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最大的从龙之功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席卷天下最新章节!
关于白日飞升其实还是有些例子,最出名的莫过于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根据记载他就是得道成仙,还留了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
刘安就是那个想要研究仙丹最后搞出豆腐的西汉诸侯王,他的父亲惨死在西汉孝文帝手中,长期就对孝文帝一脉有着深切的恨意,一直以来也和当朝的皇帝过不去,终其一生几乎就是一部与小猪(刘彻)抗争的故事会。
在很多“阴谋家”的解读中,刘安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实就是被小猪来了个鸡犬不留,但是皇帝灭掉诸侯王的血裔并不太好,也就宣传刘安求仁得仁的成仙了。
另外一些白日飞升的故事是集中发生在东汉时期,比如黄巾之乱前的左慈、南华、于吉等等那些人,相传这些人中就有多个是飞升了,其中以于吉兵解成仙最为出名。
兵解成仙是什么?其实就是用兵刃自杀了,死后身体没有流出鲜血,死态安享且充满神仙风骨。其人有没有成仙没人知道,是活人给死人按上的名头。
葛洪作为一个熟读经书的道士肯定知道那些白日飞升的例子,可他拿不出什么证据,最出名的刘安很明显就是被刘彻清算死全家,肯定不敢拿出来说,至于东汉的那些仙人更多是乡野故事,自然也不能作为凭证。
事实上哪怕是葛洪能够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白日飞升真的存在,他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和刘彦讲那些。
刘彦现如今才是中年,正是作为一名君王最有开拓精神的时候,对一些神神道道的东西肯定不会那么着迷。
白日飞升还有一些不是可以说道的例子,长生不死则就真的是口说无凭的事。道士当然坚信有白日飞升和长生不死,他们修道就是为了这个。
葛洪想的事情更多,中原刚刚从胡虏肆虐中挣脱出来,华夏苗裔已经历经过诸多的悲惨,但凡是心有民族之人,绝不想类似的事情再重演一次,鼓励君王多多压制异族都还不够,又有哪个有志之士会蛊惑君王去搞那些没有影子的事。
刘彦问医术,葛洪就谈医术。
在这么个年代里面,医和道其实并不分家,医生不一定是道士,而成名的道士必然会懂得医术。
上古先秦时期的扁鹊指的并不是一个人,实际上是上古先秦西秦的一个医疗组织,每一代的魁首都叫扁鹊。那个时候的医术更偏向于巫术,也就有了巫医这么一个称呼。
巫在远古时期就是一些研究花花草草用于医疗的人,社会地位非常高,且有引领族群向前大踏步前进的使命。尝百草的那位神农相传就是巫,不过他不但研究可用药的事物,还为人类文明研究出许多种可以耕种的植物类粮食。
医生开始向“道”的那一方向演变是发生在西汉,当时的社会十分迷信,尤其相信诅咒杀人的方法,也就让西汉经常因为一些“咒杀”引起大动静,比较出名的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位阿娇,还有刘彻那个被废的太子刘据。
到东汉之后,非常出名的华佗就带着道士的色彩,另外一位著作《伤寒论》的张仲景辞官之后也成了一名道士。
葛洪和刘彦讲医术的时候牵扯到道1教的很多著名人物,用心自然还是想要刘彦重视道1教。他说要邀请过来群策群力的那些人,大多就是有道1教背景的人,少部分则是很有名的玄言家。
