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节!
太元九年, 元月底, 汉帝桓容兵发建康。汉军步卒十五万,骑兵八万, 号五十万,水陆并进,兵锋直指长安。
大军出城之日,旗鼓相望,前后绵延数百里。
百姓夹道, 台城起鼓。
郗愔谢安率百官送出城外, 郑重拜于大辂之前。
“愿陛下凯旋而归!”
出发之前,桓容下诏, 以龙骧将军胡彬领水军五千,自广陵发,北攻沛郡,增援谢玄郗融。
御驾则行淮南, 沿汝阴、新蔡北上, 同正攻襄城的桓冲合兵,计划先下荆州, 再西进洛州。
同时, 桓容下诏梁州刺使桓石秀, 宁、益两州刺使周仲孙发州兵, 自南进。又诏桓嗣由姑臧集结军队, 自西逼近长安。
汉军从三面围攻, 誓要攻入咸阳郡, 拿下长安城。
桓容过汝阴、新蔡两郡时,召治所官员来见。除桓汉新遣太守和主簿,半数职吏出身当地,或曾为秦国官员,或世为当地大族。
对于桓汉天子,后者是久闻其名未见其面,心中难免忐忑。
君臣叙话之后,一名书佐回到家中,提笔给远在陈郡的族兄写成书信,字里行间盛赞桓汉天子仁德宽厚,有明君之相。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今南北并立,终非汉家之福。”
“汉天子凤骨龙姿,铸鼎象物,出类拔萃。其治国有方,爱惜百姓,朝中多忠臣良将,实有重铸山河,开创盛世之能……”
洋洋洒洒千余字,书佐一蹴而就。吹干墨迹,落下私印,交忠仆送出城,奔赴陈郡。
为免造成误会,在忠仆出城之前,书佐特地拜会太守,将书信递于太守观瞧。
此举既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为彻底表明态度:梁氏一族,自此效忠于汉室,再无二心。
梁氏是当地大族,树大根深,在新蔡、陈郡和襄城等地极具声望。
秦氏在西河期间,既同梁氏多有接触。
梁氏郎君武艺一般,出仕也多在边州,然其经商之能实不容小觑。同名声在外的石氏相比,属于闷声发大财的类型。
前代梁氏家主曾有言:“地有金,俯拾可得。”
翻译过来:遍地都是金子,弯腰就能捡到,全看愿不愿意。
这样的家族,在慕容鲜卑雄踞六州时,渐渐归于无声。邺城曾下三诏,选梁氏郎君为官。被点名的郎君不愿从胡,亦不肯远走带累家人,不惜自断一臂,坚决不肯出仕。
为此事,慕容鲜卑险些屠掉梁氏全族。
后秦氏入主长安,鲜卑、氐族先后被逐走,北地重归汉姓,梁氏郎君纷纷出仕,家族的生财之能也渐渐开始显现。
然而,长安的政令一道接着一道,并未见到太多实际效果。
朝廷之上争权夺利不绝,旧臣新贵竞相角逐,局势愈演愈烈。
亲眼目睹唐公洛被逼南投,梁氏改变态度,不着痕迹的退出长安,避开权利中心,转而守在新蔡、陈郡等地,生意规模慢慢开始收缩,再也不如往年。
这样的变化,不少人看在眼里。
有人皱眉深思,有人却不以为意。
对长安文武来说,少一个梁氏,就少一个竞争对手,何乐而不为。
作出决定的梁氏家主,一年前已经病逝。如今统领全族的是新蔡书佐的从兄,即是递送书信的陈郡主簿。
陈郡位于豫、徐两州之间,今桓汉天子亲征,并州、青州和冀州打成一锅粥,用不了多久就会易主。
