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变相囚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另类情敌(GL)最新章节!
【成语】:必恭必敬
【拼音】:gbijing
【解释】: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
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已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也有写作“毕恭毕敬”的。
【成语】:筚路蓝缕
【拼音】:bilulánlu
【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成语故事】:
春秋时,小小郑国,地处晋、楚两大国之间。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为了争夺郑国,矛盾很大。郑国既害怕楚国,也不敢得罪晋国,处境十分为难。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那年春天,楚国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只得向楚国求和。晋国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郑,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使他归附晋国。可是晋军还没渡过黄河,郑国已经屈服,楚军也准备胜利回师了。晋军的中军主将荀林父等部分将领,便主张停止进军。而中军副将先縀和另一部分将领却不同意,于是发生了争执。
晋军暂驻在敖、郱二山之间。郑国派人到晋军营中去声明:“我们郑国向楚国求和,不过是为了不致亡国,丝毫也没有对晋国不友好的意思。”还说:“楚军轻而易举地得了胜利,因此骄傲了,部队也放松戒备了。你们如果趁此追击,加上我们从旁助战,定可把楚军打得大败。”先縀高兴地说:“对呀,打败楚军,夺回郑国,正是时候了!”下军副将栾书说:“不行,楚国经常教诫全国军民,要发扬他们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有什么理由说他们骄傲了,放松戒备了?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打楚军,其实也并不是真心向着我们。要是我们打胜了,他固然会讨好我们,要是楚军打胜了,他还不是又要向楚国投降。我们怎么可以相信郑国的话呢?”
上述栾书这段话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什么意思呢?筚,是荆、竹、树枝之类;路,同“辂”,就是大车。筚路,是用荆竹树枝等编制成的大车,或者叫做柴车;蓝缕,即“褴褛”,破烂的衣服。启,就是开。这句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发荒山野林。相传楚国当初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创建起来的。
形容俭朴的创业生活和艰苦的奋斗精神,就可以用“筚路蓝缕”。
【成语】:髀肉复生
【拼音】:biroufushēng
【解释】: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成语故事】:
“髀肉复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长久处于安逸环境中虚度光阴,忧虑不能再有所作为。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先左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一天,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
席间,刘表对刘备说:“上次没有听您的话,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真可惜!”刘备安慰地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战事。上次失去机会,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
两人交谈得很投机,又商量了以后的打算。过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大腿),发现上面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怎么啦?您是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
刘备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实说吧。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身子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肉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一晃就是五年,闲居安逸,用不着骑马,髀上的肉复长,又肥又松。一想起时光过得这么快,人都快老了,复兴汉室的功业一点也没有建成,因此心里非常难受。”
【成语】:鞭长莫及
【拼音】:ji
【解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成语故事】:
“鞭长莫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意是说,马鞭子虽然长,但是不能打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应该用的地方。后来比喻虽然愿意去做,但是力量达不到。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这句话,后来简缩为成语“鞭长奠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成语】:标新立异
【拼音】
【解释】: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故事】:
标新立异这则成语的意思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文字》:《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不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支道林,名遁,是东晋时的佛教学者,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南)人。他常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喜欢谈玄理,对《庄子》也很有研究。
