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这回头草可真香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文学玩家最新章节!
在天堂图书馆里阅读《沙之书》的过程,丝毫不觉得疲倦,反而神清气爽。这是系统空间的效果,本来李带还想再试试平时休息的时候能不能进来,结果发现不行,而且进来之后也只能看书,算是绝了他这个随身携带一座房的念头。
今天又是博览群书的一天。
虽然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正能检验阅读效果的还是生产作品。这样才能确保,输入到脑子里的东西可以顺利输出到纸上,而不至于脑子会了手还不会。
先试试能不能写出几篇顺利的书评来,先从已经搬运到这个世界的作品下手。
《欧·亨利笔下小人物的生存抉择》
《论星新一:科学与死亡,现实与理想》
《意识形态对立和乌托邦冲动,菲利普·迪克小说中的技术主题》
《技术漫游中的异乡者——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刘慈欣科幻文学中的文化乡愁》
连续生产了若干篇风格各异的书评之后,李带知道这虽然算不上是神功大成,但至少一技傍身,行走江湖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他又写了几篇关于《破壁》杂志中阿西莫夫、克拉克和海因莱因的书评,提交给一家叫做「书丛」的网站。
提交之前,他也有简单了解过这家网站,跟还处于互联网蛮荒时期的任何一个网站一样,「书丛」的功能也同样古早而简单,注册用户除了可以对看过的书籍、电影、音乐进行标注和评分之外,只有简单的讨论区,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新书推介、行业资讯和文学评论。
前两个自不用说,是给出版方提供信息的平台,最近出版了什么书,行业内部有什么招聘的动态,都可以发表在这里。后面的文学评论区,主要受众是高校师生和广大读者。
比起市面上的报刊杂志,「书丛」的文学评论区向来以客观中立著称,因为是完全的用户生产内容,没有编辑人工干预的倾向和立场。所以上面的稿件丰富多元,什么声音都有,即便是违逆主流意见的想法,只要写得足够有理有据,也可以顺利发表出来。
据说这家网站的主理人跟出版行业没什么关系,是个程序员,自己平时喜欢看看书,为爱发电做了这么个网站,服务器的租赁费用全靠一己支撑,偶尔会得到小额捐献。曾经有出版商问他打不打算出售这个网站,但他表示不愿意,毕竟第三方的平台变得跟图书行业利益相关,也就不能保证独立性了,网站赖以生存的透明、公平和权威会大大削弱。
但也正因这位主理人的任性,让大家更愿意相信这个网站。李带也是如此,这个网站让他想起自己上个世界的豆瓣网,于是他注册笔名时,使用了同样的昵称:「战术后仰」。
很快几篇书评就发了出来,下面开始慢慢有些回复。沙发地板好顶赞这些注水回复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愧是异世界豆瓣,还是有不少人在下面讨论文学。李带也不介入其中,任其自然发酵,养笔名这种事情不能拔苗助长,急不得,日拱一卒不期速成的态度会比较舒服。在创作小说的闲暇中,时不时定期产出几篇评论,也算是工作上的调剂。
普通的一天,李带写完今日份的《三体》更新,正打算登录书丛网发表又一篇书评的时候,发现右上角的提醒多达四百余条。点进去看才知道,原来他之前发的几篇书评,被网站的管理员操作加精置顶,成了这几天的热门话题。大部分提醒是书评下面的回复,还有一条是站内信,上面写道:“战术大神书评小组现已成立,邀请您成为小组管理员。”
小组跟帖吧的功能差不多,是同好者共同建设的小圈子。首页上第一个帖子是本小组几个共同创始人联合撰写的宣言。
《战术后仰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成立战术大神书评小组?》
下面是小组其他成员的跟帖。
“我平时不怎么看书评,因为我觉得书评人只是把书里面的精华嚼碎了喂给别人,所以在最初在首页上连续看到了战术后仰的好几篇书评,我是抗拒的,难道书丛已经堕落至此了吗?但是点进去之后我发现我错了,我错得很离谱,真正好的书评完全不会影响到你的阅读体验,也绝不干涉你的独立思考,反而可以让你从中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读书的方法,但战术后仰对作品分析的境界是我这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他站在更高的地方,带我看到了我原本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对不起,我吃回头草了,这回头草可真香啊。同时也劝所有最初跟我抱着同样态度的读者,可以认真看一下战术后仰大神的书评。保证不虚此行。”
“战术后仰的书评写的是鞭辟入里入门三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我的成语积累无法表达我对他崇敬之情的万分之一。如果楼下有合适的成语麻烦帮我续上。”
“不接受反驳,战术后仰是书丛网站成立以来,仅凭发出来的几篇书评就可以一站封神的大神级文学批评家,注意我说的不是书评人,而是文学批评家。我甚至怀疑,他藏在昵称背后的真实身份,可能是某名牌高校的比较文学博士生导师。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一方面对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新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在内的文学理论谱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理论,而是回到自身,通过带着问题意识细读文本,解构了宏大叙事的话语体系,这正是对传统批评范式的有力反拨。我是个普通的高校老师,战术后仰的个人主页链接,我已经作为补充书单发给学生,建议大家每篇必读,全文背诵。”
“楼上的老师果然学术,虽然你说了很多但我一个字都没听懂。反正我作为普通读者最大的感觉是,这个书评作者仿佛能看破人心,就像心理学家似的,洞悉了原书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创作心理。怎么说呢,他简直比作者本人更懂作者!”
后面还有很多跟帖,李带没有一一细看,光看前面的就已经被吹得头皮发麻了。
***
而在城市另一边的静流文化编辑部。
浏览着书丛网的曹朋政,看到战术后仰的评论,也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黑稿写手人选啊!”
