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看得懂也学不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草清最新章节!
第四百八十二章 看得懂也学不了
“等等……等等……”
李绂实在有些接受不了这些信息,脑子开始发晕,他止住陈元龙,喘了片刻才问:“陈老,有快枪大炮压着,有抑儒兴工商逼着,晚辈勉强可信一体纳粮之事。可要掌握住农人土地实情,即便只是***分,这也是天方夜谭吧?古往今来,此事都关系着国运。汉时王莽,宋时王安石,明时张居正,都有此妄想,结果如何呢?”
他摇头道:“就说王安石,连一个青苗法推行下去,都成了害民之法。”
陈元龙笑了,这也是他研究了许久的课题,面对一个决然不信之人,正挠到他诲人不倦的痒处。
“说到青苗法,此事正好从青苗法说起……”
“你以为,这个朝廷是靠官员去丈量田亩?嗯,也没错,在你看来,似乎也只能是儒士治国,官员丈土。其他地方不论,广东一省,田地多达三十万顷,一人丈量一顷,就得三十万人,还得弄清楚归属,这自是绝无可能。”
“可这个朝廷,办事却非同一般……”
陈元龙提到了一个李绂异常陌生的名字:“青田民贷”。
“这个朝廷的皇帝,非常善于调治舆论民情,诸多在前朝惊天动地的变化,早已悄然在广东铺开。就说青苗法,此法在广东已行了四五年,只是不见舆论。施行此法的也非朝廷,而是青田民贷,没错,商人……但这是公商。青田民贷的东主有无数家,其中大东主还是皇帝本人。”
“广东境内的农人,可得青田民贷的扶持,年利名义上是二成四,实际却是折五推行,也就是一成二的实利,是的,一成二。”
“老夫深查过往,发现圣道帝早年在英德,还只是李半县时,就开始推低率民贷。当时自然是以恶霸手段行事,对民间高利贷主威逼利诱,早早就成了韶州最大贷主。立国之后,更是借着国势,将广东境内的高利贷主尽数扫清。高利贷主不是被他吞入民贷,就是转向工商。后来再起票行,乡间再无其他人敢大行高利贷,也无心行贷,因为根本争不过低利的青田民贷。”
陈元龙语气中带着浓浓的赞赏和钦佩,听得李绂也心绪摇曳,一成二的民贷!?但这跟掌住田亩实情有什么关系?
陈元龙接着道:“青田民贷的掌柜伙计,完全是以商人手段行事。放贷和回笼银钱都是他们的业绩,自然力求罩住所有农人。他们终日在田头奔波,核算哪家哪户有多少田亩,磨破嘴皮,向有能力承贷的农人放贷,一年到头干的都是这事。青田民贷这几年积下了颇厚的信誉,农人总有周转不灵的时候,一年一成二的利钱已经低得发指,自然要跟民贷有所来往。农人靠什么得贷?还不是以田亩为抵押么?放贷之人,自然能知农人田亩细情。”
“据老夫所知,归善县的民贷专员就有二十多人,别看他们人少,长年累月就盯一片,这几年下来,乡下田亩是个什么情形,十成不知,***成也不离。”
李绂恍然,这圣道皇帝,竟然是靠民贷来握住民人田亩的?
陈元龙摇头:“民贷要将田亩数目和归属递报计司,这是因为朝廷要补贴民贷利钱,同时也要交县府,因为县里也会以农税补贴利钱。而县下农正,也就是官员,并非什么事都不做,一方面查漏补缺,一方面以过契渐渐补全田册。官商合力,几年下来,自然能掌住***成田亩实情。”
接着他道:“说起来这也跟摊丁入亩和连年减税有关,若是还依着以前那般杂派皇粮一起上,农人自然要想尽办法藏地。”
李绂转了半天脑子,找到一处漏洞:“这民贷盖住所有民人,哪来这么多银子周转?”
陈元龙笑了:“老夫早说过,这圣道皇帝,尤善拉着他人一起做事,分大饼时,也总得捎上一块硬锅巴。民贷的银子,自己有一部分,三江投资现在吸的银子,只给两成年利,一部分投到高利之处,一部分也要投到民贷,至少能保一成利。此外民间自办票行,也要在民贷上分摊一份定额,这些都是计司在核算往来。青田民贷总部自己有无数算手,一年流水银钱上千万两,自然能积小利为大利。而计司也有无数算手,专门汇总核算地方农正和青田民贷的田亩籍档,由此给朝廷定农策提供依据。”
李绂凛然道:“这可是南蛮国政绝密,陈老就这么跟晚辈合盘托出,会不会有风险?”