梁氏家主临终曾言,“秦伯勉可打天下,却坐不住天下。如四殿下登基,行雷霆手段,朝廷尚且有救。然世事难料,端看秦氏是否天命所在。”
如今来看,天命终不在秦氏。
如果秦策提前五年退位,不,哪怕只有三年,秦璟必能整肃朝堂,坐稳江山。现如今,说什么都已经太迟。
书信送出,陈郡迟迟没有回信。直到桓容起驾,至襄城同桓冲汇合,一路披荆斩棘、摧坚毁锐,连下三城,梁主簿的书信依旧没到。
梁书佐开始不安,很想亲自往陈郡面见从兄,诉说事情厉害。
在这种不安中,时间又过半月,汉军距离咸阳越来越近。
一日,陈郡忽然来人,未携带书信,仅有一个口讯:“郎主命仆传话,请书佐放心。”
接到口讯隔日,秦国境内的陈郡、谯郡和梁郡先后举旗,反秦投汉。
三郡改换旗帜,秦玦驻守的彭城同长安割-裂,孤悬在外。任凭他再是勇武过人,智谋无双,没有援兵,军粮有渐渐告罄,也难稳定军心。
北上的五千水军,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元九年,三月,龙骧将军胡彬率军大破沛郡,生擒沛郡太守,掳守军一千五百余人。
同月,下邳城被破,汉军攻入城内,守将在城头战死,主簿以下尽数被汉军所擒。
至三月,沛郡、下邳先后易主,犄角之势被破,彭城彻底沦为孤城。
城内三千守军接近断粮,有杂胡按捺不住,劫掠百姓,被秦玦军法处置。
人头砍下不足半日,守城的胡骑尽数反-叛,并有少数青壮从贼,在城内烧杀劫掠。守城的秦兵不得不调转刀口,同胡骑厮杀在一处,以免百姓遭遇横祸。
混乱中,城内突然起火,城门被打开。
汉军趁机攻入城内,镇-压-胡骑,救下身陷重围的秦玦。
秦玦欲-拔-剑-自-刎,被谢玄当场拦下。
情急之下,谢玄一手握住长剑,掌心被剑锋划破,鲜血顺着剑尖流淌,瞬间汇成一条小溪。
“秦将军,死容易,活却难。今日汉秦之战,是为华夏一统,恢复汉室,而非杀尽北地英雄,毁华夏气运。”
秦玦看着谢玄,长剑仍牢牢握于手中。
“玦乃败兵之人,将军这又是何必?”
“秦将军此言差矣。”谢玄摇头,任由鲜血流淌,似乎感觉不到疼痛,“在玄看来,城破不在将军,将军实为当世英雄。”
汉军顿兵城下,如果换成心狠之人,不顾百姓,任由胡骑劫掠,其后放弃彭城,杀出一条血路,必能保得性命。
秦玦却没有这么做。
非但如此,为保护百姓,他更是率部曲击杀胡骑,避免彭城百姓遭受大难。若不是城内生乱,有胡骑想要出城,打开了城门,汉军未必能轻易入城。
“秦将军,还请听玄一言……”
就在这时,被部曲救下的百姓纷纷伏身在地,哭请秦玦万不要舍弃性命。部曲没有出声,却是各个持刀身前。秦玦自刎,众人必要跟随。
“秦将军,自汉末以来,中原之地蒙难百年。胡贼暂时退去,并未根除。将军何不留下有用之身,为天下百姓灭此隐患?”
话音落下,秦玦持剑的手微抖,诧异的看向谢玄。
“不瞒将军,此乃官家之语。”
“你我同为汉室,为华夏一统,方才刀锋相向。如今,如何不能为华夏消化干戈?”
终于,秦玦松开手中长剑。
宝剑当啷落地,谢玄收回手,按住伤处,道:“宝剑锋利,必为大匠所铸!”
秦玦摇摇头,挺直背脊,双手背于身后,似等绳索加身。
谢玄故作没看到,把住秦玦手臂,笑道:“彻底清扫乱贼,尚需一些时间。将军何不同玄共往城外?”
