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世界大战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龙腾1856最新章节!
虽然曾纪泽拒绝了德皇威廉二世结盟去攻击印度的建议,但是德皇威廉二世看到中国到处开疆拓土,等不及了,还是决定发动战争,悍然派兵入侵比利时,并且对法国宣战,这也等同于对英国和协约国开展,世界大战提前爆发,整个欧洲首先成为了可怕的战场。
德国之所以如此不惜一切代价疯狂地发动世界大战,表面上是因为德皇威廉二世个人性格上的狂妄自大,还有德国要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和海权,实际上,德国还是为了摆脱“黄金十字架”的诅咒。那个时代,是经济利益决定一切的时代,当时世界处于金本位的时代,经济问题就是黄金问题。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在他著名的悲剧《雅典的泰门》第四幕第三场中,借沦落荒郊的泰门之口,对黄金发出猛烈的抨击,但也道出了黄金巨大的魔力!
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在欧洲的重商主义者们看来,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黄金,而且只有黄金是唯一真实的货币。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富有,就必须尽可能多的向别的国家,出售商品,换取黄金;同时尽可能的少从别的国家买东西,以使黄金不外流。
“黄金十字架”起源于1896年,美国人威廉.詹宁斯.布赖恩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喊出了响彻世界的“黄金十字架”演说:“你们不能把荆棘的王冠压在劳工的眉毛上,你们也不能把人类钉死在黄金的十字架上!”
布赖恩这位极度精通经济理论、见识远远领先时代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说出了这个时代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不管老牌的还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不面对的秘密。
德国对“阳光下的土地的渴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那被诅咒的“黄金十字架”。因为一切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货币,而俾斯麦却并没有给德国带来点金术。
与黄金不同,纸币并不是真正的货币。马克也好,美元也罢,只不过是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担保的,在法律规定下所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一旦国家和银行的信用不在存在,那么它作为货币符号的意义就消失了。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二战前的经济危机中,纸马克被德国人拿来烧炉子,因为此时,一张百元马克的价值还不如一张纸。
但黄金不同,天然就是世界货币,所以黄金作为价值尺度。能够保证价值的稳定,而金本位时代,当纸币和黄金挂钩之后,纸币本身就拥有了自己的含金量,因此也保证了汇率的变化波动微小。
从1816年英国进入金本位制度开始。法国、德国、俄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将本国货币与黄金挂钩。但是美国是个例外,美元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也就是说,美元的准备金即包括黄金,也包括白银。而黄金和白银之间又维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价。美国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其国内经济规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贵金属作为美元的发行保证;另一方面时在美国南方存在着势力强大的银矿主利益集团,他们声称如果美国放弃白银作为货币准备,那么银价的暴跌甚至将对南部的经济构成毁灭性的打击。
但纸币和黄金挂钩后,就导致了国家能发型的纸币的数量和黄金的数量挂上了钩。有多少黄金才能发型多少纸币。一旦超过了这个比例,缺少黄金支持的纸币就会导致货币体系的不稳定,而货币的贬值则代表着国家信用的丧失和政府的垮台。德国此时正是使用的马克可黄金挂钩的金本位制度。
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约合14亿两白银的赔款,超过晚晴70年间对外赔款和借款本息的总和,这笔巨款在4年中流入了新生的德意志帝国,而稳定的马克不仅促进了德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也让德国迅速进入金本位时代。
而在普法战争后20年,这笔“红利”基本消耗殆尽,此时的德国的经济发展终于基本接近德国银行体系拥有的黄金储量所能支撑的货币总量的时候,价格下跌所引发的通货紧缩如影随形的出现了。而此时的德国已经不是一个由小工厂主和保守容克组成的国家了。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这些垄断剧透占据了德国的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更多的“真金白银”来支持更多的钞票,更多的信贷。
