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为天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江山争雄最新章节!
罗昭云得知燕郡的粟米、稻谷价如此高后,暗暗心惊,为这里的百姓担忧,没有钱财,家穷四壁的贫农,耕种的劳动力都消失去了,如何能继续耕作下去,获得来年的收成。
家里原本的那些劳动力,除了一部分成劳役、甲士死在了修运河、修长城,征辽东外,还有一部分逃亡了,不敢再留在当地,免得被继续抓走劳役而死,少许男子自砍了胳膊和腿,当成福手福脚,可以免遭劳役。
这就是盛世过后的大隋,断崖式崩将,开皇二十年内积累的巨大财富和人口,就这样被隋炀帝给败坏了。
后世许多学者或吃瓜群众,总拿着几大粮草里有存粮来说事,认为几大粮草的粮食到了唐立国几十年还没有用光,说明大隋的富有,这纯属扯淡,没有经济常识的想法。
因为大隋官府积攒了九大仓粮草后,关乎到国运和军粮、皇粮,以隋炀帝的冷酷与绝情,草菅人命的性子,是不可能下令打开官仓救济战乱中的百姓,后来,他更是无心考虑天下事,导致各地饿死的老百姓太多了。
并不是大隋的粮食吃不完,富裕无比,而是根本就没有打开官仓来放粮,否则的话,那几个粮仓的粮食,够四千万百姓吃几年?
而且古代储存粮食的技术不如后代,陈放许久后早就不适合食用,那些旧粮一直到大唐立国二三十年还未用尽,是因为大唐人都吃新种出来的粮食,并没有继续使用那开皇和大业初期的几十年存粮。
罗昭云想通了这些事,不禁暗骂史书的某些记载,害人不浅,后世一些学者,断章取义,完全弄错了史实,光这四郡几十万百姓,要熬过这个冬天,然后如何春耕,如何撑到秋收打粮都是未知数。
“正好,我们今日就商议一下,你们四郡各需多少粮食来救济百姓,每个月要多少?”
“国公能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祖颋吃了一惊,赶紧询问。
罗昭云点头:“嗯,北上之前,我已经派人收购粮食,运来四郡,就是解决军需和难民用粮的困境。”
“那太好了,百姓有救了。”四位郡守都高兴起来,他们是地方父母官,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实在残忍、悲凄,而且难民饿死越多,产生的哗变就越大,整不好都揭竿而起,他们自身安全也很危险。
“燕郡现有五万多人,约两万户左右,除了少部分还有一点存粮过冬外,大部分家中没有多少食物储备,如果能每户每天能送一斤米,一天就是两万斤,一个月下来,需要六十万斤,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一些富裕的乡绅、世家不考虑在内,也需要五十多万斤,能够满足基本果脯需求。”
罗昭云微微点头,在隋唐时期,一石十斗,也就是五十三四斤样子,五十多万斤折合成石的话,就是一万石左右。春耕之前,还有三个月,光燕郡就需要三万石。
北平郡、渔阳郡的人口加起来,是燕郡的三倍,那么需要的粮食就是九万石了。
罗昭云简单核算,从腊月直到明年早春二月,这段期间,四郡的粮食需要约为十八万石,如果再加上军队需求,还有从河北赶来的难民,那就更多了。
“放心吧,粮食问题我会解决,你们的任务,就是回去发檄文,发动起各县、镇、村、亭等,传达本国公的意思,从今日起由我代管四郡,不会让百姓饿死,不会在抽调劳役去辽东征战,让他们联系逃亡的男丁尽快回家过除夕,粮食你们可以一旬一发,救济百姓,重新检索人口,规划来年的春耕。本国公还承诺,三年不收他们赋税,田地耕作后的庄家,一缕自己留用。”
四位郡守全都吃惊了,这种诺言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么多粮食,除非打开黎阳仓、洛口仓等,否则,短时间内去哪里凑齐?
邵长函期待不已道:“如果真的解决粮食和兵役问题,轻徭薄赋,相信百姓很快就能安定下来,不会再四处逃亡,担惊受怕了。”
潘栎感叹道:“不错,谁也不想离家出走,漂泊他地,落草为寇,生死难料,舍弃家里的孤儿寡母。”
“好了,事不宜迟,几位郡守大人这就回去准备,尽快安抚一方,避免有人饿死,或是谋反,我们四郡要及早稳定下来,随时听我其它政令下达。”
“下官遵命。”这四位郡守,都是文官,负责地方民政经济许多事,对幽州边陲之地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当四人走后,罗昭云拿起纸笔,在思考如何能筹粮筹钱,虽然他这些年都在储备,但不想闲着就一股脑儿都拿出来,公布于众,那是愚蠢的行为。应该一部分从那些乡绅贵族、门阀大户的家内扣出一些钱币和粮食来。
如果直接硬来,打土豪,分田地,枪他们的物资,恐怕要惹起门阀士族的集体抵抗,那肯定不行。这个时代,毕竟还是豪门、士子、贵族共同出仕、决策的时代,贫民的影响力不够,罗昭云要夺天下,不能把贵族完全得罪死,否则那些名望大族、门阀勋贵都会排斥它,得不偿失。
他考虑一番后,觉得应该在幽州一带继续加大经济贸易,研究一些新物品等,吸取豪门消费,此消彼长,来补给不足。
罗昭云得知燕郡的粟米、稻谷价如此高后,暗暗心惊,为这里的百姓担忧,没有钱财,家穷四壁的贫农,耕种的劳动力都消失去了,如何能继续耕作下去,获得来年的收成。
家里原本的那些劳动力,除了一部分成劳役、甲士死在了修运河、修长城,征辽东外,还有一部分逃亡了,不敢再留在当地,免得被继续抓走劳役而死,少许男子自砍了胳膊和腿,当成福手福脚,可以免遭劳役。
这就是盛世过后的大隋,断崖式崩将,开皇二十年内积累的巨大财富和人口,就这样被隋炀帝给败坏了。
后世许多学者或吃瓜群众,总拿着几大粮草里有存粮来说事,认为几大粮草的粮食到了唐立国几十年还没有用光,说明大隋的富有,这纯属扯淡,没有经济常识的想法。
因为大隋官府积攒了九大仓粮草后,关乎到国运和军粮、皇粮,以隋炀帝的冷酷与绝情,草菅人命的性子,是不可能下令打开官仓救济战乱中的百姓,后来,他更是无心考虑天下事,导致各地饿死的老百姓太多了。
并不是大隋的粮食吃不完,富裕无比,而是根本就没有打开官仓来放粮,否则的话,那几个粮仓的粮食,够四千万百姓吃几年?
