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决策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三国之铁马山河最新章节!
“仲台,东莱的事物就暂时先交给你了!”翻身上马,严绍对一身戎装的孙观开口道。
没有了沉重的铠甲,这个动作做的是潇洒利落,显得轻松自如。
“请主公放心,观必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剿灭郡内的一切逆贼!”孙观连忙抱拳道。
“我相信你。”说着看了一眼他背后的东莱郡一众文武,朝着孙观一笑,便领着其他部将返回军中。大军沿着来时的道路,缓缓而行,一路上旄旗高举,引来道路两旁正在务农的农民敬畏的低下头来。
在蔡起的脑袋被郡内的豪强割下来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东莱变天了,而这个天便是严绍。
“将军!”等到严绍的背影远远消失,郡内的一众文武立刻带着谄媚的表情围了上来。
如今东莱郡郡守的位置还没解决下来,没办法,严绍不过区区一个北海郡守罢了,还没有资格任命别人去做另外一个郡守。除非他想学公孙瓒。至少在成为正式的青州刺史之前,他是没办法碰触这个权利的。
但是没有人否认,整个东莱郡已经在严绍的掌握之中。东莱郡除了郡守之外,几乎一切官职都是由严绍亲自任命,其中更是有许多根本就是严绍带来的亲信。
再加上东莱本身的兵马损失殆尽,如今唯一还能使用的除了残存下来的少数官军外,剩下的就是孙观手里的敢先军了。这时候谁的说话声音更大一些,几乎一览无余。何况敢先军如何现场的人们也都看见了,此等精锐带给他们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
“观此番被主公委以重任,接下来还要劳烦诸位相助了。”孙观到也会说话,对着众人抱拳道,言语间很是礼貌,到是不同一般的武夫,也让那些心中忐忑的人松了口气。
说实在的,他们还真担心碰上的是个单纯的武夫,那样别的不说,光是交流就是个问题。
“岂敢岂敢,能有将军这般豪杰统领如此强军留在郡中,正是我等该替东莱上下感谢将军才对。”为首那个叫张念的连忙开口道,说着已经对孙观一拜。“还劳将军剿灭郡内的叛逆,则全郡上下感念将军之恩啊...”
不需要有人带头,他身后的那些人已经纷纷下拜。“感念将军之恩...”
说实在的,跟随严绍这么久,孙观还真从来没有被人这么对待过,一时之间多少有些慌乱起来,连忙将张念搀扶而起。“哪里哪里,观既然受主公之令,自当全力以赴才是...”
——————————分割线——————————
应该说东莱郡还是个挺不错的地方,旁边就是大海,可以捕鱼煮盐,总比一点特色也没有的郡要强的多。但是有的时候靠海也未必就是件好事,尤其是当有海啸的时候。
再加上连年的天灾人祸,使得东莱郡内黄巾丛生。要不是之前太史慈帮忙收割一批,只怕现如今东莱郡的黄巾数量还是会很多。
考虑到单凭现在东莱郡的实力,想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异想天开,甚至还要考虑会不会被正苟延残喘的黄巾余孽们抓住机会——————现在东莱郡的守备力量可是史无前例的弱,就是黄县这等治所,可用的兵力也不超过五百人。那些余孽或许没法攻破城池,可是绕着城池细节一番还是没问题的。
真要是撒手不管,将来也就没必要管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乱军都不愁没有兵员,只要百姓活不下去了,要多少兵员就有多少兵员,因为所谓的乱军通常都是由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组成的。
只要他们把东莱郡好好的闹一下,等到更多人吃不上饭了,兵马自然也就有了。多了不敢说,几万肯定是有的。
所以在这之前,严绍就需要先好好的理清东莱境内的一些隐患,尤其是依旧活跃的乱军贼寇。
严绍曾经考虑过要不要留下一些兵马,但是跟太史慈等人商量一下发现,这么做效果未必会很好。为什么黄巾这么难剿灭,除了善于藏匿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当地官军无能。北海兵马到是勇猛善战,可是该留多少兵马又是一回事。
