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241章 殖民东北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明朝第一公子最新章节!
第241章 殖民东北
海风吹拂,五艘中等海船迎风破浪,经过一个星期的航行,终于抵达东北海上门户,被称为大蛎子弯的地方。
没事研究着海船构造,张灏感觉大约重上百吨,船体呈飞鸟形,前尖后宽,这是中国独有的技术,加上新研制的三角帆和船舱底部设置的撸,此外还设计了流传于宋朝时的轮浆,使之无论是行使的速度还是灵活性,几乎可以称之为独步天下了。
张灏自然不知道,这种技术比之欧洲先进了几百年,不过对于船体用的木材大为头疼,航行大洋时显得不太结实,尤其是对抗大风大浪的时候,往往显得不堪一击。
而李愚身为船员,对于北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小木船非常感兴趣,并取回来一些木料,他们自然不知道,这是木质极佳的橡木,最适合建造帆船的最好材质。
后来无意中在东北发现,分布极广的一种树木和橡木材质几乎相同,张灏不知那是橡木同科的札木,虽然比橡木直径小得多,但用来建造小型海船自是绰绰有余,算是彻底解决木料的来源问题。
张灏就是想殖民海外,起码先期抢占能占领的所有地域,至于什么仁义道德都是废话,经过后世近代殖民痛苦的汉人来说,自然深知移民海外的重要性,哪怕为此到处烧杀抢夺。
所以培养民族尚武的铁血性格格外重要,而被孔孟儒家之道约束千年的汉人,已经处在最危险的关头,张灏目前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但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确是可以重新注入新的思想,一点点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些人的性格。
或许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彻底终结自己后代的贵族地位吧?张灏无声的笑笑,反正自己往下的三代,假如没有遭遇大难的话,无疑都会一生富贵,至于再往下的后代子孙,那就得自求多福了。
张灏可没有朱元璋那种指望后人世世代代都是皇族的极端思想,事实证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何况自己已经走在悬崖边上,没准下一刻就得全家被斩呢。
看来还得拥有权势啊张灏叹了口气,转身望着京城方向,默默的思索着一些问题。
很快,海船距离海岸线越来越近,张灏舒了口气,望着远处连绵的低矮山脉,郁郁森林,心情为之一振。
靠近海岸边的山坡上被人为平整出一大片平地,就连海边都用碎石泥土铺垫过,海岸上建有码头和成排的木房,而那山坡上则能望见很多房屋,再往后都被山坡挡住了,什么都看不见。
抬头看看碧蓝天空中到处飞翔的海鸥,早已感受到此处的温暖气候,极为适宜汉人居住,张灏兴致昂扬,独自站在前甲板上,回想着关于此地的一些历史。
其实早在战国时,东北就被视为汉人的领地,一直有百姓居住并设有官府,只可惜历经朝代更替,或许因为气候寒冷不适宜种植粮食,另外就是这里到处都是异族林立,杀伐不断,以至于汉人在这里渐渐销声匿迹了。
三年前派人过来侦查时,最后送到张灏手中的情报,不禁令他欣喜如狂,这后世的大连竟然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村落,村民都是半耕半猎,显然是有着汉人血统的,而原先曾居住过附近的一些朝鲜村子,却都已随着明朝崛起而全都迁走了。
料到是因为这里还处在整个东北的海角,距离腹地比较遥远,以至于人烟稀少,而沈阳一带则是明朝重点统治的地域,一直驻有重兵守卫,而一些原先的小民族不是纷纷迁徙北方,就是早已被几个强大的邻居消灭吞并掉了。