陈元龙哈哈大笑:“绝密!?此事倒真不为外人广知,但你真以为,明了此秘,就能效仿!?”
李绂本是满心激荡,觉得学到了一手,以民贷和官员配合,挖到民间根基,还将青苗法推行而下。若是用在自己治下,不,将此策献给北面皇上,那简直就是绝世奇功!
可陈元龙笑得放形,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笑话,李绂很是不解。
陈元龙收回笑声,辛苦地道:“巨来啊,我问你,北面朝廷要推行此策,可能保证,官府真不问商人如何经营民贷?真能压住一成二的底线?明白告诉你,青田民贷不仅在惠民,而且还一直在赚钱。”
李绂抽了口凉气,这事的确太复杂了,别说一成二,这么大规模的生意,如果北面朝廷亲自办,那就是无数官老爷伸手。即便是两成四的利钱,恐怕也是要亏本。如果是让商人办,恐怕又会演变成商人倚仗官威,压榨乡民,最终跟青苗法一样,沦为害民之策。
陈元龙叹气:“北面朝廷,可不懂怎么运用商人,只知吸商人血,或者与商人一同吸民人血。南面朝廷,却懂得怎么用商人来治国。而首先的一条,就是让工商与士并立,所以圣道皇帝要抑儒,这也是老夫终日苦思所得。”
他怜悯地对李绂道:“即便将这英华的所有秘密道给你,道给北面的皇上,也是怎么也学不来的。”
让银钱卷入所有事,再去把握银钱的道理,由此所能掌控的力量,比以层层官吏领命行事而聚起来的力量,要强大得太多,这一点陈元龙已经看得很透了。甚至他已经看出了圣道皇帝为何能做到这一点,首先,他很早就广办商学,握有大批懂算学的人才。其次,他本就是以钞关、票行、投资公司起家,之后再以英华银行统合民间票行,银钱全都循着他所挖掘的沟渠来往。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敢于让工商独立,让官府和朝廷,以生意对生意的方式跟工商来往。
如果不是自己已经年迈,考命终之事已成大节,不愿再担下贰臣的名声,陈元龙其实很想投身这个朝廷,去把握这千古未见的时势巨变。
但这并非意味着诸事完美,正是注意到了如此国策下,正隐藏着一些令人忧虑的迹象,他也不愿就此离去,而是想继续看下去,看圣道皇帝,到底对未来有没有全盘应对。
陈元龙对李绂的最终劝告是:“好好维持着地方,待得那日到来,能少一分血火之灾,都是仁义之举。”
李绂愤然拂袖,哪日?自然是英华大军打来之日,陈元龙竟然劝自己不要抵抗南蛮!?
跟陈元龙谈了大半日,李绂终于醒悟,这陈老先生,已是走上歧途,无心再留,拱手告辞。出门时却呆住,几个便装汉子,押着鼻青脸肿的瓜皮帽仆从拦住了他。
见他回望院子,一个汉子道:“陈老先生可没说什么,这位兄弟倒是什么都交代了。李宪台,去咱们禁卫署作作客吧。”
福建巡抚李绂的冒险之旅就此结束,江西巡抚田文镜的冒险之旅却正到精彩之处。跟不谙世事的李绂相比,田文镜在地方上旋磨了三十多年,干练得多,冒充棉商得心应手。李绂被禁卫署请去做客的时候,他却在广州西关万怡楼里,跟工商总会里的一位布业巨头把酒言欢。那布商听说他是两淮排得上号的棉商,为了撑面子,特地请到了中书省商部纺织司某曹的主事作陪。
“鄙人也在官面上混过几年,终究是不惯官场规矩,还是清白一身来得清爽。”
田文镜淡淡说着,为自己身上若隐若现的官味找了遮掩。
席宴上自不会深谈生意,而这正是田文镜的目的。他跟李绂的诉求不同,更想看到这英朝管控之术的根底。
“这朝野大议,该是要有结果了吧……”
田文镜装作熟捻本地事,丢出了这么一个话头。在他看来,南蛮的圣道皇帝,比昔日康熙皇帝更喜矫饰。火器怎可开禁?自然是丢出这么一个题目,让下面的托儿们迎合上去,然后宣称民意禁枪的。圣道皇帝,就靠火枪大炮打出一个国,他绝不可能再给治下之民同样的机会,除非脑子穿了洞,进了水。
