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西河 第120 六日谈:格物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汉东皇传最新章节!
第120六日谈:格物
徐若跟随众人,出邯郸城外三四里地,来到一处。倚借稀疏小树林,草草搭建起来的讲坛,遥遥在眼前。
讲坛整体规划,呈U型结构。U型当口,是三米多高,拾阶而上,类似天坛模样的高台。高台上,遮雨蓬、长椅、矮凳,竞相交错。
最为突出的是高台正当中的高腿案牍,案牍上叠放一摞一尺高纸书,纸书旁边又摆放三五卷竹简。案牍另一侧,一砚台,两只笔,与书简相呼相应。
高台之下,左前、右前、正前,皆是根据小树林里树木生长,合理摆放的石凳、木凳。这些石凳、木凳四条细腿,都是敲入地下尺许,固定安置。
高台正前方,也摆放着一副高腿案牍,只是与高台上不同,这副案牍,空空如是。
U型结构外围,是正在挖掘的根基,想来不久以后,这里就要竖起高墙,隔绝内外。
讲坛背后数百步,是正处在建设中的大宅。真正能住的,也就了了几间临时性简易木屋。
讲坛最外围,是一块等人高石碑。石碑平滑无刻字。上面唯有一张大纸,类雒阳的宫门抄。
纸上题字曰;“今日讲格物,明日讲数术。”
“数术?这九门侯竟然讲这个!他要计算天文日食么?不过,这格物,又是何学问?”徐若讶然道。
徐若性格刚烈,言语刻意模仿下,颇类男声。只是与普通男声,还是有点差距,她一张口说话,就引来不少人注意。不过周围众人,到没有怀疑这徐若女扮男装,只是下意识的把徐若归类到伪娘一类。
毕竟汉世,诸如女子假扮男子,求学读书,类如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还不曾流行。这个时代,女子要读书,大多研习家学,犯不着辛苦在外;至于出于贫苦之家的女子,大多没有学习的必要及需求。
一人接过徐若话头,道:“这格物之词,出自《小戴礼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难道九门侯,今日要讲礼学?”
西羌之战后,刘杲上书辞官,并言自己当不起县侯之封,请灵帝刘宏收回诏书封赏。而后,雒阳城内的灵帝刘宏,再次下诏书,先是言对刘杲辞官的失望之情,而后又言封侯之赏,非儿戏之作,不可轻言废弃。
汉世爵位,无功不赏,无过不罚,这是汉世众侯爵的共同认知。刘杲只要没有过错,他的爵位就不能随意消减、废弃。
也是因此,刘杲正式晋封为九门侯。
邯郸城内,刘杲名望高绝,为了表示尊重,大多数人都是言九门侯,而不直言刘杲本名。只有那些地位高,年岁老迈的人,才能称呼刘杲之字。这是汉世,人们交往之间的礼仪。
《大、小戴礼记》,是戴氏家学,非是因缘机巧,普通人难以研学。这人张口道来“格物”根源,顿时引得众人侧目。也是因为此人言语,大家都以为刘杲今天准备讲礼学。
“本以为九门侯要讲兵家之学,不曾想却是《小戴礼记》。”
“以前未曾听说九门侯拜访《礼记》大儒,这《小戴礼记》,不知是得传何人?”
“也不知九门侯在《小戴礼记》上的造诣有几分?不过,既然九门侯能设坛开讲,定是研磨多年。”
“本以为九门侯将讲兵学,不料却是讲《礼记》。今日言礼,明日言数,九门侯莫非要倡导君子六艺[1]?”
“早知讲《礼记》,我何必匆匆赶来?写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九门侯,竟然也是酸腐!真是令人失望!”
“时事不靖。我自魏郡赶至邯郸,便是想学习这兵法之道。唉,怎么讲起《礼记》来?这名儒大家,世间数百,汉世最缺的,是那驰骋漠北的霍、卫之才!”
众人因为刘杲“格物”两字,各执一词,议论纷纷。
巳时{9-11点}初,随着刘杲登台,众人都按照讲坛附近仆从引导,坐下听课。马扎[2]之流,在中国流传已久,故虽然汉世还不流行椅子事物,但这些凳子,也能接受。
刘杲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众人,心思:“怕是有近千人吧!只是这些人,有几人能为我所用?”
撇去烦杂念头,刘杲回忆下后世名人演讲、大学讲师授课,缓声说道:“今日所讲为格物。”
“何为格物?格,穷也;物,理也,所谓格物者,穷尽万物之理也!盖知一事之原委,一物之本末始终,即格物之义也!”原来,所谓的格物,刘杲取的是“格物求知”之意,也就是后世朱熹{i}所发展的理学基础。
随着讲坛仆从,将刘杲话语层层传播至众人之间,底下众人又起噪杂议论之声。这些来人,大都有一定学问基础,一听刘杲阐明“格物”之意,便知刘杲今日所讲,肯定不是劳什子《小戴礼记》!
