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4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驱胡逐马鏖西北最新章节!
4
打什么仗?仗怎么打?这是战前准备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由于国民党调集大量部队向解放区周围集结,全面内战一触即发,党中央、中央军委不得不把战争谋划摆在首位。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判断我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争,必将不同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不仅战争的性质变了,战争的样式也将不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
如果不是专门研究战法的人,很难搞清楚游击战与运动战有什么区别。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方式,以袭击为主要攻击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采用游击战,打败了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并创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游击战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而运动战是指正规部队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进行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的进攻的作战形式,达到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目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运动战是利用大兵团伏击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一种决战方式,对战场的形势有较大的决定性;而游击战则是小规模部队的袭扰,一般多为主力决战前的战术性准备,对战局的影响一般不大。并且游击战本身调用的战斗力量很少,因而在机动灵活、时机选择上要比运动战方便很多。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的时候,就不可能单纯打游击战,必须坚持以运动战为主,辅之以游击战。另一方面,在抗日战争中,我军得到了发展壮大,武器装备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也有条件打运动战。
抗战刚刚结束,党中央、中央军委很快就确立新的军事战略方针,即由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向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明确指示全军各部队在思想上迅速实现转变。
各部队立即层层传达、宣传和学习新的军事战略方针,促进官兵尽快完成思想转变。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优势,是我军的生命线。当时,一些官兵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有相当一部分官兵认为,国共和平谈判都达成了协议,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新阶段”,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和平建设,用不着打仗了。他们希望能“角巾东路”“解甲归田”,过“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太平日子。还有一部分官兵认为,国民党部队武器精良,实力雄厚,我军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敌强我弱,缺乏胜利的信心。厌战、畏战的情绪在滋长,要求转业、复员回乡的人在增多,甚至出现了逃兵。
全军各部队采取领导授课、小组讨论、自学文件等方式,学习党中央和党的领导人的文件、讲话等,如党中央下发的《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党的领袖《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在挑战内战》《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等报告。官兵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但和平能否实现,不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而取决于国民党蒋介石。许多官兵说,国民党表面上和我们签订了和平协议,纸面上的东西是靠不住的,只有能打胜仗才是硬道理。对国民党蒋介石,我们千万不能轻信,一定要保持警惕。蒋介石是“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一个极端残忍和极端阴险的家伙”。在十年内战中,他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鲜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消极抗日,积极**,现在抗战胜利了,他却要来和我们抢夺胜利果实。看历史和现实就可以知道,蒋介石**反人民的本质不会变。我们必须苦练杀敌本领,提高战术水平,坚决打败国民党随时发动的反革命战争,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虽然我们在武器装备上不如国民党军队,但我们进行的是正义战争,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打败国民党军队。官兵们都认识到,打运动战,是适应抗日战争向国内正规战争转变的必然要求。官兵们的思想通了,情绪稳定了,纪律观念加强了,练兵的积极性随之提高了,掀起了一个互帮互学的练兵热潮。
大踏步前进,大踏步撤退,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成为各部队人人皆知的口号。人人关心运动战,人人研究运动战。晋冀鲁豫部队灵活实施运动战,取得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的重大胜利,进一步坚定了官兵们打好运动战的决心和信心。
打运动战,对部队的编制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部队的编制体制,体现着人与武器的结合方式,对部队战斗力有极大的影响。党中央、中央军委要求各战略区立即组建野战兵团,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完善武装力量三结合体制。以运动战为主,要求有人数多、能机动、正规化程度高的野战兵团。而八路军、新四军作战单位一般是旅或团,缺少规模大的正规野战兵团。1945年8月0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要求各战略区从现有兵力中抽出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三编为野战兵团,其余编为地方兵团。野战兵团的旅以下部队实行“三三制”的编制,每旅不超过7000,以到5个旅为一个纵队。中央军委规定:野战兵团每连步枪步90支,轻机枪不少于挺,掷弹筒不少于个,每团配属一机炮连。每个旅配1个山炮团。地方兵团归军区管制,其编制数量一般不少于野战兵团的五分之二。同时,各地区加紧补充新兵,扩大部队规模,争取在1945年10-1月间,增加几十万人,把现有的小团扩大到000人以上的大团,或将原有的一个大团分成两个小团,再扩大为两个大团。
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全局进行战略布局调整。1945年8月日,党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组成新的中央军委,任命彭总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党中央刘副主席任总政治部主任。9月,又任命了军委后勤部部长。在此前后,重新划分了各战略区,分别成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局(后改为中原局)及中原军区、晋察冀局及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局及晋冀鲁豫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华东局及新四军、东北局及东北民主联军,形成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中原军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东北民主联军七大战略区(不包括华南游击队)。七大战略区的成立,确保了中央军委能够集中兵力、跨区机动、遂行大兵团作战的任务,为实行运动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指挥体制。各战略区纷纷编组能在大范围内实施机动作战的野战部队,并调整和组建了二、三级军区,有效提高了部队打运动战的能力。例如,晋绥军区成立了吕梁、雁门、绥蒙个二级军区及其下属的1个军分区。
