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九、愁听黄莺唤友声【文字】【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重生之大科学家最新章节!
一五九、愁听黄莺唤友声
这封突如其来的电报,彻底打乱了孙元起原先想好的行程安排。在德国进行短暂的学术交流后,没再前往荷兰、比利时、法国,而是从汉堡直接登上驶向伦敦的客轮,并于12月16日晚间抵达英国。
孙元起走下轮船已经是薄暮时分。尽管一别三年,伦敦和上次来时并无二致,潮湿厚重的雾气依旧深锁着这座帝国的心脏。伦敦的冬日并不太冷,甚至很少结冰,可这种黏黏糊糊、不雨不晴的天气更令人讨厌,反倒不如北京晴朗干冷的天气显得可爱。
英国皇家学会先已经接到孙元起的电报,此际便有人在码头上等候。接到之后,用马车直接把孙元起送到旅馆,并且告知:鉴于今天天色已晚,皇家学会没有安排特别的活动;明天下午,会长瑞利勋爵将亲自前来拜访。
旅途劳倦的孙元起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胡乱吃了几口晚饭,喝上一杯热牛奶,便在熊熊燃烧的壁炉旁酣然入睡。第二天早上醒来,又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浑身疲倦顿时散去,直觉得神清气爽。
吃完早点,便独自呆在屋里,把前几天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稿略事修改,准备在明日举行的科普利奖颁奖仪式上宣读。将近午时,有人敲响房门。孙元起初以为是送午餐的,没有在意,伏案挥笔如故,只是随口应道:“请进!”
房门推开,侍应生轻声地说道:“尊敬的先生,外面有些人想拜访您,您看——?”
孙元起这才搁下笔:“都有谁?”
“有很多!这是他们的名片。
”侍应生走近几步,递过一大沓名片。大致翻看了一下,有《泰晤士报》的记者、有伦敦大学学院的教师、也有某某男爵夫人……在这一大堆精致的名片中,用饭店便签纸直接写上“李复几”“俞同奎”六个汉字的名片最为惹眼。孙元起一笑,便抽出这张纸,对侍应生说道:“麻烦你请这张名片上的两位先生进来。至于其他人,请你转告他们,就说今、明两天敝人实在太忙,如果他们不嫌弃,可以后天过来!”
“能为您效劳,是我的荣幸!”侍应生恭敬地答道,然后接过那张便签纸,退出了房间。
几分钟后,房门再次响起。这回孙元起没有托大,赶紧起身开门,就看见侍应生领着李复几和另外一位中国人站在门口,想来他便是俞同奎了。
“请进,请进!”孙元起连忙招呼道。
进屋之后,李复几随意找了个凳子坐下,俞同奎却恭谨地立在一旁。孙元起见他面相似乎比自己还大些,便笑道:“您是俞兄吧?不必客气,随便坐!我来给你们沏杯红茶。”
俞同奎赶紧鞠了个躬:“先生折煞后学了!学生俞同奎,字星枢,福建闽侯人。光绪二十八年冬考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三十年来英吉利游学,以至于今。在校期间,先生乃是学堂的副总教习,学生如何敢在先生面前托大称兄?”
没想到在距离祖国万里的地方,也能遇见学生,虽然不是自己亲手教授的——他们的老师,是自己在经世大学的学生,这么算来,他应该是自己的徒孙。——这也够让人惊喜的了。两人先是回忆京师大学堂的峥嵘岁月;紧接着,孙元起又以师长的身份,仔细询问了在英国的学习情况。之后,才问李复几道:“*,你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吧?”
李复几笑道:“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我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回国,想和你道个别;第二件则是星枢兄想拜访你,托我做个引荐。”
“我昨晚上才到伦敦,你们打听我的住处,耗费了一大番功夫吧?”
“呵呵,那倒没有。事实上简单得出人意料,因为打开今天早上的报纸,就能看到你下榻这家旅馆的消息。”
“有这等事?”
