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假装君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妻逢敌手最新章节!
奏折留中不发,但也不能迟迟没有结论。齐国皇帝跟心腹大臣商谈了许久,最终决定不回避了,索性就让秦氏省亲一次,正好借此机会和秦国进行一次“特殊外交”——外交使臣跟在秦氏回娘家的队伍之中,既是国事,同时也是家事,两步耽误。
至于朝野普遍关心的,秦氏回了秦国,能不能随着返程的人员回来……这门关系两国联姻的成败,只能看文府那边了。具体对象为,工部文冲,商夫子弟子文清,以及养在深闺的文素卿三人。
安宁已经被陆皇后“请”进宫,再三叮嘱,再不可与秦氏起冲突了。虽然安宁长公主的性子张扬,因为辈分从来没有畏惧过谁,也不曾对谁让步过,但现在时机不同,节骨眼上出了什么事情,比如秦氏再一次撞柱什么,恐怕皇帝也不会顾念姑侄之情了。
到时候谁脸上都不好看。
陆皇后说这些的时候,心里也是怄得要死。其实她跟秦氏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了?不过女人之间那点小矛盾而已。有她嫂嫂临安夫人剧中调解,不会真的闹大的。都是该死的御史大夫,莫名其妙上了奏折,结果反而让两个人心里存了解不开的结!
更没想到,秦氏忍无可忍,最后要求回娘家了!
在陆皇后的暗示下,以及各方面人的关注,文府现在一片“风平浪静”,诡异的安静。下人出个门,都大气不敢喘,就怕守在家门口的各双眼睛误会了,以为府里发生什么大事了!
文清受的“优待”尤其严重。
自从知道秦氏的省亲无可更改,他的处境越发微妙了,有人对他巴结,有人保持距离,更有人对他怒目相视,痛斥他的不作为。最厉害诛心的,问他是不是想跟生母一起去秦国了?靠着母族的势力,直接在秦国当官做宰!
秦国是可以和楚国并称的强国,商夫子的学生遍布天下,有人在齐国出仕,也有在秦国、楚国出仕的。因为当今天下五分,谁也不知道现在的情况能维持多久。名门望族都是这般,选择一二优秀的子弟留在齐国,发展壮大自己家族,同时,家族内也会选择儿孙前往秦、楚两国,还有选择到赵国、魏国留学的……总体而言,都是为了家族存亡。至少有一支能繁衍生存下去。
而寒门士子,大多数都选择留在齐国。祖祖辈辈的亲人都在齐国,离不得故土是一个原因,另外,也少有能负担在他国生活的能力。
两种出身,两种选择,同样接受商夫子的圣人之道,却化成泾渭鲜明的两拨人。文清,那一拨都不是。他成了第三波。
论出身,他是名门望族一类,可惜,生母是秦国望族,他永远也不用担心自己家族会受将来战争的影响而败落——换句话说,他承担的压力很小,几乎没有!而论志向,文清是偏向寒门弟子,希望一展长才,为家国做一番事业。但是,寒门弟子没有愿意接纳他的。
等圣旨明发,给营造司,给内务司,甚至公开选择前往秦国的“外交队伍”,点名要身家清白、学问扎实、积极上进青年才俊,文清的处境又一变化。
对他不再是排挤,暗暗的疏远,而是别有目的的试探,打探内情。
当着面指责他是不是要去秦国的人少了,但是背地里,怀疑者永远都存在。
连商夫子也曾私下里问话,问他志向,问他抱负,以及和秦国那边的联系。最后意味深长的用圣人之言劝告他,君子该如何如何,暗示齐国才是他的根,身为公主的孙儿,身体里留着齐国皇家的血脉!不可做出背叛君主的事情……
文清苦恼得快受不了。
这一日,他憋闷的不行,独自在暖房的花房里赏花。正好佛喜也带着丫鬟来了,开开心心的选插瓶的花儿。明明是一母所出,怎么差别这么大呢。文清觉得自己老了三四岁,而妹妹却欢快跟七八岁的童子一般。
“佛喜,你怎么在这里?”
