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泰山封神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最新章节!
弘治三十年,弘治携群臣前往泰山举行封神大典。世人皆知泰山乃天下第一仙峰,自古以来,历代仙帝皆在此祭祀天地至高神祗。
据史书记载,最早有迹可循的封神典礼当属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的泰山封神。自秦始皇之后,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亦曾在泰山举行过封神大典。
然而自宋真宗封神之后的五百年间,竟无人敢再到泰山举行封神仪式。首要原因自然是封神大典耗费巨大,永乐年间朱棣在京都筑起了天坛,自此之后的仙帝们祭祀天地之举便不再踏足泰山。但这并非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宋真宗那次封神仪式大大降低了泰山封神的神圣地位。
秦始皇创千古一帝伟业,开天辟地设立了封神这一彰显仙帝尊崇的盛典;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开创了浩渺仙域;汉光武帝刘秀复兴仙汉,被誉为天地眷顾之人;唐高宗李治开疆拓土,奠定了仙华最为广阔的版图;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一手缔造了华夏仙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至于宋真宗赵构,签订了令人耻笑的檀渊之盟,开创了虽胜犹败、割地赔款的屈辱先例。此人好大喜功却又胆怯懦弱,实不知何来颜面踏入泰山,企图再次举行封神大典。
封禅仪式初始,其表象虽涉尘世政务,实则蕴含深远天命之意,象征帝王秉承天命,向苍穹宣告人间盛世,并以此感恩天庭庇佑之恩,同时也将治下帝王之伟绩昭告于天。然弘治并非一位贪慕虚荣或恣意炫耀的天子。
弘治确乎具备于泰山上举行封禅大典的资格,得以向上界诸仙展示他的赫赫功勋。如今的大明王朝已雄踞亚洲大陆之半壁江山,疆域较开国之时竟扩张至三倍之巨。全国上下政令畅通,人民安康乐业,国泰民丰,已达至华夏民族前所未有的辉煌境地。世人皆以弘治与开国太祖相提并论。
然而,在弘治心中明白,将大明引领至这般辉煌巅峰之人,并非他本人,而是他的亲子朱厚照。在其治下,大明国力突飞猛进,后人必会将此荣耀归于弘治名下。对此,弘治心中欣喜之余亦感承受不起这份赞誉。然而,大明的发展脚步并未因此停歇,其疆土仍将持续扩展,国家更将日益兴盛。这些丰功伟绩,不应尽归一人所有,理应各归其主。
弘治心中萌生退位让贤之意。但他深知朱厚照,对于这些功绩归属及皇位,他并无过多挂碍,甚至曾言,即便身为太子已让他疲倦不已,何况黄袍加身呢?
弘治决定举行泰山封禅之举,正是欲借此良机,顺势将皇位禅让给朱厚照。年届五十,他已做了三十一载的皇帝,比开国太祖在位时间还长。弘治心中确实渴望卸下重担,颐养天年。
泰山顶巅筑起三层祭坛,巨大的香炉中焚烧着长达三米的灵香,烟雾缭绕,升腾而上,直达天际,以此传达天下百姓敬仰天帝之心。弘治身着华服,率领百官向天地神位行三叩九拜之礼。随后,他以净水净面洁手,再至群神牌位前敬香三拜,并接过司仪手中的礼器,依次向天帝、天神以及列祖列宗牌位献礼。紧接着便是献祭三牲、清洗酒爵等诸多繁琐仪式,均为尊崇上天,以期引得天庭关注。最终,则由弘治踏上高台,诵读祭文,向上天述说他在位多年所取得的种种功绩,以此与天公谈笑风生。
若无值得称颂的丰功伟绩,身为帝王又怎敢踏足泰山封禅之地?毕竟,祖宗们的牌位也将一同被供奉前来,岂能让他们陪自己在天庭面前露怯?
然则,弘治此次泰山封禅之举,朝臣们无不认为他颇具资格。即使如今大明财库充盈,也无人主张将银两耗费在此类事宜之上。然弘治之所以答应举办封禅,正因他有意借此契机,一并将封禅与禅位于朱厚照之事一并解决。如此一来,弘治便可安然退居太上皇之位,而朱厚照则接掌大明江山。
在弘治登台之际,他对朱厚照言道:“朕近日身体欠佳,照儿,你来助为父登台吧。”
紫照真人素来厌倦繁琐的法会仪轨,始终袖手旁观于侧。
忽然听到师父玄治唤他,紫照真人略感疑惑,这封天祭典乃是仙皇与天道沟通之大事,怎会召唤弟子我参与其中呢?
更何况,那些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诸如凝元培体丹、洗髓易骨丹、驻颜不老丹以及天地长生丹,诸多宝丹皆已尽数赐予师尊,即便攀登九重天梯亦步履轻盈,师尊的身体又岂会有恙?
