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网 > 重生:手握灵泉发家致富平天下 > 第38章:算账
第38章:算账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重生:手握灵泉发家致富平天下最新章节!
随着玉米的收割,趁着天好,张家人就开始麻玉米,这样单独晒玉米粒容易晒干。
当然这种好事,张惜悦自然想到隔层里的少年。
少年没有玉米杆练手,张惜悦就拿来玉米棒给少年练手。她一开始一天只给少年两个玉米,让少年上午麻一个,下午麻一个。
之后酌情增加,三个,四个,但最多也就五个。
……
“割麦割谷~”大早,张惜悦刚和姐姐把玉米搬出院子,搬来凳子准备麻玉米,就听到了特殊的鸟叫声。
张惜悦忽地停下手中的动作,拉起张怡宁在她耳边低语了一阵,就悄悄出了院子。
现在正好是秋收时节,张惜悦一走上村道就遇到许多起早下地干活的村里人。
“惜悦姐姐,你要去哪里?”背着花篓的吴柏才跑到张惜悦面前问道。
“柏才,怎地就你一个人?”张惜悦左右望了一眼,没看到吴家其他人问道。
“我爹娘和哥哥先去地里了。”吴柏才说着想起一件事,忙把张惜悦拉到一旁,小声把吴长贵拿走了吴远树的工钱,和不让他们兄弟上学的事告诉了张惜悦。
同时也把他娘藏起了他和哥哥工钱的事告诉了张惜悦,并请求张惜悦帮他家保密,别让吴长贵知道。
张惜悦颔首应下,同时也让吴柏才别把今天看到自己的事情说出去。俩人达成协议后张惜悦就上车走了。
吴柏才望着远去的驴车,羡慕不已。
……
“呀,惜悦姐,你来了。”周晓开门见是张惜悦,高兴得不行。
张惜悦走进屋子,就看到王桂花包着一块落满了白白一层面粉的花头布。
这还是上次走之前张惜悦告诉王桂花的,一来是为了防止面粉落在头发上。二来也是为了把头发包着防止掉落。
张惜悦左右望了一圈,这才看到杨凯大步从门口跑进来。
“惜悦,惜悦……”杨凯一进院子就扯着嗓子喊张惜悦。
看到穿梭在面条架子间的杨凯,张惜悦忙走了出去。
来时赵阿福说得不明不白,只说是机子的事。张惜悦以为是擀面机出故障了,这才一进屋就急着去看擀面机。
等检查一圈下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张惜悦才放心下来。
现在坐下来听杨凯说起才知原因。
原来是看到醉仙楼早上卖的大骨面生意好,镇上其他饭馆的老板就开始打听起他们煮的面条出处。
之后找到杨凯,并从杨凯这里也定下了面条。
张惜悦和赵阿福自己擀面条那几天就做了统计,俩人每天都是上午擀面条,下午基本上就是休息看着面条晒,晚上把面条收进屋切断装起来。
而上午基本上两个时辰就可以擀两百斤面粉的面条,每斤面条里加两个鸡蛋,一斤鸡蛋可以擀面条四斤。
再加上水的比例,一斤面粉可以擀出来一斤半干面条,也就是说,一个上午两个时辰的时间可以擀面条三百斤。
按照几天下来的数据,醉仙楼每天早上卖大骨面差不多要用掉六十斤左右的面条,那就还剩下两百四十斤。
张惜悦知道,其他的面馆见醉仙楼生意好一定会找来买自家面条。但她想可能有的面馆不会买自家面条,两百斤左右足够其他面馆分。
剩下四十斤就让杨凯带到铺子里去卖。
可谁知张惜悦刚走两天,整个镇上的面馆老板都找来了。别说铺子里,就是光面馆啥的擀起来的都不够卖。
杨凯就只能让王桂花再多加一个时辰,从每天三百斤的量加到四百五十斤。
这样下来每天多出来差不多一百斤,杨凯就把多出来的拖到铺子里去卖。但大家一听要八文钱一斤许多人就不买了。
许多精打细算的农户想着面粉才卖四文一斤,而麦子才卖二文四一斤,吃面粉不如吃麦子。
只有那些在面馆里吃过面条的,镇上的一些有钱住户或是村里的一些土财主啥的会买一点。
看着铺子里的面条越来越多,杨凯又开始担心了。
可就在杨凯发愁时,县城里突然有人找到杨凯,开口就要两百斤面条。
这无疑解决了杨凯的愁苦,急忙把积攒下来的面条称了两百斤给那个叫胡老板的县城里人。
杨凯心里不由美滋滋的想,要是那胡老板隔个几天就来一趟,那就一点也不担心面条会积压库存。
杨凯没得意上几天,那个叫胡老板的人又来了,张口就说自己每天要两百斤。
虽然杨凯把剩下的面条全部称给了那个胡老板,可如果再给王桂花加量,她能擀得出来,也不知道擀面机受不受得了。
杨凯的第一反应就是再做一台擀面机。可做擀面机事小,上哪里去找那么合适的人来擀面条呢?
