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给你腾个窝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残明最新章节!
隆武六年秋,南明政权发生内杠,西军和忠于隆武帝的军队在广西西部和贵州东部发生激战,鼠斗穴中。
李定国不愿和隆武朝廷打内战,率领本部人马驻守四川,暂停对汉中的进攻,和清军、隆武朝的军队暂时形成对峙,李定国控制着成都平原和川南,隆武帝揭重熙、郝摇旗等部控制着川东的重庆一带。清军前线日子被李定国打得狼狈不堪,也不敢轻易越过秦岭向明军挑衅,三方人马小摩擦不断,大的战斗没有。
陕西方面,清廷急于把善战的秦军调往江南,对吴三桂一再施恩笼络,准备让他以平西王的名义镇守汉中和陕西的西南部,但是吴三桂还不满意,想把整个陕西都占了,当一个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这个年代没有甘肃省,甘肃和宁夏大部分地区都在陕西的管辖范围内,所以陕西省的地盘很大,关中平原、汉中平原、河套平原都非常富庶,而且西北出精兵,出好马,还可以进一步向新疆发展,远非偏远的云南可比。
吴三桂和清廷争的就是关中平原,八百里关中平原以西安为中心,过了潼关就能进入一马平川的中原,为了防止7▽,吴三桂占据整个陕西后失去控制,清廷一定要把关中平原掌握在手中,用陕西三边总督制衡吴三桂,吴三桂却对关中平原势在必得,双方正在来回扯皮。
扯皮归扯皮,清廷从陕西抽调军队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西军停止进攻后。陕西方面压力大减,除了吴三桂以外。其他清军各部都可以调走。孟乔芳麾下三万余披甲,再加上李国英的两万绿营。源源不断地进入潼关,赶往山西战场。
孟乔芳早年是明军的副将,努尔哈赤时期就投靠满清,他的部队算是汉军旗里最能打的头号主力,在镇守陕西的这几年中,又收编了一批明朝降军和地方武装,这些明朝降军都是老秦军的底子,长期戍守西北三边,战斗力远远强于一般的明军。后世里名气很大的张勇和赵良栋就在其中,已然崭露头角。(张勇、赵良栋在三藩之乱里大出风头,和孙思克、王进宝并称“河西四将”。)
李国英的部队也是绿营中的精锐,多尔衮把他和孟乔芳调到山西,立刻打破了山西战场的僵局。
山西地形险要,姜瓖等抗清武装占据雄关坚城,几个月来虽然不断遭到清军的猛烈进攻,却一直在苦苦支撑,前些日子。宁镇大捷的消息传到山西,各地的抗清武装士气大振,趁机发起一连串的反攻,局势刚刚有所好转。孟乔芳和李国英参战之后,清军重新夺回了主动权。
眼看大同又要陷入重围,姜瓖犹豫不定。清军明显铁了心要打下大同,长期困守孤城早晚是死路一条。趁早突围才能摆脱危险,但是山西处于满清占领区的腹地。四面八方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安全的,往东是直隶京畿,往南是大同,这两个方向都有清军重兵布防,往西有黄河天险阻挡,只有往北逃入蒙古这一条路……
清廷对姜瓖发起猛攻,试图尽快解决山西战事,腾出手来对付南明隆武政权。
此刻的隆武政权,也正处在焦头烂额的状态中,西军冯双礼、白文选三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从贵州东部攻入广西西部,前锋距离桂林只有三百里。
桂林朝廷上下一时人心惶惶,从各地紧急抽调兵马勤王,隆武帝这几年编练新军,攒下了一些家底,苏观生也紧急派来了几千广东兵,东拼西凑的凑出来两万兵马,在桂林以西的柳州府和西军展开激战。
这是一场关乎隆武朝廷命运的决战,忠于隆武帝的嫡系部队第一次成了战场上的主角,他们对手则是身经百战的西军,隆武帝的军队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看起来取胜的希望非常渺茫。
朝廷里很多人再次强烈建议,立刻还都南京,暂避西军锋芒,但是隆武帝斟酌再三,还是决心打完这一仗再说,如果现在跑到南京去,他就变成了丧家之犬,必然受制于汪克凡,这一仗取胜的希望虽然不大,但是不试一试又;怎么甘心?
