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补充—落差梦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深层心理学最新章节!
他梦到自己正在一个地方喝茶,旁边放着自己的皮包。
里面似乎放着一些重要的东西。
突然围过来一些人,坐在他旁边的座位上,感觉就要偷走他的皮包。
但他却莫明其妙地行动迟缓,等到他起身离开后,他反复地检查着皮包内的东西,似乎发现皮包中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梦醒后,他感到莫大的庆幸。
庆幸这件事不是发生在现实中。
这个梦与前面“考试的梦”又很类似。
都是对自己重要的东西视如生命。
所以,对于这个梦的解释,我不会再重复前面的工作。
而只是从另一个极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入手——梦中的焦急,与梦醒后的庆幸。
这样一种落差感。
相似很多人都做过一些痛苦的梦,但梦醒后的感觉却各不相同。
有的人会延续梦中的痛苦和悲伤,而有的人却感觉万分庆幸。
如果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种庆幸与痛苦的落差感,在前面的心理分析中已描述过。
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退行满足”。
就像某男孩,总是以父母的感觉和谐为快乐,以他们的冲突为痛苦。
另一个男孩,以上学为痛苦,以放假为快乐。
这些都是“退行满足”。
是形成心理症状最重要的表面成因。
因为他们的人格已粘附到外人身上,快乐只能由他们左右。
所以,外界的微小暗示极易诱发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形成一种心理症状。
既然在前面已经详细阐述过“退行满足”机制,为何又要通过解梦这一方式多此一举呢?
这其中蕴含了“梦的动态性”的问题,也就是在前面所说的“自然生长”问题。
通俗点说:这个梦的“退行满足”,要高于在前面心理分析中所说的“退行满足”的水平,越来越接近“正常满足”。
如果不仔细观察,是极难察觉的。
那么何以见得这个梦的水平更高呢?
这个决定水平高低的细节就是:他在梦中行动迟缓。
在前面说过,一个人害怕失去一样东西或一个人,但却偏偏表现得很迟钝,没能很好地去守护它(她);是因为他潜意识中天生的自信——不会担心这件东西或这个人会离开他。
就像人对待母亲一样,毫无疑问母亲是最重要的。
所以,不管一个人走多远,他都不会担心母亲会离开他。
这是一种无条件的信心。
但是,如果一种信心是有条件的,他就会变得害怕失去。
比如说:你借了别人一样东西,你就会害怕失去。因为那是别人有条件借给你的,并非无偿赠予你。
更进一步说:如果本来是无条件的东西,被外界刺激变成了有条件,他就会害怕失去。
就像父母的爱。
所以,要把这种爱重归无条件,才是唯一的出路。
而要这样做就必须恢复他曾经那种无条件快乐与自信的记忆。
上面这个梦,就蕴含着“无条件的自信”——行动迟缓。
所以说,这个梦的水平和价值,要比前面所了解的“退行满足”要高。
实际也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过程。
因为梦醒后,做梦者也隐约体会到了这层意思,所以他的满足感要更甚于以前的“退行满足”。
实际上,这种“退行满足”,与恐高症者心中的“落差感”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还是一个“呼吸”的问题。
因为做这种梦的时候,往往是鼻子不通、打鼾的时候。
梦醒后,鼻子呼吸通顺了,心情也就好了。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他在梦中反复检查包里的东西。
这在现实中就是一个“强迫检查”的症状。
对待“强迫检查”,一般人的看法就是——不可理解。
他们认为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事,竟然还有人检查得这么严格?
强迫症者本人的看法也很厌恶,认为这样反复地检查简直就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心理医生的建议一般是:鼓励他们相信这件事已做得十分完美,不需要再苛求了。
但是,人们往往会忽视,这种强迫症状的合理性。
在前面所过: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背后却隐藏着至关重要。
就像对于一位普通人来说,母亲是孩子最重要的人。
但是,他对待母子的暂时分别却是感觉微不足道的。
因为他根本没理由相信:这种分别会很严重。
如果这种无条件的信心被外界刺激变成了有条件,他自然会看得至关重要。
所以通过反复检查来表达这种重要性。
如果他听从外界的意见,还把这件事看得微不足道,就会选择逃避检查。
而逃避的结果就是忽视母亲的爱与安全感。
自然不会快乐。
当然,反复检查不是一种常态。
鼓励他们相信这件事已做得十分完美,不需要反复,也是对的。
但不如让他们自己去相信,而非依赖外界的激励。
这还是要回到在前面所说的“呼吸”问题。
强迫检查者,表面上是在反复地检查一样东西,但注意力从未集中。
因为他的呼吸处于一种心因性不畅。
没有深入吸气,瞳孔就无法收缩。
只有通过“呼吸”,集中了注意,才能真正一次性完成一件事,而又做得毫无纰漏。
这就是“落差梦”的含义。
也由此可见,真正的快乐,并非如此轻易找到。
不只是心理疾患者,很多普通人也沉溺在这种“落差快感”中。
只是程度较心理疾患者要轻。
因此,那种“模仿别人的快乐,自己也能快乐”的言论并非十分好。
但人们往往喜欢以此安慰。
比如说:正常人都会有忧伤的时候,你要看开点,不要太在意。
能说这种说法是错的吗?
