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郭崇韬心怀恐惧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木匠王爷最新章节!
郭崇韬很讨厌段凝,从能力到品行都很鄙视,曾向李存勖是说道:“段凝就是一个致人亡国的败军之将,集奸邪、谗媚等种种劣迹于一身,绝对不能信任!”可谁知这家伙就如同棉花似的,越弹越起!着实可恨!现在逮到了这个机会,还不把这条不要脸的落水狗一掌拍死!更待何时?
于是郭崇韬求见李存勖,反复抗争,说像段凝这样的贪腐分子,绝不能轻易放过!否则国家的法纪何在?论情论理,郭崇韬说得都堂堂正正,无懈可击,李存勖理屈辞穷。不过,李存勖勃然变色,干脆用音量代替论据,强辞夺理地大怒道:“朕处处被管着,连最起码的自由都没有吗?”
郭崇韬也被吓住了,不敢再说话,于是这场不正规的辩论就此结束,段凝无罪开释!被段凝拿走的那些公款,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其实很明显。这并不是李存勖第一次对郭崇韬大发雷霆,早在郭崇韬刚刚当上中门使那年就有过先例。
李存勖有个习惯,吃饭的时候喜欢有一大堆人陪这。他要的是热热闹闹的气氛,顿顿都是宴席。因为那时候还处于战争期间,李存勖身边最亲近的人,主要是和他一起在战场冲锋陷阵的各级将士,不像灭梁后,主要变成了伶人和宦官。
按说以李存勖的皇帝身份,天天开宴会也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当时战事频繁,处处缺银子的情况下,自然显得有点儿浪费。于是,刚当上李存勖心腹的郭崇韬不把自己当外人,上书建议说:要不缩小一下宴会的规模,减少参会人数,能省一点是一点。
那天正好遇上李存勖的情绪不佳,看到郭崇韬的上书,就像发现了一个出气口,就毫不讲理,上纲上线地发起脾气来:“难道我连请为我卖命的忠勇将士,吃顿饭的权力都被剥夺了吗!那好吧,就让军中重新推举一个人当头,我回太原,不在这儿碍手碍脚!”骂完,怒气未消的李存勖当即吩咐他掌书记:“马上发布一道文告,就按我刚才说的写!”
幸运的是,当时担任李存勖掌书记那个人是冯道。冯道一听,这不就是一通疯话吗?他提起笔,却没有往下写。等李存勖的情绪略微平和,才慢慢说道:“大王不是正计划着,要平河南,定天下吗?郭崇韬的请求,算不上什么大错,您要是觉得不好,不接受也就是了。何必还发文告,弄得远近皆知?尤其要是让敌人知道,只会讥笑大王与您的部属之间不和。这样做,对于提高大王的声望,并没有什么好处。”
李存勖听了冯道委婉的劝谏,算是又恢复了一点儿理智。正好有人给郭崇韬报信,郭崇韬急忙赶来认错道歉,这件事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此事因为没造成太大影响,毕竟郭崇韬没有亲眼看见李存勖发火时的样子,也就没有过份在意。后来郭崇韬屡出奇谋,多建大功,在李存勖集团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特
别是按他的方略成功灭梁,让郭崇韬一度忘乎所以,真把自己当成了李存勖不可或缺的孔明,是古今君臣相得的典范了!