商部那位主事很年轻,径直道:“这事早就有结果的。”
田文镜心道我就说嘛,大家都清楚圣道皇帝的手脚。
布商笑道:“那是自然,工商总会一两年前就在喊开禁了,还不是那些穷酸秀才,还有尚书省那些狗官在拦着,啊,不是说你们中书省啊,他们满脑子就想着天下万民都得规规矩矩如小儿一般。可他们就没想过,恶人怎么也能弄到枪,好人总不能束手待毙……”
那主事却像是开玩笑道:“你怎么就算好人了?你想的是聚起一支火枪队,径直打进北面去抢棉花吧。”
布商嘿嘿笑道:“那还真说不定!总不成官家次次都派红衣军帮咱们商人开路吧,呃,田东家?田东家你怎么了?没吓着吧?怎么也不会抢到你的嘛,只要能谈价码,也不必打打杀杀……”
田文镜收回呆滞的目光,摸去嘴角的唾液,勉力掩饰道:“是啊,没必要,呵呵……”
主事看出了田文镜极力掩饰的震惊,笑道:“其实呢,早前虽也禁火器,却一直查得不严,只要不是拿到外面晃,基本没人管。现在官家让朝野大议,不过是商量出来一套具体的管制办法。官家真铁了心想禁什么,早就跟之前禁洋教、禁邪教、禁缠足那般,直接下严令了。”
布商开始偏题:“咱们南方人缠足的本就不多,宫里几位娘娘都是天足,更是没谁缠了。贤妃娘娘之前在山海楼开藏书会时,穿的踏月鞋已经风靡广州,百两一双都抢不到。刘主事,你有没有门路啊?”
那刘主事摸鼻子:“我舅舅是在青田鞋业没错,可订单早排到明年三月了,连我家娘子都得等……”
两人说着闲话,田文镜却是在心底大叫,还真要让民人随便持火枪?那个圣道皇帝,脑子到底在想什么啊?
第四百八十二章 看得懂也学不了
“等等……等等……”
李绂实在有些接受不了这些信息,脑子开始发晕,他止住陈元龙,喘了片刻才问:“陈老,有快枪大炮压着,有抑儒兴工商逼着,晚辈勉强可信一体纳粮之事。可要掌握住农人土地实情,即便只是***分,这也是天方夜谭吧?古往今来,此事都关系着国运。汉时王莽,宋时王安石,明时张居正,都有此妄想,结果如何呢?”
他摇头道:“就说王安石,连一个青苗法推行下去,都成了害民之法。”
陈元龙笑了,这也是他研究了许久的课题,面对一个决然不信之人,正挠到他诲人不倦的痒处。
“说到青苗法,此事正好从青苗法说起……”
“你以为,这个朝廷是靠官员去丈量田亩?嗯,也没错,在你看来,似乎也只能是儒士治国,官员丈土。其他地方不论,广东一省,田地多达三十万顷,一人丈量一顷,就得三十万人,还得弄清楚归属,这自是绝无可能。”
“可这个朝廷,办事却非同一般……”
陈元龙提到了一个李绂异常陌生的名字:“青田民贷”。
“这个朝廷的皇帝,非常善于调治舆论民情,诸多在前朝惊天动地的变化,早已悄然在广东铺开。就说青苗法,此法在广东已行了四五年,只是不见舆论。施行此法的也非朝廷,而是青田民贷,没错,商人……但这是公商。青田民贷的东主有无数家,其中大东主还是皇帝本人。”
“广东境内的农人,可得青田民贷的扶持,年利名义上是二成四,实际却是折五推行,也就是一成二的实利,是的,一成二。”
“老夫深查过往,发现圣道帝早年在英德,还只是李半县时,就开始推低率民贷。当时自然是以恶霸手段行事,对民间高利贷主威逼利诱,早早就成了韶州最大贷主。立国之后,更是借着国势,将广东境内的高利贷主尽数扫清。高利贷主不是被他吞入民贷,就是转向工商。后来再起票行,乡间再无其他人敢大行高利贷,也无心行贷,因为根本争不过低利的青田民贷。”
陈元龙语气中带着浓浓的赞赏和钦佩,听得李绂也心绪摇曳,一成二的民贷!?但这跟掌住田亩实情有什么关系?