出乎意料,隆武帝的军队竟然顶住了西军的进攻。他们死守柳州,多次打退西军的进攻,激战中不知不觉守了一个月,西军渐渐失去了锐气。
冯双礼和白文选在西军中只是二流将领,李定国和刘文秀这样的大将都没来,他们的部队从四川一路横穿贵州全境,到了柳州后已经非常疲惫,碰到敌人据守坚城就显得后劲不足……与之相反,隆武帝对新军下了不少本钱,完全仿照楚军的方式练兵,装备好,待遇高,战斗力也还说得过去,隆武朝廷在这次内战中又属于“自卫反击”的一方,相比挑起内战的西军算是正义之师,得到了柳州百姓的大力支援,虽然没有力量打败冯双礼和白文选,但是咬紧牙关起码可以自保。
战局陷入僵持。
僵持对西军不利。
冯双礼和白文选孤军深入,粮草转运困难,利在速战速决,在柳州城下和隆武军长期僵持自身反而有危险,只好主动后撤至庆远府一带筹粮屯兵,做长久打算,并派人向孙可望请求增派援兵。
隆武朝廷躲过一劫,欣喜若狂不在话下,孙可望听说这个消息后,却大失所望。他原本以为隆武军不堪一击,才会只派冯双礼和白文选进攻广西,没想到他们连桂林的边都没摸着,在柳州就碰了一个硬钉子,让孙可望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西军中最能打的部队,除了李定国就数刘文秀了,孙可望还有一些精锐嫡系,却要坐镇云南。不能轻易出动。李定国镇守四川,本人也不愿和隆武朝廷打内战。指望不上,可以支援冯、白二将的就只剩下刘文秀。
但是刘文秀也不敢乱动。
刘文秀的部队一部分摆在四川。一部分摆在贵州,都对着湖广方面,如果把刘文秀的主力调到广西,楚军从湖广发起进攻,要么顺着长江三峡进入四川,要么攻打贵州南部,都会杀得西军阵脚大乱……最近这一个月以来,楚军不断向湖广西部调动兵力,岳州营、通山营和闯营的一部分部队分布在湘西几座州府。明显是冲着西军来的,堵胤锡的君子营也调到了桂林附近,为隆武帝勤王保驾。
对于汪克凡的楚军,孙可望一直深为忌惮,他想搞掉的是隆武帝,汪克凡属于可以拉拢的对象,所以西军一开始发动进攻的时候就避开了湖广,只对着广西发起猛攻……这段日子里,他暗中不断派人和汪克凡联络。前前后后写了几封亲笔信,许下种种优厚的条件,比如与楚军平分两广,又比如加封汪克凡为一字王等等。试图说服他改变阵营,最起码也要两不相帮。汪克凡的态度却很暧昧,不断向湖广西部增派部队。却又一直按兵不动,有一种坐山观虎斗的感觉。
现在广西战局受挫。必须调兵增援,汪克凡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孙可望犹豫再三,又给他写了一封信,同时命令刘文秀分兵进入广西,每次只派去几千人马,一边往前走一边看着屁股后头,试探楚军的反应。
汪克凡这段时间里,也在忙碌不停。
楚军的改制已经进入到深化阶段,在江南的楚军全都改成了新的师旅编制,汪克凡提拔了一大批新的军官,又对各部的副职和一部分中高级军官进行对调,彻底打破了各部之间的壁垒。
比如吕仁青的第三师吧,这支部队的前身是蒲圻营,所有中高级军官都是吕仁青一手提拔起来的,他的副营官虽然是汪克凡任命的,但也和吕仁青搭档多年,私人关系非常密切,汪克凡大刀阔斧进行调整,一上来就把他的副营官调走,又从别的营调来三分之一的新军官,第三师里一夜之间多了很多新面孔,也多了几分朝气和活力。
除了改革军制,民政方面也有一大摊子事,江南三省刚刚光复,个别州府仍在清军控制下,地方官府的行政工作还没有走上轨道,汪克凡身为总揽江南三省军政大权的北伐提督,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要汇总到他这里,也是一副沉重的担子。