由于对自己的错误定位,郭崇韬便以天下为己任。他在李存勖面前不避忌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为自己与李存勖知交深,非他人可以离间。其实,他已经把李存勖的其他心腹都给得罪了。
李存勖身边心腹人员组成一直在变动,灭梁之后,一起血战沙场的军人少了,伶人和宦官的比例增加了。对于这些人,郭崇韬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不喜欢郭崇韬。更重要的是,郭崇韬的很多坚持原则的作法,都大大损坏了他们通过不要原则取得的利益。本来大家都在发财,你也没少拿!凭什么你时不时地横插一杆子,屡屡破坏别人的好事,岂能不遭人恨?郭崇韬自然越来越孤立,关于他的坏话也逐步充斥在李存勖的耳边。
还有一个关键之处在于,当李存勖发怒时,那个喜欢与人为善、会为郭崇韬说好话的冯道不在。后唐迁都洛阳后不久,冯道的父亲去世,他便辞职回到故乡瀛洲景城县丁忧去了。但是这些都没让郭崇韬有收手,直到段凝案件发生。郭崇韬因为坚持原则,受到李存勖的当面怒斥,他才算是清醒过来。原来自己在李存勖心中的位置远没有那么重要,皇上的治国理念也和自己不同。可自己已经走得太远了,得罪的人也已经太多,怎么办?郭崇韬开始感到了惶恐。
不过李存勖痛快骂完人之后,也有点懊悔。郭崇韬现在仍然是他最得力的重臣,一起扛枪的战友情还是有的。如果要罢免郭崇韬,一来无名,二来短时间内也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替换人选。还是安抚一下他,不要让天下人说朕薄情。
正好,同光二年二月,李存勖要在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祭天大典,大赦天下,遍赐随行人员官爵。于是顺便就仿照一下前朝先例,赐元勋功臣金书铁券。这头一份,就赐给了郭崇韬。金书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这是汉高祖刘邦首创的,是帝王赏给重臣的一种信物,表示将共享富贵、免除罪责。这是一种带有誓言性质的凭证,是大臣能够得到的极高荣誉。它用铁制作成,上面用丹砂书写文字,故称“丹书铁券”。后来改用黄金代替丹砂注文,故又改称“金书铁券”。
郭崇韬拿到的那份铁券里面最关键内容,是“恕十死”,就是说可以豁免他死刑十次。郭崇韬虽然功勋卓著,在重臣中也并非第一。郭崇韬拿到了金书铁券,比他功劳更大、资历更深的李存审、李嗣源还没有拿到,自然太不合情理。
于是,李嗣源回朝参加祭典的时候,也得到了李存勖赏赐的金书铁券。如果李存审能够活着返回洛阳,朝见李存勖。那他也极可能得一份,不过他死了,自然就没有了。最后,到当年十一月,最积极拥戴李存勖称帝的河中节度使李继麟,滥竽充数地领到了第三份。在同光年间
,受赐铁券者,就此三人。
郭崇韬考虑到他知道的历史,金书铁券的实际作用有限。祸事临头的时候,铁券什么用处也没有。因此得到了这份殊荣的郭崇韬,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安慰。郭崇韬在李存勖心腹圈内的地位依然孤立,依然是众人踊跃攻击的目标,不安全的感觉也依然如影随形。
一天,郭崇韬将自己最信任的儿子和门人召到一起,向他们征求意见:“我辅佐主上,好容易了却大事,却遭到一群小人的反复诋毁,主上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我。我打算辞去职务,去成德老老实实当个节度使,你们以为如何?”郭崇韬的儿子郭廷说第一个表示反对道:“千万不可,难道父亲大人躲开他们,他们就会收手不害您吗?何况蛟龙一旦离开大海,蝼蚁都能制其于死命。您一旦离开洛阳,权柄丧失。人家要动手,您就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了!您可一定要想清楚啊!”
显然,郭廷说的话有道理。后唐不是晚唐,尤其在同光朝,地方节度使的命运是受制于中央的。可不离开又能怎样?三人都能成虎,何况经常在李存勖身边说自己坏话的人远不止三个,长此以往,谁知哪一天会大祸临头?
这时,一位门人出了一个主意,他说道:“郭公您的功勋业绩,为当朝第一。纵然皇上身边的伶人、宦官们离间诋毁您如何贪恋权势,皇上也不可能轻易相信。不过想要保得万全的话,郭公不妨乘此时直接上表辞去枢密使之职。皇上此时还离不开您,肯定不会同意。这样一来,您就有了辞避之名,可以堵住群小之口。”
众人一听,这算什么好主意?你认为皇上不会让郭公去职,但万一皇上另有想法,顺水推舟,批准了大人的请辞,怎么办?门人补充道:“别急,咱们还有后续措施。皇上如今最宠爱的女人是魏国夫人刘氏,她生了皇上的爱子继岌。但她不是元配,出身又低微,没人助力,一直当不上皇后。如果您作为朝臣之首,出面奏请册立刘氏为皇后,皇上早盼着有人进言此事,一定会高兴地允准。刘氏感激您的大恩,必然相报。以后您在宫内有皇后相助,伶人、宦官们何足为虑?
郭崇韬思之再三,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郭崇韬先是恳切请辞,李存勖果然不许。然后,郭崇韬启动了自己的计划。郭崇韬联络宰相豆卢革,率领朝中的文武百官联名上疏:请皇上早立皇后,以母仪天下。同时,郭崇韬又私下密奏给李存勖,称赞魏国夫人的“贤德”,应该立为皇后。
让自己喜欢的女人当皇后,叫那些世俗偏见都见鬼去吧!说起来,这本就是李存勖早想干的事,只是他的生母曹太后不同意,无奈暂时搁置。现在好了,既然有了大臣们的呼声,曹老太太也不好再继续反对,郭崇韬的行动又一次李存勖的意志重合了。因此,此事的执行得异常顺利,收到群臣上疏的当天,李存勖便正式下诏,册立刘玉娘为皇后。
郭崇韬很讨厌段凝,从能力到品行都很鄙视,曾向李存勖是说道:“段凝就是一个致人亡国的败军之将,集奸邪、谗媚等种种劣迹于一身,绝对不能信任!”可谁知这家伙就如同棉花似的,越弹越起!着实可恨!现在逮到了这个机会,还不把这条不要脸的落水狗一掌拍死!更待何时?
