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六道轮回的传说】
推荐阅读: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中华秘典最新章节!
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苦行无量时日之前,赐慰如来出世并为众生宣讲佛法,令众生得以摆脱老、病、畏惧之苦。他对贪欲炽盛众生宣说不贪法;对嗔心强烈众生宣说无嗔法;对愚痴众生宣说智慧法;对贪执禅定、灭尽处、次第等持众生宣说无贪法,并及心解脱及极为解脱法等如是八种解脱法门。释迦牟尼佛那时转生为摧敌国王,通令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之人,包括成千上万众生、大小六万国家民众全部前往如来前闻法。赐慰如来则为他们宣说八解脱法门,摧敌国王就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之七宝供养如来,然后又与其余人众舍弃俗家、赶赴寂静处出家,结果六万国家民众全部现前八解脱境界,国王反倒未现前此等境界。原来因他听闻八解脱法后,既不贪执世间,又不舍弃世间,他因对身陷生死轮回中之众生生出悲心,故而十八大劫安住轮回中,并为利益轮回漩涡中众生而精进努力。佛陀后来自己说过:“目犍连,不住一切等持之诸菩萨,必能速得无上菩提果。”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妙智国王,以不放逸行为治理国家。他拥有八万王妃,各个美艳无比、煞是好看,她们全都早起晚睡,不仅貌如天女,功德更等同于离贪者。妙智国王即于八万妃子中入等持,并以入定之心如理了知禅定类别、烦恼与功德之差别,且通达女人心态、烦恼、功德等内容。女人中智慧微少、烦恼粗重者,他为她们宣说调伏烦恼、生起智慧法门;女人烦恼微少、智慧增盛者,他为彼等宣说灭尽微细烦恼之断根法门;贪心大者面前,他为其宣说不净及无常法;嗔心炽盛者前,他则宣讲慈悲及无常法;愚痴者面前,他又宣讲缘起及无常法;分别念旺盛者前,他为其宣说呼吸正念及无常法门;执相者前则宣说无相、无常法;执著我与我所者,他以空性及无常法对之;面对贪执世间之人时,就以无愿及无常法引导……如是面对众生种种烦恼,他皆能对症下药,诸如:被贪心驱使之女人,令其行禅定、修习梵住道,并因之而得以转生梵天天界;被嗔恨心驱使之女人,令其修四无量心及梵住道;执相女人令其修无相法及梵住道;贪执世间女人令其修无愿及梵住道……妙智即如是令八万女人皆远离欲界贪欲并进而转生梵天天界。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毁惑国王,以其福德力而致九十万女众相好端严,如是诸女众仅以眼目观望其他女人时,就能将对方烦恼及业果全部了知,同时亦将对方相续中不生烦恼或毁灭烦恼等情况也完全掌握。国王即如是凭其威力令九十万女人通达业及烦恼本性,并进而远离欲界贪欲及烦恼,且于死后均转生梵天天界。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善见国王时,虽享有长寿、富裕、安乐等世间荣华富贵,但却并不以之而生贪心,他又前往别处深入禅定,有关此等公案在律藏中有广说。又释迦牟尼佛久远之前曾为森林中一苦行仙人,当时有五百强盗曾将一村落焚毁,并夺走许多饮食与财物。有一人前往该村落时,强盗立即抓获他并欲以之供祀夜叉。即将被当作供祭品之人深感恐怖,他随即就开始向仙人祈祷。有天人当即就将情况汇报与仙人,他便亲临村庄要求强盗释放此人,还为他们宣讲佛法。结果因其*感召,五百强盗全部在他面前出家,并终得四禅五通。释迦牟尼成佛后,有次有一驼背要被五百强盗杀掉供祭,危难之时,驼背开始祈祷佛陀,释迦牟尼佛立即以天人装束、形象来至祭祀之地。众强盗见到他后各个心生欢喜,他们皆认为自己已看到天尊,于是纷纷合掌端坐其前。佛陀化现之天尊便谆谆开示:“从今往后再勿以人为供品,应尽快听闻正法。”他随即便视众人根基、意乐而宣示相应法要,并终使驼背者获无来果位,五百强盗得预流果位。释迦牟尼佛随后现出真身,众人见之信心更加增上,他们全在佛前出家并皆证阿罗汉果位。此时那驼背者遗憾说道:“若我非为残疾,我也可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求道,并为渡过轮回江河而精进修持,但奈何我却……”结果当他刚言及此,他那驼背身躯瞬间就已恢复常态,且圆满完好、端正庄严。他在生起难以抑止之欢喜心后终于满愿出家,并终获阿罗汉果位。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一国王种姓之大菩萨,财富圆满、相好庄严、对一切学问皆精通无碍,人们都对他喜爱、恭敬。菩萨看到在家诸过失后,等父母一去世即将万贯家财对沙门、婆罗门、贫穷者行广大上供下施,然后便毅然出家,到一寂静地苦修禅定,并终以如理如法之行为而名扬天下。他父亲一亲友得知他境况后便对他说道:“在你青春年少之时,怎能舍弃富裕家庭前往寂静地过那穷困生活?