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罪欲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神枪泣血最新章节!
声音冷艳中担着一丝妩媚,高傲中带着一丝柔和,除了花绮罗这磨人的花中妖姬还有谁?
七彩璀璨,花绮罗幻化而出,轻轻吹一口气,满是杂草的早地上迅速的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儿,清风微微吹过,带来一阵阵芬芳,花瓣随风飘扬,给这一片小天地带来了勃勃生机。【ㄨ】
“总是感觉少了一些什么。”凌瑄摸着自己光滑的下巴嘀咕道。
“小动物。”凌灭冰冷道。
凌瑄听到凌灭的话,顿时恍然,转过头看向自己大姐,脸上笑容有些怪异,看得凌灭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唯见凌瑄伸出玉指,虚空点缀,一只只蝴蝶,蜂蜜,鸟儿,各种小动物凭空而生,它们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小生命。
生命乐章,生命本源,实至名归。
“哈哈哈……”
“嘻嘻嘻……”
小雨和兰雪儿兴奋的在草地上奔跑,追逐着飞过的蝴蝶。
“呀,这可爱的小丫头是你和哪个姐妹的女儿?”
“凌瑄,这是你和尘的女儿?!”
花绮罗被兰雪儿可爱的模样给吸引住了,饶是杀人如麻的花中妖姬看到兰雪儿都不禁被兰雪儿那可爱的样貌,身上那空灵的气质给吸引住了。
“你们两个可真是够快的,泣血姐估计被你们给气哭了吧。”花绮罗开口笑道。
花绮罗的话,顿时引起众女的“战争”,兰绝尘再一次被华丽的无视了,兰绝尘和门卫两人仿佛成为了空气一般。
门卫对于兰绝尘可谓是崇拜到了极点,不明白兰绝尘究竟是如有何其强大的魅力能够让这些风华绝代的女子都倾心于他。
门卫是除了自己的家主之外,第一次这么佩服另一个男人。
一眼无际的花海,仿若人间仙境,彩蝶纷飞,蜜蜂起舞,一个个忙碌而又欢快的精灵,在花丛间穿梭往来,处处充满了一种奔放、自由令人沉醉神往的勃勃生机。
一阵阵的幽香环绕着你的身周,挑逗你的味蕾,直至沁人心脾。
花海早已经把杂草掩盖得七七八八,剩余的不过是衬托花的美丽和芳香罢了。
“这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拥有的心。”兰绝尘喃喃笑道。
看似屋子很近,兰绝尘他们缩地成寸,依然走了一刻钟,门口早已站着一人,正是罪欲。
“恭候诸位多时,请进。”罪欲微笑道,比之前第一次见面,此时的罪欲越发的高深莫测。
罪欲双眸毫不畏惧的与兰绝尘对视几秒之中,两人相视一笑。
“请。”
“请。”
两人之前还在猜测谁是猎人,现在就像是两个好久不见的好友一般,热情,真挚,让人看不出真假,摸不着头脑。
石桌,石凳且是混天然,坐上石凳,一股清凉的力量涌入心头,让人的心平静下来。
“绝尘道友能否将我那三个弟弟的尸身还给我。”罪欲开门见山道。
“我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别跟我说你们兄弟情深这句话,我也不是什么善类,跟我交易就需要给我同等的利益。”兰绝尘嘴角微微上扬,微笑道。
“看来你已经看出来了。”罪欲开口道,脸上也泛起了淡淡的笑容。
“若不是我眼睛不同寻常,我甚至以为你是莲藕,你竟然拥有如此大觉悟走上了这一条路,你敬你是一个真正的修士,来干了这一杯茶,我欣赏你。”兰绝尘举起手中的茶杯道。
“老三和老四已经被我吸收同化,所有老二和老五,老六,老七他们这才抱团在一起,他们四人没有把握镇杀我,我也没有把握镇杀他们,于是僵持了很多年。
我等的就是你这个变数出现。”罪欲倒也是实诚,毫不隐瞒自己所做过的事情。
“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倒是深谙其理。难道你想要像天帝一般的存在?成为一尊妖佛。”兰绝尘笑道。
“人皆有佛性,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水涟漪淡淡道。
“谢谢菩萨的宽慰。”罪欲恭敬道。
“相对于你的罪,你对面的这个男人罪孽滔天,你这并不算什么。”水涟漪应声道。
“哦?”罪欲对兰绝尘投向好奇的目光,面前这个谜一般的男子。
“在女人的眼中,一夫多妻就是罪孽滔天。”兰绝尘咧嘴一笑,回答罪欲的疑惑。
罪欲却是摇了摇头露出了笑容,他自然是不相信兰绝尘的话,只不过他也知道兰绝尘并不愿意说出。
“放下屠刀,真的能够成佛吗?”罪欲跳过了自己想要讨回三个弟弟尸身的话题,直接请教兰绝尘他们这一个更加深奥的话题。
这是罪欲目前最为迷茫的事情,可是他没有一个指明灯,一个领路人,一切都是依靠他自己一个人在无尽的黑暗之中,怀揣着一颗向往光明的心,跌跌撞撞,步履蹒跚的前行。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了,可是自己一直停留在原地,哪怕自己看再多的佛经,参悟再多的法则,一点用处都没有。
可是兰绝尘他们进入他的道场所作所为,他们所说的话,却让罪欲的境界产生了动摇,原本的坚冰似乎裂开了一条缝。
罪欲迫切的需要兰绝尘他们的认同,这才是他能够坚持下去的理由。
兰绝尘和水涟漪两人相互对视一眼,面部表情不变,可是他们心里早已经千流玩转。
“我从你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前的背影,走出去,你一定要走出去,不要死死的呆在一个地方,你这样永远都不会成长的。”兰绝尘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呢?佛教认为,人皆有佛性,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于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常成为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的经典语句。