“嘻嘻,哥哥你能来,我就不能么?”
佛喜低头看了几株挂着花苞的兰花,仔细品着花苞的数量,形状,挑选了两盆,“哥哥,你怎么越发喜欢皱眉了?是不是谁又让你来劝说母亲,‘顾全大局’?忍气吞声,算了,不要回娘家了?”
文清无奈的摇头,“你还记得!”随后他恍然一惊,“母亲从前没有提过回秦国的事情。妹妹你生辰宴皇后赏赐东西之后,突然就上了奏折。是不是因为你……母亲才生气了?”
“呀,幸好现在没有外人。不然哥哥你的话传出来,不知道妹妹的名声变成什么了,千夫所指!”
“是哥哥矢口多言了。我懂了。顾全大局,那是齐国的大局,母亲最在乎的,其实是你。”
“母亲也在乎哥哥啊。所以母亲才生气的吧,哥哥不为母亲着想,反而站在旁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其实,就算母亲回了秦国,又怎么样呢?真会影响齐国朝政吗?上次也是,母亲和皇后置气,大不了互相不见面呗。我没觉得会影响齐国什么!”
文清皱着眉,“可现在朝野上下……”
“他们都是瞎折腾。哥,你信不信,很快就会有人想办法,找理由,让你我留下来,不能随同母亲一道回去。”
“我本来也没想去啊。妹妹,你想么?”
“当然想啦!”一看到文清脸色不好,佛喜才笑眯眯的说道,“就是看看母亲长大的地方,是什么样子!还要,要见一见母亲的亲人。哥哥,你不觉得母亲很伟大。她当年只有十六岁,就抛下所有的亲人离开了熟悉的秦国,来到陌生的国都。”
“她为齐国做出巨大贡献,但齐国上下感激的不多,反而给她树立了条条框框,要求她这,要求她那。做不到的,就各种嘲讽,说她出身秦国,为人粗鄙……嘻嘻,我现在看到那些人在母亲面前说话都得转三道弯,溜须讨好,真是觉得啊……”
“明明一群小人么,还装君子!”
奏折留中不发,但也不能迟迟没有结论。齐国皇帝跟心腹大臣商谈了许久,最终决定不回避了,索性就让秦氏省亲一次,正好借此机会和秦国进行一次“特殊外交”——外交使臣跟在秦氏回娘家的队伍之中,既是国事,同时也是家事,两步耽误。
至于朝野普遍关心的,秦氏回了秦国,能不能随着返程的人员回来……这门关系两国联姻的成败,只能看文府那边了。具体对象为,工部文冲,商夫子弟子文清,以及养在深闺的文素卿三人。
安宁已经被陆皇后“请”进宫,再三叮嘱,再不可与秦氏起冲突了。虽然安宁长公主的性子张扬,因为辈分从来没有畏惧过谁,也不曾对谁让步过,但现在时机不同,节骨眼上出了什么事情,比如秦氏再一次撞柱什么,恐怕皇帝也不会顾念姑侄之情了。
到时候谁脸上都不好看。
陆皇后说这些的时候,心里也是怄得要死。其实她跟秦氏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了?不过女人之间那点小矛盾而已。有她嫂嫂临安夫人剧中调解,不会真的闹大的。都是该死的御史大夫,莫名其妙上了奏折,结果反而让两个人心里存了解不开的结!
更没想到,秦氏忍无可忍,最后要求回娘家了!
在陆皇后的暗示下,以及各方面人的关注,文府现在一片“风平浪静”,诡异的安静。下人出个门,都大气不敢喘,就怕守在家门口的各双眼睛误会了,以为府里发生什么大事了!
文清受的“优待”尤其严重。
自从知道秦氏的省亲无可更改,他的处境越发微妙了,有人对他巴结,有人保持距离,更有人对他怒目相视,痛斥他的不作为。最厉害诛心的,问他是不是想跟生母一起去秦国了?靠着母族的势力,直接在秦国当官做宰!
