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取得木尔坦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三国小兵之霸途最新章节!
韦苏提婆的心在沥血,这些都可是他日后赖以生存的军马啊,经此一役,一下子折损过半。
现在可不是以往了啊,以往他是贵霜帝国的国王,只需一声令下,天下贵霜军马莫敢不从。只要他下一道王令,马上就可以召集起百万大军,一般的战争,损失十来万人马那只是小意思,不伤皮毛。
可现在,还忠诚于自己的军马,还愿意听从自己号令、愿意追随自己的人马,就只有这么一点了啊。
而让他感到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些原本亦是他的部下贵霜军马,此际的战斗力居然还略比他的贵霜最精锐的军士强上不少。尤其是,他看到了与自己军搏杀的那些贵霜士兵,居然人人不畏死亡,每一个都拼命的拼杀,完全是置生死于度外,似全都抱着一个与自己军士同归于尽的决心。
这怎么可能?如果他们当初能够如此拼命,拼死的跟汉军搏杀的话,他的百多万贵霜大军又岂会败得如此快如此惨烈?
这个,韦苏提婆不知道,一个,其实并非是他的贵霜军马不精锐,跟汉军战斗的时候,也并非不用命。只是,实在是汉军太过厉害,他的贵霜军马,在没有与汉军短兵相接之前,便已经被汉军的弓箭等远程杀伤武器击杀了太多的贵霜士兵,直接让其军空有一身能耐,却没有办法施展其一二。其军伤亡数字太大,从而也直接让其军的战意士气大降,如此自然不会是汉军的敌手。
其二,现在被大汉组建起来的这支印度军团,他们心里充满了对韦苏提婆的仇恨,被韦苏提婆一下子害得他们如此多的贵霜士兵家破人亡,他们焉能不仇视韦苏提婆?仇人在眼前,他们还不都杀红了眼?这些被仇怨蒙蔽了双眼的印度军团的士兵,他们就只一心要斩杀在他们眼前的敌人,这种要与对方同归于尽的一往无前的气势,绝对是无可匹敌的。
初时,韦苏提婆方面的军马因为比印度军团的军马多出不少人马,所以,从战斗场面上去看,似乎两军杀得难分难解。而现时,当韦苏提婆的军马折损大半之后,再看战斗场面,就可以看得出,韦苏提婆的军马,已经被印度军团杀得节节败退。
见到这样的情况,韦苏提婆知道,如果再打下去,他的军马恐怕全得要交待在这里。如此,他尽管不情愿,但也不得不鸣金收兵,率其残军退回到木尔坦城去。
相对于大汉来说,西方地区的城池,除了一些特别的帝城王城主城之外,一般的小地方大多都不会有防守严密的城墙的。不似大汉,在古时候,一般的一个县级的城,就具备了很完善的城墙,完善的防御体系。一个县城,有那么几百一千的军马,就可以阻挡得了数倍甚至是十倍以上的敌军的进攻。
就似是汉军进入了贵霜帝国之后,在夺取了贵霜帝国北方的那么广阔的地区,之所以汉军能够一路所向披靡,根本就没有可以抵抗得了汉军兵锋的抵挡。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贵霜帝国北方地区,居然就没有一座真正的像样的城池。
不过,现在的木尔坦城,倒是一座有着完善城墙的城池。韦苏提婆率残军退进城去之后,关起了城门,派军士到了城头上去守住,如此便阻住了印度军团的进攻。
可能也是因为缺少城池的关系,所以,在贵霜帝国,甚至是整个西方,如果有一座城墙完整的城池,那么就基本可以确保这个势力的高枕无忧。另外,西方的帝国,许多时候,都是从他们的主城开始发生政变动乱,才能顺利的夺权成功,才能改朝换代成功。
换句话来说,在西方的帝国,极少有从外部攻破坚城的案例。要不然,那一次木马屠城记就不至于成为一个经典故事流传于后世了。
究其原因,就是相对于大汉的战争智慧来说,西方的战争,就显得比较愚笨了。面对一座城池,他们要攻城的话,还真的没有太多的办法。
西方的攻城战,估计最多就是懂得制作云梯,一些撞城车,针对城门撞击的撞车。至于别的,如投石机,估计还没有发明出来,又有如利用勾绳攀爬上城头,目前为止,在贵霜帝国似乎还没有发现在这样的物件。那什么的楼兵车等等,就更加没听说过了。
