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七人定国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草清最新章节!
第四百六十七章 七人定国运
夜色茫茫,安都王郑棡带着儿子郑杠和心腹亲信数百人朝南急奔,虽然后面没什么追兵,但他总觉得夜色里藏着无穷无尽的猛兽,随时会扑出来将自己连骨头带肉都吃掉。
虽然大越自前黎立国以来,天朝就再莫之奈何,而且那北面的英华也非昔日的天朝。但那个圣道皇帝只要不是来占国土,就为了收拾他郑家,郑棡感觉自己就如笼中之鼠,毫无反抗之力。对方还捏住了傀儡皇帝,让自己再难靠大义名分行事。想到这里,郑棡就无比后悔,早知那黎维禟心中怨恨如此强烈,就该先废掉他,把太子弄上去。
“父王,只要清化在我们手中,他日卷土重来也不迟!”
此时这支小队伍的主心骨反而成了郑杠,大变瞬至,这个少年几天之内就迅速成熟了,他冷静地指挥着大家向南行进,以他的年纪,自是觉得来日方长。
已近半夜,行到一条河边,对岸忽然火光四起,点点若繁星,竟像是一支大军开到。郑杠等人心中狂喜,难道是清化的子弟兵来接应了?
郑棡忽然发出了嘶哑的凄笑:“本王到底是触了圣道皇帝哪根逆鳞,竟然令他撒下这等天罗地网?”
郑杠等***惊,难道是……
郑棡握住郑杠的手,远处的火光依稀映在脸上,昔日那肆意摆布黎皇,掌一国权柄的安都王,竟是涕泪交加:“清化优兵早就不看用了,连寻常戎守边关都不肯动弹。几十年前,连范公著那样的大儒都敢威吓,寻常大臣敢言抑优,更是径直打杀。指望他们来救我?怕是他们在指望我能赶紧回去,领着他们守家吧。”
郑杠明白了,所谓“优兵”的同乡子弟兵,必然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河对岸只能是英华大军。
郑杠咬牙切齿,热血沸腾,准备招呼部下死战,郑棡却道:“你赶紧逃,逃得越远越好……”
郑棡道:“相信你父王的话,如果圣道皇帝真有心扶起黎皇,他必定不会杀我。到时父王在明,你在暗,我们郑家还有一番作为。”
楞了片刻,郑杠也显了枭雄气概,朝父亲咚咚叩首后,带着一帮亲信潜入夜色,再没回过一下头。此时对岸士兵已经过河,两面抄夹而来,不多时,上千蓝衣士兵将他们团团围住。
“郑棡!?等你很久了!”
借着火把看清了郑棡的面目,当地向导点头,伏波军左师统领冯一定长出了口气,可算把这家伙逮到了。
升龙府小紫禁城【1】,此时依旧处于英华军管治下,所以这仿造明时故宫修建的皇室殿堂,依旧被贾昊和冯静尧为首的英华侵略军占据着,就只把后院留给了黎家。
“父皇,听说安都王已经被抓住了,这天下真的要回了我们黎家手里?”
后殿里,黎维禟的儿子,九岁的黎维祊问。
身边的老太监低声道:“太子,若是在外,可千万不能再唤父皇,该称父王,太子也只是世子。”
黎维祊丧气地道:“郑家在时,咱们还没这么大忌讳呢。”
老太监叹道:“现在郑家没了,可天朝上国来了。”
黎维禟一直没说话,白日郑家主府的场景一直在他脑子里转着,他苦涩地心想:“这天下,真的回到我黎家手里了?不,怕是要进了北面那位圣道皇帝的手里。”
跟罩着一层厚厚郁气的后殿相比,前殿却是喜气洋洋,笑声不断。数百英华官兵在数十步外拱卫这座宫殿,心里都揣着好奇,不知道他们在议什么事,居然如此慎密。
“好了,大家还是话归正题吧……”
贾昊开口,殿里静了下来,其实人也不多,总共就八个。
总帅部越南都督贾昊、枢密院塞防司郎中冯静尧、海防司南曹主事陈兴华,关系挂在总帅部的天地会安南总舵主黄尔,这四个人是武官体系。
通事馆越南通事小谢,通事文办汪由敦,工商总署外贸司郎中向怀良,这三人是文官体系。
还有一人是布衣身份,此人出现在升龙府,连贾昊都觉意外。
薛雪薛生白,虽然身无一职,却是段宏时“帝王术”亲传弟子,算起来还是李肆的师弟,地位超然。此人专行非常之事,民间传说,康熙皇帝就死在他的谋划之下。
“摆布一国运数,操弄百万人心,这等快事,怎么能少得了我?”