考虑到当地黄巾的数量还有分散程度,要是少于三千的话,就算有效果,想剿灭这些乱军恐怕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这么长的时间,严绍耗不起。
他手里的兵马并不多,击败了蔡起之后,剩下的郡国恐怕也需要耗费一些周折,这里面需要用到兵马的地方绝对不少。要是将这么多的兵力都耗费在剿灭黄巾上面,恐怕会拖慢他的速度。
所以,调集一些更加强悍精干的部队,也就成了必然,而第一个被严绍想到的就是敢先军。作为严绍麾下最精锐的部队,敢先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千人,且每一个都有着伍长或是什长程度的实力,再加上严格的训练,无论是马战还是步战都同样精通,甚至就连水战也因为当初在长江时的经历,稍微懂得那么一些,至少绝对不会因为晕船而呕吐致死。
将孙观跟敢先军调来去围剿东莱黄巾,则效果必然明显——————就算不明显也没关系,在严绍的预计里面,统一青州的过程中敢先军能发挥用处的地方很少,完全可以给孙观更多的时间去用来剿灭黄巾。
而且他也需要有一个信得过的人,在这个期间把持一下东莱郡的事物。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屯田...
屯田这东西对于百姓来讲绝对是好事,但是对世家恐怕就未必了。
把土地白分给百姓,甚至是让他们几乎免费的去耕种,世家的土地该怎么办?何况严绍在关于分成的问题上还给了屯田的百姓这么多的利好。倒时只怕东莱的屯田政策刚出来,就会跟北海一样人心浮动啊。
历史上的屯田之所以没闹出这么多问题,跟对屯田者的压榨也不无关系。不过这种屯田方式并不长久,没有足够的利益,是根本无法刺激百姓努力耕种的。最初或许还没什么,为了活命,为了吃饱饭,就算被压榨的惨了些也没关系,可是等到天下太平了,乱世过去了,你还能指望百姓会为了这么点收成继续屯田吗?
当然,这么考虑对严绍来讲多多少少有点远,但是严绍这么做也是为了吸纳更多的人口来北海。打仗拼得就是各种资源,这其中也包括了人力资源。历史上曹魏为什么能一直压制东吴跟西蜀?除了继任者的能力之类问题外,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足够资源了,尤其是人力资源。
连打仗的人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战争?
整个三国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是一场波澜壮阔,如史诗一般的战争之外,也是一场自相残杀的战争。到了最后拼的几乎就是谁剩下的人口更多,这种事情严绍不能不提放。
而历史上东吴能跟曹魏抗衡这么长时间,也未尝没有在前期吸纳了足够多的百姓的缘故。
——————————分割线——————————
严绍到是一点都不担心敢先军是否能对付的了东莱的黄巾,要知道在被太史慈教训一顿之后,东莱的黄巾元气大伤,已经不成气候。要是被严绍当作精锐来训练的敢先军,连这么点黄巾余孽都解决不掉,那可就真对不起他花在敢先军身上的钱了。
不得不说,严绍此举在东莱还是很得人心的。
有了郡内世家们提供的情况,孙观的敢先军就好象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子,每一次都能切割在最为恰当的地方。东莱郡的黄巾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区区三五千的贼寇根本没法抵挡敢先军的铁蹄。
就算是有些稍微机智一些的,退入山林里面,希望用山林来阻挡骑军的铁蹄也没用。因为敢先军本来也不是为了骑战而专门训练出来的,不仅马上能冲阵,下马也同样可以扑营。而且到了山林里面之后,敢先军高强的个人武艺反而跟着发挥了优势。
虽说没有在平原上策马冲阵时效果那么好,退入山林的黄巾贼寇还是照样一败涂地。
短短十数日的功夫,被剿灭的贼寇已经多达三四千的数量,这几乎相当于东莱郡全部黄巾的三分之一,自身的伤亡则只有白十来人,其中阵亡的更是只有十余人,受伤的里面有不少都是在进入山林时,不小心弄伤了自己。到是不奇怪,敢先军的训练方式确实是上马能冲阵,下马能扑营。可是山地战什么的,还真没训练过...
