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网 > 穿越之卖狗粮夫夫的发家日常 > 第11章 进城啦
第11章 进城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穿越之卖狗粮夫夫的发家日常最新章节!
此时天边已经开始出现鱼肚白,江宁与韩致远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那山林间肆意吞噬的火龙,都有点儿懵。
江宁忽然想起来:“是那头狼。”
时值金秋,山上的草木都已经开始凋零了,天气也十分干燥,这样的环境,就算是落一粒火星都有可能成燎原之势,更不要说那头狼带了一身的火窜入了山林中。
山火大概已经烧了好一会了,从左边一直蔓延过来,他们大致估算了一下,足有四五百米长,被烧过了的山头黑乎乎一片,还冒着浓浓的烟,看上去就好像被洗劫过了一样,显得尤其凄惨,满目苍夷。
漫天飘着草木的残余灰烬,洋洋洒洒的,这景象,就算是韩致远也有点傻眼:“怎么办?”
这么大的火,凭着他们现在的情况,是根本无法扑灭的,江宁退了几步,将正在燃烧的山林全局收入眼中,他看了看,指着还没有被烧到的山,开口道:“我记得那边是河。”
也就是说,烧完这最后一点,就没了……
为了确认这个猜测,两人又借着微亮的天光过去查看,连绵的山势果然在河边戛然而止,山火到了头之后,也渐渐熄灭了。
江宁这才与韩致远一同回到村子,刚进村口,韩致远立刻抓住江宁往旁边一躲,村子里来了陌生人,还不止一个,少说也有十来个,他们分散开来,正在挨家挨户查看,遇见屋门紧闭的就敲几声,大声叫嚷,屋门大开的就直接进去了。
这些人行迹十分可疑,两人看了一会,准备等他们离开之后,再回去民居。
然而直到天色拂晓,那群闯入村子的人却还没有离开的意思,江宁微微眯起眼,借着天光,仔细地打量着他们,迟疑道:“我怎么觉得这些人,有点儿眼熟?”
天色渐渐的亮了,太阳也爬上山头,露出懒洋洋的半边脸来,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了,江宁脸色一变,那些人竟然全部是兵士打扮,与之前在城里抓他们的兵士装束一模一样!
望着那群兵士在不远处大声交谈着,持着长矛走来走去,间或有人在搜查民居,江宁心里不由就有点没底,这不会是来抓他们的吧?
韩致远冲他竖了食指,示意他别说话,便拉起他沿着村子后面的小径走去。
然而村子太小,几次都差点碰上那些兵士了,幸而有惊无险,两人又到了常公家的后院,一天之内,人家的后院墙就爬了两回,江宁也说不上心里是个什么感受,只觉得啼笑皆非。
这次他敲了门之后,常公很快就开门了,两人进了屋子,韩致远开口问道:“常公知道外面那些人是做什么的吗?”
常公抬了抬眼皮,回道:“调查山林起火的缘由,再有,宿州城内逃走了两个感染疫病之人,要抓回去。”
两人心里顿时都是咯噔一下,果然来了!
江宁定了定神,朝常公拱手作揖道:“请常公帮我们。”
常公也不多话,简短地道:“跟我来。”
他带着两人进了侧屋,屋子里堆放了许多书籍,正是他们看见的那一间,常公从书架的小匣子里抽出几页纸来,提笔在其中一页上面匆匆写了几句话,然后折叠起来,装入一个信封内。
剩下的一页纸被裁成两半,常公在上面各草草写了几笔之后,从匣子里摸出一个章来。
那章足有成年人半个手掌那么大,分别盖在那两半纸上,风干印泥,连同书信一并递给江宁,快速嘱咐道:“你们沿着罗水河往下流而去,顺流行二百八十八里,约莫两日路程,就会到桐城,取公验通过城门,入城之后,去六水巷子找一位姓刘名良吉的人,将书信交与他,他看了之后,自然会为你们作安排的。”
他说完,又找出一个包裹,递给他们,道:“里面是一些干粮,足够果腹了,你们这便上路吧。”
韩致远接了包裹,道:“我们烧了山,既然有人来调查,您不与我们一起离开吗?”
