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神化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带着成都回三国最新章节!
刘鑫知道,如果自己想要完成自己发出的那个宏愿的话,就不得不面对这些各种各样的天灾,解决这场被统称为“伤寒”的东汉末年流行的瘟疫,以及此起彼伏的蝗灾!
这些各式各样的天灾,刘鑫自然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只能被动的接受;而这场“伤寒”瘟疫是东汉末年发生的那数十次瘟疫的总称,虽然在官方记载中将这些瘟疫的表现统一概括了,但是刘鑫是一名医生,所以刘鑫知道每一场瘟疫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所以刘鑫需要先搜集到足够的情报,苏佳也需要从瘟疫发生地取得足够的样本来进行分析,所以在“伤寒”瘟疫这一方面,刘鑫只能暂且搁置,毕竟自己现在是无能无力;最后便是蝗灾了,虽然蝗灾的发生地点并不在益州,所以不是刘鑫的管辖范围之内,但是刘鑫现在可以曲线救国,刘鑫已经做好了打算,只要培育出足够的作物种子,刘鑫就会把这些来自未来的作物种子推广到整个大汉去。
当然了,光是推广作物种子,无疑是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毕竟蝗灾的根源还是出在蝗虫之上,如果不能解决蝗虫的话,那么拥有产量再高的未来作物种子,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蝗灾带来的危机。
这一点刘鑫和苏佳都很明白,而且这一件事也是刘鑫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刘鑫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在面见汉灵帝的时候,将蝗灾的事情提前告诉汉灵帝,希望能引起汉灵帝的重视。
当然了,刘鑫也没指望汉灵帝能够做出什么有效的防范蝗灾的措施,或是能够及时的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毕竟汉灵帝已经生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被十常侍们建立起来的一座“墙”围困其中,隔绝了汉灵帝与外界的联系,而那些有能力进入“墙”内与汉灵帝交流的朝廷命官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对蝗灾闭口不提,反而向汉灵帝歌功颂德,让汉灵帝以为自己的“无为而治”成功的感动了上天,所以上天才没有降下蝗灾来,至于十常侍与那些朝廷命官们,蝗灾对他们又没有多大的影响,至于因为蝗灾而死去的那些人,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这正如有个故事说的那样——有一个人用刀杀死了另一个人,当这个人被抓去县衙审判时,却开口狡辩道:“杀死那个人的是这把刀,所以那个人就不是我杀的!”
蝗灾就如一把利刃,天下百姓便是那手无寸铁,毫无反抗之力的被杀者,而那些知情不报的十常侍与朝廷命官们,便是那持刀杀人者,至于汉灵帝,便是那糊涂到不辨是非的县官了。
因此刘鑫可以肯定,汉灵帝可能到现在也不知道在他执政的大汉天下,发生过多少次天灾,多少次人祸。
不过刘鑫为什么还是打算提醒汉灵帝呢,原因很简单,刘鑫需要借助汉灵帝的大势,毕竟汉灵帝在名义上还是整个大汉的唯一掌权者,独裁者,所以汉灵帝发布的指令还是具有权威性的,刘鑫可以借此更好的治理蝗灾,免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再者没有汉灵帝的指令就私自救灾,又或是治理蝗灾,这些都是收揽民心的做法,也就是企图谋反的行为,所以刘鑫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的治理蝗灾,结果被人从背后捅刀子,做好还落得一个企图谋反的罪名!
所以,不管怎么说,汉灵帝这张虎皮大旗刘鑫是必须弄到手的,这样刘鑫也能放心不少。
而另一方面,刘鑫也希望借此“敲打”一下汉灵帝,让汉灵帝知道他所信任的十常侍,是如何对他隐瞒问题的,这也算是在汉灵帝心中埋下一颗猜忌的种子,日后揭发太平道的阴谋时,如果赵忠一派的那些十常侍想要出言替太平道掩饰是非,那就别怪刘鑫借刀杀人,让汉灵帝出手处理掉这些大汉的蛀虫!
于是乎,刘鑫在自己面见汉灵帝的记事本,默默的添上了一笔。
不过光是这样寻求汉灵帝的帮助,对于治理蝗灾来说还远远不够,刘鑫培育出来的那些作物种子首先还得满足自身的需求,然后才能逐渐推广到整个大汉,所以这需要不少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布置。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调动灾区人民对抗蝗灾的决心,否则光是刘鑫在这里忙上忙下的治理蝗灾,而那些灾区人民还是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刘鑫就算是累吐血也没有办法治理蝗灾。
前面提到过,东汉时期人们对蝗虫的理解十分奇怪,他们并不认为蝗虫是一种普通的昆虫,而是上天降下来的惩罚,所以也有不少百姓便对蝗虫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敬意,认为蝗虫是上天的使者,所以还出现过对蝗虫的崇拜,蝗虫神也应运而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蝗虫来无影,去无踪,数量庞大且移动速度极快,数以百万的蝗虫集结在一起时,那场面简直就是遮天蔽日,昏天黑地,宛如世界末日一般,而普通的老百姓,或者说是任何人在这样的蝗灾面前,都显得渺小脆弱,毫无反抗之力!
