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墙头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五代枭雄最新章节!
金陵城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但与此同时,战争的乌云开始笼罩在百姓的心头,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粮食从金陵运输到常州,这样的状况是谁都想不到的,百姓们都在猜测,这场战争的规模,恐怕会超过以往。一些精明的百姓开始暗中购买粮食,以免战争持续日久,粮价飞涨,那时候,谁还吃得起饭?
金陵紧张备战的情况通过吴越国的探子,传到了苏州、杭州等地,令吴越国君臣十分紧张,新任国王钱弘俶年纪尚轻,不过二十二岁,杭州军权掌控在胡思进手中。胡思进也知道,他虽然掌握了大权,但与钱弘俶有着相似的利益,比如国力强大的大唐,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吴越国,胡思进虽然有着极为强烈的权利欲望,但能分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更何况,钱氏在苏州、湖州等地,还掌握着兵权,一旦他稍有异动,钱氏子孙随时就能起兵,围攻杭州。
杭州方面,同样是接受了钱文奉的请求,押送着大量的粮草,进入苏州备战,苏州去岁遭受水灾,损失不小,另外有大量的商人在苏州收购粮食,钱文奉一时不查,粮食损失至少有三十万石,等到他发现情况不对,严格控制粮食出境,这才避免了粮食危机。
早些准备粮食,有备无患,不然战争打起来,若是持续日久,粮道被劫,这个损失就大了。
一时之间,大唐与吴越国的这场战争,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甚至北方大汉平定李守贞之乱,都不及这场关注度要高。这时候,北方战事随着天气寒冷,也告一段落,不过,汉国借着国力强大,取得了一定战果,潼关被汉国夺下,双方在关中渭南一带对峙,形成拉锯战。河中李守贞不断派兵支援,并利用结冰的黄河,不时派兵骚扰潼关,袭击从潼关西进的粮队。
蜀国的军队也从汉中出兵,已经抵达关中,不过由于双方的互相警惕,蜀国军队停留在凤翔一带,蜀国没有着急进兵,还有一个原因是战乱多年,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损坏极为严重,蜀国虽说不缺粮,但道路南行,粮食并不充足。偏偏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也缺粮,同时虽然是他请求的蜀国援军,但心中仍然有提防之意,蜀国的援军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南方诸国,一时都在关注着这一场即将来到,引起南方大变动的战争,几乎是每一天,都有楚国、南平,甚至是南汉的探子,将消息传回去。李弘义比任何人都更关注着这一场战事。
李弘义是在前年从吴越国回来之后改的名字,前年他迫于压力,不得不去杭州面见吴越国主,一度被扣押,后来靠着贿赂吴越国君臣,这才逃了了回来。在乱世中,李弘义非常清楚,身为臣子,只能任人宰割,李弘义想要割据称帝,却限于闽国的国土以及实力,不得不向大唐称臣,与王延政为敌,试图夺取整个闽国,达到他的目的。
不过大唐也不糊涂,灭了王延政之后,勒命李弘义入京,李弘义那肯,去了金陵,还不是九死一生?他不得不与大唐决裂,大唐大怒,引兵来攻,李弘义为了生存,不得不投靠吴越人,依靠吴越国的势力来对抗大唐。他成功将吴越人拖进了这场战争,保全了他的福州王的地位。李弘义是个墙头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李弘义他十分清楚,虽说他与大唐打了几次,但与吴越国相比,显然大唐更在意威胁更大的吴越人,李弘义就像一个商人,奇货可居。如今,大唐就要在苏州与吴越人打死打活,看来是顾不上福州,这让李弘义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过,福州的处境仍然不妙,福州战乱多年,土地大多荒芜,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在福州,一斗米要卖近百吊钱,这个价格比起大唐、吴越国来说,几乎是百倍的价钱了。
李弘义只有尽快平息粮价,军民才能安心,他也才能继续做他的福州王。除了大唐与吴越的威胁之外,泉州的留从效也是李弘义的敌人。泉州本来属于威武军,但王继勋投靠大唐之后,以平辈身份致书修好于李弘义,这令李弘义大怒,他认为泉州本来属于威武军,所以王继勋是他的部下,于是便他找了机会进攻泉州,却被王继勋手下大将留从效借机发难,夺取了军政大权之后,带兵击败了李弘义。
留从效后来领军府事,称泉、漳二州留后,宣布效忠于大唐,王继勋被送往金陵做人质。这都是前两年的事情,有时候,李弘义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如留从效活的滋润,当然地理上也有一定关系,有他在福州挡着吴越人,吴越人根本无法南下,夺取泉州、漳州等地。留从效也很聪明,老老实实做他的清源军节度使,大唐也不想将精力放在泉州、漳州,毕竟一个福州就让他们头疼了,因此留从效实际上是泉州、漳州的霸王。
有强敌在,李弘义可谓战战兢兢,但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留从效不可能给他粮食,大唐也不可能,吴越国稍稍有那么一丝可能,但随着大战来临,吴越国粮食也十分紧张,所以李弘义一时想不到去哪里弄粮食。
可是没有粮食,士气很快就会低迷,不仅百姓造反,军队也会造反。杀了一个可以,杀了两个也可以,总不能全部都杀掉吧?可是福州被大唐、吴越、留从效三面包围,粮食从哪里来?