宣言家是什么家?就是熟知玄理又爱好老庄的一些非道1教人士,比如孙绰就是其中的一名玄言诗人。
刘彦是搞不懂研究医疗怎么需要诗人,恰恰就是因为不懂也没有装懂,后面干脆让人请孙绰过来。
与孙绰一块出现的人是桓温,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不过能看得出孙绰对桓温很是忌惮。
“兴公确实研读老庄著作,王上能够用得上。”桓温是在宁州那边知道刘彦来了建康,一路上舟马劳顿赶了过来。他也读过老庄的著作,尤其是对《逍遥游》最为喜爱,可庄子并不止有一部《逍遥游》,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品,甚至是有着道教至高宝典的《道德经》。(《道德经》是老子与庄子的共同作品)
孙绰原先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请到后殿,一听是要与葛洪一块研究医学,有些失望的同时也感到振奋。
是个人也清楚现在的医疗并不发达,生病了看医生是达官贵人才看得起,普通百姓生病了只能硬生生地熬过去。
汉国已经颁布鼓励生育的国策,而民间因为怀孕生产的意外并不少,相关的医疗配套不重视的话,生育政策很可能会成为一条杀人国策。
实际上刘彦对相关的生育政策可谓是印象深刻,因为生育政策产生的代价没有任何一国比天朝更有发言权,不管是当初的多生多产,还是因为要减少人口的有计1划1生1育,要真的进行死亡数据统计的话……绝对触目惊心。
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绝对不是一蹶而就,但是什么都不干则就永远不可能达成最终目标,刘彦的小目标是至少培训足够多的稳婆,相关的妇科医理也进行系统规划,然而就是这个还充满了无数的障碍。
刘彦不管是召见葛洪还是孙绰,都是在表现出一种应有的态度,是给世人来看,没可能只因为召见几个人就事情办成。
葛洪和孙绰在随后离去,他们已经知道了刘彦的态度,很清楚接下来自己要干的是什么事,并将这件事情视为一种难得的契机。
作为道士的葛洪,他看到的契机是道1教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沙门在建康大搞什么水陆法会之际,君王无视沙门而表现出来的重视道1教,使他更为高兴。
孙绰看到的契机则是南方士子参与国政的机会,鼓励生育是大国策,南方士子要是一时间无法做官,那就参与到鼓励生育的政策中来,改善君王对他们看法,有建功的人按照汉国的赏罚公正也必然得到回报。
“王上,他们还是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桓温来建康之前已经进行通报并被允许,再来是身为征南将军有权在长江以南各州郡活动,不算是擅离职守。他笑吟吟地说:“但凡敢于表现不服之人将被剿灭。”
召见什么人只有极少数是刘彦亲自点名,更多的被召见之人是由中枢来制定名单。
这一次大举召见的用意没那么简单,主要还是试探南方这些人的服顺程度,对于刘彦来说欣慰的是在名单上的人都来了,对桑虞和桓温等一些人来讲则是没找到机会继续干掉一些人。
桑虞想干掉更多的人,是为长江以北的士子清除竞争对手。在这一点上面,他与所有长江以北的众人利益一致,就是不用商议也能互相有默契地配合。
桓温想要继续杀人就更简单,他在南方杀的人足够多了,已经背负那么多的血债,只有用更多人的鲜血来增添自己的恶名。他很清楚一点,南方的恶名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多坏的名声就能更得到重用,再来虽然是恶名,可杀的都是不臣服者,以自身的立场而言何尝不是功勋?