你为何如此行事?还是呆在俗家居家过日为好!”尊者便对他宣说困缚于家中犹如身陷囹圄般之过失,及森林中寂静清修之功德,此人听罢对他所言深信不疑。又久远之前有一赞巴城,国王名为雪海天,太子名为海天,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海天太子对艺术、五明悉皆精通,经父王开许后就到森林中苦行坐禅,并最终生起四禅五通。国王大臣有子五百名,对艺术等学问亦非常精通,他们不免内心日渐骄慢起来,众人自矜道:“我等学问、相貌已无人能比。”五百人之上师却对他们说:“海天太子现住于森林中,若与其相较,你们所拥有之才华、相貌、能力、智慧千万分不及其一。”众人闻言各个急于见到太子本人,他们便与上师一道来至太子禅定之森林。
见到太子后,仅其外相就已令人赞叹不已,大家皆认为太子肯定更具有其他功德。于是众人就在他面前出家,并于他教导下亦获四禅五通之境界。待释迦牟尼成佛后,原先那五百人之上师即成为具天箭师,他于广严城中教授五百人射箭技艺,那五百人即为当时之五百大臣之子。具天箭师先赞叹释迦牟尼佛箭法高超,然后便率五百弟子同在佛前出家,并皆获阿罗汉果位。久远之前,有五百商人曾路经一茂密森林,当时夜叉兴风作怪,竟刮起漫天狂风。正当众人无可奈何之时,释迦牟尼佛那时即示现为具有五神通之威力无穷仙人,将商人及其财富全部从森林中解救出来,并使其顺利返回原先居住之地。众商人皆大欢喜,于是纷纷到仙人前出家求法,并终获四禅五通。释迦牟尼佛以前曾示现为众多仙人,救度无数众生出离死亡恐怖,并令其皆获四禅五通。此种行迹数不胜数,这里仅能略叙而已。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山兔,当时久旱无雨、灾荒频出,在寂静地有一仙人此时便欲离开静处前往城市。山兔与此人历来关系友善,得知仙人心态后,它就到他面前广宣寂静地之功德及城市过患。山兔最终竟跳入火坑,以此恳请仙人勿离开静处。仙人急忙将山兔从火坑中救出,并感动不已地说道:“你既希望我能呆在寂静地,那在我有生之年,我发愿一定住于静处。”待其发愿后,天降喜雨,草木复生。最终以仙人大上师山兔之恩德,仙人终获五通。(在《一切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中也有类似记载,只是最后山兔为供养仙人牺牲了自己的身体。)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于莫特勒地转生为一大转轮王,一直以如理如法之方式主持国政。当其头发变白、年岁渐老时,他开始行持梵净行并最终出家,且为自己后代种姓开出家之先例,并要求后辈皆要随顺他出家抉择。其后在莫特勒地方,有八万四千转轮王皆与他同样行持梵净行并出家求法。其中最后一位转轮王名为辐轮,已获与帝释天平分秋色之地位。但他不贪享乐,又重返故土弘扬善法、行持仙人梵净行道。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婆罗门,名为炽燃。当其坐禅时,有众多飞禽于其发髻中做窝,但炽燃根本不为之所动,始终如如不动、端坐禅定。因此我等当知:以上行迹皆在宣示世尊于不可思议劫中,曾行持不可思议等持、禅定。以上圆满宣说了释迦牟尼佛广行禅定之种种公案。
以修行为生活懒惰的借口不是真修行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那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
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行不是懒惰的借口!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的生活,而百丈禅师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了,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因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绝顶,故又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
渐渐的,百丈禅师年纪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毕竟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众恳请他不要随众出坡(劳动服务),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