不过这些也都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大汉百姓并不了解蝗灾的本质,确切的说应该是不明白蝗虫的生活习性,所以才会对蝗虫产生误解,而古时候的人类喜欢将自己无法认知的事物加以夸张,从而形成神话,以此来掩饰自身在面对这些事物时的力不从心,在精神上以达到安慰自己的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时代越久远,出现的神话就越多,而且越古老的神话,里面出现的人物就越强大,发生的灾难就越恐怖,而到了被现代人戏称为“末法时代”的宋朝神话《说岳》(据说《说岳》这本书有两个版本,一个神话版本和一个普通版本,而且)中,岳飞的“战斗力”明显比不上封神榜中一些打酱油的强,至于再往前面走,武侠故事便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神话。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身边事物的理解越来越深,一些在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在现在已经被研究的十分透彻,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所以就失去了原本的神秘。
就像现在的刘鑫被汉代人民尊敬的称为仙师一样,如果换到二十一世纪,刘鑫要么是一个化学家,要么就是一个魔术师。
所以说,如何教导大汉百姓正确的认知蝗虫,是刘鑫治理蝗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蝗虫就是我们俗称的“蚂蚱”,因为具有咀嚼式口器,所以吞食速度极快,还好蝗虫是一种植食性昆虫,如果要是肉食性昆虫,那蝗虫就是飞在空中的“食人鱼”,到时候对人类的威胁性将会更大;不过仔细想一想,刘鑫记得自己看过的很多某点末世文,都是将昆虫变得巨大化,并且被赋予了肉食性这一特征。
全世界蝗虫的种类一共有12000种之多,除了寒带地区之外,世界各地都有蝗虫的身影。
而华夏常见的蝗虫,其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小时候抓过蝗虫的小伙伴都见识过吧,反正作者小时候经常放假回老家,就喜欢和朋友一起去抓蝗虫和蜜蜂,每次都能装满一个矿泉水瓶),当然了,蝗虫的飞行能力也是不错的。
而蝗虫的体色也是会根据所在环境的不同,大致分为绿色和褐色,这都是蝗虫的保护色。
在每年夏、秋为蝗虫的繁殖季节,而且一般在二十天到一个月内能够孵化出幼虫,,寿命在两到三个月左右,并且有夏秋两个批次,而夏秋这两个季节,正好就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两个季节。
所以等蝗虫的幼虫成年之后,便可以啃食各类农作物,从而对农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古时候的农作物多为叶片类植物,正好是蝗虫的最爱,所以蝗灾往往能让一个地区颗粒无收。
而蝗虫的生产方式为卵生,交尾后的雌性蝗虫会选择在有水源的地方进行产卵工作,雌性蝗虫会把产卵管插入10cm左右(没错,整整10cm的产卵管)深度的土中,每一次雌性蝗虫都能够产下约50粒的卵,而在产卵时,雌性蝗虫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这样才能保证蝗虫卵的孵化成功率。
蝗虫口大、下巴发达,所以基本上以植物的叶片为食,再加上蝗虫大多都出生于河沼地区,所以幼年期的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
并且幼年期的蝗虫也能够借助芦苇这样高大的植物进行隐蔽,然后等到发育成熟之后,某个地区的蝗虫就会集结起来开始飞行觅食,这时的老百姓才能发现蝗虫的身影,因此蝗虫在老百姓的眼中都是突然出现的。
而蝗虫过境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蝗虫的数量越多,蝗虫群的移动速度也就越快,因为蝗虫群能在很快的速度下取食完某个地区的食物,然后与其他的蝗虫群汇合并前往下一个地区进食,所以蝗灾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蝗虫群的数量越来越多,蝗虫群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而在蝗虫的寿命走到终点,便会在繁殖后默默死去,而且基本上都死在进食的过程中,所以它们都会落入各种草丛河流之中,因此在百姓眼中,蝗虫又一次凭空消失。
所以蝗虫来无影,去无踪的习性,让古时候人们对蝗虫进行了神化,而现在的汉代,便是神化的最巅峰时期。
所以,刘鑫觉得自己有必要来纠正这些人对蝗虫的错误认知!
