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第351章 诡诈(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雁门内乱的消息,被窦静带回了晋阳。
可谓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齐王李元吉此时已经接到了长安诏书,受到了父亲李渊严厉的训斥,看那意思,不久他这个并州总管可能就要换人了。
没办法,李世民率兵与薛举战于扶风,无论兵力还是士卒的战力,与西北强兵相比都不占优。
所以李渊只能不断增兵李世民,连李建成都被他召回了潼关,不再向河南用兵了。
这显然是李渊称帝之后,第一次面对严峻的考验,根本无暇他顾了。
而就在这么一个时候,代州却出了变故,李渊怎能不恼。
发到晋阳的诏书,将李元吉骂了个狗血喷头,就差明说这个儿子无能了。
诏书上直接免了并州总管府长史窦静的职位,并责备窦诞荒唐终日,不能辅佐齐王成事云云。
最后,就是责令李元吉谨守晋阳,不得再生事端,朝廷自会派人安抚晋阳王氏,以及代州行军总管李破的话了。
可以说,李元吉晋为齐王,并州行军总管之后,想要做的两件大事,都被李渊给否了,而且提也没提增兵晋阳的事情,只是令右卫将军宇文歆适当招募河东壮士而已。
实际上,李渊还是有章法的,他没像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人那样,不管不顾的招募兵员,而是用力有七分,总给自己治下的地方留有三分余地。
其实除了家世背景上的差异之外,这是他和当今大多数反王们最大的差别,如果真有什么皇者气运的话,这也就是了。
因为自从杨广登基至今,天下人早已受够了劳役,战乱之苦,有谁能够稍微给他们一些休养生息的机会,便能让辖地百姓群起依附,所谓民心所向,百姓思安,也正源于此处。
就像李破迁幽州之民入代州,路途艰难遥远,一路死伤也不在少数,可宣传的好上一些,人口锐减的幽州人便一路走了过来。
到了代州,弄上一块田地,养上几只牛羊,人心其实便迅速安稳了下来。
这不在于代州上下官吏治政有多得力,而在于乱纷纷的世道,让百姓们的承受底线降低的太多太多了。
相反,李渊这个儿子李元吉,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要不怎么说他和隋帝杨广很像呢,最像的地方就在于,这人对治下百姓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除了统治阶层之外,其他人皆如草籽。
而且,他的功利心同样热切而又急迫。
李氏父子,都多多少少带着些晋末战乱以来的贵族气息,只不过其中最重的就数李元吉了。
虽说之前有所预料,可这会儿不但他受了父亲训斥,而且,他身边的人,除了窦静免官之外,其余人等也被波及,战战兢兢的不敢再跟着他做事了。
所以,气闷之余,他不但在埋怨父亲过于苛责于他,也恨恨言于左右近人,宇文歆向父皇屡进谗言,着实可恨,且看他能得意到几时。
而且他那本就有些乖张的性情也发作了起来。
不再出去溜达,射猎的李元吉,除了送信给兄长李建成,让他在父亲面前多为自己说话外,在府中随即处死了刚纳的几个小妾。
他这么做是对的,以王氏的礼法,断不会再让这些女子进门,辱其门风,你要是送人回去,那就是上门打脸。
反而不如杀之,表明自己的姿态,虽说王氏必定有所怨言,可说不定,人家心里是松了一口长气呢。
这几个女人若是活着,只会丢王氏的脸面,反而不如死了干净,这年头的潜规则从来都是血淋淋的,没有多少温情存在的余地。
可年轻的皇子要是这么易于,哪儿还会有之前的事故?