还有就是,攻城战太过惨烈,主要是在刚开始攻城的时候,攻城方的牺牲太大,这个与战场上两军冲杀的惨烈是完全不同的。那是自己冲上去送死一般,所以,一般的情况之下,没有内应,没有充分的准备,西方的战争,极少会发生激烈的攻城战。
起码,现在的印度军团,在他们还没有全面获得汉军的扶助支持之前,他们面对这样的一座有着完善良的高高的城墙的木尔坦城,他们还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样,印度军团就没能一鼓作气,将整个木尔坦城都攻下来。
这样的战争,如果没有意外,韦苏提婆据城死守,只要他在城内没有弹尽粮绝,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据此城守住。印度军团想要攻取木尔坦城的话,就凭现在还只剩下数万还可以作战的人马,他们是不可能攻得下来的。
当然,哪怕是加上他们那十万的后勤军队,甚至大汉官府方面,再派来一二十万的印度军团来给他们。他们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攻得下来,没有几个月以上,他们休想夺得下木尔坦城。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韦苏提婆守城不到三天,他居然又主动放弃了木尔坦城。他率着余下的贵霜军马,于半夜时份,突然打开了面对印度军团另一面的南城门,突然打开城门,全军望东、南方向逃窜,连夜一路逃进了属于巴基斯坦地区的高原地带。
而印度军团方面,在韦苏提婆率军逃离了木尔坦城之后,他们都还不知道木尔坦已经成了一座空城,直到他们在天亮之后,发现木尔坦城居然没有了军马的迹象,派人察看之下,方知道韦苏提婆率军逃了。
这样,木尔坦城就落入了印度军团的手里。
而韦苏提婆为何要如此突然逃了去?这个,最主要的是他的确没有信心继续留在木尔坦城与印度军团周旋。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他缺少足够的支援,让他困守一城的话,他真的没有信心。
何况,更加雄壮的贵霜帝都,他都没敢死守。因为他亲眼见识到了汉军的攻城器械的厉害,他并不认为城池能够阻得住汉军的攻击。
而攻到木尔坦城来的虽然是印度军团,但是印度军团的背后,却站着汉军。哪天,当汉军也杀到木尔坦城之时,便是他韦苏提婆灭亡的日子。
可以说,韦苏提婆的确就有如一只惊弓之鸟,印度军团的那十万后勤军伍运送物资到达木尔坦城的时候,韦苏提婆还以为是汉军的军马来到了。如此,他才慌张的趁夜色率军逃离了木尔坦城。
当然,他如此急着逃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派出去拜见安息帝国的使者终于回来了。使者成功的见到了安息这国的国王,并将汉军进攻贵霜帝国,打败了贵霜大军,并将贵霜帝都都夺去的情报告诉了安息帝国的国王。
安息帝国的国王听了后,果然大吃了一惊。
他现在,正在与罗马帝国发生战争,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强敌从背后出现的话,从自己背后捅一刀的话,那么他的安息帝国就危险了。
不过,安息帝国的国王对于汉军一无所知,而贵霜帝国的使者,所交待的事,却也有些不尽不实。比如说,汉军来自于遥远东方的大汉,这一点,他倒是知道在东方有一个神必而有强大的国度,大汉王朝。可是,大汉帝国,为何会突然发军攻击贵霜帝国?大汉帝国又派出了多少军马?汉军的战斗力如何?等等,那个贵霜帝国的使者,都没能给予他比较清析的答案。
所以,安息帝国的国王,他认为,现在并非马上要出兵前往贵霜帝国支援韦苏提婆。而是要先搞清楚状况。
毕竟,从安息帝国调动军马前往贵霜帝国支援韦苏提婆,这个路程实在是太远了,如此劳师远征,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肯定是难以成行的。
再加上,安息帝国与贵霜帝国,从来就是不什么的朋友,一直来,互相之间,都是处于一种僵持敌视的状态。没有理由,安息帝国平白无故,义不容辞的出兵帮助韦苏提婆,不是么?