常公笑了一下,摆了摆手,慢慢地收起木匣子,用一种近乎叹息的语调道:“若是想走,我也不会留到今日,人老了便会怕,算了,与你们说这许多做什么……你们走罢……”
他见江宁还要说什么,便转过身,将匣子放回书架下,道:“放心,他们不能拿我怎么样的,但若是他们发现你们在这里,说不得就顺便要将我抓回宿州城了。”
江宁一怔,忽然想起,在外面那些兵士口中,他们现在是被感染了疫病的人,若是让那群兵士们发现,以他们之前表现得不由分说的行事方式,只怕也会将常公一并带走。
就在这时,院子外忽然传来脚步声,有人进来了,然后脚步声一滞,约莫是看到了院子里满地的血迹,顿时低低惊叫起来,那脚步声又迅速离去。
常公走到窗前,往外看了看,回身道:“趁现在,速速离开吧。”
江宁与韩致远对视了一眼,只好与常公匆匆告别。
临走时,常公忽然叫住他们,略带迟疑地摸出一封信来,道:“你们……若是日后见到一位叫常子晋的年轻人……便帮我将此信递交给他。”
递了信,常公便像是松了一大口气一般,骨子里的精神气也随之泄去了,他转过身,身形显得愈发佝偻,冲两人摆了摆手:“去吧去吧……”
两人向常公告辞之后,便悄悄避开那些兵士,沿着罗水河往下流而去,按照常公的说法,沿着罗水河,需要走上两天,就会到达桐城了。
虽然对古人来说,两天的路程估计不算多,但是对于江宁和韩致远两个货真价实的现代人来说,走上两天的路,夜里还要睡在荒郊野外,简直是苦不堪言,幸好两人都能扛,咬咬牙也就忍过来了。
所幸天公作美,期间都是秋阳高照,没有下雨,否则两人的处境就更难过了。
到了第三天,两人风尘仆仆,终于到了桐城,他们松了一口气,正要入城时,却被守城的兵士拦住了,向两人一伸手,语气平板:“公验何在?”
韩致远从身上掏出常公给的那两半纸来,双手拿着递给那问话的兵士,兵士接过一看,又抬头看了看两人的面容,皱起眉头,过了几秒,在那两页纸上草草盖了个章,然后才终于将那“公验”递了过来,向两人偏了偏头,示意他们进去:“三日后必须离去。”
韩致远接了那“公验”,拉过江宁,点点头,故意粗哑着嗓子回答:“晓得了,多谢军爷。”
说完,他便压低了斗笠,镇定自若地带着江宁进了桐城。
桐城不大,但是估计也被瘟疫波及到了,街上行人很少,衬着城内萧萧落木,也是一派萧瑟的景象。
说起来,这个公验拿到手之后,江宁还没有认真看过,他现在拿在手中,仔细地看了看,两张纸除了开头的几个字以外,其他的部分都是一样的,最显眼的就是正中央的那个大红章了。
如果江宁没有看错的话,那个章上面是……
“宿州城知府印。”江宁顿时抬起头来,神色奇怪:“这个……”
韩致远忽然笑了,竖起食指,比了一个嘘的手势,一双狭长的眼微微眯起,笑着靠近他,压低声音:“假的,至少现在是。”
趁着周围没有人,他向江宁解释道:“公验像是古代的一种身份证明,跟身份证一样,入城出城必须要的,所以,没有常公的帮忙,我们根本不能离开这里。”
江宁忽然明白过来,古代与现代最大的区别是信息的滞后性,他们现在拿着这张假“公验”入城,除非有人特意去查,否则至少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发现的。
常公的故友住在桐城的六水巷,两人一路打听过去,总算找到了那人的住处。
“笃笃笃。”不大的敲门声在安静的巷子里响起。
过了一会,门内传来一个略微苍老的声音应答:“来了。”
随后,木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穿着灰色粗布衣裳的老人站在门里,疑惑地看向这两位带着斗笠的陌生来客,他迟疑地问:“两位是……”
江宁笑容温和,拱手作了一礼,这才说:“老丈便是刘公了吧?”
老人点点头,神情虽然仍旧疑惑,但还是拉开了门:“我是。”
韩致远接着解释说:“是小乔庄常公荐我二人来此处的。”
老人恍然,他笑着招呼两人:“原来是他,请两位进屋说话。”
两人谢过之后,便随着老人进了院子,江宁四下打量了一下,院子不大,是非常普通的农家院子,靠墙种了一株树,刘公引着他们在树下的桌凳上坐下,又从屋里倒了两杯茶来。
忙完之后,刘公这才坐了下来,向两人问道:“不知两位来此有何事?”