但是话说回来了,这副担子再沉也是为自己背,汪克凡绝不会叫苦叫累,反而乐在其中。他对江南各个州府的经济民生进行仔细研究,寻找前景广阔的产业进行扶植,江南号称富甲天下,是因为这里的工商业都极为发达,大批的手工作坊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比如松江府的棉纺业就领先全国。
松江府就是后世的上海,汪克凡对其寄予厚望,楚军收复松江府后,第一时间派人前去做前期准备工作,准备把这里建成楚勋集团的重要基地。和几乎是一片空白的香港比起来,松江府的华亭县、上海县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宝山、吴淞、南汇一带也有好几个现成的港口,发展起来更加容易。
对于广西战局,汪克凡鞭长莫及,他只给隆武帝写了一封信,承诺楚军攻占杭州之后就立刻撤兵,隆武帝如果迫不得已离开桂林,可以把行在迁往杭州,不用有太多顾虑……隆武帝是一面旗帜,汪克凡需要这面旗帜屹立不倒,所以得给他腾个窝,留一条安全可靠的后路,以免真把隆武帝逼得去死守桂林,万一被西军干掉了,反而鸡飞蛋打。
楚军就算表面上撤离杭州,杭州也在楚军的控制范围内,隆武帝多半不敢回南京,如果他愿意,就在杭州呆着吧……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如果西军大举逼近桂林,隆武帝可以跑路的地方其实不多,要么去广东,要么去江西的赣州,剩下就只能去杭州了。
听说隆武帝的军队守住了柳州,汪克凡松了一口气,他不愿和西军打内战,但是隆武帝如果真的陷入重围,他只好再一次救驾……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吧,这次进攻广西的是冯双礼和白文选,如果换成和李定国打内战,汪克凡真的会有心理障碍。
隆武帝的军队没有打过恶仗,硬仗,虽然暂时守住了柳州,等到西军做好准备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多半就会吃败仗,孙可望如果一直打到广西东部,就会严重损害楚勋的利益,楚军只能被迫参战,甚至把主力部队调回湖南。
为了防止万一,汪克凡必须打通长江航道,楚军的地盘越来越大,只靠两条腿来回跑累死也来不及,汪克凡盯上了九江府,盯上了施福的清军水师。
他离开南京,渡江来到扬州,登门拜访郑成功,以合作开发松江府为交换条件,请郑成功配合楚军水师消灭施福。
“合作开发,是不是搭伙做海商买卖啊?世人都说云台用兵厉害,我看云台这张嘴才最厉害,捡着个琉璃球,就能说成凤凰蛋,把人唬得一楞一愣的。”郑成功哈哈大笑,眼中神采飞扬,和汪克凡合作开发松江府,对郑氏集团当然是一件大好事。
郑成功的海船走遍东亚和东南亚,其中最赚钱的就是东亚市场,主要包括日本、琉球和朝鲜,满清控制的北方也有一定的走私生意。这个年代受制于各种条件,距离太远的远洋航线并不划算,日本的距离正好不远不近,物产丰富,市场也足够大,和郑氏集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是郑成功最为看重的市场,绝对不容楚勋集团染指。
“是啊,就是大火做海商买卖,我把湖广、江西的各种货物运到上海县,大木再销往倭国、琉球和高丽,咱们各做一段,各得其利。”对于日本市场,汪克凡没打算染指,全部让给郑成功好了。(未完待续。。)
隆武六年秋,南明政权发生内杠,西军和忠于隆武帝的军队在广西西部和贵州东部发生激战,鼠斗穴中。
