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世界大战这样结束了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唯我独裁最新章节!
在德军的飞机、坦克和大炮的强大火力攻击下,防守凡尔登的美法联军不敌,被迫放弃周围的防线,但是依然坚守凡尔登。
德军随后从整个凡尔登战线上抽调了30万总预备队,从撕开的美法联军阵地缺口处继续扩大战果,试图一举突破美法联军防线,但遭美法联军炮火的猛烈反击,以及美法联军拼死的抵抗。
正面防线的美法联军以血肉之躯来阻挡德军的钢铁洪流,顿时遭到重创,人员死伤惨重。为此,美法联军不得不频繁地轮换作战部队,但依然无法降低主力部队的损失,一个个的成建制的师团被打残甚至被消灭。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美法联军折损了32个师,其中三分之二的部队建制被打残,伤亡超五十多万人。如此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仅仅是想挡住德军凌厉的攻势。美法联军通过不断的实施反击,与德军反复争夺,迟滞德军的进攻,最终迫使德军未能在预定时间内达成战役目的。
2月初,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经七天激战,在两个战车师的突击下,成功的切断了沃堡与美法联军其他阵地的联系,并迫使沃堡6万美法守军于7日投降。
2月中旬,尽管凡尔登会战期间一直是德军以较小的损失占了协约国大便宜,但是德军统帅部对于前线的战况依然非常的恼火,要求短时间内打垮协约*队,因为德国国内也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要求停止战争的〖革〗命风潮不断涌现,令德军统帅部不得不考虑尽快打败协约国结束战争。
为此,德*方首次使用更强大的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6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了11万发毒气弹,给美法联军造成十数万的重大伤亡,被迫后撤,并放弃第六道防线。德军随后用强大的火力进攻并占领了杜奥蒙要塞。
2月25日,法军总司令霞飞重新启用亨利将军为凡尔登地区总指挥,亨利指挥的第20集团军群和第33集团军群从索姆河和马恩河调到凡尔登前线,使得协约国在凡尔登一线的总兵力增加到270万人,准备跟德军一决死战。
与此同时,德军也孤注一掷,将国内最后一批预备队约50万平均年龄只有15岁的少年军调往凡尔登。
战争达到这个时候,不管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各国的经济已经彻底崩溃,战争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员消耗已经到了警戒线,各国已经到了大规模征调未成年人上前线的状态,因此各国政府都明白,这是饮鸩止渴,如果这批未成年人也都消耗光的话,整个国家将彻底崩溃。
因此,双方到了这个时候,都不由自主的选择决一死战。
从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四月下旬,凡尔登战场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大决战。同盟国方面先后投入作战飞机6500架,战车4300辆、火炮43290门,轻重机枪9万挺,总兵力愈340万人参加决战。协约国方面则先后投入作战飞机8340架,坦克7700辆,火炮73000门,轻重机枪5万挺,总兵力430万人参加决战。
双方在不足170公里的战线上摆下近千万的军队和后勤人员,造成单位面积内的兵力过于密集,结果在双方密集的飞机、坦克、大炮和毒气的彼此攻击下,人员伤亡巨大,最惨烈的时候,双方在争夺对凡尔登决定性的制高点832高地时,双方近30万大军在这座高地上反复的进行惨烈的拉锯战,双方指挥官都为了夺取这个决定性的制高点,不惜一切代价要控制该地。在3月17日下午两点开始,双方军队在该高地上爆发混战,持续四个小时的反复白刃战当中,德军伤亡高达7万人,协约*死伤也超过11万人。造成如此巨大伤亡结果,主要是当德军占据上风时,协约*则开始无差别炮击准备,宁肯牺牲自己人也不让德军得逞。反过来,当协约*占上风时,德军也一样这么做,实施无差别炮击,让高地上的德军跟协约*同归于尽。
为了这个凡尔登战线的决胜制高点,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放弃了最后一丝人性,宁肯同归于尽也不让对方得逞。就这样,双方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832高地上进行最为惨烈的争夺战,整个高地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大地化为焦土,溪流变成蒸汽,整个高地变成了人间地狱。
