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王允平兴建避暑楼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木匠王爷最新章节!
灭梁之后,由于李存勖将自己的亲信圈转到了另一批人身上,疏远了对他不再有大用的故旧,除了少数幸运儿,魏博军人整体都被冷落了。他们对李存勖曾有过的敬佩和爱戴在一天天流失,对新皇帝的不满在一天天滋长。李存勖这一次北巡兴唐,故地重游,不但没给故人们带来希望,反而伤透了故人的心。
虽然是不自觉,但已在魏博埋下炸药之后,李存勖返回了洛阳。这个时候,一个严重的问题,越来越让人担忧了:老天爷就是不肯下雨!整个春天都没有降雨,马上要入夏了,中原收成可想而知。而农夫们没了收入,朝廷自然也别指望着能收上多少税。租庸使孔谦很是担忧,向李存勖上奏道:“今年降雨不正常,请陛下下旨,诏告各道州府,都要设法祈雨。”
李存勖自然同意,于是各地官府忙着求雨。洛阳作为京城,当然要起表率作用,特地筑起了五方龙王像,请了很多巫师昼夜不停地焚香祷告。可不知道那龙王爷究竟是怎么回事,架子大的吓人,任凭人们如何瞎折腾,就是不见它们出来降雨。
难道是这些巫师的法力不够?于是有人向李存勖推荐道:“在五台山有位和尚,法号诚惠,人称降龙大师。据说他道行高深,能役使毒龙,呼风唤雨更是不在话下!”
当今天下有这等活神仙?那自然好极了。如果请不动龙王爷,那请一位比龙王爷更厉害的的高人前来,岂不更好!虽然郭崇韬不太相信这位大师真有这么大的神通,但在严重的旱情面前,他这个少数派也只能服从多数人的意志。李存勖忙吩咐道:赶快把降龙大师请来!
很快,诚惠和尚享受着神仙的待遇,被朝廷十分隆重地从五台山迎到洛阳。李存勖很是高兴,为了显示自己为民求雨的赤诚之心,后唐的皇帝亲自率领皇后、嫔妃、皇弟、皇子,向诚惠和尚叩头!连皇帝都如此虔诚,文武百官自然也得跟着虔诚,一起下拜。只有郭崇韬一个人不虔诚,就是不肯向诚惠和尚叩头。
这诚惠和尚不愧是一位见过大世面之人,心理素质极佳,就这样大模大样的高居上坐,心安理得地接受皇帝以及皇帝一家,和朝廷重臣们的跪拜。和尚如此自信的样子,使全洛阳城的人都相信:大师一出马,大雨可至,旱情马上就能解除。
可是诚惠和尚一连祈雨几十天,龙王爷同样一点儿面子也不给,洛阳城还滴雨未下。稍后,李存勖又下令大赦天下,各地关押的犯人,只要不是重罪都释放回家,配合求雨,可还是没有效果。正因为期望越高,所以失望越大。李存勖感到自己被人当猴子给耍了,准备追究诚惠和尚的欺君之罪。
有人悄悄给诚惠报警道:“不得了啦,皇帝因为大师你祈雨无效,打算把你烧了当祭品!”降龙大师既然降不住各位龙王爷,又没有避火神功,只好连夜逃走。等到追捕诚惠
的官兵再次找到他时,这位以法术显赫一时的诚惠大师,因为羞愧和恐惧,竟然已经给吓死了,变成了一具尸体!
由于长期没有下雨,洛阳入夏之后,天气酷热难当。李存勖在皇宫中转悠来、转悠去,从一处殿宇搬到另一处殿守宇,从一座楼阁到另一座楼阁,可不管走到哪儿,都还是觉得热得受不了。虽然宫里刚刚增加了三千美女,在这种天气下,带给皇帝的烦闷还是远远多于愉悦。
于是有一位老宦官说道:“老奴以前在长安,见当年全盛时的大明、兴庆两宫,楼阁亭台都有几百座!而今皇上却连一个避暑的地方都没有,皇宫的规模比不当年一个公卿的府第,实在让人痛心!”