“闻城中缺粮,玄处尚有新送至的军粮,且有伤药,可于乱平后发于百姓。”
话说到这里,谢玄的声音顿了一下。
“还要劳烦将军一道手令。”
秦玦点点头,当场写成军令,交汉兵宣于城内。
当日,叛-乱的胡骑尽数被诛,城内大火熄灭,汉军在城前架锅煮粥,分于百姓和守军。
随军医者行走在人群之间,为伤者和患病者诊治。
很快,苦涩的药味掺杂在稻粥的香气里,众人却毫不在意。有百姓捧着陶碗,被热粥烫到嘴,疼得嘶了一声,脸上却现出笑容。
看到虚弱的老人和孩童,舀粥的汉军不免想到早年,鼻根生出酸意,特地多捞半勺,口中道:“小心烫。”
“听口音,郎君不似南人?”一名老人试着问道。
汉军笑道:“不瞒老翁,我祖籍东海,和彭城同属徐州。”
秦玦在叛-乱中受伤,一条手臂吊在身前。加上半月来未曾饱腹,日日仅得一碗稀粥,身体已是相当虚弱。
能策马拼杀,称得上是奇迹。
看到城门前的一幕,秦玦的表情微生变化。闭上双眼,重又睁开,似有些迷茫,又似千钧重担忽然减轻,情绪极是复杂,一时之间,连他自己都辨别不清。
太元九年,四月
彭城战报送至洛州,桓容闻听大喜,令将士加速前行,务必在六月前抵达长安。
大军锋锐所向,城池陆续被下。
有随军的北地官员自愿往城内劝降,几次下来,成效斐然。
“汉天子仁德,从不嗜杀。去岁汉中一战,三万甲士被擒,今虽暂押梁州,性命却是无碍。”
“仆闻官家亲言,天下离乱已久,人口凋零。都为汉家儿郎,守土卫疆,驱逐贼寇,实是有功。他日天下一统,如果愿意,仍能为国效力,如果不愿,亦能解甲归田。”
“如开城门,则大战可免,城内百姓皆得保全。”
战斗最初,桓容给桓石秀的书信,实为保存汉家的有生力量,不想拿下长安之后再为贼寇所趁。
哪里想到,襄阳之战不只成全了桓石秀的善战之名,更坐实桓汉天子仁厚爱民,有情有义。
桓容可以对天发誓,他绝无邀名之意。偏偏事情凑巧,一个馅饼从天而降,啪嗒一声落到头顶。
如果苻坚泉下有知,未知会做何感想。
彭城之战结束,冀州刺使心知所图无望,遇青州、并州合兵包围,只能开城门投降。
因桓容有言在先,冀州刺使性命得保,暂被押往并州,空出的权利,由桓汉派遣的官员接手。
对此,并州和青州刺使并未多言。
愿意很简单,秦玚领兵在西海,秦玖带兵驻守朔方。从雁门郡到渔阳郡一带,都是秦氏兄弟的心腹。加上留在三韩的刘氏部曲,以及漠南的数千胡骑,秦氏的力量仍不可小觑。
一旦这些军队南下,对两州的威胁着实不小。
再则,西河郡仍为秦钺牢牢把持,兵力不多,却是各个精锐。
并州刺使不敢轻举妄动,以免招来秦玖的疯狂报复。
不知出于何因,无论中原打得多热闹,秦玚和秦玖始终按兵不动,牢牢守住边界的战略要地。
仅有知情人晓得,西海、朔方和长安之间的联络从未断绝,只要秦璟一声令下,大军即可大举南下,直扑桓汉大军。
至五月中旬,桓汉大军终于扫清通往咸阳郡的道路。
消息传来,长安城内流言纷起。
朝会之上,不下五人请秦璟下令,调秦玖和秦玚的军队南下,同汉军殊死一战。
秦璟却没有点头,只令调集咸阳郡内将兵,征召青壮。
“为防胡贼南下,边军不可轻动。”
朝会之后,秦璟离开光明殿,摆驾椒房殿,请见刘太后。
彼时,刘太后和刘淑妃皆在内殿,陪着说话解闷的美人却是不见踪影。
见到秦璟,刘太后令宦者和宫婢退下,叹息一声,道:“战事如此,阿子可有决断?”