类似832高地争夺战的惨剧在凡尔登战线上随处可见,协约国明白,如果凡尔登守不住,一但被德军突破,协约国将沉底战败,输掉这场战争。因此,协约国方面不计代价的抵抗到底,寸土不让。同样,对于同盟国而言,德军只有打赢这场战役才能够赢得战争,否则将再没有力气继续战争下去。此战如果胜利,则能够稳住国内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如果打成平局或者失利,都等于失去这场战争。因此,德军也是不要命的不计代价的攻击,每前进一寸土地,都洒满了德军的鲜血。
双方都拼了命,德军装备上占优势,但是人数上已经难以支撑下去。而协约国方面虽然装备弱,每一场战斗的伤亡和损失都远超德军,但是协约国人多,随着美国陆军抵达欧洲的援兵从法国沿海低进内陆,迅速填补了协约*兵力不足的境况。
这样,尽管协约国方面在凡尔登战线上死伤惨重,但是凭借着人海战术,最终付出249万伤亡的惨痛代价,阻止了德军的进攻,稳住了凡尔登防线。
第二次凡尔登会战于4月8日结束,德军最终在付出了133万人伤亡的代价之后,因为兵源、军械和后方的不稳定,最终停止了攻势,第二次凡尔登会战就此落幕。
在第二次凡尔登会战期间,同盟国方面在整个西线上损失作战飞机5500架,战车3600辆、火炮35000门,轻重机枪5万挺,伤亡逾182万人。协约国方面在整个西线上损失作战飞机9240架,坦克9100辆,火炮62000门,轻重机枪4.3万挺,损失302万人。
如果单纯就结果而言,同盟国在战术上获得了胜利,几乎以1:2的优势胜出,协约国损失惨重。但是从整个欧洲战场的战略上来看,协约国在失去俄国的支援后,依然挡住了同盟国的大反攻行动,并且成功的阻止了同盟国突破整个西线的战略计划,迫使同盟国停止战争这个层面上,协约国无疑取得了胜利,哪怕这个代价太大也是值得的。
第二次凡尔登会战结束后,同盟国方面再也无力发动攻势,从而转入防御状态。而协约国方面损失巨大,拼光了最后一丝吃奶的力气,勉强守住了西线,但也没有能力反攻了。
西线战场上再次陷入了胶着状态,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世界大战结束,双方都没有再发动任何一场大规模战役,只有团营级别的小规模的冲突。
这主要是因为,在第二次凡尔登大会战的尾声时,中华帝国于4月1日偷袭了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并向美国宣战,从而令世界大战波及到了美洲大陆,世界大战最终全面扩大化,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大战。
正因为中华帝国突然对美国宣战,导致同盟国方面得到的物资支援减少,无力在打下去。而协约国方面也因为中美大战爆发,美国停止了对协约国的物资支援,甚至将投放到欧洲战场上的美军也抽调回国防御,导致协约国方面也没有能力继续打下去。
另一方面,俄国十一月〖革〗命给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影响力巨大。不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各国国内都爆发大规模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师生罢课、军人罢战等示威游行,各国彼此间的间谍和特工纷纷在敌对国家内挑唆民众〖革〗命,结果各国国内都是动荡不安,〖革〗命浪潮风起云涌。
尤其是俄国十一月〖革〗命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给各国国内的〖革〗命党带来了希望,他们纷纷效仿俄国〖革〗命,在各国国内掀起反战、*的〖革〗命行动。
跟俄国十一月〖革〗命的背景差不多。持续了四年多的高强度世界大战耗尽了作为世界第三经济体的德国的巨大财富。德国为应付战争所需的庞大经费,不得不加强了对国内人民的残酷剥削,并采用军事统治的办法,强迫人民为它们的掠夺战争卖命。战争导致德国经济崩溃,社会矛盾加剧,四年间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反战人士的积极活动加剧了德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为了防止〖革〗命爆发,1916年11月30日德国皇帝宣布实行国会制政府,答应在普鲁士改革三级选举制。1917年1月4日成立了议会制〖民〗主政府,〖自〗由派巴登亲王马克斯被任命为帝国首相,并邀请社会〖民〗主党的谢德曼参加政府。
如果德国在中华帝国调停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停战的话,或许还可以挽回,但是德皇威廉二世选择了继续战争,结果导致德国〖革〗命的爆发加速。前线德军能取得第二次凡尔登会战的胜利,结果使得这场德国〖革〗命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1917年4月9日,德国在西线的巨大伤亡被协约国的间谍和特工们在柏林大肆宣传,并伪造德军战败,损失数百万军队的假消息,顿时点燃了德国国内〖革〗命烈火。在俄国十一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1917年4月,德国最高统帅部见中华帝国和美国开战,于是趁机下令海军倾巢出动,准备趁着美国海军主力调往太平洋之机,在大西洋上将英法残余舰队消灭,发动大规模破交战,彻底逼降协约国。