随后,李元吉就令人将尸体给王氏送了回去。
于是,王氏主宅就此关闭,再也不纳外客入内了,随之,许多王氏官吏也被纷纷召回,不愿在李氏治下出仕为官的意思,十分的明了。
李元吉还在沾沾自喜,一击之下,让王氏颜面无存,老实了下来。
可宇文歆与窦诞等人可不这么想,王氏树大根深,不但在晋阳,在整个河东都有着众多的族人为官地方。
你分化拉拢不可怕,王氏大族,族人门下众多,谁还没个小心思?换句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并非是人人心向主支。
可你这么简单粗暴的让王氏撩了挑子,即便是那些功名心切,愿意为李氏效力的王氏子弟,也心寒了下来,纷纷辞官回归山野。
晋阳王氏只是轻轻的关闭了门户,实际上也关闭了和李唐交流的渠道和欲望。
正在募兵的宇文歆焦头烂额,作为并州总管府司马的窦诞,以及晋阳令等晋阳官吏,也是人心惶惶。
出走的官吏太多,不但是晋阳的军政系统运转的不顺畅了起来,整个河东都是暗流涌动。
河东裴氏的族长更是送了亲笔书信到并州总管府,劝李元吉亲自登王氏之门,安抚王氏族人,就差明说让李元吉亲自登门谢罪了。
因为河东裴氏受到了王氏措辞严厉的威胁,他们要断绝与裴氏的姻亲关系。
这可不是小事儿,两个晋地大族联络有亲,相互帮扶是必然的,别看裴氏在李渊主政河东之后,阴了王氏几下,可像他们这样的大族群,有所争竞在所难免,可很多时候,他们之间不会争个你死我活,而是相互扶持的关系。
一旦不相往来,那就是彻底反目成仇了。
如此一来,有些人一定会问,那对于裴氏而言会有多大的麻烦?事实表明,一旦事情到了那一步儿,麻烦就大了。
晋地门阀有一些,多年来都以王裴两姓为首,实际上,因为王氏传承久远,驻于晋地数百载,比裴氏的根基要深的多。
晋地姓王的有多少?姓裴的又有几个?只要稍微比较一下,差距也就清楚了。
战乱无疑消弱了他们的影响力,可王裴两个晋地大阀一旦斗起来,就算有人平定了天下,晋地也将永无宁日。
这件事影响有多大,只看车骑将军张达酒后当众大骂李元吉,残暴狠毒,不知所谓就是明证。
不但官吏们惶惶不可终日,军中也有了不稳的迹象。
宇文歆气急败坏,到并州总管府跟李元吉大吵了一架,当面就跟李元吉说,他要上书参劾于李元吉,可见其心中已是气极。
实际上,这也表明,李元吉这个并州总管差不多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窦诞则如丧考妣,李元吉这次是把他们这些离着近些的人都给坑了,可以想见的,长安那边的诏书一下,李元吉可能只是灰溜溜的回去长安,而他们这些人,可就不知会落得怎样的下场了。
窦氏留他们兄弟在晋阳辅佐李元吉,不是看李元吉有多出息,而是看晋阳这边儿还算安宁,让他们兄弟二人在此熬一下资历罢了,因为长安人才济济,显不出他们来。
可现在,窦静已经被免职,生死都不知道,而他呢,只能跟着李元吉一起倒霉。
窦诞思前想后,委婉的当着别人的面儿劝了劝李元吉,至于李元吉听不听得进去,对于他来说已是无所谓了,他只想让人知道,这些馊主意真不是他出的。
之后迅速修书两封,让妻子亲自带人回去长安,交到父亲手上,差不多就是哭诉此间种种,兼且求援了。
人心涣散的晋阳,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光芒日趋黯淡。
能让家业迅速败落下来,可不和杨广非常相像吗?
到了这个时候,李元吉也慌了神儿,可让他以皇子之尊去给王氏赔罪,那是想也不用想。
但让左右人等给出出主意,旁人却又支支吾吾,别说他们没那个才干,就算有,到了如此地步,计谋再好,也得有个英明点的主上倾听不是?
有心去找宇文歆想想办法,可两人间隙已深,李元吉也拉不下那个脸来,他离着能屈能伸的境界还差的远呢。
晋阳,乃至于河东乱象渐显之下,饱受各方压力的李元吉却坐困愁城,不知该如何稳住局面了。
就在这样一个时候,窦静回到了晋阳。
他带给李元吉的是一条能翻身把歌唱的光明大道,扫平代州三郡功勋,足以抵得上之前的那些责备了。
是的,到了现在,李元吉也不承认他做错了什么,他是李氏嫡子,如今又为齐王,皇朝贵胄,那错的肯定是其他人,他怎么会做错什么呢?