秦璟端正衣冠,向刘太后姓稽首礼。
“儿当日立誓,驱逐贼寇,恢复汉室,一统中原。如今,怕要令阿母失望了。”
刘太后摇摇头,沉声道:“我并未失望。”
秦璟直起身,静听刘太后教诲。
“阿子挥师扫北,荡尽贼寇,恢复汉家,我欣慰尚且来不及,何言失望。
“但……”
“上天之意,非人力可更改。”刘太后继续道,“阿子既有决断,自当义无反顾。我同你阿姨这般年纪,何事未曾见过?”
秦璟没说话,许久方才点头。
“阿母,阿兄送来书信,诸事俱已齐备。明日,我既命人送阿母阿姨往朔方。”
刘皇后和刘淑妃都清楚,这一别很可能成为永诀,眼圈不禁泛红。闭上双眼,仍止不住泪珠滚落。
“儿拜别阿母。”
秦璟再行礼,额头触地,久久不起。
回到光明殿后,很快宦者来报,壮武将军染虎请见。
秦璟稍一沉吟,宣其入殿。
“陛下,”染虎入殿之后,俯身在地,郑重道,“仆有一请,请陛下恩准!”
秦璟看向染虎,道:“起来说话。”
染虎没有站起身,仅仅抬起头,右脸横过两条刀疤,一条明显是新伤,伤口皮肉外翻,尚未结痂。
“请陛下听仆一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旦长安不可守,仆等愿护陛下往漠南!”
秦璟坐在屏风前,良久没有出声。
晚霞聚于天空,一只黑鹰飞入殿内。
秦璟的背影映在屏风上,久久不动,仿佛凝成一尊雕像。
太元九年,六月,刘太后和刘淑妃乔装改扮,由甲士护送,北上朔方。
同月,汉军攻破咸阳郡,顿兵长安城下。
太元九年, 元月底, 汉帝桓容兵发建康。汉军步卒十五万,骑兵八万, 号五十万,水陆并进,兵锋直指长安。
大军出城之日,旗鼓相望,前后绵延数百里。
百姓夹道, 台城起鼓。
郗愔谢安率百官送出城外, 郑重拜于大辂之前。
“愿陛下凯旋而归!”
出发之前,桓容下诏, 以龙骧将军胡彬领水军五千,自广陵发,北攻沛郡,增援谢玄郗融。
御驾则行淮南, 沿汝阴、新蔡北上, 同正攻襄城的桓冲合兵,计划先下荆州, 再西进洛州。
同时, 桓容下诏梁州刺使桓石秀, 宁、益两州刺使周仲孙发州兵, 自南进。又诏桓嗣由姑臧集结军队, 自西逼近长安。
汉军从三面围攻, 誓要攻入咸阳郡, 拿下长安城。
桓容过汝阴、新蔡两郡时,召治所官员来见。除桓汉新遣太守和主簿,半数职吏出身当地,或曾为秦国官员,或世为当地大族。
对于桓汉天子,后者是久闻其名未见其面,心中难免忐忑。
君臣叙话之后,一名书佐回到家中,提笔给远在陈郡的族兄写成书信,字里行间盛赞桓汉天子仁德宽厚,有明君之相。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今南北并立,终非汉家之福。”
“汉天子凤骨龙姿,铸鼎象物,出类拔萃。其治国有方,爱惜百姓,朝中多忠臣良将,实有重铸山河,开创盛世之能……”
洋洋洒洒千余字,书佐一蹴而就。吹干墨迹,落下私印,交忠仆送出城,奔赴陈郡。
为免造成误会,在忠仆出城之前,书佐特地拜会太守,将书信递于太守观瞧。
此举既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为彻底表明态度:梁氏一族,自此效忠于汉室,再无二心。
梁氏是当地大族,树大根深,在新蔡、陈郡和襄城等地极具声望。