“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服务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的问道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工作,那能吃饭?”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苦行无量时日之前,赐慰如来出世并为众生宣讲佛法,令众生得以摆脱老、病、畏惧之苦。他对贪欲炽盛众生宣说不贪法;对嗔心强烈众生宣说无嗔法;对愚痴众生宣说智慧法;对贪执禅定、灭尽处、次第等持众生宣说无贪法,并及心解脱及极为解脱法等如是八种解脱法门。释迦牟尼佛那时转生为摧敌国王,通令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之人,包括成千上万众生、大小六万国家民众全部前往如来前闻法。赐慰如来则为他们宣说八解脱法门,摧敌国王就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之七宝供养如来,然后又与其余人众舍弃俗家、赶赴寂静处出家,结果六万国家民众全部现前八解脱境界,国王反倒未现前此等境界。原来因他听闻八解脱法后,既不贪执世间,又不舍弃世间,他因对身陷生死轮回中之众生生出悲心,故而十八大劫安住轮回中,并为利益轮回漩涡中众生而精进努力。佛陀后来自己说过:“目犍连,不住一切等持之诸菩萨,必能速得无上菩提果。”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妙智国王,以不放逸行为治理国家。他拥有八万王妃,各个美艳无比、煞是好看,她们全都早起晚睡,不仅貌如天女,功德更等同于离贪者。妙智国王即于八万妃子中入等持,并以入定之心如理了知禅定类别、烦恼与功德之差别,且通达女人心态、烦恼、功德等内容。女人中智慧微少、烦恼粗重者,他为她们宣说调伏烦恼、生起智慧法门;女人烦恼微少、智慧增盛者,他为彼等宣说灭尽微细烦恼之断根法门;贪心大者面前,他为其宣说不净及无常法;嗔心炽盛者前,他则宣讲慈悲及无常法;愚痴者面前,他又宣讲缘起及无常法;分别念旺盛者前,他为其宣说呼吸正念及无常法门;执相者前则宣说无相、无常法;执著我与我所者,他以空性及无常法对之;面对贪执世间之人时,就以无愿及无常法引导……如是面对众生种种烦恼,他皆能对症下药,诸如:被贪心驱使之女人,令其行禅定、修习梵住道,并因之而得以转生梵天天界;被嗔恨心驱使之女人,令其修四无量心及梵住道;执相女人令其修无相法及梵住道;贪执世间女人令其修无愿及梵住道……妙智即如是令八万女人皆远离欲界贪欲并进而转生梵天天界。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毁惑国王,以其福德力而致九十万女众相好端严,如是诸女众仅以眼目观望其他女人时,就能将对方烦恼及业果全部了知,同时亦将对方相续中不生烦恼或毁灭烦恼等情况也完全掌握。国王即如是凭其威力令九十万女人通达业及烦恼本性,并进而远离欲界贪欲及烦恼,且于死后均转生梵天天界。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善见国王时,虽享有长寿、富裕、安乐等世间荣华富贵,但却并不以之而生贪心,他又前往别处深入禅定,有关此等公案在律藏中有广说。又释迦牟尼佛久远之前曾为森林中一苦行仙人,当时有五百强盗曾将一村落焚毁,并夺走许多饮食与财物。有一人前往该村落时,强盗立即抓获他并欲以之供祀夜叉。即将被当作供祭品之人深感恐怖,他随即就开始向仙人祈祷。有天人当即就将情况汇报与仙人,他便亲临村庄要求强盗释放此人,还为他们宣讲佛法。结果因其*感召,五百强盗全部在他面前出家,并终得四禅五通。释迦牟尼成佛后,有次有一驼背要被五百强盗杀掉供祭,危难之时,驼背开始祈祷佛陀,释迦牟尼佛立即以天人装束、形象来至祭祀之地。众强盗见到他后各个心生欢喜,他们皆认为自己已看到天尊,于是纷纷合掌端坐其前。佛陀化现之天尊便谆谆开示:“从今往后再勿以人为供品,应尽快听闻正法。”他随即便视众人根基、意乐而宣示相应法要,并终使驼背者获无来果位,五百强盗得预流果位。释迦牟尼佛随后现出真身,众人见之信心更加增上,他们全在佛前出家并皆证阿罗汉果位。此时那驼背者遗憾说道:“若我非为残疾,我也可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求道,并为渡过轮回江河而精进修持,但奈何我却……”结果当他刚言及此,他那驼背身躯瞬间就已恢复常态,且圆满完好、端正庄严。他在生起难以抑止之欢喜心后终于满愿出家,并终获阿罗汉果位。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一国王种姓之大菩萨,财富圆满、相好庄严、对一切学问皆精通无碍,人们都对他喜爱、恭敬。菩萨看到在家诸过失后,等父母一去世即将万贯家财对沙门、婆罗门、贫穷者行广大上供下施,然后便毅然出家,到一寂静地苦修禅定,并终以如理如法之行为而名扬天下。他父亲一亲友得知他境况后便对他说道:“在你青春年少之时,怎能舍弃富裕家庭前往寂静地过那穷困生活?你为何如此行事?还是呆在俗家居家过日为好!”尊者便对他宣说困缚于家中犹如身陷囹圄般之过失,及森林中寂静清修之功德,此人听罢对他所言深信不疑。又久远之前有一赞巴城,国王名为雪海天,太子名为海天,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海天太子对艺术、五明悉皆精通,经父王开许后就到森林中苦行坐禅,并最终生起四禅五通。国王大臣有子五百名,对艺术等学问亦非常精通,他们不免内心日渐骄慢起来,众人自矜道:“我等学问、相貌已无人能比。”五百人之上师却对他们说:“海天太子现住于森林中,若与其相较,你们所拥有之才华、相貌、能力、智慧千万分不及其一。”众人闻言各个急于见到太子本人,他们便与上师一道来至太子禅定之森林。