非是《小戴礼记》,也没甚的,毕竟汉世著名大儒,所学非一。
重要的是,刘杲提出的“格物”之学,古今未有。这也就是说,刘杲上台讲学,是想自创一门学问。能够自创出学问之人,无一不是大能之人,这刘杲年纪轻轻,带兵打仗尚可,这自创学问,就太托大了吧!
待众人稍稍安静,刘杲又言:“自上古至今,事物渐多,常识愈明。譬如强弩,姬周无之,秦弩二百步,今驽三百步,且可连发,可齐射,远超前人之所为。”
“世事随时而竟迁。我今所讲格物,乃是欲明世间万物之发展,知驽何以秦有而周无。此乃知过去。”
“我所谓格物者,穷尽事理,由浅入深,由粗而精,由过去而未来。欲格物而发明今世所无之物。”
“譬如弩弓,秦弩二百步,今弩三百步。若是我等穷尽弩弓之理,能否造出千步弩弓、万步弩弓?为何能造,为何不能造?”
“此即是我所谓格物也!”
刘杲依据朱熹的理学,摒弃朱熹理学纲要,只言格物求知。并把格物之义理,连接到后世之物理学。
刘杲这话一出口,台下众人一时愕然,继而彼此讨论。
坐在台下的徐若,也是张口结舌:没想到刘杲所谓的格物原来是此!而刘杲所言的千步弩、万步弩之设想,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徐若座位前一名青年,不屑道:“荒唐!千步弩、万步弩,世间怎能有此物?九门侯出身兵旅,却如此见识!”
旁边又一青年反驳道:“你怎知世间不可能有?”
“从古至今,都不曾有此说法!”
徐若忍不住插嘴道:“九门侯,初始便言。格物,就是要知道,能否造出千步弩、万步弩。能,为什么能,不能,又为什么不能。”
“小兄弟所言甚是。九门侯适才就已点明,姬周无强弩,秦弩二百步,今弩三百步。前世所无,后世焉能不可有?况且,九门侯率军肆伐西羌,岂能不比你,更知弓弩详情?”一名中年人,与徐若共同批判那位冒头的青年。
那青年被三人反驳,心中不忿:“空口白话,谁不会?我盛庸道要看看,九门侯上台讲习《格物》却是格出了什么理?要是他能造出万步弩,我这头,今天就留在这里!”
注[1]: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经传,《诗》《书》《礼》《乐》《易》《春秋》。汉世,人们常言的六艺,包含以上两种,属泛指。
注[2]:马扎,俗名撑板凳、杌扎。2600年前发源于齐国故都{手中没翔实可信家具考。此语出百度娘,未详真伪。}。
P:
战争、政治,现在刘杲要搞文化啦…
第120六日谈:格物
徐若跟随众人,出邯郸城外三四里地,来到一处。倚借稀疏小树林,草草搭建起来的讲坛,遥遥在眼前。
讲坛整体规划,呈U型结构。U型当口,是三米多高,拾阶而上,类似天坛模样的高台。高台上,遮雨蓬、长椅、矮凳,竞相交错。
最为突出的是高台正当中的高腿案牍,案牍上叠放一摞一尺高纸书,纸书旁边又摆放三五卷竹简。案牍另一侧,一砚台,两只笔,与书简相呼相应。
高台之下,左前、右前、正前,皆是根据小树林里树木生长,合理摆放的石凳、木凳。这些石凳、木凳四条细腿,都是敲入地下尺许,固定安置。
高台正前方,也摆放着一副高腿案牍,只是与高台上不同,这副案牍,空空如是。
U型结构外围,是正在挖掘的根基,想来不久以后,这里就要竖起高墙,隔绝内外。
讲坛背后数百步,是正处在建设中的大宅。真正能住的,也就了了几间临时性简易木屋。
讲坛最外围,是一块等人高石碑。石碑平滑无刻字。上面唯有一张大纸,类雒阳的宫门抄。
纸上题字曰;“今日讲格物,明日讲数术。”
“数术?这九门侯竟然讲这个!他要计算天文日食么?不过,这格物,又是何学问?”徐若讶然道。
徐若性格刚烈,言语刻意模仿下,颇类男声。只是与普通男声,还是有点差距,她一张口说话,就引来不少人注意。不过周围众人,到没有怀疑这徐若女扮男装,只是下意识的把徐若归类到伪娘一类。
毕竟汉世,诸如女子假扮男子,求学读书,类如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还不曾流行。这个时代,女子要读书,大多研习家学,犯不着辛苦在外;至于出于贫苦之家的女子,大多没有学习的必要及需求。
一人接过徐若话头,道:“这格物之词,出自《小戴礼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难道九门侯,今日要讲礼学?”
