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故人东来宣诏圣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断狱最新章节!
听说圣旨已经到了驿站,杨璟也不由有些振奋,赶忙穿戴整齐,到客厅去见随圣旨而行的礼部官员。
接旨可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尤其是没有太多机会见到官家龙颜的地方官员。
影视作品中一家人还在吃饭,突然说来了圣旨,一家人嘴巴都没有擦就冲出去,见到太监就哗啦啦跪下,实在是太过夸张,也不太符合现实情况。
宋太祖赵匡胤立下规矩,大宋朝不杀士大夫,经过真宗仁宗等诸位帝皇的大力扶持,大宋朝也奠定了文人至高无上的地位。
正因为文官们地位尊崇,非重大节日或者仪式,便是上殿面圣都不需要跪拜,只需要行文人拱手作揖之礼。
但圣旨除了具有官家尊威之外,还是正式的一个仪式,所以接旨的时候,视官职大小,其实是需要跪拜接旨的。
而且地方官员也并非大部分都不是京官下放,对接旨的流程和礼节也不熟悉,所以重大圣旨下发之时,都有随行人员指点官员接旨的有关礼仪。
对于重大事件的圣旨,通常由礼部派人随行,由这些礼部官员来指导和完成接旨仪式,而寻常的圣旨,则只需要宦官稍微提点即可。
矩州风云变幻,眼下终于有惊无险,保住了朝廷和官家颜面,对于整个大宋朝而言,都是长脸的事情,所以今次的规格也要隆重一些。
但凡这种大的接旨仪式,礼部官员需要提前拜访接旨的官员,向他们说明接旨流程,而接旨官员也需要提前沐浴,做足了准备,并让地方官场的大小人物,乃至于找一些百姓夹道欢迎,闹出一些声势来,如此才能显示出规格之高,仪式之隆重,彰显浩荡之皇恩。
这种随行的礼部官员官身通常都不会太高,而且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苦头也不少,但到了地方之后,地方官员通常会给不小的好处,毕竟谁都不想因为得罪了礼部官员,而没有得到指点和提醒,在接旨的时候闹出笑话来。
杨璟来到客厅之后,便见到礼部官员静坐着,桌上的香茗还冒着袅袅青气,但这官员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虽然面色严肃,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却又让人生不出恶感来。
不得不说,礼部的官员作为掌管国家重器祭奠乃至百姓规章的部门,自身修养也确实堪称典范。
这位礼部官员见得杨璟出来,缓缓站起来与杨璟见礼,并未如表面上那般倨傲,反倒显出一些谦卑来,许是他已经知道圣旨的大概内容,杨璟往后必定前途无量,他一个小小礼部小郎中,也犯不着得罪杨璟。
两人坐下之后,礼部官员便将一概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都说与杨璟知晓清楚,杨璟这一问才知道,今番来宣旨的,竟然是“老熟人”王念恩!
上回王念恩给杨璟带来了官家的密旨,让杨璟担任皇城司江陵府的办事,可两人之间也闹得不是很愉快,随之而行的御医官齐悬济也是郁郁而归,没能替官家搜罗到阎立春研制的“丹药”。
这正是前番所说的,阎王易躲小鬼难缠,也多亏这位礼部官员没有刻意隐瞒,否则杨璟毫不知情,到时候与王念恩这大太监见了面,可就尴尬了。
再者,王念恩对杨璟颇有成见,若要故意给杨璟穿小鞋,故意让杨璟出洋相,也不是没可能的事,如今知道了,自然能够早做准备了。
杨璟又让人将矩州通判赵宗昌找了过来,这礼部官员见得赵宗昌,赶忙站起来行礼,见得赵宗昌对杨璟客客气气,想了想,又提醒杨璟几条小细节。
赵宗昌也不开口,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坐着,直到那礼部官员交托完毕了,他才挥了挥手,让身后的长随取了一个礼盒过来,轻轻放在了礼部官员的桌面上。
那礼部官员很是受宠若惊的感觉,连连推辞,直到赵宗昌打开礼盒,露出里面一方成色极好的端砚来,礼部官员双眸一亮,才不好意思地收了起来。
若是在明朝,官员贪腐那可是天大的事情,贪个几两银子就要剥皮揎草,朱元璋可是狠角色,最见不得贪污腐败,要剥下贪官的人皮,填成草人,立在衙门前面示众的。
而大宋官员的待遇是历朝历代之中最好的,连个县官都有诸多侍从奴婢可以使唤,仵作验个尸都有开手钱和洗手钱等,衙门六房诸多衙役等等,外出办事也都有外快可捞,没几个是靠俸禄来过日子的。
举个例子吧,大宋朝青史留名的包拯,虽然民间夸大了他的事迹,但他也确实是大宋官场上不可忽视的一个名臣,当时他的俸禄加上禄米、田产等诸多福利待遇,统计下来之后,估摸着高达二万一千多贯,以当时四百文相当于如今二百五十多人民币,折算成现在的标准,年薪几乎近一千三百多万,大宋官员的待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正是因此,在大宋官场办事,送礼托关系之类的私下动作,早已成为不成文的“潜规则”。
而文官们还讲究个吃相,虽是收礼,但吃相也不能太难看,直接真金白银的送出去,实在有辱斯文,不如折换成书贴纸画古董文玩一类,既风雅不俗气又价值不菲,所以赵宗昌送出这一方砚,实在是深谙官场的手腕,让送礼和收礼的人都格外熨帖。
这礼部官员也是有些来头的,下来随行宣旨,只不过是积攒一些资历,也好有些底气往上爬,他在六部任职,可比杨璟更清楚赵宗昌的身份,能收到赵宗昌的礼物,自然是受宠若惊!