那么问题就来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货币,而且货币的发行量代表着购买力,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财富量的增加,而财富量的增加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可是,德国没有黄金!而没有黄金就会导致货币数量不能增加,而商品数量的猛烈增长则会导致物价下跌,工资减少。而企业家贷款生产商品价值的本身,是银行判断企业生存状况从而决定是否收回贷款的重要依据。
在一个价格下降的通道中,一旦银行开始停止发放新的贷款,越想收回贷款就越收不回来,然后危机从实体经济蔓延到金融体系,再通过贸易体系向全世界传染。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在金本位时代所面对的挥之不去的“诅咒”,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资源是稀缺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实际上,一个社会,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去配置资源。社会“僧多粥少”是绝对的,那究竟应该怎样去配置这些稀缺的资源呢?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奴隶社会主要靠暴力掠夺;封建社会在暴力的基础上,强化了等级秩序和血缘关系;而在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则主要靠自由市场来完成。然后,通过立法来强制保障没有垄断,减少强买强卖。
就这样,在资本主义的市场中,有限的资源以琳琅满目的商品形式出现。而获得这些商品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支付价款的金钱。用法律术语来说,权利的转移。是以支付“对价”为条件的。但是很遗憾,这个对价,也就是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
在市场中,自由买卖。价格信号就是供求关系的反映。一般来说,如果这种商品的供给不能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加,同时人们也很难找到代用品的话,那么一部分坚决要拥有这些商品的人们,就通过不断出高价,迫使相当一部分竞争者放弃。因此,掌握了金钱。就是掌握了在市场中获得有限资源支配的权利。
在市场经济中,这种建立在无穷的欲望基础上的满足感,正是驱使人们把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的动力源泉。这就是金钱对于人们的激励作用。对于任何一个经济来说,这种激励的效果都是十分巨大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这种激励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一方面,任何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东西都被变成了可以在市场上用金钱交换的商品;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金钱又不断的创造层出不穷的新欲望。
于是,正如人们所看得的,资本主义的市场,就像用魔法一样:“在她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出的财富比以往一切世代创造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得多”。
那么,一般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去预防经济危机呢?有一种方法是通过贸易或者掠夺来增加本国的黄金储量。重商主义者们信奉通过贸易手段出口本国商品,换取外国货币,让别国的金银流入本国,并且减少购买外国商品,尽量让金银留在本国。最容易解决的办法就是:去殖民地掠夺。
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为什么会恢复的这么快?究其原因就是法国拥有超过本土20倍面积的庞大殖民地,而这些殖民地带来的巨大财富让法国在4年内还清70年的巨大赔款,然后以德国人战栗的速度快速恢复。
这也便于理解中国在曾纪泽的带领下为什么能迅速崛起,大汉帝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在满清末期国力衰落至谷底,不仅丢失了海洋,更是割地赔款,进而被人烧杀掳掠,几乎亡国。
在曾纪泽的带领下,一方面,中国具有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储备,得到日本和俄国的战争赔款,还拥有巨大的资本市场和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殖民地也大大增加,国土超过了1800多万平方公里。
当然,通过对殖民地市场进行贸易掠夺同样能积攒手中的黄金,但这样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德国内部的守旧容克也会成为阻碍,但是直接开采就不一样了,不仅能直接带来黄金,而且黄金开采也会让更多的人对殖民地有兴趣,当这些人开始投资殖民地的时候,就会帮助德意志完成对殖民地市场掠夺的前期投入,到那时任何阻挡殖民地开发的势力在利益的面前都会被碾碎!
不过毋庸置疑,这一次世界大战都是野心勃勃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得赃物而进行的最血腥和最丑陋的暴行,来自数十个最先进的文明国家的数千万人驾驶着最现代化的战争机器彼此厮杀。