江宁拿出常公的信来,递给了他,韩致远回道:“常公有信,刘公一看便知了。”
此时天边已经开始出现鱼肚白,江宁与韩致远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那山林间肆意吞噬的火龙,都有点儿懵。
江宁忽然想起来:“是那头狼。”
时值金秋,山上的草木都已经开始凋零了,天气也十分干燥,这样的环境,就算是落一粒火星都有可能成燎原之势,更不要说那头狼带了一身的火窜入了山林中。
山火大概已经烧了好一会了,从左边一直蔓延过来,他们大致估算了一下,足有四五百米长,被烧过了的山头黑乎乎一片,还冒着浓浓的烟,看上去就好像被洗劫过了一样,显得尤其凄惨,满目苍夷。
漫天飘着草木的残余灰烬,洋洋洒洒的,这景象,就算是韩致远也有点傻眼:“怎么办?”
这么大的火,凭着他们现在的情况,是根本无法扑灭的,江宁退了几步,将正在燃烧的山林全局收入眼中,他看了看,指着还没有被烧到的山,开口道:“我记得那边是河。”
也就是说,烧完这最后一点,就没了……
为了确认这个猜测,两人又借着微亮的天光过去查看,连绵的山势果然在河边戛然而止,山火到了头之后,也渐渐熄灭了。
江宁这才与韩致远一同回到村子,刚进村口,韩致远立刻抓住江宁往旁边一躲,村子里来了陌生人,还不止一个,少说也有十来个,他们分散开来,正在挨家挨户查看,遇见屋门紧闭的就敲几声,大声叫嚷,屋门大开的就直接进去了。
这些人行迹十分可疑,两人看了一会,准备等他们离开之后,再回去民居。
然而直到天色拂晓,那群闯入村子的人却还没有离开的意思,江宁微微眯起眼,借着天光,仔细地打量着他们,迟疑道:“我怎么觉得这些人,有点儿眼熟?”
天色渐渐的亮了,太阳也爬上山头,露出懒洋洋的半边脸来,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了,江宁脸色一变,那些人竟然全部是兵士打扮,与之前在城里抓他们的兵士装束一模一样!
望着那群兵士在不远处大声交谈着,持着长矛走来走去,间或有人在搜查民居,江宁心里不由就有点没底,这不会是来抓他们的吧?
韩致远冲他竖了食指,示意他别说话,便拉起他沿着村子后面的小径走去。
然而村子太小,几次都差点碰上那些兵士了,幸而有惊无险,两人又到了常公家的后院,一天之内,人家的后院墙就爬了两回,江宁也说不上心里是个什么感受,只觉得啼笑皆非。
这次他敲了门之后,常公很快就开门了,两人进了屋子,韩致远开口问道:“常公知道外面那些人是做什么的吗?”
常公抬了抬眼皮,回道:“调查山林起火的缘由,再有,宿州城内逃走了两个感染疫病之人,要抓回去。”
两人心里顿时都是咯噔一下,果然来了!
江宁定了定神,朝常公拱手作揖道:“请常公帮我们。”
常公也不多话,简短地道:“跟我来。”
他带着两人进了侧屋,屋子里堆放了许多书籍,正是他们看见的那一间,常公从书架的小匣子里抽出几页纸来,提笔在其中一页上面匆匆写了几句话,然后折叠起来,装入一个信封内。
剩下的一页纸被裁成两半,常公在上面各草草写了几笔之后,从匣子里摸出一个章来。
那章足有成年人半个手掌那么大,分别盖在那两半纸上,风干印泥,连同书信一并递给江宁,快速嘱咐道:“你们沿着罗水河往下流而去,顺流行二百八十八里,约莫两日路程,就会到桐城,取公验通过城门,入城之后,去六水巷子找一位姓刘名良吉的人,将书信交与他,他看了之后,自然会为你们作安排的。”
他说完,又找出一个包裹,递给他们,道:“里面是一些干粮,足够果腹了,你们这便上路吧。”
韩致远接了包裹,道:“我们烧了山,既然有人来调查,您不与我们一起离开吗?”