四战之地,果然有他的好处,大连一带竟然不是张灏想象中的遍地都是少数民族,起码未来十几年内,不用担心有异族入侵,那蒙古人更是离得老远,除了几个臣服于朝廷的游猎部族之外,几乎没有太大的威胁。
其实却是张灏想得错的,这整个大连一带,在元朝虚弱时,原本都是朝鲜国趁机占有的领地,但后来被太祖朱元璋一顿恐吓又派出大军出关,吓得朝鲜国王急忙把国人迁回鸭绿江以南。
朝鲜人自然不甘心丢失大片土地,当得知明朝军队北上征伐元蒙余孽时,准备趁明军不备给予致命一击,以至于曾经调集全国兵力,号称十万大军要和明朝来场大战,只可惜,没等出发就被害怕明朝的大臣阻止,所有主战的文臣武将都被处死,直接导致这一带就成了无主之地,被张灏捡了一个大便宜。
说是无主之地有些夸张,起码都是明朝的领土,不过朝廷没有心思经营这里倒是真的,所有军户都是驻守在通往后世黑龙江一线,又因为有户引国策的严格限制,山东那里没有海船,很少有百姓有能力或是敢举家偷渡过来。
看到黑色土地,张灏心情兴奋,这次准备在东北扶持汉人领地,大规模接纳各地流民,因为有了玉米土豆,在辅以番薯小麦和水稻,想必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蔬菜什么的不是难题,更何况海底都是海蟹鱼虾,附近海域藏有无数的海蛎子特产,就是这里被称为大蛎弯的由来。
至于玉米等粮食作物会不会因此传入异族那里,成为他们进攻汉族的有力保障,张灏倒是曾经为难过,但只要一想起历史走向,再坏的结局也不过如此,因此张灏最终还是决定冒险一搏。
比起山东,大蛎子弯的气候一样温暖,四季分明,冬日没有严寒,夏日没有酷暑,不过此时的气温还是比后世要寒冷的多,但比起辽东其他地域,已经显得格外舒服怡人了。
身上披着一件貂鼠斗篷,望着岸边黑压压的人群,张灏吩咐水手靠岸,今次过来的海船,全都是自己的船队。
沿着木板当先走下船去,就见码头上站着几位衣衫富贵的中年人,一见灏二爷过来,连同后面几十个人全都跪倒磕头。
“都起来吧。”
张灏含笑说道,望着岸边同时跪倒的几千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威风八面,而是一股沉重的责任感涌上心头。
“百废待兴啊”张灏喃喃自语,神色间充满感慨。
“二爷,终于盼到你老过来了。”
管家张二虎神色激动的说道,和身后几位管家纷纷站起,含笑上前簇拥着张灏走至岸边。
不习惯什么演讲,但张灏还是站在码头上,望着下面一群充满朝气的面孔,大声道:“从现在起,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汉人的土地,任何异族也别想占有它,我张灏发誓,一定会保护大家的安危。”
一连三日,张灏带人走遍了整个地区,实地考察地形地貌,最令人欣喜的,就是河流极多,又是天然的良港,作为起步东北的粮仓再好不过。
最先迁徙过来的一万多百姓,除了工匠外,挑选的基本都是年轻人,几乎全都是张家收留的孤儿,再就是从陆路迁过来的部族,人数多达二万多人。
一处高地上早已修建好了一座简陋城池,用来抵御可能会遇到的危险,而从南方造船厂挖过来的工匠,则领着族人修建完毕一座小型船坞,用来简单修理往来的海船。
因为人口骤然增加和没有足够的牧草,一时间把几位管家闹得手忙脚乱,幸好事先储存了大量粮食,又有海船源源不断的送来各种物资,不怕马上进入冬季而饿死族人。
张灏并没有设置官吏,而是按照家族军事化来管理,所有十八岁以上的男丁都要训练成军,而妇女除了操持琐事之外,还得学习一些技能,总之一句话,都得为了生存而努力。
孤儿们都要接受教育,将来好作为有用人才为家族效力,为将来大规模迁徙百姓而做好准备,牧民和当地百姓的孩子则要训练成军人,这是必然的选择。
一早,远处简易木房里传来孩童们动听的朗读声,张灏后背双手站在空地上,闻着米粥的清香,问道:“学的都是什么?”