4月5日,德国海军司令部命令驻基尔舰队出海作战,遭水兵拒绝,许多水兵因而被捕。7日,基尔港的水兵反对同协约国舰队作战,举行起义,建立全德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揭开了德国四月〖革〗命的序幕。
在战争中陷入苦难的德国工人阶级,在俄国十一月〖革〗命影响下,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德国工人阶级受到协约国特工和间谍的蛊惑和挑唆,开始把争取结束战争的斗争同准备武装起义结合起来。基尔舰队的水兵为了反对同协约国舰队出海作战的命令,并要求释放被捕的水兵,联合码头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而且由游行示威很快发展成了武装的起义。
4月14日,基尔〖革〗命的水兵和工人组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夺取了基尔的全部政权,揭开了四月〖革〗命的序幕。汉堡、不来梅、来比锡、慕尼黑等地也纷纷起来响应了这次起义,组成了工兵苏维埃,也纷纷夺取了各地的政权。
4月19日,德国首都柏林的工人和士兵也爆发武装起义,占领了政府机关、邮电局和火车站,推翻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迫使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匆匆地逃往荷兰,武装的工人和士兵控制首都,斯巴达克派领导人k.李卜克内西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5月2,全德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柏林召开,由于无产阶级缺乏独立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以及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的背叛,政权重新落入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集团手里,这个集团的领导人f.艾伯特和p.谢德曼组成政府——人民全权苏维埃。它没有触动旧的国家机构和军队,留任大批原来帝国的官员和将军,竭力设法把群众〖运〗动平息下去,使四月〖革〗命未能达到俄国十一月〖革〗命的成果。
5月16日,在柏林召开全德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右翼社会〖民〗主党人竭力要求恢复和平与秩序,主张召开立宪的国民会议,成立正式政府。斯巴达克同盟的代表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口号。大会通过翌年1月召开国民会议的决议,宣布在此以前由艾伯特政府行使国家的全部立法和行政权力。
同时,所有政党一致同意德国无条件退出世界大战,并按照去年在中华帝国跟各国商定的协议来办,德国同意各国恢复战前状态,以便迅速结束战争。
5月29日,斯巴达克同盟召开代表大会,决定立即脱离独立社会〖民〗主党,成立自己的组织——德国共党。30日,德共成立大会在柏林举行,r.卢森堡作了关于党纲问题的报告。大会决定以她起草的《斯巴达克同盟要求什么》一文作为党纲的基础。
6月5日,为抗议艾伯特政府免除左翼独立社会〖民〗主党人担任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首都工人举行盛大示威。翌日,示威发展为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参加群众达50万。德国*坚定地领导这场战斗。11日,政府军队在右翼社会〖民〗主党人g.诺斯克率领下开进柏林,对工人进行血腥屠杀。15日,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惨遭杀害。
7月,政府在魏玛召开国民会议,艾伯特当选德意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8月13日,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的工人群众在*领导下,举行起义夺取政权,宣布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很快遭到政府军的残酷〖镇〗压。9月2日,军队占领慕尼黑。轰轰烈烈的德国四月〖革〗命彻底结束。
虽然德国未能向俄国那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四月〖革〗命推翻了德国的封建*制度,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部分的结束。