李弘义显得忧心忡忡。
李弘通是李弘义亲弟,本事不大,若非是亲戚,李弘义根本不可能用他,前次攻打泉州,李弘通铩羽而归,几乎是单人逃出,丢尽了脸面。李弘义精锐损失不少,因此丧失了主动权。
李弘通这时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喜色,刚刚跨进大门,李弘通就喜滋滋地道:“大哥,大喜事,大喜事!”
李弘义微微皱眉,大喜事?年关之际,他拿不出太多的军饷已经让士兵非常不满,这时候,李弘通告诉他有大喜事?李弘义一张脸阴沉了下来,虎着脸,道:“二弟,告诉你多少次了,做事要稳重,你如此毛毛躁躁,我怎么放心把大事交给你?”
李弘通本来兴致勃勃,闻言嘴唇蠕动了两下,有些讪讪地道:“是,大哥。”
李弘义满意地看了李弘通一眼,弟弟虽然才能不足,但好在听话,这是他目前最需要的。眯起眼睛,打量了弟弟一眼,李弘义这才慢慢说道:“二弟,究竟有什么事情,能让你如此兴奋?”
这么一说,李弘通立刻高兴起来,忙道:“大哥,有好消息。今日来了一个商人,说是能提供粮食。”
粮食两个字就像有魔力一般,吸引了李弘义的注意,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亟不可待的问道:“粮食?果真?”
“是真的,此人是从蜀国而来,沿江而下,带来了大批的粮食。”李弘通说道。
李弘义咬着嘴唇,是蜀人。蜀地自从李冰治理之后,修成了都江堰,自此蜀国成为天府之国,加上山河四塞的地理,蜀地历来十分富裕。如果真是蜀国人,那么这么情况有可能是真的。
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蜀国来到福州,走水路最方便,这就要沿着长江东下,先经过南平,在再经过楚国,大唐,再能抵达福州,数千里的路程,不是那么轻易来的。
再说,各国关卡,可不是那么容易过的,南平、楚国还好说,大唐这边,建州、剑州两州与福州交界的地方,可谓三步一卡,五步一岗,大唐对福州的防备森严,粮食怎么可能运的过来?
李弘义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这和他的性格有关,能在乱世中左右逢源的人,李弘义并不亚于冯道这个历仕后唐、后晋、后汉的“三朝元老”,李弘义十分警惕地感觉到了不妙的地方,不过,李弘义还是决定要见一见这个人,毕竟粮食两个字,对他的吸引力太大了。
“带他来偏厅见我。”李弘义吩咐。
李弘通大喜,答应着迅速离开了,李弘义慢慢踱步,走到了门外,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眼冬日的太阳,阳光看起来温暖,然而福州的天气,还有些阴沉沉的,常常大太阳的时候就下着雨。
李弘义想了想,叫过亲兵,吩咐了一番,然后斯条慢理地朝着偏厅走去。偏厅其实就是书房,不过李弘义不喜欢读书,因此常叫偏厅。李弘义进去之后,略略踌躇了一番,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又叫了一名亲兵,道:“这两日就准备一下,押送查文徽去杭州。”
前些日子,李弘义就放出消息,要押送查文徽去杭州,不过,随着天气寒冷,李弘义以道路不好走刻意延缓了押送的时间,同时,他也是想要观望一番,如今大唐与吴越兵马调动频繁,开春之后就要有一场大战,把查文徽送到杭州,能让吴越人安心,能让大唐君臣愤怒,两国的交锋必然会更加激烈。
到时候查文徽的命运如何,就不是李弘义能管得的了。(未完待续。)
金陵城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但与此同时,战争的乌云开始笼罩在百姓的心头,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粮食从金陵运输到常州,这样的状况是谁都想不到的,百姓们都在猜测,这场战争的规模,恐怕会超过以往。一些精明的百姓开始暗中购买粮食,以免战争持续日久,粮价飞涨,那时候,谁还吃得起饭?