但事实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不是如此简单的意义。佛门的“放下屠刀”,并非指的是真正杀人的屠刀。这里的“屠刀”,指的是恶意、恶言、恶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着。
还有阿罗汉,含有杀贼之义,杀贼不是真的把贼给杀了,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的意思。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意思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佛!
“屠刀”的本质就是“人对自身”的迷惑;人使自我痴迷,并痴迷于自我,因此人才是成佛的最后一道障碍,只有超脱了人,舍弃了人,不再是人,才能是佛。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神通广大的黑齿梵志,可以上天入地,预知未来。他算出自己只有几天寿命,很是苦恼,因为神通也不能帮他解决生死问题。
在他痛苦彷徨之际,另一位天人让他去求教佛陀。五通仙人立刻捧着两朵花前去见佛,请教生死大事。佛陀告诉他:放下。他就把左手的花放下。佛陀又说:放下。
他就把右手的花也放下。佛陀还是叫他放下。他说:我已没东西可放了。佛陀这才对他说:真正要放下的,不是手上的花,而是你对生死的执著。
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原型,后来常常被用来劝导罪恶之徒停止罪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教里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同理。所谓的屠刀,并非手中有形的刀,而是我们对生死烦恼、五欲尘劳的执著。
这一切,并不是我们说放就能放下的。当我们苦恼时,说一声放下,就能立刻放下那些让我们苦恼不堪的事吗?我们想念亲人时,说一声放下,就能立刻把那个日夜思念的人忘掉吗?
若非平日训练有素,你想一下子放下,根本是办不到的。如果放下已经不成问题,那么,成就也是不成问题的。
因此,在佛教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不特指罪恶之人,但凡是生活中能够让人产生烦恼和业障的东西,都是那把屠刀,而你若能放下屠刀,自然就能立地成佛。
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屠刀”这么简单的事,难道可以使我们成佛吗?须知我们要放下的不仅是手中的屠刀,更是内在的杀心、内在的恶念。
如果我们能将所有恶念转化为善念,将所有杀心转化为悲心,当下的心就与佛菩萨无异。所以说,佛和众生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关键就是对念头的把握。
称念佛号的意义也在于此:持名念佛、念念不离,目的也是为了训练散乱的念头,同时通过观想将弥陀功德念念融入心行,最终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感应道交。
而不是一天到晚喊阿弥陀佛来救我,喊阿弥陀佛来帮我;通过这句佛号,将念头专注于此,从而训练心念。
若能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贪、嗔、痴三毒就没机会来造成困扰。
一旦烦恼根除、妄心息灭,智慧也能朗然显现。所以说,念佛也是树立正念的有效途径。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六念法门的修行非常重要。所谓六念,分别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一是念佛,忆念佛陀的无量功德,并以佛陀为榜样,见贤思齐,努力使自身行为向诸佛菩萨靠拢。
二是念法,时时忆念无常、因果、缘起之理,从而以佛法正见观照世间、指导人生。
三是念僧,忆念贤圣僧的清净德行,从而激发希求解脱之心。
四是念戒,经常以戒律对照自身行为,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如法,是否符合戒律规范。
五是念施,保持对众生的慈悲心、布施心,将众生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将众生的需要视为自己的需要。
六是念天,明了天人的福德来自何方,也像他们那样持戒培福、止恶行善。
修习六念法门,可以帮助我们将念头安住于正见。只有这样,学佛才能相应。反之,若是念头被无明烦恼缠绕,被贪、嗔、痴三毒支配,就会在起心动念间造下诸多恶业。
应“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使心时刻与善法相应。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个信佛修炼的人能不能成佛其实就是在一念之间。用佛教的术语讲,尽管你可能造过许多“业“,甚至做过常人没有做过的坏事,但只要在一念之间看破红尘,就可以成佛。
佛教的最高目标是实现涅磐成佛,佛教不同的宗派对如何成佛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有通过苦行途径进行修炼的,也有主张实行禁欲来实现的,而佛教的禅宗认为成佛的关键在于“心“,也就是在于人的观念。
只要人的“心“的问题解决了,人按照释迦牟尼佛所说在意识上“觉悟“了,人就成佛了.