与国民党拼命扩大地盘不同的是,中共中央实行的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对军队实行战略收缩,主动让出南方的8个根据地,将江南等地的新四军北移江北,加强华北、华东解放区的力量,使山东、晋冀鲁豫、晋察冀、陕甘宁解放区紧密相连,互为依托。抽调大批主力进军东北,巩固和发展东北力量,将其建成强大的战略基地。这种战略布局,表面上看,我军地盘少了许多,但增强了战略上的主动性、灵活性,为各战略区相互配合作战、最终夺取胜利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格局。反观国民党军队,表面上看地盘扩大了许多,但战线拉得太长,背上了沉重包袱,失去了战略主动性与灵活性。加之国民党军各部分互不团结、相互倾轧,使我军能够对其各个击破、各个歼灭。国民党蒋介石的战略指导失误及其战略布局的失误,埋下了其失败的祸根。特别是,国民党为了迎合美国,完全抛弃在大革命中建立的“党军”体制,机械引进和移植美军所谓的“国家化”军事领导体制,加剧了军队的混乱和战斗力的丧失;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和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有效提高了部队战斗力。这是解放军打败国民党军队一条根本原因,以后我们再专门探讨这一问题,此外不赘述。
大西北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始的。
这场大战怎么打,就要看双方的主帅了。
亮点欣赏:成功的战略谋划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在美国的帮助下,把接收地盘和物资作为首要任务,竭力扩大地盘。为此,国民党不惜对解放区发动战争,得了地盘,失了人心。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长远考虑,进行战略收缩。其实,这种收缩恰恰是为了突出重点,增强战略能力。中国共产党在战略谋划中,科学统筹军事与政治、军队与人民、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装备与体制、农村与城市、退却与进攻、放弃与保守等方面的关系,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壮大自己,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战略决战。中国共产党在战略谋划方面,可圈可点的地方非常多。反观国民党,军事战略谋划始终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也没有抓住一个正确的战略重点。后来,国民党在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时,认为是接收导致了其政治腐败、军心涣散。这样的总结没有抓住本质。总的来说,国民党战略谋划是失败的。战术上的成功永远弥补不了战略上的错误!国民党战略谋划上存在严重错误,再加上战术上也存在诸多问题,焉能不败?
你来探究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段话,强调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思想。作战时,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发现敌人的失误、弱点,抓住可乘之机,果断发起战役或战斗。运用这一思想分析国共双方的战前准备,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中国国民党的失误又是什么?这些因素对战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未完待续)
4
打什么仗?仗怎么打?这是战前准备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由于国民党调集大量部队向解放区周围集结,全面内战一触即发,党中央、中央军委不得不把战争谋划摆在首位。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判断我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争,必将不同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不仅战争的性质变了,战争的样式也将不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
如果不是专门研究战法的人,很难搞清楚游击战与运动战有什么区别。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方式,以袭击为主要攻击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采用游击战,打败了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并创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游击战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而运动战是指正规部队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进行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的进攻的作战形式,达到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目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运动战是利用大兵团伏击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一种决战方式,对战场的形势有较大的决定性;而游击战则是小规模部队的袭扰,一般多为主力决战前的战术性准备,对战局的影响一般不大。并且游击战本身调用的战斗力量很少,因而在机动灵活、时机选择上要比运动战方便很多。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的时候,就不可能单纯打游击战,必须坚持以运动战为主,辅之以游击战。另一方面,在抗日战争中,我军得到了发展壮大,武器装备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也有条件打运动战。
抗战刚刚结束,党中央、中央军委很快就确立新的军事战略方针,即由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向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明确指示全军各部队在思想上迅速实现转变。
各部队立即层层传达、宣传和学习新的军事战略方针,促进官兵尽快完成思想转变。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优势,是我军的生命线。当时,一些官兵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有相当一部分官兵认为,国共和平谈判都达成了协议,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新阶段”,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和平建设,用不着打仗了。他们希望能“角巾东路”“解甲归田”,过“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太平日子。还有一部分官兵认为,国民党部队武器精良,实力雄厚,我军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敌强我弱,缺乏胜利的信心。厌战、畏战的情绪在滋长,要求转业、复员回乡的人在增多,甚至出现了逃兵。
