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节 茶叶危机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857最新章节!
赫德的工作状态雷厉风行。
他上任第二天,就赶去了香港,在香港的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甚至登门至一个个自己看好的人才家中游说。
朱敬伦让方山跟着赫德,名义上是帮助赫德,事实上也是一种监控。
从方山反馈回来的消息中,朱敬伦发现赫德并没有直接跟港英政府联系,而是直接去挖角,挖角的主力是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已经奉英国议会的命令宣布解散,但是那些人还在,有的启程回英国或者印度去了,还有相当多一部分留了下来,一些想要在中国寻找自己的机会,一些则是被港英政府聘用,毕竟港英政府的人才也不够丰富,东印度公司香港分部这些经验丰富,熟悉中国国情的雇员,对港英政府来说,也是非常好的职员。
除了在东印度公司挖人,赫德还在一些洋行中挖人,甚至直接在港英政府管理的港口机构中挖人。
东印度公司留下的那些职员中,赫德招募到了十多个,而各大洋行中也招募了一些,这些洋行在中国经营,也十分乐意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海关中,能有他们的人,或许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甚至帮他们开拓生意,港英政府的码头上赫德也挖来了两个报关人员。
不到十天时间,赫德招募到了三十个人,这些都是经过赫德亲自面试合格的。
带着这些人回到新安,赫德立刻找朱敬伦,要求接手新安厘局。
新安厘局之前一直都是新安户房在管理,包括抽厘和码头管理,都是郑同带人在管理,现在这些权力都要交给赫德了,郑同不可能没有意见,哭丧着脸在朱敬伦面前长跪不起,直言把厘局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一个洋人很不妥当。
朱敬伦安抚了一下郑同这个老吏,但态度十分坚决的让他移交相关资料。
老实说朱敬伦对郑同的工作并不认同,这段时间就没少出事情,他已经收到了十几个国家公使发来的抗议公函了,大致抗议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新安厘局的县吏勒索各国商人,其中除了英国人没有投诉之外,几乎在新安做生意的国家都投诉了,很显然郑同手下的户F县吏只知道英国人惹不起,对其他国家的商人就没有客气。
朱敬伦没有惩治这些胆大妄为的县吏就已经算好的了,怎么可能还让他们留在厘局中。
赫德招募的人中,基本上都有相关经验,不是在港口码头干活,知道怎么报关,怎么收税,就是曾经给别人报过关,纳过税。但是他们毕竟人数太少,又十分的仔细认真,核对每一笔账务,登记每一艘商船,核查登记的货物,人手根本不够。不过赫德始终在招人,在香港继续刊登广告,还在澳门也刊登广告,甚至委托人到印度去招人。
至于赫德的努力,也初见成果,不到一个月时间,贸易额大幅度增加了两成,这显然不可能是实质的增长,而是清查了打量的虚假和隐匿商品,其中大半是中国商人的出口额,之前他们可以通过贿赂厘局县吏得以走私,现在全都被清查了出来,只能乖乖的登记纳税,少部分是一些不法洋商的走私,主要集中在鸦爿上,这些鸦爿商人跟新安当地的不法分子勾结,由这些不法分子帮他们走私。
但是赫德还是认为依然存在打量的走私情况,因为像鸦爿这种价值高,抽税重的商品,很多都不走赤湾港口,而是偷偷的派小船在附近沙滩上登陆,甚至从九龙那边走陆路运输,避过新安的厘局监管。
赫德为此专门找过朱敬伦,希望厘局组建缉私队,但出于安全考虑,朱敬伦暂时拒绝,理由是没有多余资金,其实是不想看到缉私队这种带有武装性质的队伍,也操持在赫德的手中,但是暂时让侯进带领800训练的已经有模有样的客家勇兵配合赫德缉私。
看到赫德能够如此顺利的推进工作,朱敬伦可不相信他只是临危受命,要知道朱敬伦派方山请赫德已经有两个月了,在其此间赫德一直没有答应,现在看来他也没有闲着,恐怕心中早就盘算过如果他来接手中国的海关会如何如何操作,此时才能如此的得心应手,一个人的成功果然是没有侥幸的。
