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略施小计和稀泥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绝世玄皇最新章节!
第二百一十九章略施小计和稀泥
“这……我……”朱廷贵一时语塞,这张银票确实是他让人送给陆无为的,当时看他收了,以为就没事了,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在这儿拿了出来,这不是要人性命么?
这下好,朝堂上的形势逆转直下,所有的舆论都开始倒向陆无为这一边。
虽然说一个王爷送五百两银子算不上什么大数,但是太祖时曾经订定法典,只要证据确凿,一百两白银就足以订一个人死罪。平时大家这些做官的都只是心照不宣,没人点破而已,如今真撕破了脸,那就不好说了。
朱廷贵此时哭丧着脸,嘴上一直在叫唤:“皇上!我冤枉!我冤枉啊!”心里却一直渴望有奇迹出现。
难道我堂堂的一代王爷,就要死在这五百两银票上么?这也太悲催了吧!
就在这时,队伍的最后面又响起了一声清亮的叫喊:“皇上!臣也有本奏!”
所有人都回头,一看,是福建道的监察御史张家淦。
朱廷贵听到有人出声,还以为真的有奇迹出现了,不由得大喜,一看是张家淦,当时就心下一宽。这人他也认识,福建道的监察御史,打过不少交道,平时也挺客气的,一口一个王爷叫着,好象还一起喝过花酒,但具体的次数,他记不清了!
天不亡我啊!还真是有奇迹,看来真的有救了!
可就在这时,他觉得有一丝不对劲,平时的张家淦总是乐乐呵的,但是现在他看上去特别严肃,眼睛里还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光。
我的天,如果这个福建道再参我一本,那我可就真的要死在这朝堂之上了。
朱廷贵的脑子已是一片空白,几乎是下意识地站了起来!
他的担心很快变成了事实。
这时候,张家淦手捧象牙板站在了队伍中间,高声说道:“皇上!微臣是福建道监察御史张家淦,微臣有本奏,微臣也参福王朱廷贵,参他的理由也是勾结权贵与倭寇,里通外国,陷万民于水火之中!”
话刚说完,他似乎知道皇帝会问他要证据,直接也从怀里掏出了一件东西:“这,就是微臣的证据!”
这一声“有证据”说得朱廷贵心惊肉跳,定睛一看,这位福建道监察御史的手上,也拿着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这,也是福王当时收买微臣的贿银。不过,他对付微臣和陆无为不一样,他没有威逼,直接用的利诱,把这五百两银票塞给了我。这上面也有你的签名,对吧,福王殿下!”
“这……我……”朱廷贵一度语塞,这回更是说不出话来了。
这个时候,如果再有一位言官站出来,给予朱廷贵致命一击,估计他就活不到回东南沿海去了。
因为三人成虎,在这样形势已经成为一边倒的情况下,再站出来一个人,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是这第三个人,始终没有站出来,所以朱廷贵还能顽强地存活着。只不过,他这会儿已经无心再坐着了,完全站了起来,双腿在微微地颤抖。
最最重要的是,皇帝并不想让他死,还想让他再多活一段时间。现在的一切场面,只是一场逼真的作秀而已。
眼见目的已经基本达到,皇帝笑了笑,他没有直接问刚才参人的这两位,而是又问了葛守礼一句:“葛大人,朕来问你!”
葛守礼急忙拱手:“皇上尽管问!微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朕问你!”皇帝眯缝着眼睛看着他,“你的这两位言官,为什么接到贿银的时候不拿出来,偏偏这时候才拿出来,这是不是有刻意算计之嫌?”
“这……”葛守礼竟然说不出话来。
“而且”,皇帝这时把头转向了刚才参奏的陆无为和张家淦,“你们两个现在只拿出了银票,说上面有福王的签名,但是这可能是他签名途经其他官员转到你们手里的,也可能是哪个大钱庄无意中遗漏出来的,这些都有可能,对不对?”
“这……”陆无为和张家淦也被皇帝问得哑口无言。
朝堂上的各位大臣们也都看出来了,虽然皇帝说得对,仅凭这两张福王签名的银票并不能证明他一定有贿赂行为,而且两位御史没有第一时间拿出来,而是在这个时候一同发难,确实有阴谋算计之嫌。但是,很明显,皇帝已经明确表明了态度,他在明目张胆地偏袒福王。
这样下去,福王不但扳不倒,还很有可能会反咬一口,反告这两个言官诬陷他清白。
果然,福王绝不是省油的灯,眼见皇帝如此立挺自己,他顿时腰杆硬了很多,直接朝皇帝一拱手,话锋直指这两个言官:“我主圣明!这两张银票虽然有我的签名,但并不是我贿赂他们的!也不知道是他们从哪儿找来的?更何况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他们现在才拿出来,其他的证据一点都没有,说明他们居心叵测,摆明就是要诬告!皇上!请您为我申冤!”