对的,是看什么立场去干什么事情,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就是这个道理。
夜间宴会开始,刘彦当然是等待所有人落座才最后出现。在这种场合里面,他是换上了君王该有的一身行头,甚至是有些行头超过了“王”该有的,让众人品读出一个信号。
自《周礼》出现之后,什么身份就是怎么穿衣,什么样的人在穿衣的时候不能超过自身该有的底线,甚至是做些什么事情也都有礼可寻,尤其是在等级区分之上。
在《周礼》的规定中,超过大夫一爵的人就有资格身穿冕服,并不是诸侯王和天子才能穿,只是在冕服的规格上有还能严格的区分,比如只穿“服”而不戴“冕”,又或是“服”的花纹图案上进行区分,穿“服”而不戴“冕”只以“冠”。
到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有了新的礼仪制度,需要少上造以上的级别才能穿冕服,但是“服”的纹章不能超过规格,“冕”也不能有旒。
秦帝国末年时期的章邯有画像流传后世,画像又分武将款式以及诸侯王款式,画像是在东汉末年时期被毁,却有相关的文字记载留下,说的是章邯为了表达某些尊重,穿诸侯王冕服的时候刻意去了很多该有的配套。
天子冕服与诸侯王冕服很相似,规格的不同是在“十二纹章”上面。
现代的很多影视作品中,冕服其实是考究的有明一代,结果是不管秦、汉、隋、唐很多的天子冕服就是明朝的款式。
刘彦头上的冕还是诸侯王的规格,身上的衣服则是有着完全的“十二章纹”,但凡是懂得礼仪规格的人看了无不是发愣。
对了,很多人以为皇帝就是天子,其实天子与皇帝却是两回事。华夏最高统治者在登基的时候,是先加冕天子位,随后再登帝位。
天子是天子,皇帝是皇帝。
天子除了有上天之子的意思之外,还是一族之族长。先加冕天子位,再登基为帝,所以统治者先是族长,才是国家的管理者。在古人看来,全族之长的名份比帝位重要,一族中人有无条件听从族长的义务,却不一定什么都要顺着皇帝。
“想来,灭燕之后便是称帝?”王劭右侧是郗愔,他有些复杂地说:“燕地之战该是快出结果了。”
郗愔没有回应,他非常专注地在观察徐正、桑虞、吕议等等汉国的重臣。
这一次跟着来到建康的汉国重臣并不少,理所当然是以三公九卿级别的官员最为引人注意。
郗愔的出身非常好,其父郗鉴是东晋小朝廷的太尉,郗氏一族开始发达是从东汉末年,真正崛起是在郗鉴这一代。以当前知识传承的习惯,郗愔自小就是往文武并重的方向发展,东晋小朝廷没有亡之前,他是做到了光禄大夫一职,恰好是升迁到太常又兼任辅国将军的时候东晋小朝廷被灭了。
王劭还想说些什么,却见郗愔站起来并向前走去,一时间有些傻掉。
所有人都坐在原位,大多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在这个时候郗愔却抱手向前迈步,以至于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过去。
刘彦挥手让卫士退下,看着已经站定并一副行礼姿势的郗愔。
“大王驱逐胡虏,救百姓于倒悬,重耀汉家武功。”郗愔这一嗓子的声音很大,慢慢双膝跪地,再一拜,大吼:“功在当代,惠泽千秋!”
桑虞在刹那间眼神锐利地盯向郗愔,想要站起来却又硬生生地忍住。
宫殿之内的文人,反应快的人已经站起来做出行礼的姿势,他们在郗愔又吼了一嗓子之后,都是跟着呐喊“功在当代,惠泽千秋”这八个字。
“这帮家伙……”徐正‘啧啧’有声地看着郗愔说:“很大胆,却是极有眼色啊!”
