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美岱召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长河复生记最新章节!
莫日根早就得到了消息。孙一刚进院落,莫日根带领手下众人上前见礼:
“见过塔布囊!”
“见过雅布海!”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儿子叫做“台吉”,女儿叫做“雅布海”,女婿叫做“塔布囊”。
琪琪格雅布海见到老人,立刻兴奋地叽叽喳喳围住莫日根说个不停;老人见到琪琪格,精神好像好了一些。
莫日根将孙一和琪琪格请入屋内,屋内弥漫着煮羊肉的香味。
刚一落座,莫日根就向孙一介绍大板升城的情况。
莫日根老人说,通过几个方面的渠道已经证实,满洲国从六月初三开始在草原上大肆屠戮已经归顺的百姓。现在大量的难民正涌向大板升,大板升人心惶惶。
莫日根现在手下有两千三百多名骑兵,编为左右两翼,负责的首领分别叫做大诺尔布和小诺尔布。
大诺尔布和小诺尔布没有亲戚关系,二人仅仅是重名。大诺尔布负责左翼骑兵,是地道的蒙古人,目前正在草原上接应投奔大板升的百姓;小诺尔布负责右翼骑兵,是祖上从大明朝逃到草原上的汉人,后来从了胡俗起了胡名,现在小诺尔布正在收缩右翼兵力防备来袭的满洲大军。
小诺尔布介绍自己说自己的祖上可能姓“楚”或者“褚”,如何发音还记得,怎么写已经全忘了。当初自己的祖上来到草原,发现这里的日子虽然辛苦,却比大明朝的关内轻松好过,于是便扎下根来,连续几代人娶蒙古妻子,已经与一般的蒙古游牧人无异。
煮羊肉端上来,闷蛋一边啃羊肉一边评价小诺尔布:“你比那个长胜乡的巴特尔强。他连自己的先人姓什么都忘了!”
莫日根忧心忡忡地分析,联军六月初三在石门大捷,缴获了满洲国的四门红夷大炮。如果满洲国有红夷大炮,满洲大军则很可能会放过大板升直接南下去攻打大明国;如今满洲国失去了红夷大炮,大板升则多半在劫难逃。
孙一明白了。老人一收到石门大捷的通报就病倒了,恐怕正是因为老人在替大板升的乡亲们担心。
孙一向莫日根和小诺尔布详细介绍了联军的“稒阳战役”计划。
当听到有可能将满洲大军直接引向二里半的预设战场,从而使大板升的百姓免遭涂炭,老人的病仿佛立刻好了一半。
莫日根向孙一介绍,目前大板升方面配合“稒阳战役”的困难和阻力主要来自美岱召。
所谓大阪升,就是围绕着美岱召自然形成的一个大的村落和集市群落。作为土默特西哨的政治中心,大板升传统上控制的地区包括大青山南北两山麓,向西一直延伸到蒙语称为“乌朗哈”、现在汉语称为“九原”的区域。
自从五年前察哈尔打败了土默特,土默特原有的组织结构被彻底打散。察哈尔的林丹扶持一心向佛不问世事的俄木布黄台吉在东哨的库库和屯作了土默特的新王爷。土默特西哨的大板升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实际上一直处于一种没人管的状态。
当莫日根刚到大板升的时候,他亮出阿勒坦之宝和孙一塔布囊的旗号,招募兵马进行地非常顺利,还得到了美岱召的暗中支持。
但是当美岱召的喇嘛得知铁国祭拜白老人神农氏之后,美岱召便开始暗中号召信徒抵制莫日根的队伍。
大板升一带在万历年间是从大明朝逃亡到草原上的白莲教徒的聚集地。这支白莲教又叫作“弥勒教”,源自其教徒信奉的是来世佛——弥勒佛,所以大板升地区素有供奉弥勒佛的传统。
而所谓的美岱召,就是蒙语“弥勒佛”的意思,美岱召的大雄宝殿供奉的正是一尊弥勒银佛,美岱召的影响力在大板升一带非常大。
美岱召原本是白莲教首领赵全等人为阿勒坦汗修建的宫城,城防极为坚固,明朝赐名“福华城”。当年阿勒坦汗皈依藏传佛教,在宫城内加盖了庙宇。阿勒坦汗在草原上强制推行佛教、抑制萨满教,便是以美岱召为核心,所以美岱召在草原上的影响力也不小。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归属大乘佛教,有《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唯一并完整地记录了自释迦牟尼佛诞生以来佛教的形成和发展。