如此,他考虑过后,决定不会马上发兵,现在他主要的是要并注与罗马帝国的战争,而不是去关注现在还没有与他发生冲突的汉军。但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到汉军,他便让贵霜使者,回去见韦苏提婆,告诉韦苏提婆,如果他的确被汉军打败没路过走的时候,可以到安息帝国的帝都去见他,他表示,很乐意欢迎韦苏提婆的到来。
韦苏提婆就是获得可以去安息帝国见其国王的邀请,所以,才决定宜早不宜迟,趁印度军团还没有正式困死木尔坦城,其汉军还没有攻杀到之前,早一步逃离,赶去安息帝国的帝都。
至于印度军团方面,他们经过与韦苏提婆的大军在木尔坦城之下进行了一场决战,他们的军马再次折损过半,包括伤兵,已经不过十万人马。那一战之后,还能继续作战的军马,就仅只有不到五万人马。如此,在当时,别说让他们攻城了,就是让他们围住木尔坦城都严重的兵力不足。哪怕是加上后来赶到的十万后勤部队,也不足以攻城围城。
但幸好,韦苏提婆逃离之后,让他们不用攻城应试获得了一座完整的城池。这个,也是韦苏提婆吸取了当初逃离贵霜帝都的教训,没敢在木尔坦城纵兵劫掠并放火毁城了。一来,他是害怕遭受到木尔坦本城的民众军马的抵抗。二来是害怕弄出太大的阵象,会引来印度军团的追击。所以,就选择悄悄的撤离。
在迦腻色伽苏韦的印度军团控制了木尔坦城之后,韦苏提婆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他虽然派出了一支骑兵追踪,可是追到了韦苏提婆的军马进入了巴基斯坦的高原山地去之后,他们也没敢再深入的追踪了。
如此,迦腻色伽苏韦便命令印度军团在木尔坦城休整,等待大汉官府方面的下一步的行动命令。
没多久,关羽与孙策各率一军共五万汉军进驻了木尔坦城,正式接管此城。
再不久,刘易给关羽、孙策命令,让他们两将,以木尔坦城为中心,让印度军团向四周辐射,将以木尔坦城四周的地区势力都肃清一遍。
同时,经过大汉官府的努力,很快又从贵霜民间征集到二十万新编的印度军团。将此二十万调派到了木尔坦城,让迦腻色伽苏韦统一指挥。
有了二十万新力军的加入,印度军团四出作战,灭了不少原贵霜帝国的一些叛军势力。同时,在印度军团的强势之下,收降了不少原贵霜帝国的军马,从中挑出十万人马,加入了印度军团。
这样一来,印度军团的总兵力,就达到了约五十万人马左右。如果计上牺牲了的十来万人马,印度军团就曾共有六十万的人马了。
刘易可能也看到了印度军团的作用,让印度军团去打仗,自己汉军在后面收取胜利果实,这种感觉不要太爽。
尤其是,迦腻色伽苏韦对大汉似乎真的无比忠心,完全是听刘易之命是从。如此,刘易考虑过后,与一众军将商议,决定展开对整个贵霜帝国的攻占。
为了配合对整个贵霜帝国的攻占及统治,刘易令赵云、太史慈等,抽调回不少汉军,组建了一支约有三十万汉军的大军,一路尾随在迦腻色伽苏韦的大军后面,收取被印度军团所攻下来的地盘。
很快,这场收取行动,就影响到了整个贵霜帝国。(未完待续。)
韦苏提婆的心在沥血,这些都可是他日后赖以生存的军马啊,经此一役,一下子折损过半。
现在可不是以往了啊,以往他是贵霜帝国的国王,只需一声令下,天下贵霜军马莫敢不从。只要他下一道王令,马上就可以召集起百万大军,一般的战争,损失十来万人马那只是小意思,不伤皮毛。
可现在,还忠诚于自己的军马,还愿意听从自己号令、愿意追随自己的人马,就只有这么一点了啊。
而让他感到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些原本亦是他的部下贵霜军马,此际的战斗力居然还略比他的贵霜最精锐的军士强上不少。尤其是,他看到了与自己军搏杀的那些贵霜士兵,居然人人不畏死亡,每一个都拼命的拼杀,完全是置生死于度外,似全都抱着一个与自己军士同归于尽的决心。
这怎么可能?如果他们当初能够如此拼命,拼死的跟汉军搏杀的话,他的百多万贵霜大军又岂会败得如此快如此惨烈?
