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茶楼闲话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宋世流芳最新章节!
所谓瑞雪兆丰年,叶宇身着一身官服坐在后院,看着飘零的雪花想到了这么一句谚语。
如此飘落雪景,若是一般文人,定会诗兴大发吟出几首诗句。可叶宇却是与众不同,他想到不是赞美抒怀的诗句,而是这场雪带给百姓的美好实惠。
就在这时,叶宇听到县衙前堂传来嘈杂之声,没多久孙巨阳便疾步走了进来。叶宇转过头来,轻声问道:“这下雪天,还有人告状?”
“大人英明,击鼓鸣远的乃是一名老妪,说是有冤情恳请大人审理!”
叶宇闻听此言,不由流露一丝苦笑:“就没有一天安生的,既然有冤情就得伸冤!走,开堂审案!”
随即一帮衙役按司其职,纷纷伫立在公堂两旁,三班衙役、群蚁排衙、孙巨阳端坐在一旁以作笔录,整个县衙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
叶宇一声令下,将击鼓鸣远的老妪领了上来。
“老身叩见青天大老爷……”老妪是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已是满头的银发面容憔悴不堪。
叶宇一瞧这老人如此年迈,也不忍心妄动惊堂木,以免吓到了这位老妪。
于是一改往常的威严,和颜悦色轻声问道:“老人家,你有何事击鼓鸣远,不妨一一道来,本官也好为你伸冤!”
“大老爷,老身只想要回自己的小儿子……”
老妪老泪纵横的向叶宇讲述了,她击鼓鸣远的主要原因。
原来这名老妪是一个寡妇,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了。原本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家种地,二儿子当了和尚。
后来,大儿子不幸去世,撇下寡妇老妪无人照顾,实在孤苦伶仃可怜得很。这老妪就有心让小儿子还俗回家,一来是为了延续家中香火,二来待她百年归老也好有个送终的人。
这本是一件极为合理,且符合人伦的事情,可当老妪前去弥陀寺,向住持方丈求告之时。住持方丈明远,是一口拒绝了老妪的请求。
之后老妪是好话说有两大车,那明远住持硬是不答应。声称既然出家,就不能轻易还俗,这是出家人的规矩……
老妪声泪俱下,磕头请求叶宇出面做主。
叶宇听完这一番原委讲述后,对老妪处境表示同情之余,也对这弥陀寺住持不通人情气愤不已。
这时孙巨阳来到叶宇近前,轻声道:“大人,此事其实也怪不得那明远住持……”
“哦?那依孙书吏的意思,就是这老人家的过失了?”
叶宇一听孙巨阳替被告说情,心头就莫名有些不悦。这当和尚出家哪有立规矩强留的道理,即便佛家再如何神圣,也不能忘了孝悌之恩!
孙巨阳见叶宇一脸不悦,也不为气恼,而是耐心的解释道:“想必大人还不知道,本朝僧人出家也并非人人都可以,否则岂不是都出家为僧?”
“凡是有意出家为僧者,都须得有度牒为凭据,如此才能进入寺庙为僧!此例既是对僧人数目的节制,也是对僧人的一种规制!”
“原来如此……”
孙巨阳的提醒,倒是让叶宇明白了其中不少规矩,但随即道:“即便如此,这明远和尚也太过蛮横!我大宋以孝义立国,若其子不能膝下尽孝,又谈何僧人敬佛?”
叶宇说着从桌案上拿起毛笔,在空白纸张上写下两行字:和尚有再收之徒,寡妇无再生之子。
“有劳孙书吏前往弥陀寺一趟,将这字条交予那明远和尚,让他好之斟酌吧!” 叶宇说完便将这字条交予孙书吏,随即吩咐堂下老妪跟随孙书吏前往弥陀寺。
孙书吏看了一眼字条上的两行字,心中却是十分的敬佩,自语道:“大人果然是非同一般,短短几个字,就已经让这明远住持无路可退!”