君王的是非功过只有在死后才会出现于正史的评价,一般也是以谥号来盖棺定论,一般要点脸的君王绝不会自己歌功颂德(满清除外),敢在君王活着的时候歌颂功绩的人,历史上少不得是要有个污名。
所以了,不止是桑虞用喷火的眼神,也不单是徐正满脸的怪异,猜到郗愔接下来要干什么的人,反正就没有一个能够保持淡然。
郗愔现在已经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保持跪拜之礼开始讲故事一样,从晋室失去中原之后黎民百姓在胡虏的生活下何等悲惨,再到刘彦是怎么艰苦地在长广一郡抵抗胡虏并发展壮大,总得来说就是有理有据地总结因为刘彦的奋起才使华夏苗裔重新翻身做主人,无比地肯定刘彦做过的那些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一部非常伟大、正义、光明的奋斗史。
桑虞是真的是有些三尸神暴跳:【竟然连《劝进表》都事先写好了!】
没错了,郗愔在干的就是劝进。
关于白日飞升其实还是有些例子,最出名的莫过于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根据记载他就是得道成仙,还留了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
刘安就是那个想要研究仙丹最后搞出豆腐的西汉诸侯王,他的父亲惨死在西汉孝文帝手中,长期就对孝文帝一脉有着深切的恨意,一直以来也和当朝的皇帝过不去,终其一生几乎就是一部与小猪(刘彻)抗争的故事会。
在很多“阴谋家”的解读中,刘安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实就是被小猪来了个鸡犬不留,但是皇帝灭掉诸侯王的血裔并不太好,也就宣传刘安求仁得仁的成仙了。
另外一些白日飞升的故事是集中发生在东汉时期,比如黄巾之乱前的左慈、南华、于吉等等那些人,相传这些人中就有多个是飞升了,其中以于吉兵解成仙最为出名。
兵解成仙是什么?其实就是用兵刃自杀了,死后身体没有流出鲜血,死态安享且充满神仙风骨。其人有没有成仙没人知道,是活人给死人按上的名头。
葛洪作为一个熟读经书的道士肯定知道那些白日飞升的例子,可他拿不出什么证据,最出名的刘安很明显就是被刘彻清算死全家,肯定不敢拿出来说,至于东汉的那些仙人更多是乡野故事,自然也不能作为凭证。
事实上哪怕是葛洪能够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白日飞升真的存在,他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和刘彦讲那些。
刘彦现如今才是中年,正是作为一名君王最有开拓精神的时候,对一些神神道道的东西肯定不会那么着迷。
白日飞升还有一些不是可以说道的例子,长生不死则就真的是口说无凭的事。道士当然坚信有白日飞升和长生不死,他们修道就是为了这个。
葛洪想的事情更多,中原刚刚从胡虏肆虐中挣脱出来,华夏苗裔已经历经过诸多的悲惨,但凡是心有民族之人,绝不想类似的事情再重演一次,鼓励君王多多压制异族都还不够,又有哪个有志之士会蛊惑君王去搞那些没有影子的事。
刘彦问医术,葛洪就谈医术。
在这么个年代里面,医和道其实并不分家,医生不一定是道士,而成名的道士必然会懂得医术。
上古先秦时期的扁鹊指的并不是一个人,实际上是上古先秦西秦的一个医疗组织,每一代的魁首都叫扁鹊。那个时候的医术更偏向于巫术,也就有了巫医这么一个称呼。
巫在远古时期就是一些研究花花草草用于医疗的人,社会地位非常高,且有引领族群向前大踏步前进的使命。尝百草的那位神农相传就是巫,不过他不但研究可用药的事物,还为人类文明研究出许多种可以耕种的植物类粮食。
医生开始向“道”的那一方向演变是发生在西汉,当时的社会十分迷信,尤其相信诅咒杀人的方法,也就让西汉经常因为一些“咒杀”引起大动静,比较出名的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位阿娇,还有刘彻那个被废的太子刘据。