而且古代储存粮食的技术不如后代,陈放许久后早就不适合食用,那些旧粮一直到大唐立国二三十年还未用尽,是因为大唐人都吃新种出来的粮食,并没有继续使用那开皇和大业初期的几十年存粮。
罗昭云想通了这些事,不禁暗骂史书的某些记载,害人不浅,后世一些学者,断章取义,完全弄错了史实,光这四郡几十万百姓,要熬过这个冬天,然后如何春耕,如何撑到秋收打粮都是未知数。
“正好,我们今日就商议一下,你们四郡各需多少粮食来救济百姓,每个月要多少?”
“国公能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祖颋吃了一惊,赶紧询问。
罗昭云点头:“嗯,北上之前,我已经派人收购粮食,运来四郡,就是解决军需和难民用粮的困境。”
“那太好了,百姓有救了。”四位郡守都高兴起来,他们是地方父母官,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实在残忍、悲凄,而且难民饿死越多,产生的哗变就越大,整不好都揭竿而起,他们自身安全也很危险。
“燕郡现有五万多人,约两万户左右,除了少部分还有一点存粮过冬外,大部分家中没有多少食物储备,如果能每户每天能送一斤米,一天就是两万斤,一个月下来,需要六十万斤,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一些富裕的乡绅、世家不考虑在内,也需要五十多万斤,能够满足基本果脯需求。”
罗昭云微微点头,在隋唐时期,一石十斗,也就是五十三四斤样子,五十多万斤折合成石的话,就是一万石左右。春耕之前,还有三个月,光燕郡就需要三万石。
北平郡、渔阳郡的人口加起来,是燕郡的三倍,那么需要的粮食就是九万石了。
罗昭云简单核算,从腊月直到明年早春二月,这段期间,四郡的粮食需要约为十八万石,如果再加上军队需求,还有从河北赶来的难民,那就更多了。
“放心吧,粮食问题我会解决,你们的任务,就是回去发檄文,发动起各县、镇、村、亭等,传达本国公的意思,从今日起由我代管四郡,不会让百姓饿死,不会在抽调劳役去辽东征战,让他们联系逃亡的男丁尽快回家过除夕,粮食你们可以一旬一发,救济百姓,重新检索人口,规划来年的春耕。本国公还承诺,三年不收他们赋税,田地耕作后的庄家,一缕自己留用。”
四位郡守全都吃惊了,这种诺言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么多粮食,除非打开黎阳仓、洛口仓等,否则,短时间内去哪里凑齐?
邵长函期待不已道:“如果真的解决粮食和兵役问题,轻徭薄赋,相信百姓很快就能安定下来,不会再四处逃亡,担惊受怕了。”
潘栎感叹道:“不错,谁也不想离家出走,漂泊他地,落草为寇,生死难料,舍弃家里的孤儿寡母。”
“好了,事不宜迟,几位郡守大人这就回去准备,尽快安抚一方,避免有人饿死,或是谋反,我们四郡要及早稳定下来,随时听我其它政令下达。”
“下官遵命。”这四位郡守,都是文官,负责地方民政经济许多事,对幽州边陲之地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当四人走后,罗昭云拿起纸笔,在思考如何能筹粮筹钱,虽然他这些年都在储备,但不想闲着就一股脑儿都拿出来,公布于众,那是愚蠢的行为。应该一部分从那些乡绅贵族、门阀大户的家内扣出一些钱币和粮食来。
如果直接硬来,打土豪,分田地,枪他们的物资,恐怕要惹起门阀士族的集体抵抗,那肯定不行。这个时代,毕竟还是豪门、士子、贵族共同出仕、决策的时代,贫民的影响力不够,罗昭云要夺天下,不能把贵族完全得罪死,否则那些名望大族、门阀勋贵都会排斥它,得不偿失。
他考虑一番后,觉得应该在幽州一带继续加大经济贸易,研究一些新物品等,吸取豪门消费,此消彼长,来补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