但在如何解决“心“的问题,禅宗内部曾经有过激烈的论战,这就是著名的六祖惠能和神秀的争论。神秀是众僧中的的上座和尚,他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而慧能则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
这两个偈子是针锋相对的,是对于如何解决“心“的问题两个完全不同的方法。
神秀提出的是一个渐进修行的方式,意思是说心中的杂染如同镜上的灰尘,需要时刻念佛排除杂念,就像需要经常擦拭镜子上的灰尘一样。
而惠能则提出,什么镜子不镜子的,这本来是不存在的东西。你认为心里有镜子是你在心里造出了一面镜子。只要你认识到实际没有这面镜子,你就觉悟了,你就成佛了。
惠能进一步导出的结论是,能不能成佛其实就是一个认识问题,甚至就是一念之间。
惠能的这个观点,是把释迦牟尼佛的顿悟思想阐述的淋漓尽致,因为佛就是“觉悟“的意思,而且在释迦牟尼佛看来这种觉悟是一种对人生的顿悟。
但对于如何顿悟,释迦牟尼佛没说,后来的佛教各派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法,但惠能的观点最能表达释迦牟尼佛的本意。(未完待续。)
声音冷艳中担着一丝妩媚,高傲中带着一丝柔和,除了花绮罗这磨人的花中妖姬还有谁?
七彩璀璨,花绮罗幻化而出,轻轻吹一口气,满是杂草的早地上迅速的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儿,清风微微吹过,带来一阵阵芬芳,花瓣随风飘扬,给这一片小天地带来了勃勃生机。【ㄨ】
“总是感觉少了一些什么。”凌瑄摸着自己光滑的下巴嘀咕道。
“小动物。”凌灭冰冷道。
凌瑄听到凌灭的话,顿时恍然,转过头看向自己大姐,脸上笑容有些怪异,看得凌灭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唯见凌瑄伸出玉指,虚空点缀,一只只蝴蝶,蜂蜜,鸟儿,各种小动物凭空而生,它们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小生命。
生命乐章,生命本源,实至名归。
“哈哈哈……”
“嘻嘻嘻……”
小雨和兰雪儿兴奋的在草地上奔跑,追逐着飞过的蝴蝶。
“呀,这可爱的小丫头是你和哪个姐妹的女儿?”
“凌瑄,这是你和尘的女儿?!”