德国作为战争的鼓动者和英国海权的竞争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海权的竞争,最直接的基础并不在于舰队,而是来自工厂和工人。也就是经济规模和劳动生产率的竞争!也就是说海权的基础在于经济实力。一旦这个经济实力改变了,那么勉力支撑一个无法继续承担的目标,往往会鼓出自身毁灭的代价。
19世纪末,英国在经济上对其他列强。尤其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优势正在日益缩小,甚至消失。因此伴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不管有没有来自新兴国家的挑战,经济规模已经不自是世界第一的英国,对于垄断型海权的控制已日益感到力不从心。然而在那个年代,英国国内却鲜有人认识到这点。从首相到平民,从海军元帅到知识分子,大英帝国上下都弥漫着那种永恒通知海洋的幻想和莫名其妙的额光荣感,正是那个国家在进一个世纪里对目标与手段的战略错位的表现。所以英国对这次战争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认真执着的民族性格,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尖嘴利爪的鹰,鹰的特性是勇猛,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这也显示了德国的力量。总之,德国人并不会像大清国的慈禧太后那样,盲目向世界宣战!可以说,严谨的德国人为这次世界大战,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不管是从军事上。经济上,还是在民众的思想上,战争的呼声是很高的。
军事方面,德国陆军在1870年只40万人左右,到了1908年增加至864000人。国家实行征兵制,全国男子都须要服役。一次动员军队可以达到200万人。德国海军在1903年前建造11艘装甲舰、63艘驱逐舰、23艘巡洋舰。1908年时英国有8艘无畏舰,德国却有7艘,成为全球第二海军强国,拥有各类战舰390艘,海军达8万人。德国军费1879年只有4.28亿马克。到1908年已接近20亿马克。而且,经济实力大增,德国的钢产量由1870年的140万吨,长到1908年已接近1000万吨,煤产量也增加3倍,而且德国出现了新工业,如化学、电子业。
另外,相比欧洲其它国家,德国人的教育比较发达,受教育的人口比例是比较高的,高素质的兵源比较充足。早在19世纪初,德国多数邦国通过立法,规定国民须接受基本义务教育。1871年,普鲁士就有33000所初级学校,在学400万人,1908年增至38000所,学生高达600万人。因此德国民众识字率甚高,直到十九世纪末,每1000名德国人中。学校向学生灌输忠君忠国、纪律苦干的观念,众多课目中历史科最为重视,学童须熟习国家历史,特别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在1890年代德国出现了沙文主义团体,其中势力中最大的事泛德意志协会,这个社团宣扬日耳曼种族优越论,提出夺取英、法等国殖民地,再吞并欧美小国,以建立世界性的大日耳曼帝国,很有鼓动性和迷惑性,所以,德国民众的战争思想基础也很浓厚,民众也比较支持战争。
德皇威廉二世和一帮德国将领雄心勃勃发动了世界大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德国参谋长施利芬提出的策略是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实行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速战法。首先集中兵力在4到6周内迅速击败法国,并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然后再调转头对付俄罗斯,力争在两三个月内赢得战争。而且,强调进攻施利芬认为,进攻是防御的最好的方法,而防御是“末日的起点”。德意志强调积极主动,快速的进攻。
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战争,就这么开始了,德皇威廉二世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世界大战提前到来!
虽然曾纪泽拒绝了德皇威廉二世结盟去攻击印度的建议,但是德皇威廉二世看到中国到处开疆拓土,等不及了,还是决定发动战争,悍然派兵入侵比利时,并且对法国宣战,这也等同于对英国和协约国开展,世界大战提前爆发,整个欧洲首先成为了可怕的战场。
德国之所以如此不惜一切代价疯狂地发动世界大战,表面上是因为德皇威廉二世个人性格上的狂妄自大,还有德国要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和海权,实际上,德国还是为了摆脱“黄金十字架”的诅咒。那个时代,是经济利益决定一切的时代,当时世界处于金本位的时代,经济问题就是黄金问题。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在他著名的悲剧《雅典的泰门》第四幕第三场中,借沦落荒郊的泰门之口,对黄金发出猛烈的抨击,但也道出了黄金巨大的魔力!
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在欧洲的重商主义者们看来,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黄金,而且只有黄金是唯一真实的货币。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富有,就必须尽可能多的向别的国家,出售商品,换取黄金;同时尽可能的少从别的国家买东西,以使黄金不外流。
“黄金十字架”起源于1896年,美国人威廉.詹宁斯.布赖恩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喊出了响彻世界的“黄金十字架”演说:“你们不能把荆棘的王冠压在劳工的眉毛上,你们也不能把人类钉死在黄金的十字架上!”