李存勖听到这样的言论,觉得有理由给自己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他当即命令不久前在强抢民女中表现突出的宫苑使王允平,负责设计施工,在宫里新建一座避暑用的高楼。
皇宫里本不缺楼阁,它们住着却依然炎热。王允平新建的这座高楼要采用什么方法来避暑呢?他了解到此前已被毀的大唐皇宫大明宫,曾经有过一座特别设计的避暑楼阁存在过,名叫“含凉殿”。
含凉殿位于太液池南岸,依水而建。殿后设有大型水车,可昼夜不停的将凉爽的湖水送到殿项,再从屋檐均匀地流下,在殿的四周形成人造水帘,盛夏之时可大大降低殿内温度。另外殿内还设有用机械传动的大型风扇,可进一步带给殿中人凉爽的感觉。含凉殿设计合理,构思巧妙。
既然技术如此成熟,李存勖就让王允平仿造含凉殿,再建造一座。要建这么一座楼阁,其成本肯定比相同规模的普通楼阁高出不少。于是,李存勖心腹宦官们,乘机找皇帝诉诉苦,顺便排挤一下郭崇韬:“一提到钱,郭崇韬就会端出一付苦瓜脸。孔谦也天天说经费紧张,用度不足。陛下您虽然有心要建楼,恐怕会被他们搅黄!”
李存勖也知道此时国库收不抵支,所以很慷慨地表示:“没关系,建这座楼的经费从我的皇家内库中开支,不必动用国库的钱。”在李存勖看来,不用国库的钱,孔谦自然就不会多嘴,但郭崇韬仍然有可能唱反调。
虽然最终决定权还是在自己,可天天听别人的反对和非议,毕竟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于是,李存勖决定先给郭崇韬打个招呼。李存勖派宦官给郭崇韬传话道:“今年这个夏天实在热得非比寻常。想朕从前在大河两岸与梁人恶战时,常住在那些地势低洼又潮湿闷热的军营中,且身披重甲,骑乘战马,冒着流箭飞石在战场上奔驰。可即便如此,也没觉得像今天这么暑热难耐,你看怎么办好?”
郭崇韬没有体会他的意图,做了一番解释:“陛下昔日血战于黄河两岸时,凶恶的大敌就在眼前。当时所思所想,全是如何报国仇、雪家恨,心无旁骛。天气再怎么热,陛下
也无暇去注意。而今天强敌已灭,四海臣服。没有急迫的大事让陛下操心,您就把注意力转到了个人的感受上,所以虽身在华丽的亭台,住着舒适的楼阁,仍然会感到炎热。陛下您如果能不忘初心,多想想当年创业的艰难,两相对比,暑气自然就消失了。”
李存勖听了郭崇韬这些逆耳之言后,什么话也没说。但谁都看得出来,后唐皇帝很不高兴。有宦官乘机扇风点火道:“郭崇韬的府第,修得比皇宫还好!难怪他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一点也不能体谅皇上暑热难耐!”李存勖听罢,于是决定不管郭崇韬说什么,立即开工!我用自己的钱修自己的房子,用得着别人说三道四吗?
避暑楼的修建工程浩大,在王允平指挥下,每天有近万名工匠在工地上劳动,开支也很巨大。这样的声势,很快就弄得全洛阳人都知道了:在这大灾之年,朝廷财政紧张,很多吃皇粮的低级官员和军人,都快揭不开锅了,皇上却还在为自己的享受大兴土木!
郭崇韬自然又来进谏:“今年不论河南、河北,灾情都很严重,国库的储备光发军粮都有些不足!这个时候,王允平还大张旗鼓地修楼,影响太坏,最好暂时停工。等到来年丰收,再开工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对于这份谏言,李存勖当作既没看见、也没听见,根本不予理睬。
气人的是,在避暑楼开工不久,六月十一日,所有人期盼已久的雨水终于落了下来。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一下,就是下了数月!中原大地的旱灾是过去了,可是水灾接踵而至。到了七月六日,严重的灾情迫使李存勖不得不下诏,要求各地作法,祈求天晴。但是没有作用,那雨越下越厉害。
在短短三个月内,因为洪水泛滥,灾情特别严重。大半个后唐帝国,都让洪水洗了一遍!比天气更糟糕的,是李存勖的心情。大雨还没有落下来的时候,李克用的正妻刘太妃,在太原逝世。李存勖对这位嫡母,并没有太深的感情。所以建国时,李存勖尊自己的生母曹夫人为太后,原本地位更高的刘夫人却只能当太妃。灭梁后,李存勖把母亲曹太后接到身边以尽孝道,刘太妃却被留在太原,守着李克用的陵墓,冷冷清清终老。
眼见世态炎凉,刘太妃表现的十分豁达。但内心的抑郁可想而知,她渐渐身体不支,卧病在床。与李存勖不同,他的母亲曹太后,却与刘太妃的感情极深。得知太妃病重,曹太后急得吃不下饭。虽然马上派了御医前往太原诊治,慰问病情的信使一个接着一个,但还是放心不下。