此时远在京城的咸丰皇帝也收到了广東的消息,两广总督柏贵向皇帝奏报了他跟洋人谈判的结果,把洋人暂时拒之GD门外,同时还从洋人手里收了一笔银子,总计达两万两,柏贵明确说就是看不惯洋人的贪婪样子,才让洋人缴了伙食费。
身边的小太监说这可是咱大清第一回收洋人的银子。
咸丰皇帝则笑骂柏贵真是小家子气,但同时感慨还是柏贵这种奴才可靠。
不仅是因为柏贵的做法,让咸丰心中也感到解气,最让他满意的其实是柏贵平稳的把那些洋人俘虏交还给了洋人,管洋人要银子,这是一招妙棋,这样那些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清流就不会攻击柏贵向洋人示弱,而是攻击柏贵有辱上国体面了,他们会认为柏贵是贪图洋人的银子才放的人,而不是惧怕洋人放的人。
相比柏贵的巧妙做法,黄宗汉的做法就愚蠢至极,黄宗汉在两广总督任上的时候,擒拿到了巴夏礼,竟然直接把巴夏礼送到了京城,这让咸丰非常难办,整天都有清流吵着要献祭太庙,也有说刮了巴夏礼给洋人以教训的。
但咸丰知道,既不能把巴夏礼砍了献祭太庙,更不能把他刮了招惹洋人,最大的心腹之患还是江南地区的太平军匪逆,匪逆一日不除,他就一日不得安寝。
柏贵体面的应对,让皇帝更加器重柏贵,明面上发了一封诏书斥责,又差遣心腹到广東赏赐柏贵一串御用的朝珠以示恩宠。自此柏贵在两广的地位更加稳固。
柏贵的地位稳固,朱敬伦的地位就稳固,这段时间他们可没少遭到广東官场的苛责。
在柏贵面前说朱敬伦坏话的多了去了。
最大的原因还是一个利字,新安收走了太多的税金,最近关税减少的厉害的恒祺,已经找了洋人很多次麻烦了,他派人到香港催促洋人补交他们占领广州期间的关税,也就是恒祺这种有恃无恐的八旗子弟此时还敢招惹洋人。
而且恒祺还强烈要求要在新安重置海关,甚至要求新安的厘局必须在海关之下,归海关管理。
这些都被柏贵给挡了下来。但是他每挡一次,就要树敌一次,所以终于妥协,同意了恒祺的一个折衷方案,在新安对面的南海前山寨同样成立一个厘局——南海厘局。跟新安厘局展开了竞争。
此举给新安厘局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倒不是南海厘局办的有多好,通关服务有多么出色,恰恰相反,恒祺从广州派来那批海关人员,各种吃拿卡要,可是架不住他们胆子大,敢放行了。
一边是新安厘局在赫德管理下日益走上正规,偷逃税款的行为很难逃脱检查和惩罚,还派出军队大力打击走私。一边是南海厘局随便给几个银子就可以直接入关,大大方方的纵容走私。
无论是管理多么优秀的正规港口,也不可能跟这种走私港相互竞争。
朱敬伦越发的希望商品交易所能够尽快开办起来,赫德的工作也依然很努力,但人手一直是一个问题,直到他招募的人数超过一百之后,才有多余的精力处理交易所的事情,此时已经是1859年1月中旬了。
在此期间,朱敬伦也没有闲着,先后约谈了四大行商,希望他们不要参与到走私中去,四大行商这段时间生意做的畅快,也不希望惹麻烦,所以纷纷表示,他们会一直在新安做生意。有四大行商在,大部分的茶叶和丝绸贸易就会在新安,这是一笔每年千万级的贸易量。
但是鸦爿贸易就没那么顺利了,鸦爿贸易始终伴随着走私,背后早就形成了一整条利益链,现在这个链条一下子找到了最合适的接口,大量通过南海厘局入关,严重影响了朱敬伦的厘金收入,要知道这也是一笔每年上千万的贸易量,造成的厘金损失就是百万级的。
除了约见四大行商稳定茶叶和丝绸贸易外,朱敬伦还多次与各国洋行的大班见面,听取这些洋行关于扩大茶叶、丝织品贸易的建议。尤其是茶叶贸易,朱敬伦真的十分想要扩大,不仅仅是因为这代表着巨大的税收,更是因为随着东印度公司的解体,茶叶贸易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持有英王颁发的专利权,能够垄断茶叶贸易的时候,它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谋取高额利润,不允许任何公司和个人插足茶叶贸易,同时还竭力阻止在印度试种茶叶的努力。
随着东印度公司的解体,以及港脚商人对茶叶利润的渴望,他们已经将茶树引入了印度,并且已经培植出了最早的茶园,并且会在下半个世纪中,经营印度和锡兰茶园,打败中国的茶叶生产。