布赖恩这位极度精通经济理论、见识远远领先时代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说出了这个时代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不管老牌的还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不面对的秘密。
德国对“阳光下的土地的渴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那被诅咒的“黄金十字架”。因为一切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货币,而俾斯麦却并没有给德国带来点金术。
与黄金不同,纸币并不是真正的货币。马克也好,美元也罢,只不过是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担保的,在法律规定下所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一旦国家和银行的信用不在存在,那么它作为货币符号的意义就消失了。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二战前的经济危机中,纸马克被德国人拿来烧炉子,因为此时,一张百元马克的价值还不如一张纸。
但黄金不同,天然就是世界货币,所以黄金作为价值尺度。能够保证价值的稳定,而金本位时代,当纸币和黄金挂钩之后,纸币本身就拥有了自己的含金量,因此也保证了汇率的变化波动微小。
从1816年英国进入金本位制度开始。法国、德国、俄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将本国货币与黄金挂钩。但是美国是个例外,美元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也就是说,美元的准备金即包括黄金,也包括白银。而黄金和白银之间又维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价。美国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其国内经济规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贵金属作为美元的发行保证;另一方面时在美国南方存在着势力强大的银矿主利益集团,他们声称如果美国放弃白银作为货币准备,那么银价的暴跌甚至将对南部的经济构成毁灭性的打击。
但纸币和黄金挂钩后,就导致了国家能发型的纸币的数量和黄金的数量挂上了钩。有多少黄金才能发型多少纸币。一旦超过了这个比例,缺少黄金支持的纸币就会导致货币体系的不稳定,而货币的贬值则代表着国家信用的丧失和政府的垮台。德国此时正是使用的马克可黄金挂钩的金本位制度。
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约合14亿两白银的赔款,超过晚晴70年间对外赔款和借款本息的总和,这笔巨款在4年中流入了新生的德意志帝国,而稳定的马克不仅促进了德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也让德国迅速进入金本位时代。
而在普法战争后20年,这笔“红利”基本消耗殆尽,此时的德国的经济发展终于基本接近德国银行体系拥有的黄金储量所能支撑的货币总量的时候,价格下跌所引发的通货紧缩如影随形的出现了。而此时的德国已经不是一个由小工厂主和保守容克组成的国家了。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这些垄断剧透占据了德国的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更多的“真金白银”来支持更多的钞票,更多的信贷。
那么问题就来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货币,而且货币的发行量代表着购买力,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财富量的增加,而财富量的增加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可是,德国没有黄金!而没有黄金就会导致货币数量不能增加,而商品数量的猛烈增长则会导致物价下跌,工资减少。而企业家贷款生产商品价值的本身,是银行判断企业生存状况从而决定是否收回贷款的重要依据。
在一个价格下降的通道中,一旦银行开始停止发放新的贷款,越想收回贷款就越收不回来,然后危机从实体经济蔓延到金融体系,再通过贸易体系向全世界传染。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在金本位时代所面对的挥之不去的“诅咒”,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资源是稀缺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实际上,一个社会,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去配置资源。社会“僧多粥少”是绝对的,那究竟应该怎样去配置这些稀缺的资源呢?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奴隶社会主要靠暴力掠夺;封建社会在暴力的基础上,强化了等级秩序和血缘关系;而在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则主要靠自由市场来完成。然后,通过立法来强制保障没有垄断,减少强买强卖。
就这样,在资本主义的市场中,有限的资源以琳琅满目的商品形式出现。而获得这些商品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支付价款的金钱。用法律术语来说,权利的转移。是以支付“对价”为条件的。但是很遗憾,这个对价,也就是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
在市场中,自由买卖。价格信号就是供求关系的反映。一般来说,如果这种商品的供给不能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加,同时人们也很难找到代用品的话,那么一部分坚决要拥有这些商品的人们,就通过不断出高价,迫使相当一部分竞争者放弃。因此,掌握了金钱。就是掌握了在市场中获得有限资源支配的权利。
在市场经济中,这种建立在无穷的欲望基础上的满足感,正是驱使人们把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的动力源泉。这就是金钱对于人们的激励作用。对于任何一个经济来说,这种激励的效果都是十分巨大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这种激励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一方面,任何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东西都被变成了可以在市场上用金钱交换的商品;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金钱又不断的创造层出不穷的新欲望。
于是,正如人们所看得的,资本主义的市场,就像用魔法一样:“在她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出的财富比以往一切世代创造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得多”。
那么,一般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去预防经济危机呢?有一种方法是通过贸易或者掠夺来增加本国的黄金储量。重商主义者们信奉通过贸易手段出口本国商品,换取外国货币,让别国的金银流入本国,并且减少购买外国商品,尽量让金银留在本国。最容易解决的办法就是:去殖民地掠夺。
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为什么会恢复的这么快?究其原因就是法国拥有超过本土20倍面积的庞大殖民地,而这些殖民地带来的巨大财富让法国在4年内还清70年的巨大赔款,然后以德国人战栗的速度快速恢复。
这也便于理解中国在曾纪泽的带领下为什么能迅速崛起,大汉帝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在满清末期国力衰落至谷底,不仅丢失了海洋,更是割地赔款,进而被人烧杀掳掠,几乎亡国。
在曾纪泽的带领下,一方面,中国具有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储备,得到日本和俄国的战争赔款,还拥有巨大的资本市场和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殖民地也大大增加,国土超过了1800多万平方公里。
当然,通过对殖民地市场进行贸易掠夺同样能积攒手中的黄金,但这样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德国内部的守旧容克也会成为阻碍,但是直接开采就不一样了,不仅能直接带来黄金,而且黄金开采也会让更多的人对殖民地有兴趣,当这些人开始投资殖民地的时候,就会帮助德意志完成对殖民地市场掠夺的前期投入,到那时任何阻挡殖民地开发的势力在利益的面前都会被碾碎!