这个,韦苏提婆不知道,一个,其实并非是他的贵霜军马不精锐,跟汉军战斗的时候,也并非不用命。只是,实在是汉军太过厉害,他的贵霜军马,在没有与汉军短兵相接之前,便已经被汉军的弓箭等远程杀伤武器击杀了太多的贵霜士兵,直接让其军空有一身能耐,却没有办法施展其一二。其军伤亡数字太大,从而也直接让其军的战意士气大降,如此自然不会是汉军的敌手。
其二,现在被大汉组建起来的这支印度军团,他们心里充满了对韦苏提婆的仇恨,被韦苏提婆一下子害得他们如此多的贵霜士兵家破人亡,他们焉能不仇视韦苏提婆?仇人在眼前,他们还不都杀红了眼?这些被仇怨蒙蔽了双眼的印度军团的士兵,他们就只一心要斩杀在他们眼前的敌人,这种要与对方同归于尽的一往无前的气势,绝对是无可匹敌的。
初时,韦苏提婆方面的军马因为比印度军团的军马多出不少人马,所以,从战斗场面上去看,似乎两军杀得难分难解。而现时,当韦苏提婆的军马折损大半之后,再看战斗场面,就可以看得出,韦苏提婆的军马,已经被印度军团杀得节节败退。
见到这样的情况,韦苏提婆知道,如果再打下去,他的军马恐怕全得要交待在这里。如此,他尽管不情愿,但也不得不鸣金收兵,率其残军退回到木尔坦城去。
相对于大汉来说,西方地区的城池,除了一些特别的帝城王城主城之外,一般的小地方大多都不会有防守严密的城墙的。不似大汉,在古时候,一般的一个县级的城,就具备了很完善的城墙,完善的防御体系。一个县城,有那么几百一千的军马,就可以阻挡得了数倍甚至是十倍以上的敌军的进攻。
就似是汉军进入了贵霜帝国之后,在夺取了贵霜帝国北方的那么广阔的地区,之所以汉军能够一路所向披靡,根本就没有可以抵抗得了汉军兵锋的抵挡。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贵霜帝国北方地区,居然就没有一座真正的像样的城池。
不过,现在的木尔坦城,倒是一座有着完善城墙的城池。韦苏提婆率残军退进城去之后,关起了城门,派军士到了城头上去守住,如此便阻住了印度军团的进攻。
可能也是因为缺少城池的关系,所以,在贵霜帝国,甚至是整个西方,如果有一座城墙完整的城池,那么就基本可以确保这个势力的高枕无忧。另外,西方的帝国,许多时候,都是从他们的主城开始发生政变动乱,才能顺利的夺权成功,才能改朝换代成功。
换句话来说,在西方的帝国,极少有从外部攻破坚城的案例。要不然,那一次木马屠城记就不至于成为一个经典故事流传于后世了。
究其原因,就是相对于大汉的战争智慧来说,西方的战争,就显得比较愚笨了。面对一座城池,他们要攻城的话,还真的没有太多的办法。
西方的攻城战,估计最多就是懂得制作云梯,一些撞城车,针对城门撞击的撞车。至于别的,如投石机,估计还没有发明出来,又有如利用勾绳攀爬上城头,目前为止,在贵霜帝国似乎还没有发现在这样的物件。那什么的楼兵车等等,就更加没听说过了。
还有就是,攻城战太过惨烈,主要是在刚开始攻城的时候,攻城方的牺牲太大,这个与战场上两军冲杀的惨烈是完全不同的。那是自己冲上去送死一般,所以,一般的情况之下,没有内应,没有充分的准备,西方的战争,极少会发生激烈的攻城战。
起码,现在的印度军团,在他们还没有全面获得汉军的扶助支持之前,他们面对这样的一座有着完善良的高高的城墙的木尔坦城,他们还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样,印度军团就没能一鼓作气,将整个木尔坦城都攻下来。
