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明武民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迷云重重最新章节!
葛振邦稍作停顿,继续道:“如今,天下骤变,大清已真正掌管中国,也就是华夏的真正的统治者,那么有些东西也得根据时代的要求而改变。按照满人的习俗,应该是剃发结辫,服饰上也与现在的不同。这是全国上下统一的要求。可是如今不明事理的民众较多,甚至出现了反抗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性。有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流血事件,很令人心痛啊。作为一户名门望族,周公子有必要起到带头作用,给广大民众做一个很好的表率,民众就会减轻心里抵触,避免无谓的流血啊。”
周天豪看了一眼葛振邦,道:“我说今日葛大人怎么变样了呢?这样打扮很新潮吧?”
葛振邦回眼瞅了一下自己,脸一下变红了,道:“周公子是不是在取笑葛某?”
“葛大人乃一县父母官,我一个区区百姓,怎敢取笑?葛大人此次前来,是劝说,还是强制周某剃发易服?”周天豪不温不火地问道。
“当然是劝说。”葛振邦急忙解释说。
“大兵围困,这难道也是劝说?”周天豪轻蔑地说。
“周公子差异,满清人办事向来直来直去,从不会拐弯子,他们一项崇尚武力,还望公子多多谅解。”
“难道武力就能够征服一切?大顺朝有些人曾经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他们的国家长久了吗?以武治国,那是武夫的表现,是不会长治久安的。”
“我同意周公子的这种观点。可是,毕竟是现在人家当权,如果一味的坚持原来的观点,怕有麻烦啊。现在大街上的人断头者已是无数了。”葛振邦准备恩威并施。
周天豪又看起书来,听他这么一说,冷冷地问道:“葛大人这是在威胁我吧?”
“绝不是,绝不是。我说的都是实话。其实我之所以主动前来府上劝周公子带头执行,就是为了让百姓少流血,避免无谓的牺牲啊。”
“当政者为什么不到大街上看看,遵从一下民意呢?”
“周公子,你还是年轻气盛。要知道,现在不是我们说了算,剃发结辫,改易服装这是全国的趋势,我们还是识时务比较好啊!今天我也是怕对周府不利,主动前来劝说,避免劫难的发生啊!”
周天豪专心读起书来,不再搭理葛振邦。
葛振邦感到有点尴尬,又担心完不成任务,所以内心是相当着急。
双方沉默了一会,葛振邦又开始发话了,“葛某回去,如何向督军大人交代啊?”
“那是大人的事情。与天豪何干?不过,家父刚刚亡去,正是治丧期间,不宜剃发、易服,还望大人谅解。这是不是大人交差的一个理由呢?”
“好吧。不过,这个事情我是一心为周府着想,为明武的百姓着想,所以,才主动请缨前来的,还望公子三思啊。”说着葛振邦无奈起身,“葛某告辞!”
周天豪对身边的管家梁兴初道:“梁叔,您帮我送送葛大人吧。”
梁兴初答应“是”,然后送葛振邦出府……
周天豪虽然把这件事搪塞过去了,难题也暂时得到了解决,可阿克敦与葛振邦能这样轻易放过周家吗?显然不会。不过,他们二人临时也顾不得这个事情了,还有另一件火烧眉毛的事情正在等待着他。明武县的民众一开始看到街头巷尾贴出来的白纸黑字盖有大红印的布告,还不知道是什么事情,都一群群地围着看热闹。有个叫徐勇山的秀才,看到满大街围观布告的人很多,就声泪涕下地对围观的人说道:“父老乡亲们!这是满清皇帝下的剃发令。剃发改装,是叫我们改变从老祖宗手里世世代代代流传下来的习惯,强迫我们做满族人的顺民,你们说恶毒不恶毒!”
围观的民众听徐勇山这么一说,立即齐声嚷道:“这太恶毒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衣冠制度怎能随便改变!”
徐勇山趁机鼓动说:“对!对!我们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有人听了这话,立即冲上前去,一把撕下布告,当场扯个粉碎。徐勇山又鼓动说:“明武知县葛振邦,身为汉人,却背叛祖宗,强制推行剃发令。这样的人我们岂能容他!”
民众们立即应和说:“不能容,不能容,我们宰了他!”
