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变相的支持国内的科研事业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未来接收器最新章节!
第925章 变相的支持国内的科研事业
汗,刚发现,前两章有一个细节出错了,第一个围海造田工程选址应该是在东海,而不是黄海。对此,骑兵深表歉意。
金刚硬钻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抗压性能,只要妥加利用,在辅佐以优秀的结构设计,是完全可以海平面下八千米以下深度的强大水压的,而选定在东海的那个第一个围海造田工程的地址,其还在大陆架之上,海水深度不超过两百米,金刚硬钻的抗压强度足以应付该处的水压了。
至于打桩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华夏国内已经掌握了非常不错的在大陆架上建设海上石油开采平台的技术了,只要把这项技术稍微的改造一下,就可以做为围海造田工程的主要框架。
只要能够打桩成功,同时在海平面下能够隔离出来一个空间,那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稳步的推进水下都市的建设。
由于是第一次建设水下都市,即便是刘士卿也有些底气不足,他决定把第一次的围海造田工程分成多期进行,第一期是试探性的,先在东海的大陆架上兴建一万平方米左右的超小型水下建筑,然后对其展开一定时间长短的观察,如果没有什么情况发生的话,就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二期,三期……建设,直到把水下都市建设起来。
如果按照这个规划进行下去的话,第一个水下都市正式建设完毕,大概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不过第一期工程如果顺利的话,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就可以见到成果了。那个时候,也将是银河互助共促会的会员单位确定自己花费一百亿华夏币购买百分之一股权的行为,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的时刻。
从科研的角度来讲,围海造田工程所包含的海上良田、水下都市、人造岛屿等环节,都有一定的科研价值,但是最有价值的,还是等到水下都市建设完成之后,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可以长期滞留海底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科研人员就可以就近的直接的对海洋生物、海底矿床等进行研究了。
相比之下,国内的科研人员还是最对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感兴趣,做为银河互助共促会的会员单位,华夏科学院、国家航天局、燕京大学、水木大学等机构都把目光对准了千里眼太空望远镜。
刘士卿当初提出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工程,卢永祥院士、叶秋燕中将是在场的。他们当初还为刘士卿的这个计划提出了不少的质疑,不过他们当初都认为刘士卿只是随便说说,十有八九不会真的要独自建造千里眼太空望远镜。
孰料时隔不久,刘士卿就把这个计划在银河互助共促会内部抛了出来,招募合作伙伴。这就是说刘士卿不是开玩笑的,而是玩真的。太空望远镜的用途主要是对宇宙进行观察,能够用到太空望远镜的单位主要都是一些搞天文学的科研学术机构,天文物理学之外的学科研究,基本上很少能够用到太空望远镜。
不过用不到归用不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上所蕴含的各种技术,还是让很多天文学之外的学科非常眼馋不已的,像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所采用的光学镜头,就是光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极度眼馋的对象,何况还有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多搭载的各种各样的科研设备,那可都是一些价值连城的宝贝,如果能够把这些设备所隐含的技术移植到其他相关领域,那么绝对可以极大的促进国内相关学科的巨大进步。
在华粮集团、长江实业等会员单位将目光对准围海造田工程的时候,卢永祥、叶秋燕等人纷纷的出现在了刘士卿的身侧,和刘士卿协商如何在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项目上展开具体的合作。
他们现在暂时都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造成之后,应该如何发射到太空的问题,撇到一边不谈,单纯的就研究、制造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问题,进行谈判。
刘士卿对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如何进行合作,有着非常深层次的考虑,千里眼太空望远镜背后所蕴含的技术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他多少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华夏科学院、国家航天局等垂涎欲滴,他也有所预料。在现阶段,他还没有把这些技术免费送人的打算。
“卢院长,叶将军,咱们现在只谈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不谈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也不谈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上面所采用的技术究竟领先了多少年,我们只谈一个问题,就是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经营权。我在招投标文书中说的很清楚了,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所有权是不容变革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银河实业的。就算是别人出再多的钱,我们也不卖。”
刘士卿很清楚,只要能够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到太空,那么造价昂贵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就是一个矗立在太空中的一块活生生的广告招牌,以后但凡是新闻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人们在议论它的时候,都免不了要说上一句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是银河实业所有,这就是实打实的广告效果。这是通过正常的广告渠道,花上几十亿华夏币,绝对无法达到的成就。要是刘士卿因为自己用不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大部分功能,而一犯傻,把其所有权卖了出来,想让全世界新闻媒体给其做宣传的企图,将化为泡影。