见到太子后,仅其外相就已令人赞叹不已,大家皆认为太子肯定更具有其他功德。于是众人就在他面前出家,并于他教导下亦获四禅五通之境界。待释迦牟尼成佛后,原先那五百人之上师即成为具天箭师,他于广严城中教授五百人射箭技艺,那五百人即为当时之五百大臣之子。具天箭师先赞叹释迦牟尼佛箭法高超,然后便率五百弟子同在佛前出家,并皆获阿罗汉果位。久远之前,有五百商人曾路经一茂密森林,当时夜叉兴风作怪,竟刮起漫天狂风。正当众人无可奈何之时,释迦牟尼佛那时即示现为具有五神通之威力无穷仙人,将商人及其财富全部从森林中解救出来,并使其顺利返回原先居住之地。众商人皆大欢喜,于是纷纷到仙人前出家求法,并终获四禅五通。释迦牟尼佛以前曾示现为众多仙人,救度无数众生出离死亡恐怖,并令其皆获四禅五通。此种行迹数不胜数,这里仅能略叙而已。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山兔,当时久旱无雨、灾荒频出,在寂静地有一仙人此时便欲离开静处前往城市。山兔与此人历来关系友善,得知仙人心态后,它就到他面前广宣寂静地之功德及城市过患。山兔最终竟跳入火坑,以此恳请仙人勿离开静处。仙人急忙将山兔从火坑中救出,并感动不已地说道:“你既希望我能呆在寂静地,那在我有生之年,我发愿一定住于静处。”待其发愿后,天降喜雨,草木复生。最终以仙人大上师山兔之恩德,仙人终获五通。(在《一切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中也有类似记载,只是最后山兔为供养仙人牺牲了自己的身体。)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于莫特勒地转生为一大转轮王,一直以如理如法之方式主持国政。当其头发变白、年岁渐老时,他开始行持梵净行并最终出家,且为自己后代种姓开出家之先例,并要求后辈皆要随顺他出家抉择。其后在莫特勒地方,有八万四千转轮王皆与他同样行持梵净行并出家求法。其中最后一位转轮王名为辐轮,已获与帝释天平分秋色之地位。但他不贪享乐,又重返故土弘扬善法、行持仙人梵净行道。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婆罗门,名为炽燃。当其坐禅时,有众多飞禽于其发髻中做窝,但炽燃根本不为之所动,始终如如不动、端坐禅定。因此我等当知:以上行迹皆在宣示世尊于不可思议劫中,曾行持不可思议等持、禅定。以上圆满宣说了释迦牟尼佛广行禅定之种种公案。
以修行为生活懒惰的借口不是真修行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那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
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行不是懒惰的借口!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的生活,而百丈禅师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了,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因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绝顶,故又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
渐渐的,百丈禅师年纪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毕竟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众恳请他不要随众出坡(劳动服务),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
“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服务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的问道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工作,那能吃饭?”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