金陵紧张备战的情况通过吴越国的探子,传到了苏州、杭州等地,令吴越国君臣十分紧张,新任国王钱弘俶年纪尚轻,不过二十二岁,杭州军权掌控在胡思进手中。胡思进也知道,他虽然掌握了大权,但与钱弘俶有着相似的利益,比如国力强大的大唐,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吴越国,胡思进虽然有着极为强烈的权利欲望,但能分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更何况,钱氏在苏州、湖州等地,还掌握着兵权,一旦他稍有异动,钱氏子孙随时就能起兵,围攻杭州。
杭州方面,同样是接受了钱文奉的请求,押送着大量的粮草,进入苏州备战,苏州去岁遭受水灾,损失不小,另外有大量的商人在苏州收购粮食,钱文奉一时不查,粮食损失至少有三十万石,等到他发现情况不对,严格控制粮食出境,这才避免了粮食危机。
早些准备粮食,有备无患,不然战争打起来,若是持续日久,粮道被劫,这个损失就大了。
一时之间,大唐与吴越国的这场战争,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甚至北方大汉平定李守贞之乱,都不及这场关注度要高。这时候,北方战事随着天气寒冷,也告一段落,不过,汉国借着国力强大,取得了一定战果,潼关被汉国夺下,双方在关中渭南一带对峙,形成拉锯战。河中李守贞不断派兵支援,并利用结冰的黄河,不时派兵骚扰潼关,袭击从潼关西进的粮队。
蜀国的军队也从汉中出兵,已经抵达关中,不过由于双方的互相警惕,蜀国军队停留在凤翔一带,蜀国没有着急进兵,还有一个原因是战乱多年,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损坏极为严重,蜀国虽说不缺粮,但道路南行,粮食并不充足。偏偏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也缺粮,同时虽然是他请求的蜀国援军,但心中仍然有提防之意,蜀国的援军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南方诸国,一时都在关注着这一场即将来到,引起南方大变动的战争,几乎是每一天,都有楚国、南平,甚至是南汉的探子,将消息传回去。李弘义比任何人都更关注着这一场战事。
李弘义是在前年从吴越国回来之后改的名字,前年他迫于压力,不得不去杭州面见吴越国主,一度被扣押,后来靠着贿赂吴越国君臣,这才逃了了回来。在乱世中,李弘义非常清楚,身为臣子,只能任人宰割,李弘义想要割据称帝,却限于闽国的国土以及实力,不得不向大唐称臣,与王延政为敌,试图夺取整个闽国,达到他的目的。
不过大唐也不糊涂,灭了王延政之后,勒命李弘义入京,李弘义那肯,去了金陵,还不是九死一生?他不得不与大唐决裂,大唐大怒,引兵来攻,李弘义为了生存,不得不投靠吴越人,依靠吴越国的势力来对抗大唐。他成功将吴越人拖进了这场战争,保全了他的福州王的地位。李弘义是个墙头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李弘义他十分清楚,虽说他与大唐打了几次,但与吴越国相比,显然大唐更在意威胁更大的吴越人,李弘义就像一个商人,奇货可居。如今,大唐就要在苏州与吴越人打死打活,看来是顾不上福州,这让李弘义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过,福州的处境仍然不妙,福州战乱多年,土地大多荒芜,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在福州,一斗米要卖近百吊钱,这个价格比起大唐、吴越国来说,几乎是百倍的价钱了。
李弘义只有尽快平息粮价,军民才能安心,他也才能继续做他的福州王。除了大唐与吴越的威胁之外,泉州的留从效也是李弘义的敌人。泉州本来属于威武军,但王继勋投靠大唐之后,以平辈身份致书修好于李弘义,这令李弘义大怒,他认为泉州本来属于威武军,所以王继勋是他的部下,于是便他找了机会进攻泉州,却被王继勋手下大将留从效借机发难,夺取了军政大权之后,带兵击败了李弘义。
留从效后来领军府事,称泉、漳二州留后,宣布效忠于大唐,王继勋被送往金陵做人质。这都是前两年的事情,有时候,李弘义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如留从效活的滋润,当然地理上也有一定关系,有他在福州挡着吴越人,吴越人根本无法南下,夺取泉州、漳州等地。留从效也很聪明,老老实实做他的清源军节度使,大唐也不想将精力放在泉州、漳州,毕竟一个福州就让他们头疼了,因此留从效实际上是泉州、漳州的霸王。
有强敌在,李弘义可谓战战兢兢,但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留从效不可能给他粮食,大唐也不可能,吴越国稍稍有那么一丝可能,但随着大战来临,吴越国粮食也十分紧张,所以李弘义一时想不到去哪里弄粮食。
可是没有粮食,士气很快就会低迷,不仅百姓造反,军队也会造反。杀了一个可以,杀了两个也可以,总不能全部都杀掉吧?可是福州被大唐、吴越、留从效三面包围,粮食从哪里来?
