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丰收的喜悦(1)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做千户最新章节!
第47章 丰收的喜悦(1)
这时黄来福拿着酒碗,走到了酒桌当中,向各个军属们敬酒,那些军官们自然是跟在他的身后。
见黄来福如此,下面的军属们忙全部都站了起来,在黄来福向他们一一敬酒时,许多人都是激动得满脸通红,说话时都是语无伦次。
这时黄来福走到了三子爹面前,三子爹已经是激动得有些站立不稳了,黄来福举起碗,对他说道:“大爷,感谢你送来一个好儿子啊。 ”
三子爹一下子离宴跪下,口称大人不敢,折杀老汉了。
黄来福哈哈大笑,对他身旁的张大三笑道:“小伙子人不错,长得很强壮,在军营里好好干,将来争取立功,啊。 ”
张大三满脸通红,拼命让自己站直,大声应道:“是,大人,大三决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
黄来福满意地点了点头,在酒席中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宴内。
在酒宴快要完时,黄来福说道:“我们军民团结一家亲,以后五寨堡就是你们的家,有什么困难,只管来找我们。
”他又宣布了一些荣军政策,除了先前招兵告示上谈妥的伤残抚恤待遇外,还有几条。
比如说五寨堡军属们如果来五寨堡内买米卖菜的话,可以有一些优惠的价格,比如说每逢过年过节,堡内都会有慰问队下来,每次每家发个几斤肉,送个几包米面,送几张子孙满堂之类的年画以示慰问,或者将他们接到军营来参加一些联欢活动,一定会让他们感觉到作为军属的自豪。
这种种待遇,让人听了如在梦里,如果说以前,家中有谁子弟参了军。 都不好意思提起,怕被人鄙视笑话外,现在各人心中却只有自豪。
自己的孩子入选五寨堡的军士,那可个个都是真汉子,百里挑一,决对不同别处的豆腐渣大头兵。
自己孩子的月饷收入,不但可以维持全家人温饱,而且种种待遇。 可以保证后半辈子地生活,还有按大人说的,那个啥,那就是有尊严,有荣耀。
你家人有人参加了五寨堡旗军,那决对让别人高看你一眼,体面!
当晚,很多人都喝醉了。 又有很多人一夜无眠。 当晚,不知有多少军属和自己的孩子促膝长谈,交待了一夜话。
第二天,黄来福放了这些新兵们五天的假,让他们先回去。 处理一下家中的事情,让他们可以安心回来训练。 反正就要秋收了,自己一时忙不过来,编伍的事。
可以缓个几天。 由于很多新军是新招募的,五寨堡各个农场屯丁充足,并不会影响自己的秋收人手。
这些新军们随家属回家时,黄来福还让闲着没事干地何副千户,杨百户等人,组织了五寨堡的一些同样闲着没事的年长老掉牙的军户们,还有一些商家代表,将他们一路敲锣打鼓地送回家。
一路引来了围观的人群无数。
敲锣打鼓后送回家还不算,到家后,还在每家门楼上钉个“军属光荣”的牌子,随着这牌子的,还有白花花的安家银,白花花地米面布匹。
鞭炮声响,非常热闹,也让他们非常自豪。 看着旁人羡慕的神情。 各个军属们都是神情俨然。 而入选的军士们也尽量作出一副威武的样子,自觉自己懂事了许多。
此次的活动效果非常好。 真正做出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地舆论效果,也让五寨堡旗军从此成为五寨堡周边各地向往的地方。
公元1590年8月16日。
昨天才吃完月饼,过完中秋,又庆祝了招兵成功等一系列活动,喜劲还没过去,整个五寨堡又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满面笑容的人。
今早,五寨堡全堡总动员,开始了麦子地收割。
八月流火,虽然各个农场中收割麦子的屯丁们汗如雨下,但丰收的喜悦却荡漾在他们的脸上,沉甸甸,金灿灿的麦穗压弯了他们的腰,但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五寨堡,黄来福大田庄。