再加上身上一身沉重的铠甲,进了山林之中,行动起来肯定没有退入山林的贼寇们敏捷,会被弄伤也就不奇怪了。
在孙观看来,剿灭一些贼寇根本算不得什么,但是他的行动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望。
过去那些贼寇一直躲藏在山野之间,呼啸山林,或是下山洗劫村庄,或是劫掠商旅,给世家跟百姓造成的损失都不算小。只是一直没有办法解决而已,百姓只能默默忍受,世家也是有渠道的就稍微联系一下,给些路费,没有渠道的则只能增派护卫,希望能让对方知难而退。
如今孙观将这些贼寇剿灭了不少,如何能不让东莱上下沸腾?
连带着对严绍的归属也多了许多,就连那些世家也是如此——————他们到是不拒绝为人服务,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样的人服务。
——————————分割线——————————
严绍能得胜而归,这个是绝大多数人都预料的到的,可是能这么快就回来恐怕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猜测到的。好歹东莱郡也是一个面积不次于北海的郡,就算没法跟北海比肩,照理说也该能多坚持一阵子才对。
不过严绍的回归,还是引来了极大的欢呼。
至少在回城的时候,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着自家主公的归来。
“如何,汉升,在北海这几天感觉怎么样?”洗去了一路的风尘,换上一身华服,严绍笑眯眯的对着宅邸内的黄忠开口道。
“虽不及襄阳,却也是个繁华似锦的地方呢...”黄忠赞叹道,却是没有半点虚假。
北海虽然比不上襄阳,但是这段时间在严绍治理下,也是天底下少数比较繁华的郡,排不进去前五,前十还是能勉勉强强进去一下的。要不是还有其他的郡拖后腿,甚至就连青州的恐怕也要比现在强上许多,这让黄忠很是有些吃惊。
对治下的繁荣,严绍也有些骄傲。不过他还是询问了一下黄叙的病情。
自从严绍一行跟黄忠他们分开之后,因为没有迫不及待的事,一行人到是一点也不着急的往北海赶去。等到他们抵达北海时,严绍甚至还没有攻下黄县。
北方的气候,除了冬季有些难挨之外,其实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比较好的。
抵达北海之后,又有了一个比较安稳的治疗环境,黄叙的病情也是在极快的恢复当中。到了如今甚至可以出外逛逛去了,黄忠也开始考虑起来要不要等他的身体恢复了,把自己的这身武艺交给黄叙——————好歹也是这个时代最强的武将之一,要是这一身的武艺失传了,未免可惜,何况还有那一手极其厉害的射术。
只是严绍对黄叙是否能学会黄忠射术有些怀疑,黄忠的射术不只是百步穿杨那么简单,更重要的还在于威力上。一人多高的大弓使用的箭矢跟小号标枪也没什么区别,只要被射中,哪怕是被擦着一下也是重伤。但是想拉开这等大弓,所需要的力道也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
黄叙就算是能学会其中的射术,想学会这等力道恐怕也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后天的磨练,也需要天赋异禀才行。
就算黄叙是亲生的,想要遗传到这等天赋异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严绍到不会给黄忠的热情上泼一盆冷水,只是笑呵呵的宽慰了几句。
除了黄叙的事情外,严绍也想席间的其他人询问了他离开期间发生的别的事情。
比如说屯田的进度、兵备状况等。这些都是当前最要紧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悄悄的询问了一下有关蔡琰的事情。在得知蔡家的人基本上都被安排妥当,就住在北海城中后,严绍也是松了一大口气。
虽说眼下还顾不上蔡琰的事情,但保不准什么时候严绍就有空了呢?
对这等俏寡妇,他还真有那么点兴趣。
不过眼下更重要的吗...