曹老太太于是把皇帝儿子找来,对他说道:“太妃与我情同姐妹,现在姐姐卧病在床,我怎么能不回去照顾她?”面对生母,李存勖可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孝子。在他看来,嫡母刘太妃不重要,让已上了年纪的亲生母亲累出病来,如何了得?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灭梁之后,由于李存勖将自己的亲信圈转到了另一批人身上,疏远了对他不再有大用的故旧,除了少数幸运儿,魏博军人整体都被冷落了。他们对李存勖曾有过的敬佩和爱戴在一天天流失,对新皇帝的不满在一天天滋长。李存勖这一次北巡兴唐,故地重游,不但没给故人们带来希望,反而伤透了故人的心。
虽然是不自觉,但已在魏博埋下炸药之后,李存勖返回了洛阳。这个时候,一个严重的问题,越来越让人担忧了:老天爷就是不肯下雨!整个春天都没有降雨,马上要入夏了,中原收成可想而知。而农夫们没了收入,朝廷自然也别指望着能收上多少税。租庸使孔谦很是担忧,向李存勖上奏道:“今年降雨不正常,请陛下下旨,诏告各道州府,都要设法祈雨。”
李存勖自然同意,于是各地官府忙着求雨。洛阳作为京城,当然要起表率作用,特地筑起了五方龙王像,请了很多巫师昼夜不停地焚香祷告。可不知道那龙王爷究竟是怎么回事,架子大的吓人,任凭人们如何瞎折腾,就是不见它们出来降雨。
难道是这些巫师的法力不够?于是有人向李存勖推荐道:“在五台山有位和尚,法号诚惠,人称降龙大师。据说他道行高深,能役使毒龙,呼风唤雨更是不在话下!”
当今天下有这等活神仙?那自然好极了。如果请不动龙王爷,那请一位比龙王爷更厉害的的高人前来,岂不更好!虽然郭崇韬不太相信这位大师真有这么大的神通,但在严重的旱情面前,他这个少数派也只能服从多数人的意志。李存勖忙吩咐道:赶快把降龙大师请来!
很快,诚惠和尚享受着神仙的待遇,被朝廷十分隆重地从五台山迎到洛阳。李存勖很是高兴,为了显示自己为民求雨的赤诚之心,后唐的皇帝亲自率领皇后、嫔妃、皇弟、皇子,向诚惠和尚叩头!连皇帝都如此虔诚,文武百官自然也得跟着虔诚,一起下拜。只有郭崇韬一个人不虔诚,就是不肯向诚惠和尚叩头。
这诚惠和尚不愧是一位见过大世面之人,心理素质极佳,就这样大模大样的高居上坐,心安理得地接受皇帝以及皇帝一家,和朝廷重臣们的跪拜。和尚如此自信的样子,使全洛阳城的人都相信:大师一出马,大雨可至,旱情马上就能解除。
可是诚惠和尚一连祈雨几十天,龙王爷同样一点儿面子也不给,洛阳城还滴雨未下。稍后,李存勖又下令大赦天下,各地关押的犯人,只要不是重罪都释放回家,配合求雨,可还是没有效果。正因为期望越高,所以失望越大。李存勖感到自己被人当猴子给耍了,准备追究诚惠和尚的欺君之罪。
有人悄悄给诚惠报警道:“不得了啦,皇帝因为大师你祈雨无效,打算把你烧了当祭品!”降龙大师既然降不住各位龙王爷,又没有避火神功,只好连夜逃走。等到追捕诚惠
的官兵再次找到他时,这位以法术显赫一时的诚惠大师,因为羞愧和恐惧,竟然已经给吓死了,变成了一具尸体!
由于长期没有下雨,洛阳入夏之后,天气酷热难当。李存勖在皇宫中转悠来、转悠去,从一处殿宇搬到另一处殿守宇,从一座楼阁到另一座楼阁,可不管走到哪儿,都还是觉得热得受不了。虽然宫里刚刚增加了三千美女,在这种天气下,带给皇帝的烦闷还是远远多于愉悦。
于是有一位老宦官说道:“老奴以前在长安,见当年全盛时的大明、兴庆两宫,楼阁亭台都有几百座!而今皇上却连一个避暑的地方都没有,皇宫的规模比不当年一个公卿的府第,实在让人痛心!”
李存勖听到这样的言论,觉得有理由给自己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他当即命令不久前在强抢民女中表现突出的宫苑使王允平,负责设计施工,在宫里新建一座避暑用的高楼。
皇宫里本不缺楼阁,它们住着却依然炎热。王允平新建的这座高楼要采用什么方法来避暑呢?他了解到此前已被毀的大唐皇宫大明宫,曾经有过一座特别设计的避暑楼阁存在过,名叫“含凉殿”。
含凉殿位于太液池南岸,依水而建。殿后设有大型水车,可昼夜不停的将凉爽的湖水送到殿项,再从屋檐均匀地流下,在殿的四周形成人造水帘,盛夏之时可大大降低殿内温度。另外殿内还设有用机械传动的大型风扇,可进一步带给殿中人凉爽的感觉。含凉殿设计合理,构思巧妙。
既然技术如此成熟,李存勖就让王允平仿造含凉殿,再建造一座。要建这么一座楼阁,其成本肯定比相同规模的普通楼阁高出不少。于是,李存勖心腹宦官们,乘机找皇帝诉诉苦,顺便排挤一下郭崇韬:“一提到钱,郭崇韬就会端出一付苦瓜脸。孔谦也天天说经费紧张,用度不足。陛下您虽然有心要建楼,恐怕会被他们搅黄!”