清涟河边,已成五寨堡标志景物地黄来福大水车仍是不停地转动着,而这种水车,已经沿河林立十数轮,大功率地,时刻灌溉着河边的各处田地。
充足水源的灌溉,再加上大农场似的先进劳作方式,眼下结果已经出来了。
这黄来福大田庄有着周边近千亩土地,是黄家早期在五寨堡私人占有万亩田地中最优秀肥沃的部分,而这庄丁制,最早也是由黄来福大田庄开始的,因此黄来福大田庄的庄丁们平时都有一种优越感,因为自己比起其它农场的屯丁来,自己算是大人最早身边地人。
而黄来福大田庄等黄家私人田地,由于不需要分红给五寨堡其它军官,这各种待遇奖励,又会比五寨堡其它农场会来得多一些。
此时在河边田庄处地一片田地上,田庄管事王伴哥看着眼前麦浪滚滚,手捧沉甸甸的麦穗,忍不住嚎啕大哭,看惯了以前田庄内凄惨地收成,没想到今年田庄内会如此大丰收。
据他的估计,今年这黄来福大田庄的千亩地,一亩产粮竟可达三石之多。
三石是多少,号称湖广熟,天下足的长沙等地,是湖广产粮最多地方,也是大明知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也不过亩产稻米三石。
就是嘉兴,湖州等地,水稻的最高产量不过四石。
这还是江南的稻米,如果放在北方的各种小麦中,最好的良田,在风调雨顺的丰年中,最多也不过亩产二石,普遍来说都是一石,如遇到什么天灾人祸,亩产个几斗,甚至颗粒无收是很正常的。
五寨堡这样一个苦寒之地,竟可亩产麦子三石,这是多么惊人啊。
王伴哥算是大田庄的老人了,当年还是黄家的佃人时,他就是田庄中为首的佃人,黄来福改革田庄制后,他又成为了黄来福大田庄的管事,从此告别了忍饥挨饿的日子,过上了衣足周全的生活,大家都是讲良心的人,黄大少,现在是黄大人了,如此仁厚,如果大家还不努力做事,那还是人吗?
虽说黄来福制定的田庄制,有关于懒惰之人,要受到严格处罚等规定,但大家都在自觉做事,从来不敢偷懒,现在终于换来成果了。
不说月粮奖励,单说总产奖。 本庄有田地一千一百余亩,庄丁们50人,又分小管事5人,管事一人。
按黄来福规定,本庄如果年底平均亩产达到一石,普通庄丁们将每人赏粮一石,小管事赏粮三石,管事赏粮十石。
如平均亩产达到二石,普通庄丁们将每人赏粮三石,小管事赏粮十石,管事赏粮五十石。
如平均亩产达到三石,普通庄丁们将年底赏粮10石,小管事赏粮20石,管事赏粮100石。
眼下黄来福大田庄的粮食亩产已经达到三石了,这就意味着,这些田庄的庄丁们,除了月粮及奖励外,每人还将有10石或是100石的奖励,这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此时,所有黄来福大田庄的人,看着眼前沉甸甸的麦穗,都是又哭又笑的,最终,还是王伴哥先回过神来,他不愧是管事,自制力就是比别人高一些。
他抺了抺眼泪,对众人道:“大家抓紧了,勤力干活,将这些麦子收割完成,不可误了大人的事,大家明白吗?”
众庄丁们都是纷纷道:“管事大人,您就放心吧,俺们心中都有数,决对不会误了收麦的时辰的。 ”
王伴哥手里捧着麦粒,乐呵呵地道:“那就好,俺们开始干活。 ”
丰收的情形,不断地发生在五寨堡各个农场中,五寨堡第一农场总屯长泪流满面,感谢上天,感谢黄来福大人……五寨堡第二农场,五寨堡第三农场……从黄来福大田庄,到黄家其它田庄,到五寨堡各个农场中,到处是丰收,到处是笑脸,最后的统计是:
黄来福大田庄一千多亩地中,麦粮亩产最高,达到每亩三石左右,其次是黄家其它田庄万亩地,平均为二石五斗。
今年才刚开垦,刚种植的五寨堡各个农场20多万亩地,也获得了大丰收。 平均亩产都在二石左右,最边远的一些地方,也有一石五斗。
最后的估计结果是,五寨堡将共收获麦粮高达43万石,现在大明北方边镇的粮食价格不断上升,一两银都买不到一石米,这43万石粮,如折银的话,将高达45万两银子。
震惊,这个成绩真是震惊各地,不说五寨堡各人都是不可思议,就是堡内的商人们,堡外的民户们,都是个个不敢相信,大家都是狂涌到田间地头,细细研究。
你说这真是奇怪了,为什么黄来福大人搞出的这些农场,麦粮产量就这么高呢?有了各种灌井灌溉工具是一方面,但也不至于产量这么高啊?