这是自中国向外出口茶叶以来,遇到的第一次巨大危机,如果没有外力干涉,任其自由发展的话,中国茶叶贸易的失败,就在眼前。
赫德的工作状态雷厉风行。
他上任第二天,就赶去了香港,在香港的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甚至登门至一个个自己看好的人才家中游说。
朱敬伦让方山跟着赫德,名义上是帮助赫德,事实上也是一种监控。
从方山反馈回来的消息中,朱敬伦发现赫德并没有直接跟港英政府联系,而是直接去挖角,挖角的主力是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已经奉英国议会的命令宣布解散,但是那些人还在,有的启程回英国或者印度去了,还有相当多一部分留了下来,一些想要在中国寻找自己的机会,一些则是被港英政府聘用,毕竟港英政府的人才也不够丰富,东印度公司香港分部这些经验丰富,熟悉中国国情的雇员,对港英政府来说,也是非常好的职员。
除了在东印度公司挖人,赫德还在一些洋行中挖人,甚至直接在港英政府管理的港口机构中挖人。
东印度公司留下的那些职员中,赫德招募到了十多个,而各大洋行中也招募了一些,这些洋行在中国经营,也十分乐意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海关中,能有他们的人,或许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甚至帮他们开拓生意,港英政府的码头上赫德也挖来了两个报关人员。
不到十天时间,赫德招募到了三十个人,这些都是经过赫德亲自面试合格的。
带着这些人回到新安,赫德立刻找朱敬伦,要求接手新安厘局。
新安厘局之前一直都是新安户房在管理,包括抽厘和码头管理,都是郑同带人在管理,现在这些权力都要交给赫德了,郑同不可能没有意见,哭丧着脸在朱敬伦面前长跪不起,直言把厘局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一个洋人很不妥当。
朱敬伦安抚了一下郑同这个老吏,但态度十分坚决的让他移交相关资料。
老实说朱敬伦对郑同的工作并不认同,这段时间就没少出事情,他已经收到了十几个国家公使发来的抗议公函了,大致抗议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新安厘局的县吏勒索各国商人,其中除了英国人没有投诉之外,几乎在新安做生意的国家都投诉了,很显然郑同手下的户F县吏只知道英国人惹不起,对其他国家的商人就没有客气。
朱敬伦没有惩治这些胆大妄为的县吏就已经算好的了,怎么可能还让他们留在厘局中。
赫德招募的人中,基本上都有相关经验,不是在港口码头干活,知道怎么报关,怎么收税,就是曾经给别人报过关,纳过税。但是他们毕竟人数太少,又十分的仔细认真,核对每一笔账务,登记每一艘商船,核查登记的货物,人手根本不够。不过赫德始终在招人,在香港继续刊登广告,还在澳门也刊登广告,甚至委托人到印度去招人。
至于赫德的努力,也初见成果,不到一个月时间,贸易额大幅度增加了两成,这显然不可能是实质的增长,而是清查了打量的虚假和隐匿商品,其中大半是中国商人的出口额,之前他们可以通过贿赂厘局县吏得以走私,现在全都被清查了出来,只能乖乖的登记纳税,少部分是一些不法洋商的走私,主要集中在鸦爿上,这些鸦爿商人跟新安当地的不法分子勾结,由这些不法分子帮他们走私。
但是赫德还是认为依然存在打量的走私情况,因为像鸦爿这种价值高,抽税重的商品,很多都不走赤湾港口,而是偷偷的派小船在附近沙滩上登陆,甚至从九龙那边走陆路运输,避过新安的厘局监管。
赫德为此专门找过朱敬伦,希望厘局组建缉私队,但出于安全考虑,朱敬伦暂时拒绝,理由是没有多余资金,其实是不想看到缉私队这种带有武装性质的队伍,也操持在赫德的手中,但是暂时让侯进带领800训练的已经有模有样的客家勇兵配合赫德缉私。
看到赫德能够如此顺利的推进工作,朱敬伦可不相信他只是临危受命,要知道朱敬伦派方山请赫德已经有两个月了,在其此间赫德一直没有答应,现在看来他也没有闲着,恐怕心中早就盘算过如果他来接手中国的海关会如何如何操作,此时才能如此的得心应手,一个人的成功果然是没有侥幸的。
此时远在京城的咸丰皇帝也收到了广東的消息,两广总督柏贵向皇帝奏报了他跟洋人谈判的结果,把洋人暂时拒之GD门外,同时还从洋人手里收了一笔银子,总计达两万两,柏贵明确说就是看不惯洋人的贪婪样子,才让洋人缴了伙食费。