张梁陪着过来,和胡凯两人充作护卫,一左一右的站在张灏身边,实际上这里的首领就是张梁,只不过习惯性的又当起了亲随,管家张二虎笑道:“听从二爷的吩咐,暂时学的诗经等书,主要教授娃子们识字写字和算术,经史一类的粗浅学问。”
“嗯,标点符号和新式数字都传授了吧?”张灏满意点头,又出言询问。
“教了,咱家都学了好几年的东西,自然要教给娃子们。”张二虎笑呵呵的连声保证。
“过些日子会有一些书籍运送过来,还会有一些教书先生,到时这学堂上的事,你们都听从人家的建议吧。”
张灏淡淡吩咐,过来的自然都是家中的丫鬟妇人和那些阿拉怕学者,他的构思是先设立五年期的族学,在另外根据孩子们的资质和兴趣,分别成立综合性的学堂,此外还有海事学堂和军校,至于最高一级的大学,那得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总之要彻底和大海对面的世界不同。
“普通百姓都按人头拨给田地,免费建造宅子,至于粮种和牲畜则由家族统一拨给,等以后有条件了,大家可以随意买卖牲畜,田契由辽阳府统一发放,这样就不怕他们担心有什么变故。”张灏想到一些跟过来的流民,马上补充道。
张梁抢着说道:“二爷尽管放心,这里是咱张家买下的私产,不会遇到什么麻烦的。”
一想也是,这方圆百里名义上都是用银子买的,属于合法拥有的土地,即使朝廷也不能任意干涉,除了人口多一些,没有设置一些官吏外,就仿佛是一个豪门的私人田庄。
估计只有疯子才敢出来买这里的田地吧,张灏嘿嘿一笑,至于后期设置流官也不怕,无非是去吏部打点一番而已。
“所有人都必须混在一起居住,不许有任何歧视,张梁,你一定要牢牢谨记。”
张灏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叮嘱民族融合的注意事项,因为担心文人告密,只能把所有的管理差事都交给自己的心腹负责,经营一应琐事的干练人手不缺,但却独独缺少真正的内政型人才和能统筹全局事事精通的高人。
张灏深知思想上的碰撞最是激烈,不敢冒险的结纳一些从小读八股文章的读书人,自己要传播的知识,在他们眼中或许都是大逆不道之事。
看到张梁连声保证,即使不放心,但张灏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沉声道:“有什么纠纷必须秉公执法,过些日子,王太平他们都会过来,到时刑律方面的事就交给太平,不许你们随意插手阻拦。”
张二虎和张梁心中一惊,急忙恭敬的点头应承,张灏这些年来御下极严,他们自然不敢稍有违背。
对于领地上的安全问题张灏不太担心,除了有张越的三千马匪之外,附近十几个卫所都是自家安插的官兵,在训练出起码五千人的精锐乡勇,在这一带自保应该没有问题。
“现在有战马多少匹,良马多少匹?”张灏还是忍不住询问。
“回二爷,呵呵。”张梁显得很兴奋,说道:“足足有一万多匹良马,其中战马三千匹,其他都是用来替代耕牛的,因为怕这里没有牧草,大部分的马匹都留在大宁府。”
“好,就训练出三千精锐骑兵,其他人全都培养成弓箭手。”张灏随口定下兵种配置,至于需要的弓弩等武器,自然难不倒富可敌国的灏二爷。
并没有准备训练什么方阵枪兵,这北方到处都是山脉草原,机动性差的步兵除了坚守外,并不适合小规模的战争,至于遭遇战,弓箭手都是臂力突出的壮汉,扔掉弓箭抽出刀剑,比平常的士兵强力太多了。
“走,去武器作坊瞧瞧,还有其它的作坊,今日统统要看一遍。”
张灏兴致高涨,当先朝城寨西北方走去,那里已经建成若干个作坊,将来更是会升级为工厂的,所有工匠都是这些年举族招募而来的匠户,明朝森严的等级制度,无疑为灏二爷轻易招募到大批工匠而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第241章 殖民东北