一旁的杜双鱼识字不多,歪过头来瞅了半天,低声问道:“僧人不能轻易还俗,这是朝廷规制,仅凭大人就这几个字,能管用吗?”
杜双鱼的疑惑,让孙书吏自嘲的笑了起来:“胶多不粘,糖多不甜,盐多不咸。莫看字少,可胡椒虽小辣人心,秤锤虽小压千斤……”
“大人如此年轻,论手腕、论才学却不输于任何人,能以年龄论本事?这几个字也是这个道理,字虽少,却已经直戳那明远的心窝!”
孙书吏将纸条放入怀中,带着几名衙役与老妪一同前往弥陀寺。
此后弥陀寺的明远住持看了叶宇这两句话后,沉默了片刻,随后微微一叹,便让老妪的小儿子还俗归家。
明远住持没有想到,自己原本占据有利的立场,被叶宇这几个字的辩驳,立刻成了被动的下场。若是他再一直不放手,倒是显得他不通人情!
……
这几日叶宇的心情很是不好,因为此前卓冯凯一案后,虽然已经得以妥善处理,但是余波依旧波及到了自身。
朝中以虞允文为首的一众大臣,弹劾叶宇治理安丰不利,以至于犯人死于狱中,要求革除叶宇翰林院编修的官位!
一般官职的任免,根本无须惊动孝宗赵昚,直接由吏部予以任免即可。但叶宇这个翰林院编修的官位,是孝宗赵昚特意予以保留的。
所以若要罢黜,必须经过赵昚这一关。
赵昚没想到,这才半年而已,竟然又来弹劾叶宇。本打算置之不理,可吏部尚书黄博瑞也出面,当众赞成了罢黜叶宇翰林院编修一职。
黄博瑞的出面,虽然只是一个人,但已然代表了张说一党,默契的配合虞允文等人。在这两拨人的眼中,叶宇是一个两面不讨喜的人。
卓冯凯的事情,虞允文不喜叶宇的关键时刻使绊子!张说不喜叶宇故作聪明,虽然平息了事端,但这件事的根源依旧是叶宇挑起的!
因此,对于叶宇这个不讨喜的人,双方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最后,他们终于胜了,叶宇被革除了翰林院编修一职!
对于这个翰林院编修,叶宇看的并不是很重,因为挂着没有实权的官名实在是没啥意思!况且当他打算两边都不加入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一路的坎坷!
而最让叶宇感到无语的是,自己兢兢业业这么久,竟然就得到治理不力四个字,这帮人真是闲的没事找事。
审理完了老妪的案子后,见天色已经不早,于是便准备微服出去视察民情。
茶楼酒馆一直是消息的集中之地,也是文人墨客的闲谈之所!叶宇由秋兰陪同着,来到一处茶楼吃茶。
以叶宇如今的这幅扮相,县里是没有人不认识,这让叶宇也是没有办法。于是知会了茶楼的掌柜,严格保密的同时,寻一间靠近大厅的厢房。
茶楼掌柜一眼辨认出了叶宇,欣喜不已的掌柜按照叶宇的吩咐,给叶宇安排在靠近客厅的厢房里。
大厅里喝茶的人很多,虽是文人居多,但各行各业也是不少!冬天里,尤其是这种大雪纷飞的季节,乡下人都会躲在家里烤炉火。
而城里人的娱乐消遣自然要丰富多了,但大部分这个时候,众人都十分热衷于在茶馆吃茶闲聊。人多了就形成一种氛围,有了氛围就不会觉得屋内的寒冷!
这是一种文化,一众关于茶馆的中华文化!
叶宇听着大厅里众人,欢声笑语热火朝天,期间不乏有几句笑骂之声,此刻却是让人觉得十分的和谐。
这种独有的文化,后世却是不再重现了。叶宇端起茶盏,自顾品茗自语道。
“哎呀,这大雪过后又是丰收年呐!”一名微胖的中年男子,端起茶杯看着楼外的纷纷雪花,发自内心的感慨道。
身旁一名中年人,却是爽朗笑道:“老李,你那城外一百多亩良田,来年可是收成颇丰啊!”