紫照真人瞬时领悟了玄治师父的意图,但仍伸手相扶,共同踏上祭坛。
待玄治登上祭坛,展开天书祭文,朗读之声如金钟响彻,字句铿锵有力,饱满的情感传达出对天道的敬畏。
紫照真人暗自腹诽:师父这修为底蕴似乎比我还要深厚,口中却言及身体状况不佳,实令人费解。
待玄治诵毕祭文,将其投入青铜祭鼎焚烧升腾,此举便是向上苍禀报人间事务完毕。
玄治转向紫照真人,此刻紫照真人正值二十八载芳华,身形挺拔威猛,面容如舜花绽放,英姿飒爽,星辰般的眼眸映衬着俊美的容颜,正是修行人黄金般的修炼岁月。
“吾儿已然长大成人,但我时常忆起你幼时在东宫嬉戏,骑着竹马不慎跌倒的情形,还记得吗?”
紫照真人默然,心想在这种敬告天地的神圣时刻,何苦提及过去的尴尬之事呢。
玄治接着叹道:“眨眼间,为师我也老矣,修为已不及往昔。”
紫照真人不禁苦笑,想当初师尊不过三十余岁便因修为突飞猛进而白发早生,如今红光满面,精气神旺盛无比,怎能称作修为大不如前呢?
玄治握住紫照真的手道:“为师深思熟虑已久,决心将大明仙朝的基业传于你手中。”
紫照真人内心独白:果不其然,师父此行泰山封天,背后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一刻。
他回应道:“弟子资质尚浅,实力不足,而师尊正值壮年,急什么呢?”
玄治面色不悦,嗔怪道:“你说资质尚浅,可大明仙朝疆域却是扩充了两倍有余,这功劳难道非你莫属吗?”
他继续道:“大明今日的辉煌成就,其实归功于照儿你的付出,为师坚信你能担此重任。”
紫照真人忙谦逊道:“不敢当!弟子之所获,实乃师尊教诲有方之结果。”
玄治见紫照真人仍在推脱,怒从心头起,责问道:“为师年迈如斯,你怎么忍心让我继续日夜操劳?”
紫照真人低声抱怨:“依照《大明仙律》,仙者需至六百年方可退居二线,师尊何必如此焦急呢。”
玄治听闻,愤然应道:“朕不在乎,待朕下坛即刻宣布禅位之事,宣称此举乃是遵从天意,这仙皇之位,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紫照真人见状,赶忙安抚道:“师尊息怒,现今尚未平定天下群妖,倘若弟子成了仙皇,终日坐镇京都,则许多江湖大事便无法兼顾。为保大明仙朝江山稳固,恳请师尊再担纲数载吧。”
玄治见紫照真人有了些许妥协之意,脸色也随之缓和下来。
大明仙朝近十年间高速发展,如今已放缓扩张的步伐,转而专注于内部的修炼调和与稳定局面。
玄治问紫照真人:“给个确切的时间,究竟还要多久,才肯接过大明仙朝的重担?”
紫照真人答道:“再修炼个十......”
“嗯?!”
玄治闻言,目光炯炯,不满地瞪向紫照真人……
在玄明宗掌教弘治那威严而近乎噬魂的目光下,朱长龄连忙修正言辞:“十年太过漫长,八......五......三......载?三...三..三年总该足够了吧。”
经过朱长龄一番小心翼翼的试探,他发现弘治掌门勉强能够接受三年的时间。
弘治掌门沉声道:“罢了,便依你说的三年,三年之后,你须得安然接掌宗门大位!”
朱长龄点头答应,只求今日不必提及传位之事。
如今的大明疆域,西抵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南括大高加索山脉,东达奴儿干秘境,囊括整个朝鲜半岛,纵横亚洲东西大地。
朱长龄执掌大明政令,推行修炼制夷之策,凡斩杀或擒拿五十名异族修士者,可获得大明正宗修士身份,虽后续稍作修订,但整体基调未变。
此举引发了不少大明本土修士的不满,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过于冷酷无情,尤其是对于那些并未对大明有所冒犯的邻国,如此肆意侵犯,实则违背修真界的仁义之道。
对此,朱长龄只能冷笑回应。这些人不过才安享数载无战事的日子,就开始悲叹众生疾苦。况且他们又是否知晓,那些所谓的“好邻邦”背后究竟有何作为?