这其中,可有什么秘诀?
第47章 丰收的喜悦(1)
这时黄来福拿着酒碗,走到了酒桌当中,向各个军属们敬酒,那些军官们自然是跟在他的身后。
见黄来福如此,下面的军属们忙全部都站了起来,在黄来福向他们一一敬酒时,许多人都是激动得满脸通红,说话时都是语无伦次。
这时黄来福走到了三子爹面前,三子爹已经是激动得有些站立不稳了,黄来福举起碗,对他说道:“大爷,感谢你送来一个好儿子啊。 ”
三子爹一下子离宴跪下,口称大人不敢,折杀老汉了。
黄来福哈哈大笑,对他身旁的张大三笑道:“小伙子人不错,长得很强壮,在军营里好好干,将来争取立功,啊。 ”
张大三满脸通红,拼命让自己站直,大声应道:“是,大人,大三决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
黄来福满意地点了点头,在酒席中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宴内。
在酒宴快要完时,黄来福说道:“我们军民团结一家亲,以后五寨堡就是你们的家,有什么困难,只管来找我们。
”他又宣布了一些荣军政策,除了先前招兵告示上谈妥的伤残抚恤待遇外,还有几条。
比如说五寨堡军属们如果来五寨堡内买米卖菜的话,可以有一些优惠的价格,比如说每逢过年过节,堡内都会有慰问队下来,每次每家发个几斤肉,送个几包米面,送几张子孙满堂之类的年画以示慰问,或者将他们接到军营来参加一些联欢活动,一定会让他们感觉到作为军属的自豪。
这种种待遇,让人听了如在梦里,如果说以前,家中有谁子弟参了军。 都不好意思提起,怕被人鄙视笑话外,现在各人心中却只有自豪。
自己的孩子入选五寨堡的军士,那可个个都是真汉子,百里挑一,决对不同别处的豆腐渣大头兵。
自己孩子的月饷收入,不但可以维持全家人温饱,而且种种待遇。 可以保证后半辈子地生活,还有按大人说的,那个啥,那就是有尊严,有荣耀。
你家人有人参加了五寨堡旗军,那决对让别人高看你一眼,体面!
当晚,很多人都喝醉了。 又有很多人一夜无眠。 当晚,不知有多少军属和自己的孩子促膝长谈,交待了一夜话。
第二天,黄来福放了这些新兵们五天的假,让他们先回去。 处理一下家中的事情,让他们可以安心回来训练。 反正就要秋收了,自己一时忙不过来,编伍的事。
可以缓个几天。 由于很多新军是新招募的,五寨堡各个农场屯丁充足,并不会影响自己的秋收人手。
这些新军们随家属回家时,黄来福还让闲着没事干地何副千户,杨百户等人,组织了五寨堡的一些同样闲着没事的年长老掉牙的军户们,还有一些商家代表,将他们一路敲锣打鼓地送回家。
一路引来了围观的人群无数。
敲锣打鼓后送回家还不算,到家后,还在每家门楼上钉个“军属光荣”的牌子,随着这牌子的,还有白花花的安家银,白花花地米面布匹。
鞭炮声响,非常热闹,也让他们非常自豪。 看着旁人羡慕的神情。 各个军属们都是神情俨然。 而入选的军士们也尽量作出一副威武的样子,自觉自己懂事了许多。
此次的活动效果非常好。 真正做出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地舆论效果,也让五寨堡旗军从此成为五寨堡周边各地向往的地方。
公元1590年8月16日。
昨天才吃完月饼,过完中秋,又庆祝了招兵成功等一系列活动,喜劲还没过去,整个五寨堡又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满面笑容的人。
今早,五寨堡全堡总动员,开始了麦子地收割。
八月流火,虽然各个农场中收割麦子的屯丁们汗如雨下,但丰收的喜悦却荡漾在他们的脸上,沉甸甸,金灿灿的麦穗压弯了他们的腰,但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五寨堡,黄来福大田庄。
清涟河边,已成五寨堡标志景物地黄来福大水车仍是不停地转动着,而这种水车,已经沿河林立十数轮,大功率地,时刻灌溉着河边的各处田地。
充足水源的灌溉,再加上大农场似的先进劳作方式,眼下结果已经出来了。
