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皇位传于何人为好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傲唐最新章节!
(感谢邓爽本人书友的打赏!)
-------------
天宝二十载三月初,杨晞的守孝期尽了。
魏国公府及杨晞、杨暄、杨昢、杨晓四兄弟的府中都除去了孝幛,几府中主人及下人身上的孝衣也都剥去了,府中的沉闷气氛也很快就消除,各府上下,也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朝廷也在杨国忠的孝期尽了后,下发了褒扬杨国忠忠烈的诏令,诏令的内容不外乎盛赞了一番杨国忠在朝多年为大唐做出的贡献,然后再赞扬了一番杨国忠几个儿子如何为父亲尽孝道,也称赞了他们的才学不同一般,是大唐的股肱之臣等等一类让人看着汗颜的话。
死了快三年的杨国忠从此以后也将被人慢慢遗忘,但他的死却惠泽了他的几个儿子。
长子杨暄自然继续了杨国忠的魏国公爵位,并在守孝期满后被晋了职,任检校户部尚书。杨昢和杨晓也得了功萌:杨昢任太常卿、工部侍郎,杨晓任鸿胪卿。而杨晞的所有职务也都恢复,朝廷的诏令中以杨晞为武部尚书、龙武卫大将军,并被晋爵了宁国公。
可以说,在表面上,杨国忠的四个儿子都在朝常上任要职,风光无限。
不过明眼人也都看出来,杨国忠的四个儿子当中,最有“前途”的只有杨晞。
复任的诏令中将杨晞原本“守武部尚书”中的守字也除去了,变成了实任的武部尚书。前几任武部尚书都是同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许多人在猜测,复职的杨晞很可能会被授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成为大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宰相。
不过因为杨晞太年轻了,许多大臣不希望才二十几岁的杨晞就位列政事堂。朝堂上比他立下功劳大的人不多,但比他资历老的人比比皆是。任何时代,功劳与资历同等重要。没有功劳只有资历的人。不一定能混到很高的职位,但功劳大,资历不够的人,也很难挤身于朝堂上最高层官员的行列,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样的。唐朝时候这种情况还好一点,要是后来的明清时代,这些更讲究。
但杨晞非常希望自己的官职后面能挂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衔,位于政事堂,成为大唐宰相的话,那他在朝中的威望日益渐长。任何人也不敢小视他了。
守孝期满,复杨晞所有的职务后,李隆基第一时间召杨晞进宫长谈了。
长安的春天已经到来,天气虽然转暖了,但李隆基的病情却并没太多好转,大多时候依然卧在榻上,起不了身,更不要说处理国事了。太子李玢在年后再次被委以监国务,代皇帝处理朝事。杨晞在走进李隆基的寝宫时候。看到躺在榻上,须发皆白,没有一点生气的李隆基,心中不禁涌上一阵怜悯。
这个曾叱咤风云的人物。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盛世----开元盛世的君主,年迈之际也是这副样子。此时的李隆基,再也没会有丝毫当年的英气,与寻常一个老暮的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区别?
在对病榻上的李隆基作礼时候。杨晞涌上一阵心酸的同时,也有些内疚。这可是他的亲祖父,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但李隆基在病榻上黯然神伤之际,他还几次与杨玉环偷情。挺是对不起李隆基的,这是杨晞刹那间心中起的内疚。
不过他也很快就把这份内疚之意排遣出去,恭敬地站在李隆基边上,听候吩咐。
“四郎,你坐下说话吧!”李隆基依着宦官们所垫的靠枕半躺着,示意杨晞在一边坐下。
杨晞道了声谢后,也听话地在李隆基身边坐了下来。
“四郎,你父亲病逝已经快三年了,你守孝也结束了,时间过的真是快!”李隆基说着,幽幽感慨一句,像似在回忆往事一样,出神地看着前面,“唉,你父亲去逝,朕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倾心交谈的人了,这两年,朕过的很孤单,除了玉环,连个能好好说话的人都没有!”
听李隆基如此说,杨晞心中一动,赶紧回了一句:“陛下,臣建议,将高力士召回来服侍陛下吧!高公公跟随陛下多年,熟知陛下的习性,陛下对其也挺信任。虽然当年他犯下了错,但几年过去,他的错也已经受到了惩罚,可以将其赦免了。臣觉得,不若让高公公回来陪伴陛下,天天陪陛下说说话!”