人们于是成群结队地冲进知县衙门,要捉葛振邦,想当场把他杀了。
葛振邦与阿克敦此时正从周府回来,听说明武县的民众声势浩大,冲击衙门,并且把衙门占领了,造反了,大失惊色。
二人不知详情,又怕遭遇不测,只好抓紧带领所辖人马连夜跑出城去,暂避风头。
为了怕清军前来报复,大伙儿推荐原明武县的主簿,就是原来管文书的官员孙明勋为首领,组织抗清义军,主持抗清大计。
明武民众发动抗清起义的消息一传出,周围的清军立即派兵赶来镇压。
孙明勋率领起义民众打退清军,他怕战争规模扩大,自己担当不了这个责任,就把住在城外的前任明武县典史,也就是管缉捕、监狱的官张楚卿请进城来,请他来主持抗清斗争。
张楚卿,是武秀才出身。此人秉性耿直,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前几年主动辞去了典史一职,就住在县城以外的张家庄。他一进城,立即召集各界代表到县衙门开会。
张楚卿对大家说:“各位父老乡亲!今日之事已处于危急关头,务请大家群策群力,不怕牺牲。”
大伙儿齐声说:“我们决不怕死,一切听候典史大人吩咐!”
张楚卿问:“我们守城有粮饷吗?”
巨商何子华立刻站起来拍拍胸脯说:“我何子华愿捐三万五千两银子助饷!”
何子华的话音刚落,顿时就有许多人起来响应,这个认捐一万两,那个肯出五千两,一下子就募集到了几十万两银子。梁兴初代表周天豪捐银五万两。
张楚卿问大家:“我们守城有军器吗?”
孙明勋回答说:“前兵备道制造的火药火器都还在,我派人清点,计有火药三百罂,铅铁九千石,大炮一百门,鸟枪一千支。”
张楚卿接着说:“捐献不限于金银,凡是粮食、草料、布帛、酒、盐、酱等于抗清有用之物都可以。只要城能保全,这些东西将来还可以置备。性命尚且不保,身外之物的家产又有什么用!”
大伙儿说:“典史大人说得对,只要抗清有用,我们一定尽力捐献!”
于是这个捐粮食,那个献草料。有的扛来成匹的布帛,有的抬来一缸缸油盐酱醋,各种守城的用品很快就齐备了。
张楚卿指挥民工加高加厚了城墙,为防备清军火攻,用铁皮包裹了城门。把壮丁组织起来,分成几队,轮番登城放哨。遇到清军攻城,出现紧急情况,就敲响梆子和铜锣报警,招呼队伍上城抵抗。
为了防备清军趁着黑夜攻城,在城墙上每隔几个城垛挂上一盏灯笼照明。张楚卿还请著名弓箭师黄圣武设计出一种小型弓箭,既能节省材料,又便于在敌人爬上城来的时候近距离发射。经营医药的商人为了支援守城,把剧毒的药物贡献出来,炮制带毒的箭镞,加强杀伤力。张楚卿又把善制火铳的工匠陈明真请来,研究如何改良火铳,加强火力。陈明真造出了杀伤力很大的木铳和火罐。
带领清军来进攻明武的是从明武县城逃跑的阿克敦,他知道张楚卿是一员猛将,不易对付,就派葛振邦先到城下喊话,劝张楚卿开城投降。
“楚清啊,如今大清已即将一统中国,你还是识时务为好啊!为了明武的百姓免遭涂炭,为了你等的性命着想,你归顺后,大清政府已经答应,保证不治你的罪,并且许诺给你高官厚禄,你看如何?”葛振邦在城下劝道。
张楚卿严词拒绝,说道:“我张楚卿只是一名小小典史,尚且不忘故国。你身为县令,握重兵而不能卫国,反而投降敌人,做可耻的走狗,有何面目来跟我谈话!”葛振邦被说得满脸通红,只得悄悄溜走。
清军调另一降将李成栋来助攻。李成栋又叫人来招降。张楚卿斥责他们说:“你们不能杀敌立功,被敌人俘虏后又不以死报国,如今还想拉别人下水,还有羞耻之心吗?”