全军各部队采取领导授课、小组讨论、自学文件等方式,学习党中央和党的领导人的文件、讲话等,如党中央下发的《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党的领袖《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在挑战内战》《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等报告。官兵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但和平能否实现,不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而取决于国民党蒋介石。许多官兵说,国民党表面上和我们签订了和平协议,纸面上的东西是靠不住的,只有能打胜仗才是硬道理。对国民党蒋介石,我们千万不能轻信,一定要保持警惕。蒋介石是“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一个极端残忍和极端阴险的家伙”。在十年内战中,他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鲜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消极抗日,积极**,现在抗战胜利了,他却要来和我们抢夺胜利果实。看历史和现实就可以知道,蒋介石**反人民的本质不会变。我们必须苦练杀敌本领,提高战术水平,坚决打败国民党随时发动的反革命战争,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虽然我们在武器装备上不如国民党军队,但我们进行的是正义战争,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打败国民党军队。官兵们都认识到,打运动战,是适应抗日战争向国内正规战争转变的必然要求。官兵们的思想通了,情绪稳定了,纪律观念加强了,练兵的积极性随之提高了,掀起了一个互帮互学的练兵热潮。
大踏步前进,大踏步撤退,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成为各部队人人皆知的口号。人人关心运动战,人人研究运动战。晋冀鲁豫部队灵活实施运动战,取得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的重大胜利,进一步坚定了官兵们打好运动战的决心和信心。
打运动战,对部队的编制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部队的编制体制,体现着人与武器的结合方式,对部队战斗力有极大的影响。党中央、中央军委要求各战略区立即组建野战兵团,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完善武装力量三结合体制。以运动战为主,要求有人数多、能机动、正规化程度高的野战兵团。而八路军、新四军作战单位一般是旅或团,缺少规模大的正规野战兵团。1945年8月0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要求各战略区从现有兵力中抽出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三编为野战兵团,其余编为地方兵团。野战兵团的旅以下部队实行“三三制”的编制,每旅不超过7000,以到5个旅为一个纵队。中央军委规定:野战兵团每连步枪步90支,轻机枪不少于挺,掷弹筒不少于个,每团配属一机炮连。每个旅配1个山炮团。地方兵团归军区管制,其编制数量一般不少于野战兵团的五分之二。同时,各地区加紧补充新兵,扩大部队规模,争取在1945年10-1月间,增加几十万人,把现有的小团扩大到000人以上的大团,或将原有的一个大团分成两个小团,再扩大为两个大团。
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全局进行战略布局调整。1945年8月日,党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组成新的中央军委,任命彭总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党中央刘副主席任总政治部主任。9月,又任命了军委后勤部部长。在此前后,重新划分了各战略区,分别成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局(后改为中原局)及中原军区、晋察冀局及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局及晋冀鲁豫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华东局及新四军、东北局及东北民主联军,形成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中原军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东北民主联军七大战略区(不包括华南游击队)。七大战略区的成立,确保了中央军委能够集中兵力、跨区机动、遂行大兵团作战的任务,为实行运动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指挥体制。各战略区纷纷编组能在大范围内实施机动作战的野战部队,并调整和组建了二、三级军区,有效提高了部队打运动战的能力。例如,晋绥军区成立了吕梁、雁门、绥蒙个二级军区及其下属的1个军分区。
与国民党拼命扩大地盘不同的是,中共中央实行的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对军队实行战略收缩,主动让出南方的8个根据地,将江南等地的新四军北移江北,加强华北、华东解放区的力量,使山东、晋冀鲁豫、晋察冀、陕甘宁解放区紧密相连,互为依托。抽调大批主力进军东北,巩固和发展东北力量,将其建成强大的战略基地。这种战略布局,表面上看,我军地盘少了许多,但增强了战略上的主动性、灵活性,为各战略区相互配合作战、最终夺取胜利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格局。反观国民党军队,表面上看地盘扩大了许多,但战线拉得太长,背上了沉重包袱,失去了战略主动性与灵活性。加之国民党军各部分互不团结、相互倾轧,使我军能够对其各个击破、各个歼灭。国民党蒋介石的战略指导失误及其战略布局的失误,埋下了其失败的祸根。特别是,国民党为了迎合美国,完全抛弃在大革命中建立的“党军”体制,机械引进和移植美军所谓的“国家化”军事领导体制,加剧了军队的混乱和战斗力的丧失;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和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有效提高了部队战斗力。这是解放军打败国民党军队一条根本原因,以后我们再专门探讨这一问题,此外不赘述。
大西北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始的。
这场大战怎么打,就要看双方的主帅了。
亮点欣赏:成功的战略谋划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在美国的帮助下,把接收地盘和物资作为首要任务,竭力扩大地盘。为此,国民党不惜对解放区发动战争,得了地盘,失了人心。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长远考虑,进行战略收缩。其实,这种收缩恰恰是为了突出重点,增强战略能力。中国共产党在战略谋划中,科学统筹军事与政治、军队与人民、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装备与体制、农村与城市、退却与进攻、放弃与保守等方面的关系,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壮大自己,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战略决战。中国共产党在战略谋划方面,可圈可点的地方非常多。反观国民党,军事战略谋划始终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也没有抓住一个正确的战略重点。后来,国民党在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时,认为是接收导致了其政治腐败、军心涣散。这样的总结没有抓住本质。总的来说,国民党战略谋划是失败的。战术上的成功永远弥补不了战略上的错误!国民党战略谋划上存在严重错误,再加上战术上也存在诸多问题,焉能不败?
你来探究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段话,强调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思想。作战时,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发现敌人的失误、弱点,抓住可乘之机,果断发起战役或战斗。运用这一思想分析国共双方的战前准备,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中国国民党的失误又是什么?这些因素对战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