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迎娶了两位公主,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一位是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两位公主各自带去一尊释迦牟尼的佛像,尺尊公主带去的是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带去的是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后来两尊佛像被安置在两座寺庙内,安置小佛像的被称为“小召寺”,安置大佛像的被称为“大召寺”。
唐帝国后期,吐蕃帝国也走到了末日。藏传佛教在吐蕃遭到禁止,沉寂了两百年之久。到宋朝初期,藏传佛教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在元朝、明朝达到鼎盛,并出现红教、花教、白教、黄教各种流派。
红教是藏传佛教最传统的一支,他们研习的是唐朝时期的古旧教义,僧侣头戴红帽,故而得名。红教的僧人在藏传佛教被禁止的那段时间内,散居于大山之中,于明末建立了六大主寺,再由主寺分出较小的子寺。红教并没有统一宗教和政治领袖。
花教的主寺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之智慧、慈悲和力量的红、白、黑三色条纹,故被称为花教。花教不禁婚嫁,政教领袖被称为法王,鼎盛期于元朝,那时的法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八思巴。八思巴跟随忽必烈左右,以渊博的学识,天才的雄辩驳倒全真道教,忽必烈随后焚毁道教经卷,驱逐道士、归还道观于佛教。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任大宝法王,统领全国佛教,写就《甘珠尔》经。
白教在北宋时期兴起,其创始人三赴印度、四赴尼泊尔求取真经,是藏传佛教中最早实行转世制度的派别。因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故俗称“白教”。至明朝时,白教盛极一时,全盘掌管了藏传政教大权。
黄教是藏传佛教最新的一支,因为僧侣头戴黄帽,故而得名。黄教创始人有感于其他教派的腐败,倡导僧侣严守戒律、有系统的佛经学习制度、严格的学位升级制度、完整的政务教务合一的领导体系。
黄教一经创立,就受到其它教派的打压。幸亏阿勒坦汗皈依了黄教,黄教在草原上凭借着阿勒坦汗的势力得到发展,美岱召就是一座黄教寺庙。
察哈尔的林丹一开始信奉的也是黄教,后来他毅然皈依了红教。在察哈尔征服土默特的这五年时间内,黄教遭到无情地打压,黄教的坚定支持者——土默特贵族也被打得稀烂。
美岱召原来来自藏区的宗教领袖赤巴喇嘛被林丹驱逐,美岱召更多地成为一个自发的黄教寺院,完全丧失了其政权领导力,只能依靠她残存的宗教影响力间接地控制百姓。
而自阿勒坦汗死后,草原上的萨满教便开始悄悄地复苏。在察哈尔征服土默特这五年时间,萨满教在偏远的草原地区大有重新兴盛的势头。
于是,以美岱召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美岱召喇嘛、大板升地区的众多汉人、草原地区的游牧人这样一个影响力逐渐递减的辐射圈子。
莫日根的骑兵基本上都是来自草原的游牧百姓。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奇诡的现象——美岱召的喇嘛带领着大板升的汉人在抵制草原蒙古人。
目前莫日根的骑兵已经出现了粮草短缺,一些大板升地区入伍的汉人士兵主动要求退役……
听罢介绍,孙一不由得叹口气。
都火烧眉毛了,眼见着大板升就要玉石俱焚,美岱召的喇嘛居然在闹摩擦!
正说话间,有人进来通报美岱召派僧人过来交涉。小诺尔布出去一趟,回来之后气鼓鼓地说,美岱召提出了强烈抗议:
今日傍晚间有一队骑兵经过美岱召时不仅没有下马行礼,反而呼啸而过。这是对佛爷的大不敬,要求莫日根立即查办“肇事者”,明天必须给美岱召一个“交代”。
孙一顿时一头汗,这个“肇事者”不就是自己嘛!
