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王孙卖萌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唐键侠最新章节!
李亨本是上皇第三子,而且出身相对低微,其母杨氏连妃都不是,只是个贵嫔而已,打小就没想过能当太子,则做一辈子太平王爷,不犯事,不失宠,于愿已足。谁成想大哥李琮莫名其妙地挂了,二哥李瑛因武惠妃构陷,遭到废黜,旋即赐死。当时呼声最高的是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就连权相李林甫都紧赶着去巴结李瑁……
然后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李瑛遇害后不久,武惠妃即受惊而死——据说是被冤魂索了命去——随即皇帝在武惠妃的葬礼上,一眼瞧中了寿王妃杨氏,竟然逼令儿子离婚,再找个机会把杨氏迎入宫中——那就是艳名闻于天下的杨贵妃。
既然抢了儿子的老婆,则老爹心中不能无愧,更担心儿子怀恨,将来对自己不利,因此这储君之位么,李瑁你彻底没份儿了!就此二十八岁的第三子李玙才莫名其妙地被册立为皇太子,旋即改名李绍,再改李亨。
李亨在太子这个位置上,蹲了整整的十八年,从青年俊彦一直熬成中年大叔,内有皇帝老子的猜忌,外有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的暗箭,他始终不倒,主要是靠着尽量不参预国事,不臧否朝政,每天夹起尾巴来做人。有些人在长久蛰伏之后,一朝龙飞九五,就此全面反弹,变恭谨为倨傲,变俭朴为奢靡,变仁恕为残虐,睚眦必报——好比说前朝的隋炀帝;但李亨不同,他夹尾巴早就夹习惯了……
尤其是正赶上这么一大烂摊子,他还敢肆意妄为吗?
因此在这位皇帝忠厚的面孔下,其实堆满了软弱的肥膘,郭、李等将敢不听命,房琯请战也只得应允,李亨本能地觉着,朝臣们谁都没把自己放在眼中,身边只有李泌、李辅国……对了还有一个张淑妃,三人可信。
所以他才竭力拉拢李泌,不但倚为腹心,甚至于对其从弟李汲也恩宠有加。你以为就光李俶、李倓他们知道“曲线救国”,靠着笼络李汲来讨李泌的欢心,李亨偏不懂这个道理吗?
况且群臣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自然对皇帝还是毕恭毕敬,一口一个“陛下”的,这让夹了半辈子尾巴,曾被李林甫、杨国忠视若无物的李亨很不习惯,更觉恶心。反倒是这个李汲,乡下愣小子一个,虽然不怎么懂规矩,却敢对自己直言不讳,并且也没仗着李泌做靠山,提过什么非分的要求,因而那夜仅仅初见,李亨就对他颇有好感了。
当时便金口玉言,说李汲“天真烂漫,有赤子之心”。你瞧这才是实诚人,朕身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来——长源此番来会,也比当初在东宫时矫情多了;李辅国虽然忠心,老奴才瞒着朕也别有花花肠子,以为朕不知道吗?
因而李亨今夜谈完了正事,临走之前,才会问李汲:“据闻建宁每常赏赐美食于汝,适儿也与汝为友,则居此间,可还惬意啊?”一是真关心这个使人可喜的小年轻,二也是侧面提点李泌:广平和建宁都在讨好你,朕全知道,但你的心思还得主要放在朕身上啊。
李亨这种性情,别人也许所知甚少,或者只见一斑,李泌曾经亲侍数年,他又精明无比,深谙人情,哪有不明白的?所以只远远地听说李亨在灵武登基了,便知必为群下所挟,非其本意也。李汲多次向他探问皇帝的秉性,李泌一开始还含糊其辞,逐渐的也就放开了,乃对李汲备细道出。
李泌的潜台词是:一,今上可是个好人啊,你不要担心有朝一日我们君臣会失和;二,今上可很软啊,若无我的辅佐、扶持,恐怕他过不了这个坎儿,所以我必须得出山去相助!
李汲也很鬼——不负了“老鬼”之名——就此利用乡下粗人的假面具,尝试获取李亨的欢心,并逐步为自己索取一些利益。那夜吃烤肉,牛刀小试,可算成功,所以今夜见问,他当即顺杆爬,叉手道:“不惬意。”
李亨倒也不以为忤,看了看李汲身上,说:“是因为朕未曾赏赐绢缯,汝仍着麻衣,故而不喜么?”