陈元龙接着道:“青田民贷的掌柜伙计,完全是以商人手段行事。放贷和回笼银钱都是他们的业绩,自然力求罩住所有农人。他们终日在田头奔波,核算哪家哪户有多少田亩,磨破嘴皮,向有能力承贷的农人放贷,一年到头干的都是这事。青田民贷这几年积下了颇厚的信誉,农人总有周转不灵的时候,一年一成二的利钱已经低得发指,自然要跟民贷有所来往。农人靠什么得贷?还不是以田亩为抵押么?放贷之人,自然能知农人田亩细情。”
“据老夫所知,归善县的民贷专员就有二十多人,别看他们人少,长年累月就盯一片,这几年下来,乡下田亩是个什么情形,十成不知,***成也不离。”
李绂恍然,这圣道皇帝,竟然是靠民贷来握住民人田亩的?
陈元龙摇头:“民贷要将田亩数目和归属递报计司,这是因为朝廷要补贴民贷利钱,同时也要交县府,因为县里也会以农税补贴利钱。而县下农正,也就是官员,并非什么事都不做,一方面查漏补缺,一方面以过契渐渐补全田册。官商合力,几年下来,自然能掌住***成田亩实情。”
接着他道:“说起来这也跟摊丁入亩和连年减税有关,若是还依着以前那般杂派皇粮一起上,农人自然要想尽办法藏地。”
李绂转了半天脑子,找到一处漏洞:“这民贷盖住所有民人,哪来这么多银子周转?”
陈元龙笑了:“老夫早说过,这圣道皇帝,尤善拉着他人一起做事,分大饼时,也总得捎上一块硬锅巴。民贷的银子,自己有一部分,三江投资现在吸的银子,只给两成年利,一部分投到高利之处,一部分也要投到民贷,至少能保一成利。此外民间自办票行,也要在民贷上分摊一份定额,这些都是计司在核算往来。青田民贷总部自己有无数算手,一年流水银钱上千万两,自然能积小利为大利。而计司也有无数算手,专门汇总核算地方农正和青田民贷的田亩籍档,由此给朝廷定农策提供依据。”
李绂凛然道:“这可是南蛮国政绝密,陈老就这么跟晚辈合盘托出,会不会有风险?”
陈元龙哈哈大笑:“绝密!?此事倒真不为外人广知,但你真以为,明了此秘,就能效仿!?”
李绂本是满心激荡,觉得学到了一手,以民贷和官员配合,挖到民间根基,还将青苗法推行而下。若是用在自己治下,不,将此策献给北面皇上,那简直就是绝世奇功!
可陈元龙笑得放形,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笑话,李绂很是不解。
陈元龙收回笑声,辛苦地道:“巨来啊,我问你,北面朝廷要推行此策,可能保证,官府真不问商人如何经营民贷?真能压住一成二的底线?明白告诉你,青田民贷不仅在惠民,而且还一直在赚钱。”
李绂抽了口凉气,这事的确太复杂了,别说一成二,这么大规模的生意,如果北面朝廷亲自办,那就是无数官老爷伸手。即便是两成四的利钱,恐怕也是要亏本。如果是让商人办,恐怕又会演变成商人倚仗官威,压榨乡民,最终跟青苗法一样,沦为害民之策。
陈元龙叹气:“北面朝廷,可不懂怎么运用商人,只知吸商人血,或者与商人一同吸民人血。南面朝廷,却懂得怎么用商人来治国。而首先的一条,就是让工商与士并立,所以圣道皇帝要抑儒,这也是老夫终日苦思所得。”
他怜悯地对李绂道:“即便将这英华的所有秘密道给你,道给北面的皇上,也是怎么也学不来的。”
让银钱卷入所有事,再去把握银钱的道理,由此所能掌控的力量,比以层层官吏领命行事而聚起来的力量,要强大得太多,这一点陈元龙已经看得很透了。甚至他已经看出了圣道皇帝为何能做到这一点,首先,他很早就广办商学,握有大批懂算学的人才。其次,他本就是以钞关、票行、投资公司起家,之后再以英华银行统合民间票行,银钱全都循着他所挖掘的沟渠来往。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敢于让工商独立,让官府和朝廷,以生意对生意的方式跟工商来往。
如果不是自己已经年迈,考命终之事已成大节,不愿再担下贰臣的名声,陈元龙其实很想投身这个朝廷,去把握这千古未见的时势巨变。
但这并非意味着诸事完美,正是注意到了如此国策下,正隐藏着一些令人忧虑的迹象,他也不愿就此离去,而是想继续看下去,看圣道皇帝,到底对未来有没有全盘应对。
陈元龙对李绂的最终劝告是:“好好维持着地方,待得那日到来,能少一分血火之灾,都是仁义之举。”
李绂愤然拂袖,哪日?自然是英华大军打来之日,陈元龙竟然劝自己不要抵抗南蛮!?