于是郭崇韬求见李存勖,反复抗争,说像段凝这样的贪腐分子,绝不能轻易放过!否则国家的法纪何在?论情论理,郭崇韬说得都堂堂正正,无懈可击,李存勖理屈辞穷。不过,李存勖勃然变色,干脆用音量代替论据,强辞夺理地大怒道:“朕处处被管着,连最起码的自由都没有吗?”
郭崇韬也被吓住了,不敢再说话,于是这场不正规的辩论就此结束,段凝无罪开释!被段凝拿走的那些公款,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其实很明显。这并不是李存勖第一次对郭崇韬大发雷霆,早在郭崇韬刚刚当上中门使那年就有过先例。
李存勖有个习惯,吃饭的时候喜欢有一大堆人陪这。他要的是热热闹闹的气氛,顿顿都是宴席。因为那时候还处于战争期间,李存勖身边最亲近的人,主要是和他一起在战场冲锋陷阵的各级将士,不像灭梁后,主要变成了伶人和宦官。
按说以李存勖的皇帝身份,天天开宴会也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当时战事频繁,处处缺银子的情况下,自然显得有点儿浪费。于是,刚当上李存勖心腹的郭崇韬不把自己当外人,上书建议说:要不缩小一下宴会的规模,减少参会人数,能省一点是一点。
那天正好遇上李存勖的情绪不佳,看到郭崇韬的上书,就像发现了一个出气口,就毫不讲理,上纲上线地发起脾气来:“难道我连请为我卖命的忠勇将士,吃顿饭的权力都被剥夺了吗!那好吧,就让军中重新推举一个人当头,我回太原,不在这儿碍手碍脚!”骂完,怒气未消的李存勖当即吩咐他掌书记:“马上发布一道文告,就按我刚才说的写!”
幸运的是,当时担任李存勖掌书记那个人是冯道。冯道一听,这不就是一通疯话吗?他提起笔,却没有往下写。等李存勖的情绪略微平和,才慢慢说道:“大王不是正计划着,要平河南,定天下吗?郭崇韬的请求,算不上什么大错,您要是觉得不好,不接受也就是了。何必还发文告,弄得远近皆知?尤其要是让敌人知道,只会讥笑大王与您的部属之间不和。这样做,对于提高大王的声望,并没有什么好处。”
李存勖听了冯道委婉的劝谏,算是又恢复了一点儿理智。正好有人给郭崇韬报信,郭崇韬急忙赶来认错道歉,这件事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此事因为没造成太大影响,毕竟郭崇韬没有亲眼看见李存勖发火时的样子,也就没有过份在意。后来郭崇韬屡出奇谋,多建大功,在李存勖集团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特
别是按他的方略成功灭梁,让郭崇韬一度忘乎所以,真把自己当成了李存勖不可或缺的孔明,是古今君臣相得的典范了!