在天堂图书馆里阅读《沙之书》的过程,丝毫不觉得疲倦,反而神清气爽。这是系统空间的效果,本来李带还想再试试平时休息的时候能不能进来,结果发现不行,而且进来之后也只能看书,算是绝了他这个随身携带一座房的念头。
今天又是博览群书的一天。
虽然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正能检验阅读效果的还是生产作品。这样才能确保,输入到脑子里的东西可以顺利输出到纸上,而不至于脑子会了手还不会。
先试试能不能写出几篇顺利的书评来,先从已经搬运到这个世界的作品下手。
《欧·亨利笔下小人物的生存抉择》
《论星新一:科学与死亡,现实与理想》
《意识形态对立和乌托邦冲动,菲利普·迪克小说中的技术主题》
《技术漫游中的异乡者——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刘慈欣科幻文学中的文化乡愁》
连续生产了若干篇风格各异的书评之后,李带知道这虽然算不上是神功大成,但至少一技傍身,行走江湖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他又写了几篇关于《破壁》杂志中阿西莫夫、克拉克和海因莱因的书评,提交给一家叫做「书丛」的网站。
提交之前,他也有简单了解过这家网站,跟还处于互联网蛮荒时期的任何一个网站一样,「书丛」的功能也同样古早而简单,注册用户除了可以对看过的书籍、电影、音乐进行标注和评分之外,只有简单的讨论区,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新书推介、行业资讯和文学评论。
前两个自不用说,是给出版方提供信息的平台,最近出版了什么书,行业内部有什么招聘的动态,都可以发表在这里。后面的文学评论区,主要受众是高校师生和广大读者。
比起市面上的报刊杂志,「书丛」的文学评论区向来以客观中立著称,因为是完全的用户生产内容,没有编辑人工干预的倾向和立场。所以上面的稿件丰富多元,什么声音都有,即便是违逆主流意见的想法,只要写得足够有理有据,也可以顺利发表出来。
据说这家网站的主理人跟出版行业没什么关系,是个程序员,自己平时喜欢看看书,为爱发电做了这么个网站,服务器的租赁费用全靠一己支撑,偶尔会得到小额捐献。曾经有出版商问他打不打算出售这个网站,但他表示不愿意,毕竟第三方的平台变得跟图书行业利益相关,也就不能保证独立性了,网站赖以生存的透明、公平和权威会大大削弱。
但也正因这位主理人的任性,让大家更愿意相信这个网站。李带也是如此,这个网站让他想起自己上个世界的豆瓣网,于是他注册笔名时,使用了同样的昵称:「战术后仰」。
很快几篇书评就发了出来,下面开始慢慢有些回复。沙发地板好顶赞这些注水回复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愧是异世界豆瓣,还是有不少人在下面讨论文学。李带也不介入其中,任其自然发酵,养笔名这种事情不能拔苗助长,急不得,日拱一卒不期速成的态度会比较舒服。在创作小说的闲暇中,时不时定期产出几篇评论,也算是工作上的调剂。
普通的一天,李带写完今日份的《三体》更新,正打算登录书丛网发表又一篇书评的时候,发现右上角的提醒多达四百余条。点进去看才知道,原来他之前发的几篇书评,被网站的管理员操作加精置顶,成了这几天的热门话题。大部分提醒是书评下面的回复,还有一条是站内信,上面写道:“战术大神书评小组现已成立,邀请您成为小组管理员。”
小组跟帖吧的功能差不多,是同好者共同建设的小圈子。首页上第一个帖子是本小组几个共同创始人联合撰写的宣言。
《战术后仰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成立战术大神书评小组?》
下面是小组其他成员的跟帖。
“我平时不怎么看书评,因为我觉得书评人只是把书里面的精华嚼碎了喂给别人,所以在最初在首页上连续看到了战术后仰的好几篇书评,我是抗拒的,难道书丛已经堕落至此了吗?但是点进去之后我发现我错了,我错得很离谱,真正好的书评完全不会影响到你的阅读体验,也绝不干涉你的独立思考,反而可以让你从中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读书的方法,但战术后仰对作品分析的境界是我这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他站在更高的地方,带我看到了我原本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对不起,我吃回头草了,这回头草可真香啊。同时也劝所有最初跟我抱着同样态度的读者,可以认真看一下战术后仰大神的书评。保证不虚此行。”
“战术后仰的书评写的是鞭辟入里入门三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我的成语积累无法表达我对他崇敬之情的万分之一。如果楼下有合适的成语麻烦帮我续上。”
“不接受反驳,战术后仰是书丛网站成立以来,仅凭发出来的几篇书评就可以一站封神的大神级文学批评家,注意我说的不是书评人,而是文学批评家。我甚至怀疑,他藏在昵称背后的真实身份,可能是某名牌高校的比较文学博士生导师。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一方面对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新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在内的文学理论谱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理论,而是回到自身,通过带着问题意识细读文本,解构了宏大叙事的话语体系,这正是对传统批评范式的有力反拨。我是个普通的高校老师,战术后仰的个人主页链接,我已经作为补充书单发给学生,建议大家每篇必读,全文背诵。”
“楼上的老师果然学术,虽然你说了很多但我一个字都没听懂。反正我作为普通读者最大的感觉是,这个书评作者仿佛能看破人心,就像心理学家似的,洞悉了原书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创作心理。怎么说呢,他简直比作者本人更懂作者!”
后面还有很多跟帖,李带没有一一细看,光看前面的就已经被吹得头皮发麻了。
***
而在城市另一边的静流文化编辑部。
浏览着书丛网的曹朋政,看到战术后仰的评论,也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黑稿写手人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