到了这个份上,他也就不敢再隐瞒什么了,朝赵宗昌与杨璟低声道:“杨大人,实不相瞒,家父乃是吏部员外郎,早先在朝堂上听说了,相公们得知矩州的事情后,建议让杨大人担任使者,出使大理,调停战事,可...可最后拟制,大人却成了副使,正使是...是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赵京尹赵大人...”
“赵京尹?”杨璟听得此名,稍稍回想,便回忆了起来,这哥儿们可不是让宋慈抢了提刑官的那位赵大人么!
早先杨璟在巴陵县破案之时,就与湖北提刑司知事罗教平产生过龃龉,当初正是罗教平保护王念恩和御医齐悬济,而罗教平顶头上司以及后台,正是赵京尹!
当初罗教平与岳州军副指挥罗晋,正是与杨璟对着干的死对头,不过后来被杨璟狠狠震慑了一番,罗晋对杨璟早已心服口服,至于罗教平,虽然对杨璟也是忌惮万分,但曾经扬言要让赵京尹给杨璟一些颜色好瞧。
如今宋慈听说要平调广南东路,也就是广东,而赵京尹却成为万众瞩目的正使者,这里头究竟有些什么蝇营狗苟的斗争,可就耐人寻味了。
赵京尹已经是封疆大吏,如今又接过出使的任务,若顺利完成任务,便能够进入临安,成为朝堂上的权力核心人物,可谓登堂入室。
而他成为了杨璟的顶头上司,意味着出使大理的一概事务,都由赵京尹一把抓,杨璟想要发力也没这个资格,只怕杨璟担任这个副使,到头来给人背了黑锅,当了替罪羊啊!
若出使成功,赵京尹回京便一步登天,纵观大宋朝,但凡出使归来的,即便没有成为中枢宰辅,也能名留青史,诸如韩琦等人,乃至于贾似道等,都有过出使的经历。
可如果出使任务失败,赵京尹完全有可能将罪责都丢给杨璟,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的正使本该是杨璟,无论在矩州的作为,还是与林文忠余阶的渊源,杨璟对此次出使都无法袖手旁观,最起码这已经是赵京尹等人都能够察觉出来的迹象了。
一旦杨璟插手出使事务,就会给赵京尹留下口实,即便杨璟真的只是做个陪衬,赵京尹也绝对能够找出一堆理由来,让杨璟背下这口黑锅。
当然了,不可否认的是,出使也有着风险,蒙古蛮子可不是中原大陆的士大夫,这些马背上的牲口可从来只用拳脚和刀枪来讲道理,一个不小心被砍了头,漫说回京当官,能不能回来还两说。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杨璟也很是佩服和感激赵宗昌,若不是深谙官场规矩的赵宗昌,杨璟还被蒙在鼓里,又怎么可能得到如此有价值的提醒。
送走了礼部官员之后,杨璟又与赵宗昌闲谈了一会儿,赵宗昌才主动开口问道。
“杨大人,不知早几日与大人商量的事情,杨大人考虑得如何了?”