卢永祥、叶秋燕等人那里知道刘士卿的小九九,他们还以为刘士卿是按照一贯的做法,做出的将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要是知道刘士卿的真实想法,估计飞气的吐血不可。花上几十亿华夏币,只为了在太空中给银河实业树立一个广告招牌,这种事,也就只有刘士卿能够干得出来。
“刘总,你先说说怎么个合作法吧?”卢永祥说道。
他来找刘士卿之前,华夏科学院的多个院直属单位,像什么国家天文台、高能物理研究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等等单位的负责人,联袂拜访他,希望院长无论如何也要帮他们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资料搞到手,最好能够从刘士卿手中,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给买下来,哪怕是多花点钱也行。
卢永祥知道他的那些同事们是怎么想的,这些年中央财政划拨以及华夏科学院自筹的科研经费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尤其是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太空的开发力度。长征系列火箭、人造卫星、神舟号宇宙飞船、天空一号空间站、嫦娥系列环月卫星等等,都是在国家支持下,国内的科研人员取得的一系列比较典型的成果。
华夏在这方面的进步是巨大的,但是跟美国人、欧洲人、俄国人,还是有着不小差距的,甚至在部分领域,跟日本人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这一点,是因为华夏相关领域科研基础比较薄弱造成的。国内天文学、空间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迫切的需要能够寻找到一个解决这些薄弱环节的契机,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无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这也是他们迫切的希望得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原因。
“卢院长,这样说吧,我制造咱们国内科研体系最完整的就是华夏科学院了,其他任何单位都是没有办法跟华夏科学院相比的。我可以在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后,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全部移交给华夏科学院。”刘士卿笑道。
卢永祥大喜,顺手就给刘士卿带了一个高帽子,“刘总,我就知道你是天底下最慷慨,最支持咱们华夏科学院发展各种高新技术的人了。”
刘士卿连忙摆了摆手,“卢院长,你先别忙着夸我,听我把话说完。想让我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移交给华夏科学院,必须要满足我几个条件,首先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所有权还得挂在我们银河实业名下。”
卢永祥忙道:“这个没问题。”在他看来,只要华夏科学院能够掌握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权限和运营权,那么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究竟是归谁所有,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就像一个老板买了一辆车,整天都不碰汽车的方向盘一下,一直都交给司机使用和管理,那辆车在实质上差不多就等同于是司机的车了。当然,这跟司机真正的拥有这辆车,还是有所区别的。可是要知道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一旦发射升空,谁对他进行管理,其实就等于是变相的掌握着千里眼太空望远镜,跟真正的拥有它,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卢永祥的回答并没有超出刘士卿的预料,他接着说道:“第二个条件,在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前,未经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准接近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更不准窥探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所包含的技术。”
卢永祥点点头,他知道刘士卿是个技术领域的守财奴。在金钱上一向比较慷慨的刘士卿,在技术上,则是比较吝啬的。他敢打赌华夏科学院要是缺钱花了,找刘士卿无息借贷十亿八亿华夏币,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想从刘士卿这里弄到一些他视为核心的技术,那不比从虎口夺食简单多少。
现在也不是跟刘士卿索要或者协商有偿取得相关技术的时机,卢永祥相信早晚有一天,刘士卿会想方设法的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所蕴含的各种技术变成钱的。
刘士卿又道:“第三,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后,负责日常管理的华夏科学院必须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所有资料,无偿的全部复制一份给银河实业。”
“刘总,你的意思是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后,你不会派人参与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中吗?”卢永祥有些不解的问道。
刘士卿点点头,“我倒是想派人,可是我现在手下也没有相关的人才呀。”其实不是他手下没人,而是刘士卿不想把资金花费在建设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配套设施上,像什么地面接收站、卫星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中心等等,都是动辄数以亿计的资金,即便是他投资建成了,也对他的宇宙飞船计划没有太大的用处,还不如全部推给华夏科学院,他们本来就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和研究机构,推给他们,既节省了银河实业的资金,也避免了在国内搞重复建设,节省了资源。
卢永祥问道:“除了这三条之外,还有别的要求吗?”