之前杨凯还不放心王桂花,可这半个多月看王桂花的做事态度,杨凯忽觉张惜悦虽然才十岁,但看人看事的眼光是真准。
所以一大早就让赵阿福去把张惜悦接来,想和她商量商量此事。
张惜悦听后,望着院子有些发愁了。
虽说这房子的房间多,可这院子毕竟有限。每天四百五十斤面条尚可容纳,再多是真不行。
加上还是太阳好,万一要是没有太阳那所有的面条就要放到屋子里晾干。
再加一台机器肯定是不行的,到时候别和上次一样辛辛苦苦做出来,结果全捂坏了,那得多心疼啊。
但想到那个胡老板既然是县里来的,他一个人就可以吃下两百斤面条每天,那么会不会有其他人来呢?
或者她们面条的名声越来越响,现在是单独的一个县一个镇,可一个省下还有那么多县和镇呢。难保他们不会找上门来。
如此想着,张惜悦的眼睛渐渐睁大了起来。
果然是民以食为天,真是不管何时何地,吃是第一位啊。
这让张惜悦不得不重新算起账来。
之前张惜悦和杨凯粗略算了一下。他们买回来的面粉是四文钱一斤。
因天气较热,鸡蛋五文钱一斤,按照鸡蛋加到面粉的比例,就是四斤面粉十六文加一斤鸡蛋的五文,总共二十一文。
平均下来就是五点二五文一斤,面条供给醉仙楼与其他面馆的价格是七文一斤。
按照两斤面粉出三斤面条来算,每斤面条有三点五文的利润。
如果按照现在一天四百五十斤的量来算,一天的利润是一千五百七十五文钱。按一个月三十天来计算的话,一个月就是四万七千两百五十文。
除去每个月房租的二两五百文,再除去王桂花母子的三两工资,另外张惜悦和杨凯还商量,给赵阿福和徐富贵每人每月多加五百文,作为他们每天帮忙搬进搬出的额外工钱。
再除去一些亏损,按照一两等于一贯等于一千文来算,一个月的净利润差不多是四十两银子。那张惜悦与杨凯每个月可以分到二十两银子。
这还是目前一个县城加一个镇上的收益。如果算上一个省份下面的所有县城和镇,那……“咕咚!”
光想想,张惜悦就震惊的吞了口口水。
但随即,张惜悦也发现了问题。
随着玉米的收割,趁着天好,张家人就开始麻玉米,这样单独晒玉米粒容易晒干。
当然这种好事,张惜悦自然想到隔层里的少年。
少年没有玉米杆练手,张惜悦就拿来玉米棒给少年练手。她一开始一天只给少年两个玉米,让少年上午麻一个,下午麻一个。
之后酌情增加,三个,四个,但最多也就五个。
……
“割麦割谷~”大早,张惜悦刚和姐姐把玉米搬出院子,搬来凳子准备麻玉米,就听到了特殊的鸟叫声。
张惜悦忽地停下手中的动作,拉起张怡宁在她耳边低语了一阵,就悄悄出了院子。
现在正好是秋收时节,张惜悦一走上村道就遇到许多起早下地干活的村里人。
“惜悦姐姐,你要去哪里?”背着花篓的吴柏才跑到张惜悦面前问道。
“柏才,怎地就你一个人?”张惜悦左右望了一眼,没看到吴家其他人问道。
“我爹娘和哥哥先去地里了。”吴柏才说着想起一件事,忙把张惜悦拉到一旁,小声把吴长贵拿走了吴远树的工钱,和不让他们兄弟上学的事告诉了张惜悦。
同时也把他娘藏起了他和哥哥工钱的事告诉了张惜悦,并请求张惜悦帮他家保密,别让吴长贵知道。
张惜悦颔首应下,同时也让吴柏才别把今天看到自己的事情说出去。俩人达成协议后张惜悦就上车走了。
吴柏才望着远去的驴车,羡慕不已。
……
“呀,惜悦姐,你来了。”周晓开门见是张惜悦,高兴得不行。
张惜悦走进屋子,就看到王桂花包着一块落满了白白一层面粉的花头布。
这还是上次走之前张惜悦告诉王桂花的,一来是为了防止面粉落在头发上。二来也是为了把头发包着防止掉落。
张惜悦左右望了一圈,这才看到杨凯大步从门口跑进来。
“惜悦,惜悦……”杨凯一进院子就扯着嗓子喊张惜悦。
看到穿梭在面条架子间的杨凯,张惜悦忙走了出去。
来时赵阿福说得不明不白,只说是机子的事。张惜悦以为是擀面机出故障了,这才一进屋就急着去看擀面机。
等检查一圈下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张惜悦才放心下来。
现在坐下来听杨凯说起才知原因。
原来是看到醉仙楼早上卖的大骨面生意好,镇上其他饭馆的老板就开始打听起他们煮的面条出处。