“咳!这还不是感谢咱们的知县老爷,要不是修建了水渠引水灌溉,我那些田地也只能长草喂牛羊了!”
“哈哈!老李说的对啊!我家也有些许田地,此前一直都干旱无收。如今可是好了,这水渠修建成功后,只要不是大旱大涝,就可保证年年丰收!”
一名上了年纪的老人,感慨颇深地诚声道:“本县知县虽然年轻,可这做事毫不含糊!不到一年的时间,竟做了五任知县没能办到的事情!难得啊!”
老人的感慨之言,让众人也是唏嘘不已,纷纷点头发表着各自的赞美之言。
厢房里,秋兰听着众人纷纷赞美自家少爷,也是欢喜的笑着说:“少爷,您听很多人在称赞你呢!”
“听到了,些许小事罢了!只要这些人不骂我,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叶宇端起茶盏,轻呷了一口,看着火焰正旺的炭火渐渐地出了神。
这时,茶楼的大厅里依旧是闲聊的火热。
“嘿,听说近日金国要派使节来我们大宋……”
“哦?是么?难道又要打仗了?”有人在一旁惊呼道。
另一桌上的书生男子,却是不屑道:“切,打什么仗!如今两国和平时期,一定是两国之间的礼节仪式罢了!”
“那可不见得,听说此次来咱们大宋的,可不止金国,还有辽国与夏国的使节呢!”
“咦,如此隆重齐聚我大宋,究竟是为了什么?莫非要出大事不成?”
“鬼才知道呢!以某家看来,他们都不是什么好鸟,也定然不会有什么好鸟事!”
“我等小民,那里管得着这朝中大事,何必去瞎·操那份闲心,还是吃茶闲聊,来得逍遥自在……”
“哈哈!说的极是,说的极是!”
所谓瑞雪兆丰年,叶宇身着一身官服坐在后院,看着飘零的雪花想到了这么一句谚语。
如此飘落雪景,若是一般文人,定会诗兴大发吟出几首诗句。可叶宇却是与众不同,他想到不是赞美抒怀的诗句,而是这场雪带给百姓的美好实惠。
就在这时,叶宇听到县衙前堂传来嘈杂之声,没多久孙巨阳便疾步走了进来。叶宇转过头来,轻声问道:“这下雪天,还有人告状?”
“大人英明,击鼓鸣远的乃是一名老妪,说是有冤情恳请大人审理!”
叶宇闻听此言,不由流露一丝苦笑:“就没有一天安生的,既然有冤情就得伸冤!走,开堂审案!”
随即一帮衙役按司其职,纷纷伫立在公堂两旁,三班衙役、群蚁排衙、孙巨阳端坐在一旁以作笔录,整个县衙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
叶宇一声令下,将击鼓鸣远的老妪领了上来。
“老身叩见青天大老爷……”老妪是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已是满头的银发面容憔悴不堪。
叶宇一瞧这老人如此年迈,也不忍心妄动惊堂木,以免吓到了这位老妪。
于是一改往常的威严,和颜悦色轻声问道:“老人家,你有何事击鼓鸣远,不妨一一道来,本官也好为你伸冤!”
