控制,今后不得再给建奴充当狗腿子。
如果他们放弃和建奴合作,继续给建奴助纣为虐,那么就可以在宣大一带,重开互市,跟他们交易茶盐等物,使得他们可以生存下去。
蒙古诸部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被逼到了死角,继续跟建奴混,建奴也不信任他们,经常袭击他们屠杀他们,他们得不到一点好处,和大明作对已经成了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唯有选择屈服。
一些蒙古部落开始对大明表示臣服,表态只要大明给他们提供茶盐互市,那么他们就愿意臣服大明,不再为建奴效命。
于是于孝天便网开一面,同意一些蒙古部落用他们的牛羊、战马到宣大指定的关隘,和大明进行互市,用茶盐换取他们的战马和牛羊以及皮张等物,蒙古人一尝到甜头,便发现大明是讲信誉的。
而且于孝天还下旨释放了一批以前在关内战场上俘获并且收降的蒙古人,把他们送出关外,回到他们的部落之中,为大明充当奸细,监视各部的活动,省的这帮蒙古人又用通过互市所得的茶盐,跑去和建奴交易。
这些被俘的蒙古兵将,在关内见识了于家军的厉害,算是被彻底的打服了,被释放之后,不敢再有二心,变成了大明忠实的仆人,开始为大明在各部充当眼线和奸细,不断的散播于家军的厉害,威吓那些部落的族人,使之不敢产生继续和大明对抗的念头。I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