实际上,这只是因朱长龄推崇新的修炼理念,致使儒家势力日益衰弱,那些守旧派的儒修们借此机会攻击他的决策而已。
诚然,朱长龄承认儒家学说在过去曾引领世界潮流,然而随着修炼界的发展,它已逐渐成为束缚前进的桎梏。
弘治三十年,弘治携群臣前往泰山举行封神大典。世人皆知泰山乃天下第一仙峰,自古以来,历代仙帝皆在此祭祀天地至高神祗。
据史书记载,最早有迹可循的封神典礼当属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的泰山封神。自秦始皇之后,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亦曾在泰山举行过封神大典。
然而自宋真宗封神之后的五百年间,竟无人敢再到泰山举行封神仪式。首要原因自然是封神大典耗费巨大,永乐年间朱棣在京都筑起了天坛,自此之后的仙帝们祭祀天地之举便不再踏足泰山。但这并非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宋真宗那次封神仪式大大降低了泰山封神的神圣地位。
秦始皇创千古一帝伟业,开天辟地设立了封神这一彰显仙帝尊崇的盛典;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开创了浩渺仙域;汉光武帝刘秀复兴仙汉,被誉为天地眷顾之人;唐高宗李治开疆拓土,奠定了仙华最为广阔的版图;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一手缔造了华夏仙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至于宋真宗赵构,签订了令人耻笑的檀渊之盟,开创了虽胜犹败、割地赔款的屈辱先例。此人好大喜功却又胆怯懦弱,实不知何来颜面踏入泰山,企图再次举行封神大典。
封禅仪式初始,其表象虽涉尘世政务,实则蕴含深远天命之意,象征帝王秉承天命,向苍穹宣告人间盛世,并以此感恩天庭庇佑之恩,同时也将治下帝王之伟绩昭告于天。然弘治并非一位贪慕虚荣或恣意炫耀的天子。
弘治确乎具备于泰山上举行封禅大典的资格,得以向上界诸仙展示他的赫赫功勋。如今的大明王朝已雄踞亚洲大陆之半壁江山,疆域较开国之时竟扩张至三倍之巨。全国上下政令畅通,人民安康乐业,国泰民丰,已达至华夏民族前所未有的辉煌境地。世人皆以弘治与开国太祖相提并论。
然而,在弘治心中明白,将大明引领至这般辉煌巅峰之人,并非他本人,而是他的亲子朱厚照。在其治下,大明国力突飞猛进,后人必会将此荣耀归于弘治名下。对此,弘治心中欣喜之余亦感承受不起这份赞誉。然而,大明的发展脚步并未因此停歇,其疆土仍将持续扩展,国家更将日益兴盛。这些丰功伟绩,不应尽归一人所有,理应各归其主。
弘治心中萌生退位让贤之意。但他深知朱厚照,对于这些功绩归属及皇位,他并无过多挂碍,甚至曾言,即便身为太子已让他疲倦不已,何况黄袍加身呢?
弘治决定举行泰山封禅之举,正是欲借此良机,顺势将皇位禅让给朱厚照。年届五十,他已做了三十一载的皇帝,比开国太祖在位时间还长。弘治心中确实渴望卸下重担,颐养天年。
泰山顶巅筑起三层祭坛,巨大的香炉中焚烧着长达三米的灵香,烟雾缭绕,升腾而上,直达天际,以此传达天下百姓敬仰天帝之心。弘治身着华服,率领百官向天地神位行三叩九拜之礼。随后,他以净水净面洁手,再至群神牌位前敬香三拜,并接过司仪手中的礼器,依次向天帝、天神以及列祖列宗牌位献礼。紧接着便是献祭三牲、清洗酒爵等诸多繁琐仪式,均为尊崇上天,以期引得天庭关注。最终,则由弘治踏上高台,诵读祭文,向上天述说他在位多年所取得的种种功绩,以此与天公谈笑风生。
若无值得称颂的丰功伟绩,身为帝王又怎敢踏足泰山封禅之地?毕竟,祖宗们的牌位也将一同被供奉前来,岂能让他们陪自己在天庭面前露怯?
然则,弘治此次泰山封禅之举,朝臣们无不认为他颇具资格。即使如今大明财库充盈,也无人主张将银两耗费在此类事宜之上。然弘治之所以答应举办封禅,正因他有意借此契机,一并将封禅与禅位于朱厚照之事一并解决。如此一来,弘治便可安然退居太上皇之位,而朱厚照则接掌大明江山。
在弘治登台之际,他对朱厚照言道:“朕近日身体欠佳,照儿,你来助为父登台吧。”
紫照真人素来厌倦繁琐的法会仪轨,始终袖手旁观于侧。
忽然听到师父玄治唤他,紫照真人略感疑惑,这封天祭典乃是仙皇与天道沟通之大事,怎会召唤弟子我参与其中呢?
更何况,那些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诸如凝元培体丹、洗髓易骨丹、驻颜不老丹以及天地长生丹,诸多宝丹皆已尽数赐予师尊,即便攀登九重天梯亦步履轻盈,师尊的身体又岂会有恙?