秦国是可以和楚国并称的强国,商夫子的学生遍布天下,有人在齐国出仕,也有在秦国、楚国出仕的。因为当今天下五分,谁也不知道现在的情况能维持多久。名门望族都是这般,选择一二优秀的子弟留在齐国,发展壮大自己家族,同时,家族内也会选择儿孙前往秦、楚两国,还有选择到赵国、魏国留学的……总体而言,都是为了家族存亡。至少有一支能繁衍生存下去。
而寒门士子,大多数都选择留在齐国。祖祖辈辈的亲人都在齐国,离不得故土是一个原因,另外,也少有能负担在他国生活的能力。
两种出身,两种选择,同样接受商夫子的圣人之道,却化成泾渭鲜明的两拨人。文清,那一拨都不是。他成了第三波。
论出身,他是名门望族一类,可惜,生母是秦国望族,他永远也不用担心自己家族会受将来战争的影响而败落——换句话说,他承担的压力很小,几乎没有!而论志向,文清是偏向寒门弟子,希望一展长才,为家国做一番事业。但是,寒门弟子没有愿意接纳他的。
等圣旨明发,给营造司,给内务司,甚至公开选择前往秦国的“外交队伍”,点名要身家清白、学问扎实、积极上进青年才俊,文清的处境又一变化。
对他不再是排挤,暗暗的疏远,而是别有目的的试探,打探内情。
当着面指责他是不是要去秦国的人少了,但是背地里,怀疑者永远都存在。
连商夫子也曾私下里问话,问他志向,问他抱负,以及和秦国那边的联系。最后意味深长的用圣人之言劝告他,君子该如何如何,暗示齐国才是他的根,身为公主的孙儿,身体里留着齐国皇家的血脉!不可做出背叛君主的事情……
文清苦恼得快受不了。
这一日,他憋闷的不行,独自在暖房的花房里赏花。正好佛喜也带着丫鬟来了,开开心心的选插瓶的花儿。明明是一母所出,怎么差别这么大呢。文清觉得自己老了三四岁,而妹妹却欢快跟七八岁的童子一般。
“佛喜,你怎么在这里?”
“嘻嘻,哥哥你能来,我就不能么?”
佛喜低头看了几株挂着花苞的兰花,仔细品着花苞的数量,形状,挑选了两盆,“哥哥,你怎么越发喜欢皱眉了?是不是谁又让你来劝说母亲,‘顾全大局’?忍气吞声,算了,不要回娘家了?”
文清无奈的摇头,“你还记得!”随后他恍然一惊,“母亲从前没有提过回秦国的事情。妹妹你生辰宴皇后赏赐东西之后,突然就上了奏折。是不是因为你……母亲才生气了?”
“呀,幸好现在没有外人。不然哥哥你的话传出来,不知道妹妹的名声变成什么了,千夫所指!”
“是哥哥矢口多言了。我懂了。顾全大局,那是齐国的大局,母亲最在乎的,其实是你。”
“母亲也在乎哥哥啊。所以母亲才生气的吧,哥哥不为母亲着想,反而站在旁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其实,就算母亲回了秦国,又怎么样呢?真会影响齐国朝政吗?上次也是,母亲和皇后置气,大不了互相不见面呗。我没觉得会影响齐国什么!”
文清皱着眉,“可现在朝野上下……”
“他们都是瞎折腾。哥,你信不信,很快就会有人想办法,找理由,让你我留下来,不能随同母亲一道回去。”
“我本来也没想去啊。妹妹,你想么?”
“当然想啦!”一看到文清脸色不好,佛喜才笑眯眯的说道,“就是看看母亲长大的地方,是什么样子!还要,要见一见母亲的亲人。哥哥,你不觉得母亲很伟大。她当年只有十六岁,就抛下所有的亲人离开了熟悉的秦国,来到陌生的国都。”
“她为齐国做出巨大贡献,但齐国上下感激的不多,反而给她树立了条条框框,要求她这,要求她那。做不到的,就各种嘲讽,说她出身秦国,为人粗鄙……嘻嘻,我现在看到那些人在母亲面前说话都得转三道弯,溜须讨好,真是觉得啊……”
“明明一群小人么,还装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