薛雪是这么解说自己来意的,同时他强调,主事人依旧是冯静尧,自己就是来给冯静尧当师爷的。
天地会黄尔道:“事分轻重缓急,长远的不谈,郑杠还潜逃在外,安南王黎维禟正在四处联络地方大族和军中官员,忌惮我英朝之心,昭然若揭,这两事先得议了。”
薛雪摇头,摆出了一副在白城书院教书的先生模样:“议事有议事的章程,轻重缓急怎么分,得看生议熟议,黄头目,你这就是先走生议了。”
众人点头,黄尔也赶紧告罪,看来大家都明白议事的生熟之分。
冯静尧道:“官家对交趾另称越南,本就有远近所图。眼下大军踞国,安南王在手,局势全盘在握,这一议自然是熟议。”
所谓生熟两议,是英华文武官员都学过的议事原则,也是看问题的两个出发点。生议就如开荒,形势不由自己掌控,由此也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解决眼前问题为重。
而熟议却不同,形势都操于一己,目标也已明确,就得从设定的目标往下看事情。轻重缓急,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那就是另一个角度,所以黄尔所提的眼前急事,也就不是什么急事了。
这八个人聚在一起,议的是啥?自然就是交趾国的将来。
这一议由枢密院塞防司郎中冯静尧主持,他这个“塞防司”到底是干什么的,之前还不怎么明白的,现在也已经心里有数,那就是操弄国外之地,为英华谋利。如果要名正言顺的话,冯静尧所在的这个部门该叫“殖民司”,为掩人耳目,才另起了“塞防司”这个别扭名字。
冯静尧道:“鄙司就来分派议事之责,鄙司细解官家对交趾所图之意,之后大家畅所欲言,各献所思。再由鄙司定下大略,如何把持交趾国政,确保目标实现,由谢通事厘定细则。如何以武慑国,稳定交趾,由都督厘定细则。如何暗中行事,清除异己,由黄头目厘定细则。如何调和工商,确保他们在交趾谋得大利,却又不坏交趾根基,这由向郎中厘定细则。”
“整个大略,如何权衡利害,分清远谋近利,由薛先生居间评判。鄙司所定大略,以及各位所厘定细则,有什么不合于交趾实情或疏漏之处,由熟悉交趾的陈主事负责评判。”
冯静尧一番分派,众人都点头称善,这也是英华官员已经渐渐习惯的议事规则,那就是各司其职,再融为浑然一体。
小谢身边的文办刷刷奋笔疾书,他是此次密议的会议记录。将冯静尧所定的议事流程记下之后,再传给众人一一签字。看着此人的笔迹,众人都赞叹一声,说小谢找了一位好文办,这书法真有大家之风。
议事规则定好了,就进入自由发言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确定英华在交趾的整体策略。
冯静尧道:“官家有言,交趾于我英华,一在于暂时充当银钱回旋之地,二在于煤及铜铁等矿物,三在于稻米。第一项只涉三五年,后两项则要求能稳三十年。朝堂虽也在议该如何行事,才能实现官家之愿,但那不过是表面文章,具体要怎么办,我们这一议才是关键。”
这三项是李肆对交趾的真实意图,要怎么确保这个目标实现,自然有各种办法。
天地会黄尔径直说,那自然是将交趾并入国土,成了英华之地,要怎样就怎样,反正交趾本就是华夏之土,开疆拓土,也能为官家再添一桩名望。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个愿望,但要变作实际行动,在场其他人都是军政商各界的顶尖人物,却都下意识地摇头。
“越人乃百越之后,虽源出我华夏,可自宋之后,立国尊儒,自称京人,这‘京’就是‘中央’,或者‘大’的意思,就如我们自称‘华夏’一样。他们以己为天下,以己论华夷,已自成一体,很难再返我华夏。”
“有人要问,既然是尊儒,既然奉我华夏为天朝上国,为何又不愿再返华夏?打个比方,越人就如分家立业的幼子,宁为鸡首,不为凤尾。你要强逼他拆家并业,他自然满心不甘。”
