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尊帝号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明帝国日不落最新章节!
群臣见高智谋又在替南王向皇上索要好处,顿时窃窃私语起来,人人都认为南王富甲天下、位极人臣实在赏无可赏赐无可赐。
再次回到中枢当上了首辅的周延儒道:“陛下,‘南明’、大明是兄弟之国不假,以后恐怕要以平等礼仪相待,还是以大明为尊恐怕不妥。”
朝中“战神”系文官武将、勋贵们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心里腹诽,如此简在帝心的好主意怎么让外人周延儒抢了先?
吴襄反应很快,他马上接茬道:“首辅大人高明,审时度势很有分寸,臣以为与其让南王开口面南称帝,不如由陛下主动提议南王尊帝号。”
见又被吴襄抢了先,梁廷栋赶紧道:“‘南明’大军气吞万里如虎,连好战的建奴都准备向‘南明’俯首称臣尊南王为帝。如果我大明还以宗主国自居未免贻笑大方,老臣恳请陛下放下天朝上国的做派真的以兄弟之国礼仪相待‘南明’。”
复出的周延儒早就看开了,知道大明照此下去国将不国,他愿意向南王伸出橄榄枝,他奏道:“当年南宋、金二帝并存也算相安无事,以后大明、‘南明’礼尚往来谈不上谁给谁纳贡,两国军民、大臣也会乐见其成。”
历史上的周延儒复出后对大明乱局束手无策,被赶鸭子上架抵抗清军入侵时驻通州不敢战,整日与幕僚饮酒作乐,醉生梦死,天天奏捷蒙骗崇祯。
当然,这位首辅大臣的结局很不好,在崇祯十六年被皇帝勒令自尽,籍没其家。周延儒死后,民间有歌谣日:“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
穿越者黄胜的搅局影响了太多大明官宦、百姓,今天的周延儒用不着抵抗清军入侵,也就没有必要带兵出征,自然不会出现谎报军功之事。
由于太多门生故吏投效“南明”并且有许多人得到了重用,周延儒也对南王心向往之,今天拉下脸来就是为了挣表现,也是阐明自己愿意投靠南王的立场。
吴襄走南闯北见识不凡,知道这个世界大得很,皇帝也不是个位数。
他出惊人之语道:“诸位大人莫要以为帝号只是我大明有之,佛郎机诸国有几个皇帝你们知道吗?莫卧儿帝国难道不是皇帝,我大明又管得着吗?大家不要自欺欺人了,和‘南明’平等交往乃是大势所趋,两国联姻后关系会更加紧密。”
梁廷栋笑道:“南王扫荡的东南亚诸国之中就有称帝之王,‘南明’如此实力当然再也不能成为他国附庸,陛下圣明,当断则断善莫大焉。”
崇祯没想到议事会导致出现一个皇帝和他平起平坐,看着建言让自己答应南王称帝的大臣越来越多,此刻他心里特别无助。
就在这时,六百里加急送来战报,闯贼大军几乎兵不血刃夺取了开封、南阳后乘胜西破潼关,再次攻入陕西,明军防线土崩瓦解,闯贼不久占领西安。
有了大片领地在手,又拿下了汉唐故都长安城,李独眼的野望极度膨胀,他改西安为“西京”,建国称帝,国号“大顺”,改年号为“永昌”。
朝堂上正在讨论让大明皇帝承认南王称帝还没有结果,忽然冒出一个驿卒跳出来自封“大顺皇帝”,群臣怒不可遏,纷纷要求朝廷消灭伪大顺国,逮拿妄自尊大的李自成千刀万剐。
朝堂上乱套了,文武大臣的议论声肆无忌惮,简直无视皇帝的存在,他们认为一个驿卒都敢称大顺皇帝,才几十万人的奴酋红歹是也敢称崇德皇帝,人口数千万,带甲百万的南王为何不能称帝?