俞同奎这时插话道:“先生,您可是继1847年赫谢尔之后,六十年来第一位获得两次的科学家;在科普利奖设立近二百年上,也是第六位获得两次的科学家。如果从国籍来说,你更是外国人中获得两次的第一人!所以,伦敦各大报纸都竞相报道,事无巨细,包括你抵达的时间、下榻的旅馆等等。”
“呃……”没想到,一不小心竟然成了报纸八卦的对象。“我的导师对我说,凭您在科学领域的卓绝贡献,获得两次科普利奖章完全是名至实归,不会任何人嫉妒或不满。假如你的理论得到更多地证实,甚至可以打破德萨吉利埃的记录。”俞同奎继续说道。
作为牛顿的助手、物理学家、牧师,德萨吉利埃(jneiludegulier)先后在1734、1736、1741年斩获科普利奖章,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大的赢家。他的获奖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都没人打破,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人打破。师徒几个在此自吹自擂,传出去会不会让人笑掉大牙?孙元起一阵恶寒,连忙转移话题:“星枢,你来找我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俞同奎连忙答道:“众所周知,现今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泰半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反观欧美之所以科技昌明,背后离不开各种学术团体强有力的推动。譬如英吉利,早在1660年便组织建立了皇家学会,各种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也在十九世纪中期纷纷成立。就拿化学团体来讲,英吉利化学会成立于1841年,法兰西化学会成立于1858年,德意志化学会成立于1868年,美利坚化学会成立于1876年,连我们邻国*,也在1878年成立了自己的化学会。我等在欧洲学习的游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术团体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便动议组织中国自己的化学会,以促进中国化学科学的发展。”
俞同奎一边说,一边从身上掏出几页纸,递给孙元起:“今年夏天,游学法兰西的李景镐兄最先提议成立化学团体,先后得到游学法、英、德、比诸国的同仁支持。最初,组织准备定名为‘中国化学会’,后来一想,中国化学无论从研究业绩还是从国内外名望来说,先生都不做第二人想。我们几个后学末进在欧洲组建‘中国化学会’,自称会长、*,别说不服众,要是被国人知道,该笑话我等是于无佛处称尊了。所以大家决定改称‘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并准备于本月25日在伦敦召开成立会。“
十月份的时候,听闻先生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大家不胜喜悦,准备等您到欧洲后和您联系,邀请您出席会议,商量成立中国化学会的事。只是我等一直未曾见过先生,无由拜见。最近获闻*兄和您颇为熟稔,所以特地请他介绍,前来叨扰。”
看着手中的《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章程》,孙元起不由得想起三年前访问英国的事。那时候皇家学会会长还是哈根斯爵士,他就曾建议自己在中国成立一个类似于英国皇家学会性质的机构,以便于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
当时孙元起颇为心动。等回国后,才发现在大清组建学会是一个非常犯忌讳的事儿:康有为、谭嗣同等在变法前成立强学会、粤学会、蜀学会、南学会,孙医生在出国前成立农学会,章炳麟在骂光绪前成立群学会,唐才常在造反前成立群萌学会……学会之类的组织,完全是慈禧***g点,谁挠到谁死!
即便学会前面加上“科学”俩字也不管用,要知道刺杀五大臣的吴越,是来自芜湖“科学图书社”;去年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发动起义的核心组织,名字则叫“科学补习所”。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挂羊头卖狗肉都到了这份上,即便孙元起真组建一个名符其实的“科学会”,估计也难逃瓜田李下的猜忌。本着安全第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孙元起便渐渐忘了这一茬的事儿。
如今俞同奎又提起此事,孙元起不觉心中一动:如果在国外建立学会,应该没有那么多顾忌吧?纵使有所妨碍,慈禧老奶奶也鞭长莫及啊,孙医生、康有为等人不都在*活得好好的么?再说,慈禧老奶奶还没长鞭啊!
沉吟片刻,孙元起这才说道:“你们组建中国化学会,我是极赞成的;你们的成立大会,我也非常乐意参加。只是有个建议,希望你们能认真考虑一下。”
“请先生赐教!”俞同奎赶紧说道。
孙元起道:“正如你刚才所说,中国的落后,很大原因是科技的落后,而学会的组建非常有利于科技的发展。如今诸位化学届同仁当仁不让,率先成立组织,善莫大焉!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其他学科目前也有建立学会的必要,只是没有人意识到,又或者已经意识到却苦于无人组织。即便有人出面组织,也难免会因为会员少、变动大、联络不便等困难,导致半路夭折。所以我建议,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动手,先把各基本学科的学会框架搭建起来,然后由各学会的主要领导组成一个中国科学技术学会,负责各项协调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以后学会的运行,也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
“好主意!”李复几击掌赞道。
“好主意!”俞同奎也眼睛一亮。他旋即想到了几个问题:“可是,先生,我们只有几个人,其他学科的人没有到场便把学会建了,他们以后不同意怎么办?而且组建这么大的学会,资金问题也难以解决啊!”