PS:实际上这才是今天的第一章,昨天的第三章不知道为什么又没有发上去,真是无语。。。(未完待续。)
刘鑫知道,如果自己想要完成自己发出的那个宏愿的话,就不得不面对这些各种各样的天灾,解决这场被统称为“伤寒”的东汉末年流行的瘟疫,以及此起彼伏的蝗灾!
这些各式各样的天灾,刘鑫自然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只能被动的接受;而这场“伤寒”瘟疫是东汉末年发生的那数十次瘟疫的总称,虽然在官方记载中将这些瘟疫的表现统一概括了,但是刘鑫是一名医生,所以刘鑫知道每一场瘟疫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所以刘鑫需要先搜集到足够的情报,苏佳也需要从瘟疫发生地取得足够的样本来进行分析,所以在“伤寒”瘟疫这一方面,刘鑫只能暂且搁置,毕竟自己现在是无能无力;最后便是蝗灾了,虽然蝗灾的发生地点并不在益州,所以不是刘鑫的管辖范围之内,但是刘鑫现在可以曲线救国,刘鑫已经做好了打算,只要培育出足够的作物种子,刘鑫就会把这些来自未来的作物种子推广到整个大汉去。
当然了,光是推广作物种子,无疑是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毕竟蝗灾的根源还是出在蝗虫之上,如果不能解决蝗虫的话,那么拥有产量再高的未来作物种子,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蝗灾带来的危机。
这一点刘鑫和苏佳都很明白,而且这一件事也是刘鑫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刘鑫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在面见汉灵帝的时候,将蝗灾的事情提前告诉汉灵帝,希望能引起汉灵帝的重视。
当然了,刘鑫也没指望汉灵帝能够做出什么有效的防范蝗灾的措施,或是能够及时的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毕竟汉灵帝已经生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被十常侍们建立起来的一座“墙”围困其中,隔绝了汉灵帝与外界的联系,而那些有能力进入“墙”内与汉灵帝交流的朝廷命官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对蝗灾闭口不提,反而向汉灵帝歌功颂德,让汉灵帝以为自己的“无为而治”成功的感动了上天,所以上天才没有降下蝗灾来,至于十常侍与那些朝廷命官们,蝗灾对他们又没有多大的影响,至于因为蝗灾而死去的那些人,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这正如有个故事说的那样——有一个人用刀杀死了另一个人,当这个人被抓去县衙审判时,却开口狡辩道:“杀死那个人的是这把刀,所以那个人就不是我杀的!”
蝗灾就如一把利刃,天下百姓便是那手无寸铁,毫无反抗之力的被杀者,而那些知情不报的十常侍与朝廷命官们,便是那持刀杀人者,至于汉灵帝,便是那糊涂到不辨是非的县官了。
因此刘鑫可以肯定,汉灵帝可能到现在也不知道在他执政的大汉天下,发生过多少次天灾,多少次人祸。
不过刘鑫为什么还是打算提醒汉灵帝呢,原因很简单,刘鑫需要借助汉灵帝的大势,毕竟汉灵帝在名义上还是整个大汉的唯一掌权者,独裁者,所以汉灵帝发布的指令还是具有权威性的,刘鑫可以借此更好的治理蝗灾,免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再者没有汉灵帝的指令就私自救灾,又或是治理蝗灾,这些都是收揽民心的做法,也就是企图谋反的行为,所以刘鑫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的治理蝗灾,结果被人从背后捅刀子,做好还落得一个企图谋反的罪名!
所以,不管怎么说,汉灵帝这张虎皮大旗刘鑫是必须弄到手的,这样刘鑫也能放心不少。
而另一方面,刘鑫也希望借此“敲打”一下汉灵帝,让汉灵帝知道他所信任的十常侍,是如何对他隐瞒问题的,这也算是在汉灵帝心中埋下一颗猜忌的种子,日后揭发太平道的阴谋时,如果赵忠一派的那些十常侍想要出言替太平道掩饰是非,那就别怪刘鑫借刀杀人,让汉灵帝出手处理掉这些大汉的蛀虫!
于是乎,刘鑫在自己面见汉灵帝的记事本,默默的添上了一笔。
不过光是这样寻求汉灵帝的帮助,对于治理蝗灾来说还远远不够,刘鑫培育出来的那些作物种子首先还得满足自身的需求,然后才能逐渐推广到整个大汉,所以这需要不少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布置。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调动灾区人民对抗蝗灾的决心,否则光是刘鑫在这里忙上忙下的治理蝗灾,而那些灾区人民还是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刘鑫就算是累吐血也没有办法治理蝗灾。
前面提到过,东汉时期人们对蝗虫的理解十分奇怪,他们并不认为蝗虫是一种普通的昆虫,而是上天降下来的惩罚,所以也有不少百姓便对蝗虫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敬意,认为蝗虫是上天的使者,所以还出现过对蝗虫的崇拜,蝗虫神也应运而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蝗虫来无影,去无踪,数量庞大且移动速度极快,数以百万的蝗虫集结在一起时,那场面简直就是遮天蔽日,昏天黑地,宛如世界末日一般,而普通的老百姓,或者说是任何人在这样的蝗灾面前,都显得渺小脆弱,毫无反抗之力!