“昔日明国并安南,越人愤起,史书上说是明军暴戾妄为,实则是那些自诩为理儒正道之士,为抹黑成祖开疆之行的手笔。反正在他们看来,只要动兵,只要拓土,那就是暴君。”
“当日安南事变,源起不过是一些寻常纠纷。那些事放在明国本土,鸡毛蒜皮尔!可就是这些小事,却依旧被当地世族用作驱明自立的借口,所以呢,只要是强逼,即便我英华军政都是圣人,也难熄这般由头。”
陈兴华本人出自广南会安陈家,祖辈就是交趾人士,对越人这种心理自然一清二楚,这番讲解,让黄尔,乃至也有心吞下交趾的贾昊也灭了这个念头。
薛雪开口道:“时势变幻,此时不愿,不等于他日不愿。现在强逼他不愿,不等于日后他不愿,甚至不定还会哭喊着求入英华……”
向怀良插嘴道:“不管愿还是不愿,至少我朝工商是不愿的。连收了湖南他们都在抱怨,日后我英华复土,他们还是一桩阻力。再要把外国变作本国,他们更要一跳三丈高。就以湖南为例,我朝得了湖南,湖南豪商也就能入工商总会了,然后官家为平民心,也必须给湖南同样的工商政策,工商总会之前吃着湖南,吃得正舒坦,这番转变,到现在都还有人在闹腾。”
“现在要跟工商总会说,交趾国也是本土了,看他们不个个撒泼打滚才怪了。”
众人都是苦笑,说起来,本朝起自工商,也受惠于工商繁茂,但现在事事都受制于工商,甚至打交趾,绝大部分原因还是为了舒缓工商之害。
冯静尧作出定论:“并交趾国土之事,现在是不可行的,以官家所言,要三十年在交趾稳得煤粮之利,那么三十年之内,就都不谈并土之事。”
负责记录的汪由敦一边写着,一边心道:“交趾一国,民人数百万,三十年之事竟然由我等八人,不不,我只是个文办,不能算的,是由七人之言而定,此事真是令人心悸神摇。万幸是由我英华定他国,而不是由他国定我英华,身为英华之人,何其幸也!”
第四百六十七章 七人定国运
夜色茫茫,安都王郑棡带着儿子郑杠和心腹亲信数百人朝南急奔,虽然后面没什么追兵,但他总觉得夜色里藏着无穷无尽的猛兽,随时会扑出来将自己连骨头带肉都吃掉。
虽然大越自前黎立国以来,天朝就再莫之奈何,而且那北面的英华也非昔日的天朝。但那个圣道皇帝只要不是来占国土,就为了收拾他郑家,郑棡感觉自己就如笼中之鼠,毫无反抗之力。对方还捏住了傀儡皇帝,让自己再难靠大义名分行事。想到这里,郑棡就无比后悔,早知那黎维禟心中怨恨如此强烈,就该先废掉他,把太子弄上去。
“父王,只要清化在我们手中,他日卷土重来也不迟!”
此时这支小队伍的主心骨反而成了郑杠,大变瞬至,这个少年几天之内就迅速成熟了,他冷静地指挥着大家向南行进,以他的年纪,自是觉得来日方长。
已近半夜,行到一条河边,对岸忽然火光四起,点点若繁星,竟像是一支大军开到。郑杠等人心中狂喜,难道是清化的子弟兵来接应了?
郑棡忽然发出了嘶哑的凄笑:“本王到底是触了圣道皇帝哪根逆鳞,竟然令他撒下这等天罗地网?”
郑杠等***惊,难道是……
郑棡握住郑杠的手,远处的火光依稀映在脸上,昔日那肆意摆布黎皇,掌一国权柄的安都王,竟是涕泪交加:“清化优兵早就不看用了,连寻常戎守边关都不肯动弹。几十年前,连范公著那样的大儒都敢威吓,寻常大臣敢言抑优,更是径直打杀。指望他们来救我?怕是他们在指望我能赶紧回去,领着他们守家吧。”
郑杠明白了,所谓“优兵”的同乡子弟兵,必然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河对岸只能是英华大军。
郑杠咬牙切齿,热血沸腾,准备招呼部下死战,郑棡却道:“你赶紧逃,逃得越远越好……”
郑棡道:“相信你父王的话,如果圣道皇帝真有心扶起黎皇,他必定不会杀我。到时父王在明,你在暗,我们郑家还有一番作为。”
楞了片刻,郑杠也显了枭雄气概,朝父亲咚咚叩首后,带着一帮亲信潜入夜色,再没回过一下头。此时对岸士兵已经过河,两面抄夹而来,不多时,上千蓝衣士兵将他们团团围住。
“郑棡!?等你很久了!”