协约国知道美国为了挡住中华帝国的凌厉攻势,已经没有能力在支援欧洲战场了,因此协约国方面也不得不接受德国的停战条件,双方在西班牙马德里谈判,商定恢复至战前状态。
同样,爆发在德国的〖革〗命也在欧洲各国国内爆发。1917年3月,战事再次陷入胶着状态,奥匈帝国国内矛盾远比德国激烈的多。虽然到目前为止奥匈帝国内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一直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时他们不得不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了。当他们发现德国四月〖革〗命之后,德国有退出世界大战的意向时,对他们来说也是脱离旧的帝国的时刻,接受协约国所宣扬的民族主义是必走的路了。
此时的奥匈帝国已经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皇室后裔绝种,没有人像奥皇那样可以联系各民族了。经济发展已经崩溃,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这使社会主义者非常气愤。在这些条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
1917年6月,奥匈帝国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7月3日奥匈帝国也加入了在马德里的谈判行列,与协约国达成停战协议。
德国和奥匈帝国纷纷跟协约国停战议和,使得在阿拉伯起义当中疲于奔命的奥斯曼帝国也不得不拉上保加利亚一起,也到马德里跟协约国谈判。
最终同盟国各国都同意无条件跟协约国议和停战,而协约国方面,法国爆发了6月里昂〖革〗命,由于法国有了俄国和德国的红色政权的教训,疯狂〖镇〗压才使得〖革〗命没有扩大。同时,法国是一战最大的受害国,十六个省份的轻重工业在大战中被夷为平地,如果不停战,就算僵持下去也都挺不住,因此法国跟英国协商之后,认为当前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同盟国,而是来自俄国的苏俄政权,如果不停战,红色政权肯定席卷欧洲大陆各国,那将是灾难性的。于是,英法正式同意同盟国方面的条件,双方都无条件结束战争,恢复至战前水平。
双方的谈判速度非常快,在7月就全面达成停火协议。8月初,同盟国全线从西线法国和意大利战场上撤离,协约*队收复全部失地。而在东线战场上,同盟国没有退还苏俄的领土,协约国也要求同盟国不可以归还苏俄领土,并且同盟国和协约国联合出兵,继续〖镇〗压苏俄〖革〗命。
在对中美大战的立场上,由于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没有力量管中美的闲事,同时也乐见于中美两个新兴强国之间的战争,希望两国也被战争削弱下去。
1917年8月15日,同盟国和协约国各国在马德里迅速签订了《马德里合约》,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都无条件接受停战,恢复至战前状态。由于红色苏维埃是欧洲各国的共同敌人,各国因为有了共同的敌人,所以能够短时间内达成和解。不过,各国都有各自的局部战争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英国要〖镇〗压爱尔兰〖革〗命,印度〖革〗命。法国〖镇〗压越南〖革〗命。奥匈帝国陷入分裂战争当中,奥地利和匈牙利爆发内战。德国〖镇〗压十一月〖革〗命残余势力,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起义〖镇〗压战争中战败,全面全面崩溃,约有40多个国家宣布脱离奥德曼帝国统治。
世界大战最终因为中华帝国的突然对美宣战,逼得美国无法增援协约国,导致战争结果跟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大相径庭。同时,由于中华帝国暗中主导了这次世界大战,使其规模和破坏远超历史。由于飞机、战车等划时代武器提早的出现在世界大战当中,使得各国的军事消耗加剧,人员死伤惨重,经济遭到崩溃式破坏。
整个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达4年零8个月,在这次战争中,参加国家多达30多个,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总数的67%。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3516亿美元。超过1500万士兵阵亡,3千万平民丧生,约1.5亿人口无家可归。整个欧洲经济倒退了15年,只有1898年水平。超过1.5万吨黄金和54万吨白银流出欧洲,落入中华帝国的国库里。使得世界金融中心由英国转移至中华帝国,东方的中华帝国经济从新主导世界,东西方格局逆转。
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这种方式结束,同盟国和协约国的核心矛盾根本没有解决。虽然各国都因为无力再战和红色幽灵的威胁而战时达成了和解,但根本性矛盾没有解决,只能为将来留下了更加激烈的战争隐患。