紫照真人瞬时领悟了玄治师父的意图,但仍伸手相扶,共同踏上祭坛。
待玄治登上祭坛,展开天书祭文,朗读之声如金钟响彻,字句铿锵有力,饱满的情感传达出对天道的敬畏。
紫照真人暗自腹诽:师父这修为底蕴似乎比我还要深厚,口中却言及身体状况不佳,实令人费解。
待玄治诵毕祭文,将其投入青铜祭鼎焚烧升腾,此举便是向上苍禀报人间事务完毕。
玄治转向紫照真人,此刻紫照真人正值二十八载芳华,身形挺拔威猛,面容如舜花绽放,英姿飒爽,星辰般的眼眸映衬着俊美的容颜,正是修行人黄金般的修炼岁月。
“吾儿已然长大成人,但我时常忆起你幼时在东宫嬉戏,骑着竹马不慎跌倒的情形,还记得吗?”
紫照真人默然,心想在这种敬告天地的神圣时刻,何苦提及过去的尴尬之事呢。
玄治接着叹道:“眨眼间,为师我也老矣,修为已不及往昔。”
紫照真人不禁苦笑,想当初师尊不过三十余岁便因修为突飞猛进而白发早生,如今红光满面,精气神旺盛无比,怎能称作修为大不如前呢?
玄治握住紫照真的手道:“为师深思熟虑已久,决心将大明仙朝的基业传于你手中。”
紫照真人内心独白:果不其然,师父此行泰山封天,背后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一刻。
他回应道:“弟子资质尚浅,实力不足,而师尊正值壮年,急什么呢?”
玄治面色不悦,嗔怪道:“你说资质尚浅,可大明仙朝疆域却是扩充了两倍有余,这功劳难道非你莫属吗?”
他继续道:“大明今日的辉煌成就,其实归功于照儿你的付出,为师坚信你能担此重任。”
紫照真人忙谦逊道:“不敢当!弟子之所获,实乃师尊教诲有方之结果。”
玄治见紫照真人仍在推脱,怒从心头起,责问道:“为师年迈如斯,你怎么忍心让我继续日夜操劳?”
紫照真人低声抱怨:“依照《大明仙律》,仙者需至六百年方可退居二线,师尊何必如此焦急呢。”
玄治听闻,愤然应道:“朕不在乎,待朕下坛即刻宣布禅位之事,宣称此举乃是遵从天意,这仙皇之位,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紫照真人见状,赶忙安抚道:“师尊息怒,现今尚未平定天下群妖,倘若弟子成了仙皇,终日坐镇京都,则许多江湖大事便无法兼顾。为保大明仙朝江山稳固,恳请师尊再担纲数载吧。”
玄治见紫照真人有了些许妥协之意,脸色也随之缓和下来。
大明仙朝近十年间高速发展,如今已放缓扩张的步伐,转而专注于内部的修炼调和与稳定局面。
玄治问紫照真人:“给个确切的时间,究竟还要多久,才肯接过大明仙朝的重担?”
紫照真人答道:“再修炼个十......”
“嗯?!”
玄治闻言,目光炯炯,不满地瞪向紫照真人……
在玄明宗掌教弘治那威严而近乎噬魂的目光下,朱长龄连忙修正言辞:“十年太过漫长,八......五......三......载?三...三..三年总该足够了吧。”
经过朱长龄一番小心翼翼的试探,他发现弘治掌门勉强能够接受三年的时间。
弘治掌门沉声道:“罢了,便依你说的三年,三年之后,你须得安然接掌宗门大位!”
朱长龄点头答应,只求今日不必提及传位之事。
如今的大明疆域,西抵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南括大高加索山脉,东达奴儿干秘境,囊括整个朝鲜半岛,纵横亚洲东西大地。
朱长龄执掌大明政令,推行修炼制夷之策,凡斩杀或擒拿五十名异族修士者,可获得大明正宗修士身份,虽后续稍作修订,但整体基调未变。
此举引发了不少大明本土修士的不满,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过于冷酷无情,尤其是对于那些并未对大明有所冒犯的邻国,如此肆意侵犯,实则违背修真界的仁义之道。
对此,朱长龄只能冷笑回应。这些人不过才安享数载无战事的日子,就开始悲叹众生疾苦。况且他们又是否知晓,那些所谓的“好邻邦”背后究竟有何作为?
实际上,这只是因朱长龄推崇新的修炼理念,致使儒家势力日益衰弱,那些守旧派的儒修们借此机会攻击他的决策而已。
诚然,朱长龄承认儒家学说在过去曾引领世界潮流,然而随着修炼界的发展,它已逐渐成为束缚前进的桎梏。