说实话,他没有皇家之人的大气量,却有着皇家之人特有的大自私。
李元吉大喜之下,立即召宇文歆等人前来并州总管府议事,实际上,这个时候,谁也已经不能阻止他出兵代州的意图了。
可宇文歆并不那么好糊弄,他手握军权,对李元吉的欢呼雀跃视而不见,震惊之下只是仔细的询问窦静雁门内乱始末。
这次事情不是坏在李元吉身上,而是窦静窦元休。
(月票月票,又一个月就要过去了,阿草在这里多谢大家的支持。)
雁门内乱的消息,被窦静带回了晋阳。
可谓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齐王李元吉此时已经接到了长安诏书,受到了父亲李渊严厉的训斥,看那意思,不久他这个并州总管可能就要换人了。
没办法,李世民率兵与薛举战于扶风,无论兵力还是士卒的战力,与西北强兵相比都不占优。
所以李渊只能不断增兵李世民,连李建成都被他召回了潼关,不再向河南用兵了。
这显然是李渊称帝之后,第一次面对严峻的考验,根本无暇他顾了。
而就在这么一个时候,代州却出了变故,李渊怎能不恼。
发到晋阳的诏书,将李元吉骂了个狗血喷头,就差明说这个儿子无能了。
诏书上直接免了并州总管府长史窦静的职位,并责备窦诞荒唐终日,不能辅佐齐王成事云云。
最后,就是责令李元吉谨守晋阳,不得再生事端,朝廷自会派人安抚晋阳王氏,以及代州行军总管李破的话了。
可以说,李元吉晋为齐王,并州行军总管之后,想要做的两件大事,都被李渊给否了,而且提也没提增兵晋阳的事情,只是令右卫将军宇文歆适当招募河东壮士而已。
实际上,李渊还是有章法的,他没像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人那样,不管不顾的招募兵员,而是用力有七分,总给自己治下的地方留有三分余地。
其实除了家世背景上的差异之外,这是他和当今大多数反王们最大的差别,如果真有什么皇者气运的话,这也就是了。
因为自从杨广登基至今,天下人早已受够了劳役,战乱之苦,有谁能够稍微给他们一些休养生息的机会,便能让辖地百姓群起依附,所谓民心所向,百姓思安,也正源于此处。
就像李破迁幽州之民入代州,路途艰难遥远,一路死伤也不在少数,可宣传的好上一些,人口锐减的幽州人便一路走了过来。
到了代州,弄上一块田地,养上几只牛羊,人心其实便迅速安稳了下来。
这不在于代州上下官吏治政有多得力,而在于乱纷纷的世道,让百姓们的承受底线降低的太多太多了。
相反,李渊这个儿子李元吉,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要不怎么说他和隋帝杨广很像呢,最像的地方就在于,这人对治下百姓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除了统治阶层之外,其他人皆如草籽。
而且,他的功利心同样热切而又急迫。
李氏父子,都多多少少带着些晋末战乱以来的贵族气息,只不过其中最重的就数李元吉了。
虽说之前有所预料,可这会儿不但他受了父亲训斥,而且,他身边的人,除了窦静免官之外,其余人等也被波及,战战兢兢的不敢再跟着他做事了。
所以,气闷之余,他不但在埋怨父亲过于苛责于他,也恨恨言于左右近人,宇文歆向父皇屡进谗言,着实可恨,且看他能得意到几时。
而且他那本就有些乖张的性情也发作了起来。
不再出去溜达,射猎的李元吉,除了送信给兄长李建成,让他在父亲面前多为自己说话外,在府中随即处死了刚纳的几个小妾。
他这么做是对的,以王氏的礼法,断不会再让这些女子进门,辱其门风,你要是送人回去,那就是上门打脸。
反而不如杀之,表明自己的姿态,虽说王氏必定有所怨言,可说不定,人家心里是松了一口长气呢。
这几个女人若是活着,只会丢王氏的脸面,反而不如死了干净,这年头的潜规则从来都是血淋淋的,没有多少温情存在的余地。
可年轻的皇子要是这么易于,哪儿还会有之前的事故?