——————
参考资料
明朝末年土默特地区的蒙古称呼
王士琦(1551-1618),浙江临海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重庆知府、河南、山东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抚。王士琦巡抚大同期间,纂辑《三云筹俎考》,三云即指云中(大同)、云东、云西地区,大约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二年,详细记述当时大同镇边防及边外土默特蒙古的情况。
《三云筹俎考》中有关《夷语解说》一段抄录如下:
台吉:是王子家子孙。
比妓:是各台吉之妻,与宗室妃同。
倘不浪:是王子家女婿,即仪宾。
哑不害:是王子并各台吉之女,与宗女同。
首领:是各台吉门下主本部落大小事情断事好人。
恰:与首领同。
台实:是台吉下得用家人。
榜实:是写番字书手。
笔写气:是写汉字书手。
蛇进:是倘不浪儿男。
明安兔:是管一千人头目。
召兔:是管一百人头目。
打儿汉:凡部夷因本管台吉阵前失马扶救得生,或将台吉阵中救出者,加升此名。因救台吉自身阵亡,所遗亲子或孙酬升此名。亦有各色匠役手艺精,能造作奇异器具,升为此名。
宰牙气:是主外国大事及本部落夷甲之事好人。
耳六:是各台吉乳母之夫。
哈甲儿气:是熟知地名道路之人,与乡导夜不收同
笔者补充如下:
”台吉”一词来源于汉语的“太子”,“黄台吉”即为“皇太子”;汉语中的“子”音转为蒙语再转回汉语成为“吉”音。
比妓,本文一律写作“妣姬”,来源于汉语的“妃子”。蒙语中没有F的发音,所以“妃”音转为“悲”、“婢”。
哈屯,源自蒙语,“太后”的意思。当时的土默特地区也有直接使用汉语发音“太后”称“哈屯”的,t-d转音之后汉语写作“大义好”。
倘不浪,本文依照后世惯例,一律写作“塔布囊”。
哑不害,本文一律写作“雅布海”。
榜实,即“把式”,来源于汉语的“博士”。
笔写气,清朝作“笔帖式”。
宰牙气,当时也写作“宰生”,相当于汉语中的“总管”。
板升,来源于汉语“百姓”,后来转义为“村镇”,大板升即“大镇子”。
召,源于藏语的“佛爷”,后来转义为寺庙。美岱召即弥勒佛。
莫日根早就得到了消息。孙一刚进院落,莫日根带领手下众人上前见礼:
“见过塔布囊!”
“见过雅布海!”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儿子叫做“台吉”,女儿叫做“雅布海”,女婿叫做“塔布囊”。
琪琪格雅布海见到老人,立刻兴奋地叽叽喳喳围住莫日根说个不停;老人见到琪琪格,精神好像好了一些。
莫日根将孙一和琪琪格请入屋内,屋内弥漫着煮羊肉的香味。
刚一落座,莫日根就向孙一介绍大板升城的情况。
莫日根老人说,通过几个方面的渠道已经证实,满洲国从六月初三开始在草原上大肆屠戮已经归顺的百姓。现在大量的难民正涌向大板升,大板升人心惶惶。
莫日根现在手下有两千三百多名骑兵,编为左右两翼,负责的首领分别叫做大诺尔布和小诺尔布。
大诺尔布和小诺尔布没有亲戚关系,二人仅仅是重名。大诺尔布负责左翼骑兵,是地道的蒙古人,目前正在草原上接应投奔大板升的百姓;小诺尔布负责右翼骑兵,是祖上从大明朝逃到草原上的汉人,后来从了胡俗起了胡名,现在小诺尔布正在收缩右翼兵力防备来袭的满洲大军。
小诺尔布介绍自己说自己的祖上可能姓“楚”或者“褚”,如何发音还记得,怎么写已经全忘了。当初自己的祖上来到草原,发现这里的日子虽然辛苦,却比大明朝的关内轻松好过,于是便扎下根来,连续几代人娶蒙古妻子,已经与一般的蒙古游牧人无异。
煮羊肉端上来,闷蛋一边啃羊肉一边评价小诺尔布:“你比那个长胜乡的巴特尔强。他连自己的先人姓什么都忘了!”
