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没人理会的小龙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四合院之大佬人生最新章节!
不提前文皖省会怎么做,反正他也就出个主意,帮帮他们,就看他们以后怎么实施吧。
雨开始下大了,众人也就只好回去了,晚上当地的负责人邀请王洛一块吃饭,现在正是秋老虎发威的时候,??天气还是比较热的,本来提议去招待所吃的,王洛没有同意。
“你们也甭客气,在哪吃不是吃啊,真正的美食我感觉还是一些小饭馆,小地摊来的地道,??要不咱们找个地摊对付一口,尝尝真正的美食?”
王洛真心实意,以前就没来过皖省几次,都是路过,也没来得及尝一下正宗的小吃,在他看来,所谓的大饭店也就吃个服务,真正的美食还是来自于这些小摊贩,小饭馆。
“这不好吧,你这好不容易来我们这,怎么让你去吃地摊呢,说出去以为我们不管饭呢。”
负责人有点纠结,这么大的老板不去大饭店吃饭,偏偏对小地摊情有独钟,不过想想也是,人家什么好吃的没吃过啊,就连在广交会都带领那帮老外吃臭豆腐呢,这都成了国内的一种美谈了,??以往不受大家重视的小地摊,??现在因为王洛的宣传推广,??开始爆火起来了。
“走走,纠结什么啊,今天我请客,也不用你们请,这雨也不下了,正好天气热,在外面天气还凉快,何乐而不为呢!”
说完拉着负责人的手就上了车,负责人也无奈,他也是吃过苦,挨过饿的人,只不过请人家吃地摊不好看而已,既然王洛不在乎,他就更不在乎了,还省了一笔招待费呢。
根据负责人的指点引路,大家一块找了一家类似后世农家乐的地方,这老板很有眼光,前面靠湖,??风景优美,??晚上下了班的单身工人们约几个朋友,来这里乘凉喝酒,??钱花不了几个,还吃的舒心。
老板一看好几辆轿车开过来,知道生意来了,赶紧过来热情招待,为了吃饭方便,王洛特意开了几辆普通牌照的车,要不影响很不好。
“你们几位?快坐,看看吃点什么,我们这里主要有各种烧烤,炒菜,还有啤酒,东西都是新鲜的,鱼也是从湖里先打捞的,保证新鲜。”
老板把众人引入小矮桌,麻利几张桌子随意一拼,就能坐下所有人,待大家都坐下后,过来让大家点菜。
王洛跟负责人相互客气了一下,就开始了点菜。
“羊肉串,牛肉串随意上,保证我们够吃就行,啤酒多来两包,还有来一条鱼,你们看着做就行了,再来几斤小龙虾,要蒜蓉的,就这样,不够再要。”
王洛麻利的把吃地摊的美食都点上了,就等上菜开吃。
“老板,肉串和鱼我们都有,可这个蒜蓉小龙虾是什么,我们这里真没有,要不你再点些别的。”
饭馆老板刚开始还记得好好的,可一到蒜蓉小龙虾他就纠结了,这是个啥,没见过啊,大海里的大龙虾他倒是知道,河虾他也懂,就是这个小龙虾他不懂了,难道是那种水沟里,稻田里的红色的玩意儿,可那东西能吃吗,没听说过啊,不是喂鸭子的东西吗,水沟里有的是,可是没人吃。
“没有吗?这东西很好吃的,那可是地摊必备啊,吃地摊没有小龙虾那可是没有灵魂的,尤其是大热天的,喝啤酒,吃小龙虾那不是常态吗?”