《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所着的一部哲学著作。晋代的向季曾为《庄子》作注,没有完成就死了,郭象继续他的工作,完成了注释,后来人们都引用郭象和向秀所作的注。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也是一个难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深入钻研体味这篇文章的道理,都没有能够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阳白马寺同太常护国将军冯怀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支道林说出了一种新的道理,大大高于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超出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见解,都是那些著名学者苦苦搜求思索没有能够解决的。后来人们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见来解释《逍遥游》。
这则故事中的标新和立异,就组成了成语标新立异。
【成语】:别开生面
【解释】: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成语故事】:
唐朝初年,唐太宗为了表彰24位开国功臣,命人在皇宫凌烟阁里面上这些人的肖像。70多年后,这些画像的颜色都已黯淡了。唐玄宗听说曹操的后代曹霸擅长画人物和马匹,就命他重新设色描摹,使24位功臣重现光彩,玄宗看后非常高兴,下诏封曹霸为左武卫将军。安史之乱后,曹霸流落到成都,靠卖画度日。诗人杜甫听说后,找到曹霸,写了一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以表深切的同情。
【成语】:别无长物
别无长物这则成语的长物是指多余的物品。表示除此外别无他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恭传》,恭曰:吾平生无长物。
东晋时有个读书人,名叫王恭。他生活俭朴,不图享受,人们都说他将来定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随父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两人在一张竹席上促膝谈心。
谈着谈着,王忱忽然觉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他心想王恭从盛产竹子的会稽来,一定带了不少这样的竹席,就称赞了一番这张竹席,并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张竹席。
王恭听了,毫不犹豫地将身下这张竹席赠送给王忱。王忱千恩万谢地走了。其实,王恭只有这张竹席。送掉后,他就改用了草席。王忱知道这情况后,十分惊讶,觉得过意不去,就去找王忝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说: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成语】:别有天地
【解释】: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这个成语来源于《李太白全集.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字太白,自号背莲居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因罪迁居西域,出生在碎叶(今独联体境内),在绵州(今四川绵阳)的青莲乡长大。
李白年轻的时候,爱好剑术,轻财仗义,善于作诗。25岁那年,他身佩宝剑,辞别亲人,离开故乡,出外远游。几年间,漫游了现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的许多地方。他才能出众,抱负远大,渴望参加政治活动,但是在黑暗的官场里,他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十多年没有结果。
四十一岁那一年,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见,他的才能在京中轰动一时。但当时的唐玄宗是个一心追求享乐的“太平天子”,国家政务操纵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但李白性情孤傲,在皇帝和权贵面前没有丝毫媚态,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诽谤,逐渐不受唐玄宗信任。
当李白看清唐玄宗确实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后,他担心会因小人的诽谤而遭祸害,就自动要求离开朝廷。在长安的三年生活中,他认清了现实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腐败,写出了许多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篇。
离开长安之后,李白又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活。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他产生了求仙访道的想法,希望摆脱丑恶的现实追求美好生活。《山中问答》就是他写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诗,诗意是这样的:有人问我为什么栖宿在碧山,我微笑着没有回答,心中自在悠闲。且看那桃花随着流水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这里另有一种境界,不同于黑暗、污浊的人间。
【成语】:必恭必敬
【拼音】:gbijing
【解释】: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
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已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也有写作“毕恭毕敬”的。
【成语】:筚路蓝缕
【拼音】:bilulánlu
【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成语故事】:
春秋时,小小郑国,地处晋、楚两大国之间。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为了争夺郑国,矛盾很大。郑国既害怕楚国,也不敢得罪晋国,处境十分为难。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那年春天,楚国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只得向楚国求和。晋国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郑,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使他归附晋国。可是晋军还没渡过黄河,郑国已经屈服,楚军也准备胜利回师了。晋军的中军主将荀林父等部分将领,便主张停止进军。而中军副将先縀和另一部分将领却不同意,于是发生了争执。
晋军暂驻在敖、郱二山之间。郑国派人到晋军营中去声明:“我们郑国向楚国求和,不过是为了不致亡国,丝毫也没有对晋国不友好的意思。”还说:“楚军轻而易举地得了胜利,因此骄傲了,部队也放松戒备了。你们如果趁此追击,加上我们从旁助战,定可把楚军打得大败。”先縀高兴地说:“对呀,打败楚军,夺回郑国,正是时候了!”下军副将栾书说:“不行,楚国经常教诫全国军民,要发扬他们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有什么理由说他们骄傲了,放松戒备了?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打楚军,其实也并不是真心向着我们。要是我们打胜了,他固然会讨好我们,要是楚军打胜了,他还不是又要向楚国投降。我们怎么可以相信郑国的话呢?”