莫日根忧心忡忡地分析,联军六月初三在石门大捷,缴获了满洲国的四门红夷大炮。如果满洲国有红夷大炮,满洲大军则很可能会放过大板升直接南下去攻打大明国;如今满洲国失去了红夷大炮,大板升则多半在劫难逃。
孙一明白了。老人一收到石门大捷的通报就病倒了,恐怕正是因为老人在替大板升的乡亲们担心。
孙一向莫日根和小诺尔布详细介绍了联军的“稒阳战役”计划。
当听到有可能将满洲大军直接引向二里半的预设战场,从而使大板升的百姓免遭涂炭,老人的病仿佛立刻好了一半。
莫日根向孙一介绍,目前大板升方面配合“稒阳战役”的困难和阻力主要来自美岱召。
所谓大阪升,就是围绕着美岱召自然形成的一个大的村落和集市群落。作为土默特西哨的政治中心,大板升传统上控制的地区包括大青山南北两山麓,向西一直延伸到蒙语称为“乌朗哈”、现在汉语称为“九原”的区域。
自从五年前察哈尔打败了土默特,土默特原有的组织结构被彻底打散。察哈尔的林丹扶持一心向佛不问世事的俄木布黄台吉在东哨的库库和屯作了土默特的新王爷。土默特西哨的大板升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实际上一直处于一种没人管的状态。
当莫日根刚到大板升的时候,他亮出阿勒坦之宝和孙一塔布囊的旗号,招募兵马进行地非常顺利,还得到了美岱召的暗中支持。
但是当美岱召的喇嘛得知铁国祭拜白老人神农氏之后,美岱召便开始暗中号召信徒抵制莫日根的队伍。
大板升一带在万历年间是从大明朝逃亡到草原上的白莲教徒的聚集地。这支白莲教又叫作“弥勒教”,源自其教徒信奉的是来世佛——弥勒佛,所以大板升地区素有供奉弥勒佛的传统。
而所谓的美岱召,就是蒙语“弥勒佛”的意思,美岱召的大雄宝殿供奉的正是一尊弥勒银佛,美岱召的影响力在大板升一带非常大。
美岱召原本是白莲教首领赵全等人为阿勒坦汗修建的宫城,城防极为坚固,明朝赐名“福华城”。当年阿勒坦汗皈依藏传佛教,在宫城内加盖了庙宇。阿勒坦汗在草原上强制推行佛教、抑制萨满教,便是以美岱召为核心,所以美岱召在草原上的影响力也不小。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归属大乘佛教,有《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唯一并完整地记录了自释迦牟尼佛诞生以来佛教的形成和发展。
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迎娶了两位公主,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一位是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两位公主各自带去一尊释迦牟尼的佛像,尺尊公主带去的是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带去的是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后来两尊佛像被安置在两座寺庙内,安置小佛像的被称为“小召寺”,安置大佛像的被称为“大召寺”。
唐帝国后期,吐蕃帝国也走到了末日。藏传佛教在吐蕃遭到禁止,沉寂了两百年之久。到宋朝初期,藏传佛教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在元朝、明朝达到鼎盛,并出现红教、花教、白教、黄教各种流派。
红教是藏传佛教最传统的一支,他们研习的是唐朝时期的古旧教义,僧侣头戴红帽,故而得名。红教的僧人在藏传佛教被禁止的那段时间内,散居于大山之中,于明末建立了六大主寺,再由主寺分出较小的子寺。红教并没有统一宗教和政治领袖。
花教的主寺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之智慧、慈悲和力量的红、白、黑三色条纹,故被称为花教。花教不禁婚嫁,政教领袖被称为法王,鼎盛期于元朝,那时的法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八思巴。八思巴跟随忽必烈左右,以渊博的学识,天才的雄辩驳倒全真道教,忽必烈随后焚毁道教经卷,驱逐道士、归还道观于佛教。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任大宝法王,统领全国佛教,写就《甘珠尔》经。