借着火把看清了郑棡的面目,当地向导点头,伏波军左师统领冯一定长出了口气,可算把这家伙逮到了。
升龙府小紫禁城【1】,此时依旧处于英华军管治下,所以这仿造明时故宫修建的皇室殿堂,依旧被贾昊和冯静尧为首的英华侵略军占据着,就只把后院留给了黎家。
“父皇,听说安都王已经被抓住了,这天下真的要回了我们黎家手里?”
后殿里,黎维禟的儿子,九岁的黎维祊问。
身边的老太监低声道:“太子,若是在外,可千万不能再唤父皇,该称父王,太子也只是世子。”
黎维祊丧气地道:“郑家在时,咱们还没这么大忌讳呢。”
老太监叹道:“现在郑家没了,可天朝上国来了。”
黎维禟一直没说话,白日郑家主府的场景一直在他脑子里转着,他苦涩地心想:“这天下,真的回到我黎家手里了?不,怕是要进了北面那位圣道皇帝的手里。”
跟罩着一层厚厚郁气的后殿相比,前殿却是喜气洋洋,笑声不断。数百英华官兵在数十步外拱卫这座宫殿,心里都揣着好奇,不知道他们在议什么事,居然如此慎密。
“好了,大家还是话归正题吧……”
贾昊开口,殿里静了下来,其实人也不多,总共就八个。
总帅部越南都督贾昊、枢密院塞防司郎中冯静尧、海防司南曹主事陈兴华,关系挂在总帅部的天地会安南总舵主黄尔,这四个人是武官体系。
通事馆越南通事小谢,通事文办汪由敦,工商总署外贸司郎中向怀良,这三人是文官体系。
还有一人是布衣身份,此人出现在升龙府,连贾昊都觉意外。
薛雪薛生白,虽然身无一职,却是段宏时“帝王术”亲传弟子,算起来还是李肆的师弟,地位超然。此人专行非常之事,民间传说,康熙皇帝就死在他的谋划之下。
“摆布一国运数,操弄百万人心,这等快事,怎么能少得了我?”
薛雪是这么解说自己来意的,同时他强调,主事人依旧是冯静尧,自己就是来给冯静尧当师爷的。
天地会黄尔道:“事分轻重缓急,长远的不谈,郑杠还潜逃在外,安南王黎维禟正在四处联络地方大族和军中官员,忌惮我英朝之心,昭然若揭,这两事先得议了。”
薛雪摇头,摆出了一副在白城书院教书的先生模样:“议事有议事的章程,轻重缓急怎么分,得看生议熟议,黄头目,你这就是先走生议了。”
众人点头,黄尔也赶紧告罪,看来大家都明白议事的生熟之分。
冯静尧道:“官家对交趾另称越南,本就有远近所图。眼下大军踞国,安南王在手,局势全盘在握,这一议自然是熟议。”
所谓生熟两议,是英华文武官员都学过的议事原则,也是看问题的两个出发点。生议就如开荒,形势不由自己掌控,由此也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解决眼前问题为重。
而熟议却不同,形势都操于一己,目标也已明确,就得从设定的目标往下看事情。轻重缓急,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那就是另一个角度,所以黄尔所提的眼前急事,也就不是什么急事了。
这八个人聚在一起,议的是啥?自然就是交趾国的将来。
这一议由枢密院塞防司郎中冯静尧主持,他这个“塞防司”到底是干什么的,之前还不怎么明白的,现在也已经心里有数,那就是操弄国外之地,为英华谋利。如果要名正言顺的话,冯静尧所在的这个部门该叫“殖民司”,为掩人耳目,才另起了“塞防司”这个别扭名字。
冯静尧道:“鄙司就来分派议事之责,鄙司细解官家对交趾所图之意,之后大家畅所欲言,各献所思。再由鄙司定下大略,如何把持交趾国政,确保目标实现,由谢通事厘定细则。如何以武慑国,稳定交趾,由都督厘定细则。如何暗中行事,清除异己,由黄头目厘定细则。如何调和工商,确保他们在交趾谋得大利,却又不坏交趾根基,这由向郎中厘定细则。”