王洛很纠结,其实王洛还是不了解小龙虾的历史,这东西现在真没人吃。
上世纪30年代,南京郊外的鱼塘里,有人放入了第一批小龙虾,于是南京就成了外来物种小龙虾最早登陆华夏的地点。
在它到来前,国内也有四种原生态的小龙虾,分别是东北黑螯虾、南京黑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黑螯虾。
而这次登陆的小龙虾是原产于北美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克氏原螯虾。在它的家乡路易斯安那州,人们早有吃虾的传统。最常见的料理方式是将小龙虾与马铃薯、玉米同煮,加入卡疆粉后制成辣味卡疆小龙虾。
小龙虾属于典型的入侵物种,生存与繁殖力都是“杠杠的”。很快从南京的湖泽出发,顺着长江水域,小龙虾的子子孙孙到达了长三角的农田边与池塘里。
但最开始没人把小龙虾视作口福。把小龙虾从鹰酱带到华夏的脚盆鸡人,便把它当作牛蛙的饲料。田间地头出现的小龙虾,偶尔被人们拾回去盐水煮食,烹饪过程中复杂的清洗工序往往把人们食用的热情打消了一半。但归根结底,最开始遇冷的原因在于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还没有被发掘。
有的人甚至一开始传言,小龙虾是用来处理尸体的,加上它本身生存能力极强,在臭水沟里,稻田里都有分布,生存环境很差劲,加上一些不好的传言,所以国内尽管在80年代它已经分不到长江不少地区了,可大家基本没有吃的,就跟泥鳅,黄鳝一样,现在吃的也不多,土腥味太大,普通老百姓家里不富裕,没有那么多调料和油,很不受欢迎的。
不喜欢吃的原因也很简单,小龙虾全身都是壳,只有20%是肉,对于那时候穷并且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国人来说,这样古怪的东西实在是鸡肋,现在最受欢迎的,是红烧肉、小肥羊、大盘鸡。
小龙虾后来成为大排档,烧烤摊之王还要感谢几个人,是他们的出现,才让小龙虾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美食。
第一位是许建忠,这位盱眙“老许调料店”的老板,是“十三香小龙虾”的发明者,也是国内小龙虾创业的第一人。
1993年的时候,全国吃小龙虾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大家也只会盐水煮。卖调料的老许,第一个爆发出灵感,研发出了独特的“十三香小龙虾”。这个十三香,只是一个泛称,并非是王守义的十三香,但就像是可口可乐的秘方一样,越是独特人们越是好奇,纷纷寻味而来。
2000年,嗅到商机的盱眙县政府,趁势举办了一届“华夏龙年盱眙龙虾节”,成功将“盱眙龙虾”的品牌打了出来。
作为一个苏北穷县,盱眙没什么工业,如今难得有一个拳头产品,自然大力宣传,到2015年,为吃小龙虾慕名而去盱眙的游客超过300万人次。而许建忠,也被邀请担任了盱眙龙虾协会的副会长,名震乡里。
第二位是刘主权,国内的早期小龙虾竞争史,是苏省盱眙和鄂省潜江两个地方交错式的创新较量而不断升级的。盱眙的领先在于口味和营销的创新,而潜江的领先,在于将小龙虾正式带入了工业化时代。
无论是鹰酱还是长三角,小龙虾都是放养的,江南有大闸蟹,江北有小龙虾,田园牧歌式的作业方式,结果就是极其低下的产量。
2000年,潜江农民刘主权第一个想到了将小龙虾放在水稻田里饲养,按照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到了炎热夏季,就要钻洞避暑。而在避暑期间,正是种水稻的季节。小龙虾繁育、收获期间,正是农闲季节。小龙虾利用稻田天然饵料生长,更加健康肥美,如此完美的错位,便是如今著名的“虾稻连作模式”。