身边的小太监说这可是咱大清第一回收洋人的银子。
咸丰皇帝则笑骂柏贵真是小家子气,但同时感慨还是柏贵这种奴才可靠。
不仅是因为柏贵的做法,让咸丰心中也感到解气,最让他满意的其实是柏贵平稳的把那些洋人俘虏交还给了洋人,管洋人要银子,这是一招妙棋,这样那些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清流就不会攻击柏贵向洋人示弱,而是攻击柏贵有辱上国体面了,他们会认为柏贵是贪图洋人的银子才放的人,而不是惧怕洋人放的人。
相比柏贵的巧妙做法,黄宗汉的做法就愚蠢至极,黄宗汉在两广总督任上的时候,擒拿到了巴夏礼,竟然直接把巴夏礼送到了京城,这让咸丰非常难办,整天都有清流吵着要献祭太庙,也有说刮了巴夏礼给洋人以教训的。
但咸丰知道,既不能把巴夏礼砍了献祭太庙,更不能把他刮了招惹洋人,最大的心腹之患还是江南地区的太平军匪逆,匪逆一日不除,他就一日不得安寝。
柏贵体面的应对,让皇帝更加器重柏贵,明面上发了一封诏书斥责,又差遣心腹到广東赏赐柏贵一串御用的朝珠以示恩宠。自此柏贵在两广的地位更加稳固。
柏贵的地位稳固,朱敬伦的地位就稳固,这段时间他们可没少遭到广東官场的苛责。
在柏贵面前说朱敬伦坏话的多了去了。
最大的原因还是一个利字,新安收走了太多的税金,最近关税减少的厉害的恒祺,已经找了洋人很多次麻烦了,他派人到香港催促洋人补交他们占领广州期间的关税,也就是恒祺这种有恃无恐的八旗子弟此时还敢招惹洋人。
而且恒祺还强烈要求要在新安重置海关,甚至要求新安的厘局必须在海关之下,归海关管理。
这些都被柏贵给挡了下来。但是他每挡一次,就要树敌一次,所以终于妥协,同意了恒祺的一个折衷方案,在新安对面的南海前山寨同样成立一个厘局——南海厘局。跟新安厘局展开了竞争。
此举给新安厘局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倒不是南海厘局办的有多好,通关服务有多么出色,恰恰相反,恒祺从广州派来那批海关人员,各种吃拿卡要,可是架不住他们胆子大,敢放行了。
一边是新安厘局在赫德管理下日益走上正规,偷逃税款的行为很难逃脱检查和惩罚,还派出军队大力打击走私。一边是南海厘局随便给几个银子就可以直接入关,大大方方的纵容走私。
无论是管理多么优秀的正规港口,也不可能跟这种走私港相互竞争。
朱敬伦越发的希望商品交易所能够尽快开办起来,赫德的工作也依然很努力,但人手一直是一个问题,直到他招募的人数超过一百之后,才有多余的精力处理交易所的事情,此时已经是1859年1月中旬了。
在此期间,朱敬伦也没有闲着,先后约谈了四大行商,希望他们不要参与到走私中去,四大行商这段时间生意做的畅快,也不希望惹麻烦,所以纷纷表示,他们会一直在新安做生意。有四大行商在,大部分的茶叶和丝绸贸易就会在新安,这是一笔每年千万级的贸易量。
但是鸦爿贸易就没那么顺利了,鸦爿贸易始终伴随着走私,背后早就形成了一整条利益链,现在这个链条一下子找到了最合适的接口,大量通过南海厘局入关,严重影响了朱敬伦的厘金收入,要知道这也是一笔每年上千万的贸易量,造成的厘金损失就是百万级的。
除了约见四大行商稳定茶叶和丝绸贸易外,朱敬伦还多次与各国洋行的大班见面,听取这些洋行关于扩大茶叶、丝织品贸易的建议。尤其是茶叶贸易,朱敬伦真的十分想要扩大,不仅仅是因为这代表着巨大的税收,更是因为随着东印度公司的解体,茶叶贸易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持有英王颁发的专利权,能够垄断茶叶贸易的时候,它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谋取高额利润,不允许任何公司和个人插足茶叶贸易,同时还竭力阻止在印度试种茶叶的努力。
随着东印度公司的解体,以及港脚商人对茶叶利润的渴望,他们已经将茶树引入了印度,并且已经培植出了最早的茶园,并且会在下半个世纪中,经营印度和锡兰茶园,打败中国的茶叶生产。
这是自中国向外出口茶叶以来,遇到的第一次巨大危机,如果没有外力干涉,任其自由发展的话,中国茶叶贸易的失败,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