秦氏在西河期间,既同梁氏多有接触。
梁氏郎君武艺一般,出仕也多在边州,然其经商之能实不容小觑。同名声在外的石氏相比,属于闷声发大财的类型。
前代梁氏家主曾有言:“地有金,俯拾可得。”
翻译过来:遍地都是金子,弯腰就能捡到,全看愿不愿意。
这样的家族,在慕容鲜卑雄踞六州时,渐渐归于无声。邺城曾下三诏,选梁氏郎君为官。被点名的郎君不愿从胡,亦不肯远走带累家人,不惜自断一臂,坚决不肯出仕。
为此事,慕容鲜卑险些屠掉梁氏全族。
后秦氏入主长安,鲜卑、氐族先后被逐走,北地重归汉姓,梁氏郎君纷纷出仕,家族的生财之能也渐渐开始显现。
然而,长安的政令一道接着一道,并未见到太多实际效果。
朝廷之上争权夺利不绝,旧臣新贵竞相角逐,局势愈演愈烈。
亲眼目睹唐公洛被逼南投,梁氏改变态度,不着痕迹的退出长安,避开权利中心,转而守在新蔡、陈郡等地,生意规模慢慢开始收缩,再也不如往年。
这样的变化,不少人看在眼里。
有人皱眉深思,有人却不以为意。
对长安文武来说,少一个梁氏,就少一个竞争对手,何乐而不为。
作出决定的梁氏家主,一年前已经病逝。如今统领全族的是新蔡书佐的从兄,即是递送书信的陈郡主簿。
陈郡位于豫、徐两州之间,今桓汉天子亲征,并州、青州和冀州打成一锅粥,用不了多久就会易主。
梁氏家主临终曾言,“秦伯勉可打天下,却坐不住天下。如四殿下登基,行雷霆手段,朝廷尚且有救。然世事难料,端看秦氏是否天命所在。”
如今来看,天命终不在秦氏。
如果秦策提前五年退位,不,哪怕只有三年,秦璟必能整肃朝堂,坐稳江山。现如今,说什么都已经太迟。
书信送出,陈郡迟迟没有回信。直到桓容起驾,至襄城同桓冲汇合,一路披荆斩棘、摧坚毁锐,连下三城,梁主簿的书信依旧没到。
梁书佐开始不安,很想亲自往陈郡面见从兄,诉说事情厉害。
在这种不安中,时间又过半月,汉军距离咸阳越来越近。
一日,陈郡忽然来人,未携带书信,仅有一个口讯:“郎主命仆传话,请书佐放心。”
接到口讯隔日,秦国境内的陈郡、谯郡和梁郡先后举旗,反秦投汉。
三郡改换旗帜,秦玦驻守的彭城同长安割-裂,孤悬在外。任凭他再是勇武过人,智谋无双,没有援兵,军粮有渐渐告罄,也难稳定军心。
北上的五千水军,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元九年,三月,龙骧将军胡彬率军大破沛郡,生擒沛郡太守,掳守军一千五百余人。
同月,下邳城被破,汉军攻入城内,守将在城头战死,主簿以下尽数被汉军所擒。
至三月,沛郡、下邳先后易主,犄角之势被破,彭城彻底沦为孤城。
城内三千守军接近断粮,有杂胡按捺不住,劫掠百姓,被秦玦军法处置。
人头砍下不足半日,守城的胡骑尽数反-叛,并有少数青壮从贼,在城内烧杀劫掠。守城的秦兵不得不调转刀口,同胡骑厮杀在一处,以免百姓遭遇横祸。
混乱中,城内突然起火,城门被打开。
汉军趁机攻入城内,镇-压-胡骑,救下身陷重围的秦玦。
秦玦欲-拔-剑-自-刎,被谢玄当场拦下。
情急之下,谢玄一手握住长剑,掌心被剑锋划破,鲜血顺着剑尖流淌,瞬间汇成一条小溪。
“秦将军,死容易,活却难。今日汉秦之战,是为华夏一统,恢复汉室,而非杀尽北地英雄,毁华夏气运。”
秦玦看着谢玄,长剑仍牢牢握于手中。
“玦乃败兵之人,将军这又是何必?”