这也难怪群臣,大明的执行力和统御力早就风光不再,以前令人生畏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又在崇祯手上被削减了权力。
在大明当官没有了敬畏,皇权当然被漠视。况且皇帝由于被袁崇焕欺骗导致极度不相信文官集团,相互之间没有了最起码的信赖,久而久之大臣和皇帝自然离心离德。
文官武将发现在大明为官如今很危险,去中原和辽东任职大有可能成为炮灰,在京师当官摊上流寇、建奴的坏事也可能身首异处。
这些人精左看看右看看认为唯有紧抱南王大腿才能够保证安定和富裕,此时此刻人人出力为南王向崇祯要好处。
阁老张凤翼奏道:“陛下,老臣以为南王称帝后去辽东灭了建奴,北方会少了伪大清国,少了一个自封的皇帝。我大明上下齐心收复山陕、河南灭了伪大顺国,自然会把那个夜郎自大的驿卒绳之以法,跳梁小丑也敢称帝孰不可忍。”
吴襄道:“大明、‘南明’二帝联手,这个世界谁能匹敌?假以时日定然做到不许出现第三帝国。陛下,臣以为退一步利国利民,请陛下早做决断。”
听了吴襄之言,诸多大臣深以为然,‘南明’、大明强强联合假以时日横扫世界根本不是痴人说梦。大臣们交头接耳谈论开了,一个个摇头晃脑脸色红晕。
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得到闯贼大军拿下西安并且定都称帝的消息头皮都麻了,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人头落地就是自己的宿命,他决定改弦易辙以后紧紧地抱南王大腿。
陈新甲跪下哭道:“陛下,我大明风雨飘摇危如累卵啊!陛下,解大明困局唯有南王,唯有‘战神’骄兵悍将能胜任,南王自成体系已经是无冕之王,陛下主动给予南王帝号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臣恳请陛下三思。”
老高第颤巍巍开口了:“陛下,老臣实话实说吧,南王已经成就帝业,此时大明予以承认乃是锦上添花尔,老臣恳请陛下早日决断与南王结个善缘方为大善。”
诸多阁臣和权臣都来阐明自己的态度,众口一词南王称帝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群臣逼迫如此,崇祯怒不可遏拂袖而去,大殿上的文武面面相觑,许多人知道已经得罪了天子以后在大明混官场恐怕吉凶难料,他们决定干脆告老还乡去“南明”谋发展。
群臣见高智谋又在替南王向皇上索要好处,顿时窃窃私语起来,人人都认为南王富甲天下、位极人臣实在赏无可赏赐无可赐。
再次回到中枢当上了首辅的周延儒道:“陛下,‘南明’、大明是兄弟之国不假,以后恐怕要以平等礼仪相待,还是以大明为尊恐怕不妥。”
朝中“战神”系文官武将、勋贵们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心里腹诽,如此简在帝心的好主意怎么让外人周延儒抢了先?
吴襄反应很快,他马上接茬道:“首辅大人高明,审时度势很有分寸,臣以为与其让南王开口面南称帝,不如由陛下主动提议南王尊帝号。”
见又被吴襄抢了先,梁廷栋赶紧道:“‘南明’大军气吞万里如虎,连好战的建奴都准备向‘南明’俯首称臣尊南王为帝。如果我大明还以宗主国自居未免贻笑大方,老臣恳请陛下放下天朝上国的做派真的以兄弟之国礼仪相待‘南明’。”
复出的周延儒早就看开了,知道大明照此下去国将不国,他愿意向南王伸出橄榄枝,他奏道:“当年南宋、金二帝并存也算相安无事,以后大明、‘南明’礼尚往来谈不上谁给谁纳贡,两国军民、大臣也会乐见其成。”
历史上的周延儒复出后对大明乱局束手无策,被赶鸭子上架抵抗清军入侵时驻通州不敢战,整日与幕僚饮酒作乐,醉生梦死,天天奏捷蒙骗崇祯。
当然,这位首辅大臣的结局很不好,在崇祯十六年被皇帝勒令自尽,籍没其家。周延儒死后,民间有歌谣日:“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
穿越者黄胜的搅局影响了太多大明官宦、百姓,今天的周延儒用不着抵抗清军入侵,也就没有必要带兵出征,自然不会出现谎报军功之事。