这下可好!刚才的铁证如山这会儿变成了栽赃陷害,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两位言官因为皇帝的偏向而逆转直下,这会儿别说参倒朱廷贵,能够自保就不错了!
一些有正义感的大臣们感到了迷惑。
从少帝登基以来,虽然听说在皇宫大内也闹过一些笑话,但是在朝堂之上,他还始终是一代明君的形象,包括处理山东德州黄河决堤等要紧之事,顶着巨大的压力,为民作主,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和民望。
这还是头一回看见他如此没有原则地偏袒某人。
这是为什么呢?
更多的大臣们则选择了观望,虽然大多数人和这个福王并没有什么交情,但是皇上正在兴头之上,也正在延续着他的强势风格,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去触他的霉头才好!
这时候,朱廷贵已经在开始类似撒泼的表演,只见他哭丧着脸,大声哀嚎着:“皇上啊!您可一定要为臣作主!臣全心全意效忠皇上,一心一意为皇上办事!他们这两个言官诬告我勾结地方大员,甚至里通外国,这简直是**裸的陷害啊,还请皇上为臣作主!”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哭的王爷有肉吃。
皇帝好象真的被这位大几十岁的胖兄长感动了,只见他一拍龙椅子的扶手,高叫了一声:“来人哪!摘去这两个言官的帽子,推出午门外问斩!”
这一声喊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就象一个马蜂窝突然炸开了一样,所有人都在窃窃私语,发表自己的意见。
“皇上!”一直置身事外的都察院长官——左都御史葛守礼终于说话了:“此举万万不可!自古言官铮骨者,从来进谏留青名!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不杀言官!即便是直接参奏皇帝的,皇帝也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特别是我朝太祖设立都察院制度以来,监察御史官职虽微,但是作用很大。皇上如果要杀这两个言官,必然使天下直臣寒心啊!”
大臣们这时都停止了议论,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了皇帝的身上。
皇帝“哈哈”一笑,就坡下驴,顽皮地吐了吐舌头,甚至还冲福王作了个鬼脸:“你看你看!朕也有说了不算的时候,想杀这两个言官看来是不可能了!如果杀了他们,估计所有士子们就该对朕口诛笔伐了,那朕也就离一代昏君不远了!”
大臣们这时纷纷点头,都为皇帝及时收回这句杀头的话表示赞同。
皇帝就象没事人儿一样,厚着脸皮,歪着脑袋想了想,问了葛守礼一句:“历史上最出名的直臣,是叫魏征吧?”
葛守礼当时就是一愣,不知道皇上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略一沉思,才知道皇帝大概是要借口说魏征为这两个言官保全面子,不由得笑了,回了一句:“回皇上的话,确实是魏征,他是唐太宗时期最有名望的直臣,为‘贞观之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皇帝这会儿也笑着接过了他的话头:“对对对!还是葛大人记得清楚,我最近看的都是一些野史,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要不,朕给大伙儿讲讲,你们就当听故事?”
大臣们都笑了,张居正更是心情大好地捻起了胡须。刚才腥风血雨的肃杀场面一下子欢快了起来,只是把头一次上早朝的福王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晾在了那儿。
皇帝真的就在朝堂上讲起了故事。其实他知道,这些知识分子们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引经据典,刚才听他们动不动就说我朝太祖怎么怎么,自古以来怎么怎么,只要历史上有过这一号,而且评价还不错,那就是最好的证明,比铁板上钉钉子还管用。
“据说就算是太宗这样的千古明君,也有被直臣魏征气疯了的时候。有一天他在朝堂上又被魏征噎得够呛,于是退朝后就跑到长孙皇后那儿去诉苦,说魏征那个乡巴佬欺负我,总有一天我要杀了他!长孙皇后听了也不吱声,到里屋换了一套朝服出来施了一礼,说了一句:‘臣妾听说君主贤明,臣子才敢直言不讳!所以魏征敢说直话是好事啊,恰恰说明皇上是贤明之君,真是要祝贺陛下!’太宗顿时端正了神色,转怒为喜。这是野史吧?”