由于对自己的错误定位,郭崇韬便以天下为己任。他在李存勖面前不避忌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为自己与李存勖知交深,非他人可以离间。其实,他已经把李存勖的其他心腹都给得罪了。
李存勖身边心腹人员组成一直在变动,灭梁之后,一起血战沙场的军人少了,伶人和宦官的比例增加了。对于这些人,郭崇韬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不喜欢郭崇韬。更重要的是,郭崇韬的很多坚持原则的作法,都大大损坏了他们通过不要原则取得的利益。本来大家都在发财,你也没少拿!凭什么你时不时地横插一杆子,屡屡破坏别人的好事,岂能不遭人恨?郭崇韬自然越来越孤立,关于他的坏话也逐步充斥在李存勖的耳边。
还有一个关键之处在于,当李存勖发怒时,那个喜欢与人为善、会为郭崇韬说好话的冯道不在。后唐迁都洛阳后不久,冯道的父亲去世,他便辞职回到故乡瀛洲景城县丁忧去了。但是这些都没让郭崇韬有收手,直到段凝案件发生。郭崇韬因为坚持原则,受到李存勖的当面怒斥,他才算是清醒过来。原来自己在李存勖心中的位置远没有那么重要,皇上的治国理念也和自己不同。可自己已经走得太远了,得罪的人也已经太多,怎么办?郭崇韬开始感到了惶恐。
不过李存勖痛快骂完人之后,也有点懊悔。郭崇韬现在仍然是他最得力的重臣,一起扛枪的战友情还是有的。如果要罢免郭崇韬,一来无名,二来短时间内也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替换人选。还是安抚一下他,不要让天下人说朕薄情。
正好,同光二年二月,李存勖要在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祭天大典,大赦天下,遍赐随行人员官爵。于是顺便就仿照一下前朝先例,赐元勋功臣金书铁券。这头一份,就赐给了郭崇韬。金书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这是汉高祖刘邦首创的,是帝王赏给重臣的一种信物,表示将共享富贵、免除罪责。这是一种带有誓言性质的凭证,是大臣能够得到的极高荣誉。它用铁制作成,上面用丹砂书写文字,故称“丹书铁券”。后来改用黄金代替丹砂注文,故又改称“金书铁券”。
郭崇韬拿到的那份铁券里面最关键内容,是“恕十死”,就是说可以豁免他死刑十次。郭崇韬虽然功勋卓著,在重臣中也并非第一。郭崇韬拿到了金书铁券,比他功劳更大、资历更深的李存审、李嗣源还没有拿到,自然太不合情理。
于是,李嗣源回朝参加祭典的时候,也得到了李存勖赏赐的金书铁券。如果李存审能够活着返回洛阳,朝见李存勖。那他也极可能得一份,不过他死了,自然就没有了。最后,到当年十一月,最积极拥戴李存勖称帝的河中节度使李继麟,滥竽充数地领到了第三份。在同光年间
,受赐铁券者,就此三人。
郭崇韬考虑到他知道的历史,金书铁券的实际作用有限。祸事临头的时候,铁券什么用处也没有。因此得到了这份殊荣的郭崇韬,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安慰。郭崇韬在李存勖心腹圈内的地位依然孤立,依然是众人踊跃攻击的目标,不安全的感觉也依然如影随形。
一天,郭崇韬将自己最信任的儿子和门人召到一起,向他们征求意见:“我辅佐主上,好容易了却大事,却遭到一群小人的反复诋毁,主上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我。我打算辞去职务,去成德老老实实当个节度使,你们以为如何?”郭崇韬的儿子郭廷说第一个表示反对道:“千万不可,难道父亲大人躲开他们,他们就会收手不害您吗?何况蛟龙一旦离开大海,蝼蚁都能制其于死命。您一旦离开洛阳,权柄丧失。人家要动手,您就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了!您可一定要想清楚啊!”
显然,郭廷说的话有道理。后唐不是晚唐,尤其在同光朝,地方节度使的命运是受制于中央的。可不离开又能怎样?三人都能成虎,何况经常在李存勖身边说自己坏话的人远不止三个,长此以往,谁知哪一天会大祸临头?
这时,一位门人出了一个主意,他说道:“郭公您的功勋业绩,为当朝第一。纵然皇上身边的伶人、宦官们离间诋毁您如何贪恋权势,皇上也不可能轻易相信。不过想要保得万全的话,郭公不妨乘此时直接上表辞去枢密使之职。皇上此时还离不开您,肯定不会同意。这样一来,您就有了辞避之名,可以堵住群小之口。”
众人一听,这算什么好主意?你认为皇上不会让郭公去职,但万一皇上另有想法,顺水推舟,批准了大人的请辞,怎么办?门人补充道:“别急,咱们还有后续措施。皇上如今最宠爱的女人是魏国夫人刘氏,她生了皇上的爱子继岌。但她不是元配,出身又低微,没人助力,一直当不上皇后。如果您作为朝臣之首,出面奏请册立刘氏为皇后,皇上早盼着有人进言此事,一定会高兴地允准。刘氏感激您的大恩,必然相报。以后您在宫内有皇后相助,伶人、宦官们何足为虑?
郭崇韬思之再三,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郭崇韬先是恳切请辞,李存勖果然不许。然后,郭崇韬启动了自己的计划。郭崇韬联络宰相豆卢革,率领朝中的文武百官联名上疏:请皇上早立皇后,以母仪天下。同时,郭崇韬又私下密奏给李存勖,称赞魏国夫人的“贤德”,应该立为皇后。
让自己喜欢的女人当皇后,叫那些世俗偏见都见鬼去吧!说起来,这本就是李存勖早想干的事,只是他的生母曹太后不同意,无奈暂时搁置。现在好了,既然有了大臣们的呼声,曹老太太也不好再继续反对,郭崇韬的行动又一次李存勖的意志重合了。因此,此事的执行得异常顺利,收到群臣上疏的当天,李存勖便正式下诏,册立刘玉娘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