白教在北宋时期兴起,其创始人三赴印度、四赴尼泊尔求取真经,是藏传佛教中最早实行转世制度的派别。因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故俗称“白教”。至明朝时,白教盛极一时,全盘掌管了藏传政教大权。
黄教是藏传佛教最新的一支,因为僧侣头戴黄帽,故而得名。黄教创始人有感于其他教派的腐败,倡导僧侣严守戒律、有系统的佛经学习制度、严格的学位升级制度、完整的政务教务合一的领导体系。
黄教一经创立,就受到其它教派的打压。幸亏阿勒坦汗皈依了黄教,黄教在草原上凭借着阿勒坦汗的势力得到发展,美岱召就是一座黄教寺庙。
察哈尔的林丹一开始信奉的也是黄教,后来他毅然皈依了红教。在察哈尔征服土默特的这五年时间内,黄教遭到无情地打压,黄教的坚定支持者——土默特贵族也被打得稀烂。
美岱召原来来自藏区的宗教领袖赤巴喇嘛被林丹驱逐,美岱召更多地成为一个自发的黄教寺院,完全丧失了其政权领导力,只能依靠她残存的宗教影响力间接地控制百姓。
而自阿勒坦汗死后,草原上的萨满教便开始悄悄地复苏。在察哈尔征服土默特这五年时间,萨满教在偏远的草原地区大有重新兴盛的势头。
于是,以美岱召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美岱召喇嘛、大板升地区的众多汉人、草原地区的游牧人这样一个影响力逐渐递减的辐射圈子。
莫日根的骑兵基本上都是来自草原的游牧百姓。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奇诡的现象——美岱召的喇嘛带领着大板升的汉人在抵制草原蒙古人。
目前莫日根的骑兵已经出现了粮草短缺,一些大板升地区入伍的汉人士兵主动要求退役……
听罢介绍,孙一不由得叹口气。
都火烧眉毛了,眼见着大板升就要玉石俱焚,美岱召的喇嘛居然在闹摩擦!
正说话间,有人进来通报美岱召派僧人过来交涉。小诺尔布出去一趟,回来之后气鼓鼓地说,美岱召提出了强烈抗议:
今日傍晚间有一队骑兵经过美岱召时不仅没有下马行礼,反而呼啸而过。这是对佛爷的大不敬,要求莫日根立即查办“肇事者”,明天必须给美岱召一个“交代”。
孙一顿时一头汗,这个“肇事者”不就是自己嘛!
——————
参考资料
明朝末年土默特地区的蒙古称呼
王士琦(1551-1618),浙江临海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重庆知府、河南、山东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抚。王士琦巡抚大同期间,纂辑《三云筹俎考》,三云即指云中(大同)、云东、云西地区,大约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二年,详细记述当时大同镇边防及边外土默特蒙古的情况。
《三云筹俎考》中有关《夷语解说》一段抄录如下:
台吉:是王子家子孙。
比妓:是各台吉之妻,与宗室妃同。
倘不浪:是王子家女婿,即仪宾。
哑不害:是王子并各台吉之女,与宗女同。
首领:是各台吉门下主本部落大小事情断事好人。
恰:与首领同。
台实:是台吉下得用家人。
榜实:是写番字书手。
笔写气:是写汉字书手。
蛇进:是倘不浪儿男。
明安兔:是管一千人头目。
召兔:是管一百人头目。
打儿汉:凡部夷因本管台吉阵前失马扶救得生,或将台吉阵中救出者,加升此名。因救台吉自身阵亡,所遗亲子或孙酬升此名。亦有各色匠役手艺精,能造作奇异器具,升为此名。
宰牙气:是主外国大事及本部落夷甲之事好人。
耳六:是各台吉乳母之夫。
哈甲儿气:是熟知地名道路之人,与乡导夜不收同
笔者补充如下:
”台吉”一词来源于汉语的“太子”,“黄台吉”即为“皇太子”;汉语中的“子”音转为蒙语再转回汉语成为“吉”音。
比妓,本文一律写作“妣姬”,来源于汉语的“妃子”。蒙语中没有F的发音,所以“妃”音转为“悲”、“婢”。
哈屯,源自蒙语,“太后”的意思。当时的土默特地区也有直接使用汉语发音“太后”称“哈屯”的,t-d转音之后汉语写作“大义好”。
倘不浪,本文依照后世惯例,一律写作“塔布囊”。
哑不害,本文一律写作“雅布海”。
榜实,即“把式”,来源于汉语的“博士”。
笔写气,清朝作“笔帖式”。
宰牙气,当时也写作“宰生”,相当于汉语中的“总管”。
板升,来源于汉语“百姓”,后来转义为“村镇”,大板升即“大镇子”。
召,源于藏语的“佛爷”,后来转义为寺庙。美岱召即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