李成栋也被骂了个狗血喷头,灰溜溜地走了。
清见两次招降都不成,便加强攻势,架起大炮轰城,把城墙炸裂。
张楚卿下令用铁叶包裹门板,再用铁链连贯起来挡在裂口处,还把棺材钳铺的空棺材征发来,装满泥土石块,挡在城墙裂口处。再运来大石块,加即固墙。
防守几十天以后,箭用完了,张楚卿想起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便下令叫人扎了许多稻草人,乘黑夜立在城墙上,擂响战鼓,装着要缒飞下城进攻敌营的样子。
清军害怕了,赶快调来几百名弓箭手拼命向城上射箭。一夜之间,义军就得到了敌人送来的几十万支箭。
葛振邦稍作停顿,继续道:“如今,天下骤变,大清已真正掌管中国,也就是华夏的真正的统治者,那么有些东西也得根据时代的要求而改变。按照满人的习俗,应该是剃发结辫,服饰上也与现在的不同。这是全国上下统一的要求。可是如今不明事理的民众较多,甚至出现了反抗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性。有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流血事件,很令人心痛啊。作为一户名门望族,周公子有必要起到带头作用,给广大民众做一个很好的表率,民众就会减轻心里抵触,避免无谓的流血啊。”
周天豪看了一眼葛振邦,道:“我说今日葛大人怎么变样了呢?这样打扮很新潮吧?”
葛振邦回眼瞅了一下自己,脸一下变红了,道:“周公子是不是在取笑葛某?”
“葛大人乃一县父母官,我一个区区百姓,怎敢取笑?葛大人此次前来,是劝说,还是强制周某剃发易服?”周天豪不温不火地问道。
“当然是劝说。”葛振邦急忙解释说。
“大兵围困,这难道也是劝说?”周天豪轻蔑地说。
“周公子差异,满清人办事向来直来直去,从不会拐弯子,他们一项崇尚武力,还望公子多多谅解。”
“难道武力就能够征服一切?大顺朝有些人曾经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他们的国家长久了吗?以武治国,那是武夫的表现,是不会长治久安的。”
“我同意周公子的这种观点。可是,毕竟是现在人家当权,如果一味的坚持原来的观点,怕有麻烦啊。现在大街上的人断头者已是无数了。”葛振邦准备恩威并施。
周天豪又看起书来,听他这么一说,冷冷地问道:“葛大人这是在威胁我吧?”
“绝不是,绝不是。我说的都是实话。其实我之所以主动前来府上劝周公子带头执行,就是为了让百姓少流血,避免无谓的牺牲啊。”
“当政者为什么不到大街上看看,遵从一下民意呢?”
“周公子,你还是年轻气盛。要知道,现在不是我们说了算,剃发结辫,改易服装这是全国的趋势,我们还是识时务比较好啊!今天我也是怕对周府不利,主动前来劝说,避免劫难的发生啊!”
周天豪专心读起书来,不再搭理葛振邦。
葛振邦感到有点尴尬,又担心完不成任务,所以内心是相当着急。
双方沉默了一会,葛振邦又开始发话了,“葛某回去,如何向督军大人交代啊?”
“那是大人的事情。与天豪何干?不过,家父刚刚亡去,正是治丧期间,不宜剃发、易服,还望大人谅解。这是不是大人交差的一个理由呢?”
“好吧。不过,这个事情我是一心为周府着想,为明武的百姓着想,所以,才主动请缨前来的,还望公子三思啊。”说着葛振邦无奈起身,“葛某告辞!”
周天豪对身边的管家梁兴初道:“梁叔,您帮我送送葛大人吧。”
梁兴初答应“是”,然后送葛振邦出府……
周天豪虽然把这件事搪塞过去了,难题也暂时得到了解决,可阿克敦与葛振邦能这样轻易放过周家吗?显然不会。不过,他们二人临时也顾不得这个事情了,还有另一件火烧眉毛的事情正在等待着他。明武县的民众一开始看到街头巷尾贴出来的白纸黑字盖有大红印的布告,还不知道是什么事情,都一群群地围着看热闹。有个叫徐勇山的秀才,看到满大街围观布告的人很多,就声泪涕下地对围观的人说道:“父老乡亲们!这是满清皇帝下的剃发令。剃发改装,是叫我们改变从老祖宗手里世世代代代流传下来的习惯,强迫我们做满族人的顺民,你们说恶毒不恶毒!”
围观的民众听徐勇山这么一说,立即齐声嚷道:“这太恶毒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衣冠制度怎能随便改变!”
徐勇山趁机鼓动说:“对!对!我们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有人听了这话,立即冲上前去,一把撕下布告,当场扯个粉碎。徐勇山又鼓动说:“明武知县葛振邦,身为汉人,却背叛祖宗,强制推行剃发令。这样的人我们岂能容他!”
民众们立即应和说:“不能容,不能容,我们宰了他!”