李汲说不是啊——“家兄亦着麻衣,为弟者怎敢穿丝绸?只是草人生性好动,陛下却每日只唤阿兄去,将草人留在院中,无事可做,好生的气闷。”
李汲希望皇帝就此下令,让他可以继续陪伴在李泌身边,跟着出城去犒军。但李亨却笑笑说:“朕与长源有军国重事商谈,汝便跟随,也无可置喙——便如方才一般——岂不是更气闷么?”
李汲心说我刚才是想插话来着,可是敢吗?真插话你们让吗?
李亨转过头去,关照李辅国:“且予李汲符信,允其可在宫中行走吧。”
李辅国闻言大惊,忙道:“大家,李汲只是个庶人,岂能在宫中任意行走啊?此事违……此事并无前例。”
李亨不悦道:“庶人而居于宫中,也无前例,如汝所言,要将他与长源一并赶将出去么?!”
李辅国急忙鞠躬:“老奴不敢……”
李泌在旁插嘴道:“陛下,臣在宫中行走,已属殊荣,臣弟年轻不懂事,岂能援例啊?万一他惹出什么祸来……”
李亨笑道:“李汲是老实人,能惹什么祸?既已成年,岂能如雏鸟一般,局限在方寸窠巢之间哪?如朕昔年在‘十王殿’中,烦闷可知。”随即说:“罢了,也不必在宫中行走,允他经此出宫,去坊间游逛便是。”
让他跟大街上晃悠,不会惹祸吧?即便惹祸,也不会损及皇家尊严,朕自然可以下诏宽赦——长源你就不必担心了。
然而李泌不可能不担心,只是他并非担心李汲——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吗?那“老鬼”鬼着呢!他担心的是——
“听闻方才之言,圣人颇不信郭、李二将,二将亦有恃宠而骄之意,则国事坎坷,由此更甚……”
他是在李亨走后,私下对李汲说的这番话。李汲笑笑回复说:“阿兄,天下事,天下人所做,非一人所可肩负。即便阿兄有伊、吕之谋,萧、曹之才,亦须防人心不齐,诸事掣肘。你就算遍身是铁,能打几颗钉啊?于此早就该有心理准备了。”
李泌叹息道:“此言是也。或许我此前,确实把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
——————————
翌晨,还是李辅国来接李泌,顺便交给李汲一块巴掌大小的腰牌,还反复叮咛,说你出了院门往东走,怎么样拐上几拐,绕上几绕,便有角门,出去随便转吧,却切切勿在宫中乱走啊!一旦冲撞了什么贵人,只能搬出圣人来给你擦屁股了——你就好意思吗?
李汲心说我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只不过我对这宫中和贵人们么,实在没啥兴趣,你叫我转我都未必肯转。既然能够出宫,偌大的定安城,难道还不够我散心的吗?
李泌才走,他便按捺不住性子,连原本雷打不动的每日晨练都停了,这就打算出宫去游逛。当然啦,得先返回后寝,整理行装——他可不会犯某些小说里的某些人物,过几天好日子就忘本,上街连钱都不带的低级错误。
千里迢迢从颍阳背出来的包袱,里面自然是有钱的,虽然不多,好在一路上也没怎么用,原本是三十枚开元通宝,如今还剩下了二十六枚。此前的李汲未成年就跟着李泌做了乡下人,乡下习惯以货易货,所以他对钱币没啥概念,导致如今的李汲呢,也不清楚这二十多个钱,究竟能有多大的购买力……
这些钱,都是原本李亨还在长安做皇太子的时候,遣人送给李泌的,李泌多半不肯收,唯留下三十,以作纪念而已,这回出门就带上了。所以太子赐钱,品相都上佳,黄澄澄、亮闪闪的,宽缘狭郭,字文清晰——就理论上来说,虽然都算一钱,但因为货币制度不完善,所以品相好的钱币往往购买力也会较大一些,若是薄钱甚至于假钱(私铸,一样可以流通),两当一、三当一都有可能。
李汲揣好了钱,挂好了腰牌,吩咐了宦官们一声,才刚打算出门,三不知李适又跑了过来,并且两眼紧盯着他腰间的符牌,面露艳羡之色。随即李适就说了:“听闻圣人赐予符信,允你可随意出入宫禁……你可肯带我一并出去走走呢?”