跟陈元龙谈了大半日,李绂终于醒悟,这陈老先生,已是走上歧途,无心再留,拱手告辞。出门时却呆住,几个便装汉子,押着鼻青脸肿的瓜皮帽仆从拦住了他。
见他回望院子,一个汉子道:“陈老先生可没说什么,这位兄弟倒是什么都交代了。李宪台,去咱们禁卫署作作客吧。”
福建巡抚李绂的冒险之旅就此结束,江西巡抚田文镜的冒险之旅却正到精彩之处。跟不谙世事的李绂相比,田文镜在地方上旋磨了三十多年,干练得多,冒充棉商得心应手。李绂被禁卫署请去做客的时候,他却在广州西关万怡楼里,跟工商总会里的一位布业巨头把酒言欢。那布商听说他是两淮排得上号的棉商,为了撑面子,特地请到了中书省商部纺织司某曹的主事作陪。
“鄙人也在官面上混过几年,终究是不惯官场规矩,还是清白一身来得清爽。”
田文镜淡淡说着,为自己身上若隐若现的官味找了遮掩。
席宴上自不会深谈生意,而这正是田文镜的目的。他跟李绂的诉求不同,更想看到这英朝管控之术的根底。
“这朝野大议,该是要有结果了吧……”
田文镜装作熟捻本地事,丢出了这么一个话头。在他看来,南蛮的圣道皇帝,比昔日康熙皇帝更喜矫饰。火器怎可开禁?自然是丢出这么一个题目,让下面的托儿们迎合上去,然后宣称民意禁枪的。圣道皇帝,就靠火枪大炮打出一个国,他绝不可能再给治下之民同样的机会,除非脑子穿了洞,进了水。
商部那位主事很年轻,径直道:“这事早就有结果的。”
田文镜心道我就说嘛,大家都清楚圣道皇帝的手脚。
布商笑道:“那是自然,工商总会一两年前就在喊开禁了,还不是那些穷酸秀才,还有尚书省那些狗官在拦着,啊,不是说你们中书省啊,他们满脑子就想着天下万民都得规规矩矩如小儿一般。可他们就没想过,恶人怎么也能弄到枪,好人总不能束手待毙……”
那主事却像是开玩笑道:“你怎么就算好人了?你想的是聚起一支火枪队,径直打进北面去抢棉花吧。”
布商嘿嘿笑道:“那还真说不定!总不成官家次次都派红衣军帮咱们商人开路吧,呃,田东家?田东家你怎么了?没吓着吧?怎么也不会抢到你的嘛,只要能谈价码,也不必打打杀杀……”
田文镜收回呆滞的目光,摸去嘴角的唾液,勉力掩饰道:“是啊,没必要,呵呵……”
主事看出了田文镜极力掩饰的震惊,笑道:“其实呢,早前虽也禁火器,却一直查得不严,只要不是拿到外面晃,基本没人管。现在官家让朝野大议,不过是商量出来一套具体的管制办法。官家真铁了心想禁什么,早就跟之前禁洋教、禁邪教、禁缠足那般,直接下严令了。”
布商开始偏题:“咱们南方人缠足的本就不多,宫里几位娘娘都是天足,更是没谁缠了。贤妃娘娘之前在山海楼开藏书会时,穿的踏月鞋已经风靡广州,百两一双都抢不到。刘主事,你有没有门路啊?”
那刘主事摸鼻子:“我舅舅是在青田鞋业没错,可订单早排到明年三月了,连我家娘子都得等……”
两人说着闲话,田文镜却是在心底大叫,还真要让民人随便持火枪?那个圣道皇帝,脑子到底在想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