随后,李元吉就令人将尸体给王氏送了回去。
于是,王氏主宅就此关闭,再也不纳外客入内了,随之,许多王氏官吏也被纷纷召回,不愿在李氏治下出仕为官的意思,十分的明了。
李元吉还在沾沾自喜,一击之下,让王氏颜面无存,老实了下来。
可宇文歆与窦诞等人可不这么想,王氏树大根深,不但在晋阳,在整个河东都有着众多的族人为官地方。
你分化拉拢不可怕,王氏大族,族人门下众多,谁还没个小心思?换句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并非是人人心向主支。
可你这么简单粗暴的让王氏撩了挑子,即便是那些功名心切,愿意为李氏效力的王氏子弟,也心寒了下来,纷纷辞官回归山野。
晋阳王氏只是轻轻的关闭了门户,实际上也关闭了和李唐交流的渠道和欲望。
正在募兵的宇文歆焦头烂额,作为并州总管府司马的窦诞,以及晋阳令等晋阳官吏,也是人心惶惶。
出走的官吏太多,不但是晋阳的军政系统运转的不顺畅了起来,整个河东都是暗流涌动。
河东裴氏的族长更是送了亲笔书信到并州总管府,劝李元吉亲自登王氏之门,安抚王氏族人,就差明说让李元吉亲自登门谢罪了。
因为河东裴氏受到了王氏措辞严厉的威胁,他们要断绝与裴氏的姻亲关系。
这可不是小事儿,两个晋地大族联络有亲,相互帮扶是必然的,别看裴氏在李渊主政河东之后,阴了王氏几下,可像他们这样的大族群,有所争竞在所难免,可很多时候,他们之间不会争个你死我活,而是相互扶持的关系。
一旦不相往来,那就是彻底反目成仇了。
如此一来,有些人一定会问,那对于裴氏而言会有多大的麻烦?事实表明,一旦事情到了那一步儿,麻烦就大了。
晋地门阀有一些,多年来都以王裴两姓为首,实际上,因为王氏传承久远,驻于晋地数百载,比裴氏的根基要深的多。
晋地姓王的有多少?姓裴的又有几个?只要稍微比较一下,差距也就清楚了。
战乱无疑消弱了他们的影响力,可王裴两个晋地大阀一旦斗起来,就算有人平定了天下,晋地也将永无宁日。
这件事影响有多大,只看车骑将军张达酒后当众大骂李元吉,残暴狠毒,不知所谓就是明证。
不但官吏们惶惶不可终日,军中也有了不稳的迹象。
宇文歆气急败坏,到并州总管府跟李元吉大吵了一架,当面就跟李元吉说,他要上书参劾于李元吉,可见其心中已是气极。
实际上,这也表明,李元吉这个并州总管差不多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窦诞则如丧考妣,李元吉这次是把他们这些离着近些的人都给坑了,可以想见的,长安那边的诏书一下,李元吉可能只是灰溜溜的回去长安,而他们这些人,可就不知会落得怎样的下场了。
窦氏留他们兄弟在晋阳辅佐李元吉,不是看李元吉有多出息,而是看晋阳这边儿还算安宁,让他们兄弟二人在此熬一下资历罢了,因为长安人才济济,显不出他们来。
可现在,窦静已经被免职,生死都不知道,而他呢,只能跟着李元吉一起倒霉。
窦诞思前想后,委婉的当着别人的面儿劝了劝李元吉,至于李元吉听不听得进去,对于他来说已是无所谓了,他只想让人知道,这些馊主意真不是他出的。
之后迅速修书两封,让妻子亲自带人回去长安,交到父亲手上,差不多就是哭诉此间种种,兼且求援了。
人心涣散的晋阳,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光芒日趋黯淡。
能让家业迅速败落下来,可不和杨广非常相像吗?
到了这个时候,李元吉也慌了神儿,可让他以皇子之尊去给王氏赔罪,那是想也不用想。
但让左右人等给出出主意,旁人却又支支吾吾,别说他们没那个才干,就算有,到了如此地步,计谋再好,也得有个英明点的主上倾听不是?
有心去找宇文歆想想办法,可两人间隙已深,李元吉也拉不下那个脸来,他离着能屈能伸的境界还差的远呢。
晋阳,乃至于河东乱象渐显之下,饱受各方压力的李元吉却坐困愁城,不知该如何稳住局面了。
就在这样一个时候,窦静回到了晋阳。
他带给李元吉的是一条能翻身把歌唱的光明大道,扫平代州三郡功勋,足以抵得上之前的那些责备了。
是的,到了现在,李元吉也不承认他做错了什么,他是李氏嫡子,如今又为齐王,皇朝贵胄,那错的肯定是其他人,他怎么会做错什么呢?
说实话,他没有皇家之人的大气量,却有着皇家之人特有的大自私。
李元吉大喜之下,立即召宇文歆等人前来并州总管府议事,实际上,这个时候,谁也已经不能阻止他出兵代州的意图了。
可宇文歆并不那么好糊弄,他手握军权,对李元吉的欢呼雀跃视而不见,震惊之下只是仔细的询问窦静雁门内乱始末。
这次事情不是坏在李元吉身上,而是窦静窦元休。
(月票月票,又一个月就要过去了,阿草在这里多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