他还叹息道:“我虽身任郡王,却不能大摇大摆直出宫门,日夕困锁在这宫廷之中,父王又忙于国事,少来理我……真是闷杀人啊!”
李汲随口问道:“你娘呢,没有跟着到定安来么?难道留在了灵武?”
李适不听此言还则罢了,既听此言,不由得五官一挤,眼圈发红,当即转过身去,提袖拭泪。李汲吓了一大跳,心说这孩子他娘死了?以这年月的医疗水平来说,即便天家眷属壮年早逝,倒是也不罕见哪。
赶紧过去扶住李适的肩头,道歉道:“是我不明情况,说错了话,你……殿下千万宽宥。莫哭,眼见得便要成年,是个大人了,岂能动不动便抹眼泪呢?”
李适也不回头,只抽噎着道:“倘若母妃已逝,或许我还不会如此伤感……其实她、她……罢了,家丑也不必与汝言说……”
李汲猜测,估计这孩子他娘多半是被废了。根据此世的记忆,他知道唐人并不看重妇人从一而终,和离之事屡见不鲜,至于出妻,那就更多啦。上皇还曾经逼着儿子离婚呢,然后接了儿子的二手,则李适父母离异,可能性很大——就不知道其母原本是广平王正妃,还是侧室了。
李适抹了一会儿眼泪,便即平静下来——虽是刻骨铭心的伤痛,但终究半大孩子,情绪转变得还是很快的——依然红着眼圈,睁俩大眼,转回头来注目李汲,扁着嘴说:“我娘不在,爹又不理,如此可怜,难道你还不肯带我出宫去游散么?”
李汲心说别卖萌!你要再小个五六岁,卖萌犹可,这都高中生年纪了,扮可怜、装凄惨,谁会心软啊!
于是找借口说:“我一人出外犹可,殿下若再跟随……我却没有那么多钱哪!”
再小的县城,也总会有些摆摊儿的吧,再者说了,我原本打算出去逛一整天,连午饭都在宫外解决,则有你跟着,万一见到什么新鲜玩意儿,你敢保证不消费?
李适破涕为笑道:“钱我自有。”说着话就从蹀躞带上解下一个小小的锦囊来,拉开囊口,朝手心一倾,便滚出来六七粒指肚大小的珍珠,粒粒圆润,几乎就象后世的人造货。
“此乃圣人前日赏赐,你算算能值几何?”
李汲撇嘴道:“一钱不值!”
随即解释——都不用此世的记忆,光靠前世的见识就够——珍珠价贵,甚于黄金,则你要进多大的铺面,人才能找得出零来啊?这年月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极差,乡农往往毕生不能得见一钱,就算城市居民,日常买点儿粗布、蔬果、肉食,几钱、几十钱就顶天了。你揣着一囊珍珠,压根儿花不出去!
李适倒也接受了他的解释,当即转身便跑,说:“且稍待,我向奴仆换些钱来!”出院之前,还连着回了两次头,叮嘱道:“汝若敢不等我,我便不再说尉迟敬德、秦叔宝的故事给你听!”
从来后朝著前朝之史,所以虽然李适帮忙找了一大摞史书来,其中内容,却基本上不包括唐朝,对于初唐名将尉迟恭、秦琼、李靖、李勣、程知节、侯君集等人的事迹,李汲确实只能听李适讲解。
虽然这事儿未必能够要挟得到他,但李适背后可是站着广平王李俶啊,而且听昨夜之言,广平王实有太子之份,所以李汲并不愿意因为一些小事就得罪了这孩子。只是,自己出宫闲游还则罢了,拐带出去一名郡王,是不是合适呢?一旦出什么事儿,自己能否保护得了他?
思来想去,李汲回屋把那柄横刀给带上了,然后把弹弓也揣在怀中,把盛弹丸的锦囊挂在腰带上。
然而李适尚未回转,李倓却不期然登门来访。李汲出屋相见了,李倓左右扫视,随即叹息道:“孤来迟了一步,长源先生已往圣人处去了吧?”