在德军的飞机、坦克和大炮的强大火力攻击下,防守凡尔登的美法联军不敌,被迫放弃周围的防线,但是依然坚守凡尔登。
德军随后从整个凡尔登战线上抽调了30万总预备队,从撕开的美法联军阵地缺口处继续扩大战果,试图一举突破美法联军防线,但遭美法联军炮火的猛烈反击,以及美法联军拼死的抵抗。
正面防线的美法联军以血肉之躯来阻挡德军的钢铁洪流,顿时遭到重创,人员死伤惨重。为此,美法联军不得不频繁地轮换作战部队,但依然无法降低主力部队的损失,一个个的成建制的师团被打残甚至被消灭。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美法联军折损了32个师,其中三分之二的部队建制被打残,伤亡超五十多万人。如此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仅仅是想挡住德军凌厉的攻势。美法联军通过不断的实施反击,与德军反复争夺,迟滞德军的进攻,最终迫使德军未能在预定时间内达成战役目的。
2月初,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经七天激战,在两个战车师的突击下,成功的切断了沃堡与美法联军其他阵地的联系,并迫使沃堡6万美法守军于7日投降。
2月中旬,尽管凡尔登会战期间一直是德军以较小的损失占了协约国大便宜,但是德军统帅部对于前线的战况依然非常的恼火,要求短时间内打垮协约*队,因为德国国内也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要求停止战争的〖革〗命风潮不断涌现,令德军统帅部不得不考虑尽快打败协约国结束战争。
为此,德*方首次使用更强大的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6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了11万发毒气弹,给美法联军造成十数万的重大伤亡,被迫后撤,并放弃第六道防线。德军随后用强大的火力进攻并占领了杜奥蒙要塞。
2月25日,法军总司令霞飞重新启用亨利将军为凡尔登地区总指挥,亨利指挥的第20集团军群和第33集团军群从索姆河和马恩河调到凡尔登前线,使得协约国在凡尔登一线的总兵力增加到270万人,准备跟德军一决死战。
与此同时,德军也孤注一掷,将国内最后一批预备队约50万平均年龄只有15岁的少年军调往凡尔登。
战争达到这个时候,不管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各国的经济已经彻底崩溃,战争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员消耗已经到了警戒线,各国已经到了大规模征调未成年人上前线的状态,因此各国政府都明白,这是饮鸩止渴,如果这批未成年人也都消耗光的话,整个国家将彻底崩溃。
因此,双方到了这个时候,都不由自主的选择决一死战。
从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四月下旬,凡尔登战场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大决战。同盟国方面先后投入作战飞机6500架,战车4300辆、火炮43290门,轻重机枪9万挺,总兵力愈340万人参加决战。协约国方面则先后投入作战飞机8340架,坦克7700辆,火炮73000门,轻重机枪5万挺,总兵力430万人参加决战。
双方在不足170公里的战线上摆下近千万的军队和后勤人员,造成单位面积内的兵力过于密集,结果在双方密集的飞机、坦克、大炮和毒气的彼此攻击下,人员伤亡巨大,最惨烈的时候,双方在争夺对凡尔登决定性的制高点832高地时,双方近30万大军在这座高地上反复的进行惨烈的拉锯战,双方指挥官都为了夺取这个决定性的制高点,不惜一切代价要控制该地。在3月17日下午两点开始,双方军队在该高地上爆发混战,持续四个小时的反复白刃战当中,德军伤亡高达7万人,协约*死伤也超过11万人。造成如此巨大伤亡结果,主要是当德军占据上风时,协约*则开始无差别炮击准备,宁肯牺牲自己人也不让德军得逞。反过来,当协约*占上风时,德军也一样这么做,实施无差别炮击,让高地上的德军跟协约*同归于尽。
为了这个凡尔登战线的决胜制高点,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放弃了最后一丝人性,宁肯同归于尽也不让对方得逞。就这样,双方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832高地上进行最为惨烈的争夺战,整个高地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大地化为焦土,溪流变成蒸汽,整个高地变成了人间地狱。
类似832高地争夺战的惨剧在凡尔登战线上随处可见,协约国明白,如果凡尔登守不住,一但被德军突破,协约国将沉底战败,输掉这场战争。因此,协约国方面不计代价的抵抗到底,寸土不让。同样,对于同盟国而言,德军只有打赢这场战役才能够赢得战争,否则将再没有力气继续战争下去。此战如果胜利,则能够稳住国内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如果打成平局或者失利,都等于失去这场战争。因此,德军也是不要命的不计代价的攻击,每前进一寸土地,都洒满了德军的鲜血。