海风吹拂,五艘中等海船迎风破浪,经过一个星期的航行,终于抵达东北海上门户,被称为大蛎子弯的地方。
没事研究着海船构造,张灏感觉大约重上百吨,船体呈飞鸟形,前尖后宽,这是中国独有的技术,加上新研制的三角帆和船舱底部设置的撸,此外还设计了流传于宋朝时的轮浆,使之无论是行使的速度还是灵活性,几乎可以称之为独步天下了。
张灏自然不知道,这种技术比之欧洲先进了几百年,不过对于船体用的木材大为头疼,航行大洋时显得不太结实,尤其是对抗大风大浪的时候,往往显得不堪一击。
而李愚身为船员,对于北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小木船非常感兴趣,并取回来一些木料,他们自然不知道,这是木质极佳的橡木,最适合建造帆船的最好材质。
后来无意中在东北发现,分布极广的一种树木和橡木材质几乎相同,张灏不知那是橡木同科的札木,虽然比橡木直径小得多,但用来建造小型海船自是绰绰有余,算是彻底解决木料的来源问题。
张灏就是想殖民海外,起码先期抢占能占领的所有地域,至于什么仁义道德都是废话,经过后世近代殖民痛苦的汉人来说,自然深知移民海外的重要性,哪怕为此到处烧杀抢夺。
所以培养民族尚武的铁血性格格外重要,而被孔孟儒家之道约束千年的汉人,已经处在最危险的关头,张灏目前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但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确是可以重新注入新的思想,一点点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些人的性格。
或许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彻底终结自己后代的贵族地位吧?张灏无声的笑笑,反正自己往下的三代,假如没有遭遇大难的话,无疑都会一生富贵,至于再往下的后代子孙,那就得自求多福了。
张灏可没有朱元璋那种指望后人世世代代都是皇族的极端思想,事实证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何况自己已经走在悬崖边上,没准下一刻就得全家被斩呢。
看来还得拥有权势啊张灏叹了口气,转身望着京城方向,默默的思索着一些问题。
很快,海船距离海岸线越来越近,张灏舒了口气,望着远处连绵的低矮山脉,郁郁森林,心情为之一振。
靠近海岸边的山坡上被人为平整出一大片平地,就连海边都用碎石泥土铺垫过,海岸上建有码头和成排的木房,而那山坡上则能望见很多房屋,再往后都被山坡挡住了,什么都看不见。
抬头看看碧蓝天空中到处飞翔的海鸥,早已感受到此处的温暖气候,极为适宜汉人居住,张灏兴致昂扬,独自站在前甲板上,回想着关于此地的一些历史。
其实早在战国时,东北就被视为汉人的领地,一直有百姓居住并设有官府,只可惜历经朝代更替,或许因为气候寒冷不适宜种植粮食,另外就是这里到处都是异族林立,杀伐不断,以至于汉人在这里渐渐销声匿迹了。
三年前派人过来侦查时,最后送到张灏手中的情报,不禁令他欣喜如狂,这后世的大连竟然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村落,村民都是半耕半猎,显然是有着汉人血统的,而原先曾居住过附近的一些朝鲜村子,却都已随着明朝崛起而全都迁走了。
料到是因为这里还处在整个东北的海角,距离腹地比较遥远,以至于人烟稀少,而沈阳一带则是明朝重点统治的地域,一直驻有重兵守卫,而一些原先的小民族不是纷纷迁徙北方,就是早已被几个强大的邻居消灭吞并掉了。