“秦将军此言差矣。”谢玄摇头,任由鲜血流淌,似乎感觉不到疼痛,“在玄看来,城破不在将军,将军实为当世英雄。”
汉军顿兵城下,如果换成心狠之人,不顾百姓,任由胡骑劫掠,其后放弃彭城,杀出一条血路,必能保得性命。
秦玦却没有这么做。
非但如此,为保护百姓,他更是率部曲击杀胡骑,避免彭城百姓遭受大难。若不是城内生乱,有胡骑想要出城,打开了城门,汉军未必能轻易入城。
“秦将军,还请听玄一言……”
就在这时,被部曲救下的百姓纷纷伏身在地,哭请秦玦万不要舍弃性命。部曲没有出声,却是各个持刀身前。秦玦自刎,众人必要跟随。
“秦将军,自汉末以来,中原之地蒙难百年。胡贼暂时退去,并未根除。将军何不留下有用之身,为天下百姓灭此隐患?”
话音落下,秦玦持剑的手微抖,诧异的看向谢玄。
“不瞒将军,此乃官家之语。”
“你我同为汉室,为华夏一统,方才刀锋相向。如今,如何不能为华夏消化干戈?”
终于,秦玦松开手中长剑。
宝剑当啷落地,谢玄收回手,按住伤处,道:“宝剑锋利,必为大匠所铸!”
秦玦摇摇头,挺直背脊,双手背于身后,似等绳索加身。
谢玄故作没看到,把住秦玦手臂,笑道:“彻底清扫乱贼,尚需一些时间。将军何不同玄共往城外?”
“闻城中缺粮,玄处尚有新送至的军粮,且有伤药,可于乱平后发于百姓。”
话说到这里,谢玄的声音顿了一下。
“还要劳烦将军一道手令。”
秦玦点点头,当场写成军令,交汉兵宣于城内。
当日,叛-乱的胡骑尽数被诛,城内大火熄灭,汉军在城前架锅煮粥,分于百姓和守军。
随军医者行走在人群之间,为伤者和患病者诊治。
很快,苦涩的药味掺杂在稻粥的香气里,众人却毫不在意。有百姓捧着陶碗,被热粥烫到嘴,疼得嘶了一声,脸上却现出笑容。
看到虚弱的老人和孩童,舀粥的汉军不免想到早年,鼻根生出酸意,特地多捞半勺,口中道:“小心烫。”
“听口音,郎君不似南人?”一名老人试着问道。
汉军笑道:“不瞒老翁,我祖籍东海,和彭城同属徐州。”
秦玦在叛-乱中受伤,一条手臂吊在身前。加上半月来未曾饱腹,日日仅得一碗稀粥,身体已是相当虚弱。
能策马拼杀,称得上是奇迹。
看到城门前的一幕,秦玦的表情微生变化。闭上双眼,重又睁开,似有些迷茫,又似千钧重担忽然减轻,情绪极是复杂,一时之间,连他自己都辨别不清。
太元九年,四月
彭城战报送至洛州,桓容闻听大喜,令将士加速前行,务必在六月前抵达长安。
大军锋锐所向,城池陆续被下。
有随军的北地官员自愿往城内劝降,几次下来,成效斐然。
“汉天子仁德,从不嗜杀。去岁汉中一战,三万甲士被擒,今虽暂押梁州,性命却是无碍。”
“仆闻官家亲言,天下离乱已久,人口凋零。都为汉家儿郎,守土卫疆,驱逐贼寇,实是有功。他日天下一统,如果愿意,仍能为国效力,如果不愿,亦能解甲归田。”
“如开城门,则大战可免,城内百姓皆得保全。”
战斗最初,桓容给桓石秀的书信,实为保存汉家的有生力量,不想拿下长安之后再为贼寇所趁。
哪里想到,襄阳之战不只成全了桓石秀的善战之名,更坐实桓汉天子仁厚爱民,有情有义。