李亨起叛后,在处理高力士的问题上,杨晞强烈建议将此人杀掉,甚至不惜让杨玉环去劝,但最终李隆基还是赦免了高力士的死罪,将高力士流放到海南岛上的崖州。
李隆基做出这决定的时候,还曾让杨晞黯然了一下,不过今日看到李隆基这副样子,他马上庆幸当日没有将高力士杀掉还是件挺幸运的事。李隆基现在非常老了,可能过段时间就要一命归西,这种时候,都是一个人最怀念以往时光,以往熟悉人的时候。要是有个与他非常亲近的人相陪伴,能让他勾起更多对以往时光的回忆,那对他来说是个极大的安慰。
杨晞的建议让李隆基眼中一亮,眼睛直直地瞪着杨晞,他想不到杨晞心思竟然这般细腻,能马上想到这一点。这几天李隆基确实在想念对他忠心耿耿,陪伴他多年的高力士,很想召其回到身边来陪伴,但却没有与任何人说。今日召杨晞进宫聊事,原本就打算与杨晞说说高力士的事,问询杨晞他想将高力士的罪行赦免,让他从流放地回来,再陪伴他一段时间。却没想到他还没将话说出来,杨晞主动提起此事了。李隆基心里竟然一下子有点感动,也欣喜于杨晞的善解人意。
“如此也好,让朕也有个熟悉的人陪伴!”李隆基也马上听从了杨晞的劝,嘴角露出一点苦涩的笑容,“高力士去后的这些年,朕身边再没有如他那样贴心的人陪伴了,每每想起来真是有点遗憾。要是当年高力士没有参与这事,那该多好?”
“陛下,相信高公公回朝后,再不会过问朝事,而是一心一意服侍陛下的!”
“四郎,那此事就你去操持吧,最好让高力士早些回长安来!”
“是,陛下,臣遵陛下旨意,一定会尽早让高公公回长安来,服侍陛下!”
这件事杨晞主动提及,并愿意承担,李隆基心情好了很多,也马上说起其他事来。
“四郎,你守孝结束,终于可以出来做事了,不过朕已经老了,再没精力去管朝事了,许多事朕也没办法要求你去做了,原本要做的那些事,只有待新君即位后,才有可能去处断了!”李隆基一脸的遗憾,说话间微微地闭上了眼睛,叹了口气后再道:“朕也知道自己的阳寿将近,该把皇位传给后人了,许多事就让后人去做吧!四郎,相信你在守孝时候已经将要做的事都想的很清楚了,待新君即位,许多事你就可以放手去做,只是朕再也看不到大唐的盛况再现了!”
“陛下,你只是身体暂恙,很快就会好的,千万别说这些丧气的话,如今天气还冷,待天气暖和一点,你身体肯定会马上好起来的,到时可以继续处理朝事!”安慰人的活杨晞并不在行,他也只能干巴巴地说这几句自己听着都有点别扭的话。
他是相信李隆基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李隆基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在古代可以算是长寿了。如果没有去冬的这场病,李隆基可能还可以再活几年,但这场风寒却一下子将他的身体击垮了。宫中的太医差不多束手无策了,据某一个太医私下讲,他们已经没办法再施药了。
安禄山的叛乱起来之前,李隆基的身体还算不错,但安禄山叛乱的巨大打击及随后李亨的叛乱让他心力憔悴,非常受打击。睡眠时间不足,整天担虑,身体慢慢就差下来了。
李隆基苦笑着摆摆手,示意杨晞不要说这些安慰人的话,然后再道:“四郎,你父为国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你也不差,不但率军平定了叛乱,而且还与你的岳父一道,联手驱逐了犯我边关的吐蕃人,让吐蕃人再也没能力染指我大唐的河山。你父子两代人,都为大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朕甚是欣慰。朕也没理会一些人的进言,给予了你以重用。也希望你以后能更好地为大唐做事,不辜负朕的期望!”
“陛下,请你放心,臣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为大唐的繁荣兢兢业业做事,一定会让大唐更加繁盛,国力更强大,百姓更加富足!”这些话杨晞说的非常理直气壮,这当然也是他的目标。
当然李隆基理解不了杨晞这番保证话真实的含义,要是他知道,说不定会当场斩了杨晞也不一定。
杨晞此番保证让李隆基挺是满意,他面带笑容地点点头,以示自己的认可。然后再收住笑容,一脸严肃地问杨晞道:“四郎,朕今日想问你,朕是将皇位传给太子好,还是永王好?”