只要输入-..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
是 由】.
一五九、愁听黄莺唤友声
这封突如其来的电报,彻底打乱了孙元起原先想好的行程安排。在德国进行短暂的学术交流后,没再前往荷兰、比利时、法国,而是从汉堡直接登上驶向伦敦的客轮,并于12月16日晚间抵达英国。
孙元起走下轮船已经是薄暮时分。尽管一别三年,伦敦和上次来时并无二致,潮湿厚重的雾气依旧深锁着这座帝国的心脏。伦敦的冬日并不太冷,甚至很少结冰,可这种黏黏糊糊、不雨不晴的天气更令人讨厌,反倒不如北京晴朗干冷的天气显得可爱。
英国皇家学会先已经接到孙元起的电报,此际便有人在码头上等候。接到之后,用马车直接把孙元起送到旅馆,并且告知:鉴于今天天色已晚,皇家学会没有安排特别的活动;明天下午,会长瑞利勋爵将亲自前来拜访。
旅途劳倦的孙元起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胡乱吃了几口晚饭,喝上一杯热牛奶,便在熊熊燃烧的壁炉旁酣然入睡。第二天早上醒来,又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浑身疲倦顿时散去,直觉得神清气爽。
吃完早点,便独自呆在屋里,把前几天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稿略事修改,准备在明日举行的科普利奖颁奖仪式上宣读。将近午时,有人敲响房门。孙元起初以为是送午餐的,没有在意,伏案挥笔如故,只是随口应道:“请进!”
房门推开,侍应生轻声地说道:“尊敬的先生,外面有些人想拜访您,您看——?”
孙元起这才搁下笔:“都有谁?”
“有很多!这是他们的名片。
”侍应生走近几步,递过一大沓名片。大致翻看了一下,有《泰晤士报》的记者、有伦敦大学学院的教师、也有某某男爵夫人……在这一大堆精致的名片中,用饭店便签纸直接写上“李复几”“俞同奎”六个汉字的名片最为惹眼。孙元起一笑,便抽出这张纸,对侍应生说道:“麻烦你请这张名片上的两位先生进来。至于其他人,请你转告他们,就说今、明两天敝人实在太忙,如果他们不嫌弃,可以后天过来!”
“能为您效劳,是我的荣幸!”侍应生恭敬地答道,然后接过那张便签纸,退出了房间。
几分钟后,房门再次响起。这回孙元起没有托大,赶紧起身开门,就看见侍应生领着李复几和另外一位中国人站在门口,想来他便是俞同奎了。
“请进,请进!”孙元起连忙招呼道。
进屋之后,李复几随意找了个凳子坐下,俞同奎却恭谨地立在一旁。孙元起见他面相似乎比自己还大些,便笑道:“您是俞兄吧?不必客气,随便坐!我来给你们沏杯红茶。”
俞同奎赶紧鞠了个躬:“先生折煞后学了!学生俞同奎,字星枢,福建闽侯人。光绪二十八年冬考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三十年来英吉利游学,以至于今。在校期间,先生乃是学堂的副总教习,学生如何敢在先生面前托大称兄?”
没想到在距离祖国万里的地方,也能遇见学生,虽然不是自己亲手教授的——他们的老师,是自己在经世大学的学生,这么算来,他应该是自己的徒孙。——这也够让人惊喜的了。两人先是回忆京师大学堂的峥嵘岁月;紧接着,孙元起又以师长的身份,仔细询问了在英国的学习情况。之后,才问李复几道:“*,你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吧?”
李复几笑道:“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我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回国,想和你道个别;第二件则是星枢兄想拜访你,托我做个引荐。”
“我昨晚上才到伦敦,你们打听我的住处,耗费了一大番功夫吧?”
“呵呵,那倒没有。事实上简单得出人意料,因为打开今天早上的报纸,就能看到你下榻这家旅馆的消息。”
“有这等事?”