听得赵宗昌的问话,杨璟也暗笑,因为陆长安等暗察子已经把赵宗昌调查了个一清二楚。
这位赵宗昌通判确实有些不好明说的出身背景,而在矩州城破之时,他也确实没有投降韦镇仙,只是安抚百姓,保护矩州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向韦镇仙提出要求,蛮兵不得骚扰百姓的禁令,就是他与韦镇仙商谈之后的结果。
但杨璟也不想主动联系这位通判,毕竟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今赵宗昌帮了自己一把,又主动开口问起这事儿,杨璟心里早已有了主意。
可赵宗昌见得杨璟不开口,眉头一皱,又朝杨璟道:“杨大人,我知道你跟牟子才牟大人正在江陵府推广新作物,只要你答应替我说服夜郎人,完成迁移安置的事情,赵某可答应你,明年开春,会在矩州开放试点,帮你试种和推广红薯,杨大人总该放心了吧?”
杨璟闻言,不由心头大喜,不过面上却仍旧冷静如斯,朝赵宗昌道:“赵大人果然高瞻远瞩,这件事我可以答应你,会亲自往仙云山跑一趟,成与不成另说,大人说过推广红薯的事情,却需言而有信才是...”
赵宗昌见得杨璟如此滑头,也是哭笑不得,不过似乎他已经做过调研和考察,知道红薯这种作物的各种优点,当即点头道:“夜郎人对杨大人唯命是从,杨大人可是夜郎人的圣师,有杨大人出马,这事儿自然是要成了的,本官绝不会食言...”
杨璟也点了点头,想了想之后,又朝赵宗昌道:“这些夜郎人与世隔绝太久,怕是不通礼教,更不谙世事,生性野蛮,又凶狠好斗,怕是不容易管理,赵大人真想安置他们,不如放权,让他们自己的首领管理他们,如此方能稳定地方,保证矩州平和,否则怕他们与本土居民有所冲突,到时候可就好心办坏事了...”
赵宗昌似乎早有深思熟虑,当即朝杨璟笑道:“杨大人放心便是。”
两人正说着话,赵宗昌的一名长随突然闯进来道:“大人,大事不好了!”
杨璟眉头一皱,但听得那长随低声道:“驿馆遭贼了,王太监受了点伤,赵京尹赵大人的护军已经将驿馆的人全都抓了起来,里头还有咱们不少人!”
赵宗昌也脸色大变,可那长随继续开口道:“还有...圣旨被抢了!”
听说圣旨已经到了驿站,杨璟也不由有些振奋,赶忙穿戴整齐,到客厅去见随圣旨而行的礼部官员。
接旨可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尤其是没有太多机会见到官家龙颜的地方官员。
影视作品中一家人还在吃饭,突然说来了圣旨,一家人嘴巴都没有擦就冲出去,见到太监就哗啦啦跪下,实在是太过夸张,也不太符合现实情况。
宋太祖赵匡胤立下规矩,大宋朝不杀士大夫,经过真宗仁宗等诸位帝皇的大力扶持,大宋朝也奠定了文人至高无上的地位。
正因为文官们地位尊崇,非重大节日或者仪式,便是上殿面圣都不需要跪拜,只需要行文人拱手作揖之礼。
但圣旨除了具有官家尊威之外,还是正式的一个仪式,所以接旨的时候,视官职大小,其实是需要跪拜接旨的。
而且地方官员也并非大部分都不是京官下放,对接旨的流程和礼节也不熟悉,所以重大圣旨下发之时,都有随行人员指点官员接旨的有关礼仪。
对于重大事件的圣旨,通常由礼部派人随行,由这些礼部官员来指导和完成接旨仪式,而寻常的圣旨,则只需要宦官稍微提点即可。
矩州风云变幻,眼下终于有惊无险,保住了朝廷和官家颜面,对于整个大宋朝而言,都是长脸的事情,所以今次的规格也要隆重一些。
但凡这种大的接旨仪式,礼部官员需要提前拜访接旨的官员,向他们说明接旨流程,而接旨官员也需要提前沐浴,做足了准备,并让地方官场的大小人物,乃至于找一些百姓夹道欢迎,闹出一些声势来,如此才能显示出规格之高,仪式之隆重,彰显浩荡之皇恩。
这种随行的礼部官员官身通常都不会太高,而且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苦头也不少,但到了地方之后,地方官员通常会给不小的好处,毕竟谁都不想因为得罪了礼部官员,而没有得到指点和提醒,在接旨的时候闹出笑话来。
杨璟来到客厅之后,便见到礼部官员静坐着,桌上的香茗还冒着袅袅青气,但这官员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虽然面色严肃,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却又让人生不出恶感来。
不得不说,礼部的官员作为掌管国家重器祭奠乃至百姓规章的部门,自身修养也确实堪称典范。
这位礼部官员见得杨璟出来,缓缓站起来与杨璟见礼,并未如表面上那般倨傲,反倒显出一些谦卑来,许是他已经知道圣旨的大概内容,杨璟往后必定前途无量,他一个小小礼部小郎中,也犯不着得罪杨璟。
两人坐下之后,礼部官员便将一概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都说与杨璟知晓清楚,杨璟这一问才知道,今番来宣旨的,竟然是“老熟人”王念恩!