“大老爷,老身只想要回自己的小儿子……”
老妪老泪纵横的向叶宇讲述了,她击鼓鸣远的主要原因。
原来这名老妪是一个寡妇,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了。原本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家种地,二儿子当了和尚。
后来,大儿子不幸去世,撇下寡妇老妪无人照顾,实在孤苦伶仃可怜得很。这老妪就有心让小儿子还俗回家,一来是为了延续家中香火,二来待她百年归老也好有个送终的人。
这本是一件极为合理,且符合人伦的事情,可当老妪前去弥陀寺,向住持方丈求告之时。住持方丈明远,是一口拒绝了老妪的请求。
之后老妪是好话说有两大车,那明远住持硬是不答应。声称既然出家,就不能轻易还俗,这是出家人的规矩……
老妪声泪俱下,磕头请求叶宇出面做主。
叶宇听完这一番原委讲述后,对老妪处境表示同情之余,也对这弥陀寺住持不通人情气愤不已。
这时孙巨阳来到叶宇近前,轻声道:“大人,此事其实也怪不得那明远住持……”
“哦?那依孙书吏的意思,就是这老人家的过失了?”
叶宇一听孙巨阳替被告说情,心头就莫名有些不悦。这当和尚出家哪有立规矩强留的道理,即便佛家再如何神圣,也不能忘了孝悌之恩!
孙巨阳见叶宇一脸不悦,也不为气恼,而是耐心的解释道:“想必大人还不知道,本朝僧人出家也并非人人都可以,否则岂不是都出家为僧?”
“凡是有意出家为僧者,都须得有度牒为凭据,如此才能进入寺庙为僧!此例既是对僧人数目的节制,也是对僧人的一种规制!”
“原来如此……”
孙巨阳的提醒,倒是让叶宇明白了其中不少规矩,但随即道:“即便如此,这明远和尚也太过蛮横!我大宋以孝义立国,若其子不能膝下尽孝,又谈何僧人敬佛?”
叶宇说着从桌案上拿起毛笔,在空白纸张上写下两行字:和尚有再收之徒,寡妇无再生之子。
“有劳孙书吏前往弥陀寺一趟,将这字条交予那明远和尚,让他好之斟酌吧!” 叶宇说完便将这字条交予孙书吏,随即吩咐堂下老妪跟随孙书吏前往弥陀寺。
孙书吏看了一眼字条上的两行字,心中却是十分的敬佩,自语道:“大人果然是非同一般,短短几个字,就已经让这明远住持无路可退!”
一旁的杜双鱼识字不多,歪过头来瞅了半天,低声问道:“僧人不能轻易还俗,这是朝廷规制,仅凭大人就这几个字,能管用吗?”
杜双鱼的疑惑,让孙书吏自嘲的笑了起来:“胶多不粘,糖多不甜,盐多不咸。莫看字少,可胡椒虽小辣人心,秤锤虽小压千斤……”
“大人如此年轻,论手腕、论才学却不输于任何人,能以年龄论本事?这几个字也是这个道理,字虽少,却已经直戳那明远的心窝!”
孙书吏将纸条放入怀中,带着几名衙役与老妪一同前往弥陀寺。
此后弥陀寺的明远住持看了叶宇这两句话后,沉默了片刻,随后微微一叹,便让老妪的小儿子还俗归家。
明远住持没有想到,自己原本占据有利的立场,被叶宇这几个字的辩驳,立刻成了被动的下场。若是他再一直不放手,倒是显得他不通人情!
……
这几日叶宇的心情很是不好,因为此前卓冯凯一案后,虽然已经得以妥善处理,但是余波依旧波及到了自身。
朝中以虞允文为首的一众大臣,弹劾叶宇治理安丰不利,以至于犯人死于狱中,要求革除叶宇翰林院编修的官位!
一般官职的任免,根本无须惊动孝宗赵昚,直接由吏部予以任免即可。但叶宇这个翰林院编修的官位,是孝宗赵昚特意予以保留的。
所以若要罢黜,必须经过赵昚这一关。
赵昚没想到,这才半年而已,竟然又来弹劾叶宇。本打算置之不理,可吏部尚书黄博瑞也出面,当众赞成了罢黜叶宇翰林院编修一职。
黄博瑞的出面,虽然只是一个人,但已然代表了张说一党,默契的配合虞允文等人。在这两拨人的眼中,叶宇是一个两面不讨喜的人。
卓冯凯的事情,虞允文不喜叶宇的关键时刻使绊子!张说不喜叶宇故作聪明,虽然平息了事端,但这件事的根源依旧是叶宇挑起的!