李弘义显得忧心忡忡。
李弘通是李弘义亲弟,本事不大,若非是亲戚,李弘义根本不可能用他,前次攻打泉州,李弘通铩羽而归,几乎是单人逃出,丢尽了脸面。李弘义精锐损失不少,因此丧失了主动权。
李弘通这时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喜色,刚刚跨进大门,李弘通就喜滋滋地道:“大哥,大喜事,大喜事!”
李弘义微微皱眉,大喜事?年关之际,他拿不出太多的军饷已经让士兵非常不满,这时候,李弘通告诉他有大喜事?李弘义一张脸阴沉了下来,虎着脸,道:“二弟,告诉你多少次了,做事要稳重,你如此毛毛躁躁,我怎么放心把大事交给你?”
李弘通本来兴致勃勃,闻言嘴唇蠕动了两下,有些讪讪地道:“是,大哥。”
李弘义满意地看了李弘通一眼,弟弟虽然才能不足,但好在听话,这是他目前最需要的。眯起眼睛,打量了弟弟一眼,李弘义这才慢慢说道:“二弟,究竟有什么事情,能让你如此兴奋?”
这么一说,李弘通立刻高兴起来,忙道:“大哥,有好消息。今日来了一个商人,说是能提供粮食。”
粮食两个字就像有魔力一般,吸引了李弘义的注意,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亟不可待的问道:“粮食?果真?”
“是真的,此人是从蜀国而来,沿江而下,带来了大批的粮食。”李弘通说道。
李弘义咬着嘴唇,是蜀人。蜀地自从李冰治理之后,修成了都江堰,自此蜀国成为天府之国,加上山河四塞的地理,蜀地历来十分富裕。如果真是蜀国人,那么这么情况有可能是真的。
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蜀国来到福州,走水路最方便,这就要沿着长江东下,先经过南平,在再经过楚国,大唐,再能抵达福州,数千里的路程,不是那么轻易来的。
再说,各国关卡,可不是那么容易过的,南平、楚国还好说,大唐这边,建州、剑州两州与福州交界的地方,可谓三步一卡,五步一岗,大唐对福州的防备森严,粮食怎么可能运的过来?
李弘义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这和他的性格有关,能在乱世中左右逢源的人,李弘义并不亚于冯道这个历仕后唐、后晋、后汉的“三朝元老”,李弘义十分警惕地感觉到了不妙的地方,不过,李弘义还是决定要见一见这个人,毕竟粮食两个字,对他的吸引力太大了。
“带他来偏厅见我。”李弘义吩咐。
李弘通大喜,答应着迅速离开了,李弘义慢慢踱步,走到了门外,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眼冬日的太阳,阳光看起来温暖,然而福州的天气,还有些阴沉沉的,常常大太阳的时候就下着雨。
李弘义想了想,叫过亲兵,吩咐了一番,然后斯条慢理地朝着偏厅走去。偏厅其实就是书房,不过李弘义不喜欢读书,因此常叫偏厅。李弘义进去之后,略略踌躇了一番,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又叫了一名亲兵,道:“这两日就准备一下,押送查文徽去杭州。”
前些日子,李弘义就放出消息,要押送查文徽去杭州,不过,随着天气寒冷,李弘义以道路不好走刻意延缓了押送的时间,同时,他也是想要观望一番,如今大唐与吴越兵马调动频繁,开春之后就要有一场大战,把查文徽送到杭州,能让吴越人安心,能让大唐君臣愤怒,两国的交锋必然会更加激烈。
到时候查文徽的命运如何,就不是李弘义能管得的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