花绮罗被兰雪儿可爱的模样给吸引住了,饶是杀人如麻的花中妖姬看到兰雪儿都不禁被兰雪儿那可爱的样貌,身上那空灵的气质给吸引住了。
“你们两个可真是够快的,泣血姐估计被你们给气哭了吧。”花绮罗开口笑道。
花绮罗的话,顿时引起众女的“战争”,兰绝尘再一次被华丽的无视了,兰绝尘和门卫两人仿佛成为了空气一般。
门卫对于兰绝尘可谓是崇拜到了极点,不明白兰绝尘究竟是如有何其强大的魅力能够让这些风华绝代的女子都倾心于他。
门卫是除了自己的家主之外,第一次这么佩服另一个男人。
一眼无际的花海,仿若人间仙境,彩蝶纷飞,蜜蜂起舞,一个个忙碌而又欢快的精灵,在花丛间穿梭往来,处处充满了一种奔放、自由令人沉醉神往的勃勃生机。
一阵阵的幽香环绕着你的身周,挑逗你的味蕾,直至沁人心脾。
花海早已经把杂草掩盖得七七八八,剩余的不过是衬托花的美丽和芳香罢了。
“这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拥有的心。”兰绝尘喃喃笑道。
看似屋子很近,兰绝尘他们缩地成寸,依然走了一刻钟,门口早已站着一人,正是罪欲。
“恭候诸位多时,请进。”罪欲微笑道,比之前第一次见面,此时的罪欲越发的高深莫测。
罪欲双眸毫不畏惧的与兰绝尘对视几秒之中,两人相视一笑。
“请。”
“请。”
两人之前还在猜测谁是猎人,现在就像是两个好久不见的好友一般,热情,真挚,让人看不出真假,摸不着头脑。
石桌,石凳且是混天然,坐上石凳,一股清凉的力量涌入心头,让人的心平静下来。
“绝尘道友能否将我那三个弟弟的尸身还给我。”罪欲开门见山道。
“我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别跟我说你们兄弟情深这句话,我也不是什么善类,跟我交易就需要给我同等的利益。”兰绝尘嘴角微微上扬,微笑道。
“看来你已经看出来了。”罪欲开口道,脸上也泛起了淡淡的笑容。
“若不是我眼睛不同寻常,我甚至以为你是莲藕,你竟然拥有如此大觉悟走上了这一条路,你敬你是一个真正的修士,来干了这一杯茶,我欣赏你。”兰绝尘举起手中的茶杯道。
“老三和老四已经被我吸收同化,所有老二和老五,老六,老七他们这才抱团在一起,他们四人没有把握镇杀我,我也没有把握镇杀他们,于是僵持了很多年。
我等的就是你这个变数出现。”罪欲倒也是实诚,毫不隐瞒自己所做过的事情。
“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倒是深谙其理。难道你想要像天帝一般的存在?成为一尊妖佛。”兰绝尘笑道。
“人皆有佛性,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水涟漪淡淡道。
“谢谢菩萨的宽慰。”罪欲恭敬道。
“相对于你的罪,你对面的这个男人罪孽滔天,你这并不算什么。”水涟漪应声道。
“哦?”罪欲对兰绝尘投向好奇的目光,面前这个谜一般的男子。
“在女人的眼中,一夫多妻就是罪孽滔天。”兰绝尘咧嘴一笑,回答罪欲的疑惑。
罪欲却是摇了摇头露出了笑容,他自然是不相信兰绝尘的话,只不过他也知道兰绝尘并不愿意说出。
“放下屠刀,真的能够成佛吗?”罪欲跳过了自己想要讨回三个弟弟尸身的话题,直接请教兰绝尘他们这一个更加深奥的话题。
这是罪欲目前最为迷茫的事情,可是他没有一个指明灯,一个领路人,一切都是依靠他自己一个人在无尽的黑暗之中,怀揣着一颗向往光明的心,跌跌撞撞,步履蹒跚的前行。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了,可是自己一直停留在原地,哪怕自己看再多的佛经,参悟再多的法则,一点用处都没有。
可是兰绝尘他们进入他的道场所作所为,他们所说的话,却让罪欲的境界产生了动摇,原本的坚冰似乎裂开了一条缝。
罪欲迫切的需要兰绝尘他们的认同,这才是他能够坚持下去的理由。
兰绝尘和水涟漪两人相互对视一眼,面部表情不变,可是他们心里早已经千流玩转。
“我从你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前的背影,走出去,你一定要走出去,不要死死的呆在一个地方,你这样永远都不会成长的。”兰绝尘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呢?佛教认为,人皆有佛性,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于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常成为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的经典语句。
但事实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不是如此简单的意义。佛门的“放下屠刀”,并非指的是真正杀人的屠刀。这里的“屠刀”,指的是恶意、恶言、恶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着。
还有阿罗汉,含有杀贼之义,杀贼不是真的把贼给杀了,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的意思。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意思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佛!