李汲说是——“殿下有何事要见家兄啊?若不紧急,草人可代为转告。”
李倓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实话实说:“方从程元振处得知,昨夜圣人来此,与长源先生商议封拜兵马元帅。据说圣人一度属意于孤……”
李亨本是上皇第三子,而且出身相对低微,其母杨氏连妃都不是,只是个贵嫔而已,打小就没想过能当太子,则做一辈子太平王爷,不犯事,不失宠,于愿已足。谁成想大哥李琮莫名其妙地挂了,二哥李瑛因武惠妃构陷,遭到废黜,旋即赐死。当时呼声最高的是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就连权相李林甫都紧赶着去巴结李瑁……
然后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李瑛遇害后不久,武惠妃即受惊而死——据说是被冤魂索了命去——随即皇帝在武惠妃的葬礼上,一眼瞧中了寿王妃杨氏,竟然逼令儿子离婚,再找个机会把杨氏迎入宫中——那就是艳名闻于天下的杨贵妃。
既然抢了儿子的老婆,则老爹心中不能无愧,更担心儿子怀恨,将来对自己不利,因此这储君之位么,李瑁你彻底没份儿了!就此二十八岁的第三子李玙才莫名其妙地被册立为皇太子,旋即改名李绍,再改李亨。
李亨在太子这个位置上,蹲了整整的十八年,从青年俊彦一直熬成中年大叔,内有皇帝老子的猜忌,外有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的暗箭,他始终不倒,主要是靠着尽量不参预国事,不臧否朝政,每天夹起尾巴来做人。有些人在长久蛰伏之后,一朝龙飞九五,就此全面反弹,变恭谨为倨傲,变俭朴为奢靡,变仁恕为残虐,睚眦必报——好比说前朝的隋炀帝;但李亨不同,他夹尾巴早就夹习惯了……
尤其是正赶上这么一大烂摊子,他还敢肆意妄为吗?
因此在这位皇帝忠厚的面孔下,其实堆满了软弱的肥膘,郭、李等将敢不听命,房琯请战也只得应允,李亨本能地觉着,朝臣们谁都没把自己放在眼中,身边只有李泌、李辅国……对了还有一个张淑妃,三人可信。
所以他才竭力拉拢李泌,不但倚为腹心,甚至于对其从弟李汲也恩宠有加。你以为就光李俶、李倓他们知道“曲线救国”,靠着笼络李汲来讨李泌的欢心,李亨偏不懂这个道理吗?
况且群臣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自然对皇帝还是毕恭毕敬,一口一个“陛下”的,这让夹了半辈子尾巴,曾被李林甫、杨国忠视若无物的李亨很不习惯,更觉恶心。反倒是这个李汲,乡下愣小子一个,虽然不怎么懂规矩,却敢对自己直言不讳,并且也没仗着李泌做靠山,提过什么非分的要求,因而那夜仅仅初见,李亨就对他颇有好感了。
当时便金口玉言,说李汲“天真烂漫,有赤子之心”。你瞧这才是实诚人,朕身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来——长源此番来会,也比当初在东宫时矫情多了;李辅国虽然忠心,老奴才瞒着朕也别有花花肠子,以为朕不知道吗?
因而李亨今夜谈完了正事,临走之前,才会问李汲:“据闻建宁每常赏赐美食于汝,适儿也与汝为友,则居此间,可还惬意啊?”一是真关心这个使人可喜的小年轻,二也是侧面提点李泌:广平和建宁都在讨好你,朕全知道,但你的心思还得主要放在朕身上啊。
李亨这种性情,别人也许所知甚少,或者只见一斑,李泌曾经亲侍数年,他又精明无比,深谙人情,哪有不明白的?所以只远远地听说李亨在灵武登基了,便知必为群下所挟,非其本意也。李汲多次向他探问皇帝的秉性,李泌一开始还含糊其辞,逐渐的也就放开了,乃对李汲备细道出。
李泌的潜台词是:一,今上可是个好人啊,你不要担心有朝一日我们君臣会失和;二,今上可很软啊,若无我的辅佐、扶持,恐怕他过不了这个坎儿,所以我必须得出山去相助!
李汲也很鬼——不负了“老鬼”之名——就此利用乡下粗人的假面具,尝试获取李亨的欢心,并逐步为自己索取一些利益。那夜吃烤肉,牛刀小试,可算成功,所以今夜见问,他当即顺杆爬,叉手道:“不惬意。”
李亨倒也不以为忤,看了看李汲身上,说:“是因为朕未曾赏赐绢缯,汝仍着麻衣,故而不喜么?”