不过毋庸置疑,这一次世界大战都是野心勃勃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得赃物而进行的最血腥和最丑陋的暴行,来自数十个最先进的文明国家的数千万人驾驶着最现代化的战争机器彼此厮杀。
德国作为战争的鼓动者和英国海权的竞争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海权的竞争,最直接的基础并不在于舰队,而是来自工厂和工人。也就是经济规模和劳动生产率的竞争!也就是说海权的基础在于经济实力。一旦这个经济实力改变了,那么勉力支撑一个无法继续承担的目标,往往会鼓出自身毁灭的代价。
19世纪末,英国在经济上对其他列强。尤其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优势正在日益缩小,甚至消失。因此伴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不管有没有来自新兴国家的挑战,经济规模已经不自是世界第一的英国,对于垄断型海权的控制已日益感到力不从心。然而在那个年代,英国国内却鲜有人认识到这点。从首相到平民,从海军元帅到知识分子,大英帝国上下都弥漫着那种永恒通知海洋的幻想和莫名其妙的额光荣感,正是那个国家在进一个世纪里对目标与手段的战略错位的表现。所以英国对这次战争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认真执着的民族性格,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尖嘴利爪的鹰,鹰的特性是勇猛,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这也显示了德国的力量。总之,德国人并不会像大清国的慈禧太后那样,盲目向世界宣战!可以说,严谨的德国人为这次世界大战,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不管是从军事上。经济上,还是在民众的思想上,战争的呼声是很高的。
军事方面,德国陆军在1870年只40万人左右,到了1908年增加至864000人。国家实行征兵制,全国男子都须要服役。一次动员军队可以达到200万人。德国海军在1903年前建造11艘装甲舰、63艘驱逐舰、23艘巡洋舰。1908年时英国有8艘无畏舰,德国却有7艘,成为全球第二海军强国,拥有各类战舰390艘,海军达8万人。德国军费1879年只有4.28亿马克。到1908年已接近20亿马克。而且,经济实力大增,德国的钢产量由1870年的140万吨,长到1908年已接近1000万吨,煤产量也增加3倍,而且德国出现了新工业,如化学、电子业。
另外,相比欧洲其它国家,德国人的教育比较发达,受教育的人口比例是比较高的,高素质的兵源比较充足。早在19世纪初,德国多数邦国通过立法,规定国民须接受基本义务教育。1871年,普鲁士就有33000所初级学校,在学400万人,1908年增至38000所,学生高达600万人。因此德国民众识字率甚高,直到十九世纪末,每1000名德国人中。学校向学生灌输忠君忠国、纪律苦干的观念,众多课目中历史科最为重视,学童须熟习国家历史,特别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在1890年代德国出现了沙文主义团体,其中势力中最大的事泛德意志协会,这个社团宣扬日耳曼种族优越论,提出夺取英、法等国殖民地,再吞并欧美小国,以建立世界性的大日耳曼帝国,很有鼓动性和迷惑性,所以,德国民众的战争思想基础也很浓厚,民众也比较支持战争。
德皇威廉二世和一帮德国将领雄心勃勃发动了世界大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德国参谋长施利芬提出的策略是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实行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速战法。首先集中兵力在4到6周内迅速击败法国,并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然后再调转头对付俄罗斯,力争在两三个月内赢得战争。而且,强调进攻施利芬认为,进攻是防御的最好的方法,而防御是“末日的起点”。德意志强调积极主动,快速的进攻。
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战争,就这么开始了,德皇威廉二世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世界大战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