由于太多门生故吏投效“南明”并且有许多人得到了重用,周延儒也对南王心向往之,今天拉下脸来就是为了挣表现,也是阐明自己愿意投靠南王的立场。
吴襄走南闯北见识不凡,知道这个世界大得很,皇帝也不是个位数。
他出惊人之语道:“诸位大人莫要以为帝号只是我大明有之,佛郎机诸国有几个皇帝你们知道吗?莫卧儿帝国难道不是皇帝,我大明又管得着吗?大家不要自欺欺人了,和‘南明’平等交往乃是大势所趋,两国联姻后关系会更加紧密。”
梁廷栋笑道:“南王扫荡的东南亚诸国之中就有称帝之王,‘南明’如此实力当然再也不能成为他国附庸,陛下圣明,当断则断善莫大焉。”
崇祯没想到议事会导致出现一个皇帝和他平起平坐,看着建言让自己答应南王称帝的大臣越来越多,此刻他心里特别无助。
就在这时,六百里加急送来战报,闯贼大军几乎兵不血刃夺取了开封、南阳后乘胜西破潼关,再次攻入陕西,明军防线土崩瓦解,闯贼不久占领西安。
有了大片领地在手,又拿下了汉唐故都长安城,李独眼的野望极度膨胀,他改西安为“西京”,建国称帝,国号“大顺”,改年号为“永昌”。
朝堂上正在讨论让大明皇帝承认南王称帝还没有结果,忽然冒出一个驿卒跳出来自封“大顺皇帝”,群臣怒不可遏,纷纷要求朝廷消灭伪大顺国,逮拿妄自尊大的李自成千刀万剐。
朝堂上乱套了,文武大臣的议论声肆无忌惮,简直无视皇帝的存在,他们认为一个驿卒都敢称大顺皇帝,才几十万人的奴酋红歹是也敢称崇德皇帝,人口数千万,带甲百万的南王为何不能称帝?
这也难怪群臣,大明的执行力和统御力早就风光不再,以前令人生畏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又在崇祯手上被削减了权力。
在大明当官没有了敬畏,皇权当然被漠视。况且皇帝由于被袁崇焕欺骗导致极度不相信文官集团,相互之间没有了最起码的信赖,久而久之大臣和皇帝自然离心离德。
文官武将发现在大明为官如今很危险,去中原和辽东任职大有可能成为炮灰,在京师当官摊上流寇、建奴的坏事也可能身首异处。
这些人精左看看右看看认为唯有紧抱南王大腿才能够保证安定和富裕,此时此刻人人出力为南王向崇祯要好处。
阁老张凤翼奏道:“陛下,老臣以为南王称帝后去辽东灭了建奴,北方会少了伪大清国,少了一个自封的皇帝。我大明上下齐心收复山陕、河南灭了伪大顺国,自然会把那个夜郎自大的驿卒绳之以法,跳梁小丑也敢称帝孰不可忍。”
吴襄道:“大明、‘南明’二帝联手,这个世界谁能匹敌?假以时日定然做到不许出现第三帝国。陛下,臣以为退一步利国利民,请陛下早做决断。”
听了吴襄之言,诸多大臣深以为然,‘南明’、大明强强联合假以时日横扫世界根本不是痴人说梦。大臣们交头接耳谈论开了,一个个摇头晃脑脸色红晕。
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得到闯贼大军拿下西安并且定都称帝的消息头皮都麻了,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人头落地就是自己的宿命,他决定改弦易辙以后紧紧地抱南王大腿。
陈新甲跪下哭道:“陛下,我大明风雨飘摇危如累卵啊!陛下,解大明困局唯有南王,唯有‘战神’骄兵悍将能胜任,南王自成体系已经是无冕之王,陛下主动给予南王帝号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臣恳请陛下三思。”
老高第颤巍巍开口了:“陛下,老臣实话实说吧,南王已经成就帝业,此时大明予以承认乃是锦上添花尔,老臣恳请陛下早日决断与南王结个善缘方为大善。”
诸多阁臣和权臣都来阐明自己的态度,众口一词南王称帝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群臣逼迫如此,崇祯怒不可遏拂袖而去,大殿上的文武面面相觑,许多人知道已经得罪了天子以后在大明混官场恐怕吉凶难料,他们决定干脆告老还乡去“南明”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