“东莱蔡起自寻死路,已经为我所破,不过如今天子在董贼手中,暂时却是无法替东莱任命郡守,只得由我等暂为代管。等待来日剿除董贼,营救天子,再另行请旨,此方为上策。”
不管心里是咋想的,只要面子上也要过的去,严绍又不好直接跟手底下的人说,自己打算造反,长安那边的话自己压根不打算听,用天子被董卓作为借口到是很好。
“主公,主公既要匡扶汉室,讨伐奸贼,则手中不可无兵马钱粮。如今焦和已死,青州无主,此群龙无首也,主公当自立为青州之主,如此则名正言顺也...”这次开口的却是旁边的董昭。
其实这话他早就跟严绍说过了,如今不过是再次当着众人的面重新重复一遍罢了。
不过他的这番言论倒是很和在场众人的胃口,东莱郡守啊,这个位置早就让跟随严绍许久的众人眼红了。所谓封官进爵,从来都是笼络犒赏部下的最好手段。而对于严绍的大部分部下来讲,一郡之首也是他们能想象的最大程度了。
要是严绍将部下的其中一人封为郡守,只怕此人的忠诚度立刻就要爆表。偏偏现在严绍只是个郡守,没有这个权利也没有这个名义,这叫众人如何能不可惜。
尤其是太史慈,私底下众人曾经议论过,要是真的弄一个东莱太守出来,他是最有希望的那个。对此表面上不说什么,实际上太史慈心里也是有那么点激动的——————谁不想衣锦还乡,何况太史慈当初还是避祸离开的辽东。
要是能带个东莱太守的头衔回黄县一趟,人生风光莫过于此。
因此董昭的话刚落下,已经有一群人符合起来。
“此言与我所想略同...”严绍也没打算给自己的亲信们泼冷水,再者都是自己人,到也不好过于装模作样。“不过区区两郡就想自立为青州之主,这未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我北海这些年来兴旺发达,可是青州的核心一直都是齐国,所谓蛇无头不行,现下青州各郡各行其是,这绝不是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某既为北海太守,又有狂夫天下之志,怎能坐视不理,我意募集兵马,于一月后起兵西进,众位以为如何?”
众人对视,齐声道。
“主公英明!”
“仲台,东莱的事物就暂时先交给你了!”翻身上马,严绍对一身戎装的孙观开口道。
没有了沉重的铠甲,这个动作做的是潇洒利落,显得轻松自如。
“请主公放心,观必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剿灭郡内的一切逆贼!”孙观连忙抱拳道。
“我相信你。”说着看了一眼他背后的东莱郡一众文武,朝着孙观一笑,便领着其他部将返回军中。大军沿着来时的道路,缓缓而行,一路上旄旗高举,引来道路两旁正在务农的农民敬畏的低下头来。
在蔡起的脑袋被郡内的豪强割下来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东莱变天了,而这个天便是严绍。
“将军!”等到严绍的背影远远消失,郡内的一众文武立刻带着谄媚的表情围了上来。
如今东莱郡郡守的位置还没解决下来,没办法,严绍不过区区一个北海郡守罢了,还没有资格任命别人去做另外一个郡守。除非他想学公孙瓒。至少在成为正式的青州刺史之前,他是没办法碰触这个权利的。
但是没有人否认,整个东莱郡已经在严绍的掌握之中。东莱郡除了郡守之外,几乎一切官职都是由严绍亲自任命,其中更是有许多根本就是严绍带来的亲信。
再加上东莱本身的兵马损失殆尽,如今唯一还能使用的除了残存下来的少数官军外,剩下的就是孙观手里的敢先军了。这时候谁的说话声音更大一些,几乎一览无余。何况敢先军如何现场的人们也都看见了,此等精锐带给他们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
“观此番被主公委以重任,接下来还要劳烦诸位相助了。”孙观到也会说话,对着众人抱拳道,言语间很是礼貌,到是不同一般的武夫,也让那些心中忐忑的人松了口气。
说实在的,他们还真担心碰上的是个单纯的武夫,那样别的不说,光是交流就是个问题。
“岂敢岂敢,能有将军这般豪杰统领如此强军留在郡中,正是我等该替东莱上下感谢将军才对。”为首那个叫张念的连忙开口道,说着已经对孙观一拜。“还劳将军剿灭郡内的叛逆,则全郡上下感念将军之恩啊...”