这样的战争,如果没有意外,韦苏提婆据城死守,只要他在城内没有弹尽粮绝,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据此城守住。印度军团想要攻取木尔坦城的话,就凭现在还只剩下数万还可以作战的人马,他们是不可能攻得下来的。
当然,哪怕是加上他们那十万的后勤军队,甚至大汉官府方面,再派来一二十万的印度军团来给他们。他们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攻得下来,没有几个月以上,他们休想夺得下木尔坦城。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韦苏提婆守城不到三天,他居然又主动放弃了木尔坦城。他率着余下的贵霜军马,于半夜时份,突然打开了面对印度军团另一面的南城门,突然打开城门,全军望东、南方向逃窜,连夜一路逃进了属于巴基斯坦地区的高原地带。
而印度军团方面,在韦苏提婆率军逃离了木尔坦城之后,他们都还不知道木尔坦已经成了一座空城,直到他们在天亮之后,发现木尔坦城居然没有了军马的迹象,派人察看之下,方知道韦苏提婆率军逃了。
这样,木尔坦城就落入了印度军团的手里。
而韦苏提婆为何要如此突然逃了去?这个,最主要的是他的确没有信心继续留在木尔坦城与印度军团周旋。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他缺少足够的支援,让他困守一城的话,他真的没有信心。
何况,更加雄壮的贵霜帝都,他都没敢死守。因为他亲眼见识到了汉军的攻城器械的厉害,他并不认为城池能够阻得住汉军的攻击。
而攻到木尔坦城来的虽然是印度军团,但是印度军团的背后,却站着汉军。哪天,当汉军也杀到木尔坦城之时,便是他韦苏提婆灭亡的日子。
可以说,韦苏提婆的确就有如一只惊弓之鸟,印度军团的那十万后勤军伍运送物资到达木尔坦城的时候,韦苏提婆还以为是汉军的军马来到了。如此,他才慌张的趁夜色率军逃离了木尔坦城。
当然,他如此急着逃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派出去拜见安息帝国的使者终于回来了。使者成功的见到了安息这国的国王,并将汉军进攻贵霜帝国,打败了贵霜大军,并将贵霜帝都都夺去的情报告诉了安息帝国的国王。
安息帝国的国王听了后,果然大吃了一惊。
他现在,正在与罗马帝国发生战争,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强敌从背后出现的话,从自己背后捅一刀的话,那么他的安息帝国就危险了。
不过,安息帝国的国王对于汉军一无所知,而贵霜帝国的使者,所交待的事,却也有些不尽不实。比如说,汉军来自于遥远东方的大汉,这一点,他倒是知道在东方有一个神必而有强大的国度,大汉王朝。可是,大汉帝国,为何会突然发军攻击贵霜帝国?大汉帝国又派出了多少军马?汉军的战斗力如何?等等,那个贵霜帝国的使者,都没能给予他比较清析的答案。
所以,安息帝国的国王,他认为,现在并非马上要出兵前往贵霜帝国支援韦苏提婆。而是要先搞清楚状况。
毕竟,从安息帝国调动军马前往贵霜帝国支援韦苏提婆,这个路程实在是太远了,如此劳师远征,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肯定是难以成行的。
再加上,安息帝国与贵霜帝国,从来就是不什么的朋友,一直来,互相之间,都是处于一种僵持敌视的状态。没有理由,安息帝国平白无故,义不容辞的出兵帮助韦苏提婆,不是么?