到东汉之后,非常出名的华佗就带着道士的色彩,另外一位著作《伤寒论》的张仲景辞官之后也成了一名道士。
葛洪和刘彦讲医术的时候牵扯到道1教的很多著名人物,用心自然还是想要刘彦重视道1教。他说要邀请过来群策群力的那些人,大多就是有道1教背景的人,少部分则是很有名的玄言家。
宣言家是什么家?就是熟知玄理又爱好老庄的一些非道1教人士,比如孙绰就是其中的一名玄言诗人。
刘彦是搞不懂研究医疗怎么需要诗人,恰恰就是因为不懂也没有装懂,后面干脆让人请孙绰过来。
与孙绰一块出现的人是桓温,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不过能看得出孙绰对桓温很是忌惮。
“兴公确实研读老庄著作,王上能够用得上。”桓温是在宁州那边知道刘彦来了建康,一路上舟马劳顿赶了过来。他也读过老庄的著作,尤其是对《逍遥游》最为喜爱,可庄子并不止有一部《逍遥游》,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品,甚至是有着道教至高宝典的《道德经》。(《道德经》是老子与庄子的共同作品)
孙绰原先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请到后殿,一听是要与葛洪一块研究医学,有些失望的同时也感到振奋。
是个人也清楚现在的医疗并不发达,生病了看医生是达官贵人才看得起,普通百姓生病了只能硬生生地熬过去。
汉国已经颁布鼓励生育的国策,而民间因为怀孕生产的意外并不少,相关的医疗配套不重视的话,生育政策很可能会成为一条杀人国策。
实际上刘彦对相关的生育政策可谓是印象深刻,因为生育政策产生的代价没有任何一国比天朝更有发言权,不管是当初的多生多产,还是因为要减少人口的有计1划1生1育,要真的进行死亡数据统计的话……绝对触目惊心。
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绝对不是一蹶而就,但是什么都不干则就永远不可能达成最终目标,刘彦的小目标是至少培训足够多的稳婆,相关的妇科医理也进行系统规划,然而就是这个还充满了无数的障碍。
刘彦不管是召见葛洪还是孙绰,都是在表现出一种应有的态度,是给世人来看,没可能只因为召见几个人就事情办成。
葛洪和孙绰在随后离去,他们已经知道了刘彦的态度,很清楚接下来自己要干的是什么事,并将这件事情视为一种难得的契机。
作为道士的葛洪,他看到的契机是道1教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沙门在建康大搞什么水陆法会之际,君王无视沙门而表现出来的重视道1教,使他更为高兴。
孙绰看到的契机则是南方士子参与国政的机会,鼓励生育是大国策,南方士子要是一时间无法做官,那就参与到鼓励生育的政策中来,改善君王对他们看法,有建功的人按照汉国的赏罚公正也必然得到回报。
“王上,他们还是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桓温来建康之前已经进行通报并被允许,再来是身为征南将军有权在长江以南各州郡活动,不算是擅离职守。他笑吟吟地说:“但凡敢于表现不服之人将被剿灭。”
召见什么人只有极少数是刘彦亲自点名,更多的被召见之人是由中枢来制定名单。
这一次大举召见的用意没那么简单,主要还是试探南方这些人的服顺程度,对于刘彦来说欣慰的是在名单上的人都来了,对桑虞和桓温等一些人来讲则是没找到机会继续干掉一些人。
桑虞想干掉更多的人,是为长江以北的士子清除竞争对手。在这一点上面,他与所有长江以北的众人利益一致,就是不用商议也能互相有默契地配合。
桓温想要继续杀人就更简单,他在南方杀的人足够多了,已经背负那么多的血债,只有用更多人的鲜血来增添自己的恶名。他很清楚一点,南方的恶名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多坏的名声就能更得到重用,再来虽然是恶名,可杀的都是不臣服者,以自身的立场而言何尝不是功勋?