李定国不愿和隆武朝廷打内战,率领本部人马驻守四川,暂停对汉中的进攻,和清军、隆武朝的军队暂时形成对峙,李定国控制着成都平原和川南,隆武帝揭重熙、郝摇旗等部控制着川东的重庆一带。清军前线日子被李定国打得狼狈不堪,也不敢轻易越过秦岭向明军挑衅,三方人马小摩擦不断,大的战斗没有。
陕西方面,清廷急于把善战的秦军调往江南,对吴三桂一再施恩笼络,准备让他以平西王的名义镇守汉中和陕西的西南部,但是吴三桂还不满意,想把整个陕西都占了,当一个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这个年代没有甘肃省,甘肃和宁夏大部分地区都在陕西的管辖范围内,所以陕西省的地盘很大,关中平原、汉中平原、河套平原都非常富庶,而且西北出精兵,出好马,还可以进一步向新疆发展,远非偏远的云南可比。
吴三桂和清廷争的就是关中平原,八百里关中平原以西安为中心,过了潼关就能进入一马平川的中原,为了防止7▽,吴三桂占据整个陕西后失去控制,清廷一定要把关中平原掌握在手中,用陕西三边总督制衡吴三桂,吴三桂却对关中平原势在必得,双方正在来回扯皮。
扯皮归扯皮,清廷从陕西抽调军队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西军停止进攻后。陕西方面压力大减,除了吴三桂以外。其他清军各部都可以调走。孟乔芳麾下三万余披甲,再加上李国英的两万绿营。源源不断地进入潼关,赶往山西战场。
孟乔芳早年是明军的副将,努尔哈赤时期就投靠满清,他的部队算是汉军旗里最能打的头号主力,在镇守陕西的这几年中,又收编了一批明朝降军和地方武装,这些明朝降军都是老秦军的底子,长期戍守西北三边,战斗力远远强于一般的明军。后世里名气很大的张勇和赵良栋就在其中,已然崭露头角。(张勇、赵良栋在三藩之乱里大出风头,和孙思克、王进宝并称“河西四将”。)
李国英的部队也是绿营中的精锐,多尔衮把他和孟乔芳调到山西,立刻打破了山西战场的僵局。
山西地形险要,姜瓖等抗清武装占据雄关坚城,几个月来虽然不断遭到清军的猛烈进攻,却一直在苦苦支撑,前些日子。宁镇大捷的消息传到山西,各地的抗清武装士气大振,趁机发起一连串的反攻,局势刚刚有所好转。孟乔芳和李国英参战之后,清军重新夺回了主动权。
眼看大同又要陷入重围,姜瓖犹豫不定。清军明显铁了心要打下大同,长期困守孤城早晚是死路一条。趁早突围才能摆脱危险,但是山西处于满清占领区的腹地。四面八方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安全的,往东是直隶京畿,往南是大同,这两个方向都有清军重兵布防,往西有黄河天险阻挡,只有往北逃入蒙古这一条路……
清廷对姜瓖发起猛攻,试图尽快解决山西战事,腾出手来对付南明隆武政权。
此刻的隆武政权,也正处在焦头烂额的状态中,西军冯双礼、白文选三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从贵州东部攻入广西西部,前锋距离桂林只有三百里。
桂林朝廷上下一时人心惶惶,从各地紧急抽调兵马勤王,隆武帝这几年编练新军,攒下了一些家底,苏观生也紧急派来了几千广东兵,东拼西凑的凑出来两万兵马,在桂林以西的柳州府和西军展开激战。
这是一场关乎隆武朝廷命运的决战,忠于隆武帝的嫡系部队第一次成了战场上的主角,他们对手则是身经百战的西军,隆武帝的军队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看起来取胜的希望非常渺茫。
朝廷里很多人再次强烈建议,立刻还都南京,暂避西军锋芒,但是隆武帝斟酌再三,还是决心打完这一仗再说,如果现在跑到南京去,他就变成了丧家之犬,必然受制于汪克凡,这一仗取胜的希望虽然不大,但是不试一试又;怎么甘心?