上述栾书这段话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什么意思呢?筚,是荆、竹、树枝之类;路,同“辂”,就是大车。筚路,是用荆竹树枝等编制成的大车,或者叫做柴车;蓝缕,即“褴褛”,破烂的衣服。启,就是开。这句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发荒山野林。相传楚国当初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创建起来的。
形容俭朴的创业生活和艰苦的奋斗精神,就可以用“筚路蓝缕”。
【成语】:髀肉复生
【拼音】:biroufushēng
【解释】: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成语故事】:
“髀肉复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长久处于安逸环境中虚度光阴,忧虑不能再有所作为。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先左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一天,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
席间,刘表对刘备说:“上次没有听您的话,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真可惜!”刘备安慰地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战事。上次失去机会,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
两人交谈得很投机,又商量了以后的打算。过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大腿),发现上面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怎么啦?您是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
刘备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实说吧。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身子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肉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一晃就是五年,闲居安逸,用不着骑马,髀上的肉复长,又肥又松。一想起时光过得这么快,人都快老了,复兴汉室的功业一点也没有建成,因此心里非常难受。”
【成语】:鞭长莫及
【拼音】:ji
【解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成语故事】:
“鞭长莫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意是说,马鞭子虽然长,但是不能打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应该用的地方。后来比喻虽然愿意去做,但是力量达不到。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这句话,后来简缩为成语“鞭长奠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成语】:标新立异
【拼音】
【解释】: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故事】:
标新立异这则成语的意思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文字》:《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不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支道林,名遁,是东晋时的佛教学者,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南)人。他常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喜欢谈玄理,对《庄子》也很有研究。
《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所着的一部哲学著作。晋代的向季曾为《庄子》作注,没有完成就死了,郭象继续他的工作,完成了注释,后来人们都引用郭象和向秀所作的注。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也是一个难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深入钻研体味这篇文章的道理,都没有能够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阳白马寺同太常护国将军冯怀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支道林说出了一种新的道理,大大高于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超出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见解,都是那些著名学者苦苦搜求思索没有能够解决的。后来人们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见来解释《逍遥游》。
这则故事中的标新和立异,就组成了成语标新立异。
【成语】:别开生面
【解释】: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成语故事】:
唐朝初年,唐太宗为了表彰24位开国功臣,命人在皇宫凌烟阁里面上这些人的肖像。70多年后,这些画像的颜色都已黯淡了。唐玄宗听说曹操的后代曹霸擅长画人物和马匹,就命他重新设色描摹,使24位功臣重现光彩,玄宗看后非常高兴,下诏封曹霸为左武卫将军。安史之乱后,曹霸流落到成都,靠卖画度日。诗人杜甫听说后,找到曹霸,写了一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以表深切的同情。
【成语】:别无长物
别无长物这则成语的长物是指多余的物品。表示除此外别无他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恭传》,恭曰:吾平生无长物。
东晋时有个读书人,名叫王恭。他生活俭朴,不图享受,人们都说他将来定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随父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两人在一张竹席上促膝谈心。
谈着谈着,王忱忽然觉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他心想王恭从盛产竹子的会稽来,一定带了不少这样的竹席,就称赞了一番这张竹席,并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张竹席。
王恭听了,毫不犹豫地将身下这张竹席赠送给王忱。王忱千恩万谢地走了。其实,王恭只有这张竹席。送掉后,他就改用了草席。王忱知道这情况后,十分惊讶,觉得过意不去,就去找王忝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说: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成语】:别有天地
【解释】: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这个成语来源于《李太白全集.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字太白,自号背莲居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因罪迁居西域,出生在碎叶(今独联体境内),在绵州(今四川绵阳)的青莲乡长大。
李白年轻的时候,爱好剑术,轻财仗义,善于作诗。25岁那年,他身佩宝剑,辞别亲人,离开故乡,出外远游。几年间,漫游了现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的许多地方。他才能出众,抱负远大,渴望参加政治活动,但是在黑暗的官场里,他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十多年没有结果。
四十一岁那一年,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见,他的才能在京中轰动一时。但当时的唐玄宗是个一心追求享乐的“太平天子”,国家政务操纵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但李白性情孤傲,在皇帝和权贵面前没有丝毫媚态,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诽谤,逐渐不受唐玄宗信任。
当李白看清唐玄宗确实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后,他担心会因小人的诽谤而遭祸害,就自动要求离开朝廷。在长安的三年生活中,他认清了现实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腐败,写出了许多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篇。
离开长安之后,李白又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活。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他产生了求仙访道的想法,希望摆脱丑恶的现实追求美好生活。《山中问答》就是他写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诗,诗意是这样的:有人问我为什么栖宿在碧山,我微笑着没有回答,心中自在悠闲。且看那桃花随着流水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这里另有一种境界,不同于黑暗、污浊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