桓容可以对天发誓,他绝无邀名之意。偏偏事情凑巧,一个馅饼从天而降,啪嗒一声落到头顶。
如果苻坚泉下有知,未知会做何感想。
彭城之战结束,冀州刺使心知所图无望,遇青州、并州合兵包围,只能开城门投降。
因桓容有言在先,冀州刺使性命得保,暂被押往并州,空出的权利,由桓汉派遣的官员接手。
对此,并州和青州刺使并未多言。
愿意很简单,秦玚领兵在西海,秦玖带兵驻守朔方。从雁门郡到渔阳郡一带,都是秦氏兄弟的心腹。加上留在三韩的刘氏部曲,以及漠南的数千胡骑,秦氏的力量仍不可小觑。
一旦这些军队南下,对两州的威胁着实不小。
再则,西河郡仍为秦钺牢牢把持,兵力不多,却是各个精锐。
并州刺使不敢轻举妄动,以免招来秦玖的疯狂报复。
不知出于何因,无论中原打得多热闹,秦玚和秦玖始终按兵不动,牢牢守住边界的战略要地。
仅有知情人晓得,西海、朔方和长安之间的联络从未断绝,只要秦璟一声令下,大军即可大举南下,直扑桓汉大军。
至五月中旬,桓汉大军终于扫清通往咸阳郡的道路。
消息传来,长安城内流言纷起。
朝会之上,不下五人请秦璟下令,调秦玖和秦玚的军队南下,同汉军殊死一战。
秦璟却没有点头,只令调集咸阳郡内将兵,征召青壮。
“为防胡贼南下,边军不可轻动。”
朝会之后,秦璟离开光明殿,摆驾椒房殿,请见刘太后。
彼时,刘太后和刘淑妃皆在内殿,陪着说话解闷的美人却是不见踪影。
见到秦璟,刘太后令宦者和宫婢退下,叹息一声,道:“战事如此,阿子可有决断?”
秦璟端正衣冠,向刘太后姓稽首礼。
“儿当日立誓,驱逐贼寇,恢复汉室,一统中原。如今,怕要令阿母失望了。”
刘太后摇摇头,沉声道:“我并未失望。”
秦璟直起身,静听刘太后教诲。
“阿子挥师扫北,荡尽贼寇,恢复汉家,我欣慰尚且来不及,何言失望。
“但……”
“上天之意,非人力可更改。”刘太后继续道,“阿子既有决断,自当义无反顾。我同你阿姨这般年纪,何事未曾见过?”
秦璟没说话,许久方才点头。
“阿母,阿兄送来书信,诸事俱已齐备。明日,我既命人送阿母阿姨往朔方。”
刘皇后和刘淑妃都清楚,这一别很可能成为永诀,眼圈不禁泛红。闭上双眼,仍止不住泪珠滚落。
“儿拜别阿母。”
秦璟再行礼,额头触地,久久不起。
回到光明殿后,很快宦者来报,壮武将军染虎请见。
秦璟稍一沉吟,宣其入殿。
“陛下,”染虎入殿之后,俯身在地,郑重道,“仆有一请,请陛下恩准!”
秦璟看向染虎,道:“起来说话。”
染虎没有站起身,仅仅抬起头,右脸横过两条刀疤,一条明显是新伤,伤口皮肉外翻,尚未结痂。
“请陛下听仆一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旦长安不可守,仆等愿护陛下往漠南!”
秦璟坐在屏风前,良久没有出声。
晚霞聚于天空,一只黑鹰飞入殿内。
秦璟的背影映在屏风上,久久不动,仿佛凝成一尊雕像。
太元九年,六月,刘太后和刘淑妃乔装改扮,由甲士护送,北上朔方。
同月,汉军攻破咸阳郡,顿兵长安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