出乎意料,隆武帝的军队竟然顶住了西军的进攻。他们死守柳州,多次打退西军的进攻,激战中不知不觉守了一个月,西军渐渐失去了锐气。
冯双礼和白文选在西军中只是二流将领,李定国和刘文秀这样的大将都没来,他们的部队从四川一路横穿贵州全境,到了柳州后已经非常疲惫,碰到敌人据守坚城就显得后劲不足……与之相反,隆武帝对新军下了不少本钱,完全仿照楚军的方式练兵,装备好,待遇高,战斗力也还说得过去,隆武朝廷在这次内战中又属于“自卫反击”的一方,相比挑起内战的西军算是正义之师,得到了柳州百姓的大力支援,虽然没有力量打败冯双礼和白文选,但是咬紧牙关起码可以自保。
战局陷入僵持。
僵持对西军不利。
冯双礼和白文选孤军深入,粮草转运困难,利在速战速决,在柳州城下和隆武军长期僵持自身反而有危险,只好主动后撤至庆远府一带筹粮屯兵,做长久打算,并派人向孙可望请求增派援兵。
隆武朝廷躲过一劫,欣喜若狂不在话下,孙可望听说这个消息后,却大失所望。他原本以为隆武军不堪一击,才会只派冯双礼和白文选进攻广西,没想到他们连桂林的边都没摸着,在柳州就碰了一个硬钉子,让孙可望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西军中最能打的部队,除了李定国就数刘文秀了,孙可望还有一些精锐嫡系,却要坐镇云南。不能轻易出动。李定国镇守四川,本人也不愿和隆武朝廷打内战。指望不上,可以支援冯、白二将的就只剩下刘文秀。
但是刘文秀也不敢乱动。
刘文秀的部队一部分摆在四川。一部分摆在贵州,都对着湖广方面,如果把刘文秀的主力调到广西,楚军从湖广发起进攻,要么顺着长江三峡进入四川,要么攻打贵州南部,都会杀得西军阵脚大乱……最近这一个月以来,楚军不断向湖广西部调动兵力,岳州营、通山营和闯营的一部分部队分布在湘西几座州府。明显是冲着西军来的,堵胤锡的君子营也调到了桂林附近,为隆武帝勤王保驾。
对于汪克凡的楚军,孙可望一直深为忌惮,他想搞掉的是隆武帝,汪克凡属于可以拉拢的对象,所以西军一开始发动进攻的时候就避开了湖广,只对着广西发起猛攻……这段日子里,他暗中不断派人和汪克凡联络。前前后后写了几封亲笔信,许下种种优厚的条件,比如与楚军平分两广,又比如加封汪克凡为一字王等等。试图说服他改变阵营,最起码也要两不相帮。汪克凡的态度却很暧昧,不断向湖广西部增派部队。却又一直按兵不动,有一种坐山观虎斗的感觉。
现在广西战局受挫。必须调兵增援,汪克凡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孙可望犹豫再三,又给他写了一封信,同时命令刘文秀分兵进入广西,每次只派去几千人马,一边往前走一边看着屁股后头,试探楚军的反应。
汪克凡这段时间里,也在忙碌不停。
楚军的改制已经进入到深化阶段,在江南的楚军全都改成了新的师旅编制,汪克凡提拔了一大批新的军官,又对各部的副职和一部分中高级军官进行对调,彻底打破了各部之间的壁垒。
比如吕仁青的第三师吧,这支部队的前身是蒲圻营,所有中高级军官都是吕仁青一手提拔起来的,他的副营官虽然是汪克凡任命的,但也和吕仁青搭档多年,私人关系非常密切,汪克凡大刀阔斧进行调整,一上来就把他的副营官调走,又从别的营调来三分之一的新军官,第三师里一夜之间多了很多新面孔,也多了几分朝气和活力。
除了改革军制,民政方面也有一大摊子事,江南三省刚刚光复,个别州府仍在清军控制下,地方官府的行政工作还没有走上轨道,汪克凡身为总揽江南三省军政大权的北伐提督,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要汇总到他这里,也是一副沉重的担子。