李汲说不是啊——“家兄亦着麻衣,为弟者怎敢穿丝绸?只是草人生性好动,陛下却每日只唤阿兄去,将草人留在院中,无事可做,好生的气闷。”
李汲希望皇帝就此下令,让他可以继续陪伴在李泌身边,跟着出城去犒军。但李亨却笑笑说:“朕与长源有军国重事商谈,汝便跟随,也无可置喙——便如方才一般——岂不是更气闷么?”
李汲心说我刚才是想插话来着,可是敢吗?真插话你们让吗?
李亨转过头去,关照李辅国:“且予李汲符信,允其可在宫中行走吧。”
李辅国闻言大惊,忙道:“大家,李汲只是个庶人,岂能在宫中任意行走啊?此事违……此事并无前例。”
李亨不悦道:“庶人而居于宫中,也无前例,如汝所言,要将他与长源一并赶将出去么?!”
李辅国急忙鞠躬:“老奴不敢……”
李泌在旁插嘴道:“陛下,臣在宫中行走,已属殊荣,臣弟年轻不懂事,岂能援例啊?万一他惹出什么祸来……”
李亨笑道:“李汲是老实人,能惹什么祸?既已成年,岂能如雏鸟一般,局限在方寸窠巢之间哪?如朕昔年在‘十王殿’中,烦闷可知。”随即说:“罢了,也不必在宫中行走,允他经此出宫,去坊间游逛便是。”
让他跟大街上晃悠,不会惹祸吧?即便惹祸,也不会损及皇家尊严,朕自然可以下诏宽赦——长源你就不必担心了。
然而李泌不可能不担心,只是他并非担心李汲——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吗?那“老鬼”鬼着呢!他担心的是——
“听闻方才之言,圣人颇不信郭、李二将,二将亦有恃宠而骄之意,则国事坎坷,由此更甚……”
他是在李亨走后,私下对李汲说的这番话。李汲笑笑回复说:“阿兄,天下事,天下人所做,非一人所可肩负。即便阿兄有伊、吕之谋,萧、曹之才,亦须防人心不齐,诸事掣肘。你就算遍身是铁,能打几颗钉啊?于此早就该有心理准备了。”
李泌叹息道:“此言是也。或许我此前,确实把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
——————————
翌晨,还是李辅国来接李泌,顺便交给李汲一块巴掌大小的腰牌,还反复叮咛,说你出了院门往东走,怎么样拐上几拐,绕上几绕,便有角门,出去随便转吧,却切切勿在宫中乱走啊!一旦冲撞了什么贵人,只能搬出圣人来给你擦屁股了——你就好意思吗?
李汲心说我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只不过我对这宫中和贵人们么,实在没啥兴趣,你叫我转我都未必肯转。既然能够出宫,偌大的定安城,难道还不够我散心的吗?
李泌才走,他便按捺不住性子,连原本雷打不动的每日晨练都停了,这就打算出宫去游逛。当然啦,得先返回后寝,整理行装——他可不会犯某些小说里的某些人物,过几天好日子就忘本,上街连钱都不带的低级错误。
千里迢迢从颍阳背出来的包袱,里面自然是有钱的,虽然不多,好在一路上也没怎么用,原本是三十枚开元通宝,如今还剩下了二十六枚。此前的李汲未成年就跟着李泌做了乡下人,乡下习惯以货易货,所以他对钱币没啥概念,导致如今的李汲呢,也不清楚这二十多个钱,究竟能有多大的购买力……
这些钱,都是原本李亨还在长安做皇太子的时候,遣人送给李泌的,李泌多半不肯收,唯留下三十,以作纪念而已,这回出门就带上了。所以太子赐钱,品相都上佳,黄澄澄、亮闪闪的,宽缘狭郭,字文清晰——就理论上来说,虽然都算一钱,但因为货币制度不完善,所以品相好的钱币往往购买力也会较大一些,若是薄钱甚至于假钱(私铸,一样可以流通),两当一、三当一都有可能。
李汲揣好了钱,挂好了腰牌,吩咐了宦官们一声,才刚打算出门,三不知李适又跑了过来,并且两眼紧盯着他腰间的符牌,面露艳羡之色。随即李适就说了:“听闻圣人赐予符信,允你可随意出入宫禁……你可肯带我一并出去走走呢?”