双方都拼了命,德军装备上占优势,但是人数上已经难以支撑下去。而协约国方面虽然装备弱,每一场战斗的伤亡和损失都远超德军,但是协约国人多,随着美国陆军抵达欧洲的援兵从法国沿海低进内陆,迅速填补了协约*兵力不足的境况。
这样,尽管协约国方面在凡尔登战线上死伤惨重,但是凭借着人海战术,最终付出249万伤亡的惨痛代价,阻止了德军的进攻,稳住了凡尔登防线。
第二次凡尔登会战于4月8日结束,德军最终在付出了133万人伤亡的代价之后,因为兵源、军械和后方的不稳定,最终停止了攻势,第二次凡尔登会战就此落幕。
在第二次凡尔登会战期间,同盟国方面在整个西线上损失作战飞机5500架,战车3600辆、火炮35000门,轻重机枪5万挺,伤亡逾182万人。协约国方面在整个西线上损失作战飞机9240架,坦克9100辆,火炮62000门,轻重机枪4.3万挺,损失302万人。
如果单纯就结果而言,同盟国在战术上获得了胜利,几乎以1:2的优势胜出,协约国损失惨重。但是从整个欧洲战场的战略上来看,协约国在失去俄国的支援后,依然挡住了同盟国的大反攻行动,并且成功的阻止了同盟国突破整个西线的战略计划,迫使同盟国停止战争这个层面上,协约国无疑取得了胜利,哪怕这个代价太大也是值得的。
第二次凡尔登会战结束后,同盟国方面再也无力发动攻势,从而转入防御状态。而协约国方面损失巨大,拼光了最后一丝吃奶的力气,勉强守住了西线,但也没有能力反攻了。
西线战场上再次陷入了胶着状态,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世界大战结束,双方都没有再发动任何一场大规模战役,只有团营级别的小规模的冲突。
这主要是因为,在第二次凡尔登大会战的尾声时,中华帝国于4月1日偷袭了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并向美国宣战,从而令世界大战波及到了美洲大陆,世界大战最终全面扩大化,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大战。
正因为中华帝国突然对美国宣战,导致同盟国方面得到的物资支援减少,无力在打下去。而协约国方面也因为中美大战爆发,美国停止了对协约国的物资支援,甚至将投放到欧洲战场上的美军也抽调回国防御,导致协约国方面也没有能力继续打下去。
另一方面,俄国十一月〖革〗命给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影响力巨大。不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各国国内都爆发大规模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师生罢课、军人罢战等示威游行,各国彼此间的间谍和特工纷纷在敌对国家内挑唆民众〖革〗命,结果各国国内都是动荡不安,〖革〗命浪潮风起云涌。
尤其是俄国十一月〖革〗命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给各国国内的〖革〗命党带来了希望,他们纷纷效仿俄国〖革〗命,在各国国内掀起反战、*的〖革〗命行动。
跟俄国十一月〖革〗命的背景差不多。持续了四年多的高强度世界大战耗尽了作为世界第三经济体的德国的巨大财富。德国为应付战争所需的庞大经费,不得不加强了对国内人民的残酷剥削,并采用军事统治的办法,强迫人民为它们的掠夺战争卖命。战争导致德国经济崩溃,社会矛盾加剧,四年间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反战人士的积极活动加剧了德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为了防止〖革〗命爆发,1916年11月30日德国皇帝宣布实行国会制政府,答应在普鲁士改革三级选举制。1917年1月4日成立了议会制〖民〗主政府,〖自〗由派巴登亲王马克斯被任命为帝国首相,并邀请社会〖民〗主党的谢德曼参加政府。
如果德国在中华帝国调停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停战的话,或许还可以挽回,但是德皇威廉二世选择了继续战争,结果导致德国〖革〗命的爆发加速。前线德军能取得第二次凡尔登会战的胜利,结果使得这场德国〖革〗命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1917年4月9日,德国在西线的巨大伤亡被协约国的间谍和特工们在柏林大肆宣传,并伪造德军战败,损失数百万军队的假消息,顿时点燃了德国国内〖革〗命烈火。在俄国十一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1917年4月,德国最高统帅部见中华帝国和美国开战,于是趁机下令海军倾巢出动,准备趁着美国海军主力调往太平洋之机,在大西洋上将英法残余舰队消灭,发动大规模破交战,彻底逼降协约国。