上回王念恩给杨璟带来了官家的密旨,让杨璟担任皇城司江陵府的办事,可两人之间也闹得不是很愉快,随之而行的御医官齐悬济也是郁郁而归,没能替官家搜罗到阎立春研制的“丹药”。
这正是前番所说的,阎王易躲小鬼难缠,也多亏这位礼部官员没有刻意隐瞒,否则杨璟毫不知情,到时候与王念恩这大太监见了面,可就尴尬了。
再者,王念恩对杨璟颇有成见,若要故意给杨璟穿小鞋,故意让杨璟出洋相,也不是没可能的事,如今知道了,自然能够早做准备了。
杨璟又让人将矩州通判赵宗昌找了过来,这礼部官员见得赵宗昌,赶忙站起来行礼,见得赵宗昌对杨璟客客气气,想了想,又提醒杨璟几条小细节。
赵宗昌也不开口,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坐着,直到那礼部官员交托完毕了,他才挥了挥手,让身后的长随取了一个礼盒过来,轻轻放在了礼部官员的桌面上。
那礼部官员很是受宠若惊的感觉,连连推辞,直到赵宗昌打开礼盒,露出里面一方成色极好的端砚来,礼部官员双眸一亮,才不好意思地收了起来。
若是在明朝,官员贪腐那可是天大的事情,贪个几两银子就要剥皮揎草,朱元璋可是狠角色,最见不得贪污腐败,要剥下贪官的人皮,填成草人,立在衙门前面示众的。
而大宋官员的待遇是历朝历代之中最好的,连个县官都有诸多侍从奴婢可以使唤,仵作验个尸都有开手钱和洗手钱等,衙门六房诸多衙役等等,外出办事也都有外快可捞,没几个是靠俸禄来过日子的。
举个例子吧,大宋朝青史留名的包拯,虽然民间夸大了他的事迹,但他也确实是大宋官场上不可忽视的一个名臣,当时他的俸禄加上禄米、田产等诸多福利待遇,统计下来之后,估摸着高达二万一千多贯,以当时四百文相当于如今二百五十多人民币,折算成现在的标准,年薪几乎近一千三百多万,大宋官员的待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正是因此,在大宋官场办事,送礼托关系之类的私下动作,早已成为不成文的“潜规则”。
而文官们还讲究个吃相,虽是收礼,但吃相也不能太难看,直接真金白银的送出去,实在有辱斯文,不如折换成书贴纸画古董文玩一类,既风雅不俗气又价值不菲,所以赵宗昌送出这一方砚,实在是深谙官场的手腕,让送礼和收礼的人都格外熨帖。
这礼部官员也是有些来头的,下来随行宣旨,只不过是积攒一些资历,也好有些底气往上爬,他在六部任职,可比杨璟更清楚赵宗昌的身份,能收到赵宗昌的礼物,自然是受宠若惊!
到了这个份上,他也就不敢再隐瞒什么了,朝赵宗昌与杨璟低声道:“杨大人,实不相瞒,家父乃是吏部员外郎,早先在朝堂上听说了,相公们得知矩州的事情后,建议让杨大人担任使者,出使大理,调停战事,可...可最后拟制,大人却成了副使,正使是...是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赵京尹赵大人...”
“赵京尹?”杨璟听得此名,稍稍回想,便回忆了起来,这哥儿们可不是让宋慈抢了提刑官的那位赵大人么!
早先杨璟在巴陵县破案之时,就与湖北提刑司知事罗教平产生过龃龉,当初正是罗教平保护王念恩和御医齐悬济,而罗教平顶头上司以及后台,正是赵京尹!