第二百一十九章略施小计和稀泥
“这……我……”朱廷贵一时语塞,这张银票确实是他让人送给陆无为的,当时看他收了,以为就没事了,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在这儿拿了出来,这不是要人性命么?
这下好,朝堂上的形势逆转直下,所有的舆论都开始倒向陆无为这一边。
虽然说一个王爷送五百两银子算不上什么大数,但是太祖时曾经订定法典,只要证据确凿,一百两白银就足以订一个人死罪。平时大家这些做官的都只是心照不宣,没人点破而已,如今真撕破了脸,那就不好说了。
朱廷贵此时哭丧着脸,嘴上一直在叫唤:“皇上!我冤枉!我冤枉啊!”心里却一直渴望有奇迹出现。
难道我堂堂的一代王爷,就要死在这五百两银票上么?这也太悲催了吧!
就在这时,队伍的最后面又响起了一声清亮的叫喊:“皇上!臣也有本奏!”
所有人都回头,一看,是福建道的监察御史张家淦。
朱廷贵听到有人出声,还以为真的有奇迹出现了,不由得大喜,一看是张家淦,当时就心下一宽。这人他也认识,福建道的监察御史,打过不少交道,平时也挺客气的,一口一个王爷叫着,好象还一起喝过花酒,但具体的次数,他记不清了!
天不亡我啊!还真是有奇迹,看来真的有救了!
可就在这时,他觉得有一丝不对劲,平时的张家淦总是乐乐呵的,但是现在他看上去特别严肃,眼睛里还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光。
我的天,如果这个福建道再参我一本,那我可就真的要死在这朝堂之上了。
朱廷贵的脑子已是一片空白,几乎是下意识地站了起来!
他的担心很快变成了事实。
这时候,张家淦手捧象牙板站在了队伍中间,高声说道:“皇上!微臣是福建道监察御史张家淦,微臣有本奏,微臣也参福王朱廷贵,参他的理由也是勾结权贵与倭寇,里通外国,陷万民于水火之中!”
话刚说完,他似乎知道皇帝会问他要证据,直接也从怀里掏出了一件东西:“这,就是微臣的证据!”
这一声“有证据”说得朱廷贵心惊肉跳,定睛一看,这位福建道监察御史的手上,也拿着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这,也是福王当时收买微臣的贿银。不过,他对付微臣和陆无为不一样,他没有威逼,直接用的利诱,把这五百两银票塞给了我。这上面也有你的签名,对吧,福王殿下!”
“这……我……”朱廷贵一度语塞,这回更是说不出话来了。
这个时候,如果再有一位言官站出来,给予朱廷贵致命一击,估计他就活不到回东南沿海去了。
因为三人成虎,在这样形势已经成为一边倒的情况下,再站出来一个人,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是这第三个人,始终没有站出来,所以朱廷贵还能顽强地存活着。只不过,他这会儿已经无心再坐着了,完全站了起来,双腿在微微地颤抖。
最最重要的是,皇帝并不想让他死,还想让他再多活一段时间。现在的一切场面,只是一场逼真的作秀而已。
眼见目的已经基本达到,皇帝笑了笑,他没有直接问刚才参人的这两位,而是又问了葛守礼一句:“葛大人,朕来问你!”
葛守礼急忙拱手:“皇上尽管问!微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朕问你!”皇帝眯缝着眼睛看着他,“你的这两位言官,为什么接到贿银的时候不拿出来,偏偏这时候才拿出来,这是不是有刻意算计之嫌?”
“这……”葛守礼竟然说不出话来。
“而且”,皇帝这时把头转向了刚才参奏的陆无为和张家淦,“你们两个现在只拿出了银票,说上面有福王的签名,但是这可能是他签名途经其他官员转到你们手里的,也可能是哪个大钱庄无意中遗漏出来的,这些都有可能,对不对?”
“这……”陆无为和张家淦也被皇帝问得哑口无言。
朝堂上的各位大臣们也都看出来了,虽然皇帝说得对,仅凭这两张福王签名的银票并不能证明他一定有贿赂行为,而且两位御史没有第一时间拿出来,而是在这个时候一同发难,确实有阴谋算计之嫌。但是,很明显,皇帝已经明确表明了态度,他在明目张胆地偏袒福王。
这样下去,福王不但扳不倒,还很有可能会反咬一口,反告这两个言官诬陷他清白。
果然,福王绝不是省油的灯,眼见皇帝如此立挺自己,他顿时腰杆硬了很多,直接朝皇帝一拱手,话锋直指这两个言官:“我主圣明!这两张银票虽然有我的签名,但并不是我贿赂他们的!也不知道是他们从哪儿找来的?更何况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他们现在才拿出来,其他的证据一点都没有,说明他们居心叵测,摆明就是要诬告!皇上!请您为我申冤!”