四战之地,果然有他的好处,大连一带竟然不是张灏想象中的遍地都是少数民族,起码未来十几年内,不用担心有异族入侵,那蒙古人更是离得老远,除了几个臣服于朝廷的游猎部族之外,几乎没有太大的威胁。
其实却是张灏想得错的,这整个大连一带,在元朝虚弱时,原本都是朝鲜国趁机占有的领地,但后来被太祖朱元璋一顿恐吓又派出大军出关,吓得朝鲜国王急忙把国人迁回鸭绿江以南。
朝鲜人自然不甘心丢失大片土地,当得知明朝军队北上征伐元蒙余孽时,准备趁明军不备给予致命一击,以至于曾经调集全国兵力,号称十万大军要和明朝来场大战,只可惜,没等出发就被害怕明朝的大臣阻止,所有主战的文臣武将都被处死,直接导致这一带就成了无主之地,被张灏捡了一个大便宜。
说是无主之地有些夸张,起码都是明朝的领土,不过朝廷没有心思经营这里倒是真的,所有军户都是驻守在通往后世黑龙江一线,又因为有户引国策的严格限制,山东那里没有海船,很少有百姓有能力或是敢举家偷渡过来。
看到黑色土地,张灏心情兴奋,这次准备在东北扶持汉人领地,大规模接纳各地流民,因为有了玉米土豆,在辅以番薯小麦和水稻,想必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蔬菜什么的不是难题,更何况海底都是海蟹鱼虾,附近海域藏有无数的海蛎子特产,就是这里被称为大蛎弯的由来。
至于玉米等粮食作物会不会因此传入异族那里,成为他们进攻汉族的有力保障,张灏倒是曾经为难过,但只要一想起历史走向,再坏的结局也不过如此,因此张灏最终还是决定冒险一搏。
比起山东,大蛎子弯的气候一样温暖,四季分明,冬日没有严寒,夏日没有酷暑,不过此时的气温还是比后世要寒冷的多,但比起辽东其他地域,已经显得格外舒服怡人了。
身上披着一件貂鼠斗篷,望着岸边黑压压的人群,张灏吩咐水手靠岸,今次过来的海船,全都是自己的船队。
沿着木板当先走下船去,就见码头上站着几位衣衫富贵的中年人,一见灏二爷过来,连同后面几十个人全都跪倒磕头。
“都起来吧。”
张灏含笑说道,望着岸边同时跪倒的几千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威风八面,而是一股沉重的责任感涌上心头。
“百废待兴啊”张灏喃喃自语,神色间充满感慨。
“二爷,终于盼到你老过来了。”
管家张二虎神色激动的说道,和身后几位管家纷纷站起,含笑上前簇拥着张灏走至岸边。
不习惯什么演讲,但张灏还是站在码头上,望着下面一群充满朝气的面孔,大声道:“从现在起,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汉人的土地,任何异族也别想占有它,我张灏发誓,一定会保护大家的安危。”
一连三日,张灏带人走遍了整个地区,实地考察地形地貌,最令人欣喜的,就是河流极多,又是天然的良港,作为起步东北的粮仓再好不过。
最先迁徙过来的一万多百姓,除了工匠外,挑选的基本都是年轻人,几乎全都是张家收留的孤儿,再就是从陆路迁过来的部族,人数多达二万多人。
一处高地上早已修建好了一座简陋城池,用来抵御可能会遇到的危险,而从南方造船厂挖过来的工匠,则领着族人修建完毕一座小型船坞,用来简单修理往来的海船。
因为人口骤然增加和没有足够的牧草,一时间把几位管家闹得手忙脚乱,幸好事先储存了大量粮食,又有海船源源不断的送来各种物资,不怕马上进入冬季而饿死族人。
张灏并没有设置官吏,而是按照家族军事化来管理,所有十八岁以上的男丁都要训练成军,而妇女除了操持琐事之外,还得学习一些技能,总之一句话,都得为了生存而努力。
孤儿们都要接受教育,将来好作为有用人才为家族效力,为将来大规模迁徙百姓而做好准备,牧民和当地百姓的孩子则要训练成军人,这是必然的选择。
一早,远处简易木房里传来孩童们动听的朗读声,张灏后背双手站在空地上,闻着米粥的清香,问道:“学的都是什么?”