4月5日,德国海军司令部命令驻基尔舰队出海作战,遭水兵拒绝,许多水兵因而被捕。7日,基尔港的水兵反对同协约国舰队作战,举行起义,建立全德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揭开了德国四月〖革〗命的序幕。
在战争中陷入苦难的德国工人阶级,在俄国十一月〖革〗命影响下,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德国工人阶级受到协约国特工和间谍的蛊惑和挑唆,开始把争取结束战争的斗争同准备武装起义结合起来。基尔舰队的水兵为了反对同协约国舰队出海作战的命令,并要求释放被捕的水兵,联合码头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而且由游行示威很快发展成了武装的起义。
4月14日,基尔〖革〗命的水兵和工人组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夺取了基尔的全部政权,揭开了四月〖革〗命的序幕。汉堡、不来梅、来比锡、慕尼黑等地也纷纷起来响应了这次起义,组成了工兵苏维埃,也纷纷夺取了各地的政权。
4月19日,德国首都柏林的工人和士兵也爆发武装起义,占领了政府机关、邮电局和火车站,推翻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迫使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匆匆地逃往荷兰,武装的工人和士兵控制首都,斯巴达克派领导人k.李卜克内西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5月2,全德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柏林召开,由于无产阶级缺乏独立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以及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的背叛,政权重新落入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集团手里,这个集团的领导人f.艾伯特和p.谢德曼组成政府——人民全权苏维埃。它没有触动旧的国家机构和军队,留任大批原来帝国的官员和将军,竭力设法把群众〖运〗动平息下去,使四月〖革〗命未能达到俄国十一月〖革〗命的成果。
5月16日,在柏林召开全德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右翼社会〖民〗主党人竭力要求恢复和平与秩序,主张召开立宪的国民会议,成立正式政府。斯巴达克同盟的代表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口号。大会通过翌年1月召开国民会议的决议,宣布在此以前由艾伯特政府行使国家的全部立法和行政权力。
同时,所有政党一致同意德国无条件退出世界大战,并按照去年在中华帝国跟各国商定的协议来办,德国同意各国恢复战前状态,以便迅速结束战争。
5月29日,斯巴达克同盟召开代表大会,决定立即脱离独立社会〖民〗主党,成立自己的组织——德国共党。30日,德共成立大会在柏林举行,r.卢森堡作了关于党纲问题的报告。大会决定以她起草的《斯巴达克同盟要求什么》一文作为党纲的基础。
6月5日,为抗议艾伯特政府免除左翼独立社会〖民〗主党人担任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首都工人举行盛大示威。翌日,示威发展为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参加群众达50万。德国*坚定地领导这场战斗。11日,政府军队在右翼社会〖民〗主党人g.诺斯克率领下开进柏林,对工人进行血腥屠杀。15日,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惨遭杀害。
7月,政府在魏玛召开国民会议,艾伯特当选德意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8月13日,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的工人群众在*领导下,举行起义夺取政权,宣布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很快遭到政府军的残酷〖镇〗压。9月2日,军队占领慕尼黑。轰轰烈烈的德国四月〖革〗命彻底结束。
虽然德国未能向俄国那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四月〖革〗命推翻了德国的封建*制度,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部分的结束。
协约国知道美国为了挡住中华帝国的凌厉攻势,已经没有能力在支援欧洲战场了,因此协约国方面也不得不接受德国的停战条件,双方在西班牙马德里谈判,商定恢复至战前状态。