西羌之战后,刘杲上书辞官,并言自己当不起县侯之封,请灵帝刘宏收回诏书封赏。而后,雒阳城内的灵帝刘宏,再次下诏书,先是言对刘杲辞官的失望之情,而后又言封侯之赏,非儿戏之作,不可轻言废弃。
汉世爵位,无功不赏,无过不罚,这是汉世众侯爵的共同认知。刘杲只要没有过错,他的爵位就不能随意消减、废弃。
也是因此,刘杲正式晋封为九门侯。
邯郸城内,刘杲名望高绝,为了表示尊重,大多数人都是言九门侯,而不直言刘杲本名。只有那些地位高,年岁老迈的人,才能称呼刘杲之字。这是汉世,人们交往之间的礼仪。
《大、小戴礼记》,是戴氏家学,非是因缘机巧,普通人难以研学。这人张口道来“格物”根源,顿时引得众人侧目。也是因为此人言语,大家都以为刘杲今天准备讲礼学。
“本以为九门侯要讲兵家之学,不曾想却是《小戴礼记》。”
“以前未曾听说九门侯拜访《礼记》大儒,这《小戴礼记》,不知是得传何人?”
“也不知九门侯在《小戴礼记》上的造诣有几分?不过,既然九门侯能设坛开讲,定是研磨多年。”
“本以为九门侯将讲兵学,不料却是讲《礼记》。今日言礼,明日言数,九门侯莫非要倡导君子六艺[1]?”
“早知讲《礼记》,我何必匆匆赶来?写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九门侯,竟然也是酸腐!真是令人失望!”
“时事不靖。我自魏郡赶至邯郸,便是想学习这兵法之道。唉,怎么讲起《礼记》来?这名儒大家,世间数百,汉世最缺的,是那驰骋漠北的霍、卫之才!”
众人因为刘杲“格物”两字,各执一词,议论纷纷。
巳时{9-11点}初,随着刘杲登台,众人都按照讲坛附近仆从引导,坐下听课。马扎[2]之流,在中国流传已久,故虽然汉世还不流行椅子事物,但这些凳子,也能接受。
刘杲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众人,心思:“怕是有近千人吧!只是这些人,有几人能为我所用?”
撇去烦杂念头,刘杲回忆下后世名人演讲、大学讲师授课,缓声说道:“今日所讲为格物。”
“何为格物?格,穷也;物,理也,所谓格物者,穷尽万物之理也!盖知一事之原委,一物之本末始终,即格物之义也!”原来,所谓的格物,刘杲取的是“格物求知”之意,也就是后世朱熹{i}所发展的理学基础。
随着讲坛仆从,将刘杲话语层层传播至众人之间,底下众人又起噪杂议论之声。这些来人,大都有一定学问基础,一听刘杲阐明“格物”之意,便知刘杲今日所讲,肯定不是劳什子《小戴礼记》!
非是《小戴礼记》,也没甚的,毕竟汉世著名大儒,所学非一。
重要的是,刘杲提出的“格物”之学,古今未有。这也就是说,刘杲上台讲学,是想自创一门学问。能够自创出学问之人,无一不是大能之人,这刘杲年纪轻轻,带兵打仗尚可,这自创学问,就太托大了吧!
待众人稍稍安静,刘杲又言:“自上古至今,事物渐多,常识愈明。譬如强弩,姬周无之,秦弩二百步,今驽三百步,且可连发,可齐射,远超前人之所为。”
“世事随时而竟迁。我今所讲格物,乃是欲明世间万物之发展,知驽何以秦有而周无。此乃知过去。”
“我所谓格物者,穷尽事理,由浅入深,由粗而精,由过去而未来。欲格物而发明今世所无之物。”
“譬如弩弓,秦弩二百步,今弩三百步。若是我等穷尽弩弓之理,能否造出千步弩弓、万步弩弓?为何能造,为何不能造?”
“此即是我所谓格物也!”
刘杲依据朱熹的理学,摒弃朱熹理学纲要,只言格物求知。并把格物之义理,连接到后世之物理学。
刘杲这话一出口,台下众人一时愕然,继而彼此讨论。
坐在台下的徐若,也是张口结舌:没想到刘杲所谓的格物原来是此!而刘杲所言的千步弩、万步弩之设想,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徐若座位前一名青年,不屑道:“荒唐!千步弩、万步弩,世间怎能有此物?九门侯出身兵旅,却如此见识!”
旁边又一青年反驳道:“你怎知世间不可能有?”
“从古至今,都不曾有此说法!”
徐若忍不住插嘴道:“九门侯,初始便言。格物,就是要知道,能否造出千步弩、万步弩。能,为什么能,不能,又为什么不能。”
“小兄弟所言甚是。九门侯适才就已点明,姬周无强弩,秦弩二百步,今弩三百步。前世所无,后世焉能不可有?况且,九门侯率军肆伐西羌,岂能不比你,更知弓弩详情?”一名中年人,与徐若共同批判那位冒头的青年。
那青年被三人反驳,心中不忿:“空口白话,谁不会?我盛庸道要看看,九门侯上台讲习《格物》却是格出了什么理?要是他能造出万步弩,我这头,今天就留在这里!”
注[1]: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经传,《诗》《书》《礼》《乐》《易》《春秋》。汉世,人们常言的六艺,包含以上两种,属泛指。
注[2]:马扎,俗名撑板凳、杌扎。2600年前发源于齐国故都{手中没翔实可信家具考。此语出百度娘,未详真伪。}。
P:
战争、政治,现在刘杲要搞文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