之后找到杨凯,并从杨凯这里也定下了面条。
张惜悦和赵阿福自己擀面条那几天就做了统计,俩人每天都是上午擀面条,下午基本上就是休息看着面条晒,晚上把面条收进屋切断装起来。
而上午基本上两个时辰就可以擀两百斤面粉的面条,每斤面条里加两个鸡蛋,一斤鸡蛋可以擀面条四斤。
再加上水的比例,一斤面粉可以擀出来一斤半干面条,也就是说,一个上午两个时辰的时间可以擀面条三百斤。
按照几天下来的数据,醉仙楼每天早上卖大骨面差不多要用掉六十斤左右的面条,那就还剩下两百四十斤。
张惜悦知道,其他的面馆见醉仙楼生意好一定会找来买自家面条。但她想可能有的面馆不会买自家面条,两百斤左右足够其他面馆分。
剩下四十斤就让杨凯带到铺子里去卖。
可谁知张惜悦刚走两天,整个镇上的面馆老板都找来了。别说铺子里,就是光面馆啥的擀起来的都不够卖。
杨凯就只能让王桂花再多加一个时辰,从每天三百斤的量加到四百五十斤。
这样下来每天多出来差不多一百斤,杨凯就把多出来的拖到铺子里去卖。但大家一听要八文钱一斤许多人就不买了。
许多精打细算的农户想着面粉才卖四文一斤,而麦子才卖二文四一斤,吃面粉不如吃麦子。
只有那些在面馆里吃过面条的,镇上的一些有钱住户或是村里的一些土财主啥的会买一点。
看着铺子里的面条越来越多,杨凯又开始担心了。
可就在杨凯发愁时,县城里突然有人找到杨凯,开口就要两百斤面条。
这无疑解决了杨凯的愁苦,急忙把积攒下来的面条称了两百斤给那个叫胡老板的县城里人。
杨凯心里不由美滋滋的想,要是那胡老板隔个几天就来一趟,那就一点也不担心面条会积压库存。
杨凯没得意上几天,那个叫胡老板的人又来了,张口就说自己每天要两百斤。
虽然杨凯把剩下的面条全部称给了那个胡老板,可如果再给王桂花加量,她能擀得出来,也不知道擀面机受不受得了。
杨凯的第一反应就是再做一台擀面机。可做擀面机事小,上哪里去找那么合适的人来擀面条呢?
之前杨凯还不放心王桂花,可这半个多月看王桂花的做事态度,杨凯忽觉张惜悦虽然才十岁,但看人看事的眼光是真准。
所以一大早就让赵阿福去把张惜悦接来,想和她商量商量此事。
张惜悦听后,望着院子有些发愁了。
虽说这房子的房间多,可这院子毕竟有限。每天四百五十斤面条尚可容纳,再多是真不行。
加上还是太阳好,万一要是没有太阳那所有的面条就要放到屋子里晾干。
再加一台机器肯定是不行的,到时候别和上次一样辛辛苦苦做出来,结果全捂坏了,那得多心疼啊。
但想到那个胡老板既然是县里来的,他一个人就可以吃下两百斤面条每天,那么会不会有其他人来呢?
或者她们面条的名声越来越响,现在是单独的一个县一个镇,可一个省下还有那么多县和镇呢。难保他们不会找上门来。
如此想着,张惜悦的眼睛渐渐睁大了起来。
果然是民以食为天,真是不管何时何地,吃是第一位啊。
这让张惜悦不得不重新算起账来。
之前张惜悦和杨凯粗略算了一下。他们买回来的面粉是四文钱一斤。
因天气较热,鸡蛋五文钱一斤,按照鸡蛋加到面粉的比例,就是四斤面粉十六文加一斤鸡蛋的五文,总共二十一文。
平均下来就是五点二五文一斤,面条供给醉仙楼与其他面馆的价格是七文一斤。
按照两斤面粉出三斤面条来算,每斤面条有三点五文的利润。
如果按照现在一天四百五十斤的量来算,一天的利润是一千五百七十五文钱。按一个月三十天来计算的话,一个月就是四万七千两百五十文。
除去每个月房租的二两五百文,再除去王桂花母子的三两工资,另外张惜悦和杨凯还商量,给赵阿福和徐富贵每人每月多加五百文,作为他们每天帮忙搬进搬出的额外工钱。
再除去一些亏损,按照一两等于一贯等于一千文来算,一个月的净利润差不多是四十两银子。那张惜悦与杨凯每个月可以分到二十两银子。
这还是目前一个县城加一个镇上的收益。如果算上一个省份下面的所有县城和镇,那……“咕咚!”
光想想,张惜悦就震惊的吞了口口水。
但随即,张惜悦也发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