不能这么说,有时现实的确如此。
但如果说是对的呢?似乎也并不甘心。
其实对错都无甚重要。
只有一点——如果过分依赖这种安慰,会让自己失去自主判断,而大大限制了自我创造快乐的动力。
“落差快感”,或者说“退行满足”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容易被人遗忘的记忆——不会过度依赖他人;与生俱来的;自我创造快乐的能力。(未完待续。)
他梦到自己正在一个地方喝茶,旁边放着自己的皮包。
里面似乎放着一些重要的东西。
突然围过来一些人,坐在他旁边的座位上,感觉就要偷走他的皮包。
但他却莫明其妙地行动迟缓,等到他起身离开后,他反复地检查着皮包内的东西,似乎发现皮包中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梦醒后,他感到莫大的庆幸。
庆幸这件事不是发生在现实中。
这个梦与前面“考试的梦”又很类似。
都是对自己重要的东西视如生命。
所以,对于这个梦的解释,我不会再重复前面的工作。
而只是从另一个极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入手——梦中的焦急,与梦醒后的庆幸。
这样一种落差感。
相似很多人都做过一些痛苦的梦,但梦醒后的感觉却各不相同。
有的人会延续梦中的痛苦和悲伤,而有的人却感觉万分庆幸。
如果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种庆幸与痛苦的落差感,在前面的心理分析中已描述过。
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退行满足”。
就像某男孩,总是以父母的感觉和谐为快乐,以他们的冲突为痛苦。
另一个男孩,以上学为痛苦,以放假为快乐。
这些都是“退行满足”。
是形成心理症状最重要的表面成因。
因为他们的人格已粘附到外人身上,快乐只能由他们左右。
所以,外界的微小暗示极易诱发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形成一种心理症状。
既然在前面已经详细阐述过“退行满足”机制,为何又要通过解梦这一方式多此一举呢?
这其中蕴含了“梦的动态性”的问题,也就是在前面所说的“自然生长”问题。
通俗点说:这个梦的“退行满足”,要高于在前面心理分析中所说的“退行满足”的水平,越来越接近“正常满足”。
如果不仔细观察,是极难察觉的。
那么何以见得这个梦的水平更高呢?
这个决定水平高低的细节就是:他在梦中行动迟缓。
在前面说过,一个人害怕失去一样东西或一个人,但却偏偏表现得很迟钝,没能很好地去守护它(她);是因为他潜意识中天生的自信——不会担心这件东西或这个人会离开他。
就像人对待母亲一样,毫无疑问母亲是最重要的。
所以,不管一个人走多远,他都不会担心母亲会离开他。
这是一种无条件的信心。
但是,如果一种信心是有条件的,他就会变得害怕失去。
比如说:你借了别人一样东西,你就会害怕失去。因为那是别人有条件借给你的,并非无偿赠予你。
更进一步说:如果本来是无条件的东西,被外界刺激变成了有条件,他就会害怕失去。
就像父母的爱。
所以,要把这种爱重归无条件,才是唯一的出路。
而要这样做就必须恢复他曾经那种无条件快乐与自信的记忆。
上面这个梦,就蕴含着“无条件的自信”——行动迟缓。
所以说,这个梦的水平和价值,要比前面所了解的“退行满足”要高。
实际也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过程。
因为梦醒后,做梦者也隐约体会到了这层意思,所以他的满足感要更甚于以前的“退行满足”。
实际上,这种“退行满足”,与恐高症者心中的“落差感”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还是一个“呼吸”的问题。
因为做这种梦的时候,往往是鼻子不通、打鼾的时候。
梦醒后,鼻子呼吸通顺了,心情也就好了。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他在梦中反复检查包里的东西。
这在现实中就是一个“强迫检查”的症状。
对待“强迫检查”,一般人的看法就是——不可理解。
他们认为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事,竟然还有人检查得这么严格?
强迫症者本人的看法也很厌恶,认为这样反复地检查简直就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心理医生的建议一般是:鼓励他们相信这件事已做得十分完美,不需要再苛求了。
但是,人们往往会忽视,这种强迫症状的合理性。
在前面所过: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背后却隐藏着至关重要。
就像对于一位普通人来说,母亲是孩子最重要的人。
但是,他对待母子的暂时分别却是感觉微不足道的。
因为他根本没理由相信:这种分别会很严重。
如果这种无条件的信心被外界刺激变成了有条件,他自然会看得至关重要。
所以通过反复检查来表达这种重要性。
如果他听从外界的意见,还把这件事看得微不足道,就会选择逃避检查。
而逃避的结果就是忽视母亲的爱与安全感。
自然不会快乐。
当然,反复检查不是一种常态。
鼓励他们相信这件事已做得十分完美,不需要反复,也是对的。
但不如让他们自己去相信,而非依赖外界的激励。
这还是要回到在前面所说的“呼吸”问题。
强迫检查者,表面上是在反复地检查一样东西,但注意力从未集中。
因为他的呼吸处于一种心因性不畅。
没有深入吸气,瞳孔就无法收缩。
只有通过“呼吸”,集中了注意,才能真正一次性完成一件事,而又做得毫无纰漏。
这就是“落差梦”的含义。
也由此可见,真正的快乐,并非如此轻易找到。
不只是心理疾患者,很多普通人也沉溺在这种“落差快感”中。
只是程度较心理疾患者要轻。
因此,那种“模仿别人的快乐,自己也能快乐”的言论并非十分好。
但人们往往喜欢以此安慰。
比如说:正常人都会有忧伤的时候,你要看开点,不要太在意。
能说这种说法是错的吗?
不能这么说,有时现实的确如此。
但如果说是对的呢?似乎也并不甘心。
其实对错都无甚重要。
只有一点——如果过分依赖这种安慰,会让自己失去自主判断,而大大限制了自我创造快乐的动力。
“落差快感”,或者说“退行满足”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容易被人遗忘的记忆——不会过度依赖他人;与生俱来的;自我创造快乐的能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