不需要有人带头,他身后的那些人已经纷纷下拜。“感念将军之恩...”
说实在的,跟随严绍这么久,孙观还真从来没有被人这么对待过,一时之间多少有些慌乱起来,连忙将张念搀扶而起。“哪里哪里,观既然受主公之令,自当全力以赴才是...”
——————————分割线——————————
应该说东莱郡还是个挺不错的地方,旁边就是大海,可以捕鱼煮盐,总比一点特色也没有的郡要强的多。但是有的时候靠海也未必就是件好事,尤其是当有海啸的时候。
再加上连年的天灾人祸,使得东莱郡内黄巾丛生。要不是之前太史慈帮忙收割一批,只怕现如今东莱郡的黄巾数量还是会很多。
考虑到单凭现在东莱郡的实力,想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异想天开,甚至还要考虑会不会被正苟延残喘的黄巾余孽们抓住机会——————现在东莱郡的守备力量可是史无前例的弱,就是黄县这等治所,可用的兵力也不超过五百人。那些余孽或许没法攻破城池,可是绕着城池细节一番还是没问题的。
真要是撒手不管,将来也就没必要管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乱军都不愁没有兵员,只要百姓活不下去了,要多少兵员就有多少兵员,因为所谓的乱军通常都是由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组成的。
只要他们把东莱郡好好的闹一下,等到更多人吃不上饭了,兵马自然也就有了。多了不敢说,几万肯定是有的。
所以在这之前,严绍就需要先好好的理清东莱境内的一些隐患,尤其是依旧活跃的乱军贼寇。
严绍曾经考虑过要不要留下一些兵马,但是跟太史慈等人商量一下发现,这么做效果未必会很好。为什么黄巾这么难剿灭,除了善于藏匿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当地官军无能。北海兵马到是勇猛善战,可是该留多少兵马又是一回事。
考虑到当地黄巾的数量还有分散程度,要是少于三千的话,就算有效果,想剿灭这些乱军恐怕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这么长的时间,严绍耗不起。
他手里的兵马并不多,击败了蔡起之后,剩下的郡国恐怕也需要耗费一些周折,这里面需要用到兵马的地方绝对不少。要是将这么多的兵力都耗费在剿灭黄巾上面,恐怕会拖慢他的速度。
所以,调集一些更加强悍精干的部队,也就成了必然,而第一个被严绍想到的就是敢先军。作为严绍麾下最精锐的部队,敢先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千人,且每一个都有着伍长或是什长程度的实力,再加上严格的训练,无论是马战还是步战都同样精通,甚至就连水战也因为当初在长江时的经历,稍微懂得那么一些,至少绝对不会因为晕船而呕吐致死。
将孙观跟敢先军调来去围剿东莱黄巾,则效果必然明显——————就算不明显也没关系,在严绍的预计里面,统一青州的过程中敢先军能发挥用处的地方很少,完全可以给孙观更多的时间去用来剿灭黄巾。
而且他也需要有一个信得过的人,在这个期间把持一下东莱郡的事物。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屯田...
屯田这东西对于百姓来讲绝对是好事,但是对世家恐怕就未必了。
把土地白分给百姓,甚至是让他们几乎免费的去耕种,世家的土地该怎么办?何况严绍在关于分成的问题上还给了屯田的百姓这么多的利好。倒时只怕东莱的屯田政策刚出来,就会跟北海一样人心浮动啊。
历史上的屯田之所以没闹出这么多问题,跟对屯田者的压榨也不无关系。不过这种屯田方式并不长久,没有足够的利益,是根本无法刺激百姓努力耕种的。最初或许还没什么,为了活命,为了吃饱饭,就算被压榨的惨了些也没关系,可是等到天下太平了,乱世过去了,你还能指望百姓会为了这么点收成继续屯田吗?