“屠刀”的本质就是“人对自身”的迷惑;人使自我痴迷,并痴迷于自我,因此人才是成佛的最后一道障碍,只有超脱了人,舍弃了人,不再是人,才能是佛。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神通广大的黑齿梵志,可以上天入地,预知未来。他算出自己只有几天寿命,很是苦恼,因为神通也不能帮他解决生死问题。
在他痛苦彷徨之际,另一位天人让他去求教佛陀。五通仙人立刻捧着两朵花前去见佛,请教生死大事。佛陀告诉他:放下。他就把左手的花放下。佛陀又说:放下。
他就把右手的花也放下。佛陀还是叫他放下。他说:我已没东西可放了。佛陀这才对他说:真正要放下的,不是手上的花,而是你对生死的执著。
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原型,后来常常被用来劝导罪恶之徒停止罪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教里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同理。所谓的屠刀,并非手中有形的刀,而是我们对生死烦恼、五欲尘劳的执著。
这一切,并不是我们说放就能放下的。当我们苦恼时,说一声放下,就能立刻放下那些让我们苦恼不堪的事吗?我们想念亲人时,说一声放下,就能立刻把那个日夜思念的人忘掉吗?
若非平日训练有素,你想一下子放下,根本是办不到的。如果放下已经不成问题,那么,成就也是不成问题的。
因此,在佛教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不特指罪恶之人,但凡是生活中能够让人产生烦恼和业障的东西,都是那把屠刀,而你若能放下屠刀,自然就能立地成佛。
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屠刀”这么简单的事,难道可以使我们成佛吗?须知我们要放下的不仅是手中的屠刀,更是内在的杀心、内在的恶念。
如果我们能将所有恶念转化为善念,将所有杀心转化为悲心,当下的心就与佛菩萨无异。所以说,佛和众生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关键就是对念头的把握。
称念佛号的意义也在于此:持名念佛、念念不离,目的也是为了训练散乱的念头,同时通过观想将弥陀功德念念融入心行,最终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感应道交。
而不是一天到晚喊阿弥陀佛来救我,喊阿弥陀佛来帮我;通过这句佛号,将念头专注于此,从而训练心念。
若能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贪、嗔、痴三毒就没机会来造成困扰。
一旦烦恼根除、妄心息灭,智慧也能朗然显现。所以说,念佛也是树立正念的有效途径。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六念法门的修行非常重要。所谓六念,分别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一是念佛,忆念佛陀的无量功德,并以佛陀为榜样,见贤思齐,努力使自身行为向诸佛菩萨靠拢。
二是念法,时时忆念无常、因果、缘起之理,从而以佛法正见观照世间、指导人生。
三是念僧,忆念贤圣僧的清净德行,从而激发希求解脱之心。
四是念戒,经常以戒律对照自身行为,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如法,是否符合戒律规范。
五是念施,保持对众生的慈悲心、布施心,将众生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将众生的需要视为自己的需要。
六是念天,明了天人的福德来自何方,也像他们那样持戒培福、止恶行善。
修习六念法门,可以帮助我们将念头安住于正见。只有这样,学佛才能相应。反之,若是念头被无明烦恼缠绕,被贪、嗔、痴三毒支配,就会在起心动念间造下诸多恶业。
应“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使心时刻与善法相应。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个信佛修炼的人能不能成佛其实就是在一念之间。用佛教的术语讲,尽管你可能造过许多“业“,甚至做过常人没有做过的坏事,但只要在一念之间看破红尘,就可以成佛。
佛教的最高目标是实现涅磐成佛,佛教不同的宗派对如何成佛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有通过苦行途径进行修炼的,也有主张实行禁欲来实现的,而佛教的禅宗认为成佛的关键在于“心“,也就是在于人的观念。
只要人的“心“的问题解决了,人按照释迦牟尼佛所说在意识上“觉悟“了,人就成佛了.
但在如何解决“心“的问题,禅宗内部曾经有过激烈的论战,这就是著名的六祖惠能和神秀的争论。神秀是众僧中的的上座和尚,他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而慧能则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
这两个偈子是针锋相对的,是对于如何解决“心“的问题两个完全不同的方法。
神秀提出的是一个渐进修行的方式,意思是说心中的杂染如同镜上的灰尘,需要时刻念佛排除杂念,就像需要经常擦拭镜子上的灰尘一样。
而惠能则提出,什么镜子不镜子的,这本来是不存在的东西。你认为心里有镜子是你在心里造出了一面镜子。只要你认识到实际没有这面镜子,你就觉悟了,你就成佛了。
惠能进一步导出的结论是,能不能成佛其实就是一个认识问题,甚至就是一念之间。
惠能的这个观点,是把释迦牟尼佛的顿悟思想阐述的淋漓尽致,因为佛就是“觉悟“的意思,而且在释迦牟尼佛看来这种觉悟是一种对人生的顿悟。
但对于如何顿悟,释迦牟尼佛没说,后来的佛教各派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法,但惠能的观点最能表达释迦牟尼佛的本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