这下可好!刚才的铁证如山这会儿变成了栽赃陷害,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两位言官因为皇帝的偏向而逆转直下,这会儿别说参倒朱廷贵,能够自保就不错了!
一些有正义感的大臣们感到了迷惑。
从少帝登基以来,虽然听说在皇宫大内也闹过一些笑话,但是在朝堂之上,他还始终是一代明君的形象,包括处理山东德州黄河决堤等要紧之事,顶着巨大的压力,为民作主,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和民望。
这还是头一回看见他如此没有原则地偏袒某人。
这是为什么呢?
更多的大臣们则选择了观望,虽然大多数人和这个福王并没有什么交情,但是皇上正在兴头之上,也正在延续着他的强势风格,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去触他的霉头才好!
这时候,朱廷贵已经在开始类似撒泼的表演,只见他哭丧着脸,大声哀嚎着:“皇上啊!您可一定要为臣作主!臣全心全意效忠皇上,一心一意为皇上办事!他们这两个言官诬告我勾结地方大员,甚至里通外国,这简直是**裸的陷害啊,还请皇上为臣作主!”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哭的王爷有肉吃。
皇帝好象真的被这位大几十岁的胖兄长感动了,只见他一拍龙椅子的扶手,高叫了一声:“来人哪!摘去这两个言官的帽子,推出午门外问斩!”
这一声喊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就象一个马蜂窝突然炸开了一样,所有人都在窃窃私语,发表自己的意见。
“皇上!”一直置身事外的都察院长官——左都御史葛守礼终于说话了:“此举万万不可!自古言官铮骨者,从来进谏留青名!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不杀言官!即便是直接参奏皇帝的,皇帝也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特别是我朝太祖设立都察院制度以来,监察御史官职虽微,但是作用很大。皇上如果要杀这两个言官,必然使天下直臣寒心啊!”
大臣们这时都停止了议论,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了皇帝的身上。
皇帝“哈哈”一笑,就坡下驴,顽皮地吐了吐舌头,甚至还冲福王作了个鬼脸:“你看你看!朕也有说了不算的时候,想杀这两个言官看来是不可能了!如果杀了他们,估计所有士子们就该对朕口诛笔伐了,那朕也就离一代昏君不远了!”
大臣们这时纷纷点头,都为皇帝及时收回这句杀头的话表示赞同。
皇帝就象没事人儿一样,厚着脸皮,歪着脑袋想了想,问了葛守礼一句:“历史上最出名的直臣,是叫魏征吧?”
葛守礼当时就是一愣,不知道皇上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略一沉思,才知道皇帝大概是要借口说魏征为这两个言官保全面子,不由得笑了,回了一句:“回皇上的话,确实是魏征,他是唐太宗时期最有名望的直臣,为‘贞观之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皇帝这会儿也笑着接过了他的话头:“对对对!还是葛大人记得清楚,我最近看的都是一些野史,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要不,朕给大伙儿讲讲,你们就当听故事?”
大臣们都笑了,张居正更是心情大好地捻起了胡须。刚才腥风血雨的肃杀场面一下子欢快了起来,只是把头一次上早朝的福王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晾在了那儿。
皇帝真的就在朝堂上讲起了故事。其实他知道,这些知识分子们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引经据典,刚才听他们动不动就说我朝太祖怎么怎么,自古以来怎么怎么,只要历史上有过这一号,而且评价还不错,那就是最好的证明,比铁板上钉钉子还管用。
“据说就算是太宗这样的千古明君,也有被直臣魏征气疯了的时候。有一天他在朝堂上又被魏征噎得够呛,于是退朝后就跑到长孙皇后那儿去诉苦,说魏征那个乡巴佬欺负我,总有一天我要杀了他!长孙皇后听了也不吱声,到里屋换了一套朝服出来施了一礼,说了一句:‘臣妾听说君主贤明,臣子才敢直言不讳!所以魏征敢说直话是好事啊,恰恰说明皇上是贤明之君,真是要祝贺陛下!’太宗顿时端正了神色,转怒为喜。这是野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