李存勖也知道此时国库收不抵支,所以很慷慨地表示:“没关系,建这座楼的经费从我的皇家内库中开支,不必动用国库的钱。”在李存勖看来,不用国库的钱,孔谦自然就不会多嘴,但郭崇韬仍然有可能唱反调。
虽然最终决定权还是在自己,可天天听别人的反对和非议,毕竟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于是,李存勖决定先给郭崇韬打个招呼。李存勖派宦官给郭崇韬传话道:“今年这个夏天实在热得非比寻常。想朕从前在大河两岸与梁人恶战时,常住在那些地势低洼又潮湿闷热的军营中,且身披重甲,骑乘战马,冒着流箭飞石在战场上奔驰。可即便如此,也没觉得像今天这么暑热难耐,你看怎么办好?”
郭崇韬没有体会他的意图,做了一番解释:“陛下昔日血战于黄河两岸时,凶恶的大敌就在眼前。当时所思所想,全是如何报国仇、雪家恨,心无旁骛。天气再怎么热,陛下
也无暇去注意。而今天强敌已灭,四海臣服。没有急迫的大事让陛下操心,您就把注意力转到了个人的感受上,所以虽身在华丽的亭台,住着舒适的楼阁,仍然会感到炎热。陛下您如果能不忘初心,多想想当年创业的艰难,两相对比,暑气自然就消失了。”
李存勖听了郭崇韬这些逆耳之言后,什么话也没说。但谁都看得出来,后唐皇帝很不高兴。有宦官乘机扇风点火道:“郭崇韬的府第,修得比皇宫还好!难怪他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一点也不能体谅皇上暑热难耐!”李存勖听罢,于是决定不管郭崇韬说什么,立即开工!我用自己的钱修自己的房子,用得着别人说三道四吗?
避暑楼的修建工程浩大,在王允平指挥下,每天有近万名工匠在工地上劳动,开支也很巨大。这样的声势,很快就弄得全洛阳人都知道了:在这大灾之年,朝廷财政紧张,很多吃皇粮的低级官员和军人,都快揭不开锅了,皇上却还在为自己的享受大兴土木!
郭崇韬自然又来进谏:“今年不论河南、河北,灾情都很严重,国库的储备光发军粮都有些不足!这个时候,王允平还大张旗鼓地修楼,影响太坏,最好暂时停工。等到来年丰收,再开工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对于这份谏言,李存勖当作既没看见、也没听见,根本不予理睬。
气人的是,在避暑楼开工不久,六月十一日,所有人期盼已久的雨水终于落了下来。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一下,就是下了数月!中原大地的旱灾是过去了,可是水灾接踵而至。到了七月六日,严重的灾情迫使李存勖不得不下诏,要求各地作法,祈求天晴。但是没有作用,那雨越下越厉害。
在短短三个月内,因为洪水泛滥,灾情特别严重。大半个后唐帝国,都让洪水洗了一遍!比天气更糟糕的,是李存勖的心情。大雨还没有落下来的时候,李克用的正妻刘太妃,在太原逝世。李存勖对这位嫡母,并没有太深的感情。所以建国时,李存勖尊自己的生母曹夫人为太后,原本地位更高的刘夫人却只能当太妃。灭梁后,李存勖把母亲曹太后接到身边以尽孝道,刘太妃却被留在太原,守着李克用的陵墓,冷冷清清终老。
眼见世态炎凉,刘太妃表现的十分豁达。但内心的抑郁可想而知,她渐渐身体不支,卧病在床。与李存勖不同,他的母亲曹太后,却与刘太妃的感情极深。得知太妃病重,曹太后急得吃不下饭。虽然马上派了御医前往太原诊治,慰问病情的信使一个接着一个,但还是放心不下。
曹老太太于是把皇帝儿子找来,对他说道:“太妃与我情同姐妹,现在姐姐卧病在床,我怎么能不回去照顾她?”面对生母,李存勖可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孝子。在他看来,嫡母刘太妃不重要,让已上了年纪的亲生母亲累出病来,如何了得?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