张梁陪着过来,和胡凯两人充作护卫,一左一右的站在张灏身边,实际上这里的首领就是张梁,只不过习惯性的又当起了亲随,管家张二虎笑道:“听从二爷的吩咐,暂时学的诗经等书,主要教授娃子们识字写字和算术,经史一类的粗浅学问。”
“嗯,标点符号和新式数字都传授了吧?”张灏满意点头,又出言询问。
“教了,咱家都学了好几年的东西,自然要教给娃子们。”张二虎笑呵呵的连声保证。
“过些日子会有一些书籍运送过来,还会有一些教书先生,到时这学堂上的事,你们都听从人家的建议吧。”
张灏淡淡吩咐,过来的自然都是家中的丫鬟妇人和那些阿拉怕学者,他的构思是先设立五年期的族学,在另外根据孩子们的资质和兴趣,分别成立综合性的学堂,此外还有海事学堂和军校,至于最高一级的大学,那得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总之要彻底和大海对面的世界不同。
“普通百姓都按人头拨给田地,免费建造宅子,至于粮种和牲畜则由家族统一拨给,等以后有条件了,大家可以随意买卖牲畜,田契由辽阳府统一发放,这样就不怕他们担心有什么变故。”张灏想到一些跟过来的流民,马上补充道。
张梁抢着说道:“二爷尽管放心,这里是咱张家买下的私产,不会遇到什么麻烦的。”
一想也是,这方圆百里名义上都是用银子买的,属于合法拥有的土地,即使朝廷也不能任意干涉,除了人口多一些,没有设置一些官吏外,就仿佛是一个豪门的私人田庄。
估计只有疯子才敢出来买这里的田地吧,张灏嘿嘿一笑,至于后期设置流官也不怕,无非是去吏部打点一番而已。
“所有人都必须混在一起居住,不许有任何歧视,张梁,你一定要牢牢谨记。”
张灏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叮嘱民族融合的注意事项,因为担心文人告密,只能把所有的管理差事都交给自己的心腹负责,经营一应琐事的干练人手不缺,但却独独缺少真正的内政型人才和能统筹全局事事精通的高人。
张灏深知思想上的碰撞最是激烈,不敢冒险的结纳一些从小读八股文章的读书人,自己要传播的知识,在他们眼中或许都是大逆不道之事。
看到张梁连声保证,即使不放心,但张灏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沉声道:“有什么纠纷必须秉公执法,过些日子,王太平他们都会过来,到时刑律方面的事就交给太平,不许你们随意插手阻拦。”
张二虎和张梁心中一惊,急忙恭敬的点头应承,张灏这些年来御下极严,他们自然不敢稍有违背。
对于领地上的安全问题张灏不太担心,除了有张越的三千马匪之外,附近十几个卫所都是自家安插的官兵,在训练出起码五千人的精锐乡勇,在这一带自保应该没有问题。
“现在有战马多少匹,良马多少匹?”张灏还是忍不住询问。
“回二爷,呵呵。”张梁显得很兴奋,说道:“足足有一万多匹良马,其中战马三千匹,其他都是用来替代耕牛的,因为怕这里没有牧草,大部分的马匹都留在大宁府。”
“好,就训练出三千精锐骑兵,其他人全都培养成弓箭手。”张灏随口定下兵种配置,至于需要的弓弩等武器,自然难不倒富可敌国的灏二爷。
并没有准备训练什么方阵枪兵,这北方到处都是山脉草原,机动性差的步兵除了坚守外,并不适合小规模的战争,至于遭遇战,弓箭手都是臂力突出的壮汉,扔掉弓箭抽出刀剑,比平常的士兵强力太多了。
“走,去武器作坊瞧瞧,还有其它的作坊,今日统统要看一遍。”
张灏兴致高涨,当先朝城寨西北方走去,那里已经建成若干个作坊,将来更是会升级为工厂的,所有工匠都是这些年举族招募而来的匠户,明朝森严的等级制度,无疑为灏二爷轻易招募到大批工匠而提供了最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