刘主权的创新,使得每亩地的收益可以增加数千元,很快就被周边的农民跟风学去。2006年,省里把“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了省一号文件,在全省推广。短短4年,全省“虾稻连作“面积突破了300万亩。
第三位是郑玉林了。2003年以前,苏省小龙虾出口连续13年位居国内首位;从2004年开始,鄂省小龙虾出口超过了苏省,此后这个出口冠军的头衔一直戴到今天。
决定性的原因,第一是稻虾连作模式的推广,第二是郑玉林。
郑玉林,潜江莱克水产老板。在今天的欧美市场,每3只小龙虾就有2只来自潜江,其中至少有1只是“莱克制造”。郑玉林的成功,在于和新加坡商人陈建达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后者垄断了全球80%小龙虾市场的供货渠道。
郑玉林所从事的,其实是国内最典型的代工制造模式,接单、生产、交货,技术很简单,竞争力在于成本,而经由他引进的渠道和需求,又反过来大大的刺激了潜江农民的养虾积极性。
第四位是舒新亚。如果说农民刘主权相当于小龙虾界的“瓦特”,靠工匠精神引领了工业革命的风骚,科学家舒新亚就相当于小龙虾界的“法拉第”,以科技指引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洪流。
舒新亚,鄂省水产研究所科学家,2005年在莱克水产的资金支持下,开展了一项叫做“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技术”的研究。简单说,这项技术就是测试出小龙虾产卵的最佳光照、水温、水位、水质、投喂方案,让小龙虾产卵产卵再产卵,最大限度的提升产量。
2008年,鄂省建起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育苗基地,到今年其年产虾苗已经达到10亿尾,供应全国数十万农民养殖,占领了全球餐桌60%的小龙虾份额。
可以说,后世我们有这么多人能吃上物美价廉的小龙虾,舒新亚功不可没。
另外还有发明油焖大虾的李代军和根据地域不同,对各地口味做出改良的陈丽蓉。
以上就是小龙虾工业革命里六大关键人物。
他们将鹰酱野外捕捞时代的美食,推向了国人的餐桌,在口味、技术、产业链上做出了关键性的创新,也由此收获了小龙虾创业的最早一桶金。
不过现在小龙虾还没有得到推广,水沟,河流,稻田里的它们现在只是作为宠物饲料,得不到大家的重视。
“王总,这小龙虾那是真没人吃,水沟稻田里很多,还经常祸害稻田,大家都很烦的,清理也不好清理,更不用说什么蒜蓉小龙虾了,难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不提前文皖省会怎么做,反正他也就出个主意,帮帮他们,就看他们以后怎么实施吧。
雨开始下大了,众人也就只好回去了,晚上当地的负责人邀请王洛一块吃饭,现在正是秋老虎发威的时候,??天气还是比较热的,本来提议去招待所吃的,王洛没有同意。
“你们也甭客气,在哪吃不是吃啊,真正的美食我感觉还是一些小饭馆,小地摊来的地道,??要不咱们找个地摊对付一口,尝尝真正的美食?”
王洛真心实意,以前就没来过皖省几次,都是路过,也没来得及尝一下正宗的小吃,在他看来,所谓的大饭店也就吃个服务,真正的美食还是来自于这些小摊贩,小饭馆。
“这不好吧,你这好不容易来我们这,怎么让你去吃地摊呢,说出去以为我们不管饭呢。”
负责人有点纠结,这么大的老板不去大饭店吃饭,偏偏对小地摊情有独钟,不过想想也是,人家什么好吃的没吃过啊,就连在广交会都带领那帮老外吃臭豆腐呢,这都成了国内的一种美谈了,??以往不受大家重视的小地摊,??现在因为王洛的宣传推广,??开始爆火起来了。
“走走,纠结什么啊,今天我请客,也不用你们请,这雨也不下了,正好天气热,在外面天气还凉快,何乐而不为呢!”