常公笑了一下,摆了摆手,慢慢地收起木匣子,用一种近乎叹息的语调道:“若是想走,我也不会留到今日,人老了便会怕,算了,与你们说这许多做什么……你们走罢……”
他见江宁还要说什么,便转过身,将匣子放回书架下,道:“放心,他们不能拿我怎么样的,但若是他们发现你们在这里,说不得就顺便要将我抓回宿州城了。”
江宁一怔,忽然想起,在外面那些兵士口中,他们现在是被感染了疫病的人,若是让那群兵士们发现,以他们之前表现得不由分说的行事方式,只怕也会将常公一并带走。
就在这时,院子外忽然传来脚步声,有人进来了,然后脚步声一滞,约莫是看到了院子里满地的血迹,顿时低低惊叫起来,那脚步声又迅速离去。
常公走到窗前,往外看了看,回身道:“趁现在,速速离开吧。”
江宁与韩致远对视了一眼,只好与常公匆匆告别。
临走时,常公忽然叫住他们,略带迟疑地摸出一封信来,道:“你们……若是日后见到一位叫常子晋的年轻人……便帮我将此信递交给他。”
递了信,常公便像是松了一大口气一般,骨子里的精神气也随之泄去了,他转过身,身形显得愈发佝偻,冲两人摆了摆手:“去吧去吧……”
两人向常公告辞之后,便悄悄避开那些兵士,沿着罗水河往下流而去,按照常公的说法,沿着罗水河,需要走上两天,就会到达桐城了。
虽然对古人来说,两天的路程估计不算多,但是对于江宁和韩致远两个货真价实的现代人来说,走上两天的路,夜里还要睡在荒郊野外,简直是苦不堪言,幸好两人都能扛,咬咬牙也就忍过来了。
所幸天公作美,期间都是秋阳高照,没有下雨,否则两人的处境就更难过了。
到了第三天,两人风尘仆仆,终于到了桐城,他们松了一口气,正要入城时,却被守城的兵士拦住了,向两人一伸手,语气平板:“公验何在?”
韩致远从身上掏出常公给的那两半纸来,双手拿着递给那问话的兵士,兵士接过一看,又抬头看了看两人的面容,皱起眉头,过了几秒,在那两页纸上草草盖了个章,然后才终于将那“公验”递了过来,向两人偏了偏头,示意他们进去:“三日后必须离去。”
韩致远接了那“公验”,拉过江宁,点点头,故意粗哑着嗓子回答:“晓得了,多谢军爷。”
说完,他便压低了斗笠,镇定自若地带着江宁进了桐城。
桐城不大,但是估计也被瘟疫波及到了,街上行人很少,衬着城内萧萧落木,也是一派萧瑟的景象。
说起来,这个公验拿到手之后,江宁还没有认真看过,他现在拿在手中,仔细地看了看,两张纸除了开头的几个字以外,其他的部分都是一样的,最显眼的就是正中央的那个大红章了。
如果江宁没有看错的话,那个章上面是……
“宿州城知府印。”江宁顿时抬起头来,神色奇怪:“这个……”
韩致远忽然笑了,竖起食指,比了一个嘘的手势,一双狭长的眼微微眯起,笑着靠近他,压低声音:“假的,至少现在是。”
趁着周围没有人,他向江宁解释道:“公验像是古代的一种身份证明,跟身份证一样,入城出城必须要的,所以,没有常公的帮忙,我们根本不能离开这里。”
江宁忽然明白过来,古代与现代最大的区别是信息的滞后性,他们现在拿着这张假“公验”入城,除非有人特意去查,否则至少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发现的。
常公的故友住在桐城的六水巷,两人一路打听过去,总算找到了那人的住处。
“笃笃笃。”不大的敲门声在安静的巷子里响起。
过了一会,门内传来一个略微苍老的声音应答:“来了。”
随后,木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穿着灰色粗布衣裳的老人站在门里,疑惑地看向这两位带着斗笠的陌生来客,他迟疑地问:“两位是……”
江宁笑容温和,拱手作了一礼,这才说:“老丈便是刘公了吧?”
老人点点头,神情虽然仍旧疑惑,但还是拉开了门:“我是。”
韩致远接着解释说:“是小乔庄常公荐我二人来此处的。”
老人恍然,他笑着招呼两人:“原来是他,请两位进屋说话。”
两人谢过之后,便随着老人进了院子,江宁四下打量了一下,院子不大,是非常普通的农家院子,靠墙种了一株树,刘公引着他们在树下的桌凳上坐下,又从屋里倒了两杯茶来。
忙完之后,刘公这才坐了下来,向两人问道:“不知两位来此有何事?”
江宁拿出常公的信来,递给了他,韩致远回道:“常公有信,刘公一看便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