人们于是成群结队地冲进知县衙门,要捉葛振邦,想当场把他杀了。
葛振邦与阿克敦此时正从周府回来,听说明武县的民众声势浩大,冲击衙门,并且把衙门占领了,造反了,大失惊色。
二人不知详情,又怕遭遇不测,只好抓紧带领所辖人马连夜跑出城去,暂避风头。
为了怕清军前来报复,大伙儿推荐原明武县的主簿,就是原来管文书的官员孙明勋为首领,组织抗清义军,主持抗清大计。
明武民众发动抗清起义的消息一传出,周围的清军立即派兵赶来镇压。
孙明勋率领起义民众打退清军,他怕战争规模扩大,自己担当不了这个责任,就把住在城外的前任明武县典史,也就是管缉捕、监狱的官张楚卿请进城来,请他来主持抗清斗争。
张楚卿,是武秀才出身。此人秉性耿直,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前几年主动辞去了典史一职,就住在县城以外的张家庄。他一进城,立即召集各界代表到县衙门开会。
张楚卿对大家说:“各位父老乡亲!今日之事已处于危急关头,务请大家群策群力,不怕牺牲。”
大伙儿齐声说:“我们决不怕死,一切听候典史大人吩咐!”
张楚卿问:“我们守城有粮饷吗?”
巨商何子华立刻站起来拍拍胸脯说:“我何子华愿捐三万五千两银子助饷!”
何子华的话音刚落,顿时就有许多人起来响应,这个认捐一万两,那个肯出五千两,一下子就募集到了几十万两银子。梁兴初代表周天豪捐银五万两。
张楚卿问大家:“我们守城有军器吗?”
孙明勋回答说:“前兵备道制造的火药火器都还在,我派人清点,计有火药三百罂,铅铁九千石,大炮一百门,鸟枪一千支。”
张楚卿接着说:“捐献不限于金银,凡是粮食、草料、布帛、酒、盐、酱等于抗清有用之物都可以。只要城能保全,这些东西将来还可以置备。性命尚且不保,身外之物的家产又有什么用!”
大伙儿说:“典史大人说得对,只要抗清有用,我们一定尽力捐献!”
于是这个捐粮食,那个献草料。有的扛来成匹的布帛,有的抬来一缸缸油盐酱醋,各种守城的用品很快就齐备了。
张楚卿指挥民工加高加厚了城墙,为防备清军火攻,用铁皮包裹了城门。把壮丁组织起来,分成几队,轮番登城放哨。遇到清军攻城,出现紧急情况,就敲响梆子和铜锣报警,招呼队伍上城抵抗。
为了防备清军趁着黑夜攻城,在城墙上每隔几个城垛挂上一盏灯笼照明。张楚卿还请著名弓箭师黄圣武设计出一种小型弓箭,既能节省材料,又便于在敌人爬上城来的时候近距离发射。经营医药的商人为了支援守城,把剧毒的药物贡献出来,炮制带毒的箭镞,加强杀伤力。张楚卿又把善制火铳的工匠陈明真请来,研究如何改良火铳,加强火力。陈明真造出了杀伤力很大的木铳和火罐。
带领清军来进攻明武的是从明武县城逃跑的阿克敦,他知道张楚卿是一员猛将,不易对付,就派葛振邦先到城下喊话,劝张楚卿开城投降。
“楚清啊,如今大清已即将一统中国,你还是识时务为好啊!为了明武的百姓免遭涂炭,为了你等的性命着想,你归顺后,大清政府已经答应,保证不治你的罪,并且许诺给你高官厚禄,你看如何?”葛振邦在城下劝道。
张楚卿严词拒绝,说道:“我张楚卿只是一名小小典史,尚且不忘故国。你身为县令,握重兵而不能卫国,反而投降敌人,做可耻的走狗,有何面目来跟我谈话!”葛振邦被说得满脸通红,只得悄悄溜走。
清军调另一降将李成栋来助攻。李成栋又叫人来招降。张楚卿斥责他们说:“你们不能杀敌立功,被敌人俘虏后又不以死报国,如今还想拉别人下水,还有羞耻之心吗?”
李成栋也被骂了个狗血喷头,灰溜溜地走了。
清见两次招降都不成,便加强攻势,架起大炮轰城,把城墙炸裂。
张楚卿下令用铁叶包裹门板,再用铁链连贯起来挡在裂口处,还把棺材钳铺的空棺材征发来,装满泥土石块,挡在城墙裂口处。再运来大石块,加即固墙。
防守几十天以后,箭用完了,张楚卿想起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便下令叫人扎了许多稻草人,乘黑夜立在城墙上,擂响战鼓,装着要缒飞下城进攻敌营的样子。
清军害怕了,赶快调来几百名弓箭手拼命向城上射箭。一夜之间,义军就得到了敌人送来的几十万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