对的,是看什么立场去干什么事情,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就是这个道理。
夜间宴会开始,刘彦当然是等待所有人落座才最后出现。在这种场合里面,他是换上了君王该有的一身行头,甚至是有些行头超过了“王”该有的,让众人品读出一个信号。
自《周礼》出现之后,什么身份就是怎么穿衣,什么样的人在穿衣的时候不能超过自身该有的底线,甚至是做些什么事情也都有礼可寻,尤其是在等级区分之上。
在《周礼》的规定中,超过大夫一爵的人就有资格身穿冕服,并不是诸侯王和天子才能穿,只是在冕服的规格上有还能严格的区分,比如只穿“服”而不戴“冕”,又或是“服”的花纹图案上进行区分,穿“服”而不戴“冕”只以“冠”。
到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有了新的礼仪制度,需要少上造以上的级别才能穿冕服,但是“服”的纹章不能超过规格,“冕”也不能有旒。
秦帝国末年时期的章邯有画像流传后世,画像又分武将款式以及诸侯王款式,画像是在东汉末年时期被毁,却有相关的文字记载留下,说的是章邯为了表达某些尊重,穿诸侯王冕服的时候刻意去了很多该有的配套。
天子冕服与诸侯王冕服很相似,规格的不同是在“十二纹章”上面。
现代的很多影视作品中,冕服其实是考究的有明一代,结果是不管秦、汉、隋、唐很多的天子冕服就是明朝的款式。
刘彦头上的冕还是诸侯王的规格,身上的衣服则是有着完全的“十二章纹”,但凡是懂得礼仪规格的人看了无不是发愣。
对了,很多人以为皇帝就是天子,其实天子与皇帝却是两回事。华夏最高统治者在登基的时候,是先加冕天子位,随后再登帝位。
天子是天子,皇帝是皇帝。
天子除了有上天之子的意思之外,还是一族之族长。先加冕天子位,再登基为帝,所以统治者先是族长,才是国家的管理者。在古人看来,全族之长的名份比帝位重要,一族中人有无条件听从族长的义务,却不一定什么都要顺着皇帝。
“想来,灭燕之后便是称帝?”王劭右侧是郗愔,他有些复杂地说:“燕地之战该是快出结果了。”
郗愔没有回应,他非常专注地在观察徐正、桑虞、吕议等等汉国的重臣。
这一次跟着来到建康的汉国重臣并不少,理所当然是以三公九卿级别的官员最为引人注意。
郗愔的出身非常好,其父郗鉴是东晋小朝廷的太尉,郗氏一族开始发达是从东汉末年,真正崛起是在郗鉴这一代。以当前知识传承的习惯,郗愔自小就是往文武并重的方向发展,东晋小朝廷没有亡之前,他是做到了光禄大夫一职,恰好是升迁到太常又兼任辅国将军的时候东晋小朝廷被灭了。
王劭还想说些什么,却见郗愔站起来并向前走去,一时间有些傻掉。
所有人都坐在原位,大多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在这个时候郗愔却抱手向前迈步,以至于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过去。
刘彦挥手让卫士退下,看着已经站定并一副行礼姿势的郗愔。
“大王驱逐胡虏,救百姓于倒悬,重耀汉家武功。”郗愔这一嗓子的声音很大,慢慢双膝跪地,再一拜,大吼:“功在当代,惠泽千秋!”
桑虞在刹那间眼神锐利地盯向郗愔,想要站起来却又硬生生地忍住。
宫殿之内的文人,反应快的人已经站起来做出行礼的姿势,他们在郗愔又吼了一嗓子之后,都是跟着呐喊“功在当代,惠泽千秋”这八个字。
“这帮家伙……”徐正‘啧啧’有声地看着郗愔说:“很大胆,却是极有眼色啊!”
君王的是非功过只有在死后才会出现于正史的评价,一般也是以谥号来盖棺定论,一般要点脸的君王绝不会自己歌功颂德(满清除外),敢在君王活着的时候歌颂功绩的人,历史上少不得是要有个污名。
所以了,不止是桑虞用喷火的眼神,也不单是徐正满脸的怪异,猜到郗愔接下来要干什么的人,反正就没有一个能够保持淡然。
郗愔现在已经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保持跪拜之礼开始讲故事一样,从晋室失去中原之后黎民百姓在胡虏的生活下何等悲惨,再到刘彦是怎么艰苦地在长广一郡抵抗胡虏并发展壮大,总得来说就是有理有据地总结因为刘彦的奋起才使华夏苗裔重新翻身做主人,无比地肯定刘彦做过的那些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一部非常伟大、正义、光明的奋斗史。
桑虞是真的是有些三尸神暴跳:【竟然连《劝进表》都事先写好了!】
没错了,郗愔在干的就是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