但是话说回来了,这副担子再沉也是为自己背,汪克凡绝不会叫苦叫累,反而乐在其中。他对江南各个州府的经济民生进行仔细研究,寻找前景广阔的产业进行扶植,江南号称富甲天下,是因为这里的工商业都极为发达,大批的手工作坊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比如松江府的棉纺业就领先全国。
松江府就是后世的上海,汪克凡对其寄予厚望,楚军收复松江府后,第一时间派人前去做前期准备工作,准备把这里建成楚勋集团的重要基地。和几乎是一片空白的香港比起来,松江府的华亭县、上海县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宝山、吴淞、南汇一带也有好几个现成的港口,发展起来更加容易。
对于广西战局,汪克凡鞭长莫及,他只给隆武帝写了一封信,承诺楚军攻占杭州之后就立刻撤兵,隆武帝如果迫不得已离开桂林,可以把行在迁往杭州,不用有太多顾虑……隆武帝是一面旗帜,汪克凡需要这面旗帜屹立不倒,所以得给他腾个窝,留一条安全可靠的后路,以免真把隆武帝逼得去死守桂林,万一被西军干掉了,反而鸡飞蛋打。
楚军就算表面上撤离杭州,杭州也在楚军的控制范围内,隆武帝多半不敢回南京,如果他愿意,就在杭州呆着吧……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如果西军大举逼近桂林,隆武帝可以跑路的地方其实不多,要么去广东,要么去江西的赣州,剩下就只能去杭州了。
听说隆武帝的军队守住了柳州,汪克凡松了一口气,他不愿和西军打内战,但是隆武帝如果真的陷入重围,他只好再一次救驾……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吧,这次进攻广西的是冯双礼和白文选,如果换成和李定国打内战,汪克凡真的会有心理障碍。
隆武帝的军队没有打过恶仗,硬仗,虽然暂时守住了柳州,等到西军做好准备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多半就会吃败仗,孙可望如果一直打到广西东部,就会严重损害楚勋的利益,楚军只能被迫参战,甚至把主力部队调回湖南。
为了防止万一,汪克凡必须打通长江航道,楚军的地盘越来越大,只靠两条腿来回跑累死也来不及,汪克凡盯上了九江府,盯上了施福的清军水师。
他离开南京,渡江来到扬州,登门拜访郑成功,以合作开发松江府为交换条件,请郑成功配合楚军水师消灭施福。
“合作开发,是不是搭伙做海商买卖啊?世人都说云台用兵厉害,我看云台这张嘴才最厉害,捡着个琉璃球,就能说成凤凰蛋,把人唬得一楞一愣的。”郑成功哈哈大笑,眼中神采飞扬,和汪克凡合作开发松江府,对郑氏集团当然是一件大好事。
郑成功的海船走遍东亚和东南亚,其中最赚钱的就是东亚市场,主要包括日本、琉球和朝鲜,满清控制的北方也有一定的走私生意。这个年代受制于各种条件,距离太远的远洋航线并不划算,日本的距离正好不远不近,物产丰富,市场也足够大,和郑氏集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是郑成功最为看重的市场,绝对不容楚勋集团染指。
“是啊,就是大火做海商买卖,我把湖广、江西的各种货物运到上海县,大木再销往倭国、琉球和高丽,咱们各做一段,各得其利。”对于日本市场,汪克凡没打算染指,全部让给郑成功好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