“啊?!”(未完待续。。)RT
(感谢邓爽本人书友的打赏!)
-------------
天宝二十载三月初,杨晞的守孝期尽了。
魏国公府及杨晞、杨暄、杨昢、杨晓四兄弟的府中都除去了孝幛,几府中主人及下人身上的孝衣也都剥去了,府中的沉闷气氛也很快就消除,各府上下,也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朝廷也在杨国忠的孝期尽了后,下发了褒扬杨国忠忠烈的诏令,诏令的内容不外乎盛赞了一番杨国忠在朝多年为大唐做出的贡献,然后再赞扬了一番杨国忠几个儿子如何为父亲尽孝道,也称赞了他们的才学不同一般,是大唐的股肱之臣等等一类让人看着汗颜的话。
死了快三年的杨国忠从此以后也将被人慢慢遗忘,但他的死却惠泽了他的几个儿子。
长子杨暄自然继续了杨国忠的魏国公爵位,并在守孝期满后被晋了职,任检校户部尚书。杨昢和杨晓也得了功萌:杨昢任太常卿、工部侍郎,杨晓任鸿胪卿。而杨晞的所有职务也都恢复,朝廷的诏令中以杨晞为武部尚书、龙武卫大将军,并被晋爵了宁国公。
可以说,在表面上,杨国忠的四个儿子都在朝常上任要职,风光无限。
不过明眼人也都看出来,杨国忠的四个儿子当中,最有“前途”的只有杨晞。
复任的诏令中将杨晞原本“守武部尚书”中的守字也除去了,变成了实任的武部尚书。前几任武部尚书都是同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许多人在猜测,复职的杨晞很可能会被授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成为大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宰相。
不过因为杨晞太年轻了,许多大臣不希望才二十几岁的杨晞就位列政事堂。朝堂上比他立下功劳大的人不多,但比他资历老的人比比皆是。任何时代,功劳与资历同等重要。没有功劳只有资历的人。不一定能混到很高的职位,但功劳大,资历不够的人,也很难挤身于朝堂上最高层官员的行列,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样的。唐朝时候这种情况还好一点,要是后来的明清时代,这些更讲究。
但杨晞非常希望自己的官职后面能挂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衔,位于政事堂,成为大唐宰相的话,那他在朝中的威望日益渐长。任何人也不敢小视他了。
守孝期满,复杨晞所有的职务后,李隆基第一时间召杨晞进宫长谈了。
长安的春天已经到来,天气虽然转暖了,但李隆基的病情却并没太多好转,大多时候依然卧在榻上,起不了身,更不要说处理国事了。太子李玢在年后再次被委以监国务,代皇帝处理朝事。杨晞在走进李隆基的寝宫时候。看到躺在榻上,须发皆白,没有一点生气的李隆基,心中不禁涌上一阵怜悯。
这个曾叱咤风云的人物。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盛世----开元盛世的君主,年迈之际也是这副样子。此时的李隆基,再也没会有丝毫当年的英气,与寻常一个老暮的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区别?
在对病榻上的李隆基作礼时候。杨晞涌上一阵心酸的同时,也有些内疚。这可是他的亲祖父,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但李隆基在病榻上黯然神伤之际,他还几次与杨玉环偷情。挺是对不起李隆基的,这是杨晞刹那间心中起的内疚。
不过他也很快就把这份内疚之意排遣出去,恭敬地站在李隆基边上,听候吩咐。
“四郎,你坐下说话吧!”李隆基依着宦官们所垫的靠枕半躺着,示意杨晞在一边坐下。
杨晞道了声谢后,也听话地在李隆基身边坐了下来。
“四郎,你父亲病逝已经快三年了,你守孝也结束了,时间过的真是快!”李隆基说着,幽幽感慨一句,像似在回忆往事一样,出神地看着前面,“唉,你父亲去逝,朕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倾心交谈的人了,这两年,朕过的很孤单,除了玉环,连个能好好说话的人都没有!”
听李隆基如此说,杨晞心中一动,赶紧回了一句:“陛下,臣建议,将高力士召回来服侍陛下吧!高公公跟随陛下多年,熟知陛下的习性,陛下对其也挺信任。虽然当年他犯下了错,但几年过去,他的错也已经受到了惩罚,可以将其赦免了。臣觉得,不若让高公公回来陪伴陛下,天天陪陛下说说话!”