说完拉着负责人的手就上了车,负责人也无奈,他也是吃过苦,挨过饿的人,只不过请人家吃地摊不好看而已,既然王洛不在乎,他就更不在乎了,还省了一笔招待费呢。
根据负责人的指点引路,大家一块找了一家类似后世农家乐的地方,这老板很有眼光,前面靠湖,??风景优美,??晚上下了班的单身工人们约几个朋友,来这里乘凉喝酒,??钱花不了几个,还吃的舒心。
老板一看好几辆轿车开过来,知道生意来了,赶紧过来热情招待,为了吃饭方便,王洛特意开了几辆普通牌照的车,要不影响很不好。
“你们几位?快坐,看看吃点什么,我们这里主要有各种烧烤,炒菜,还有啤酒,东西都是新鲜的,鱼也是从湖里先打捞的,保证新鲜。”
老板把众人引入小矮桌,麻利几张桌子随意一拼,就能坐下所有人,待大家都坐下后,过来让大家点菜。
王洛跟负责人相互客气了一下,就开始了点菜。
“羊肉串,牛肉串随意上,保证我们够吃就行,啤酒多来两包,还有来一条鱼,你们看着做就行了,再来几斤小龙虾,要蒜蓉的,就这样,不够再要。”
王洛麻利的把吃地摊的美食都点上了,就等上菜开吃。
“老板,肉串和鱼我们都有,可这个蒜蓉小龙虾是什么,我们这里真没有,要不你再点些别的。”
饭馆老板刚开始还记得好好的,可一到蒜蓉小龙虾他就纠结了,这是个啥,没见过啊,大海里的大龙虾他倒是知道,河虾他也懂,就是这个小龙虾他不懂了,难道是那种水沟里,稻田里的红色的玩意儿,可那东西能吃吗,没听说过啊,不是喂鸭子的东西吗,水沟里有的是,可是没人吃。
“没有吗?这东西很好吃的,那可是地摊必备啊,吃地摊没有小龙虾那可是没有灵魂的,尤其是大热天的,喝啤酒,吃小龙虾那不是常态吗?”
王洛很纠结,其实王洛还是不了解小龙虾的历史,这东西现在真没人吃。
上世纪30年代,南京郊外的鱼塘里,有人放入了第一批小龙虾,于是南京就成了外来物种小龙虾最早登陆华夏的地点。
在它到来前,国内也有四种原生态的小龙虾,分别是东北黑螯虾、南京黑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黑螯虾。
而这次登陆的小龙虾是原产于北美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克氏原螯虾。在它的家乡路易斯安那州,人们早有吃虾的传统。最常见的料理方式是将小龙虾与马铃薯、玉米同煮,加入卡疆粉后制成辣味卡疆小龙虾。
小龙虾属于典型的入侵物种,生存与繁殖力都是“杠杠的”。很快从南京的湖泽出发,顺着长江水域,小龙虾的子子孙孙到达了长三角的农田边与池塘里。
但最开始没人把小龙虾视作口福。把小龙虾从鹰酱带到华夏的脚盆鸡人,便把它当作牛蛙的饲料。田间地头出现的小龙虾,偶尔被人们拾回去盐水煮食,烹饪过程中复杂的清洗工序往往把人们食用的热情打消了一半。但归根结底,最开始遇冷的原因在于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还没有被发掘。
有的人甚至一开始传言,小龙虾是用来处理尸体的,加上它本身生存能力极强,在臭水沟里,稻田里都有分布,生存环境很差劲,加上一些不好的传言,所以国内尽管在80年代它已经分不到长江不少地区了,可大家基本没有吃的,就跟泥鳅,黄鳝一样,现在吃的也不多,土腥味太大,普通老百姓家里不富裕,没有那么多调料和油,很不受欢迎的。
不喜欢吃的原因也很简单,小龙虾全身都是壳,只有20%是肉,对于那时候穷并且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国人来说,这样古怪的东西实在是鸡肋,现在最受欢迎的,是红烧肉、小肥羊、大盘鸡。
小龙虾后来成为大排档,烧烤摊之王还要感谢几个人,是他们的出现,才让小龙虾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美食。
第一位是许建忠,这位盱眙“老许调料店”的老板,是“十三香小龙虾”的发明者,也是国内小龙虾创业的第一人。