这黄来福大田庄有着周边近千亩土地,是黄家早期在五寨堡私人占有万亩田地中最优秀肥沃的部分,而这庄丁制,最早也是由黄来福大田庄开始的,因此黄来福大田庄的庄丁们平时都有一种优越感,因为自己比起其它农场的屯丁来,自己算是大人最早身边地人。
而黄来福大田庄等黄家私人田地,由于不需要分红给五寨堡其它军官,这各种待遇奖励,又会比五寨堡其它农场会来得多一些。
此时在河边田庄处地一片田地上,田庄管事王伴哥看着眼前麦浪滚滚,手捧沉甸甸的麦穗,忍不住嚎啕大哭,看惯了以前田庄内凄惨地收成,没想到今年田庄内会如此大丰收。
据他的估计,今年这黄来福大田庄的千亩地,一亩产粮竟可达三石之多。
三石是多少,号称湖广熟,天下足的长沙等地,是湖广产粮最多地方,也是大明知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也不过亩产稻米三石。
就是嘉兴,湖州等地,水稻的最高产量不过四石。
这还是江南的稻米,如果放在北方的各种小麦中,最好的良田,在风调雨顺的丰年中,最多也不过亩产二石,普遍来说都是一石,如遇到什么天灾人祸,亩产个几斗,甚至颗粒无收是很正常的。
五寨堡这样一个苦寒之地,竟可亩产麦子三石,这是多么惊人啊。
王伴哥算是大田庄的老人了,当年还是黄家的佃人时,他就是田庄中为首的佃人,黄来福改革田庄制后,他又成为了黄来福大田庄的管事,从此告别了忍饥挨饿的日子,过上了衣足周全的生活,大家都是讲良心的人,黄大少,现在是黄大人了,如此仁厚,如果大家还不努力做事,那还是人吗?
虽说黄来福制定的田庄制,有关于懒惰之人,要受到严格处罚等规定,但大家都在自觉做事,从来不敢偷懒,现在终于换来成果了。
不说月粮奖励,单说总产奖。 本庄有田地一千一百余亩,庄丁们50人,又分小管事5人,管事一人。
按黄来福规定,本庄如果年底平均亩产达到一石,普通庄丁们将每人赏粮一石,小管事赏粮三石,管事赏粮十石。
如平均亩产达到二石,普通庄丁们将每人赏粮三石,小管事赏粮十石,管事赏粮五十石。
如平均亩产达到三石,普通庄丁们将年底赏粮10石,小管事赏粮20石,管事赏粮100石。
眼下黄来福大田庄的粮食亩产已经达到三石了,这就意味着,这些田庄的庄丁们,除了月粮及奖励外,每人还将有10石或是100石的奖励,这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此时,所有黄来福大田庄的人,看着眼前沉甸甸的麦穗,都是又哭又笑的,最终,还是王伴哥先回过神来,他不愧是管事,自制力就是比别人高一些。
他抺了抺眼泪,对众人道:“大家抓紧了,勤力干活,将这些麦子收割完成,不可误了大人的事,大家明白吗?”
众庄丁们都是纷纷道:“管事大人,您就放心吧,俺们心中都有数,决对不会误了收麦的时辰的。 ”
王伴哥手里捧着麦粒,乐呵呵地道:“那就好,俺们开始干活。 ”
丰收的情形,不断地发生在五寨堡各个农场中,五寨堡第一农场总屯长泪流满面,感谢上天,感谢黄来福大人……五寨堡第二农场,五寨堡第三农场……从黄来福大田庄,到黄家其它田庄,到五寨堡各个农场中,到处是丰收,到处是笑脸,最后的统计是:
黄来福大田庄一千多亩地中,麦粮亩产最高,达到每亩三石左右,其次是黄家其它田庄万亩地,平均为二石五斗。
今年才刚开垦,刚种植的五寨堡各个农场20多万亩地,也获得了大丰收。 平均亩产都在二石左右,最边远的一些地方,也有一石五斗。
最后的估计结果是,五寨堡将共收获麦粮高达43万石,现在大明北方边镇的粮食价格不断上升,一两银都买不到一石米,这43万石粮,如折银的话,将高达45万两银子。
震惊,这个成绩真是震惊各地,不说五寨堡各人都是不可思议,就是堡内的商人们,堡外的民户们,都是个个不敢相信,大家都是狂涌到田间地头,细细研究。
你说这真是奇怪了,为什么黄来福大人搞出的这些农场,麦粮产量就这么高呢?有了各种灌井灌溉工具是一方面,但也不至于产量这么高啊?
这其中,可有什么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