同样,爆发在德国的〖革〗命也在欧洲各国国内爆发。1917年3月,战事再次陷入胶着状态,奥匈帝国国内矛盾远比德国激烈的多。虽然到目前为止奥匈帝国内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一直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时他们不得不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了。当他们发现德国四月〖革〗命之后,德国有退出世界大战的意向时,对他们来说也是脱离旧的帝国的时刻,接受协约国所宣扬的民族主义是必走的路了。
此时的奥匈帝国已经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皇室后裔绝种,没有人像奥皇那样可以联系各民族了。经济发展已经崩溃,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这使社会主义者非常气愤。在这些条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
1917年6月,奥匈帝国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7月3日奥匈帝国也加入了在马德里的谈判行列,与协约国达成停战协议。
德国和奥匈帝国纷纷跟协约国停战议和,使得在阿拉伯起义当中疲于奔命的奥斯曼帝国也不得不拉上保加利亚一起,也到马德里跟协约国谈判。
最终同盟国各国都同意无条件跟协约国议和停战,而协约国方面,法国爆发了6月里昂〖革〗命,由于法国有了俄国和德国的红色政权的教训,疯狂〖镇〗压才使得〖革〗命没有扩大。同时,法国是一战最大的受害国,十六个省份的轻重工业在大战中被夷为平地,如果不停战,就算僵持下去也都挺不住,因此法国跟英国协商之后,认为当前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同盟国,而是来自俄国的苏俄政权,如果不停战,红色政权肯定席卷欧洲大陆各国,那将是灾难性的。于是,英法正式同意同盟国方面的条件,双方都无条件结束战争,恢复至战前水平。
双方的谈判速度非常快,在7月就全面达成停火协议。8月初,同盟国全线从西线法国和意大利战场上撤离,协约*队收复全部失地。而在东线战场上,同盟国没有退还苏俄的领土,协约国也要求同盟国不可以归还苏俄领土,并且同盟国和协约国联合出兵,继续〖镇〗压苏俄〖革〗命。
在对中美大战的立场上,由于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没有力量管中美的闲事,同时也乐见于中美两个新兴强国之间的战争,希望两国也被战争削弱下去。
1917年8月15日,同盟国和协约国各国在马德里迅速签订了《马德里合约》,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都无条件接受停战,恢复至战前状态。由于红色苏维埃是欧洲各国的共同敌人,各国因为有了共同的敌人,所以能够短时间内达成和解。不过,各国都有各自的局部战争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英国要〖镇〗压爱尔兰〖革〗命,印度〖革〗命。法国〖镇〗压越南〖革〗命。奥匈帝国陷入分裂战争当中,奥地利和匈牙利爆发内战。德国〖镇〗压十一月〖革〗命残余势力,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起义〖镇〗压战争中战败,全面全面崩溃,约有40多个国家宣布脱离奥德曼帝国统治。
世界大战最终因为中华帝国的突然对美宣战,逼得美国无法增援协约国,导致战争结果跟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大相径庭。同时,由于中华帝国暗中主导了这次世界大战,使其规模和破坏远超历史。由于飞机、战车等划时代武器提早的出现在世界大战当中,使得各国的军事消耗加剧,人员死伤惨重,经济遭到崩溃式破坏。
整个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达4年零8个月,在这次战争中,参加国家多达30多个,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总数的67%。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3516亿美元。超过1500万士兵阵亡,3千万平民丧生,约1.5亿人口无家可归。整个欧洲经济倒退了15年,只有1898年水平。超过1.5万吨黄金和54万吨白银流出欧洲,落入中华帝国的国库里。使得世界金融中心由英国转移至中华帝国,东方的中华帝国经济从新主导世界,东西方格局逆转。
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这种方式结束,同盟国和协约国的核心矛盾根本没有解决。虽然各国都因为无力再战和红色幽灵的威胁而战时达成了和解,但根本性矛盾没有解决,只能为将来留下了更加激烈的战争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