当初罗教平与岳州军副指挥罗晋,正是与杨璟对着干的死对头,不过后来被杨璟狠狠震慑了一番,罗晋对杨璟早已心服口服,至于罗教平,虽然对杨璟也是忌惮万分,但曾经扬言要让赵京尹给杨璟一些颜色好瞧。
如今宋慈听说要平调广南东路,也就是广东,而赵京尹却成为万众瞩目的正使者,这里头究竟有些什么蝇营狗苟的斗争,可就耐人寻味了。
赵京尹已经是封疆大吏,如今又接过出使的任务,若顺利完成任务,便能够进入临安,成为朝堂上的权力核心人物,可谓登堂入室。
而他成为了杨璟的顶头上司,意味着出使大理的一概事务,都由赵京尹一把抓,杨璟想要发力也没这个资格,只怕杨璟担任这个副使,到头来给人背了黑锅,当了替罪羊啊!
若出使成功,赵京尹回京便一步登天,纵观大宋朝,但凡出使归来的,即便没有成为中枢宰辅,也能名留青史,诸如韩琦等人,乃至于贾似道等,都有过出使的经历。
可如果出使任务失败,赵京尹完全有可能将罪责都丢给杨璟,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的正使本该是杨璟,无论在矩州的作为,还是与林文忠余阶的渊源,杨璟对此次出使都无法袖手旁观,最起码这已经是赵京尹等人都能够察觉出来的迹象了。
一旦杨璟插手出使事务,就会给赵京尹留下口实,即便杨璟真的只是做个陪衬,赵京尹也绝对能够找出一堆理由来,让杨璟背下这口黑锅。
当然了,不可否认的是,出使也有着风险,蒙古蛮子可不是中原大陆的士大夫,这些马背上的牲口可从来只用拳脚和刀枪来讲道理,一个不小心被砍了头,漫说回京当官,能不能回来还两说。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杨璟也很是佩服和感激赵宗昌,若不是深谙官场规矩的赵宗昌,杨璟还被蒙在鼓里,又怎么可能得到如此有价值的提醒。
送走了礼部官员之后,杨璟又与赵宗昌闲谈了一会儿,赵宗昌才主动开口问道。
“杨大人,不知早几日与大人商量的事情,杨大人考虑得如何了?”
听得赵宗昌的问话,杨璟也暗笑,因为陆长安等暗察子已经把赵宗昌调查了个一清二楚。
这位赵宗昌通判确实有些不好明说的出身背景,而在矩州城破之时,他也确实没有投降韦镇仙,只是安抚百姓,保护矩州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向韦镇仙提出要求,蛮兵不得骚扰百姓的禁令,就是他与韦镇仙商谈之后的结果。
但杨璟也不想主动联系这位通判,毕竟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今赵宗昌帮了自己一把,又主动开口问起这事儿,杨璟心里早已有了主意。
可赵宗昌见得杨璟不开口,眉头一皱,又朝杨璟道:“杨大人,我知道你跟牟子才牟大人正在江陵府推广新作物,只要你答应替我说服夜郎人,完成迁移安置的事情,赵某可答应你,明年开春,会在矩州开放试点,帮你试种和推广红薯,杨大人总该放心了吧?”
杨璟闻言,不由心头大喜,不过面上却仍旧冷静如斯,朝赵宗昌道:“赵大人果然高瞻远瞩,这件事我可以答应你,会亲自往仙云山跑一趟,成与不成另说,大人说过推广红薯的事情,却需言而有信才是...”
赵宗昌见得杨璟如此滑头,也是哭笑不得,不过似乎他已经做过调研和考察,知道红薯这种作物的各种优点,当即点头道:“夜郎人对杨大人唯命是从,杨大人可是夜郎人的圣师,有杨大人出马,这事儿自然是要成了的,本官绝不会食言...”
杨璟也点了点头,想了想之后,又朝赵宗昌道:“这些夜郎人与世隔绝太久,怕是不通礼教,更不谙世事,生性野蛮,又凶狠好斗,怕是不容易管理,赵大人真想安置他们,不如放权,让他们自己的首领管理他们,如此方能稳定地方,保证矩州平和,否则怕他们与本土居民有所冲突,到时候可就好心办坏事了...”
赵宗昌似乎早有深思熟虑,当即朝杨璟笑道:“杨大人放心便是。”
两人正说着话,赵宗昌的一名长随突然闯进来道:“大人,大事不好了!”
杨璟眉头一皱,但听得那长随低声道:“驿馆遭贼了,王太监受了点伤,赵京尹赵大人的护军已经将驿馆的人全都抓了起来,里头还有咱们不少人!”
赵宗昌也脸色大变,可那长随继续开口道:“还有...圣旨被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