刘士卿忙道:“当然还有了,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配套设施的建设,得由华夏科学院负责解决,还有日后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需要进行修补、增加功能什么的,所产生的费用,也要华夏科学院提供资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制造所需的费用,其大头得由华夏科学院来出。”
卢永祥最头疼谈钱的问题,华夏科学院有钱不假,但是这个“有钱”却是需要打上引号的。毕竟绝大多数科研,都是吞噬资金的怪兽,鲜少有那种不需要花费多少资金就可以解决的项目。特别是太空开发这一块,更是动辄几十亿、几百亿华夏币的资金就出去了。华夏科学院的科研经费主要国家拨款,每年拨的资金都是有数的,看着不少,但是分配下去之后,很多时候,都还存在着资金的缺口。
不过卢永祥也知道除非是刘士卿心甘情愿的免去相关费用,否则的话,想一文钱都不掏,就从刘士卿这里得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权和运营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刘总,你说吧,要多少钱?”卢永祥忍着肉疼,问道。
刘士卿笑道:“配套设施建设要花多少钱,这我不好说,再说我说了也没用,得华夏科学院自己解决。至于以后修补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费用,等到产生了再说吧。眼下,咱们单说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问题吧。我算了一下,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大概在一百亿华夏币左右,这样吧,华夏科学院给我七十亿华夏币就行了。”
卢永祥等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围海造田工程因为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关系,其造价多少,人们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故而刘士卿所多少就是多少,别人就算是有所怀疑,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和刘士卿进行辩解。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就不太一样了,美国人和欧洲人联合制造的太空望远镜的具体花费,都是可以查到各种公开数据的,刘士卿就算是能够在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上作假,水分也不可能很多。
正是因为他们有如此的考量,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因为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太贵了,而是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便宜的有些过分,要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当初制造哈勃空间望远镜,就花了三十亿美元左右,这还是1990年的物价水准,换算到现在,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而韦伯太空望远镜的造价也有四十多亿美元,以哈勃空间望远镜时代的物价水平衡量,这四十多亿美元还算是比较少的。
不管是三十多亿美元还是四十多亿美元,跟一百亿华夏币相比,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三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中间差了好几倍。
“刘总,你确定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真的只有一百亿华夏币吗?你没有故意报少?”本来卢永祥还多少有些担心刘士卿漫天要价,现在却又担心刘士卿故意把造价报少了,变相的支持国内的科研事业。
其实一百亿华夏币的造价,刘士卿还是虚报了一些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并不需要一百亿华夏币这么夸张,根据刘士卿的测算,也就是七十多亿华夏币。之所以这么便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掌握着一整套非常成熟的制造太空望远镜的技术,再加上太空望远镜的各个零部件以及搭载的各种科研设备,都是由刘士卿的全自动智能实验室或者银河实业的各个子公司制造的,无形之中,成本就下降了许多。
如果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是批量制造的话,就连七十多亿华夏币都用不了,刘士卿有信心将成本压缩到几亿华夏币的范围之内。不过这也就是他胡乱的想想罢了,太空望远镜的数量根本就不需要太多,有几个在太空中漂着就足够了,别说百八十个,就算是同时造十个八个的,都是严重的浪费。
刘士卿本来就没有想过要太空望远镜赚钱,八十亿华夏币卖给华夏科学院,不但收回了成本,就连发射升空的费用也能够赚回来了,这对刘士卿就足够了。
第925章 变相的支持国内的科研事业
汗,刚发现,前两章有一个细节出错了,第一个围海造田工程选址应该是在东海,而不是黄海。对此,骑兵深表歉意。
金刚硬钻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抗压性能,只要妥加利用,在辅佐以优秀的结构设计,是完全可以海平面下八千米以下深度的强大水压的,而选定在东海的那个第一个围海造田工程的地址,其还在大陆架之上,海水深度不超过两百米,金刚硬钻的抗压强度足以应付该处的水压了。
至于打桩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华夏国内已经掌握了非常不错的在大陆架上建设海上石油开采平台的技术了,只要把这项技术稍微的改造一下,就可以做为围海造田工程的主要框架。
只要能够打桩成功,同时在海平面下能够隔离出来一个空间,那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稳步的推进水下都市的建设。