因此,对于叶宇这个不讨喜的人,双方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最后,他们终于胜了,叶宇被革除了翰林院编修一职!
对于这个翰林院编修,叶宇看的并不是很重,因为挂着没有实权的官名实在是没啥意思!况且当他打算两边都不加入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一路的坎坷!
而最让叶宇感到无语的是,自己兢兢业业这么久,竟然就得到治理不力四个字,这帮人真是闲的没事找事。
审理完了老妪的案子后,见天色已经不早,于是便准备微服出去视察民情。
茶楼酒馆一直是消息的集中之地,也是文人墨客的闲谈之所!叶宇由秋兰陪同着,来到一处茶楼吃茶。
以叶宇如今的这幅扮相,县里是没有人不认识,这让叶宇也是没有办法。于是知会了茶楼的掌柜,严格保密的同时,寻一间靠近大厅的厢房。
茶楼掌柜一眼辨认出了叶宇,欣喜不已的掌柜按照叶宇的吩咐,给叶宇安排在靠近客厅的厢房里。
大厅里喝茶的人很多,虽是文人居多,但各行各业也是不少!冬天里,尤其是这种大雪纷飞的季节,乡下人都会躲在家里烤炉火。
而城里人的娱乐消遣自然要丰富多了,但大部分这个时候,众人都十分热衷于在茶馆吃茶闲聊。人多了就形成一种氛围,有了氛围就不会觉得屋内的寒冷!
这是一种文化,一众关于茶馆的中华文化!
叶宇听着大厅里众人,欢声笑语热火朝天,期间不乏有几句笑骂之声,此刻却是让人觉得十分的和谐。
这种独有的文化,后世却是不再重现了。叶宇端起茶盏,自顾品茗自语道。
“哎呀,这大雪过后又是丰收年呐!”一名微胖的中年男子,端起茶杯看着楼外的纷纷雪花,发自内心的感慨道。
身旁一名中年人,却是爽朗笑道:“老李,你那城外一百多亩良田,来年可是收成颇丰啊!”
“咳!这还不是感谢咱们的知县老爷,要不是修建了水渠引水灌溉,我那些田地也只能长草喂牛羊了!”
“哈哈!老李说的对啊!我家也有些许田地,此前一直都干旱无收。如今可是好了,这水渠修建成功后,只要不是大旱大涝,就可保证年年丰收!”
一名上了年纪的老人,感慨颇深地诚声道:“本县知县虽然年轻,可这做事毫不含糊!不到一年的时间,竟做了五任知县没能办到的事情!难得啊!”
老人的感慨之言,让众人也是唏嘘不已,纷纷点头发表着各自的赞美之言。
厢房里,秋兰听着众人纷纷赞美自家少爷,也是欢喜的笑着说:“少爷,您听很多人在称赞你呢!”
“听到了,些许小事罢了!只要这些人不骂我,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叶宇端起茶盏,轻呷了一口,看着火焰正旺的炭火渐渐地出了神。
这时,茶楼的大厅里依旧是闲聊的火热。
“嘿,听说近日金国要派使节来我们大宋……”
“哦?是么?难道又要打仗了?”有人在一旁惊呼道。
另一桌上的书生男子,却是不屑道:“切,打什么仗!如今两国和平时期,一定是两国之间的礼节仪式罢了!”
“那可不见得,听说此次来咱们大宋的,可不止金国,还有辽国与夏国的使节呢!”
“咦,如此隆重齐聚我大宋,究竟是为了什么?莫非要出大事不成?”
“鬼才知道呢!以某家看来,他们都不是什么好鸟,也定然不会有什么好鸟事!”
“我等小民,那里管得着这朝中大事,何必去瞎·操那份闲心,还是吃茶闲聊,来得逍遥自在……”
“哈哈!说的极是,说的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