他还叹息道:“我虽身任郡王,却不能大摇大摆直出宫门,日夕困锁在这宫廷之中,父王又忙于国事,少来理我……真是闷杀人啊!”
李汲随口问道:“你娘呢,没有跟着到定安来么?难道留在了灵武?”
李适不听此言还则罢了,既听此言,不由得五官一挤,眼圈发红,当即转过身去,提袖拭泪。李汲吓了一大跳,心说这孩子他娘死了?以这年月的医疗水平来说,即便天家眷属壮年早逝,倒是也不罕见哪。
赶紧过去扶住李适的肩头,道歉道:“是我不明情况,说错了话,你……殿下千万宽宥。莫哭,眼见得便要成年,是个大人了,岂能动不动便抹眼泪呢?”
李适也不回头,只抽噎着道:“倘若母妃已逝,或许我还不会如此伤感……其实她、她……罢了,家丑也不必与汝言说……”
李汲猜测,估计这孩子他娘多半是被废了。根据此世的记忆,他知道唐人并不看重妇人从一而终,和离之事屡见不鲜,至于出妻,那就更多啦。上皇还曾经逼着儿子离婚呢,然后接了儿子的二手,则李适父母离异,可能性很大——就不知道其母原本是广平王正妃,还是侧室了。
李适抹了一会儿眼泪,便即平静下来——虽是刻骨铭心的伤痛,但终究半大孩子,情绪转变得还是很快的——依然红着眼圈,睁俩大眼,转回头来注目李汲,扁着嘴说:“我娘不在,爹又不理,如此可怜,难道你还不肯带我出宫去游散么?”
李汲心说别卖萌!你要再小个五六岁,卖萌犹可,这都高中生年纪了,扮可怜、装凄惨,谁会心软啊!
于是找借口说:“我一人出外犹可,殿下若再跟随……我却没有那么多钱哪!”
再小的县城,也总会有些摆摊儿的吧,再者说了,我原本打算出去逛一整天,连午饭都在宫外解决,则有你跟着,万一见到什么新鲜玩意儿,你敢保证不消费?
李适破涕为笑道:“钱我自有。”说着话就从蹀躞带上解下一个小小的锦囊来,拉开囊口,朝手心一倾,便滚出来六七粒指肚大小的珍珠,粒粒圆润,几乎就象后世的人造货。
“此乃圣人前日赏赐,你算算能值几何?”
李汲撇嘴道:“一钱不值!”
随即解释——都不用此世的记忆,光靠前世的见识就够——珍珠价贵,甚于黄金,则你要进多大的铺面,人才能找得出零来啊?这年月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极差,乡农往往毕生不能得见一钱,就算城市居民,日常买点儿粗布、蔬果、肉食,几钱、几十钱就顶天了。你揣着一囊珍珠,压根儿花不出去!
李适倒也接受了他的解释,当即转身便跑,说:“且稍待,我向奴仆换些钱来!”出院之前,还连着回了两次头,叮嘱道:“汝若敢不等我,我便不再说尉迟敬德、秦叔宝的故事给你听!”
从来后朝著前朝之史,所以虽然李适帮忙找了一大摞史书来,其中内容,却基本上不包括唐朝,对于初唐名将尉迟恭、秦琼、李靖、李勣、程知节、侯君集等人的事迹,李汲确实只能听李适讲解。
虽然这事儿未必能够要挟得到他,但李适背后可是站着广平王李俶啊,而且听昨夜之言,广平王实有太子之份,所以李汲并不愿意因为一些小事就得罪了这孩子。只是,自己出宫闲游还则罢了,拐带出去一名郡王,是不是合适呢?一旦出什么事儿,自己能否保护得了他?
思来想去,李汲回屋把那柄横刀给带上了,然后把弹弓也揣在怀中,把盛弹丸的锦囊挂在腰带上。
然而李适尚未回转,李倓却不期然登门来访。李汲出屋相见了,李倓左右扫视,随即叹息道:“孤来迟了一步,长源先生已往圣人处去了吧?”
李汲说是——“殿下有何事要见家兄啊?若不紧急,草人可代为转告。”
李倓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实话实说:“方从程元振处得知,昨夜圣人来此,与长源先生商议封拜兵马元帅。据说圣人一度属意于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