由于是第一次建设水下都市,即便是刘士卿也有些底气不足,他决定把第一次的围海造田工程分成多期进行,第一期是试探性的,先在东海的大陆架上兴建一万平方米左右的超小型水下建筑,然后对其展开一定时间长短的观察,如果没有什么情况发生的话,就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二期,三期……建设,直到把水下都市建设起来。
如果按照这个规划进行下去的话,第一个水下都市正式建设完毕,大概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不过第一期工程如果顺利的话,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就可以见到成果了。那个时候,也将是银河互助共促会的会员单位确定自己花费一百亿华夏币购买百分之一股权的行为,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的时刻。
从科研的角度来讲,围海造田工程所包含的海上良田、水下都市、人造岛屿等环节,都有一定的科研价值,但是最有价值的,还是等到水下都市建设完成之后,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可以长期滞留海底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科研人员就可以就近的直接的对海洋生物、海底矿床等进行研究了。
相比之下,国内的科研人员还是最对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感兴趣,做为银河互助共促会的会员单位,华夏科学院、国家航天局、燕京大学、水木大学等机构都把目光对准了千里眼太空望远镜。
刘士卿当初提出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工程,卢永祥院士、叶秋燕中将是在场的。他们当初还为刘士卿的这个计划提出了不少的质疑,不过他们当初都认为刘士卿只是随便说说,十有八九不会真的要独自建造千里眼太空望远镜。
孰料时隔不久,刘士卿就把这个计划在银河互助共促会内部抛了出来,招募合作伙伴。这就是说刘士卿不是开玩笑的,而是玩真的。太空望远镜的用途主要是对宇宙进行观察,能够用到太空望远镜的单位主要都是一些搞天文学的科研学术机构,天文物理学之外的学科研究,基本上很少能够用到太空望远镜。
不过用不到归用不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上所蕴含的各种技术,还是让很多天文学之外的学科非常眼馋不已的,像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所采用的光学镜头,就是光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极度眼馋的对象,何况还有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多搭载的各种各样的科研设备,那可都是一些价值连城的宝贝,如果能够把这些设备所隐含的技术移植到其他相关领域,那么绝对可以极大的促进国内相关学科的巨大进步。
在华粮集团、长江实业等会员单位将目光对准围海造田工程的时候,卢永祥、叶秋燕等人纷纷的出现在了刘士卿的身侧,和刘士卿协商如何在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项目上展开具体的合作。
他们现在暂时都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造成之后,应该如何发射到太空的问题,撇到一边不谈,单纯的就研究、制造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问题,进行谈判。
刘士卿对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如何进行合作,有着非常深层次的考虑,千里眼太空望远镜背后所蕴含的技术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他多少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华夏科学院、国家航天局等垂涎欲滴,他也有所预料。在现阶段,他还没有把这些技术免费送人的打算。
“卢院长,叶将军,咱们现在只谈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不谈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也不谈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上面所采用的技术究竟领先了多少年,我们只谈一个问题,就是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经营权。我在招投标文书中说的很清楚了,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所有权是不容变革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银河实业的。就算是别人出再多的钱,我们也不卖。”
刘士卿很清楚,只要能够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到太空,那么造价昂贵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就是一个矗立在太空中的一块活生生的广告招牌,以后但凡是新闻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人们在议论它的时候,都免不了要说上一句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是银河实业所有,这就是实打实的广告效果。这是通过正常的广告渠道,花上几十亿华夏币,绝对无法达到的成就。要是刘士卿因为自己用不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大部分功能,而一犯傻,把其所有权卖了出来,想让全世界新闻媒体给其做宣传的企图,将化为泡影。
卢永祥、叶秋燕等人那里知道刘士卿的小九九,他们还以为刘士卿是按照一贯的做法,做出的将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要是知道刘士卿的真实想法,估计飞气的吐血不可。花上几十亿华夏币,只为了在太空中给银河实业树立一个广告招牌,这种事,也就只有刘士卿能够干得出来。