当然,这么考虑对严绍来讲多多少少有点远,但是严绍这么做也是为了吸纳更多的人口来北海。打仗拼得就是各种资源,这其中也包括了人力资源。历史上曹魏为什么能一直压制东吴跟西蜀?除了继任者的能力之类问题外,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足够资源了,尤其是人力资源。
连打仗的人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战争?
整个三国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是一场波澜壮阔,如史诗一般的战争之外,也是一场自相残杀的战争。到了最后拼的几乎就是谁剩下的人口更多,这种事情严绍不能不提放。
而历史上东吴能跟曹魏抗衡这么长时间,也未尝没有在前期吸纳了足够多的百姓的缘故。
——————————分割线——————————
严绍到是一点都不担心敢先军是否能对付的了东莱的黄巾,要知道在被太史慈教训一顿之后,东莱的黄巾元气大伤,已经不成气候。要是被严绍当作精锐来训练的敢先军,连这么点黄巾余孽都解决不掉,那可就真对不起他花在敢先军身上的钱了。
不得不说,严绍此举在东莱还是很得人心的。
有了郡内世家们提供的情况,孙观的敢先军就好象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子,每一次都能切割在最为恰当的地方。东莱郡的黄巾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区区三五千的贼寇根本没法抵挡敢先军的铁蹄。
就算是有些稍微机智一些的,退入山林里面,希望用山林来阻挡骑军的铁蹄也没用。因为敢先军本来也不是为了骑战而专门训练出来的,不仅马上能冲阵,下马也同样可以扑营。而且到了山林里面之后,敢先军高强的个人武艺反而跟着发挥了优势。
虽说没有在平原上策马冲阵时效果那么好,退入山林的黄巾贼寇还是照样一败涂地。
短短十数日的功夫,被剿灭的贼寇已经多达三四千的数量,这几乎相当于东莱郡全部黄巾的三分之一,自身的伤亡则只有白十来人,其中阵亡的更是只有十余人,受伤的里面有不少都是在进入山林时,不小心弄伤了自己。到是不奇怪,敢先军的训练方式确实是上马能冲阵,下马能扑营。可是山地战什么的,还真没训练过...
再加上身上一身沉重的铠甲,进了山林之中,行动起来肯定没有退入山林的贼寇们敏捷,会被弄伤也就不奇怪了。
在孙观看来,剿灭一些贼寇根本算不得什么,但是他的行动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望。
过去那些贼寇一直躲藏在山野之间,呼啸山林,或是下山洗劫村庄,或是劫掠商旅,给世家跟百姓造成的损失都不算小。只是一直没有办法解决而已,百姓只能默默忍受,世家也是有渠道的就稍微联系一下,给些路费,没有渠道的则只能增派护卫,希望能让对方知难而退。
如今孙观将这些贼寇剿灭了不少,如何能不让东莱上下沸腾?
连带着对严绍的归属也多了许多,就连那些世家也是如此——————他们到是不拒绝为人服务,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样的人服务。
——————————分割线——————————
严绍能得胜而归,这个是绝大多数人都预料的到的,可是能这么快就回来恐怕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猜测到的。好歹东莱郡也是一个面积不次于北海的郡,就算没法跟北海比肩,照理说也该能多坚持一阵子才对。
不过严绍的回归,还是引来了极大的欢呼。
至少在回城的时候,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着自家主公的归来。
“如何,汉升,在北海这几天感觉怎么样?”洗去了一路的风尘,换上一身华服,严绍笑眯眯的对着宅邸内的黄忠开口道。
“虽不及襄阳,却也是个繁华似锦的地方呢...”黄忠赞叹道,却是没有半点虚假。
北海虽然比不上襄阳,但是这段时间在严绍治理下,也是天底下少数比较繁华的郡,排不进去前五,前十还是能勉勉强强进去一下的。要不是还有其他的郡拖后腿,甚至就连青州的恐怕也要比现在强上许多,这让黄忠很是有些吃惊。