李亨起叛后,在处理高力士的问题上,杨晞强烈建议将此人杀掉,甚至不惜让杨玉环去劝,但最终李隆基还是赦免了高力士的死罪,将高力士流放到海南岛上的崖州。
李隆基做出这决定的时候,还曾让杨晞黯然了一下,不过今日看到李隆基这副样子,他马上庆幸当日没有将高力士杀掉还是件挺幸运的事。李隆基现在非常老了,可能过段时间就要一命归西,这种时候,都是一个人最怀念以往时光,以往熟悉人的时候。要是有个与他非常亲近的人相陪伴,能让他勾起更多对以往时光的回忆,那对他来说是个极大的安慰。
杨晞的建议让李隆基眼中一亮,眼睛直直地瞪着杨晞,他想不到杨晞心思竟然这般细腻,能马上想到这一点。这几天李隆基确实在想念对他忠心耿耿,陪伴他多年的高力士,很想召其回到身边来陪伴,但却没有与任何人说。今日召杨晞进宫聊事,原本就打算与杨晞说说高力士的事,问询杨晞他想将高力士的罪行赦免,让他从流放地回来,再陪伴他一段时间。却没想到他还没将话说出来,杨晞主动提起此事了。李隆基心里竟然一下子有点感动,也欣喜于杨晞的善解人意。
“如此也好,让朕也有个熟悉的人陪伴!”李隆基也马上听从了杨晞的劝,嘴角露出一点苦涩的笑容,“高力士去后的这些年,朕身边再没有如他那样贴心的人陪伴了,每每想起来真是有点遗憾。要是当年高力士没有参与这事,那该多好?”
“陛下,相信高公公回朝后,再不会过问朝事,而是一心一意服侍陛下的!”
“四郎,那此事就你去操持吧,最好让高力士早些回长安来!”
“是,陛下,臣遵陛下旨意,一定会尽早让高公公回长安来,服侍陛下!”
这件事杨晞主动提及,并愿意承担,李隆基心情好了很多,也马上说起其他事来。
“四郎,你守孝结束,终于可以出来做事了,不过朕已经老了,再没精力去管朝事了,许多事朕也没办法要求你去做了,原本要做的那些事,只有待新君即位后,才有可能去处断了!”李隆基一脸的遗憾,说话间微微地闭上了眼睛,叹了口气后再道:“朕也知道自己的阳寿将近,该把皇位传给后人了,许多事就让后人去做吧!四郎,相信你在守孝时候已经将要做的事都想的很清楚了,待新君即位,许多事你就可以放手去做,只是朕再也看不到大唐的盛况再现了!”
“陛下,你只是身体暂恙,很快就会好的,千万别说这些丧气的话,如今天气还冷,待天气暖和一点,你身体肯定会马上好起来的,到时可以继续处理朝事!”安慰人的活杨晞并不在行,他也只能干巴巴地说这几句自己听着都有点别扭的话。
他是相信李隆基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李隆基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在古代可以算是长寿了。如果没有去冬的这场病,李隆基可能还可以再活几年,但这场风寒却一下子将他的身体击垮了。宫中的太医差不多束手无策了,据某一个太医私下讲,他们已经没办法再施药了。
安禄山的叛乱起来之前,李隆基的身体还算不错,但安禄山叛乱的巨大打击及随后李亨的叛乱让他心力憔悴,非常受打击。睡眠时间不足,整天担虑,身体慢慢就差下来了。
李隆基苦笑着摆摆手,示意杨晞不要说这些安慰人的话,然后再道:“四郎,你父为国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你也不差,不但率军平定了叛乱,而且还与你的岳父一道,联手驱逐了犯我边关的吐蕃人,让吐蕃人再也没能力染指我大唐的河山。你父子两代人,都为大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朕甚是欣慰。朕也没理会一些人的进言,给予了你以重用。也希望你以后能更好地为大唐做事,不辜负朕的期望!”
“陛下,请你放心,臣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为大唐的繁荣兢兢业业做事,一定会让大唐更加繁盛,国力更强大,百姓更加富足!”这些话杨晞说的非常理直气壮,这当然也是他的目标。
当然李隆基理解不了杨晞这番保证话真实的含义,要是他知道,说不定会当场斩了杨晞也不一定。
杨晞此番保证让李隆基挺是满意,他面带笑容地点点头,以示自己的认可。然后再收住笑容,一脸严肃地问杨晞道:“四郎,朕今日想问你,朕是将皇位传给太子好,还是永王好?”
“啊?!”(未完待续。。)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