“刘总,你先说说怎么个合作法吧?”卢永祥说道。
他来找刘士卿之前,华夏科学院的多个院直属单位,像什么国家天文台、高能物理研究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等等单位的负责人,联袂拜访他,希望院长无论如何也要帮他们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资料搞到手,最好能够从刘士卿手中,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给买下来,哪怕是多花点钱也行。
卢永祥知道他的那些同事们是怎么想的,这些年中央财政划拨以及华夏科学院自筹的科研经费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尤其是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太空的开发力度。长征系列火箭、人造卫星、神舟号宇宙飞船、天空一号空间站、嫦娥系列环月卫星等等,都是在国家支持下,国内的科研人员取得的一系列比较典型的成果。
华夏在这方面的进步是巨大的,但是跟美国人、欧洲人、俄国人,还是有着不小差距的,甚至在部分领域,跟日本人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这一点,是因为华夏相关领域科研基础比较薄弱造成的。国内天文学、空间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迫切的需要能够寻找到一个解决这些薄弱环节的契机,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无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这也是他们迫切的希望得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原因。
“卢院长,这样说吧,我制造咱们国内科研体系最完整的就是华夏科学院了,其他任何单位都是没有办法跟华夏科学院相比的。我可以在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后,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全部移交给华夏科学院。”刘士卿笑道。
卢永祥大喜,顺手就给刘士卿带了一个高帽子,“刘总,我就知道你是天底下最慷慨,最支持咱们华夏科学院发展各种高新技术的人了。”
刘士卿连忙摆了摆手,“卢院长,你先别忙着夸我,听我把话说完。想让我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移交给华夏科学院,必须要满足我几个条件,首先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所有权还得挂在我们银河实业名下。”
卢永祥忙道:“这个没问题。”在他看来,只要华夏科学院能够掌握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权限和运营权,那么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究竟是归谁所有,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就像一个老板买了一辆车,整天都不碰汽车的方向盘一下,一直都交给司机使用和管理,那辆车在实质上差不多就等同于是司机的车了。当然,这跟司机真正的拥有这辆车,还是有所区别的。可是要知道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一旦发射升空,谁对他进行管理,其实就等于是变相的掌握着千里眼太空望远镜,跟真正的拥有它,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卢永祥的回答并没有超出刘士卿的预料,他接着说道:“第二个条件,在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前,未经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准接近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更不准窥探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所包含的技术。”
卢永祥点点头,他知道刘士卿是个技术领域的守财奴。在金钱上一向比较慷慨的刘士卿,在技术上,则是比较吝啬的。他敢打赌华夏科学院要是缺钱花了,找刘士卿无息借贷十亿八亿华夏币,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想从刘士卿这里弄到一些他视为核心的技术,那不比从虎口夺食简单多少。
现在也不是跟刘士卿索要或者协商有偿取得相关技术的时机,卢永祥相信早晚有一天,刘士卿会想方设法的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所蕴含的各种技术变成钱的。
刘士卿又道:“第三,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后,负责日常管理的华夏科学院必须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所有资料,无偿的全部复制一份给银河实业。”
“刘总,你的意思是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后,你不会派人参与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中吗?”卢永祥有些不解的问道。
刘士卿点点头,“我倒是想派人,可是我现在手下也没有相关的人才呀。”其实不是他手下没人,而是刘士卿不想把资金花费在建设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配套设施上,像什么地面接收站、卫星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中心等等,都是动辄数以亿计的资金,即便是他投资建成了,也对他的宇宙飞船计划没有太大的用处,还不如全部推给华夏科学院,他们本来就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和研究机构,推给他们,既节省了银河实业的资金,也避免了在国内搞重复建设,节省了资源。
卢永祥问道:“除了这三条之外,还有别的要求吗?”