如此,他考虑过后,决定不会马上发兵,现在他主要的是要并注与罗马帝国的战争,而不是去关注现在还没有与他发生冲突的汉军。但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到汉军,他便让贵霜使者,回去见韦苏提婆,告诉韦苏提婆,如果他的确被汉军打败没路过走的时候,可以到安息帝国的帝都去见他,他表示,很乐意欢迎韦苏提婆的到来。
韦苏提婆就是获得可以去安息帝国见其国王的邀请,所以,才决定宜早不宜迟,趁印度军团还没有正式困死木尔坦城,其汉军还没有攻杀到之前,早一步逃离,赶去安息帝国的帝都。
至于印度军团方面,他们经过与韦苏提婆的大军在木尔坦城之下进行了一场决战,他们的军马再次折损过半,包括伤兵,已经不过十万人马。那一战之后,还能继续作战的军马,就仅只有不到五万人马。如此,在当时,别说让他们攻城了,就是让他们围住木尔坦城都严重的兵力不足。哪怕是加上后来赶到的十万后勤部队,也不足以攻城围城。
但幸好,韦苏提婆逃离之后,让他们不用攻城应试获得了一座完整的城池。这个,也是韦苏提婆吸取了当初逃离贵霜帝都的教训,没敢在木尔坦城纵兵劫掠并放火毁城了。一来,他是害怕遭受到木尔坦本城的民众军马的抵抗。二来是害怕弄出太大的阵象,会引来印度军团的追击。所以,就选择悄悄的撤离。
在迦腻色伽苏韦的印度军团控制了木尔坦城之后,韦苏提婆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他虽然派出了一支骑兵追踪,可是追到了韦苏提婆的军马进入了巴基斯坦的高原山地去之后,他们也没敢再深入的追踪了。
如此,迦腻色伽苏韦便命令印度军团在木尔坦城休整,等待大汉官府方面的下一步的行动命令。
没多久,关羽与孙策各率一军共五万汉军进驻了木尔坦城,正式接管此城。
再不久,刘易给关羽、孙策命令,让他们两将,以木尔坦城为中心,让印度军团向四周辐射,将以木尔坦城四周的地区势力都肃清一遍。
同时,经过大汉官府的努力,很快又从贵霜民间征集到二十万新编的印度军团。将此二十万调派到了木尔坦城,让迦腻色伽苏韦统一指挥。
有了二十万新力军的加入,印度军团四出作战,灭了不少原贵霜帝国的一些叛军势力。同时,在印度军团的强势之下,收降了不少原贵霜帝国的军马,从中挑出十万人马,加入了印度军团。
这样一来,印度军团的总兵力,就达到了约五十万人马左右。如果计上牺牲了的十来万人马,印度军团就曾共有六十万的人马了。
刘易可能也看到了印度军团的作用,让印度军团去打仗,自己汉军在后面收取胜利果实,这种感觉不要太爽。
尤其是,迦腻色伽苏韦对大汉似乎真的无比忠心,完全是听刘易之命是从。如此,刘易考虑过后,与一众军将商议,决定展开对整个贵霜帝国的攻占。
为了配合对整个贵霜帝国的攻占及统治,刘易令赵云、太史慈等,抽调回不少汉军,组建了一支约有三十万汉军的大军,一路尾随在迦腻色伽苏韦的大军后面,收取被印度军团所攻下来的地盘。
很快,这场收取行动,就影响到了整个贵霜帝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