不过这些也都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大汉百姓并不了解蝗灾的本质,确切的说应该是不明白蝗虫的生活习性,所以才会对蝗虫产生误解,而古时候的人类喜欢将自己无法认知的事物加以夸张,从而形成神话,以此来掩饰自身在面对这些事物时的力不从心,在精神上以达到安慰自己的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时代越久远,出现的神话就越多,而且越古老的神话,里面出现的人物就越强大,发生的灾难就越恐怖,而到了被现代人戏称为“末法时代”的宋朝神话《说岳》(据说《说岳》这本书有两个版本,一个神话版本和一个普通版本,而且)中,岳飞的“战斗力”明显比不上封神榜中一些打酱油的强,至于再往前面走,武侠故事便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神话。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身边事物的理解越来越深,一些在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在现在已经被研究的十分透彻,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所以就失去了原本的神秘。
就像现在的刘鑫被汉代人民尊敬的称为仙师一样,如果换到二十一世纪,刘鑫要么是一个化学家,要么就是一个魔术师。
所以说,如何教导大汉百姓正确的认知蝗虫,是刘鑫治理蝗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蝗虫就是我们俗称的“蚂蚱”,因为具有咀嚼式口器,所以吞食速度极快,还好蝗虫是一种植食性昆虫,如果要是肉食性昆虫,那蝗虫就是飞在空中的“食人鱼”,到时候对人类的威胁性将会更大;不过仔细想一想,刘鑫记得自己看过的很多某点末世文,都是将昆虫变得巨大化,并且被赋予了肉食性这一特征。
全世界蝗虫的种类一共有12000种之多,除了寒带地区之外,世界各地都有蝗虫的身影。
而华夏常见的蝗虫,其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小时候抓过蝗虫的小伙伴都见识过吧,反正作者小时候经常放假回老家,就喜欢和朋友一起去抓蝗虫和蜜蜂,每次都能装满一个矿泉水瓶),当然了,蝗虫的飞行能力也是不错的。
而蝗虫的体色也是会根据所在环境的不同,大致分为绿色和褐色,这都是蝗虫的保护色。
在每年夏、秋为蝗虫的繁殖季节,而且一般在二十天到一个月内能够孵化出幼虫,,寿命在两到三个月左右,并且有夏秋两个批次,而夏秋这两个季节,正好就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两个季节。
所以等蝗虫的幼虫成年之后,便可以啃食各类农作物,从而对农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古时候的农作物多为叶片类植物,正好是蝗虫的最爱,所以蝗灾往往能让一个地区颗粒无收。
而蝗虫的生产方式为卵生,交尾后的雌性蝗虫会选择在有水源的地方进行产卵工作,雌性蝗虫会把产卵管插入10cm左右(没错,整整10cm的产卵管)深度的土中,每一次雌性蝗虫都能够产下约50粒的卵,而在产卵时,雌性蝗虫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这样才能保证蝗虫卵的孵化成功率。
蝗虫口大、下巴发达,所以基本上以植物的叶片为食,再加上蝗虫大多都出生于河沼地区,所以幼年期的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
并且幼年期的蝗虫也能够借助芦苇这样高大的植物进行隐蔽,然后等到发育成熟之后,某个地区的蝗虫就会集结起来开始飞行觅食,这时的老百姓才能发现蝗虫的身影,因此蝗虫在老百姓的眼中都是突然出现的。
而蝗虫过境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蝗虫的数量越多,蝗虫群的移动速度也就越快,因为蝗虫群能在很快的速度下取食完某个地区的食物,然后与其他的蝗虫群汇合并前往下一个地区进食,所以蝗灾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蝗虫群的数量越来越多,蝗虫群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而在蝗虫的寿命走到终点,便会在繁殖后默默死去,而且基本上都死在进食的过程中,所以它们都会落入各种草丛河流之中,因此在百姓眼中,蝗虫又一次凭空消失。
所以蝗虫来无影,去无踪的习性,让古时候人们对蝗虫进行了神化,而现在的汉代,便是神化的最巅峰时期。
所以,刘鑫觉得自己有必要来纠正这些人对蝗虫的错误认知!
PS:实际上这才是今天的第一章,昨天的第三章不知道为什么又没有发上去,真是无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