“整个大略,如何权衡利害,分清远谋近利,由薛先生居间评判。鄙司所定大略,以及各位所厘定细则,有什么不合于交趾实情或疏漏之处,由熟悉交趾的陈主事负责评判。”
冯静尧一番分派,众人都点头称善,这也是英华官员已经渐渐习惯的议事规则,那就是各司其职,再融为浑然一体。
小谢身边的文办刷刷奋笔疾书,他是此次密议的会议记录。将冯静尧所定的议事流程记下之后,再传给众人一一签字。看着此人的笔迹,众人都赞叹一声,说小谢找了一位好文办,这书法真有大家之风。
议事规则定好了,就进入自由发言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确定英华在交趾的整体策略。
冯静尧道:“官家有言,交趾于我英华,一在于暂时充当银钱回旋之地,二在于煤及铜铁等矿物,三在于稻米。第一项只涉三五年,后两项则要求能稳三十年。朝堂虽也在议该如何行事,才能实现官家之愿,但那不过是表面文章,具体要怎么办,我们这一议才是关键。”
这三项是李肆对交趾的真实意图,要怎么确保这个目标实现,自然有各种办法。
天地会黄尔径直说,那自然是将交趾并入国土,成了英华之地,要怎样就怎样,反正交趾本就是华夏之土,开疆拓土,也能为官家再添一桩名望。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个愿望,但要变作实际行动,在场其他人都是军政商各界的顶尖人物,却都下意识地摇头。
“越人乃百越之后,虽源出我华夏,可自宋之后,立国尊儒,自称京人,这‘京’就是‘中央’,或者‘大’的意思,就如我们自称‘华夏’一样。他们以己为天下,以己论华夷,已自成一体,很难再返我华夏。”
“有人要问,既然是尊儒,既然奉我华夏为天朝上国,为何又不愿再返华夏?打个比方,越人就如分家立业的幼子,宁为鸡首,不为凤尾。你要强逼他拆家并业,他自然满心不甘。”
“昔日明国并安南,越人愤起,史书上说是明军暴戾妄为,实则是那些自诩为理儒正道之士,为抹黑成祖开疆之行的手笔。反正在他们看来,只要动兵,只要拓土,那就是暴君。”
“当日安南事变,源起不过是一些寻常纠纷。那些事放在明国本土,鸡毛蒜皮尔!可就是这些小事,却依旧被当地世族用作驱明自立的借口,所以呢,只要是强逼,即便我英华军政都是圣人,也难熄这般由头。”
陈兴华本人出自广南会安陈家,祖辈就是交趾人士,对越人这种心理自然一清二楚,这番讲解,让黄尔,乃至也有心吞下交趾的贾昊也灭了这个念头。
薛雪开口道:“时势变幻,此时不愿,不等于他日不愿。现在强逼他不愿,不等于日后他不愿,甚至不定还会哭喊着求入英华……”
向怀良插嘴道:“不管愿还是不愿,至少我朝工商是不愿的。连收了湖南他们都在抱怨,日后我英华复土,他们还是一桩阻力。再要把外国变作本国,他们更要一跳三丈高。就以湖南为例,我朝得了湖南,湖南豪商也就能入工商总会了,然后官家为平民心,也必须给湖南同样的工商政策,工商总会之前吃着湖南,吃得正舒坦,这番转变,到现在都还有人在闹腾。”
“现在要跟工商总会说,交趾国也是本土了,看他们不个个撒泼打滚才怪了。”
众人都是苦笑,说起来,本朝起自工商,也受惠于工商繁茂,但现在事事都受制于工商,甚至打交趾,绝大部分原因还是为了舒缓工商之害。
冯静尧作出定论:“并交趾国土之事,现在是不可行的,以官家所言,要三十年在交趾稳得煤粮之利,那么三十年之内,就都不谈并土之事。”
负责记录的汪由敦一边写着,一边心道:“交趾一国,民人数百万,三十年之事竟然由我等八人,不不,我只是个文办,不能算的,是由七人之言而定,此事真是令人心悸神摇。万幸是由我英华定他国,而不是由他国定我英华,身为英华之人,何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