俞同奎这时插话道:“先生,您可是继1847年赫谢尔之后,六十年来第一位获得两次的科学家;在科普利奖设立近二百年上,也是第六位获得两次的科学家。如果从国籍来说,你更是外国人中获得两次的第一人!所以,伦敦各大报纸都竞相报道,事无巨细,包括你抵达的时间、下榻的旅馆等等。”
“呃……”没想到,一不小心竟然成了报纸八卦的对象。“我的导师对我说,凭您在科学领域的卓绝贡献,获得两次科普利奖章完全是名至实归,不会任何人嫉妒或不满。假如你的理论得到更多地证实,甚至可以打破德萨吉利埃的记录。”俞同奎继续说道。
作为牛顿的助手、物理学家、牧师,德萨吉利埃(jneiludegulier)先后在1734、1736、1741年斩获科普利奖章,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大的赢家。他的获奖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都没人打破,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人打破。师徒几个在此自吹自擂,传出去会不会让人笑掉大牙?孙元起一阵恶寒,连忙转移话题:“星枢,你来找我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俞同奎连忙答道:“众所周知,现今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泰半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反观欧美之所以科技昌明,背后离不开各种学术团体强有力的推动。譬如英吉利,早在1660年便组织建立了皇家学会,各种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也在十九世纪中期纷纷成立。就拿化学团体来讲,英吉利化学会成立于1841年,法兰西化学会成立于1858年,德意志化学会成立于1868年,美利坚化学会成立于1876年,连我们邻国*,也在1878年成立了自己的化学会。我等在欧洲学习的游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术团体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便动议组织中国自己的化学会,以促进中国化学科学的发展。”
俞同奎一边说,一边从身上掏出几页纸,递给孙元起:“今年夏天,游学法兰西的李景镐兄最先提议成立化学团体,先后得到游学法、英、德、比诸国的同仁支持。最初,组织准备定名为‘中国化学会’,后来一想,中国化学无论从研究业绩还是从国内外名望来说,先生都不做第二人想。我们几个后学末进在欧洲组建‘中国化学会’,自称会长、*,别说不服众,要是被国人知道,该笑话我等是于无佛处称尊了。所以大家决定改称‘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并准备于本月25日在伦敦召开成立会。“
十月份的时候,听闻先生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大家不胜喜悦,准备等您到欧洲后和您联系,邀请您出席会议,商量成立中国化学会的事。只是我等一直未曾见过先生,无由拜见。最近获闻*兄和您颇为熟稔,所以特地请他介绍,前来叨扰。”
看着手中的《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章程》,孙元起不由得想起三年前访问英国的事。那时候皇家学会会长还是哈根斯爵士,他就曾建议自己在中国成立一个类似于英国皇家学会性质的机构,以便于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
当时孙元起颇为心动。等回国后,才发现在大清组建学会是一个非常犯忌讳的事儿:康有为、谭嗣同等在变法前成立强学会、粤学会、蜀学会、南学会,孙医生在出国前成立农学会,章炳麟在骂光绪前成立群学会,唐才常在造反前成立群萌学会……学会之类的组织,完全是慈禧***g点,谁挠到谁死!
即便学会前面加上“科学”俩字也不管用,要知道刺杀五大臣的吴越,是来自芜湖“科学图书社”;去年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发动起义的核心组织,名字则叫“科学补习所”。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挂羊头卖狗肉都到了这份上,即便孙元起真组建一个名符其实的“科学会”,估计也难逃瓜田李下的猜忌。本着安全第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孙元起便渐渐忘了这一茬的事儿。
如今俞同奎又提起此事,孙元起不觉心中一动:如果在国外建立学会,应该没有那么多顾忌吧?纵使有所妨碍,慈禧老奶奶也鞭长莫及啊,孙医生、康有为等人不都在*活得好好的么?再说,慈禧老奶奶还没长鞭啊!
沉吟片刻,孙元起这才说道:“你们组建中国化学会,我是极赞成的;你们的成立大会,我也非常乐意参加。只是有个建议,希望你们能认真考虑一下。”
“请先生赐教!”俞同奎赶紧说道。
孙元起道:“正如你刚才所说,中国的落后,很大原因是科技的落后,而学会的组建非常有利于科技的发展。如今诸位化学届同仁当仁不让,率先成立组织,善莫大焉!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其他学科目前也有建立学会的必要,只是没有人意识到,又或者已经意识到却苦于无人组织。即便有人出面组织,也难免会因为会员少、变动大、联络不便等困难,导致半路夭折。所以我建议,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动手,先把各基本学科的学会框架搭建起来,然后由各学会的主要领导组成一个中国科学技术学会,负责各项协调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以后学会的运行,也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
“好主意!”李复几击掌赞道。
“好主意!”俞同奎也眼睛一亮。他旋即想到了几个问题:“可是,先生,我们只有几个人,其他学科的人没有到场便把学会建了,他们以后不同意怎么办?而且组建这么大的学会,资金问题也难以解决啊!”
只要输入-..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