对治下的繁荣,严绍也有些骄傲。不过他还是询问了一下黄叙的病情。
自从严绍一行跟黄忠他们分开之后,因为没有迫不及待的事,一行人到是一点也不着急的往北海赶去。等到他们抵达北海时,严绍甚至还没有攻下黄县。
北方的气候,除了冬季有些难挨之外,其实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比较好的。
抵达北海之后,又有了一个比较安稳的治疗环境,黄叙的病情也是在极快的恢复当中。到了如今甚至可以出外逛逛去了,黄忠也开始考虑起来要不要等他的身体恢复了,把自己的这身武艺交给黄叙——————好歹也是这个时代最强的武将之一,要是这一身的武艺失传了,未免可惜,何况还有那一手极其厉害的射术。
只是严绍对黄叙是否能学会黄忠射术有些怀疑,黄忠的射术不只是百步穿杨那么简单,更重要的还在于威力上。一人多高的大弓使用的箭矢跟小号标枪也没什么区别,只要被射中,哪怕是被擦着一下也是重伤。但是想拉开这等大弓,所需要的力道也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
黄叙就算是能学会其中的射术,想学会这等力道恐怕也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后天的磨练,也需要天赋异禀才行。
就算黄叙是亲生的,想要遗传到这等天赋异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严绍到不会给黄忠的热情上泼一盆冷水,只是笑呵呵的宽慰了几句。
除了黄叙的事情外,严绍也想席间的其他人询问了他离开期间发生的别的事情。
比如说屯田的进度、兵备状况等。这些都是当前最要紧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悄悄的询问了一下有关蔡琰的事情。在得知蔡家的人基本上都被安排妥当,就住在北海城中后,严绍也是松了一大口气。
虽说眼下还顾不上蔡琰的事情,但保不准什么时候严绍就有空了呢?
对这等俏寡妇,他还真有那么点兴趣。
不过眼下更重要的吗...
“东莱蔡起自寻死路,已经为我所破,不过如今天子在董贼手中,暂时却是无法替东莱任命郡守,只得由我等暂为代管。等待来日剿除董贼,营救天子,再另行请旨,此方为上策。”
不管心里是咋想的,只要面子上也要过的去,严绍又不好直接跟手底下的人说,自己打算造反,长安那边的话自己压根不打算听,用天子被董卓作为借口到是很好。
“主公,主公既要匡扶汉室,讨伐奸贼,则手中不可无兵马钱粮。如今焦和已死,青州无主,此群龙无首也,主公当自立为青州之主,如此则名正言顺也...”这次开口的却是旁边的董昭。
其实这话他早就跟严绍说过了,如今不过是再次当着众人的面重新重复一遍罢了。
不过他的这番言论倒是很和在场众人的胃口,东莱郡守啊,这个位置早就让跟随严绍许久的众人眼红了。所谓封官进爵,从来都是笼络犒赏部下的最好手段。而对于严绍的大部分部下来讲,一郡之首也是他们能想象的最大程度了。
要是严绍将部下的其中一人封为郡守,只怕此人的忠诚度立刻就要爆表。偏偏现在严绍只是个郡守,没有这个权利也没有这个名义,这叫众人如何能不可惜。
尤其是太史慈,私底下众人曾经议论过,要是真的弄一个东莱太守出来,他是最有希望的那个。对此表面上不说什么,实际上太史慈心里也是有那么点激动的——————谁不想衣锦还乡,何况太史慈当初还是避祸离开的辽东。
要是能带个东莱太守的头衔回黄县一趟,人生风光莫过于此。
因此董昭的话刚落下,已经有一群人符合起来。
“此言与我所想略同...”严绍也没打算给自己的亲信们泼冷水,再者都是自己人,到也不好过于装模作样。“不过区区两郡就想自立为青州之主,这未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我北海这些年来兴旺发达,可是青州的核心一直都是齐国,所谓蛇无头不行,现下青州各郡各行其是,这绝不是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某既为北海太守,又有狂夫天下之志,怎能坐视不理,我意募集兵马,于一月后起兵西进,众位以为如何?”
众人对视,齐声道。
“主公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