刘士卿忙道:“当然还有了,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配套设施的建设,得由华夏科学院负责解决,还有日后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需要进行修补、增加功能什么的,所产生的费用,也要华夏科学院提供资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制造所需的费用,其大头得由华夏科学院来出。”
卢永祥最头疼谈钱的问题,华夏科学院有钱不假,但是这个“有钱”却是需要打上引号的。毕竟绝大多数科研,都是吞噬资金的怪兽,鲜少有那种不需要花费多少资金就可以解决的项目。特别是太空开发这一块,更是动辄几十亿、几百亿华夏币的资金就出去了。华夏科学院的科研经费主要国家拨款,每年拨的资金都是有数的,看着不少,但是分配下去之后,很多时候,都还存在着资金的缺口。
不过卢永祥也知道除非是刘士卿心甘情愿的免去相关费用,否则的话,想一文钱都不掏,就从刘士卿这里得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权和运营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刘总,你说吧,要多少钱?”卢永祥忍着肉疼,问道。
刘士卿笑道:“配套设施建设要花多少钱,这我不好说,再说我说了也没用,得华夏科学院自己解决。至于以后修补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费用,等到产生了再说吧。眼下,咱们单说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问题吧。我算了一下,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大概在一百亿华夏币左右,这样吧,华夏科学院给我七十亿华夏币就行了。”
卢永祥等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围海造田工程因为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关系,其造价多少,人们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故而刘士卿所多少就是多少,别人就算是有所怀疑,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和刘士卿进行辩解。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就不太一样了,美国人和欧洲人联合制造的太空望远镜的具体花费,都是可以查到各种公开数据的,刘士卿就算是能够在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上作假,水分也不可能很多。
正是因为他们有如此的考量,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因为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太贵了,而是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便宜的有些过分,要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当初制造哈勃空间望远镜,就花了三十亿美元左右,这还是1990年的物价水准,换算到现在,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而韦伯太空望远镜的造价也有四十多亿美元,以哈勃空间望远镜时代的物价水平衡量,这四十多亿美元还算是比较少的。
不管是三十多亿美元还是四十多亿美元,跟一百亿华夏币相比,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三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中间差了好几倍。
“刘总,你确定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真的只有一百亿华夏币吗?你没有故意报少?”本来卢永祥还多少有些担心刘士卿漫天要价,现在却又担心刘士卿故意把造价报少了,变相的支持国内的科研事业。
其实一百亿华夏币的造价,刘士卿还是虚报了一些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并不需要一百亿华夏币这么夸张,根据刘士卿的测算,也就是七十多亿华夏币。之所以这么便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掌握着一整套非常成熟的制造太空望远镜的技术,再加上太空望远镜的各个零部件以及搭载的各种科研设备,都是由刘士卿的全自动智能实验室或者银河实业的各个子公司制造的,无形之中,成本就下降了许多。
如果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是批量制造的话,就连七十多亿华夏币都用不了,刘士卿有信心将成本压缩到几亿华夏币的范围之内。不过这也就是他胡乱的想想罢了,太空望远镜的数量根本就不需要太多,有几个在太空中漂着就足够了,别说百八十个,就算是同时造十个八个的,都是严重的浪费。
刘士卿本来就没有想过要太空望远镜赚钱,八十亿华夏币卖给华夏科学院,不但收回了成本,就连发射升空的费用也能够赚回来了,这对刘士卿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