1993年的时候,全国吃小龙虾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大家也只会盐水煮。卖调料的老许,第一个爆发出灵感,研发出了独特的“十三香小龙虾”。这个十三香,只是一个泛称,并非是王守义的十三香,但就像是可口可乐的秘方一样,越是独特人们越是好奇,纷纷寻味而来。
2000年,嗅到商机的盱眙县政府,趁势举办了一届“华夏龙年盱眙龙虾节”,成功将“盱眙龙虾”的品牌打了出来。
作为一个苏北穷县,盱眙没什么工业,如今难得有一个拳头产品,自然大力宣传,到2015年,为吃小龙虾慕名而去盱眙的游客超过300万人次。而许建忠,也被邀请担任了盱眙龙虾协会的副会长,名震乡里。
第二位是刘主权,国内的早期小龙虾竞争史,是苏省盱眙和鄂省潜江两个地方交错式的创新较量而不断升级的。盱眙的领先在于口味和营销的创新,而潜江的领先,在于将小龙虾正式带入了工业化时代。
无论是鹰酱还是长三角,小龙虾都是放养的,江南有大闸蟹,江北有小龙虾,田园牧歌式的作业方式,结果就是极其低下的产量。
2000年,潜江农民刘主权第一个想到了将小龙虾放在水稻田里饲养,按照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到了炎热夏季,就要钻洞避暑。而在避暑期间,正是种水稻的季节。小龙虾繁育、收获期间,正是农闲季节。小龙虾利用稻田天然饵料生长,更加健康肥美,如此完美的错位,便是如今著名的“虾稻连作模式”。
刘主权的创新,使得每亩地的收益可以增加数千元,很快就被周边的农民跟风学去。2006年,省里把“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了省一号文件,在全省推广。短短4年,全省“虾稻连作“面积突破了300万亩。
第三位是郑玉林了。2003年以前,苏省小龙虾出口连续13年位居国内首位;从2004年开始,鄂省小龙虾出口超过了苏省,此后这个出口冠军的头衔一直戴到今天。
决定性的原因,第一是稻虾连作模式的推广,第二是郑玉林。
郑玉林,潜江莱克水产老板。在今天的欧美市场,每3只小龙虾就有2只来自潜江,其中至少有1只是“莱克制造”。郑玉林的成功,在于和新加坡商人陈建达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后者垄断了全球80%小龙虾市场的供货渠道。
郑玉林所从事的,其实是国内最典型的代工制造模式,接单、生产、交货,技术很简单,竞争力在于成本,而经由他引进的渠道和需求,又反过来大大的刺激了潜江农民的养虾积极性。
第四位是舒新亚。如果说农民刘主权相当于小龙虾界的“瓦特”,靠工匠精神引领了工业革命的风骚,科学家舒新亚就相当于小龙虾界的“法拉第”,以科技指引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洪流。
舒新亚,鄂省水产研究所科学家,2005年在莱克水产的资金支持下,开展了一项叫做“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技术”的研究。简单说,这项技术就是测试出小龙虾产卵的最佳光照、水温、水位、水质、投喂方案,让小龙虾产卵产卵再产卵,最大限度的提升产量。
2008年,鄂省建起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育苗基地,到今年其年产虾苗已经达到10亿尾,供应全国数十万农民养殖,占领了全球餐桌60%的小龙虾份额。
可以说,后世我们有这么多人能吃上物美价廉的小龙虾,舒新亚功不可没。
另外还有发明油焖大虾的李代军和根据地域不同,对各地口味做出改良的陈丽蓉。
以上就是小龙虾工业革命里六大关键人物。
他们将鹰酱野外捕捞时代的美食,推向了国人的餐桌,在口味、技术、产业链上做出了关键性的创新,也由此收获了小龙虾创业的最早一桶金。
不过现在小龙虾还没有得到推广,水沟,河流,稻田里的它们现在只是作为宠物饲料,得不到大家的重视。
“王总,这小龙虾那是真没人吃,水沟稻田里很多,还经常祸害稻田,大家都很烦的,清理也不好清理,更不用说什么蒜蓉小龙虾了,难道你有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